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c&A=15&rec=140&run=13

【财政收支】 2013年,全市各级财政部门采取建立涉税信息平台、财税收入联合检查、
发展总部经济等有效措施, 财政保障能力稳步提升。全市地方财政收入46.76亿元,增长
1.72%。全市财政支出完成75.8亿元,增长13.61%,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32677万元,增
长14.25%;公共安全支出26185万元,增长15.59%;教育支出56818万元,增长4.1%;科学
技术支出11213万元, 增长16.32%;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5657万元,增长33.33%;社会保
障和就业支出36757万元,增长23.24%;医疗卫生支出14767万元,增长18.14%;城乡社区
事务支出36575万元,增长38.72%;农林水事务支出21359万元,增长13.17%;环境保护、
工交商、金融等事务支出78788万元,增长48.03%;国土资源气象等事务支出14862万元,
增长68.03%;其他各项支出20869万元,下降34.89%。

【支持经济发展】 面对经济下行、增速趋缓、需求不足等诸多不利因素,市财政局积极
应对挑战,科学研判财政经济形势,准确把握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充分发挥财政职能作用。
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在财力非常紧张的情况下,科学调度资金,设立中小企业发展资
金等17项专项资金,采取贴息、担保、补助等方式,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撬动作用,
集聚各类资本, 全力推进大项目建设、“613”工程和“中小企业成长工程”,为全市经
济转型升级注入活力。创新企业融资机制。深化政银企合作机制,引导产业和金融深度合
作, 助推企业转型发展。市财政筹集资金1亿元,设立中小企业过桥资金,对资金周转暂
时出现困难的企业提供续贷垫资服务。全年累计为24家企业提供11.6亿元过桥资金,帮助
企业获得银行贷款15.52亿元。 完善助保金贷款、集合信托担保制度,累计为50家企业发
放贷款3.51亿元,有效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题。加大向上争取力度。深入研究区域发展、
产业结构调整等扶持政策,抢抓济莱协作区建设、涉农资金整合试点等重大机遇,结合莱
芜实际, 找准争取资金着力点和突破点,有针对性地规划和储备项目,全年累计争取上级
财政资金26.18亿元。 服务济莱协作区建设。认真研究省会城市群经济圈建设相关扶持政
策, 争取省财政切块资金1.5亿元,首批启动城乡发展规划、产业发展、生态环保等25项
配套项目,进一步提高莱芜产业配套、承接能力。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加强园区基础设施
建设,加快项目建设步伐,完善高层次人才引进机制,推动企业自主创新,培植新的经济
增长点。取消和免征25项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认真执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节能减排等
税收优惠政策,进一步优化全市经济发展环境。

【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 按照“保供增收惠民生、改革创新添活力”的要求,不断加大
“三农”、民生、社会事业的投入力度,加快城乡统筹发展,推进“幸福莱芜”建设。加
大“三农”投入,全年投入支农资金11.99亿元,增长18%。实施重点河道治理、土地整理、
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等工程,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升。
实施农业综合开发, 建成高标准农田1.4万亩,开展“一县一特”产业发展试点。扶持农
业龙头企业19家、各类合作社35个,延长农业产业链,推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落实科教
兴农政策,开展新型农民科技培训,支持农业技术推广和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提高农业
科技含量。落实扶贫开发、库区移民等政策,及时兑付粮食直补、农资综合补贴等惠农补
贴5039万元,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支持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大力发展家庭农场
等农村经营新型主体,开展农业生产全程化服务试点,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结合城乡环境
综合整治,支持绿化造林、水生态市建设、污染防治、农村垃圾治理等,推动“生态莱芜”
建设。完善民生保障体系。调整优化支出结构,持续加大民生投入,全市民生支出44.7亿
元, 占全市财政支出的59%。落实积极的就业政策,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加大高校毕业生
就业补贴力度,强化职业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完善教育经费投入保
障机制,落实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救助政策,免除中等职业教育学费,支持幼儿园建设,
促进城乡教育事业均衡发展。深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将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
政府补助标准由240元提高到280元。 连续8年提高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完善失业
金动态增长机制,新型农村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实现统一缴费基数和发放标准,将城
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发放标准由每人每月60元提高至65元。提高城乡低保和五
保供养标准,落实孤儿保障和救助政策,支持残疾人事业发展。落实资金1.44亿元,支持
保障性住房建设、城市棚户区改造和农村低保户、贫困残疾人危房改造,有效解决困难群
体的基本生活问题。加快重点工程建设。充分发挥现有政府融资平台作用,加大市场化融
资力度, 协助有关单位融资4亿元,确保市委、市政府确定的重点工程建设和“为民办实
事”项目资金需要。对预算确定的农业、教育、科技等法定支出和公检法司、“平安莱芜”
建设、宗教、援疆援藏等支出按规定给予充分保障。

【涉农资金整合】 2013年,省政府确定在莱芜开展涉农资金整合试点,首批选择雪野、
大王庄高质生态旅游片区和杨庄、寨里现代高效农业片区先行试点。市财政局作为牵头部
门,采取切实措施,推进试点工作。坚持规划引领。依托华东师范大学、市城市规划设计
院,建立一套指标体系、一本发展纲要、一套建设规划、一套评估办法“四个一”的顶层
设计方案,引领试点方向,规范试点行为,调控试点进程。截至年底,整个顶层设计基本
完成。突出工作重点。制定涉农资金整合试点实施意见,建立“四三三”工作机制,通过
整合涉农资金,突出做好抓点、连线、扩面“三整治”和产业富民“一强基”四项工作重
点,发挥试点片区、市直部门、财政部门三个主体作用,创新资金放大、项目监管、资金
整合三项管理机制,协同推进生态文明乡村建设。强力推进试点工作。成立市农村综合改
革办公室,专门研究推进,并组建两个督导组,加强督导检查,确保项目建设质量。制定
涉农资金管理办法,对整合后的涉农资金实行专户管理、区级报账提款,搞好绩效评价,
确保资金规范高效使用。以试点片区为平台,加大涉农资金整合力度,加快试点项目建设。
截至年底,省财政厅确定整合的37项、3.97亿元资金到位4.37亿元,试点片区生态文明乡
村连片整治、生态观光走廊等21个项目全部开工,打造了部分精品亮点工程。

【财政改革创新】 围绕完善公共财政职能,创新财政管理体制机制,规范财政运行体系,
进一步提升财政管理科学化精细化水平。调整完善市以下财政体制。制定市以下财政体制
调整意见,合理调节财政增量分配格局,将财力适当下沉,增强区镇财政保障能力。加强
财政预算管理。深化部门预算、国库支付和公务卡制度改革,2013年,莱芜市首次公开市
直53个部门的“三公经费”预算,增强了财政预算的透明度。市级选择农村环境连片整治
等12个项目开展绩效评价试点,全程跟踪,严格结果应用,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推进
“营改增”改革。认真研究国家“营改增”政策,深入分析改革对莱芜税收的影响,加强
与税务部门协调配合,制定科学的改革实施方案,确保全市“营改增”试点8月1日实施。
截至年底,全市共有1330户企业纳入试点范围,减轻了企业负担。加强政府投资管理。完
善政府投资项目储备库,凡使用政府性资金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必须评审论证,未经评审
一律不予拨付资金,全年完成财政投资评审546项,提报值20.32亿元,审减资金3.36亿元,
审减率为16.5%。 规范财政资金运作程序。制定《财政资金内部操作规程》,严格拨付程
序,规范资金管理,确保财政资金高效使用。加强政府采购监管。成立政府采购监督管理
处, 严格政府采购预算编制, 强化监管职能,规范政府采购行为。全年全市完成采购额
10.6亿元,节约资金1.34亿元,节支率达12.66%。加强国有资产监管。全面清查国有资产
管理,完善国有资产管理制度,规范国有资产监管体系,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加强国有资
本经营预算管理,防止国有资产流失。规范会计管理。举办《事业单位会计准则》《事业
单位会计制度》和《小企业会计准则》等培训班,培训会计人员2000余人,推进初级会计
资格无纸化考试改革,提高了会计管理水平。加快财政信息化建设,启用涉农“一本通”
新系统,加强政府债务监管,拓宽财政监督范围,财政基础管理进一步加强。

【行政效能建设】 编制推行行政服务标准化工作实施方案,建立行政管理、行政审批等
方面130项行政服务标准。 按照行政审批“两集中、两到位”要求,行政审批事项由26项
减为1项,并实行集中管理,推行“一表通”“一本通”“一窗式”审批,法定办理时限3
天以上的压缩三分之一, 3天以内的及时办结。2013年,共受理行政审批、行政管理服务
事项614件,办理市委、市政批转事项48件,政府在线回复419件,接受咨询服务3000多人
次,办结率和满意率均为100%。
(张凤君 党常英 张 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