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莱芜市委员会(二)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c&A=13&rec=15&run=13

【档案工作】 创新档案服务机制。服务民生。破解民生档案工作发展的难题,与国土、
卫生、畜牧、房管等民生档案管理职能部门通力协作,抓好民生档案的开发利用,为全市
保障和改善民生提供了有效服务。 规范国土档案管理,确保了全市9.2万户农民宅基地确
权发证档案的完整与安全,维护了广大农户的切身利益;加强公共卫生档案管理工作,建
立以居民电子健康档案为核心的“莱芜市城乡居民健康信息网”,在全省率先实现了市、
区、镇、村四级联网,截至年底,为全市78万多名城乡居民建立网络健康档案,网络建档
率达61.7%, 居民健康档案实现了动态管理,为全面准确掌握每个人的健康状况打下了坚
实的基础;加强房产档案的管理和利用,在确保全市15万户居民房产档案安全保管的同时,
积极向房产权利人、利害关系人及公检法等部门提供档案利用服务,及时为房产权属登记、
房地产交易、房屋拆迁、城市建设等各项工作提供支持,确保了房产档案的有效利用;指
导市畜牧局以莱芜猪保护开发利用为重点,搜集、整理莱芜猪档案资料,建立了莱芜猪科
技文化馆,馆藏莱芜猪文献记录、历史资料、育种档案等2000余份,实物、标本、骨骼、
模型以及饲养工具100多件, 对推动莱芜猪产业发展,宣传莱芜猪的品牌,提高莱芜猪的
出栏价格,惠及广大养猪户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服务统筹城乡一体化改革发展。根据《山
东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示范县(市、区)和示范乡(镇)实施办法》,积极开
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示范区和示范镇创建活动。对钢城区区直机关、各镇(街
道)档案员进行农业农村档案工作示范区、示范镇创建标准业务培训;对莱城区示范镇加
强业务指导;11月,省档案局联合省民政厅、省农业厅对莱芜市社会主义新农村档案工作
示范区、示范镇创建工作进行验收,对莱芜市把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与全市
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相结合的做法给予了充分肯定;通过考核,钢城区顺利通过全省社会
主义新农村档案工作示范区验收, 成为全省首批9个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示范区
之一;羊里镇、方下镇、艾山街道被省示范县乡活动领导小组批准为全省社会主义新农村
建设档案工作示范镇。服务转方式、调结构。紧紧围绕全市转方式、调结构做文章,下大
力气抓好全市的企业档案工作,重点对平安保险公司、中石化、中石油、市农信联社、盐
务局、朗进科技公司、莱芜煤机公司等单位的档案工作进行监督指导,促进了企业档案工
作的开展,受到了企业的好评。服务全市重点工作。为做好航空节的档案工作,不断加强
业务监督指导的力度, 提前介入航空节的各项筹备工作,派出1名同志在航空节筹委会负
责档案文秘工作, 共收集、整理历届航空节运动会文书档案3400余件,照片档案230张,
电子档案75件,实物档案63件,积累了大量材料,为举办高水平国际航空节奠定了坚实基
础。
档案业务基础建设。加强档案资源建设。按照市委、市政府两办《关于做好向市档案
馆移交档案工作的通知》要求,指导市直15个单位开展档案移交工作,市工商局、市纪委、
市规划局等单位完成移交范围内档案的数字化加工处理; 接收市委办公室1993~2000年的
998卷档案进馆; 抓好现行文件收集整理工作,围绕实现“文件系统化、管理科学化、服
务多样化”的目标,收集现行文件资料236件册;积极做好地方特色档案资料的征集工作,
不断丰富馆藏地方文献资料,征集《王氏族谱》《毕氏族谱》《蔺氏族谱》《葛氏族谱》
等19册;收集师承瑞、许书熠等人创作的作品4种,对许书熠创作的《飞》等3部小说手稿
进行寄存;与市文联联合在《莱芜日报》发布《关于征集吴伯箫等文艺界名人档案资料的
启事》,向市直各单位、各区档案局印发文件进行广泛宣传发动。推进档案信息化建设。
认真做好数字档案在线管理系统政务网、 局域网、WEB网的管理、维护、数据更新、备份
等工作;加强全市档案信息化建设技术指导和应用培训工作,结合档案移交进馆,指导46
个市直单位应用数字档案在线管理系统, 开展机读目录数据库建设,建立档案目录14700
条,市档案馆馆藏档案文件级目录数字化达到30%,重要档案全文数字化达到70%。强化档
案安全保障工作。牢固树立“档案安全事关党和国家根本利益”的思想,把确保档案安全
作为档案事业的第一要务对待,筑牢档案安全思想防线;建立健全档案馆安全应急防范机
制,完善档案管理规章制度,确保了各项制度落到实处;认真做好库房温湿度控制系统、
防火防盗监控系统和库房自动灭火系统的安全维护和正常使用,提高了市档案馆的安全保
障和应急处置能力;定期做好库房安全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严密堵塞各种安全漏洞;
全面做好档案资料的消毒及库房卫生除尘工作,加强对库房的温湿度管理,撰写《2010年
度温湿度分析报告》。做好文件材料归档工作。制定印发《关于做好2010年度文件材料归
档工作的通知》 ,分三批对全市市直机关140个单位的档案工作进行集中归档,全市市直
机关共整理合格档案1.8万件; 结合年度归档工作,对莱城区、钢城区、高新区管委会、
雪野旅游区管委会的档案工作进行全面检查,联合主管部门对法院系统、卫生系统、银行
系统、公路系统、国税系统、民政系统的档案工作进行重点督查,有力地推动了全市档案
工作的开展。加强档案管理年度考核工作。根据省档案局的要求,制定莱芜市档案管理考
核实施方案;加大对各区、市直机关、企事业单位档案年度考核工作的监督指导,指导莱
城区完成对各镇档案员的业务培训; 重点加强对市国土局莱城分局3个基层国土所、市农
发行等11家单位档案工作的监督指导,不断健全档案管理制度、完善设施设备、强化业务
建设、提高了档案管理水平;对全市11家省特级档案室和36家省一级档案室进行复核,复
核通过率达100%。
档案法规建设。规范行政执法行为。根据《市政府办公室关于转发〈市监察局市级行
政权力事项清理审核工作方案〉的通知》要求,认真研究《档案法》《档案法实施办法》
等法律法规赋予的职能,对市档案局的行政权力事项进行了认真清理,进一步规范了档案
行政执法行为。做好档案规划编制和统计工作。编制《莱芜市档案事业发展“十二五”规
划》和《莱芜市档案系统“六五”法制宣传教育规划(2011~2015年)》;做好2010年度
档案事业、 文化产业统计工作, 及时整理上报《2010年莱芜市档案事业统计分析报告》
《2010年莱芜市档案事业文化产业统计报告》,全面掌握了全市档案工作的基本情况,为
科学管理全市档案事业提供了准确的数据。组织全市档案专业技术职务评审。贯彻公正、
公平和综合评价原则,对26名中、初级档案专业技术职务资格进行评审,有14人顺利通过
评审;向省档案局申报7名副高级档案专业技术职务资格评审材料,5人通过专家评审。
档案信息开发利用。认真研究分析社会档案信息需求的新特点、新形势、新趋势,完
善利用制度,简化利用手续,搞好馆藏档案信息的开发利用,有效满足社会对馆藏档案信
息的需求,2011年,市档案馆共接待利用者1769人次,提供档案资料2638卷册次,有效发
挥了馆藏档案在机关工作查考、领导决策、经济建设、科学研究、法律取证、编史修志、
宣传教育、落实政策中的作用,取得了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按照省档案局《关于
报送档案利用事例的通知》 要求, 向省档案局报送档案利用典型事例38例; 认真完成
《2010年度档案利用情况分析报告》和《2010年度档案利用实例汇编》的编纂工作;按时
完成《莱芜年鉴》2011卷的供稿工作。积极开展档案编纂、研究工作。为纪念中国共产党
建党90周年,向省档案局报送的刘仲莹、李增援、鹿省三、甄磊四位著名烈士事迹,被编
入省档案局出版发行的《汇聚在党旗下——档案中的革命先烈故事》一书中,宣传了莱芜
市为民族独立、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而献出宝贵生命的著名革命烈士的先进事迹。加强调
查研究,积极撰写经验材料和研究文章。其中《一个“日本特务”的传奇人生》《红旗飘
万代》分别在《山东档案》《莱芜日报》《嬴牟春秋》《赢周刊》上发表,受到了社会的
广泛好评。认真做好学术研究。积极参加省档案学会第七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全省第七次档
案学术研讨会,莱芜市4人当选省档案学会理事,2篇论文作大会宣读交流。
(王 宏)

【党史征研】 以贯彻全省党史工作会议精神为动力,科学谋划和推进全市党史工作。制
定下发《中共莱芜市委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史工作的意见》 。3月下旬,在认真进
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起草《中共莱芜市委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史工作的意见》,
以市委文件印发;《意见》围绕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史工作的重要意义、指导思想和基
本要求、主要任务、党史部门自身建设和队伍建设等方面提出明确要求,是当前和今后较
长时期内指导全市党史工作的纲领性文件;这一文件的出台,较好地解决了党史工作中的
一些实际问题,譬如在党史机构编制方面,健全了市、区党史工作机构,配齐了党史部门
领导班子和工作人员,高新区、雪野旅游区、市直各部门单位和各镇(街道)都明确了分
管党史工作的领导,确定了做党史工作的专兼职人员,为做好党史工作提供了组织保障。
市委召开常委会专题研究党史工作。 3月21日,市委召开常委会,专题研究了党史工作。
市委党史研究室向常委会汇报了全省党史工作会议精神及近年来全市的党史工作情况;市
委书记于建成主持会议并讲话,充分肯定了莱芜市近年来党史工作所取得的成绩,指出:
市委党史研究室思路好,工作积极主动,扎实推进党史系列工程、党史资政工程、党史育
人工程、 党史人才工程, 取得了显著成绩;会后,市委办公室以《市委党史研究室推进
“四个工程”服务发展大局》为题在《莱芜信息》上刊登了市委党史研究室的做法,《人
民网》和《莱芜日报》分别以《莱芜市党史工作成绩斐然》为题作了报道;市委常委会确
定了召开全市党史工作会议、制定《莱芜市党史工作五年规划(2011~2015)》、组织开
展纪念建党90周年系列活动、调研论证莱芜党史馆建设等事项。筹备召开全市党史工作会
议。 在充分准备的基础上,3月31日召开全市党史工作会议,市委书记于建成出席会议并
讲话,市委常委、秘书长刘建良出席会议,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黄希俭主持会议;市委
书记于建成在会上讲了三个问题:要充分认识做好新形势下党史工作的重要性,要突出重
点、求真务实,努力提高党史工作科学化水平,要切实加强对党史工作的领导;市委常委、
组织部部长黄希俭就贯彻落实好全国、全省党史工作会议精神,切实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
的党史工作讲了意见: 4月,市委党史研究室组织力量就莱芜党史馆的建设做了考察论证
和筹备工作, 4月初,市委党史研究室与上海东道会展服务有限公司的技术人员一起进行
实地勘察,在此基础上,编写100余页、5万多字的《莱芜党史馆陈展大纲》。建设莱芜党
史馆,旨在浓缩莱芜党组织建立85年来的历史精华,向世人展示莱芜发展的历史进程和取
得的巨大成就,展现莱芜精神和莱芜形象;为广大市民、旅游者、投资者了解莱芜历史和
地方特色文化提供重要场所;弘扬莱芜红色文化,促进红色旅游和文化产业的发展;按照
市委领导的要求,莱芜党史馆要建成小而精、小而美,有亮点,有特色,省内一流的精品
工程;要充分运用实物、照片、图表、模型、雕塑、全景画等形式,辅以声、光、电、形
多媒体等手段,融教育、展示、纪念、存史、资政、研究等多功能于一体,打造综合性红
色文化设施;市委党史研究室经过近两个月的努力,形成《莱芜党史馆设计方案》并作了
两次展演汇报,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黄希俭以及组织、规划、民政等部门的负责人听取
和观看了汇报展演,制作出效果图,报市委有关领导审阅。
党史资料征编。 征编《中共莱芜历史大事记》(2010年)。该书共310页,30万字,
详细记述了2010年市委、市政府做出的重大决策、采取的重大举措、召开的重要会议和发
生的重大事件,为资政育人提供服务,同时也为下一步编撰《中共莱芜地方史》(第三卷)
积累资料、奠定基础;为做好此书的编纂工作,制定征编方案,并按方案认真征集资料,
集中力量进行编撰,经过全室人员的积极努力,几易其稿,已出版发行。与市委宣传部联
合编撰出版《党旗下的风采》。编撰出版《党旗下的风采》,是市委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
90周年的重要项目之一;根据市委领导的安排,市委党史研究室积极参加该书的编撰工作,
为市委宣传部提供50名拟录编的不同时期模范共产党员的建议名单, 并为每名党员附300
字左右的事迹简介;多次参加征编方案和书稿的讨论工作;组织力量撰写4万多字的书稿;
为此书的编写提供大量图片和文字资料;《党旗下的风采》一书以报告文学的形式,编录
了50名模范共产党员的事迹,共480页,50多万字,6月底,市委宣传部召开《党旗下的风
采》发行会,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毕玉惠在会上对市委党史研究室所做的工作给予了充
分肯定和表扬。 认真做好省委党史研究室和市委安排部署的各项工作。3月11日,省委办
公厅下发关于做好《中共山东年鉴》(2010卷)组稿工作的通知后,立即召开会议进行部
署,形成7篇近2万字的材料,按时向省里呈报,圆满完成了《中共山东年鉴(莱芜部分)》
的组稿任务;积极参加“血肉联系与钢铁长城——山东抗日根据地党群(军民)关系的历
史考察”研究,并撰写了题为《民主县政府领导下的莱芜抗日根据地党群关系》的考察报
告, 圆满完成了省里分配的党史科研任务,受到省委党史研究室的表扬;3月,根据省党
史学会的要求,组织撰写《解放思想是推进改革与发展的先导》《党史工作面临的形势、
机遇、 挑战和任务》2篇论文,先后参加华东七省市中共党史学会2011年年会征文和全国
党史系统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学术研讨会征文活动;为落实市委办公室《关于印发
2011年度市直党群部门单位调研指导课题的通知》精神,组织力量开展调研,认真撰写调
研报告, 市直党群口共有28个部门单位报送了调研成果,并进行了评选,其中有8篇被评
为优秀,市委党史研究室撰写的《莱芜市革命遗址调研报告》被评为市直党群部门单位优
秀调研成果,市委办公室将该成果在《工作情况交流》上予以刊登。
党史宣传。办好莱芜党史刊物《嬴牟春秋》。《嬴牟春秋》于2006年创刊,已出版23
期,此刊的创办,为全市党史资料征集、编撰、研究,尤其是党史宣传搭建起了一个平台,
建立了一个窗口和重要阵地,对加快党史研究成果的转化,落实党史工作围绕中心、服务
大局、资政育人的要求,以及加强革命传统教育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办刊上以“再现历史、
以史鉴今、资政育人、服务现实”为宗旨,把传达上级指示、反映基层工作、挖掘党史资
料、开展党史研究、进行理论探讨、交流典型经验、宣传先进人物、传播党的知识作为主
要任务,既注重了政治性、思想性,又注重了可读性和艺术感染力;为庆祝建党90周年,
编辑出版纪念建党90周年特刊,集中宣传了党的光辉历程和取得的伟大成就;该刊自出版
发行以来,受到广大读者的一致好评,省委党史研究室将《嬴牟春秋》作为山东向外省区
交流的刊物进行交流。集中开展党史宣传活动。与《鲁中晨刊》联合开展纪念中国共产党
成立90周年征文活动,征文以回忆录、口述历史、纪实、人物传记、故事、散文、报告文
学等体裁, 回顾光辉历史, 讴歌巨大成就,弘扬宝贵精神,活动共收到征文70余篇,在
《鲁中晨刊》上发表45篇,并对发表的作品进行评奖,评出一等奖2名、二等奖6名、三等
奖10名;与莱芜日报联合推出《红色莱芜——庆祝建党90周年革命纪念地探访》系列报道,
对莱芜建党初期、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不同历史时期的红色革命纪念地进行记者见闻式
采访报道,共刊发稿件12篇;编写1.5万余字的《中共莱芜历史大事记(1925~2010)》,
于7月1日在《莱芜日报》上发表;与莱芜电视台联合拍摄党史人物专题《党旗下——人物
故事》,先后到莱城区、钢城区、沂源县等采访录制,共拍摄《革命火种播撒者——刘仲
莹》《文成书局“掌柜”——王其人》《飞行爆炸大王——左太传》《铁血军人——鹿正
明》等4个专题片,市委党史研究室承担脚本撰写、现场讲解等任务,4个专题片每集25分
钟,年内,在电视台循环播出7次,累计总播出时间达700分钟,引起了较大的社会反响,
在优秀电视节目评选活动中, 这4个专题片3个获得了一等奖,1个获得了二等奖;在莱芜
电视台开设《战地新曲》 栏目,共拍摄5期,均在《莱芜新闻》中播出;协助省委党史研
究室、 省图书馆拍摄纪念建党90周年专题片《山东红色之旅(莱芜部分)》,5月,会同
省委党史研究室、山东省图书馆拍摄制作《山东红色之旅(莱芜部分)》专题片,先后到
莱芜战役纪念馆、莱芜战役指挥所,山东省工委成立地、吉山战斗遗址进行拍摄,并撰写
了有关文字资料;组织开展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党史知识竞赛活动,根据省委创先
争优争做齐鲁先锋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省委党史研究室的要求,会同市创先争优活动领
导小组办公室在全市范围内组织开展庆祝建党90周年党史知识竞赛活动,为开展好竞赛活
动,印发《通知》,召开会议,对竞赛活动进行广泛动员部署,在此基础上,精心组织答
题,做好试题下载、复印和发放工作,抓好情况调度和检查指导,坚持公平公正原则,认
真组织评卷抽奖,同时做好总结表彰工作,此次竞赛全市3879个基层党组织全部参加,覆
盖面为100%,全市共有党员80314人(不包括莱钢11000人)、有76539名党员参加了竞赛,
党员参赛率达到95.3%,评出一等奖3名、二等奖4名、三等奖10名;协助市联通公司、团
市委开展庆祝建党90周年知识竞赛活动。党史书籍“五进”活动。始终把发行好党史书刊
作为做好党史成果转化的重要环节,在积极做好上级党史部门编撰的党史书籍发行工作的
同时,认真发行好自编的党史书籍。每期《嬴牟春秋》出版后,都及时向市几大班子领导、
市直各部门单位、各镇(街道)、部分村和企业免费发送;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
促进“学党史、 增党性、当先锋”活动的开展,5月以来,市委党史研究室积极开展党史
进企业、进社区、进农村、进学校、进军营“五进”活动,先后到莱城区、钢城区发放党
史书籍3000多册; 6月21日,市委党史研究室到张家洼街道徐家河社区、高庄街道西沟里
村文化大院发放《中共莱芜历史人物》《中共莱芜历史大事记》等党史书籍数百册,进一
步扩大了党史宣传教育面,《莱芜日报》、莱芜电视台对此作了宣传报道。
(李洪德)

【党校工作】 2011年,市委党校坚持“教学抓改革、科研出精品、管理提效能、服务上
水平、工作创一流”的发展思路,圆满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被市委、市政府命名为“工
作实绩考核先进单位”。
教学工作。按照中央关于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和大规模培训干部、大幅度提高
干部素质的要求,紧扣“十二五”规划这个主题,围绕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以改革
求突破,以创新谋发展,以提高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能力为重点,进一步扩大了
培训规模,提高了教学水平。3月7日,举行春季开学典礼,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黄希俭
作了《领导干部要着力提高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能力》动员报告;9月7日,举行秋季开学
典礼,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黄希俭作了《创新社会管理切实做好新形势下党的群众工作》
的动员报告;以党史党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社会建设与管理为主题举办四个专题
班;根据实际学习需求,先后开设县级领导干部、市直科级、区直局级、初任公务员、农
村支部书记等多层次的进修班、研讨班、轮训班;组织部分教师深入机关、企业及乡镇进
行十七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宣讲活动,进一步扩大了干部教育培训范围;以四个专题班
为依托,开发设计党的建设、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社会管理与创新等系列专题;采用校内
校外相结合,以校内教师为主的师资配备方式,注重发挥党校教师特长,建立了课堂教授、
实践体验、交流总结、现场点评四位一体的培训模式;为提高课堂授课的真实性、实际性,
外聘市内外专家教授45人次到党校讲课,极大地丰富和提高了党校的教学水平和培训质量;
积极创新教学方式和方法, 采取点对点异地教学,新建教学基地,5月17日,省委党校马
克思主义研究所在郭家沟村设立教学科研基地;全面推行研究式、情景模拟式、案例式、
体验式等教学方式和方法,进一步调动了学员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全年共举办主体
班次15类、20期,培训学员2106人,是年计划的2倍;利用双休日举办9期县级领导干部自
主选学,培训干部2159人次。
科研工作。不断完善“教学出题目、科研做文章、成果进课堂”的教学科研一体化的
工作机制和考核机制,在搞好理论研究的同时,结合党校实际,突出围绕“市情”的课题
研究,建立以提升质量为导向,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服务大局为中心,以课题研究为重
点,学员、教师两支队伍共同参与的党校科研新格局。搞好各级立项课题研究,把莱芜经
济社会中的热点、难点作为课题研究的重心,在转方式、调结构、统筹城乡一体化等现实
问题上做文章, 成功申报各类课题15项,其中全省党校系统立项课题3项,山东省软科学
研究招标重大项目《山东新型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统筹发展研究》 子课题1项,全省党史
研究会立项课题7项, 市纪委课题2项,市委办公室、市委组织部课题各1项,现已全部结
题; 全年共取得50多项科研成果,有4项科研成果获全省党校系统优秀科研成果奖,一等
奖2项、 二等奖2项;有4项科研成果获得莱芜市第十六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为庆祝建
党90周年, 6月编辑出版《莱芜学刊建党90周年专刊》。提高学员科研水平,充分发挥学
员分布广、情况熟的优势,组织学员在教师指导下选择调研课题;调研课题,由以往每组
撰写1篇改为每人1篇, 调动起了所有学员的积极性, 共完成调研课题224篇, 择优编辑
《莱芜市情研究》 第8辑;市直中青班学员关注莱芜文化产业这个专题,集中调研、集思
广益, 共同撰写,形成1篇《关于莱芜市文化产业的调研报告》,呈阅市领导,得到市委
领导的充分肯定。促进各类科研成果的转化,一方面,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市领导决策的依
据,在立项课题结题的同时,把得到市领导批示、为市委市政府决策提供服务作为各级立
项课题结题的必要条件, 有5项各级立项课题得到市领导批示,进入领导决策,省委党校
立项课题《低碳经济:一个钢铁主导型城市转变发展方式的新机遇——莱芜构筑低碳产业
集群的可行性研究》,受到市委领导的充分肯定和有关部门的高度评价,为全市经济社会
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决策参考; 另一方面,将科研成果转化为课堂教学的内容,有3项
科研成果进入主体班课堂,受到学员广泛欢迎。
学风建设。按照习近平同志关于党校是培养党的领导干部的主渠道,是党的思想理论
战线的重要阵地,特别需要树立好的学风这一指示精神,以加强学员的党性锻炼为主线,
以引导和帮助学员潜心学习为目标,以制度建设为抓手,以严格管理为准则加强校风、学
风建设,初步营造了风清气正的学习风气。十项制度”树新风。制定出台《关于加强学员
管理工作的意见》,修订完善党性教育、跟班管理、学员承诺、考试考核、课堂巡视、课
外读书、记实学分、异地培训、调查研究、论文答辩等十项学员管理制度,对学员在校学
习提出了新要求;各班在教室内开辟党性教育专栏,张贴十项制度,使学员时刻将制度和
规定牢记于心、贯彻于行。严把“五关”促学风。严把入学教育关,开学典礼后,组织学
员认真学习市委领导的讲话精神和有关的管理规定;严把入学、结业考试关,入学教育之
后,对学员逐一进行摸底考试,使老师有针对性地教、学员有目标地学,结业前安排严格
的结业考试,以掌握学员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严把巡察通报关,对
学员在校学习情况,定期不定期的进行巡察,并通报巡查结果;严把异地培训关,根据班
次所学内容,实行异地点对点地培训;严把论文答辩关,结业前,由党校学术委员会、校
外专家、组织部有关领导组成答辩委员会,组织学员进行论文答辩。“四字标准”转作风。
提出“德、能、勤、绩”四字标准,着力加强校风建设,“德”,就是想干事,要求教职
工正确对待自己的岗位,具有一流的思想;“能”,就是会干事,要求教职工不断提高自
身素质和能力,具有一流的工作能力;“勤”,就是多干事,要求教职工雷厉风行,尽职
尽责,具有一流的工作作风;“绩”,就是干成事,要求教职工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具
有一流的工作业绩;4月20日举办市委党校主体班篮球邀请赛。5月12~13日举行第四届教
职工运动会; 6月3日举办红歌演唱会;9月31日举行颂党恩演讲比赛;通过组织开展一系
列主题教育活动,进一步深化教职工对“四字标准”的认识,形成了热情文明、尊师重道、
雷厉风行、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教职工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行政后勤图书管理。 车辆管理,4月,制定出台《市委党校车辆暂行管理办法》,实
行燃油、 行车里程定期通报制度;财务管理,在资金非常紧张的情况下,拿出近8万元资
金用于教学设施的更新,新增电脑、投影仪及部分教学设施、对两个报告厅进行维修,粉
刷教学楼,保证了正常教学的需要;后勤保障,定期组织卫生大扫除和绿化修剪工作,强
化巡查制度,实现了全年零事故率;图书管理和服务工作,及时订阅、发放各类报刊,丰
富图书资料,为教职工学习、科研提供智力支持,利用暑假整修了篮球场,建立了乒乓球
室, 丰富了教职工的业余文体活动;信息宣传,3月,创建《莱芜党校工作》信息简报,
不定期向市委及有关部门发放, 全面编辑出版18期,在《山东党校通讯》刊登通讯报道7
篇,在《莱芜日报》刊登6篇,市委采用党校信息5条,圆满完成招商引资工作。
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把创新学习形式,深化学习效果作为工作的重点,结合庆祝建党
90周年,采取形式多样的学习方式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自学为主聚风气,以处室为单
位,认真学习了《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工作重在到位》《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必读
经典》《向解放军学习——最有效组织的管理之道》等书目,认真做好读书笔记;党课辅
导提境界, 校领导给全体教职工上党课4次,围绕“如何做好新形势下党校工作”和“学
党史、知党恩、跟党走”等主题和大家进行了交流;开展活动显活力,组织大家收听收看
了庆祝建党90周年大会实况, 举办“红歌演唱 经典朗诵”文艺汇演、走访慰问老党员、
赴临沂进行党性教育、反腐倡廉教育、迎国庆演讲比赛等一系列活动,教职工的精神状态
和争先创优的动力不断提高。
业余函授教育。秉持“从严办学、质量第一”的原则,在做好本科班日常教学管理工
作的同时,重点抓好研究生班的教学和管理,招收在职研究生23人,有95名学员顺利毕业,
其中2008级大专生58人,研究生37人;连续10年实现与省函院签订的招生考试无雷同卷、
无举报电话、无人民来信、考生成绩呈正态分布的责任状目标。
(亓法存)

【保密工作】 工作部署。1月初,以莱密发〔2011〕1号向各级各部门单位传达省委、市
委领导同志对保密工作重要批示精神, 对学习贯彻提出要求;1月下旬,组织召开全市保
密局长会议, 传达学习省委、 市委领导重要批示精神,总结回顾2010年工作,安排部署
2011年度全市保密工作任务;1月底,印发市委保密委员会2011年工作要点;4月28日,市
委常委扩大会议专题听取全省保密工作会议精神的汇报,就涉密载体销毁中心建设、保密
宣传教育等作了研究, 为下一步工作开展提供了有力保障,5月26日,组织召开全市保密
工作会议,传达全省保密工作会议精神,观看保密教育片,通报前段专项保密检查情况,
并对下一步的保密工作任务作了部署。
教育培训。充分发挥市委党校保密宣教主阵地作用,进一步加强党校保密教育培训力
度,以新修订的《保密法》宣教为重点,在开设的各类班次中增加保密教育内容,全年讲
授保密课48课时,结合全市保密工作专项检查和全市保密工作会议精神贯彻落实情况督查,
深入各级各部门单位开展保密法规知识宣讲,重点对《保密法》新增或增加权重的条目进
行逐条解读,同时宣讲当前保密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上级有关制度规定、定密知识
等内容, 提高各级机关干部的保密意识和保密技能,先后组织开展上门宣讲8次;做好各
类保密宣传培训资料征订学用工作,指导各级各部门单位征订各类保密教培资料3000余套;
积极组织外出学习考察保密工作先进经验,先后组织市委保密委全体成员参观全国窃密泄
密案例展1次,组织保密干部外出学习考察工作4次。
服务监管。规范电子邮箱使用行为,抓好有关保密制度宣传和落实监管;抓好国家秘
密载体印制保密管理,对有关印制企业开展上门检查,帮助完善制度,强化管理;抓好国
家统一考试的安全保密管理,为高考、全国司法考试等各类考试提供保密检查、监管服务
8次; 会同有关部门,对全市制作、使用涉密地理信息资料的企事业单位开展保密检查,
重申有关保密规定,确保了涉密地理信息使用保管安全;做好全省保密技术检查工作培训
班接待服务工作,得到省保密局和各市好评;做好莱芜国际航空节保密监管服务工作,有
力地保障了活动的顺利有序进行;做好党政专用通信网络监管服务工作,进一步加强保密
电话使用管理, 堵塞了漏洞,改进了工作;先后为重要活动提供保密通讯服务4次,均圆
满完成了任务。
基础设施建设。抓好涉密载体销毁中心建设,市里完成经费申请和库房等基础设施建
设,同时协调两区积极开展工作;按照上级有关文件要求,结合全市实际,指导各级保密
工作部门提高技术装备水平, 增强技术检查能力;指导5个单位按照保密技术要求和标准
完善内部办公网络,推荐配备保密技术产品12套,制作配发保密技术检查工具光盘300张,
新增加违规外联监控计算机60余台。
(谷玉华)

【老干部工作】 2011年,全市共有离休干部398人。其中:市直单位252人,莱城区119人,
钢城区27人; 享受厅局级待遇的2人,县处级及享受县处级待遇的146人,其他250人。平
均年龄84.9岁。全市离退休干部党员5587人,建立老干部党总支1个、党支部105个、党小
组209个。
“忆党史,促服务,惠功臣”活动。回顾党史开展得丰富多彩。各部门单位结合庆祝
建党90周年,充分发挥老干部的阅历优势,通过召开座谈会、上党课、参观考察等形式,
组织老干部忆党史、看发展,收到了良好教育效果;莱城区、市第一、二干休所等单位组
织离退休干部和在职干部党员召开庆祝建党90周年专题座谈会,请老干部讲述党史、回顾
革命经历、畅谈莱芜发展变化;钢城区向全区离休干部赠送《中国共产党历史》(4册);
高新区开展“五老颂党恩” 活动,请3位老干部为吴伯箫中学1600多名师生做报告;雪野
旅游区、市科技局等单位组织老干部观看《建党伟业》等影片,回顾党的历史。离退休干
部“两项建设”切实加强。市委老干部党校举办第十三、十四期老干部党支部成员培训班,
培训学员200多人; “七一”期间,各区、各部门及时组织老干部收听收看纪念建党90周
年庆祝大会, 对胡锦涛总书记的讲话进行学习座谈,确保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8月召
开全市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建设工作座谈会,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黄希俭出席会议,对离
退休干部党建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并通报了全市组织工作情况和换届工作情况,推动了
离退休干部“两项建设”的深入开展;全市各离退休干部党支部普遍召开一次以“支持换
届工作,维护换届风气”为主题的民主生活会,离退休干部党员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
权得到了进一步保障;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黄希俭及局领导班子成员分别参加部分离退
休干部党支部的民主生活会;向市直单位61个离退休干部党支部返还党费8.12万元,促进
了各离退休干部党支部活动的开展; 市中级人民法院离退休干部党支部等4个党支部、吕
梅芝等4名老干部被评为全省先进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和全省优秀离退休干部党员。 走访慰
问活动成效显著。给离休干部发放中组部的慰问信和省委的贺卡,向老干部们传达党和政
府对他们的关心,为老干部们带去了米、面、油、茶叶等生活用品,将儿女般关怀送到老
干部身边; 各区、各部门单位采取多种有效办法,对老干部反映的问题、困难和意见200
余条逐一进行登记、解答和处理,解除了老干部的后顾之忧。亲情服务水平逐步提高。各
区、各部门单位进一步健全老干部亲情服务机制和组织网络,老干部用车、生病住院服务、
健康查体等逐步形成制度,为老干部上门送报刊、上门收取医药费单据、维修水电煤气设
施等服务亲情化、细致化,全市老干部工作的“亲人·亲情”品牌得到充分展现;高新区
设立老干部服务窗口,明确专门人员为老干部提供全方位服务;市统计局多方为老干部争
取医疗救助资金,帮助家庭困难的老干部度过难关;市卫生局、市统计局、市人口计生委
等单位为科级及以下退休干部进行健康查体,充分体现了对老同志的关心和爱护;市教育
局、市住房城建委、市房管局等单位加大学习活动阵地建设的力度,及时增添更新老干部
活动设施,保证了老干部文体活动的正常开展。老干部发挥作用的热情有效激发。莱城区
在全区老干部中开展“学习杨善洲,心系莱城发展”建言献策活动;雪野旅游区组织工作
人员为8名离休干部“送学上门” ,听取老干部的意见建议,引导老干部为保增长、保民
生、保稳定做出积极贡献;全市许多离退休老同志常年活跃在关心下一代、城市文明建设、
推广普及文体活动、维护社会治安等领域,为推进社会文明、继承优秀传统文化、促进和
谐社会建设做了大量工作;市军队干休所老干部常年资助贫困学生;市体育局退休干部曾
夏慧连续多年救助体校特困生,上半年一次性缴纳党费2000元。
政治、生活待遇全面落实。指导督促各级各单位自觉坚持完善各项制度,较好地落实
了老干部政治学习、走访慰问、通报情况、参观考察等政治待遇;指导各级各部门单位普
遍建立在职领导干部联系离退休干部制度, 进一步畅通了老干部反映问题的渠道。1月,
组织市级老干部参加市委、市政府的工作情况通报会;春节前夕,以市委、市政府的名义
向全市离退休干部印发《春节慰问信》 , 向全市离退休干部致以节日的问候; 1月29日
(农历腊月二十六),组织落实市领导走访看望市级老干部和第一、二干休所离休干部活
动, 受到了老干部的欢迎;5月,组织市直单位离退休干部党支部书记参观莱城区重点建
设项目;先后为军休干部调整护理费、津贴补贴、服装费以及遗属生活定期补助费等;离
休干部“三个机制”优质运行,确保了离休干部离休费及时足额发放,医药费按规定据实
报销;认真落实中组部有关文件精神,多次协调劳动保障部门,将增加的离休干部生活补
贴于“七一”前全部发放到每一位离休干部手中;积极协调医疗保健部门,将享受副司局
级医疗待遇的离休干部从2011年开始全部纳入市重点保健对象查体范围;认真落实困难离
休干部帮扶机制, 对市直部门3名离休干部和遗属分别发放特殊困难帮扶金5000元;莱城
区委老干部局积极争取领导支持,与区委组织部、区财政局联合制定出台《特殊困难离休
干部及遗属帮扶办法》,在全区建立了困难离休干部及遗属帮扶救助机制。
文体活动。2010年底,市人才市场大楼整体移交给市委老干部局,作为市老年大学新
校;在资金十分紧张的情况下,市老年大学不等不靠,千方百计筹措资金对新校进行规划
设计、 装修美化,建设质量一流的绿色校园,并顺利完成搬迁,于4月15日举行隆重的启
用仪式; 市老年大学占地面积20多亩,拥有教学楼1幢,教学面积6000多平方米,开设43
个班次,在校学员2000多人次;市老年大学艺术团围绕庆祝建党90周年组织学员排练各类
文艺节目,先后参加演出10多场次,演出人员1000多人次;“九·九”重阳节期间,举办
第十届“金秋再相聚,回报老干部”活动,受到老干部普遍好评;市第一干休所对门球场
进行整平、维修,组织老干部常年坚持开展门球活动;“七一”前夕,市第二干休所组织
老干部为城西派出所干警作了革命传统教育报告,收到良好效果;第一、第二干休所还组
织两所老干部到平邑县天宇自然博物馆进行参观学习, 进一步开阔了老干部视野;5月,
组队参加新泰、 新矿、莱芜、莱钢四单位门球联谊赛;7月,组织参加第四届全省老干部
艺术节,打鼓说唱《石湾村,陈老总挥手用神兵》获得最佳编导奖,展现了市老年大学学
员的良好精神风貌; 9月,与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等部门联合举办全市2011年庆重阳
“社保杯”离退休人员象棋比赛;各部门也围绕庆祝建党90周年组织老干部开展了一系列
书画展、红歌比赛等活动,进一步丰富了老干部的精神文化生活。
关心下一代工作。 “三项活动” 。组织召开全市关心下一代工作会议,对全市11个
“三项活动”先进单位、20名先进“五老”辅导员、39名优秀学生进行表彰,推动了“三
项活动”的深入开展,如汪洋中学在开展感恩教育活动中,注重整合当地的教育资源,根
据感恩层次逐步深入的特点,让学生从“感恩父母、感恩老师、感恩同学”升华到“感恩
祖国、感恩社会、感恩党”,深化了活动的意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活动。在全
市青少年中开展“中华魂”(颂歌献给党)读书教育活动;组织青少年阅读党史书籍资料,
开展研讨交流、演讲比赛、征文比赛、歌咏比赛等活动,教育青少年知党史、颂党恩、跟
党走;11月,联合市教育局举办“学党史、颂党恩、跟党走”——党史知识竞赛活动,市
直高中的600余名学生积极参加,共评出一等奖6名、二等奖18名、三等奖30名;积极开展
“五老颂党恩” 活动;6月,组织“五老”报告团成员先后到莱芜职业技术学院、高级技
工学校和实验中学等学校作革命传统教育报告6场,受教育师生2000余人;“七一”前夕,
市关工委组织举办庆祝建党90周年报告会, 邀请市委党校教授王端军为市第十七中学的
1000余名师生作题为《重温党史,把握党情,永跟党走》专题报告。“关爱明天、普法先
行”青少年普法教育活动。组织召开市青少年法制教育宣讲团工作会议,对市青少年法制
教育宣讲团进行调整,进一步充实壮大了宣讲力量;各宣讲组积极联系学校,开展丰富多
彩的法制教育活动,取得了较好效果,截至年底,各宣讲团为全市30余所学校宣讲一遍,
受教育人数近2万人;在7月底召开的“关爱明天、普法先行”全国青少年普法教育活动表
彰大会上,市关工委等8个单位被评为先进单位,钢城区关工委等5个单位被评为优秀组织
奖,李茂玉等20人被评为先进个人。
信息调研宣传工作。认真落实《调研信息宣传工作考核办法》,对机关各科室、局属
各单位以及各区的信息上报情况进行通报,按照发稿数量兑现了奖惩,进一步调动了全员
办信息的积极性;加强调度、督促,抓好信息上报工作,各部门单位共上报信息、宣传稿
件60条(篇);严把信息稿件质量关,及时编发《老干部工作通讯》16期,刊发各部门单
位信息40条(篇),全市老干部工作交流的渠道得到进一步畅通;省委老干部局《老干部
工作通讯》 采用4条,省关工委《工作通讯》采用莱芜市信息11条,市委办公室、市委组
织部、市委宣传部、市直机关工委采用信息10条;在“七一”期间,加大信息报送力度,
市委办公室、 市直机关工委专题刊发局系统庆祝“七一”活动的信息2篇,《莱芜日报》
采用新闻稿件2条,营造了浓厚的舆论氛围;11月,协调《莱芜日报》开辟专栏,对“忆、
促、 惠”活动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集中进行宣传报道,共刊发宣传稿件4篇,推动了活动
的深入开展。调研工作力度加大。按照省委老干部局的要求,认真做好中组部老干部局关
于加强离退休干部思想政治建设的调查问卷工作,向全市离退休干部和老干部工作者发放
调查问卷400份,并根据调查情况起草了调查报告。
干部队伍建设。思想政治素质明显提升。按照“讲党性、讲学习、讲科学、讲奉献”
的要求,大力加强自身建设,在老干部工作系统扎实开展创先争优和争做嬴牟先锋等一系
列实践活动,营造了创先进、争优秀、做贡献的良好风气;广大老干部工作者严守各项机
关工作纪律,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发扬顾全大局、爱岗敬业、团结实干、诚实严谨、清
正廉洁“五种精神”,学政策、学业务,多实践、多服务,自觉做到知全局、懂本行、重
服务、树形象,干部队伍的思想政治素质进一步提升。求真务实作风得到加强。扎实推进
目标绩效管理工作,认真制定工作人员的考核目标,做好日清月结、督查考核等相关工作,
进一步提高了干部职工的积极性和工作效率;大力发扬求真务实作风,先后两次组成调研
组,深入到基层、深入到老干部家中,与老干部面对面促膝交谈,掌握了解老干部的所想、
所盼和所需,提高了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坚持把维护老干部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对老
干部来信、来电反映的问题不等不靠,都在第一时间协调有关部门进行妥善处理,切实做
到了事事有结果、件件有回音,被市委、市政府授予“全市信访工作先进单位”荣誉称号。
机关党建工作深入推进。按照市纪委和市直机关工委的部署,健全完善党务公开的有关制
度要求,落实岗位廉政风险自我防控工作,党员干部的廉洁自律意识进一步强化。10月,
组织局系统党员干部进行拓展训练,进一步推动了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工作的深入开展;读
书活动扎实深入, 有4人的体会文章在《莱芜日报》刊登;先后两次到牵手共建单位——
高庄街道劝礼村开展学习、 帮扶活动,树立了局机关的良好形象;1人被评为“全国先进
老干部工作者”。
(亓雅娜)

【信访工作】 2011年,全市信访工作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工作中心,扎实化解群众利
益诉求,努力推动“事要解决”,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全年共受理群众来信来访803件起。
其中, 受理来信258件,接待群众来访545起。接待集体访244起,赴省上访事项按期办理
率99.4%,结服率62%,均居全省第一。省联席办、省信访局、省信访系统创先争优活动办
公室4次转发莱芜市信访工作案件办理、 创先争优等做法,并在全省信访局长会议上作典
型交流。
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信访工作。市委、市政府把信访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主要领
导亲自抓,主持召开信访稳定工作会议,公开接访,阅批来信,多次听取信访工作汇报,
并作出重要指示。3月2日,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于建成到市信访局调研,主持召
开信访稳定紧急会议,对全国“两会”期间的信访工作提出“四个确保、一个降低”工作
目标, 并亲自部署市、区、镇三级主要领导人接访工作;3月12日,市长马平昌看望莱芜
市全国“两会”驻京信访值班人员,对信访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分管领导靠上抓,亲历亲
为,公开现场接访,带案下访,亲自协调处理重要信访问题;其他领导“一岗双责”,形
成了党委、政府统一领导、部门协调,统筹兼顾、标本兼治,各负其责、齐抓共管的大信
访格局。
不断健全信访工作体制机制。健全完善排查化解机制,实行定期排查与集中排查相结
合, 经常性排查与重要时期排查相结合,先后开展9次矛盾纠纷大排查活动,对排查出的
169件重点信访问题全部落实“四定四包”措施,即定任务、定包案领导、定具体承办人、
定办结时限,包调查、包处理、包做疏导教育工作、包息诉罢访,做到“案结事了”;各
级都建立健全处理信访突出问题及群体性事件联席会议和信访工作领导小组,配齐配强信
访工作人员,全市形成了横到边、纵到底的大信访工作网络体系,做到信访工作层层有人
抓、事事有人管;加强对信访热点、难点问题的调研,为面上工作当好参谋,如通过对小
区居民上访情况的调查,写出《对我市城镇居民小区物业管理引发信访问题的调查与思考》,
有关领导充分肯定,被市委办公室评为优秀调研成果,国家信访局《人民信访》予以刊登;
进一步健全考评奖惩机制,制定《2011年度群众工作、信访工作目标管理考评计分标准》,
半年一次督查,年终进行考核,依此表彰信访工作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
进一步畅通群众利益诉求表达渠道。为进一步强化领导干部公开接访工作,对领导干
部公开接访进行再安排再部署;特殊时期成立督导组、暗访组,进行督导暗访、现场观摩,
督促各级深入开展领导干部公开接访, 全年市、区、镇三级领导干部共接待群众来访340
起1841人次, 其中3月4~9日,市、区、镇三级党委主要负责人公开接访115起337人次,
一批群众关心的民生问题化解在当地;市信访局每天由1名负责人带班,提前1小时在机关
大门值班,群众来访,立即接谈;抓好群众来信“绿色邮政”,凡群众寄往市、区、镇三
级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的来信,只要在信封上注明“群众来信”,一律免贴邮票,方便
了群众诉求;积极配合市长公开电话、“行风热线”“新闻热线”“政府在线”,及时妥
善化解矛盾纠纷,搭建起沟通民心、理顺情绪、化解矛盾的平台,夯实了社会和谐的群众
基础。
着力提高信访事项处结率、结服率。创新方式方法,大力推行“五步工作法”:面对
面交流,全面掌握诉求;分析研判案情,明确责任主体;及时立案交办,跟踪督查协调;
严格审核把关,确保办案质量;落实处理意见,及时回复当事人。带着责任和感情,千方
百计为信访群众排忧解难, 上访事项办结率不断提高。从6月开始,对“案结”而事“未
了”的信访案件,扎实开展“回头看”活动,把每一件信访案件办成经得起法律推敲、经
得起社会评价、经得时间检验的“铁案” “和谐案”“放心案”。群众送来“维权之路,
访民之家” 等锦旗;莱芜市上访事项按期办理率两项重要考核指标均居全省第一;4月13
日,省委副秘书长、信访局局长于晓明批示:“莱芜的形势好,表现在各个方面,原因也
出自各个方面, 认真、扎实是最主要的。”省信访局转发莱芜市《抓住五个环节 落实三
项保障 扎实推进信访问题“事要解决”》和《用心开展案件“回头看”活动 扎实推进信
访事项“案结事了”》的做法,并在全省信访局长会议上作典型交流。
全力做好特殊时期信访工作。在全国、全省“两会”、建党90周年庆祝活动、雪野国
际航空节等特殊时期,先后3次召开会议,4次下发文电、通知,组织开展矛盾纠纷集中排
查化解活动;组织20名精干力量,先后赴省、进京值班,圆满完成任务,省委、省政府对
莱芜市的工作给予充分肯定;雪野航空体育节、钢博会等特殊时期,组织56人的信访值班
队伍,做好了现场信访稳定工作。
努力塑造高素质干部队伍。进一步修订完善6部分27项机关管理制度,确立工作标准,
明确行为规范,靠制度管人、按制度办事;在全市信访系统开展“培养十种能力、倡导六
种精神,打造可亲可信可敬的信访干部队伍”活动和“创先争优·能力建设活动”,着力
建设“工作一流、群众满意”的信访部门;认真落实目标绩效管理,做好了“日(周)清、
月评价、 年考核”工作;坚持集体学习与自学相结合,每人每年精读4本书,每人每季度
撰写一篇学习体会,开拓了视野,提升了境界,增强了工作能力;不断加强信访工作的宣
传教育培训, 与市委党校、市委组织部、有关区、镇密切配合,6次对县级干部、中青年
干部、村干部进行信访知识培训,举办“信访工作知识培训班”,各级干部对做好信访工
作的思想认识和化解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增强。
(亓会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