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c&A=13&rec=87&run=13

【财政收支】 2011年,全市各级财政部门加大财税协调力度,加强企业纳税分析,严格
税政管理, 努力聚财增收,全市地方财政收入完成39.23亿元,增长11.07%。全市财政支
出完成59.23亿元, 增长14.04%,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6.32亿元,公共安全支出2.76
亿元, 教育支出15.15亿元,科技支出1.50亿元,文化体育传媒支出0.62亿元,社会保障
和就业支出6.49亿元, 医疗卫生支出4.16亿元, 环境支出0.84亿元,城乡社区事务支出
6.73亿元,农林水事务支出6.14亿元,交通运输支出2.29亿元,工商金融事务支出4.84亿
元,其他支出1.37亿元。按现行财政体制算账,2011年结余7万元,实现了财政收支平衡。

【支持转方式调结构】 2011年,针对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各级财政部门认真落实积
极的财政政策,科学运筹资金,加大关键领域投入,保证了经济朝着宏观调控预期方向发
展。
加大投入力度。在资金非常紧张的情况下,加大工业结构调整和节能技改、新兴产业、
中小企业、服务业发展引导等专项资金投入,通过贴息、奖励、担保等多种手段,有力地
促进了发展方式转变;落实家电、汽车摩托车下乡及以旧换新等补贴资金1.71亿元,直接
拉动城乡居民消费14.26亿元; 开展国库现金管理,推行“政、企、银、农”合作机制,
多渠道撬动金融资本加大经济建设投入。
强化外力支撑。 认真研究国家产业政策,积极向上争取,共上报项目276个,获批资
金6.3亿元,占争取省以上资金的40.4%,投入到新能源汽车、风力发电设备等领域,使一
批高新技术产业项目借势发展;莱城区被纳入全省县级基本财力保障范围,口镇被纳入省
级中心镇扶持范围,有效弥补了基本财力缺口;市投资公司、市农投公司积极融资,发行
企业债券10亿元,争取授信资金3.5亿元,高新区创新运用村级代管资金1.3亿元,雪野旅
游区运用BT、BOT模式融资1.24亿元,确保了各项重点工程建设资金需要。
优化发展环境。落实提高营业税增值税起征点、小微企业所得税优惠以及节能减排、
技术创新等扶持政策,取消31项行政事业性收费,“政策洼地”效应日益显现;落实新上
项目用地及招商引资奖励政策1.75亿元,促进了全市招商引资工作顺利开展;积极为企业
排忧解难,与30多家重点企业建立信息沟通平台,实现财税政策及时互通;大力培植汽车
零部件、粉末冶金等地方特色产业,实施重点区域带动,提升产业聚集功能,强化人才支
撑,财政服务发展方式更加灵活,服务水平和效率明显提升。

【支持统筹城乡发展】 2011年,各级财政部门按照“大兴水利强基础、狠抓生产保供给、
力促增收惠民生、着眼统筹添活力”的要求,进一步加大强农惠农力度,健全财政支农机
制, 全市“三农”投入达8.54亿元,增长17%,有力地促进了统筹城乡发展。
加快现代农业发展。建立地方水利建设资金筹集机制,全年筹集资金1.58亿元;加大
农业综合开发力度,实施重点河道、流域治理工程,推进土地整理和扶贫开发,改善了农
业生产条件;深化农村投融资体制、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扩大村级互助资金试点,为现代
农业发展开辟了资金筹集新途径。
推动农民增收。及时兑付粮食直补、农资综合补贴、农机购置补贴等惠农补贴1.95亿
元,推广政策性农业保险,提高农民发展生产的积极性;加大农民实用技术培训力度,将
农民工纳入免费就业培训范围,提升农民转移就业能力。
促进农村繁荣。争取全省村级公路网化示范县补助资金7840万元,实施公交站点、换
乘中心建设;莱城区列入全省环境连片综合整治示范区,三年获奖补资金7000万元;化解
农村义务教育债务5670万元;加快农民集中居住区建设,提高农村垃圾处理补助标准,落
实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奖补资金8340万元,推动了农村各项事业协调发展。

【保障和改善民生】 2011年,各级财政部门坚持以人为本、用财为民,重点保障民生支
出,全市民生投入达17.21亿元,增长18%,保证了各项民生政策落实。
城乡就业政策落实。建立全市就业服务信息管理系统,实施就业技能提升和创业引领
计划,落实促进就业的各项财税优惠政策,千方百计扩大城乡居民就业。
城乡教育投入。建立学前教育经费正常保障机制,提高教育经费补助标准,高校债务
化解工作提前完成, 104项校舍安全工程全面竣工,新增12所省级规范化学校,全市预算
内教育经费占财政支出的比重为23.99%,完成了省确定的目标任务。
养老保障体系完善。落实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障政策,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
标准,将城镇非从业居民纳入社会养老保障范围,养老保障体系更加完善。
住房保障体系健全。把城市低收入家庭租房补贴标准由每户每年2856元提高到3240元、
购房补贴标准由每户3.2万元提高到5万元,增幅分别达13.4%、56.3%;改造贫困残疾人危
房150户, 补助农村低保住房困难家庭1054户,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1884套,各项住房保
障任务顺利完成。
卫生事业发展。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快推进基本药物制度,提高新型农村合作
医疗、城镇居民医疗保险补助标准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标准,稳步推进公立医院改革,
促进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
社会救助力度加大。建立孤儿生活保障制度,筹集资金1800万元支持儿童福利院建设,
实施残疾人“阳光家园”计划,提高城乡低保、农村五保供养标准,落实失地农民、优抚
对象救助政策,有效解决了困难群体的基本生活问题;另外,对援疆、援藏等支出都按规
定给予了保障。

【财政改革创新】 2011年,各级财政部门按照“绩效管理年”活动要求,立足当前,着
眼长远,坚定不移推进财政管理改革,着力解决制约发展的体制性、结构性问题。
工作创新。确定28项创新工作和121项重点工作,明确责任科室、责任人和完成时限,
及时督查督办,建立了在改革创新中推行绩效管理,用绩效管理标准检验改革创新成果的
新机制。
调查研究。深入开展“大调研”活动,完成调研成果28项,其中《关于发展创税产业
的调查研究》 等4项成果获市政府主要领导批示,市政府研究室以《参阅件》转发有关部
门和企业参考,《中国财经报》等媒体推广了财政局做法,《山东财政研究》对19篇优秀
成果出版了专刊。
推进预算改革。完善综合零基预算办法,实行绩效评价制度,强化预算执行主体责任;
建立专项支出项目库,加快预算批复和支出进度,确保项目早实施、早见效;加快财政综
合应用平台建设,深化国库集中支付、公务卡制度改革,清理整顿财政专户,把该纳入预
算管理的非税收入全部纳入预算管理,增强预算执行的规范性和透明度。
支出绩效管理。 市直党政机关公用经费继续按定额压减10%, 公务接待、因公出国
(出境)、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维护费等三项支出实现零增长;编实编细政府采购预算,
规范采购管理,共完成采购额5.82亿元,节约资金8900万元,节支率达13.26%;坚持财政
投资评审关口前移,不断拓展评审范围,共完成结算评审13.54亿元,审减资金2.27亿元,
审减率达16.8%。
基础管理。建立地方政府性债务基础信息数据库,完善债务风险预警和防控机制;修
订财务制度、资金管理办法45项,构建起“小金库”治理长效机制;建立企业国有产权管
理信息报送制度,严格资产处置、破产企业职工权益审批程序,有效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开展规范化财政所创建活动, 提高基层财政管理水平;组织会计考试160余场次,严格代
理记账机构审批备案,提高了会计管理水平。

【干部队伍建设】 按照“塑科学理财团队,建一流服务机关”的共同愿景和“务实高效、
理财争先”的服务理念,各级财政部门扎实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积极打造“阳光财政”新
品牌,机关服务水平显著提高。与机关党建结合。开展“庆七一、颂党恩、争先锋”文艺
演出、学党史重温入党誓词等活动,以实际行动庆祝建党90周年;落实好中心组学习制度、
“三会一课”制度、民主集中制,各总支、各支部和全体党员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不断加强。
与学习型机关建设结合。制订“十二五”期间财政干部教育培训规划,举办全市乡镇财政
干部培训班、财政信息宣传培训班,编印《自励》手册,树立了“博观约取、厚积薄发”
的学习理念等12条理念。与廉政建设结合。建立廉政建设承诺制,开展“亮职责、亮身份、
亮承诺”活动,实行工作日禁酒令、廉政文化进科室,自觉做到修心正身、自警自律。与
作风建设结合。认真履行向社会作出的六项公开承诺,在局内部梳理出90余项服务承诺事
项,一一抓好落实;推进党务政务公开,主动公开各类信息137条,参加“政风行风热线”
“阳光政务热线” 直播节目8次,做到了“社会关注到哪里,领导决策到哪里,财政服务
就延伸到哪里”。
(张振新 武军锋 党常英 王爱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