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团体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c&A=13&rec=21&run=13

【莱芜市总工会】 莱芜市总工会辖4个区(莱城区、钢城区、高新区、雪野旅游区)总工
会, 20个产业(部门)工会委员会和1个派出工会(工贸工会)。市总工会机关设办公室
(加挂事业部牌子)、组宣女工部、经济法律保障部、财务部。直属事业单位:市工人文
化宫。 2011年,全市新增基层工会委员会168家,各种形式的联合工会涵盖法人单位2995
家,新增会员19053人,全市非公有制企业建会率超过75%。截至年底,全市建立基层工会
委员会2012个,涵盖单位6621个,工会会员276863人;工会所在单位签订集体合同564个,
涵盖单位1472家; 推行厂务公开的单位883家,工会主席进入董事会的33人、进入监事会
的19人。
“当好主力军,建功‘十二五’”竞赛活动。为进一步动员和组织全市职工群众为实
现“十二五”规划贡献力量,促进全市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根据省总和市委要求,制订印
发《莱芜市总工会2011~2015年劳动竞赛规划》,对“十二五”劳动竞赛工作作了安排;
深入开展“工人先锋号”创建活动,各级工会围绕实施“十二五”规划,以创建“工人先
锋号”为载体,组织广大职工立足本职岗位,扎实开展“当好主力军、建功‘十二五’”
为主题的劳动竞赛活动。年内,评选推荐1个“全国五一劳动奖状”、9名“山东省富民兴
鲁劳动奖章”、3个“富民兴鲁劳动奖状”、4个“山东省工人先锋号”和70名“莱芜市劳
动模范”;命名31家“工人先锋号”,评选表彰31家竞赛活动先进集体和18名职工创新能
手; “五一”前夕,召开全市劳模命名表彰大会,市五大班子主要领导参加会议,2家企
业工会被授予“全国模范职工之家”荣誉称号。组织开展“转方式、调结构、促发展、做
贡献”竞赛活动,评选表彰31家先进集体,18名职工创新能手;全市职工在各种竞赛活动
中共提合理化建议4.5万余条,采纳实施1.6万余条,创造或节约价值总计约1.52亿元。
企业建会工作。按照积极参与社会管理,构建全市城乡一体的工会组织体系的要求,
深入开展“广普查、深组建、全覆盖”集中建会活动。与市委组织部联合下发《关于加强
新形势下基层党建带工建工作的意见》,实行区域建会目标责任制和市总领导干部分区联
系制度,开展企业建会专题调研活动,大力推行小微型企业联合建会,形成了镇(街道)、
社区(村)和基层工会三级联动,工会组建工作实现了新突破;年内,全市新增基层工会
委员会168家,各种形式的联合工会涵盖法人单位2995家,新增会员19053人,全市非公有
制企业建会率超过了75%, 企业建会和发展会员增幅为历年来最高。加强新建工会规范化
建设,开展民营企业“样板工会”和“模范职工之家”创建活动,市、区两级工会为新建
企业工会统一制作工会门牌、统一制作上墙制度,以“六有”标准,督促基层工会规范运
作,增强了活力;年内,2个单位荣获“全国模范职工之家”、2个单位荣获“全省模范职
工之家”荣誉称号。全省乡镇(街道)工会主席培训班专门安排到莱芜参观镇(街道)和
社区工会现场,省总领导和与会学员给予充分肯定;各级工会加强工会干部的培训,市总
在山东工会干部学院举办新任工会干部培训班,全市50余名工会干部参加学习培训,提高
了工会干部业务素质和履职能力。
“安康杯”竞赛活动。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
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部署和要求,促进全市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2011
年, 市总工会继续在全市深入扎实地开展“安康杯”竞赛活动。3月,市总工会下发《关
于2011年度开展全市“安康杯” 竞赛活动的通知》(莱会字〔2011〕4号)。确定竞赛主
题为抓班组,提高管理水平;重教育,推进安全文化;参赛范围为各类企事业和机关单位;
活动方式为面向基层社区、企业、生产一线,整合社会资源,争取社会支持,开展各种形
式的群众性安全生产活动。 年内,实现了参赛企业和参赛职工数分别比上年增长12%,参
赛企业班组参赛率达到100%,参赛企业死亡、重伤事故有所下降,职业危害明显改善。
工资集体协商集中要约活动。将2011年作为全市“工资集体协商强力推进年”,成立
全市依法推动企业普遍开展工资集体协商工作领导小组,市委、市政府两办转发《关于依
法推动企业普遍开展工资集体协商工作的意见》 , 召开专题会议进行动员部署;为落实
《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转发市总工会等部门〈关于依法推动企业普遍开展工资集体
协商工作的意见〉 的通知》(莱办发〔2011〕20号)文件要求,9~10月,在全市开展工
资集体协商集中要约活动。活动范围为全市尚未开展工资集体协商、签订工资集体合同的
企业,工资集体合同已经到期需要续签或者重新签订的企业;建立市、区、镇(企业)三
级工会工资集体协商指导员队伍,聘请省里专家对工资集体协商指导员进行专题辅导;印
制《工资集体协商工作简明读本》,统一参考文本,规范运作方式。全市企业工资集体协
商工作实现了突破性进展,推行企业达到了65%以上,超额完成了省总指定的任务。
劳动关系和谐企业星级认定评选。以扩大企业创建活动参与面为目标,进行全面部署、
重点推进, 达到了市直及驻莱企业全员参与、两区企业创建活动面50%以上;开展工会参
与集体劳动争议处理工作情况和《劳动合同法》贯彻实施及工会劳动法律监督工作情况的
调研督查,企业劳动关系明显改善;加强《社会保险法》学习宣传,在《社会保险法》宣
传日,配合有关部门向群众发放宣传材料,增强了职工的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与有关部
门开展劳动关系和谐企业的调研检查,推动企业构建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推行职代会重
大事项票决制度。为进一步深化厂务公开民主管理,推动民主决策、科学决策机制的建立
和完善,2011年,市总在各企事业单位继续推行职代会重大事项票决制,进一步对《关于
实施职工代表大会重大事项票决制的意见(试行)》(莱会字〔2010〕14号)内容进行规
范。
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推行“六公开”、建设“阳光莱
芜”的要求,制定印发《全市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建设的实施意见》,进一步规范完善企事
业单位厂(院)务公开的内容、形式和程序,促进了厂(院)务公开民主管理的规范化;
采取抓点带面、典型引路等方式,推出了一批厂(院)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先进典型,利
用多种媒体,开设专题栏目,集中进行宣传报道,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在全市职工中
组织开展普及厂务公开民主管理知识学习和答卷活动,向各企事业单位发放《企事业民主
管理知识问答手册》,加大了职工群众对厂(院)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的参与力度;积极
推行区域(行业)职工代表大会制度,突出抓好以非公有制企业为重点的民主管理建制专
项行动,取得显著成效;在全市范围内实行职工代表竞争上岗、持证上岗、岗前培训、民
主评议“四制”,加强对基层企事业单位职代会的指导和监督,职代会质量有了明显提高;
积极扩大职代会重大事项票决制试行范围,通过实行职代会重大事项票决制,较好落实了
职工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已建工会非公有制企业职代会建制率达到
了80%以上,规模以上非公企业达到95%以上,均超额完成了省总确定的目标任务;莱芜市
首创的职代会资料展评、职代会重大事项票决制等得到省总的多次表扬,使全市厂务公开
民主管理工作保持了在全省的领先位置。
发挥工会“大学校”作用。不断提升职工素质,丰富职工生活,深入开展“创建学习
型组织,争当知识型职工”活动,推进职工书屋建设,在巩固发展好原有“职工书屋”的
同时,新建成18个市级“职工书屋”,全市市级“职工书屋”总数达到52家,给每个书屋
配送了价值2万元的图书,为职工学习创造了较好的条件。
帮扶救助工作。认真总结工会“送温暖”20周年和帮扶中心建设10周年工作经验,积
极推动帮扶送温暖工作常态化、长效化,在抓好元旦、春节等重大节日期间走访慰问的同
时, 把帮扶救助困难职工作为经常性工作常抓不懈,全年救助困难职工904户、困难劳模
83名,共计发放救助金、劳模三金和退休劳模荣誉津贴128.14万元;开展“金秋助学活动”,
深入到部分企业看望考上大学的困难职工家庭子女,为20名困难职工家庭大学生每人发放
助学金3000元;做好关心下一代工作,做好“帮扶送教育”工作,在莱城区牛泉镇山东出
版集团希望小学举行助学金发放仪式, 向90名贫困学生每人发放助学金300元,总计发放
2.7万元; 做好困难职工经常性的帮扶救助,市困难职工帮扶中心接待来访职工22人次,
接听“12351” 职工维权热线56人次,处理职工来信12件次,结案率达到100%;积极发挥
“工友创业”实训基地作用,开展以农民工、困难职工家庭高校毕业生和下岗失业人员为
重点的“技能培训促就业行动”,年内先后培训800多人,提高了他们的就业技能。
提升女职工素质。深入开展女职工工作,维护女职工特殊权益;为培养造就一支适应
时代发展的高素质女工队伍,加快推进经济文化强市建设,市总工会动员组织全市女职工
继续深入扎实开展“素质提升”“岗位建功”行动;各级各单位响应市总号召,把女职工
“素质提升”“岗位建功”行动与“创建学习组织、争做知识型职工”活动、“同舟共济
保增长、建功立业促发展”劳动竞赛紧密结合,做到了统筹安排,整体推进,效果显著。
(王敦东)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莱芜市委员会】 服务经济社会建设。深入实施“青春创业扶持计
划”。从资金扶持、提供见习、技能培训、导师指导、信息发布等五个方面为青年创业就
业提供服务;以青年企业家、创业小老板、企业青年职工为重点服务对象,通过组织举办
全市青年创业展、 首届莱芜青年创业大赛, 不断深化“百千万农村青年创业扶持计划”
“星星之火创业工程”,在全市营造了浓厚的创业氛围;全年共争取团省委青春创业贴息
10万元, 协调市农信社为453名创业青年发放创业贷款1.25亿元,培训青年1242人,带动
1901名青年就业创业。积极做好招商引资、青年企业家成长计划等工作。全力做好招商引
资工作,实际完成招商引资任务1456万元,超额完成全年任务;依托“青年企业家成长计
划” 帮扶100余名青年企业家做大做强;全面活跃青年企业家协会工作,先后组织“青年
企业家走进联通公司暨全市青年信息化论坛”“青企协会员王者总裁商战特训营”、青年
创业培训等活动,引导广大青年企业家积极投身全市经济建设。扎实推进“保护母亲河行
动” 。开展“保护母亲河·春季植树”活动,组织近1万名青少年参与植绿护绿活动,新
种树木3万余株, 面积近150亩;积极争创省级青少年绿化基地1处,争取资金13万元;发
动组织全市青年干部积极参与北部山区灭火行动,并在全市青年中开展“森林防火·青年
当先”活动,为保护森林资源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以及社会稳定做出积极贡献。深入开展
争创青年文明号、争当青年岗位能手活动。在全市25个青年文明号系统中发起“青年文明
号风采展”活动,动员全市各级青年文明号集体创新服务方式,优化服务过程,完善服务
网络;深入推进青年文明号、青年岗位能手、青工技能振兴计划,开展青年文明号和两新
组织“一助一”活动,促进了两新组织团建工作的开展;认真开展青年文明号争创、评审、
复审工作,新命名表彰市级“青年文明号”46个,评选表彰市级以上青年岗位能手140人。
扎实开展青年志愿服务活动。“3·5”志愿服务日期间,组织40余支志愿者服务队、2000
余名志愿者开展以“文明莱芜 志愿先锋”为主题的医疗保健、敬老爱老等志愿服务活动;
5月启动开展“社区志愿服务和谐行动” ,倡导广大市民“争当文明志愿者、创造社区新
生活”,建立社区志愿者服务站19个;在省级文明城市测评期间,组织2000余名志愿者集
中开展交通协勤、文明劝导、环境整治等志愿服务,圆满完成创城迎检任务;2011中国国
际航空体育节、 钢博会等重大节会期间,共招募、培训810名志愿者参与观众引导、竞赛
表演等服务中, 累计上岗58320小时,为36.7万余名观众提供现场引导服务,接受游客咨
询8.3万余次, 为保障赛会顺利进行、提升赛会服务水平做出了突出贡献。
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坚持不懈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引导青年。深入开展中
共十七大、十七届五中、六中全会和科学发展观学教活动;以建党90周年、清明节、五四
青年节等节庆日为契机,组织举办2011全市青年航空集体婚礼、纪念建党90周年全市青年
文化艺术节、全市青少年知识竞赛、“红领巾心向党”全市少先队鼓乐操展示等活动,得
到了全市广大青少年的积极响应和踊跃参与, 共有2.6万余名青少年参加知识竞赛,30所
学校2000余名少先队员参加鼓号操展示,在全市青少年中掀起了热爱祖国、热爱党的浓厚
氛围;进一步加强团属舆论阵地建设,编发《莱芜共青团》简报,对莱芜青少年信息网进
行全面改版,增加了互动平台、品牌工作、学习园地等栏目,强化了网站的服务功能和思
想引导功能。 切实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切实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命名4
个单位为莱芜市第三批青少年实践教育基地,联合市教育局在全市开展“争当四好少年”
少先队特色工作奖评选活动;组织举办“绿动莱芜杯”全市第五届青少年书信大赛;深入
开展“祖国发展我成长”“手拉手”“国旗下讲话”等活动,不断创新活动载体和活动内
容, 提高思想道德建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全面推进分类引导青年工作。指导基层做好
《青年思想引导大纲》 转化工作, 充分利用“莱芜青少年信息网”“莱芜共青团QQ群”
“莱芜拍客团”“网络化校园工程”等多种途径实现对大学生、企业青年、进城务工青年、
农村青年等不同群体的思想引导工作;指导基层做好《青年思想引导大纲》转化工作,全
市共有53个首批基层单位上报进城务工青年引导手册37个,企业青年引导手册14个,农村
青年引导手册2个, 在此基础上,重点加强对青年自组织的联系,设计组织全市青年足球
邀请赛、“爱心同行送温暖”活动、“关爱农民工子女”活动等,通过活动联系了大量青
年,对他们的政治取向、价值观进行引导;积极争取团中央中国青少年宫协会命名莱芜雪
野航空科技体育公园为“全国青少年航空科普体验基地”,加强对青少年学生的思想引导。
服务青少年成长成才。为贫困青少年求学成才提供服务。积极联系香港培才教育基金
会、 社会爱心人士、企业等共资助贫困中小学生100余人;开展全市第八次“希望工程圆
梦大学” 行动,募集25.7余万元救助72名贫困大学新生;整合社会资源,新建希望小学2
所;设立“亓飞慈善基金”,联系东芝(中国)集团等爱心企业为山区小学捐赠图书、电
脑等学习用品;全面推进“青春助力——关爱农民工子女”系列活动;在全市各级团组织、
志愿者组织、维权岗单位中启动开展爱心“1+1”结对行动、“晨晖行动”等一系列活动;
围绕农民工子女的实际需求,组织开展农民工子女的亲情看护、学业辅导、感受城市、提
供就业帮助、 素质拓展等5项志愿服务活动,截至年底,全市各级志愿者组织与各农民工
子女结对20余对,送去价值约8000余元的学习用品和书籍、现金,并为他们解决学习、生
活中的困难,提供就业机会20余次。为青少年维权提供服务。继续深化人大代表、政协委
员“面对面”“平安莱芜”红领巾行动、“优秀青年卫士”评选、优秀“青少年维权岗”
申报及复查等工作,了解青少年诉求,解决他们的实际问题;在政府广场设置宣传站,制
作以“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 优化青少年成长环境”为主题的宣传展板,共发放宣传材料
2000份,接受群众咨询200余人次。大力选树青少年典型。一年来,全市各级团组织共有1
个单位、2人荣获全国级荣誉,有18个单位、32人被评为省级以上先进集体或个人,2人次
被市委、市政府表彰;在积极向上推报优秀青年典型的同时,组织开展优秀少先队员、优
秀少先队辅导员、优秀志愿者等评选活动;与市内新闻媒体联合开设专栏,对各类优秀青
少年事迹进行集中报道40余期,通过莱芜青少年信息网等团属舆论阵地宣传各类青少年典
型60余个(次),各类青少年典型对引领青少年成长成才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
团的自身建设。 全面开展基层党建带团建工作,优化了团建政策环境。6月,与市委
组织部联合,召开全市基层党建带团建工作会议,全面总结近年来全市基层党建带团建工
作,研究部署新形势下党建带团建工作任务;转发省委组织部、团省委《关于进一步加强
乡镇团委班子建设的意见》《关于做好县乡团委换届工作的意见》,联合市委组织部下发
《进一步加强新形势下基层党建带团建实施意见》及《全市基层党建带团建联系会议制度》
两份文件,为进一步加强团的基层组织建设和团干部队伍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持,
团的工作环境得到极大优化;全市各级团组织以党建带团建会议及文件的出台为契机,积
极争取各级党政领导支持,从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制度建设等方面入手,充分发挥党建
带团建的优势力量,扎实开展各项基层团建工作。深入推进团的组织格局创新工作,完善
了团建工作机制。 3月以来,团市委按照有关要求,在全市全面启动镇(街道)团的组织
格局创新工作,截至6月底,全市4个街道、15个镇团委全部通过组织推荐、公开选拔、竞
聘、考试等方式配齐了委员会班子,提前完成了团省委的任务;在此基础上,尝试将团的
组织格局创新向村(社区)推进,印发《全市村(社区)团的组织格局创新工作实施方案》,
在全市选取30多个村(社区)做为试点,试点工作已基本完成;莱芜市被团省委列为全省
唯一的村(社区)团的组织格局创新工作试点单位。进一步推进“两新”组织团建工作,
扩大了团的组织覆盖。开展“两新”组织团建“百日会战”行动,顺利完成团省委分配的
团建任务, 新建非公有制企业团组织243家,新建新型社会组织团组织57家,分别完成任
务的110%、114%,团省委把莱芜市确定为全省非公企业团建区域统筹唯一地级市试点。组
织开展“走进青年”团委书记恳谈日活动。以“走进青年”“走进三农 服务三夏”为主
题发动各级团干部深入基层开展恳谈日活动, 3月11日,团省委书记王磊到泰钢不锈钢厂
参加恳谈活动,与青年同工作、同劳动、同学习,并对全市共青团的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
截至年底,全市共开展9次团委书记恳谈活动,参加恳谈青年达800余人,收集、办理意见
30余条;开通市区两级团委书记信箱,收到积极活动效果。加强团干部、团员队伍建设,
提升了团建工作水平。在全市共青团系统继续深入开展“创建学习型团组织、争当学习型
团员青年”活动、创先争优活动,通过加强理论调研、建立“周四固定学习日”“读书活
动” 等,完善经常性的学习制度,营造重视学习的良好氛围;7月举办全市共青团少先队
干部培训班, 全市共200余名团干部、少先队辅导员参加培训,通过《十七届五中全会解
读》、“团务知识”等课程的学习,提高了理论知识水平;开展共青团理论调研工作,提
升团建工作水平。青联、少先队、青企协、青摄协、青年志愿者协会等团属主要社团全面
活跃。积极开展对外青年交流活动,先后接待美国加尔文学院青年友好访问团、山东师范
大学青年访问团、 香港青年联会“齐鲁文化之旅”交流团等100余人来莱芜市进行友好交
流访问,通过活动开展加强了团组织和青年之间的沟通联系;加强对各类青年自组织的指
导与联系,建立团组织与汽摩协会、摄影家协会、自行车协会等10余家青年自组织沟通联
系制度,做好青年自组织核心成员的服务引导工作,将青年自组织纳入共青团工作整体格
局。
年内,团市委被评为山东省先进团委、山东省少先队工作先进单位、第七届山东省青
年志愿服务先进集体等,被评为市级文明单位、市直机关先进基层党组织、人口与计划生
育工作先进单位等,创建文明城市工作被市委市政府荣记集体三等功,青年创业大赛活动
被市委市政府评为2011年度工作创新奖。
(胡春燕)

【莱芜市妇女联合会】“巾帼建功”竞赛活动。以“巾帼创新业,建功‘十二五’”为主
题,组织开展“巾帼建功”20周年系列庆祝活动,动员各行各业妇女立足岗位,争创一流;
组织莱芜“‘地税杯’巾帼创新业·建功十二五”演讲比赛,评出一等奖1个、二等奖3个、
三等奖6个、 优秀奖8个、优秀组织奖6个;组织巾帼建功征文比赛,收到征文70余篇,大
力宣传20年来行业女性在全市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做出的突出贡献;开展争创“巾帼
文明岗”“巾帼建功标兵”等活动,引导女职工积极参与岗位练兵、技术比武、发明创造、
劳动竞赛,为企业转变发展方式、提高核心竞争力作贡献;推进“巾帼文明岗”进行业、
进村镇、 进社区, 扩大活动覆盖面,全市共创建“巾帼文明岗”282个,4个被评为省级
“巾帼文明岗”,钢城区审计局审计科获全国“巾帼文明岗”荣誉称号;召开女企业家协
会第二次会员代表大会,选举产生新一届理事会,为女企业家参与发展、合作、交流搭建
平台;组织3名女企业家参加全国农产品经济人培训班、4名女企业家参加省妇女创业培训
班,提高了她们的创业能力。
城乡妇女创业就业。大力实施“巾帼创业行动”,统筹推进城乡妇女一体化发展;联
合市劳动与社会保障局召开“春风送岗位, 促进女性就业” 专场招聘会,发放宣传材料
6000多份, 提供妇女就业岗位3650个,现场达成就业意向960个;与市农村信用社联合开
展“信贷助推妇女创业行动”,推荐项目86个,发放贷款4235万元;认真做好小额担保贷
款贴息工作, 为2名女企业家争取贴息3.72万元;面向全市女企业家开展创业项目征集工
作,共征集适合女性创业项目10个,促进妇女创业发展;利用妇女就业培训基地、“热心
大姐”服务社、妇女就业指导中心等机构,扎实做好妇女劳动力转移工作,共输出妇女劳
动力1083人;推动“联通未来巾帼创业站”项目实施;大力实施“巾帼增收倍增行动”,
组织“巾帼科技莱芜行”“送科技下乡”等活动,邀请农业专家分别到羊里、茶业口等镇
为村民讲授姜蒜标准化生产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生姜大蒜病虫害防治技术,发放科
技资料1万余份, 接受咨询8000余人次;实施新型女农民培训计划,层层举办培训班,请
专家讲授林果、生姜种植、生态养殖、农产品加工等知识,提高致富能力,共培训农村妇
女4000余人;充分利用远程教育网络,组织广大妇女学习科学种田、节约能源、保护环境
等知识,举办培训班15场次,培训妇女1833人;组织妇女参与“两新”工程建设,深入开
展“岗村联动, 牵手共建新农村”“真情援姐妹,送岗进乡村”活动,150个“巾帼文明
岗”为共建村送信息、送技术,帮助妇女增收致富。
妇女儿童维权工作。围绕保障和改善民生,大力实施巾帼维权行动,推动解决妇女最
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开展维权周活动,到各镇(街道)集中开展宣传活动,
发放《山东省村民委员会选举办法》和《妇女权益保障法》等宣传资料,并就相关问题进
行现场解答;开展未成年人保护“一法一条例”集中宣传活动,发放《中华人民共和国未
成年人保护法》和《山东省未成年人保护条例》等宣传资料,就未成年人权益保护等问题
进行现场解答;维权周期间,共发放资料2万余份,接受咨询4000余人;开展“12·4”妇
女法制宣传活动,宣传《妇女权益保障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知识;组织开
展留守妇女儿童生存与发展状况调研, 深入5个镇进行调研,发放问卷2000余份,形成调
研报告,提出对策建议,为更好地维护妇女的合法权益奠定基础;对女农民工思想文化建
设工作情况进行调研,总结情况、分析问题,对如何加强女农民工思想文化建设提出建设
性意见; 大力实施“贫困母亲救助行动”,为186名贫困母亲送现金和技术,帮助她们发
展致富项目;联合现代妇科医院、仁爱医院开展大型公益健康普查活动,为2000余名妇女
做免费妇科查体; 充分发挥维权网络作用,认真做好信访工作,共接访191件,处结率达
98%; 不断完善预防和化解矛盾纠纷长效机制,制定《关于深入推进矛盾纠纷大调解工作
的实施意见》;开展“妇女维权服务示范站”和“优秀妇女维权岗”创建活动,为省级妇
女维权服务示范站雍和园社区揭牌,推动社会矛盾化解,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维权工作经
验在全省市妇联主席会议上进行交流;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深化“双合格”活动,
以“为国教子、以德育人”为主题,开展“小公民道德建设”教育实践活动,引导未成年
人提高道德修养;组织开展家庭道德教育宣传实践月活动,组织广大家长收听收看“家庭
教育大讲堂”专家公益讲座及“农村父母课堂”系列讲座,提高家长家教水平,为孩子营
造良好的家庭成长环境;组织“好家长、好儿童”评选表彰活动,评选表彰28对好家长和
好儿童;组织“童心向党·幸福成长”诗朗诵比赛,评出一等奖1个、二等奖3个、三等奖
5个、 优秀奖7个、优秀组织奖4个;印发《关于开展“农村留守妇女儿童关爱行动”的意
见》,指导村妇代会对农村留守妇女儿童进行登记、建档;联合供电公司在钢城区辛庄镇
“八一”希望小学举行关爱农村留守儿童救助仪式,现场救助16名贫困留守儿童;大力实
施“春蕾计划” 和“贫困女大学生救助行动” , 共收到捐款59.77万元,资助贫困女童
1313人次,资助贫困女大学生20人;积极参与创建文明城市工作,从未成年人权益保护、
家庭教育等方面展示在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工作中取得的成绩;“平安莱芜”建设稳步
推进;深入开展“平安家庭”创建活动,细化目标任务,层层签订责任书,逐级分解落实,
实行创建活动百分考核办法,做到了层层有目标,家家有责任,人人有义务。深入开展创
建“零家庭暴力社区(村庄)”活动,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开展预防艾滋病知识宣传活动,
大力普及防治知识,发放宣传资料5000余份,接受咨询200余人。
妇女儿童“两纲”终期监测评估和“十二五”规划。认真做好“两纲”终期监测评估
工作, 与市统计局联合召开全市2001~2010年妇女儿童纲要终期监测统计工作会议, 对
“两纲”实施十年进行全面监测、统计和评估,撰写并上报终期监测评估报告和统计报表,
莱芜市妇女儿童纲要实施情况受到了省妇儿工委的高度评价;以“十二五”规划开局之年
为契机,制订全市妇女儿童发展“十二五”规划,召开编制工作会议,研究部署编制工作,
在反复征求意见、修改完善的基础上,召开成员单位会议,审议通过妇女儿童发展“十二
五” 规划,9月23日市政府以莱政发〔2011〕48号文件颁布《莱芜市妇女发展“十二五”
规划》《莱芜市儿童发展“十二五”规划》。
庆祝建党九十周年、“三八”“六一”系列活动。庆祝建党九十周年活动隆重热烈。
多次召开党员干部专题会议,学习省、市庆祝建党90周年文件和《党史知识》,撰写体会
文章,提高理论水平;组织动员广大妇女积极参加各类党史知识竞赛,进一步激发广大妇
女爱党爱国情怀;开展上党课讲党史活动,领导干部带头学党史;举办“学党史、增党性、
当先锋”为主题的专题党课,进一步提高党员的先锋模范意识;开展革命传统教育活动,
组织市区妇联干部到红色教育基地西柏坡考察学习,增强党性修养;继续开展基层党组织
牵手共建活动,深入共建村,了解“两委”换届和新“两委”班子工作开展情况,慰问老
党员。庆“三八”活动丰富多彩。召开各界妇女庆“三八”座谈会,号召全市广大妇女加
强学习,提高自身素质,积极参与创业创新,在推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中再立新功,
副市长刘杰作了讲话;“三八”期间,与莱芜电视台、莱芜日报社联合宣传报道一批优秀
妇女的先进事迹,激励带动广大妇女以更加高昂的热情投身和谐社会建设;3月8日,联合
莱芜网通公司、莱芜移动通信公司、市检察院“巾帼志愿者队伍”为贫困母亲献爱心。庆
“六一”活动异彩纷呈。下发通知,召开庆“六一”大会,组织开展活动;组织庆“六一”
暨“童心向党 幸福成长” 诗朗诵汇报会,进一步激发儿童的爱党爱国热情;采取多种形
式,大力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及相关的政策、法律法规,使广大未成
年人知法、懂法、守法,提高运用法律维护合法权益的能力;到市社会福利院看望孤残儿
童,为他们送去生活用品和2000元现金;联合市刑警支队开展“反拐”宣传活动,在市文
化中心广场集中宣传咨询,提醒妇女和家长提高防范意识,发现拐卖儿童可疑情形及时报
警。
文明创建活动。围绕“文明城市”创建,广泛开展“四德”教育、文明新风、生态文
明、和谐文化“四进家”活动,弘扬和谐精神,倡树文明新风。开展廉政文化进家活动,
广泛宣传“廉内助”的先进事迹;推进“美在家庭”“学习型家庭”创建等活动,促进家
庭文化建设; 广泛发动社区妇女积极参加健身活动,建设全国健身示范点1个,省级健身
示范点4个;组织幸福进家调研活动,调研文章在全省幸福进家活动表彰大会上进行交流,
1个镇、1个村居受省妇联表彰;以母亲节为契机,组织开展“关爱母亲·共享和谐”主题
实践活动,通过发倡议、为母亲送关爱、送健康、送救助等多种形式,在全社会营造尊重
母亲、感恩母亲的浓厚氛围;开展“节约资源·从我做起”主题活动,设立宣传站,大力
宣传节能减排知识,评选表彰一批节能减排示范家庭和社区,引导妇女和家庭在推进节能
减排、发展绿色经济中发挥积极作用;以“巾帼文明队”为主体,大力加强巾帼志愿者队
伍建设,发展壮大家庭志愿者队伍,大力弘扬志愿者精神;与市文明办联合印发《关于深
入开展巾帼志愿者服务工作的意见》,建立科学规范的巾帼志愿者队伍管理机制,完善活
动组织、表彰激励、督导检查等制度,为志愿者队伍健康发展提供保障;组织“奉献爱心
·共享和谐”主题实践活动,分别到莱城区、钢城区看望部分贫困母亲,为她们送去慰问
金和生活用品,到妇女较集中的社区开展法律知识宣传、健康查体、关爱农民工等活动;
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设立宣传咨询站3个,发放宣传资料万余份。
妇联组织建设。坚持“党建带妇建,妇建促党建”的原则,按照“巩固、延伸、拓展、
提高”的思路,着力推进“两新”组织、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的妇女组织建设,扩大妇女
工作的覆盖面。指导成立市女摄影家协会,组织《母亲》摄影展活动;以创建“五个好”
先进集体、努力争当“五先锋”为主要内容,开展妇联系统创先争优活动,引导广大妇联
干部积极创先争优;以创建学习型组织为抓手,在妇联机关推行公开承诺制度,建立组织
愿景和个人愿景,努力提高妇联干部服务妇女群众的本领;抓住村“两委”换届的有利时
机, 主动配合、积极工作,女性进村委会比例达到100%,女性进支部的比例达到40.3%,
实现了历史性突破;为加强基层妇女干部队伍建设,进一步提高村“两委”女成员的综合
素质和履职能力, 8月10~12日,市妇联在房干鹿鸣山庄举办全市村“两委”女干部示范
培训班,为新当选的村“两委”女成员、妇代会主任进行农村法规政策、家庭教育、基层
妇女工作、妇女健康等方面的知识培训,完成妇代会换届工作;规范基层妇女组织建设,
制定完善规章制度, 推动村级“妇女之家”规范化建设,有1个镇、10个社区(村)被评
为全国基层组织建设示范乡镇、社区(村)。
年内,市妇联荣获山东省妇女儿童工作先进集体,山东省维护妇女权益先进集体,市
直机关先进基层党组织,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单位,市计划生育工作先进单位,市信访
工作先进单位, 全市实绩突出班子等荣誉称号;全市有12个单位、2名个人受全国妇联表
彰, 2个集体、1名个人受省委省政府表彰,2名个人受省妇儿工委表彰,36个集体、15名
个人受省妇联表彰。
(何文燕)

【莱芜市残疾人联合会】 残疾人温馨安居工程。为切实解决部分农村残疾人极度危房户
的住房问题,市、区残联利用市级国家彩票公益金180万元对180户农村残疾人极度危房户
实施改造,每户补助金1万元。年内,全市180户农村贫困残疾人危改户全部改造完成并通
过验收,残疾人均乔迁新居,有效改善了残疾人的居住条件,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
残疾人康复服务系列活动。继续推动巩固白内障无障碍市工作,配合卫生部门,积极
做好贫困白内障患者复明手术,全年为全市1100名白内障患者免费实施复明手术;在全市
范围内开展残疾人康复需求调查, 按照中残联、省残联的统一部署,层层抓好落实,自4
月开始对全市残疾人的康复需求进行上门入户调查, 经过各级残联的共同努力, 全市
21648名残疾人对个人的康复需求进行登记, 为今后做好康复工作打下了基础;开展贫困
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活动, 对30户残疾人家庭实施无障碍设施改造, 每户补助标准为
1500元, 有效地改善了贫困残疾人家庭的住房环境;为500名听力残疾人安装闪光门铃;
开展贫困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项目和康复系列救助工程,为残疾人助行、助听、助医,为
5名贫困聋儿进行助听器抢救性康复项目,免费为每名贫困聋儿配带适合的全数字助听器2
台(每台1万元) ,为1名贫困聋儿实施人工耳蜗抢救性康复项目,全年共为230名肢体残
疾人配发轮椅,资助50名精神病患者免费住院三个月,为600名精神病患者免费上门送药,
对60名脑瘫、30名智障、10名自闭症儿童实施免费康复训练和10名盲人进行定向行走训练。
残疾人就业。面对年内严峻的就业形势和残疾人这一特殊的就业群体,市残联深挖就
业渠道, 加大资金和政策扶持力度,全年有425名残疾人在残联的帮助下实现自食其力。
加大税收优惠政策的宣传,鼓励用人单位集中安置残疾人就业。福利企业是集中安置残疾
人就业的主要场所,工作中残联工作人员上门宣传税收优惠政策,调查摸底岗位设置和需
求情况,与用人单位建立长期联系制;在市就业办设立的残疾人就业服务窗口,定期发布
就业供求信息,并做好残疾人的求职登记工作;开展残疾人就业援助月活动,与市就业办
合作于2月初举办有10家福利企业、200余名残疾人参加的供需见面会,现场有43名残疾人
与用人单位达成就业意向; 鼓励和协助2家集中安置残疾人的用人单位申办福利企业;10
月召开残疾人就业专场招聘会, 会上有20家用人单位到会参加招聘,有320名残疾人参加
招聘会, 为供需双方搭建了一个交流的平台, 受到社会各界的好评,通过努力,全市有
220名残疾人在用人单位找到了舒心的工作。 加大资金投入,扶持基地(残疾人就业扶贫
基地)发展和农村残疾人自主创业。残疾人就业扶贫基地在安置和辐射带动残疾人脱贫致
富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2011年全市新发展就业基地6处,辐射带动120余名残疾人实现
致富;市残联对新发展的基地和原有基地视其实际安置残疾人人数和项目辐射带动人数给
予一定数额的资金扶持;为解决部分农村残疾人有创业愿望和能力而缺乏启动资金的难题,
2011年在全市范围内对100户从事种植、 养殖、加工等项目的农村贫困残疾人视其规模给
予1000~3000元的资金扶持。以征带促的形式促进残疾人按比例就业。通过征收残疾人就
业保障金,宣传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政策,调动用人单位安置残疾人的积极性,推荐残
疾人到一般纳税单位就业,全年有65名残疾人实现就业。加强技能培训,提高就业竞争能
力。为提高残疾人的综合素质,提高就业竞争能力,确保稳定就业,依托各级残疾人职业
技能培训基地, 对已就业和未就业残疾人进行免费的岗位和实用技术培训,全市有630名
残疾人接受了各种形式的培训。加强基层社区康复工作。积极开展辅助器具服务示范区、
盲人定向行走示范区创建工作,不断完善为残疾人康复服务功能。
残疾人扶贫和社会保障工作。为做好低保重度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阳光家园”计划,
安排专人进行摸底调查,全市有2147名残疾人领到每月50元的低保重度残疾人生活补贴,
有1449名残疾人领到每月50元的居家托养服务补贴;做好残疾人托养服务机构的督察和指
导工作,确保了全市8处托养服务机构的托养工作正常运行,8处托养机构长期托养智力、
精神及肢体等残疾人共140人,受到残疾人亲属及社会各界的好评。
残疾人宣传和文体工作。做好“全国助残日”活动,为做好全国第二十一次“全国助
残日”,相继开展大型义诊献爱心活动,举行轮椅发放仪式;举行助残捐赠活动;开展多
种形式的走访慰问贫困残疾人活动,受到社会各界的好评;积极参加全省残疾人事业好新
闻评选和全省特教学生艺术汇演工作,根据省残联的通知要求,组织报社、电视台、电台
选送优秀好新闻参加全省评选,组织市特殊教育学校、电视台编排相关节目,参加全省第
六届全省特教学生艺术汇演工作。
法制维权和信访工作。积极发挥各级残疾人法律援助联络站,更好地推动了残疾人法
律维权服务工作,依法维护残疾人合法权益,帮助残疾人解决“打不起官司、交不起代理
费和诉讼费”的问题;组织专业人员到多家用人单位宣传法律、维权知识,提高观念和认
识,2011年无出现一例到省进京上访事件;积极协调公安、交通等有关部门做好残疾人驾
驶员培训工作, 确定莱芜市通达驾校为残疾人驾驶员指定培训学校,已有3名残疾人领到
了C5驾驶证; 做好残疾人机动轮椅车燃油补贴发放工作,2011年有549名残疾人领到每年
260元的机动轮椅车燃油补贴。
(刘文源)

【莱芜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文艺活动。与市委宣传部、莱芜日报社等联合主办,并积
极组织市美协、市书协、市摄协及市民协参与纪念建党90周年讴歌莱芜发展成就书画摄影
工艺大型综合文化艺术展;积极参与开展“心中的歌献给党”全市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
周年红歌演唱会;与市作协、牛泉镇党委组织开展“我的红色记忆——纪念建党90周年文
学征文”,优秀作品在《莱芜日报》连续刊登,发现宣传了革命老人尚庆梅的革命事迹;
以“红色土地·绿色家园”为主题,组织市作协、市书协、市美协、市摄协等开展全市首
届环保书画摄影公益广告平面设计大赛及优秀作品展,并结集出版;以“绿色生活·幸福
家园”为主题,组织百名少年儿童举行广场现场少儿环保绘画大赛;以“绿动莱芜”为主
题,组织策划举办了全市首届纪念“六·五”世界环境日大型专场文艺晚会,并在莱芜电
视台全程录播,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策划组织山东电视台推出的朱之文等“我是大明
星”众演员到莱芜进行专场文艺演出,并在莱芜电视台全程录播;与省文联、省摄影家协
会组织开展“魅力山东·创业莱芜”迎新春摄影图片展,展示了“十一五”期间莱芜的建
设成果;参与主办龙腾盛世·刘克训画展,并在画展期间举办第三期“嬴牟讲坛”,邀请
国家一级美术师刘克训作了《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专题讲座;组织“城市公交杯”
全市书画家进企业迎春笔会活动,为城乡公交一体化注入新的文化内涵;组织莱芜50名文
艺家赴古贝春集团开展文艺采风活动;春节期间组织15名楹联协会骨干会员深入基层为群
众撰写春联260幅; 在莱芜美术馆举办中国书画名家贾平西、吴松山书画展;加大《关于
打造“一鼓作气”文化品牌实施意见》(莱办发〔2009〕13号)文件精神落实力度,主动
参与“中国长勺战鼓文化博物馆”的规划建设工作,形成了建议报告;全力做好向中国民
协申报“中国战鼓之乡”工作,以市政府名义向中国民协上交《关于申报莱芜市为“中国
战鼓之乡”的请示》,并专门邀请中国民协分党组书记罗杨来莱芜进行考察;特邀省民间
文艺家协会一行20人在莱芜召开山东省民间文艺家协会2011年工作会议暨“中国战鼓之乡”
预审会;特邀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专家组赴莱芜考察嬴城文化遗存和长勺之战古战场,进一
步论证“中国战鼓之乡”;支持民协和民间文学研究学会对民间文化资源的搜集整理和开
发利用, 重点出版发行《长勺之战的传说》等8部非遗文化系列丛书;围绕打造“伯箫故
里, 散文之乡”文化品牌,撰写了题为《挖掘莱芜名人资源 打造莱芜特色文化品牌》的
调研报告,提出“深入挖掘吴伯箫等名人文化内涵,建设吴伯箫文学馆,开发名人文化活
动和文化产品,促进名人文化产业化”的建议,并吸收到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关
于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意见》 (莱办发〔2011〕5号);完成第二届全国吴伯箫散文大赛
的评选工作,得到了中国作协副主席、著名作家叶辛的高度评价;围绕挖掘吴伯箫文化资
源, 与市档案局联合发布 《关于征集吴伯箫等文艺界名人档案资料的通知》 (莱档发
〔2011〕10号)文件,并通过网络、报纸等媒介发布启事,展开工作;围绕嬴历史文化品
牌的打造,积极参与承办首届中国(莱芜)嬴历史文化学术研讨会的会务工作;围绕“大
爱之城”城市品牌的打造,组织开展首届“净尔美杯”诗情话爱爱心题材诗歌创作大赛,
组织开展以“我是大明星,相约大爱城”“大爱之城,星光灿烂”为主题的两次专场文艺
演出;发现启动“舜皇历史文化”抢救挖掘宣传工作;组织市民协围绕口镇古镇建设,开
展采风活动。
文艺创作。组织召开莱芜市首届中青年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表彰大会,隆重表彰全市
十大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发出《弘扬德艺双馨精神,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倡议书,
并在《莱芜日报》发布,开辟宣传栏加大宣传力度,在全市倡导了崇德尚艺新风;组织表
彰“全市首届文艺新星”“十大民间艺术大师”“十大民间艺术之星”的评选、表彰和宣
传工作;精心组织第四届泰山文艺奖、第三届泰山文艺奖文学奖、第六届“山东省刘勰文
艺评论奖”作品的推荐报送,莱芜梆子《儿行千里》获泰山文艺奖戏剧类二等奖,电影故
事片《九品村官》获泰山文艺奖电影类二等奖,尹祚鹏的《词体结构论》获刘勰文艺评论
奖;与省文联、省作协联合,组织省内知名文艺评论家,先后为任启光、师承瑞、张期鹏
等莱芜籍及莱芜作家的文学作品举办研讨会;为作协会员王志文在牛泉镇云台山举办王志
文散文自选集研讨会,为市民协会员李胜华举办《长勺之战传说》发行仪式;建立完善在
外莱芜籍文化名人文艺人才信息库;做好省书协主席团会议、2012年全省书法工作会议服
务工作; 做好协会会员发展和向上级推荐会员工作,年内新发展中国美协会员1人、中国
书协会员2人、中国民协会员2人、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3人,省作协会员等省级会员31人;
围绕挖掘艺术新人、培养艺术新人、推介艺术新人,成功举办“书香美域杯”全市第五届
青少年艺术大奖赛, 共吸引600多名青少年参赛,推出一大批青少年优秀艺术人才,并举
办颁奖典礼暨获奖作品专场汇演;落实文联加强艺术培训、做好行业管理的职能,成立莱
芜市文联艺术考级工作委员会,完成中国音乐等艺术门类的社会艺术考级服务工作;研究
提出整合调整有关文艺作品的奖项,争取设立“莱芜文艺奖”的建议;组织创作出版书法
理论专著《王羲之字帖临习指南丛书》(共五册)。
文化产业。培育扩大全市演艺娱乐市场,引导市戏剧家协会,依托亿祥阳光木业公司
组建亿祥阳光艺术剧院, 成为全市首家“协会+企业”艺术剧院;整合实施青少年艺术美
育工程, 依托市音协、今朝少年文化宫组建莱芜市少儿合唱团,已招收学生200余人;依
托市舞协,组建吴伯箫歌舞剧院;组织市民协会员参加在淄博市举办的第四届山东国际大
众艺术节2011山东民俗文化博览交易会,莱芜市的锡雕、燕子石以及烙书、面塑等具有地
方特色的作品参展;组织文联机关干部及有关协会负责人赴淄博市学习考察艺术城建设、
文化市场培育和名人故居建设等方面的经验做法,并启动筹划“莱芜艺术大厦”“莱芜艺
术城”的建设;促进莱芜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项目的建设,超额完成招商引资年度任务。
文联系统建设。联合市民政局发布《关于加强全市文艺界挂靠社团管理的意见》(莱
文联发〔2011〕 2号),加强了全市文艺界挂靠社团的行业管理和组织建设;新注册成立
“莱芜印社”,展开市电影电视艺术家协会、散文学会、文艺评论家协会及市作协二次代
表大会的筹备工作;围绕加强文联自身建设,着力提高“广交善联”的能力和水平,坚持
周一例会制度,组织开展“创先争优”、创建“学习型文联”活动和“比干劲、比工作、
比效率、比贡献”的“四比”活动;召开“相聚党旗下”全市文艺界纪念建党90周年座谈
会,邀请到革命老人尚庆梅之子尚宪利讲述老人的革命事迹,并在会后组织与会人员到新
泰市参观毛泽东文献博物馆;坚持以“党建带文建”,在抓好市作协支部、市民间文艺家
协会摄影家协会电影家协会电视家协会联合支部、市音协舞协戏协曲协联合支部、市美协
书协联合支部的党员活动室建设、协会党务工作,成立“莱芜市收藏家协会党支部”“莱
芜市吴伯箫文学研究会党支部”“莱芜市楹联学会党支部”“莱芜市篆刻家协会党支部”
等 11个社团组织党支部, 实现了挂靠文联社团组织党支部全覆盖;加强“莱芜文艺网”
的建设,编辑《文联简报》30期。
(苏文慧)

【莱芜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课题研究。结合市委市政府重点工作制定下发《莱芜市社
科联2011年专题研究实施方案》 ,拟定6大类共20个社科研究参考题目,共有13个单位的
43个课题组提出立项申请,经认真论证筛选,对20个项目予以立项;市社科联加强对课题
研究的指导,对研究报告初稿逐一提出修改意见,保证了研究课题的质量;所有课题组都
完成了研究报告,顺利结题。
征文研讨。 2月,在全市副县级以上领导干部中组织开展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
征文活动, 共收到征文118篇,征文围绕歌颂建党90周年来的光辉成就和成功经验,结合
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提出很多有针对性的意见建议,经过认真评选,评出一等奖10篇、
二等奖20篇、三等奖30篇。
组织建设。 3月14日,根据市委关于市社科联主要负责人调整的意见,组织召开市社
科联三届二次常委会,按照程序选举新任社科联主席,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毕玉惠出席
会议并对今后的社科工作提出希望和要求。市社科联围绕构建大社科工作格局,更好地发
挥“联”的功能,注重发挥桥梁纽带作用,不断加强与各学会的联系和指导,充分调动各
学会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市年鉴学会、市集邮协会都顺利进行换届,新建市行政管理学会、
市心理学会,对市企业文化研究会、市民俗学会、锡雕研究会、燕子石文化研究会以及高
校、大企业社科机构建设进行调研和筹备工作,莱芜职业技术学院社科联已挂牌成立;在
调研的基础上针对全市社科界学术团体管理的现状,围绕明确职能、理顺关系、完善制度、
强化指导,就进一步加强社科界学术团体的管理研究制定具体意见。
社科普及。以“宣传社科知识,服务科学发展”为主题,5月中旬组织开展莱芜市第8
届社会科学普及周,集中开展社科专家下基层宣讲、现场咨询服务、赠送书刊、广场宣传、
演讲比赛、专题报告、主题论坛等一系列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社科普及教育活动;全市
共举办各类活动40多项, 受教育群众2万多人,社科普及内容更加丰富多彩,形式更加灵
活多样,影响更为广泛深入;新命名莱芜生态洁环保科技有限公司、钢城区图书馆、高新
区郭家沟村、 雪野航空运动科技示范园4个市级社会科学普及教育基地,至此,全市社科
普及教育基地达到9家,其中省级基地1家,社科普及阵地建设得到加强,社科知识普及宣
传教育的群众基础更加牢固。
刊物编辑出版。对《莱芜社会科学》进行全新的改版,按照“领导决策参考、理论研究阵
地、社会交往平台、对外宣传窗口”的特色定位,突出可读性、实用性、广泛性的原则,
对栏目和版面做了较大的调整,增加“卷首语”“特别关注”“资政参考”“政策解读”
“嬴牟品牌”“百科知识”“生活顾问”“文艺广场”等新栏目,改版后的《莱芜社会科
学》 版式更加合理,内容更加丰富,社会反响良好。《莱芜社会科学》全年共出版4期,
刊登文章160多篇,图片80多幅。
第十六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评选。 9~11月,组织莱芜市第十六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的申报评选工作,共收到申报成果82项,申报成果的数量和质量都有较大提高。经过组织
专家评审,评出获奖成果33项,其中一等奖4项、二等奖12项、三等奖17项。

莱芜市第十六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获奖作品名单

一等奖(四项)
高卫红 《公众认可度应成为衡量民生工程的重要标准》
狄杰友、许乐峰、刘永飞
《要全面深化与五矿集团的战略合作》
张 明 《借鉴硅谷经验 培育创业文化》
莱城区检察院 《莱芜市莱城区校园安全问题调查报告》
二等奖(十二项)
张 明、朱平玉、诸葛凌云、徐 雷、魏淑霞 《挖掘文化资源优势 提升城市文化
品位》
魏 玲、马冬园、徐 伟
《检察机关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方式与工作机制》
孙增强、杨文华、魏海燕、亓立发 《莱芜特色现代农业实践与启示》
市政府研究室 《关于钢铁产业的考察报告》
王 凌 《莱芜亏损企业亏损原因调查分析》
李传营 《国际航空节的能量聚变效应与前景估测——兼析航空节举办情况的调查》
张士伟 《电子表格软件在体育问卷调查数据统计处理中的应用研究》
贾秀莲 《关于应对群体性事件的理论与实证研究》(著作)
张家洼街道志编撰委员会
《张家洼街道志》(著作)
陶务瑞 《莱芜生姜》(著作)
郝金镇 《高职院校政策教育中的问题与对策》
王 芹 《李峤诗歌的艺术特色及其文学影响》
三等奖(十七项)
孟宪秀 《转变群众婚育观念需要综合施策》
亓 群 《新形势下信访工作创新的尝试》
何修双 《关于加强当前砂石资源开发监督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
韩桂锦 《从“十一五” 我市经济税收结构分析探寻推进转方式调结构的对策建
议》
李晓梅 《关于推行国有土地租赁的思考与建议》
张爱军、周 伟、王守国 《委托执行制度的适用与完善》
王 艳 《关于推进莱芜市城镇化土地利用问题的调研》
侯加科、李新春 《银企抱团克时艰 逆势而上谋发展——莱商银行服务推动全民
创业的调查》
徐玉卓、 周 晶、李传友、栾贻福、刘永坤、秦 玲 《莱芜市人口老龄化状况及
对策研究》
周美栋 《学习深圳发展理念 建设航空运动文化》
于现忠、卢晓峰 《城乡一体化视野下的制度建设》(著作)
孙昌乾 《城乡一体化战略下的农村法制建设》(著作)
赵忠芳、孙 伟 《市场营销学》(著作)
王红玉、李秀云、王振宝、焉立华 《档案理论与方法》(著作)
韩照波、高德菊、王本玉、王俊鹏、王 霞 《高校悦纳型师生关系的构建》
王 拓 《谈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思路及有效途径创新》
陈克重 《把学习的自主权还给学生——关于建设高效课堂的思考》
(井润峰 韩建玲)

【莱芜市科学技术协会】 2011年,全市2个区建有科协组织,市、区两级共有科协工作人
员18人。市、区所属学会41个,会员7620人,其中市科协所属协会19个,会员6400人;企
业科协65个(其中,民营企业和新兴经济组织科协65个),会员8500人;全市已建立各级
老科协组织3个, 其中市级1个、区级2个,会员210人;全市各级各类反邪教组织201个,
其中市级1个、县级2个、镇级20个,村(社区)178个。各类农村专业技术协会126个,会
员39180人。
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借助中国(莱芜)钢铁博览会、中国(莱芜)国际姜产业科技博
览会、国际航空体育节三大高端平台,组织开展“钢铁及粉末冶金产业发展报告会”“院
士走进姜乡科普讲座”“院士、院校科技成果展”“生姜精深加工系列新品新闻发布会”
“航空运动器材装备研讨会”等10项专题活动,邀请到会专家到企业实地考察,为企业发
展建言献策、寻诊把脉。联合市财政局组织实施2011年度科普惠农工程,评选表彰农村专
业技术协会4个、 农村科普示范基地4个、先进个人4人,拨付奖补资金10万元;钢城区弘
宝金银花科普示范基地、莱城区张家洼码头村侯训菊分别被评为全国科普惠农兴村先进单
位和带头人,获奖补资金25万元;莱城区羊里镇荣获山东省“双百工程”百强乡镇,获奖
补资金8万元。 深入推进科技信息村村通工程,覆盖面由莱城区扩大到全市,实现了全市
网络直通站点全覆盖, 已构建10大数据库, 组建专家顾问团, 直通站点由719个增加到
1045个,发布实用技术5411条,法律法规279条,市场信息2700条,农业视频400个,在全
省率先建立了一套以热线电话、视频诊断、网络答疑、网络课堂四位一体,“专家+信息+
农户”的科技信息综合服务体系。牵线搭桥推进院、校、企科技合作,市政府先后与山东
农业大学、 济南大学、山东省科学院签署协议,达成合作事项30余项,3所院校与22家单
位签署合作项目,征集企业技术难题63项,新促成盛德泰与江南大学等科技合作36项,联
合攻关科研项目32项,转化高新技术成果26项,柔性引进中国工程院副院长干勇等17位院
士、1名长江学者和4名海归博士。加快推进院士工作站建设,新促成新艺粉末冶金公司与
白俄罗斯国家科学院亚历山大·伊里申科院士、希波电气公司与哈尔滨理工大学雷清泉院
士、 万兴食品公司与中国农科院方智远院士建立3家省级院士工作站,其中,重点推进新
艺制品与白俄罗斯国家科学院的合作,成为省内建设的第一家外籍院士工作站,突破了高
密度粉末冶金关键生产技术,技术水平达到国际先进;通过院士站工作,先后攻克关键技
术10项,取得高水平科技成果5项,新增销售收入2.5亿元。启动实施科技特派员工程,首
批选派47名专业技术人员, 与37家企业、10个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结成利益共同体,9月派
驻以来, 已协办科技致富项目50个,提供技术服务200余次,推广实用新技术85项,解决
技术难题130项, 取得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组织20名老科技工作者,深入莱城区
杨庄镇、羊里镇、口镇和钢城区黄庄镇、颜庄镇等10个镇、100个村(社区)开展“科技、
文化、卫生三下乡”和科技咨询、科技开发、科技培训、技术转让、科普宣传、指导科学
抗旱等活动,推广新技术32项、新品种25个。深入开展反邪教示范乡镇、社区创建活动,
命名表彰市级反邪教示范社区3个;创建省级“崇尚科学、反对邪教”示范乡镇和社区各1
个。
服务科技创新。 2011年,全市共举办学术交流活动41次,交流论文265篇,参加人员
4200多人, 形成科技建议62条;组织实施学术活动支持计划6项;支持市标准化学会、市
医学会、 市林学会等6个学会开展“塑料机械行业标准化生产对策研究”“第二届国际针
灸、经络与生物电研讨会”等学术交流和研讨活动。
服务全民科学素质提高。突出竞赛和活动,丰富青少年科普教育。组织开展第26届莱
芜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 共收到参赛作品780余件,择优推荐53个项目参加第26届山东
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获得一等奖8个、二等奖22个;“节水马桶及‘S’型下水道优化”
和科幻画“太空育种站”推荐参加第26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终评决赛,其中,科幻
画“太空育种站”被评为第26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二等奖;制作11幅核电科普挂图,
深入莱城区口镇中心小学、羊里中学,钢城区里辛二中、黄庄中心小学等10所中小学校巡
展, 受教育师生达6200人次;会同市地震局开展纪念“5·12”汶川地震三周年暨防灾减
灾科普宣传活动,举行由3100余名师生参加的地震应急疏散演练;邀请山东省和莱芜市地
震局业务专家,分别在莱芜职业技术学院、莱城区张家洼二中、钢城区颜庄中学等地,举
办防震减灾科普展览、科普知识讲座,赠送地震科普书籍1000册、发放地震知识彩页2000
余张,2100名师生参与到活动中来。突出科技下乡,服务“三农”发展。开展送科技图书、
科普电影进社区活动, 向莱城区张家洼街道、钢城区黄庄镇的6个社区赠送《三辣一麻技
术手册》 《生猪养殖技术手册》和《科技致富向导》等科普图书12000余册,播放科普电
影10场次; 组织科普赶大集10次,发放宣传资料1.1万册(份),展出防震减灾、核科学
知识、 农药安全管理等科普展板78块,咨询服务600人次;深入杨庄镇大桥沟村、口镇片
镇村、黄庄镇南通香峪村现场指导小麦、果树科学抗旱工作,发放《山东科技报》抗旱双
保专号3000余份, 受益群众10000余人;聘请山东农业大学李福昌教授、市农科院等农业
部门专家, 举办“獭兔养殖及疾病防治”“林果管理”等实用技术培训班5期,推广新技
术、新品种20项,培训农村技术骨干1000余人,提高了广大群众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
的热情。突出政策培训,引领企业创新。邀请省科学院、省科技厅专家,举办“科技政策
管理培训班”,对全市科技管理系统全体干部、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科技成长型企业
技术和项目负责人进行系统培训,对于全面提高企业和科技干部队伍管理水平,引领企业
创新发展,服务“转方式、调结构”,为“十二五”开好头、起好步具有重要意义。突出
科技场馆和科普教育基地建设,推进科普基础设施共建共享。加快推进市科技馆建设,组
织人员到黑龙江、 辽宁、新疆等9省市科技馆进行学习考察,并邀请省科技馆专业人员现
场指导,形成可行性报告提供给规划设计和建设单位,为做好科技馆规划设计和建设工作
提供了科学依据;总投资1.1亿元,规划面积14530平方米的科技馆地下室和一层土建工程
已完成;充分挖掘社会科普资源,打造社会化科普服务平台,山东雪野现代农业科技示范
园升级为山东省二星级科普教育基地,新认定省级科普教育基地5家。
服务科技工作者。抓好评先树优,弘扬科技工作者创新精神,张俊祯、陈培敦等52人分别
被评为“全国科协系统先进工作者”“山东省十大杰出工程师”等13类国家和省级荣誉称
号;开辟专业展区,展示科技人员创新成果,在中国(莱芜)钢铁博览会、中国(莱芜)
国际姜产业科技博览会开辟专业展区,制作展板162幅,集中展示31个单位的200名科技人
员的新技术、新产品等科技创新成果,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受到各级领导和社会各
界的一致好评。
自身建设。新成立心理学会、针灸学会2个市级学会,发展会员170人;市属19个学会都成
立“兼合式”党组织,全市基层科协组织建设数量和质量实现新的突破。
(李建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