宣传工作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c&A=15&rec=15&run=13

【理论宣传】 宣讲活动。组织省委宣讲团到莱芜宣讲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报告
会,先后组建市委党的十八大精神宣讲团和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宣讲团,编印宣讲提
纲,深入全市广大机关、农村、企业、学校开展宣讲200余场,听众达6万余人。加强中国
梦宣传教育,组织开展“我与中国梦”百姓宣讲员宣讲比赛,选拔优秀选手参加全省比赛,
取得较好成绩;创新开展“中国梦、我的梦”百姓宣讲活动。
“怎么看怎么干”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深刻领会市委《关于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
神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精神,摘选“27个关键词”,组织社科理论骨干进行准
确解读,引导全市机关干部开展学习讨论;编印《“怎么看怎么干”关键词解读手册》,
面向全市党员免费发放。
社科理论研讨。召开全市社科理论界座谈会,深化党的十八大精神宣传研究;加强重大课
题和重大问题调研,引导社科理论骨干开展对策研究,研究课题立项35个,通过省人文社
会科学课题立项3个; 组织十八届社科优秀成果奖评选活动,推出一批优秀理论成果;创
办社科论坛,以作风建设、经济建设、民生社会管理、文化建设为主题举办四期社科论坛,
围绕中心工作,服务市委决策,促进成果转化;以“共建新莱芜,同筑中国梦”为主题,
组织社科普及周系列活动。
学习贯彻总书记习近平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以市委和市委办公室名义分别印发《关于深入
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意见》及贯彻落实市委《意见》实施方案,
对全市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精神提出明确要求,作出具体分工;市委宣传部专门印发贯
彻市委《意见》的通知,对各级党委中心组学习贯彻工作作出安排;编印《党的十八大以
来习近平同志重要讲话选编》和宣讲提纲;先后邀请北京大学教授张春晓、济南大学政治
与公共管理学院院长包心鉴,分别以“转型发展与产业结构调整”和“学习贯彻习近平总
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主题,为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和全市领导干部作专题辅导报告。

【学习型党组织建设】 典型示范。开展学习型党组织示范点创建活动,建立全市学习型
党组织建设骨干团队,组织40个先进单位与40个示范点申报单位结对共建,推动学习型党
组织建设向基层一线延伸;加强对骨干团队成员的培训教育,强化督导调度,及时通报工
作进展情况,指导结对单位合作共建、实现双赢。
总结提升。市委宣传部与省委宣传部组成联合调研组,通过书面调查问卷、网上调查问卷
和实地调查座谈等形式,全面系统总结提炼莱芜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主要做法、基本经验,
有关调研成果被省委宣传部吸收采用,用于指导全省工作;市委宣传部与《莱芜日报》策
划组织刊发“学习的力量”新十论,并将两年的报道成果汇编整理成《学习的力量——莱
芜市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二十论》,为深化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工作提供了理论指导;开展学
习型党组织建设优秀案例征集活动,编印《莱芜市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优秀案例》,系统总
结推介各级各部门单位富有特色和成效的工作模式和工作方法,为全市学习型党组织建设
提供了范例。
品牌打造。 在全市“巩固提升、拓展延伸”工作基础上,加强了对外推介和对外宣传。6
月, 中宣部把莱芜市作为全国3个典型之一,组织《光明日报》记者采访报道,《光明日
报》在一版重要位置宣传莱芜工作经验;省委宣传部把市环保局作为全省典型,组织省级
主要新闻媒体和网站进行采访报道,提升了莱芜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工作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文明城市创建】 贯彻“创城为民、创城靠民、创城惠民”理念和“广、高、细、实、
紧、大”六字工作要求,先后筹备召开全市创建文明城市动员大会、全市迎检动员会议、
全市创城工作调度会等三个高规格会议,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参加会议并作重要讲话,
在全市掀起了创城迎检工作高潮。起草并以市委、市政府文件印发《莱芜市创建全国文明
城市实施意见》 ,详细分解37大项、121小项、1300余项具体任务,增强了各级各单位做
好创城工作的责任感和自觉性。 召开中小型会议60多个,发文100多个,动员全市力量参
与创城工作。市住建委、市城管执法局、市公安局、市交通局、市食品药品监管理局等相
关部门,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开展交通秩序、市场环境、户外广告等集中整治活动,
美化了城市环境, 规范了公共秩序。完成网上材料审核的400多项材料报送工作,整理出
220余盒、5.5万余页、3000多万字的有效档案材料,通过全国城市文明程度指数测评。莱
芜市获得全国文明城市提名资格城市第十七名,继续保持在全国前列。
“讲文明树新风”宣传活动。组织市内媒体在重要版面、黄金时段,持续刊播公益广告,
其中报纸共刊登70多个整版、电台播发4万多次、电视台播发2.6万多次;利用网站、车体、
围挡、广场等载体,刊载公益广告2300余幅,在主干道、商业大街、居民小区等地方设立
“遵德守礼”提示牌4600余块;联通、移动、电信公司发送公益短信1500多万条次。开展
“文明餐桌行动”,设计印制发放“不剩饭不剩菜”“吃不完打包”行动宣传画3000余份、
温馨提示牌2.6万余个, 引导人们树立勤俭节约理念。开展“文明行为大家谈”网络文明
传播活动,在市级以上文明单位全部建立网络文明传播志愿者小组,组织播发相关原创评
论,莱芜文明网在中国文明网联盟网站季度考核中名列前茅。
城乡文明共建活动。推进乡村文明行动,组织30个市级以上文明单位与30个村(社区)结
对共建,打造了一批市级“乡村文明家园”示范村(社区),30个村高标准建成文明一条
街,完善“四栏一榜一画”的标准配置(宣传栏、阅报栏、村务公开栏、科普栏,善行义
举榜,乡村文明行动宣传画)。雪野镇被评为省级文化特色建设示范镇,姚家岭村等13个
村被评为省级“乡村文明家园”示范村。开展农村垃圾集中整治,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建
设,在全省乡村文明行动满意度电话调查中莱芜市在全省17市地中排名第一。
市民文明素质教育活动。在文明单位开展“打造服务品牌、深化文明创建”“志愿者劝导
文明”活动,在窗口行业开展优质服务竞赛活动,在出租行业开展“争做文明出租车司机”
活动,在中小学开展“小手拉大手,文明一起走”家校互动活动,在广大市民中开展“爱
我莱芜,争做文明市民”“市民文明公约十要十不要”“文明在路上”“争做文明乘客”
等主题实践活动,不断增强市民文明意识和参与文明城市创建的自觉性。

【思想道德建设】 “四德”工程建设。实施以“五个养老”(定养老事、签养老状、交
养老钱、张养老榜、立养老规)为主要内容的孝德工程,召开全市“大爱莱芜”家庭美德
建设现场观摩会, 开展争创孝德之星行动,引导全市98.3%的村(居)张贴养老榜,在全
市倡树尊老敬老养老的良好风尚;开展孝德故事征集活动,组织“大爱莱芜·孝德工程”
专场文艺演出,拍摄公益微电影《养老榜风波》、莱芜梆子小戏《三贴养老榜》和孝德工
程电视专题片,打造了“孝德工程”工作品牌;组织开展九大道德实践活动,全面推进大
爱莱芜善行义举四德榜建设,召开全市大爱莱芜“四德”工程建设现场观摩会、“德耀齐
鲁”道德示范基地创建现场会,不断推动“四德”工程拓展深化;省委宣传部确定莱芜为
全省典型,组织省级主要媒体集中宣传;莱芜两次在全省“四德”工程建设会议上作经验
介绍,莱城区、钢城区被表彰为全省“四德”工程建设示范区;省委宣传部和省委政研室
专门到莱芜调研,推广莱芜工作经验,20多个市、县组团到莱芜考察,扩大了莱芜市工作
影响力;开展道德示范基地创建活动,13家单位被命名为山东省首批“德耀齐鲁”道德示
范基地; 举办“爱我莱芜 共建美好家园”先进事迹报告会,开展《大爱莱芜》读后感征
文活动,出版《大爱莱芜读后感》专刊,组织编写《大爱至善》《孝德莱芜》,在全社会
弘扬爱心奉献精神;加强企业文化建设,莱商银行李敏实事纪被收录进省委宣传部大型纪
录片《大道鲁商》,先后在中央电视台、山东电视台播出。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在全市青少年学生中深入开展“学雷锋、做有道德的人”读书教
育活动,提升了青少年思想道德素质,莱芜市22名学生、22名教师被省组委会表彰,市委
宣传部获组织优秀奖;深入开展“做一个有道德的人”“洒扫应对”“日行一善”“认星
争优”“我的中国梦”主题教育实践活动,评选第三届“莱芜美德少年”,广泛传唱优秀
童谣作品,组织经典诵读活动,倡树良好道德风尚。加大执法检查力度,净化社会文化环
境,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环境;做好专项彩票公益金支持乡村学校少年宫项目建
设,推进乡村学校少年宫建设全覆盖;莱芜市2所学校列入中央支持项目,3所学校列入省
级支持项目, 争取无偿资金100余万元;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教育网络,建立
市家庭教育指导中心及各类家长学校619所; 在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测评中,莱芜
市获得全国第十八名的好成绩,前移21个位次。
志愿服务活动。学习传承雷锋精神,对学雷锋活动作出部署,组织召开纪念毛泽东等老一
辈革命家为雷锋题词五十周年座谈会,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宣传月活动以及各类学雷锋实
践活动;继续开展关爱空巢老人、留守儿童、农民工、残疾人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重点
组织开展关爱“老幼弱残”和关爱“山川河流”两大主题志愿服务行动,全年共开展学雷
锋志愿服务活动1000余次,全市200余支志愿服务队和5万多人次参与活动,近6000名空巢
老人、留守儿童、农民工、残疾人得到关爱和帮助,加强志愿服务队伍建设,在各级党组
织、文明单位、社区分别建立党员学雷锋志愿服务队、文明单位学雷锋志愿服务队、社区
志愿服务队, 截至2013年底,全市成立志愿者团队近200个,并涌现出“爱心车队”“莱
芜义工”等志愿服务品牌;推动建立志愿者招募、注册、培训、服务对接系统,全市共有
15.7万余人登记成为注册志愿者; 召开全市志愿服务培训工作会议,对全市300余名志愿
者进行了专题培训;扎实做好测评期间志愿服务工作,组织全市各级各单位志愿者深入社
区、公共场所、主干道、商场、广场,开展公共文明引导志愿服务,4000余人参与活动。
公民道德建设。组织全省道德模范推荐评选活动,2人被评为全省道德模范,8人获得全省
道德模范提名奖。开展第三届全市道德模范评选活动,评选出全市道德模范20名。精心组
织“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活动,2人被评为“中国好人”,2人被评为“山东好人每周
之星”,截至2013年底,全市共有48人被评为“山东好人”,99人被评为“莱芜好人”。
建立帮扶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长效机制,为5名省级道德模范、40名市级道德模范、124名
身边好人进行健康查体,并帮助生活困难的先进典型解决工作、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加强
道德讲堂建设,在市艺术馆设立道德讲堂总堂,坚持每月开展两次活动。召开道德讲堂建
设现场观摩会,打造了莱芜供电公司道德讲堂示范堂,截至2013年底,全市市级以上文明
单位全部设立道德讲堂,并严格按照“六个一”流程开展活动,其中总堂开展活动12次,
近4000人参加活动,倡树了“学模范做好人”的良好道德风尚;扎实开展道德领域突出问
题专项教育和治理活动,解决食品药品行业、窗口行业、公共场所存在的诚信缺失和道德
失范问题,检查食品生产经营单位8000多户次,查处食品生产、经营违法案件100多起。

【舆论宣传】 围绕中心和大局,组织开展战役性宣传活动。组织市内新闻媒体围绕大项
目大招商、深入贯彻落实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干部作风建设年、创建全国文明
城市、济莱协作区建设等重大主题和重大活动,开展集中宣传25次,开设专栏30个,采取
消息、评论、述评、典型、图片、专题等多种宣传形式,传达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和思
路意图,为统一思想、凝聚力量、激发干劲提供舆论支持。
以“对上宣传提升年”为抓手,充分展示莱芜市工作经验和良好形象。重点借助全省“两
会”、省观摩会、北京《嬴秦始源》出版座谈会、全国帆船赛和国际航空运动器材装备展、
济莱协作区建设等有利时机, 刊发一大批重头报道。共在省以上新闻媒体用稿760件,占
计划的104%,其中,《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光明日报》、《经济日报》等中央级
媒体发稿24件,《大众日报》、山东广播电视台等省级媒体刊发头条和提要稿40余篇,在
《大众日报》 组织专版5个,省委主要领导对新华社《山东参考》清样刊发的《莱芜镇域
突破调查》作出重要批示。配合做好省“一圈一带”采访团、青岛、济源、邹平采访团到
莱芜的采访报道工作。莱芜日报社与济南日报社相互设立新闻采访部,相互开设新闻专版,
借助外地媒体力量宣传莱芜。
加强新闻管理,确保舆论导向正确。及时传达上级文件精神,严格落实上级有关规定,制
定印发一系列文件和规定,确保不出方向性错误。完善舆情报送零报告机制,积极应对突
发事件和负面倾向性报道,做到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报告、第一时间处理,最大限度
防范和化解负面报道, 处理突发事件和负面倾向性报道70余起。 继续组织开展新闻媒体
“走转改”活动,新闻采编队伍素质明显提升,共有64件作品获省以上新闻奖。认真做好
新闻发布工作,协调组织了第三次经济普查、行政审批事项清理、重大气象预报、住房保
障等20场新闻发布会,探索利用政务微博客、微信等新媒体平台加强新闻发布和信息公开,
健全政务微博开通报批、权威信息先审后发等各项制度,确保信息真实准确、安全有序传
播。

【网络宣传】 巩固主流阵地,做好正面宣传。加强与大众网合作联系,设立大众网莱芜
站,开通莱芜大众网,发表原创新闻3000余篇,收录量达16万余条。组织“第九届中国网
络媒体山东行” 莱芜采访活动,来自40余家媒体记者刊发莱芜原创稿件、图片、视频200
多篇, “媒体行”官方微博发布原创微博300多篇,转发10万多条(次)。继续培育新媒
体信息发布平台,“莱芜发布”新浪微博、腾讯微博粉丝总数达50万,莱芜微博发布厅有
16个部门加入,粉丝总数突破70万。开通“莱芜发布”微信公共账号,逐步形成微博、微
信、发布厅等平台联动的新媒体发布架构。加大对外宣传力度,《中国日报》亚洲版、美
洲版和欧洲版同步3个整版重点报道了莱芜市特色农业发展情况。组织网络主题宣传活动,
策划“你我一起行动”“传递正能量、温暖你我他”“文明行为大家谈”等专题活动,增
强了网络宣传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做强正面宣传,有效引导网上舆论。加强网络评论员(信息员、通讯员)队伍建设,制定
管理办法,先后两次组织网评员进行集中培训,建立网络评论工作QQ群,完善网评员工作
量通报、网络评论工作会商协作等制度,为强化网上正面舆论宣传提供了保障。截至2013
年底,全市建立覆盖市、区的网络评论员、网络信息员和网络通讯员三支队伍,其中,网
络评论员队伍达到150人, 核心评论员30多名,组织撰写引导贴文1500余篇,编发原创微
博2000余条,转发相关微博2000余条。向省网络办报送舆情信息近5000条,被采用1000余
条,在省网络办通报的全省网络工作中保持前三名位次。
创新管理方式,形成网络管理合力。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市公安局、市经信委、市文广新
局等多部门互相协作。建立网民话题联动办理制度,在市网络文化协会网站上建立网民话
题回复平台,以《网民话题督办件》的形式,责成相关部门以网络发言人身份对办理结果
进行回复。 2013年共办理《网民话题督办件》 30件,反馈率100%,办结率100%,满意率
100%。加强网上舆情监控,及时做好突发事件与网上热点舆情处置工作。

【文化建设】 群众文化繁荣工程。举办首届莱芜春节文艺晚会、国家京剧院专场演出、
王晨书画作品展、 纪念李增援100周年诞辰系列活动等大型文艺活动,组织全市文艺下基
层慰问演出100场,举办第六届职工文艺汇演暨消夏文艺晚会26场,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
组织“百姓舞台” 群众文艺创作展演活动,先后在市电视台摄制播出5期共60个群众自编
自演的文艺节目,开展“我的村庄我的家”村庄档案影视作品制作活动;承办“十艺节”
全国话剧优秀剧目展演活动,完成省“十艺节”组委会交付的重大任务。
文化惠民普及工程。 深入推进“文化惠民、服务群众”16件实事工作,争取省级扶持900
多万元,健全基础设施,支持队伍建设,提升了文化服务水平。全市共建成乡镇文化功能
区10个、 社区公共文化圈68个,消除文化大院空白村200多个,向基层社区和庄户剧团发
放价值200余万元的演出器材;新增有线电视用户1.3万户,有线电视综合入户率达到46%;
推出莱芜梆子演出卡, 实现了“一元钱看戏, 百元钱看百场大戏”。开展文化下乡服务
“三农” 活动,组织送书画下乡700多幅,送戏下乡演出219场,放映农村公益电影1.3万
余场。对上争取资金扶持莱芜梆子艺术传承保护中心(莱芜梆子剧团)和相关文化企业。
文化产业品牌工程。加快推进九羊文化产业园、雪野文化创意基地、香山国际旅游度假区、
棋山传奇文化旅游休闲区、雪野环湖公园旅游度假区等重点文化产业项目。命名表彰“十
佳文化企业”和“十佳文化特色村镇”,引领基层文化产业发展。出版发行《嬴秦始源》,
提升了“嬴秦文化”品牌内涵。
文艺精品推新工程。对《儿行千里》《长勺之战》《花木兰》等莱芜梆子剧目改造提升,
做好精品工程评选作品储备工作。在“十艺节”上,《儿行千里》获得第十四届“文华优
秀剧目奖” , 李桂英获得“优秀表演奖”,再次实现莱芜文艺精品创作新突破。参加省
“泰山文艺奖”评选,戏剧《随礼》等三件作品获奖。影视剧生产创作更加繁荣,本土电
影《让爱绽放》在全国部分城市院线上映,电影《钢城故事》在全国公映,图书《莱芜三
贤书影录》出版发行。
文化体制改革深化工程。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工作,莱芜报业传媒集团组建成立,莱芜广电
传媒集团完成注册。做好首届文化强省建设先进市、区创建考评工作,钢城区获得山东省
文化强省建设先进区。学习借鉴西安曲江新区等先进地区经验,做好全市文化发展规划。

【队伍建设】 开展“四提”活动。市委宣传部把“提标、提劲、提速、提效”活动作为
宣传思想文化系统开展“干部作风建设年”活动的重要载体,创办“四提”论坛,通过轮
流主讲、共同交流的形式,分享知识,加强沟通,共同提升,深化全系统学习型党组织建
设。认真贯彻全国、全省宣传思想工作会议精神,以市委名义印发《关于加强意识形态工
作的意见》 , 加大工作力度,提高工作科学化水平。加强宣传文化人才队伍建设。实施
“嬴牟文化英才” 工程,选拔培养宣传文化领军人才和学术带头人5人,激发各类宣传文
化人才的创造活力和创业热情。 抓“齐鲁文化之星”选拔管理工作,向省委宣传部推荐6
人参与评选。做好莱芜首批“齐鲁文化之星”的管理工作,争取配套扶持资金,支持用于
重要课题研究、 文艺创作表演、出版作品、进修培训、业务交流。莱芜5名“齐鲁文化之
星”的事迹材料,被省委宣传部收录《齐鲁文化之星名录》。组织开展首批“齐鲁文化名
家” 工程选拔推荐工作,推荐2人参选。增强调研信息服务决策功能。围绕“推动新一轮
解放思想”“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孝德工程建设”等重点课题开展调研,形成多项调研
成果。《莱芜市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情况调查》在省委宣传部《决策参考》刊登;《把“软
约束”变成“硬规范”——对莱芜市以孝德工程提升农村养老水平的调查与思考》被省委
政策研究室作为呈阅件报送省委领导,并被省委办公厅以《报中办信息》形式报送中央办
公厅; 完成省委宣传部安排调研课题5篇,调研工作在全省地市宣传部中排名第一。编报
《宣传信息》《学习参考》《他山之石》《网上舆情》《网上涉莱信息专报》《新闻摘要》
《新闻宣传专报》《济莱协作区新闻宣传专报》等信息刊物,市委主要领导多次在相关信
息上作出批示,为市委领导决策和推进中心工作提供参考。
(亓成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