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芜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c&A=14&rec=125&run=13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政区人口 全区总面积100平方公里。辖1
个街道,66个行政村(居委会)。年末全区总人口10.5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13万人。
人口出生率10.05‰,死亡率5.43‰,自然增长率4.62‰。经济概况 全年实现生产总值
83.0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2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04亿元,增长
7.8%;第二产业增加值56.2亿元,增长25.5%;第三产业增加值25.85亿元,增长8.7%。
三次产业比例为1∶67.6∶31.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82亿元,增长34%。地方财政收入
6.04亿元, 增长22.02%。农业 全年农林牧渔业实现总产值1.43亿元。粮食总产0.85万
吨;棉花总产0.02万吨;油料总产0.19万吨;水果总产0.16万吨;蔬菜总产0.99万吨。
肉类总产0.09万吨,禽蛋总产0.02万吨。全年完成造林面积166.67公顷。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52亿元, 比上年增长26%。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67家, 实现增加值
45.87亿元,增长30.13%,其中非公有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45.5亿元,增长31%;实现主
营业务收入205亿元, 增长27.3%;实现利税12.1亿元,增长27%;实现利润10.1亿元,
增长37.7%。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334.16,比上年提高68点。企业亏损面为11.48%,
上升3.28个百分点。资质三级及以上建筑企业32家,完成建筑业总产值13.1亿元,增长
7%; 实现利税5442.8万元,增长11.7%。建设 环保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9520万元,
增长30%。 城市人均道路面积19.7平方米,人均绿地面积36平方米,建成区绿化覆盖率
38%。自来水普及率100%,燃气普及率91%,集中供热普及率58%。建成污水处理厂1座,
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100%, 无害化垃圾处理率达100%。城市空气质量良好率达80.8%,
水环境功能区达标率100%,道路交通声环境质量处于“较好”水平以上。商贸 旅游 全
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19亿元,比上年增长14.17%。实现进出口总额15231万美
元, 其中出口14463万美元。新签利用外资项目1项,合同外资额1.6亿美元。教科文卫
体 有初中1所, 在校生0.12万人。小学8所,在校生0.46万人。共取得区级以上各类重
要科技成果(科技成果鉴定9项)项,其中获得省科技奖励8项(科技进步3项、金桥奖5
项)。专利申请量56件,授权专利76件。广播、电视人口覆盖率分别达100%和100%。有
卫生机构54所,其中医院、卫生院1所。各类卫生机构共有床位30张,卫生技术人员198
人, 其中执业医师及执业助理医师39人,注册护士32人。社会生活 全区城镇居民基本
养老保险、 新型农村养老保险、 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0.1211万人、
1.6万人、 0.2537万人。社会保险基金总收入6133万元,增加510万元;支出980万元,
增加10万元。全区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救助611人,其中城镇低保33人、农村低保562人、
农村特困救济80户。

【招商引资】坚持“大项目立区”不动摇,深入推进“招商引资攻坚年”,把世界
500强、国内100强和央企、民营强企作为主攻方向,通过蹲点招商、以商招商、节会招
商等办法,引进一批龙头型好项目,成为赶超跨越的重要推动力。全年新引进过亿元项
目48个, 计划总投资436亿元。其中,过10亿元大项目14个,主要有投资90亿元的中天
科技园、投资50亿元的V6汽车发动机、投资50亿元的汽车车桥、投资15亿元的海纳齿轮
桥箱、投资12亿元的风力发电机组等项目。围绕重点产业抓招商,以重点培育的汽车整
车及零部件、新能源等“六大支柱产业”为依托,着力引进产业链上的上下游企业和关
联配套项目。2012年全区引进的项目90%属于六大支柱产业范畴。围绕重点园区抓招商,
规划汽车制造、新能源、精密装备制造、新材料等专业园区,依托这些园区,建设V6发
动机、风电设备制造、精密机械制造、高性能树脂及纤维等项目,实现产业聚集、资源
集约、功能集成。围绕重点企业抓招商,发挥区内企业业务联系广、市场信息灵、行业
知名度高的优势,引进行业高端项目。依托丰润机械公司,引进海纳齿轮桥箱项目;依
托呈瑞粉末冶金公司,与中国新大洋机电集团公司合作新上新能源电机及传动齿轮等项
目;依托胜岳机械公司,引进德胜塑机项目等。

【项目建设】树立“效率第一、服务至上”的理念,不断健全完善项目推进服务机
制, 助推大项目“一路快跑”。全年开工续建过亿元项目42个,总投资342.3亿元,其
中过10亿元项目13个,有26个项目建成投产,19个项目“当年签约、当年开工、当年投
产” 。在全市大项目现场观摩评比中,连续4次名列第一。项目包推责任制。按照“压
力向全员传导”的思路,健全完善“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套班子、一抓到底”的包
项目责任制,把责任细化到人,压力传导到位,增强全员服务的主动性,加快了项目进
度。泰禾生化和润达新材料项目200天建成投产,力创二期仅用100天建成投产,呈瑞二
期仅用66天建成投产,项目建设的速度不断刷新。全程服务制。按照“在谈项目抓签约、
签约项目抓落地、落地项目抓开工、开工项目抓投产达效”的工作思路,对项目实行全
程化控制,环环相扣抓推进。在维达纸业项目审批上,高新区成立工作组,会同市直有
关部门20多次往返济南跑立项手续,仅用3天完成原本需要2个月才能办完的手续。观摩
评比制。每月组织一次项目建设观摩评比会,营造了各项目之间、各服务推进部门之间
“不服气、比着干、争第一”的浓厚氛围。中天科技园项目,仅用6天时间完成300亩用
地的清障工作,创造了拆迁清障的新纪录;V6发动机项目,仅用90天建成两座总面积10
万平方米的车间,创造了车间单位面积建设的新纪录。

【产业升级】坚持扩总量与提质量并举,加速推进产业由“零”转“整”,由“低”
转“高”,在构筑大规模、高质量的现代产业体系上迈出新步伐。实施“规模膨胀工程”。
实施“培优扶强”和“中小企业成长”两个计划,推进现有投资扩能,壮大一批骨干企
业,打造一批知名企业;全年全区新增规模以上企业14家,总数达到64家,规模以上工
业增加值、 利税、利润同比分别增长30%、30%和31%;力创科技、昊宇车辆等38家企业
制定中长期发展规划,其中15家企业新上扩能增产项目;泰禾生化公司投资10.8亿元新
上泰禾生物科技项目,产能扩大到原来的2.4倍;润达化工投资2.5亿元新上高性能树脂
及纤维项目,产能扩大到原来的5倍,在9月一期项目投产的基础上,10月又启动二期项
目。实施实施“产业升级工程”。推进传统产业高新化、新兴产业高端化、主导产业集
群化,经济发展的协调性和可持续性进一步增强;全年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71亿元,
同比增长45%,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到32%;产业结构得到新优化,全年共实施技改项
目23个,完成投资40亿元,8家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8家企业的利润、10家企业的利税
增幅均在50%以上; 汽车制造及零部件、电子信息、新材料等先进制造业和新兴产业占
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提高7.5个百分点; 创新平台建设扎实推进,获批中国专利山东明
星企业、省级工程实验室、院士工作站等14家,荣获省、市科技金桥奖11项。

【城市建设】组织实施北部新城区的总体城市设计、核心区修建性详细规划等各类
规划9项。 加速推进以科技人才苑为代表的一批重点城建项目,其中投资20亿元的高新
技术产业孵化园施工至地上第10层; 总面积9.3万平方米的滨河公园开工建设;隆福星
河城、云溪花园等一批“城中村”改造项目进展顺利,年内建成住房71万平方米,主体
完工住房41栋25万平方米,完成“城中村”拆迁扫尾40万平方米,三年来累计完成拆迁
210万平方米,全区有20个村居全部完成拆迁。全年新修续建道路6公里,铺设污水、供
热、 燃气管网33公里,安装路灯680盏,新增绿化面积14万平方米。完善南部工业区路
网框架, 为大项目建设提供便利,新建全长3公里的园区道路。解决大项目用电难题,
改造变电站1座, 新开工变电站2座,其中1座建成,全面保障了维达纸业、泰禾生化等
南部工业区的项目用电。

【社会事业】按照城乡统筹一体化发展思路,发展教育、卫生、文化等各项社会事
业,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城乡教育日益均衡化,新开工建设汶阳小学,总建筑面积1.1
万平方米;滨河小学二期工程,总建筑面积8000平方米,年底竣工;加固校舍1000多平
方米。医疗卫生日益便民化,把基本药物全部纳入新农合报销目录,提高报销比例10个
百分点, 药品平均降价48.3%,全面推行“先看病后付费”诊疗模式,缓解了群众医疗
负担。新农保、新农合、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参保率分别达到92
%、99.5%、96%和93%,均居全市前列;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实现应保尽保。

【党的建设】深入推进“转提优保促”和“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基层党组织的
战斗力、向心力、创新力不断增强。思想境界显著提升。以“转提优保促”活动为主线,
以贯彻落实市党政企考察团赴苏浙考察学习和市委工作会议精神为重点,在全区深入开
展“新使命、新作为、新跨越”大讨论活动,以思想大解放推动境界大提升,以境界大
提升带动发展大提速。 城乡党建统筹推进。树立抓党建就是抓发展的理念,筛选出9个
集体收入不足3万元的经济薄弱村, 实行1个区直部门、1个规模企业、1个经济强村、1
名领导干部共同帮扶的“4+1”帮扶模式,形成组织牵头、以城带乡的立体化帮扶机制,
帮扶单位分别从“两委”班子建设、产业项目、资金、技术等方面给予帮助,促进经济
薄弱村党组织转化、 集体增收、农民致富;初步测算,年底9个经济薄弱村集体收入全
部突破3万元, 其中3个村突破10万元、1个村突破50万元。工作作风不断改善。深入开
展“提速增效” 行动,开设“大项目绿色通道”,简化办事程序16项,压缩办事时限5
个工作日, 作出服务承诺30多项,为企业办理手续200多项;实施“服务连心工程”,
鹏泉街道编印2万册《便民服务手册》 ,公开街道10名党政班子成员、21名中层干部的
联系方式,搭建起干群、政企“连心桥”。(吕昌业 陈 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