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莱芜市委员会(一)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c&A=13&rec=14&run=13

【市委全委会议】 (1)中国共产党莱芜市第十二届委员会第十次全体会议,于2011年1
月5~7日在莱城举行。 出席会议的有市委委员39人,市委候补委员8人。市纪委委员和有
关方面负责同志列席会议。
会议由市委常委主持。市委书记于建成代表市委常委会作重要讲话,认真总结“十一
五”经济社会发展成就,深入分析当前形势,对推动“十二五”经济社会科学发展进行深
入研究和部署,提出2011年工作的总体要求、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市委副书记、市长马
平昌总结2010年全市经济发展情况,对2011年经济工作作出部署。会议审议了《莱芜市国
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和《市委常委会工作报告》。
全委会认真学习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省委九届十一次全会、全
省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要求各级深刻领会中央和省会的重大意义,深刻领会中央和省委对
形势的科学判断,深刻领会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对“十二五”时期发展及2011年经济工作
的部署要求, 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和省会精神上来。
全委会充分肯定了市委常委会2010年以来的工作。一致认为,在省委坚强领导下,面
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发展环境和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严重影响,市委常委会团结带领全市
人民,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一系列决策部署,突出转方式调
结构这条主线,发展质量和水平明显提高;坚定不移抓招商、促创业,发展后劲进一步增
强;加快推进统筹城乡发展改革,城乡一体化发展步伐明显加快;高度重视和改善民生,
社会保持和谐稳定;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加强党的建设,党建科学化水平得到新提高;全面
加强常委会自身建设,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进一步增强,各项工作取得新的显著进展。
全委会高度评价“十一五”时期莱芜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认为过去五年是莱
芜发展历程中极不寻常、极不平凡的五年,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大力发扬“创业、创新、创
优”的“三创”精神,有效应对了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严重冲击,办成了一系列关系莱芜
长远发展的大事和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实事,经济社会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发生了一
系列深层次的变化。一是创新思路,发展布局不断优化。以解放思想为先导,用透视、环
视、俯视的眼光看莱芜,不断创新发展思路,规划发展北部生态旅游、中西部姜蒜加工储
运、南部钢铁加工物流“三大产业板块”,拓展高新区发展区域,规划建设雪野旅游区、
莱城工业区、钢城经济开发区、农高区等省级园区,为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二是转
方式调结构,发展水平不断提升。抓住国际金融危机倒逼结构调整的机遇,大力提升传统
产业,实施了一批钢铁提升项目、非钢产业大项目和高新技术项目;以雪野旅游区为龙头
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十一五”成为全市服务业发展最快最好的时期;加快发展现代农
业,有力促进了农业发展方式转变。三是统筹兼顾,城乡一体化发展深入推进。以承担全
省统筹城乡发展改革试点为高位平台、重大机遇和强大动力,大力推进“六个一体化”,
促进“三个集中”,探索“两股两建”改革路子,城乡一体化发展水平显著提高。四是民
生优先,保障水平不断提高。大力度加强社会保障,大力度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大力度改
善群众生活条件,过去五年是全市民生保障工作力度最大、投入最大、人民群众得实惠最
多的五年。五是改革创新,各级干部执政能力不断增强。以创建“创新型城市”为平台,
引导各级干部大力推动思想观念、体制机制和方式方法创新,发展活力不断增强。
全委会指出,未来五年是莱芜转方式调结构、实现富民强市新跨越的关键时期。抓住
和用好这五年,实现莱芜大发展、大变化、大跨越,前景令人鼓舞、催人奋进。科学谋划
和推动莱芜“十二五”时期发展,必须处理好速度与质量效益的关系,既始终坚持以提高
质量效益为中心,又充分认识发展是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最大的困难是发展慢了带来的
困难,必须千方百计保持一个适度较快的增长速度;处理好当前与长远的关系,既立足当
前积极应对危机保增长,更坚定不移地实施重点带动战略,着眼长远培育发展新优势;处
理好内力与外力的关系,既广泛激发内力,推动全民创业,又强化招商开放,广借外力、
外脑、外援加快发展;处理好富民与强市的关系,牢固树立富民优先的理念,既把“蛋糕”
做大,又把“蛋糕”分好,努力让广大人民群众得到更多实惠。
全委会强调,必须着眼长远和大局,把握好“十二五”时期发展的重大问题。一要突
出科学发展这个主题。关键要在“强、大、快”上下功夫:“强”,就是竞争实力要强,
着力优化经济结构,提升科技创新水平,提高质量效益;“大”,就是经济总量要大,千
方百计盘活存量、做大增量,尽快把莱芜的经济总量搞上去;“快”,就是发展速度要快,
以超常规的思维和举措加快发展,努力实现“十二五”主要经济指标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
平。二要突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条主线。要优化布局促转变,加快实施重点区域带
动,突出抓好雪野旅游区、高新区、莱芜北部新城、钢城开发区、莱城农高区的发展。要
调整结构促转变,全力提升工业发展层次和水平,加快服务业发展,大力建设现代农业,
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要扩大开放促转变, 大力强化招商引资,加快引进一批“中字号”
“外字号”“民字号”大企业和大院大所。要抓科技创新促转变,大力实施“科教兴市”
“人才强市”战略,走“创新驱动”“绿色发展”之路。三要突出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这
个重点。在发展定位上,继续深入推进“六个一体化”,努力打造全省统筹城乡一体化发
展的先行区。在发展途径上,继续大力促进“三个集中”,抓好新城镇、新社区“两新”
工程建设, 着力提高新型城镇化、 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水平。在创新探索上,深入推进
“两股两建”等各项改革,促进农村资源和资产变资本、变股权,增强统筹城乡发展改革
的活力和动力。四要突出保障和改善民生这个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强化创业增收富
民、强化社会保障富民、强化公共服务富民,努力实现居民收入明显增加、社会保障明显
加强、社会事业明显进步、城乡环境明显改善的目标。五要突出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这个
政治保证。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全面推进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
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全委会审议了《莱芜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分析
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市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形势,进一步明确了“十二五”时期发展
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重点任务和战略举措。
全委会指出,2011年是“十二五”时期开局之年,做好2011年经济工作事关大局、事
关长远,意义重大。各级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突出科学发展这个主题,突出加快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条主线,积极作为、科学务实,突出重点、奋力攻坚,着力推动转方
式调结构,着力深化统筹城乡发展改革,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为圆满完成“十二五”时
期的目标任务奠定坚实基础,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党90周年。一是以抓投入、抓项目为重点,
努力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狠抓工业大项目、服务业大项目和农业增收项目,加大项目
推进落实力度,有意向的要抓紧签约,已签约的要尽快开工,已开工的要加快竣工投产。
二是以招商引资和园区开发建设为重点,大力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围绕传统产业改造提
升和新兴产业培育,加快引进一批支撑带动力强的大项目、好项目,着力引进创新型科技
领军人才,培育新的产业支柱。大力提升雪野旅游区、高新区、北部新城等园区发展水平,
培植新的增长极。三是以“两股两建”改革为重点,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大力推进
土地承包经营权股权化、集体资产股份化和建立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建立城乡建设用
地增减挂钩制度,加快推进新城镇、新社区“两新”工程建设。四是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
重点,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继续提升民生保障水平,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维
护社会和谐稳定。
全委会总结了2010年经济社会发展情况,部署了2011年经济工作任务。一要加快产业
转型升级,着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二要深化城乡发展改革,加快统筹城乡一体化步伐。
三要提高支撑保障能力,增强经济发展活力。四要加强财政税收管理,提高金融工作水平。
五要大力发展社会事业,不断强化民生保障。六要努力建设精品城市,营造优美宜居环境。
全委会强调,推动莱芜科学发展新跨越,关键在领导、在干部、在落实。要大兴“创
业、创新、创优”之风,进一步提升境界抓落实,开阔眼界,提升标准,创新思维,保持
昂扬进取的精神状态;进一步转变作风抓落实,做到“想干、会干、实干、快干”,真正
把心思和精力用在抓落实、促发展上;进一步强化机制抓落实,建立完善目标责任、督查
调度和干部导向等机制,形成干事创业的浓厚氛围。
全委会号召,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解放思想,振奋精神,锐意进取,扎
实工作,努力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不断开创莱芜科学发展新局面!
(2) 中国共产党莱芜市第十二届委员会第十一次全体会议,于2011年10月29日在莱城举
行。出席会议的有市委委员36人、市委候补委员6人。
会议由市委常委会主持。市委书记于建成作了重要讲话。
全委会传达学习了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结合莱芜实际研究贯彻落实意见,并审
议通过《关于召开中国共产党莱芜市第十三次代表大会的决议》。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
黄希俭就《决议(草案)》作了说明。
全委会认真传达学习了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一致表示,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是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召开
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对于动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党的领导下,推动各项事业不断发
展,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实现中华民族伟
大复兴,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特别是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讲话,高屋
建瓴,精辟深刻,内涵丰富,为我们推动文化改革发展、促进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指明了前
进方向。会议审议通过的《决定》,提出了新形势下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重要
方针、目标任务、政策举措,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指导我国文化改革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各级要充分认识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的重大意义,把学习贯彻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作
为重大而紧迫的政治任务,切实把思想高度统一到全会精神上来,把力量凝聚到落实全会
提出的各项任务上来。
全委会强调,要深刻把握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的精神实质和丰富内涵。中共十七届六
中全会《决定》和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提出了一系列重要论断、重要部署、重要举措,
各级要全面学习领会,深刻理解把握。重点做到“六个深刻认识”:一是深刻认识党的十
七届五中全会以来党和国家工作取得的新成就,进一步坚定信心;二是深刻认识新形势下
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重大意义,增强责任感、使命感;三是深刻认识我国文化建设取得的
成就和面临的机遇挑战,准确把握文化改革发展的形势和任务;四是深刻认识文化改革发
展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牢牢把握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努力建设社会
主义文化强国的正确方向;五是深刻认识文化改革发展的重要方针,做到“五个坚持”,
即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文化前进方向、坚持以人为本、坚持把社会效
益放在首位、坚持改革开放;六是深刻认识推动文化改革发展的重大举措,抓好核心价值
体系建设、贯彻“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加快发展文化产业、
深化改革开放、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等六个方面。
全委会强调,要结合莱芜实际抓好贯彻落实。一是把学习宣传贯彻全会精神不断引向
深入。各级要加强对学习贯彻全会精神工作的领导,结合实际制定具体的学习贯彻意见,
组织广大党员干部深入学习讨论,抓好贯彻落实。各级宣传部门要统筹安排,切实抓好全
会精神的宣传。党校要发挥主阵地作用,制订培训计划,利用多种形式组织好学习,进一
步在全市掀起学习贯彻六中全会精神的热潮。二是抓紧研究制定推动莱芜文化改革发展的
政策措施。各级各有关部门要按照六中全会的决策部署,紧密结合莱芜实际,研究好文化
改革发展的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特别要在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文化产业发展、文化体制机制改革、文化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拿出切实可行的具体办法,
推动全市文化改革发展上水平。三是扎扎实实做好当前各项工作。要以学习贯彻十七届六
中全会精神为动力,全力以赴做好转方式、促统筹、惠民生、保稳定等各项工作,确保全
面完成2011年各项目标任务,实现“十二五”发展良好开局。
全委会审议并通过了《关于召开中国共产党莱芜市第十三次代表大会的决议》,决定
中国共产党莱芜市第十三次代表大会于2012年2月在莱城召开。 召开第十三次党代会,是
莱芜市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开好这次大会,对于进一步团结和动员全市人民、深入贯
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各有关部门
要在市委的统一领导下,按照省委、市委的有关部署要求,周密安排,规范运作,以对党
的事业高度负责的精神和饱满的政治热情,认真做好会议的各项筹备工作,确保把市第十
三次党代会开成一个团结、务实、和谐、奋进的大会。

【组织工作】 换届工作。坚持科学发展、重视基层的用人导向,认真贯彻执行《干部任
用条例》,按照德才兼备、注重实绩、群众公认的原则选干部、配班子。把贯彻落实科学
发展观的实际成效作为考核评价干部实绩的根本标准和基本依据,对勤奋敬业、尽职尽责,
创造了群众公认实绩的,大胆提拔、放手使用。注重选拔基层一线干部进区级领导班子。
新一届区级党政领导班子中, 具有乡镇、企事业单位工作经历的占96.5%;乡镇党政正职
均有基层工作经验。积极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自觉把近年来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成果
运用到换届工作中,采取全额定向推荐、差额考察、民主测评、民主评议等办法,进一步
扩大民主,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加大竞争性选拔干部力度,采取省市联动方式,突出重
德才、 重基层、重实绩的用人导向,严格履行程序,面向社会公开选拔副县级干部4人;
在市直部门单位公开竞争副县级干部7人,占同期新提拔副县级干部总数的30.4%;积极推
行“两公开四差额”选拔任用乡镇党政正职,指导各区选拔乡镇党政正职11人;面向乡镇
事业编制人员、优秀村干部、大学生“村官”公开选拔20名乡镇党政领导班子成员。加大
年轻干部选拔力度,新一届区党政领导班子平均年龄为42.2岁,其中40岁以下的占35.5%,
35岁左右的占13.8%;乡镇党政正职平均年龄为40.3岁,其中35岁以下的占12.5%。注重优
化班子结构,既注重选拔熟悉党务、意识形态、纪检、政法等工作的干部,又注重选拔熟
悉经济社会管理和政府工作的干部。区党政领导班子成员均为大学以上学历;乡镇党政正
职中, 大学以上学历的占95%。大力推进干部交流,区级领导班子换届交流干部20人;乡
镇领导班子换届交流党政正职11人, 其中跨区交流2人。严肃换届纪律,加强对《干部任
用条例》、四项监督制度的宣传教育,提高干部群众对制度的知晓率,主动接受社会监督。
结合领导班子换届,组织党员干部认真学习严肃换届纪律各项规定,深入开展“换届我承
诺”“组织部长接受干部约谈”等活动,引导广大党员干部自觉遵守换届纪律,正确对待
进退留转。畅通干部工作监督渠道,加大查处力度,对群众反映的问题,从严从快处理,
营造了风清气正的换届环境。在省委换届风气督导检查中,莱芜市换届纪律知晓率为100%,
换届风气满意度得99.97分,严肃换届纪律工作满意度得99.92分,治理拉票效果满意度得
99.90分, 得到了督导组的充分肯定,莱芜市作为全省唯一市级组织部门代表在全省巡视
工作理论研讨会上作典型发言。
创先争优活动。始终以群众满意为导向,以服务民生为重点,扎实推进创先争优活动。
坚持与实际工作相结合,引导全市党员干部在本职岗位上争先进,在日常工作中创优秀,
推行公开承诺、 任岗履职等制度,全市4451个基层党组织和93543名党员共公开承诺12万
余事项, 认领各类服务岗2万多个,在全市形成了学习先进、争当先进的良好风气;与服
务基层群众相结合,扎实开展“擦亮窗口、为民服务”活动,采取承诺公示、挂牌上岗等
方式,引导窗口单位和服务行业党员亮身份、树形象;与庆祝建党90周年相结合,扎实开
展庆祝建党90周年系列活动,隆重召开庆祝建党90周年表彰大会,集中走访慰问老党员、
生活困难党员,集中宣传50个“嬴牟先锋基层党组织”和50名“嬴牟先锋共产党员”的先
进事迹,举办“创先争优争做嬴牟先锋”书画摄影展,深入开展学习杨善洲等先模人物活
动,增强了党组织的凝聚力。
干部教育培训。围绕市委中心工作和干部队伍的需求,着力推进大规模培训干部战略,
先后举办各类班次15期、专题讲座10次,培训干部3100余人次。举办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
和“十二五”规划专题培训班,分批次对全市县级干部轮训一遍,提升了各级干部服务科
学发展、 驾驭市场经济、 服务基层群众的能力;构建起专题选学、讲座选学、网络选学
“三位一体”的干部自主选学体系,根据干部培训需求确定培训内容,定期邀请中央、省
专家教授作报告,充分利用“山东干部学习网”实现干部在线学习全覆盖,干部教育培训
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进一步增强,莱芜市干部在线学习工作在全省干部在线学习工作座谈会
上作典型发言;注重以考促学,组织举办2011年度县级干部理论学习考试,并通报考试成
绩,增强干部学习的自觉性;注重加强学风建设,实施跟班管理、课堂巡视、记实学分等
10项制度,学风焕然一新,得到了广大干部的高度评价。
干部考核。继续实行公开承诺兑现制度,组织42个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市
直部门,围绕服务经济发展、服务基层单位、服务人民群众,面向社会作出公开承诺;为
确保承诺不折不扣兑现,组织部分“两代表一委员”、服务对象代表对各部门承诺兑现情
况进行量分评价,督促承诺单位提高效率、改进作风;建立严格的科学考核评价体系,采
取由市级领导、市直综合部门单位主要负责人现场观摩、现场点评等形式,对各区经济发
展情况进行排名打分,激发了各区和基层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加大招商引资考核力度,
继续实行领导干部招商引资保证金、“一票否决”等制度,坚持招商引资与干部提拔使用
挂钩,突出招商引资在全市工作中的重要地位,增强了各级领导干部抓招商引资工作的责
任感和压力感。认真做好工作创新奖评选工作,按照“年初申报立项、平时督查调度、年
底申请评选”项目化管理,做好创新奖的评选工作,注重过程控制、过程管理,增强了评
选工作的科学性、准确性;隆重举办2010年度工作创新奖颁奖典礼,对评选出的17项“工
作创新奖”项目进行表彰,营造了创新氛围,激发了创新活力。进一步完善目标绩效管理,
继续推行全员目标绩效管理,不断完善考核方式和内容,将县级干部全部纳入考核范围,
建立了“市分管领导—部门主要负责人(班子)—其他县级干部—科室负责人(科室)—
科室工作人员”逐级管理、逐级负责的考核网络管理体系,使人人有任务、时时有压力,
加大了治庸治懒的力度,激发了干部干事创业的热情。
干部监督。把强化监督作为加强干部作风建设的有力抓手,坚持对干部从严要求、从
严管理、从严监督,认真落实市委提出的“十条要求”“五项制度”,靠制度严管干部改
进作风;积极实施“从严管理干部行动计划”,认真落实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报告个
人有关事项、谈心谈话等制度,加强对干部的日常监管;认真执行问责制度,及时对不胜
任、不称职干部进行调整,对失职干部严肃问责。
人才工作。健全党管人才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建立人才工作目标责任制,把人才工
作纳入各级党政领导班子综合考核评价体系,把“引智”与“招商”摆到同等重要的位置;
加强对人才工作的宏观指导和统筹协调,全面落实党政领导干部联系优秀专家人才制度,
定期召开人才工作领导小组会议,研究制定人才工作的具体措施,指导各成员单位抓好任
务落实;认真贯彻落实省市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协调经贸、人社、农业、科技等人
才职能部门编制8个专项人才发展规划, 初步形成了全面覆盖、层级分明、上下贯通、相
互支撑的人才发展规划体系;探索建立人才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体系,顺利迎接省人才工
作领导小组对地市的考核,全面启动对各区和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的考核考评;加
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围绕促进全市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积极探索项目合作、技术咨询、
异地兼职、 人才租赁等柔性引才机制,全市已有141家企业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科
院等108家高校院所、 187名国内外院士专家建立长期合作关系, 累计联合申报攻关项目
260项,转化实施科技成果180余项,突破关键技术220项;“515人才引进工程”扎实推进,
全年新引进博士研究生5人、 硕士研究生36人;申报的泰山学者海外创业人才候选人顺利
通过泰山学者评审,创新创业型领军人才引进工作取得新进展;统筹抓好各类人才队伍建
设,采取项目化管理的方式扎实推进各类人才工程建设,年初确定20个人才重点项目,明
确具体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实行每月一调度、每季一通报、半年一考评,确保各项工作落
到实处; 扎实推进企业家素质提升工程,先后培训293名企业管理人员;积极组织开展有
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首席技师、“乡村之星”、莱芜名师等选拔工作,营造了尊重科
技、 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各类人才平台载体建设取得新进展,新组建院士工作站3家、
产业技术联盟3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5家、工程实验室1家。
基层党建。加快农村社区党组织建设步伐,按照“五位一体”要求,采取村村联建、
村企联建等模式, 建立107个社区党委(党总支) ; 深入开展“包驻联帮”行动,采取
“部门企业包村共建、机关干部驻村任职、领导干部联村指导、城乡党员结对帮扶”的形
式, 选择100个市直部门单位、50家企业包建50个“后进村”,选派50名机关干部驻村任
职,50名企业党员担任村党建指导员,促进城乡党建资源共享、共同发展,活动实施以来,
市、区领导班子成员率先垂范,带头驻村蹲点,指导基层发展,促进了后进村转化升级;
大力开展机关干部“结对帮扶”活动,全市各级干部深入基层群众,认真倾听基层党组织
和群众的呼声,以“送温暖、送政策、送技术、送项目、送文化、送健康”为主要内容,
积极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共帮扶农村资金及各项物资折合现金1260万元;加强
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严格程序,发扬民主,圆满完成村“两委”换届任务;开展任职谈话
活动,镇(街道)党政主要负责人与新当选班子成员面对面谈话交流,统一思想认识,增
强工作信心;建立目标承诺制,组织新任“两委”班子成员将年度目标和任期目标向党员
群众作出公开承诺,并定期接受群众评议和镇(街道)党委的考核,督促村“两委”干部
办实事、解难题;按照分级负责的原则,区、镇(街道)党委采取集中授课、外出参观等
形式对村“两委” 成员普遍进行培训,市里对150名大村强村党组织书记进行示范培训,
使村干部开阔了眼界、增强了本领;在全市村(社区)全面推行以党组织书记定期接访、
村“两委”成员走访、党员包户为主要内容的基层党组织联系服务群众“三项制度”,提
高基层党组织服务群众工作水平,促进了农村和谐稳定;坚持阳光操作、公平公正的原则,
精心组织选调生、大学生村官考选工作,考录选调生20人、选聘大学生村官20人,优化了
基层干部队伍结构。
现代远程教育。利用远程教育网络,开展村“两委”换届选举政策宣传,让党员干部
和群众及时了解和掌握村级组织换届的最新政策和有关要求,杜绝拉票贿选、干扰选举等
违法现象, 共集中播放换届选举政策学习专题25个,计300多课时,参加学习的党员群众
达6万多人次;在抓好村级站点管理的同时,狠抓站点规范化建设,已有100个站点达到市
级规范化站点标准、50个站点达到省级规范化站点标准;积极拓宽远程教育工作领域,推
动远程教育资源向农村新社区、农村新型经济合作组织、农村科技致富示范户延伸,已建
立30个扩展型站点、15个远教广场、16家远程教育培训基地、3000户远程教育学习中心户;
创新远程教育学习方式,利用莱芜电视台“嬴牟先锋”栏目播出党建动态、创先争优、基
层亮点等节目149期,编发党建手机报148期,扩大了远程教育的影响力,受到了基层党员
干部的普遍欢迎;加大课件开发力度,探索完善整合资源、自主开发、市场运作相结合的
课件开发机制, 制作上报各类课件27部,930分钟,全部入省中心资源库,比上年同比增
加55%,其中,有3部课件在全省优秀党员教育电视片评选活动中被评为“百部优秀”课件,
2部课件在全省远程教育集中学习频道播出。
(张 宁 张 厂)

【宣传工作】 以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为带动,理论武装工作水平不断提升。学习型党组织
建设。 以深化和完善“12445”推进模式为主线,统筹各项措施手段,强力推进学习型党
组织建设,在提升能力、改善行为、促进发展上取得明显成效。科学制定规划,印发《学
习型党组织建设2011年实施方案》,提出基础学习等六项重点任务,明确了目标方向;强
化基础学习,推荐《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必读经典》《工作重在到位》《向解放军学习——
最有效率组织的管理之道》等作为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必读书目,组织领导干部学习笔记、
反思笔记展评活动,全市78个单位的86名县级干部和162名科级干部共493本笔记参与,深
化了基础理论的认识和理解;强化骨干带动,采取课堂互动教学和户外拓展体验相结合方
式, 举办“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品格提升”培训班,培训200多名市直、区直单位及各镇
(街道)的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推进骨干,带动了全面推进工作;强化督促检查,调整推进
办公室,加强督查组力量,开展一次专项督查,召开半年工作调度会,推动了工作进展;
强化经常指导, 聘请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专家对120个市直部门单位、20个区直单位及部分
镇进行指导,重点围绕机制建设查摆问题,理清了推进思路;强化典型引导,以市委名义
评选表彰8个学习型党委(党组) 、12个学习型党支部、20名学习型党员干部,发挥了良
好带动作用;强化舆论引导,市内新闻媒体开设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专栏,采取评论、动态、
消息等方式加大对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宣传力度, 编发《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工作简报》8
期,推广市教育局、市城管执法局等单位推进经验,在全市形成共同推进的良好舆论氛围,
莱芜市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引起上级高度重视,3月8日,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孙守刚在莱
芜调研时, 对莱芜市推进工作给予充分肯定,5月,海南省委宣传部组织考察团到莱芜考
察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工作, 8月15日,莱芜市在全省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经验交流会上作了
交流发言。理论学习宣传与研究。加强党委中心组理论学习,印发《2011年县级以上党委
(党组)中心组理论学习安排意见》和《2011年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读书会学习材料》,
做好市委中心组理论学习读书会相关服务工作,邀请龙永图、高玉清、朱永新、张文新、
大卫·弗里曼、王志东等专家学者来莱芜市做专题报告;组织县级领导干部“学党史、颂
党恩、 促发展” 主题征文活动,收到征文120篇,其中2篇征文在全省学习胡锦涛总书记
“七一”重要讲话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理论研讨会上作了发言,进一步提升了中
心组理论学习水平。 全市4个党委中心组被评为全省先进县级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
组,4个单位获全省先进理论教育工作单位,6人获全省优秀理论教育工作者。加强理论宣
传普及,举办省委宣讲团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报告会,组织全市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
集中宣讲活动,深入基层宣讲36场,开展《从怎么看到怎么办——理论热点面对面·2011》
《马列主义经典著作选编(党员干部读本)》《马列主义经典著作选编学习导读》等理论
通俗读物学习宣传活动,举办社会科学普及周,“莱芜理论在线”网站更新各类理论信息、
视频讲座等近2000条,推动了理论宣传普及;加强理论研究,评选表彰第十六次社会科学
优秀成果奖,实施重点课题立项奖励资助制度,引导社科理论界围绕促进中心工作开展研
究, 在《莱芜社会科学》刊发各类理论文章150篇,精心编报《他山之石》28期,为领导
决策提供服务。市委宣传部被省委宣传部评为全省调研工作先进单位。
以庆祝建党90周年为契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扎实推进。庆祝建党90周年系
列活动。印发《中共莱芜市委关于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纪念活动的通知》,引导全市上
下掀起庆祝纪念热潮。精心组织“心中的歌献给党”群众性红歌演唱活动,坚持全面发动
与领导带动相结合,共举办形式多样的红歌演唱、比赛活动1000多场,参与人数30万人次,
优选31支队伍举办全市红歌演唱会预决赛, 评选表彰9个金奖、12个银奖、10个铜奖,产
生了巨大社会反响;精心组织“嬴牟情·颂党恩”红色经典朗诵活动,全市各行各业先后
组织红色经典朗诵比赛500余场, 优选33个节目在莱芜战役纪念馆广场举办红色经典朗诵
会, 评选表彰一等奖7个、二等奖12个、三等奖14个,收到良好教育效果;举办大型综合
文化艺术展, 在莱芜会展中心展出近千张摄影作品、400余幅书画作品、38个门类的工艺
美术品, 展厅面积达到12000平方米,是莱芜文化艺术会展史上规模最大、门类最全、水
平最高的综合性展览, 其中锡雕《开国大典》、木雕《井冈山会师》等6件工艺品无偿捐
献给市博物馆永久收藏; 举办庆祝建党90周年大型文艺演出,6月29日,精选部分红歌大
合唱、红色经典朗诵以及廉政文艺创作大赛的获奖节目,在莱芜综合体育馆举行大型文艺
演出,市五大班子领导与4000多名观众一起观看并参与演出,重温入党誓词,共唱《没有
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将全市建党90周年活动推向高潮;开展形式多样的纪念活动,创
作出版报告文学集《党旗下的风采》一书,组织纪念建党90周年廉政文艺创作大赛、纪念
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69周年演唱会、“五老讲五好”宣讲报告等活动,
积极参与“心中的歌献给党”山东省企业网络歌手大赛,1名选手获银奖。公民道德建设。
深入实施“四德”工程,探索建立“爱心奉献”“美德实践”“志愿服务”等教育实践平
台,强化思想道德建设。弘扬“三创”精神,在新闻媒体开设“三创群英会”专栏,集中
宣传全市50多名创业创新创优先进个人典型事迹,评选“辉煌十一五、影响莱芜发展”十
件大事,激发了干部群众“三创”热情;打造“大爱莱芜”品牌,组织编写《爱心莱芜》
一书,联合组织结对帮助行动,探索建立爱心微博等新型载体,引导全社会践行爱心精神,
打造爱心品牌。廉政宣传教育。建立健全制度,联合有关部门制定反腐倡廉理论中心组学
习、新闻宣传、党政主要负责人定期讲廉政党课等三项制度,督导各级各单位认真落实;
组织莱芜梆子《儿行千里》剧组为中纪委全国性会议汇报演出,并在全省17市进行第二次
巡演, 受到中央、省、市领导高度评价;组织廉政文艺创作比赛,收到参赛作品113件,
评出一等奖8名、 二等奖12名、三等奖13名、优秀奖12名,7月5日组织专场文艺演出,全
市纪检干部及县级以上领导干部观看,教育作用十分明显。思想政治工作。加强基层思想
政治工作,围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两股两建”“两新工程”等大局,密切关注各个
层面的思想动态,及时疏导思想,化解矛盾,维护了稳定,促进了发展;加强企业文化建
设,支持莱商银行成功举办中小企业文化建设论坛,总结形成莱商银行《为企业跨越发展
注入不竭的精神动力》 调查报告在《经济日报》《莱芜日报》刊发,莱芜市荣获2个省企
业文化建设创新成果“优秀案例奖” 和2个省企业文化优秀品牌,扩大了莱芜企业对外影
响。
以文明城市创建为抓手,城乡文明水平全面提升。文明城市创建。强化组织推进力量,
成立市委书记任组长、市长和五大班子领导任副组长,42个市直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
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召开创城动员大会,制定创城工作方案,市领导三次视察创建活动,
市创城办建立经常性督查机制,全力以赴抓好落实;综合整治城市环境,组织住建委、公
安、城管执法、文化等单位,改建盲道3000多米,安装果皮箱1000多个,施划标志线26公
里、 停车位553个,规范店外经营1300多家,疏导流动摊点3500多个,查处违规经营网吧
12家,查缴各类非法出版物1600余册等,集中整治顽疾,优化了城市环境;加强文明市民
教育, 发放《市民文明手册》 10万多册,在《鲁中晨刊》开设文明礼仪知识栏目,开展
“讲文明树新风”“做一个有道德的人”等活动,在新闻媒体设立曝光台加强舆论监督,
引导广大市民抵制不文明行为,促进市民文明素质的提升;营造创城浓厚氛围,市内主要
新闻媒体统一开设“创文明城市、建和谐莱芜”专栏,刊播百余篇稿件,编发创城简报20
期,并通过30多处大型广告、2000余条出租车标语、600余条条幅、400块电子屏等进行公
益宣传, 营造了良好氛围。6月26~29日,顺利迎接了省文明城市测评组的测评,莱芜市
被省委、省政府评为省级文明城市,被中央文明委评为全国文明城市提名资格城市,莱城
区、钢城区被评为省级文明县(市、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积极争创全省未成年
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城市,开展网吧和校园周边环境整治和净化互联网低俗之风、荧
屏声频、出版物等专项行动,建立市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中心,推进乡村学校少年宫建
设,组织第二届优秀童谣征集传唱、“童心向党”歌咏、“网上祭英烈”“向国旗敬礼、
做一个有道德的人”网上签名寄语等活动,评选表彰60名首届莱芜市“美德少年”,进一
步完善了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促进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素质的提
升;精心迎接、顺利通过省测评组测评,莱芜市被评为“全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
先进城市”,钢城区被评为“全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区”。志愿服务活动。
深入开展“讲文明树新风”志愿服务活动,突出维护公共秩序、维护城乡环境、扶贫帮困、
文化志愿服务等四个方面,精心打造“草根”志愿服务品牌;深入开展关爱农民工志愿服
务活动, 5月25日,市委书记于建成、中央文明办志愿服务工作组副组长崔海教出席启动
仪式,发动社会各界向中央志愿服务基金会捐款27.2万元,受到农民工欢迎;“社区志愿
服务和谐行动”、网络文明志愿服务等活动扎实深入,扩大了莱芜市志愿服务活动的影响
力。统筹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试点工作。突出农村这个重点,依托乡风文明行动这个载体,
全面提升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水平。实施村庄整治工程,大力推进“三清”“四改”“五化”,
全市农村生态文明景象初步呈现;实施阵地拓展工程,全市规划建设的重点农村社区普遍
建立健全“五室三站三中心”,乡镇文化服务中心和农村文化大院等文化阵地设施进一步
完善;实施素质提升工程,卫生下乡、科普下乡持久深入,文明村镇、星级文明户、“好
媳妇、好婆婆”等创建活动深入开展,促进了农民文明素质的提升。高新区鹏泉街道郭家
沟村被评为全国文明村, 区级以上文明村镇达到全市行政村12%以上;平安创建工程、文
化惠农工程、牵手共建工程等扎实推进,全市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水平得到新提高,羊里镇
作为全省唯一乡镇代表在全省乡村文明行动电视电话会上作了表态发言。巩固工作品牌。
巩固文明创建品牌, 全市共创建出4个全国文明单位、69个省级文明单位、20个省级文明
村镇、 8个省级文明社区;巩固典型引导品牌,评选表彰10名第二届“莱芜市道德模范”
暨第六届“莱芜市文明市民” ,举办全市道德模范先进事迹报告会,莱芜市1人获第三届
全省道德模范, 2人获全省道德模范提名奖;深化“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月评十
件好事” 活动, 评选表彰18名“莱芜市身边好人” 和60件“好人好事”,莱芜市9人获
“中国好人” 称号,其中1人在中宣部、中央文明办举办的“道德的传承”——全国道德
模范与身边好人现场交流活动会上发言;巩固工作创新品牌,开展精神文明创建“金点子”
征集活动,征集新点子30多个,为工作创新奠定了基础。
以团结稳定鼓劲为原则,舆论引导正确有力。市内宣传突出主题,强化战役性宣传。
组织学习贯彻十七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聚焦两会、转方式调结构、建党90周年、创文
明城市、雪野旅游区开发建设、“走转改”等25次重大主题宣传战役,市内媒体开设20多
个大栏目、 50多个子栏目,组织领导活动时政报道990余次,为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
展提供了强大舆论支撑。市外宣传突出亮点,强化重点报道。突出城乡一体化发展、民生
保障等工作亮点,抓住航空体育节、钢铁博览会、广告节等重大活动契机,组织30多次对
上重大宣传活动; 1~11月,莱芜市在中央、省级媒体发稿904件(任务729件,超额完成
24%),在《文汇报》、中国网等外宣媒体传发稿件400余件,其中,新华社《山东参考》
刊发《山东莱芜千余村庄全部建立垃圾处理长效机制》,省委副书记、省政协主席刘伟,
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孙守刚分别做出重要批示;中央电视台大年初一《焦点访谈》介绍
农民韩克拍贺岁片的事迹;《人民日报》刊发《走共享型融合发展之路——关于山东省莱
芜市统筹城乡发展的调查》的理论文章;《经济日报》刊发四个整版专题,并在“转变发
展方式百城调研行”栏目刊发莱芜上中下三篇报道;《大众日报》刊登头版头条《莱芜乡
村优化文明升级》;全国人大、政协“两会”发稿14件;60多家中央、省级和周边地市主
流媒体100多记者采访航空体育节,刊播报道210余篇,其中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连续刊播
5篇报道,实现了新突破,莱芜市3件作品荣获全省新闻战线“走转改”活动优秀新闻作品;
开通山东新闻网“网上莱芜”频道,制作钢博会画册、光盘,大型摄影画册《聚集航空运
动之城·记者眼中的莱芜》以及航空体育节专题贺年卡,拓宽了外宣渠道。新闻管理把握
导向,强化制度建设。加强新闻发言人制度建设,调整充实新闻发布工作领导小组,建立
党委新闻发言人队伍,审批新闻发布会10余期;加强新闻职业道德制度建设,印发《进一
步规范新闻采编工作的意见》《深入开展“杜绝虚假报道、增强社会责任、加强新闻职业
道德建设”专项教育活动的通知》《进一步加强新闻线索报送工作的通知》等文件;加强
激励制度建设,评选表彰市十佳新闻工作者、对上宣传莱芜突出贡献奖,推动新闻采编水
平提升;及时传达中宣部、省委宣传部有关精神,分别就换届选举、经济工作、两会等宣
传印发专门通知, 确保与上级保持高度一致;妥善处理150余起负面倾向性报道,维护了
莱芜良好形象;完成2012年重点党报党刊发行任务;莱芜日报社蝉联第四届全省新闻系统
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省委宣传部《新闻阅评》两次表扬《莱芜日报》;莱芜电视台全
新改版播出,整体水平明显提升。新兴媒体突出网络,强化管用并举。强化网络管理,成
立市网络文化协会,105家网站参与,引导网站自主管理,建立互联网管理中心、公安局、
工商局、文广新局、经信委等部门联合监管网络新模式,发挥了整体监管优势,建立《互
联网监控工作流程》,24小时监控40多家重点网站,及时处理重大网络舆情,撰写引导贴
文600余篇,删除各类有害信息15000余条,确保了网上舆情稳定;强化网络利用,组织网
络媒体莱芜行活动,航空体育节期间,人民网、新浪、搜狐等十几家重点网站到莱芜采访,
新华网用9种语言同步直播航空节开幕式盛况; 在腾讯网开通《大爱莱芜》微博,新浪网
开通《莱芜发布》微博,成为宣传莱芜新平台。
以文化体制改革为动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加快发展。认真学习贯彻十七届六中会
精神。印发市委《关于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的通知》,与有关单位联合
开展文化改革发展问题专题调研,成立4个调研小组分头深入到4个区及市直宣传文化单位
调研,分别召开文学界、有关部门座谈会,广泛征求意见建议,研究制定市委《关于加快
文化强市建设的意见》(征求意见稿),准备提交市委全委会研究通过。深化文化体制改
革。进一步深化报社、广电台内部机制改革,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内部人事收入分配制度
改革,电影公司破产改制,推动莱芜职业技术学院与莱芜梆子剧团达成建立莱芜梆子艺术
学校初步合作协议,引导社会力量成立亿祥阳光艺术剧院,激发了文化发展活力,莱芜市
荣获“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工作先进地区”荣誉称号。文化产业加快发展。印发市委、市政
府《关于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意见》,召开全市文化产业振兴大会,掀起文化产业新一轮
发展热潮;召开文化市场建设协调会、文化产业统计监测暨业务培训会,积极申报省重点
文化企业、重点文化产业项目、文化产业重点园区基地,莱芜市分别有1个项目、1个基地
入选,申请省文化产业发展专项扶持资金,促进了文化产业发展;加强文物古迹保护工作,
开展文化产业特色村调研活动,举办口镇历史文化古镇规划座谈会,引导锡雕、燕子石、
布鞋等工艺品参展深圳文博会、韩国民间手工艺品大展,促进了特色文化产业发展;成功
举办首届中国(莱芜)嬴文化学术研讨会,吸引国内90多位高层次专家学者参与,确定了
“伯益封地、嬴秦始源地”的莱芜历史定位,摘掉了莱芜历史上“荒芜之地”的帽子,为
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奠定重要基础。文化事业繁荣发展。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市文
化中心一期工程基本投入使用,二期工程全面展开,农村文化惠民工程扎实推进,全市20
个镇(街道)全部建起高标准乡镇综合文化站、70%的村建成农村文化大院、50%的村建起
农家书屋、30%的村建成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规范化站点,实现了广播电视“村村通”;
创作生产文艺精品,推出《上校村官》连环画、电影,莱芜梆子大型戏《长勺之战》《龙
山情》,以及书籍《毛泽东与莱芜》等一批精品力作;修改完善莱芜梆子廉政剧目《儿行
千里》,《儿行千里》获泰山文艺奖戏剧类二等奖,电影《九品村官》获泰山文艺奖电影
类二等奖,尹祚鹏《词体结构论》荣获第六届“山东省刘勰文艺评论奖”;丰富群众文化
生活,组织春节系列文化活动、京剧经典剧目演出、职工文艺汇演、消夏文艺晚会、煤矿
文工团春节慰问演出、北川羌族自治县艺术团羌风鲁韵歌舞剧《鲁川情》到莱芜慰问演出、
莱钢职工合唱团音乐会、刘克训个人书画展等文化活动,在钢城区辛庄镇承办全省“百场
公益戏曲乡村行”启动仪式,协调蟠龙梆子剧团承办全市10场演出;深入开展文化科技卫
生“三下乡”和“扫黄打非”活动,加大文化市场监管力度,营造了健康向上的文化环境。
(王丽丽)

【统战工作】 为经济建设服务工作。引智引才引项目。大力开展招商引资活动,充分发
挥统一战线人才荟萃、智力密集、联系广泛的优势,加强与港澳台和海外企业、社团的联
系,努力提高招商引资的层次和水平,全年引进项目4个,项目大多是海外投资项目,2个
为美国通用、意大利菲亚特、上海大众配套的汽车配件项目,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33亿元,
对调整工业结构发挥积极的促进作用;积极引进高端人才,联合市委组织部引进泰山学者
1人, 实现了莱芜市引进高端人才的突破。建言献策。引导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
代表人士围绕转方式调结构这条主线,采取分配课题、限期调研、定期通报、结果反馈等
方式,深入调查研究,积极建言献策,为党委、政府的决策提供参考,其中,29份调研报
告被市政协评为优秀调研报告, 占优秀调研报告总数的63.1%;25份提案被市政协评为优
秀提案, 占优秀提案总数的62.7%;14名党派成员在市政协八届四次会议上发言,占全部
发言人数的63.4%。 支持非公有制企业发展。引导非公有制企业做大做强,协调建立市领
导与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联系制度,成立汽车贸易商会等行业协会组织,带领塑机行业
协会部分会员外出参观考察, 选送3名民营企业代表人士参加全省民营企业家培训班,引
导广大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加快产业转型、加强自主创新、提高市场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
引导非公有制企业合法经营, 通过加强行业商会和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建设, 深入开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强信念、强责任、强奉献”“争先创优、争做嬴牟兴业先
锋”等主题教育活动以及开展对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综合评价等形式,教育引导非公有制企
业在经营管理活动中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行业规范,自觉维护市场经济秩序;开展工
商联工作集中宣传月活动,引导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奉献社会,利用举办培训班,召开座谈
会以及组织外出参观考察等形式,加大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政治思想教育力度,引导非公有
制经济人士致富思源,回报社会,积极参加“回报社会感恩行动”“庆三八救助贫困母亲”
“捐助福利院儿童”“庆七一老区行”和“光彩事业”等社会公益活动,截至年底,捐款
捐物79万元, 结对帮扶224人,招工扶贫158人,开展技能培训扶贫362人次,投资62万元
实施3个惠民项目。 做好市委安排的各项重点工作。做好“联镇包村”“城乡牵手共建”
服务工作,协调有关部门帮助有关村居(社区)搞好规划,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调整产业
结构, 减免费用6万元,争取25万元的资金支持,加快了新农村建设步伐;做好“两新”
工程建设和村庄综合整治工作,帮助“两新”工程联系点——黄庄镇桃花源社区筹集建设
资金,改造集聚村(居)2个800户,配套建设1500平方米的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加快小区
供暖、供气、排污网建设,帮助村庄综合整治联系单位——黄庄镇幸福村设立专门垃圾投
放点,做好村内主干道的硬化、绿化和亮化工作;做好“包驻联帮”工作,协调有关部门,
投资3万余元,帮助“包驻联帮”单位——黄庄镇南通香峪村打机井1个,购买抽水机设备
1套, 并做好村庄道路和水库除险加固的立项工作;协调有关单位,帮助“包驻联帮”单
位——黄庄镇灰菜峪村筹集资金50多万元,做好修建村庄道路的准备工作;投资9万余元,
修缮4000余米的村民用水管道;复垦土地60多亩,并做好资金的落实工作,为村居的长远
发展奠定了基础。
牵头建设中国(莱芜)钢铁博物馆。成立由市政协副主席、市委统战部部长苏文德任
组长的博物馆筹建工作组,具体负责组织该馆的创意、施工、建设,博物馆主体工程由济
南建筑设计院设计,土建工程由南通四建公司承建,装饰布展工程由深圳海外装饰公司施
工。2009年12月全面开工建设,历时10个月,圆满完成了设计、土建、布展等施工任务,
2011年10月12日初步建成并对外开放, 之后又对该馆部分项目进行修改完善,2012年4月
全面竣工,是国内面积最大、档次最高的钢铁主题博物馆。在展陈内容上,坚持立足莱芜、
放眼全国、联系世界的原则,融数千年冶炼文明于一馆,汇古今中外冶铁历程于一体,纵
向几千年,横向全世界,荟萃冶炼文化,总揽钢铁知识,系统展示钢铁工业的发展史,形
象展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在展陈形式上,采用声、光、电、互联网及塑型、仿真、多点
触摸等现代展陈手段,突出知识性、互动性、生动性、观赏性,为观众提供了丰富多彩的
传承文明、传播文化、体验科学、开启心智的钢铁文化大餐。全馆建筑面积1.27万平方米,
共5个展厅,展陈面积8500平方米,特别是三号展厅,通过独一无二的现代钢铁流程仿真,
生动阐释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一主题。
党外干部工作。建立党外人才数据库,完善党外代表人士综合评价体系,健全党外代
表人士考察、评价、监督和激励机制,促进了党外代表人士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联合
市委党校举办第六期党外干部培训班,不断提高党外人士合作共事和参政议政能力;做好
党外人士的政治安排工作, 市委专门拿出2个市政府工作部门副县级职位进行公开招考,
推荐2名党外人士作为市政协副主席人选,安排2名党外人士任区政协副主席,党外干部的
实职安排工作实现了新的突破;联合市委组织部下发《关于做好区级政协换届人事安排工
作的意见》,确保市、区两级政协换届平稳顺利完成。
党外知识分子工作。对涉及五个领域的统战对象、留学人员、社会新阶层人士等开展
调查摸底,做好建档立卡工作,并向省委统战部推荐了12名新阶层代表人士;成立全市党
外知识分子联谊会,为党外知识分子的联系沟通搭建了平台;继续引导党外知识分子开展
“爱岗位、献良策、做贡献”活动,充实完善党外知识分子联络员制度,做好反映情况、
建言献策的工作。
民族宗教工作。民族宗教政策宣传教育,通过报纸、电台、电视台等新闻媒体,深入
宣传党的民族宗教政策,进一步提高了全市干部群众做好民族宗教工作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协调关系,化解矛盾,对“圣母月”期间的安全稳定工作、防止“净空及净宗学会”进行
渗透、加强对“北京守望教会”在莱芜市动向排查等工作进行专项部署,协助有关部门妥
善解决少数民族关于土地纠纷和西关清真寺搬迁等问题,举办民族宗教界代表人士教育培
训班,对全市乱建庙宇乱塑宗教造像进行认真清查,对全市宗教房产落实情况进行调查,
妥善解决宗教房产遗留问题,维护了民族宗教界的稳定。
港澳台和海外统战工作。加强与港澳台和海外企业、社团的联系,积极帮助澳门名嘉
集团、香港金荣昌矿业公司协调解决生产建设中的问题和困难,开展港澳台海外代表人士
推荐工作,对莱芜市台湾籍台胞有关情况进行摸底调查,促进了港澳台和海外统战工作的
开展; 争取中华海联会21万元资金,帮助莱城区建设5所海联新农村卫生室。
统战理论调研、宣传和信息工作。调查研究,制定全市统战理论调研课题计划,开展
统一战线与群众工作、党外知识分子思想状况的专题调研活动,参加省委统战部理论调研
“四新” 工程评比活动,报送7篇调研文章;统战宣传工作,联合新闻媒体,通过开设专
栏、专题等形式,加强对党的统战理论、多党合作理论和统一战线重大活动的宣传;广泛
发动社会各界人士参加“同心征文”活动,努力扩大统战工作的社会影响力,截至年底,
在各级杂志和网站上发表文章20余篇, 收到“同心征文”21篇,刊发《统战工作简讯》8
期;统战信息工作,建立健全市、区、乡三级统战工作信息网络,与各方面代表人士保持
经常性联系,及时反映各界人士的思想动态和意见建议。
(刘国华 桑立恒)

【政策研究】 2011年,市委政研室共起草各类文稿300多篇、近180万字,月均15万字;
编辑出版《莱芜调研》 12期,编发《呈阅件》12期;招商引进过千万元项目1个,落实到
位资金1000万元,完成计划指标的125%;联镇包村工作扎实开展,新一轮挂职驻村工作扎
实深入,牵手共建、连心帮扶等工作,也全部达到部署要求。
服务市委中心工作,完成一系列重大任务。重大会议筹备。先后完成经济工作会、总
结表彰会、理论学习中心组读书会、文化产业振兴大会、全市文明城市创建暨生态文明乡
村建设动员会、政协工作会等10多次重大会议的筹备工作,每项重大会议筹备超前谋划、
精心组织,促进会议圆满召开。重要文件制定。先后牵头或参与完成市委2011年工作要点、
“十二五”规划纲要、莱芜城市转型发展意见、社会管理创新的意见、文化强市意见等文
件的调研论证起草工作,每个文件的起草都坚持深入学习、调研先行,研究工作在先,起
草文件在后,较好地体现了上级精神与莱芜实际的结合,提高了意见政策的指导性和针对
性。重要汇报起草。主要起草向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及其他领导同志的汇报20多份,重
点是北部山区森林火灾报告、向省委第五巡视组汇报、换届述职述德述廉报告和年度市委
工作报告等,每篇报告都做到思想认识深刻、工作重点突出、领导省心满意。重大活动接
待。先后参与接待省政协考察、香港招商推介会、中国社会科学院统筹城乡发展研究课题
组、全省各民主党派工商联负责人暑休研讨会、钢博会、航空节等一系列活动,接待中央
和省高层领导10多次,圆满完成了各项任务。重要文集编撰。结集出版《创新的力量》一
书,分重要讲话、重要决策、重要调研、高层关注等四部分,成为展示全市“十一五”时
期成就、解读重大决策、荟萃经典文稿的重要文献资料。
做好文稿起草工作,服务市委决策。起草各类讲话。综合会讲话力求总揽全局、创新
思维,提出前瞻性、指导性、可操作性强的意见和建议,先后起草十二届十次全会、总结
表彰会、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读书会等讲话;专项会讲话力求把握规律、抓住关键,早谋
划、高质量,先后起草市纪委十二届七次全会、全市文化产业振兴大会、全市工商联暨统
战工作会议、全市党史工作会议、市创业办公室揭牌仪式、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
会、政协工作会等19个专题讲话;省及以上发言力求紧扣大会主题,将思想性和实践性融
为一体,先后起草省两会、省专题研讨班、城乡统筹暨莱芜模式高层论坛等发言材料。开
展重大课题调研。立足自身职能,本着务实管用的原则,围绕转方式调结构、重点区域带
动、产业人才、钢铁精深加工、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等事关全市发展的重大课题深入调查
研究,形成赴新余市考察报告、实施重点区域带动战略、优化发展布局调研、建设泰钢不
锈钢产业园区调研、产业人才调研等11个专题调研报告,并以《呈阅件》的形式呈报给市
领导,均得到重视和好评;《关于市公安局实施全员目标管理绩效考核情况的调研报告》
《全面深化与五矿集团的战略合作》《银企抱团克时艰、逆势而上谋发展》分别获2010年
度全省党委政研系统优秀调研成果一、二、三等奖,《要全面深化与五矿集团的战略合作》
荣获莱芜市第十六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挖掘总结经验。继续把宣传推介莱芜作为
重点,注重借助高层领导、高层专家的力量,帮我们出点子、选角度,先后在《经济日报》
《大众日报》《人民日报》《学习时报》《山东通讯》、省委《工作情况交流》《调查研
究》 等大报大刊发表《城乡一体化 工农同步走》《融合 拓展城乡新空间》《流动 走活
城乡一盘棋》《共享 实现城乡全覆盖》等文章16篇,扩大了莱芜在全国的影响。
统筹做好其他各项工作,全面提升工作水平。《莱芜调研》编辑工作。新开辟“创先
争优促发展”“政风行风改进行动”“经济运行”“决策视点”“伴您阅读”“翰墨书香”
等专栏,其中为打造“阳光莱芜”,开辟“政风行风”栏目,面向全市各部门征稿70篇,
服务了全市中心工作,扩大了党刊的影响。招商引资工作。坚持业务工作与招商引资工作
两手抓、两不误,合作引进了奔速电梯项目,完成招商引资任务1000万元,是计划任务的
1.25倍, 并储备投资过1000万元项目2个。服务基层工作。结合村级换届,积极与村两委
干部沟通衔接,共过组织生活,理清发展思路,并组织全体党员干部到牵手共建单位——
羊里镇三官庙村开展“结对帮扶”活动,帮助解决生产路整修、经营户融资等难题;挂职
驻村工作扎实有效,协调土地开发资金近50万元,开发土地1000多亩;认真做好机关党建、
信息服务、安全保密等工作。
以强化学习为重点,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坚持从实际工作需要和年轻干部长远发展出
发,在完善制度抓学习、强化管理抓规范、改进作风抓落实上下功夫、求突破。强化读书
学习。坚持必读书目制度,每年指定12本必读书目,每人自定读书计划,在室工作例会上
同步述学,室领导每季度进行检查,干部读书情况纳入年度考核;连续两年组织全体人员
到济南新华书店选购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国际化、信息化等方面的书籍,干部购买
学习资料的费用全额报销;坚持摘编学习资料通报共享制度,每人自主摘编学习资料印发
全体同志学习,重点情报信息以《呈阅件》报市委领导参阅;为更好地适应工作需要,完
善大家的知识结构,专门邀请市财政、统计、人行、国土资源局的有关领导就当前经济形
势和专项政策法规作专题辅导报告,提高全室同志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强化目标绩效管理。本着“全员纳入、全面改进、务实管用”的原则,将全室人员全部纳
入目标绩效管理考核范围,及时网上录入日清、月评内容,目标绩效管理有效推动了各项
工作开展;为提高工作和服务效能,与时俱进地修订完善文稿考核办法和车辆管理制度,
使各项工作更好地体现了科学管理的要求。强化作风建设。坚持对内强化素质,对外树好
形象,大力弘扬“白+黑”“5+2”夜以继日吃苦奉献精神,自觉放弃双休日和节假日,加
班加点、任劳任怨、精益求精;坚持正确的思想导向、工作导向和干部导向,加强年轻干
部的锻炼成长,倡导竞争、鼓励冒尖,营造更加浓厚的比学赶超氛围。
(薛 健 吕 学)

【机构编制工作】 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巩固和深化政府机构改革成果。印发《关于开展
市区政府机构改革评估的通知》,对全市政府机构改革工作进行全面评估,重点抓好各区
和下属单位多、职责调整大的市直部门的检查评估工作,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指导纠正,进
一步总结政府机构成功做法和主要成效,为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加强机构编制管理积
累了宝贵经验。顺利完成乡镇机构改革。按照全市乡镇机构改革工作会议的安排部署,指
导两区抓紧核批各镇(街道) 的改革方案,认真抓好组织实施,4月底顺利完成了乡镇机
构改革任务; 6月对各区乡镇机构改革情况进行检查验收,并向省委、省政府呈报《关于
莱芜市乡镇机构改革情况的报告》;通过改革进一步理顺了区镇(街道)关系,镇(街道)
政策执行能力和经济社会管理服务水平明显提高;指导各区、各镇(街道)将改革后的机
构、编制、人员纳入实名制管理,乡镇机构改革成果得到进一步巩固。积极推进政府管理
创新。按照省里的统一部署,深入开展政府机构改革部门职责调整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审批项目调整落实情况检查工作,对各部门单位现有职能进行梳理分析,该取消的取消、
该下放的下放、该调整的调整,进一步理顺了部门的职责分工,健全了部门间的协调配合
机制;配合有关部门开展行政权力事项清理审核工作;研究起草和修订《行政权力事项清
理审核工作实施方案》,对12个部门的2700多项行政征收、行政处罚和非行政许可事项进
行合法性审核,保证了清理工作的顺利完成。
事业单位改革。结合政府机构改革,按照政事分开原则,从理顺职责关系入手,以清
理归并承担行政职能事业单位和空壳事业单位为重点,统筹推进事业单位改革,重新制定
市属正处级事业单位的“三定”规定,对参照管理事业单位的机构编制进行规范;推进乡
镇事业站所改革,将站所统一整合为综合服务中心,服务能力和水平得到有效提升;推进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改革, 着眼优化现有医疗卫生资源配置,精简机构6个、编制52人;配
合推进耕地占用税和契税、教育、文化等重点领域和行业改革,认真做好了机构编制方面
的工作;利用收回的编制加强铁路建设管理等机构的建设;按照总量不变内部调剂的原则
对部分机构的编制进行调整,充分发挥了现有编制资源的效益。中央、省陆续出台关于分
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意见后,认真吃透改革精神和莱芜市实际,在完成并吸纳“经营开
发类事业单位改革”和“事业单位十定”两个调研课题成果的基础上,报经市委、市政府
出台《莱芜市事业单位清理规范工作实施方案》,对改革第一阶段清理规范的工作进行安
排部署,正式拉开了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序幕;基本完成事业单位核查摸底工作,并
立足为分类打好基础,以优化现有机构编制资源配置为核心,提出以“空编收编、超编控
人、合并机构、归并编种”为主要内容的清理规范方案,着力解决单位布局不合理、编制
配置不平衡等问题。
机构编制管理。积极推进机构编制管理工作创新,首创把非领导职数作为设定内容,
根据中组部、 人事部、 全国人大法工委、国务院法制办《公务员法释义》,在政府部门
“三定”中一并核定了非领导职数,使人员编制管理更加精细、规范,在职数配备控制上
迈出了重要一步;首创将登记局更名为监督管理局,根据国务院《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
条例》规定,第一个将市、区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统一更名为事业单位监督管理局,建立
登记管理信息公开制度并完成首次集中公开工作,指导各区健全完善事业单位绩效考核制
度并开展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考核工作,在全国率先建立了较为完善的事业单位监督管理体
系;率先建立用编审核制度,先后两次以两办文件形式,确立“编制先行、源头控制、既
管总量、又管结构”和“用编须有计划、用编须先审核”的制度规定,并配套建立了用编
审核复函制度,有效规范了进人行为。在机构编制事项受理上,确立了全省三分之二以上
市设立方可受理论证原则;在机构编制和人员调整上,确立“规范为主、建一撤一,只减
不增、内部调剂,以出定进、先出后进”原则;在实名制管理上,建立“即时更新、动态
管理”机制;在监督检查上,实施重大改革和机构编制事项跟踪督查办法;在违纪举报受
理上, 建立“市区联动、12310同号受理”机制。一系列工作创新,极大促进了全市机构
编制管理的制度完善和规范运行,有力遏制了机构编制违规违纪现象的发生,有效控制了
机构编制和财政供养人员的过快增长。
机构编制服务。按照市委、市政府对公共场馆实施统一管理、分类运营的决策要求,
对会展机构管理体制进行调整,依托会展中心管理处,建立统一的管理机构莱芜会展中心;
服务打造航空运动之城和雪野旅游区开发建设,促进航空、旅游产业发展,建立健全航空
体育节筹办机构和航空产业发展机构,协调纪委等部门对涉及旅游区建设的中介服务机构
进行规范;着力创新社会管理,健全完善群众工作机构,调整理顺法学会办公室管理体制;
围绕转方式调结构,推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完善高新区内部机构设置,加强非公有制经
济组织管理、铁路规划建设、土地储备管理等工作机构建设;突出民生保障,对应急管理、
食品安全等工作机构进行调整完善,建立健全相关管理体系。通过一系列改革调整,较好
解决了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体制机制问题,有力增强了发展活力和动力。
机构编制监督检查。会同有关部门组织开展《山东省机构编制监督检查工作办法(试
行)》的学习贯彻活动,采取全面自查、集中督查等方式,组织开展市区政府机构改革评
估和机构编制管理监督检查活动,对乡镇机构改革情况、各区机构编制管理和实名制管理
工作进行专项监督检查,对发现的问题进行了纠正和查处;对市直机关事业单位提报的用
编申请进行汇总研究和用编许可的审核,拟定全市和市直事业单位用编计划;严格标准程
序, 按期完成439个法人单位年检工作,促进了事业单位的依法规范运行;加强对中央编
办《机构编制“12310” 举报受理工作规定》的学习贯彻,协调两区和电信部门,为两区
编办开通12310举报电话, 拓宽了机构编制违规事项举报渠道,有效遏制了机构编制违规
违纪现象的发生。
(孟凡东)

【对台工作】 对台经济工作。精心筹备,组团赴台参加“2011台湾·山东周”获得圆满
成功。 按照省委、省政府统一部署,7月11~17日,市委副书记、市长马平昌、副市长丁
习文率经贸文化交流考察团赴台湾开展经贸合作、文化交流,取得较大成效。在台期间参
加山东省政府主办的 “孔子故里 好客山东” 台湾行主题活动, 在台北和台中分别举办
“山东莱芜经贸合作恳谈会”,累计到会台商100余人,达成合作意向6个;举办莱芜籍旅
台同乡联谊交流座谈会,原台湾航空警察局局长孟昭熙等12名同乡代表出席会议;广泛开
展走访考察,先后走访台湾创投公会、碟王科技、和硕联合科技等15家企业和南投县农会、
中华企业联合交流协会,与台湾立法机构委员林沧敏、台北市议员王正德、南投县副县长
陈志清、 花莲县议会议长杨文值等知名人士进行座谈交流;累计发放各种宣传资料200多
份, 接触台湾各界知名人士、 企业家150多人次; 活动结束后,及时将有关情况整理成
“莱芜市经贸考察团赴台活动总结”,分别上报省政府、省台办;主动与接触台商联系交
流,做好赴台洽谈项目跟踪、推进、落实工作。突出重点,务实开展对台招商取得较大成
效。积极参加省里组织的对台招商活动,先后到广州、厦门、杭州等南方台商集中地区、
台商协会登门招商,邀请台商参加市政府在东莞召开的招商恳谈会,通过市政府聘请的经
济顾问、省台办、省台企联引荐台商到莱芜考察,主动邀请台商到莱芜参访,达成一批合
作项目;邀请13名台商参加2011中国国际航空体育节、钢博会,专题举办“台湾客商莱芜
行”座谈会,达成废酸再生利用合作项目1个,协议项目4个。2011年,市台办引进外资项
目2个,实际到位外资100万美元,圆满完成招商引资任务。
交往交流工作。在全市广泛开展“莱台经贸合作提升年”活动,制定下发文件组织实
施;认真做好应邀赴台交流工作,积极联络制定赴台活动方案,落实考察单位、走访人员,
办理赴台手续,搞好行前教育,全年组织因公应邀赴台团组8个,其中市级领导带队团组5
个6人次, 赴台人员74人;积极做好台商、台胞到莱芜参访接待工作,全年台湾到莱芜考
察团组16个300余人次; 2011中国国际航空体育节期间,专题举办台湾美食节,45家台湾
美食店现场制造台湾特色小吃40余种,提供名吃、美食;台湾修平技术学院推广教育处一
行到莱芜职业技术学院进行院系考察,合富(中国)医疗科技有限公司与市人民医院达成
战略合作协议。
涉台宣传和信息调研工作。进一步拓宽宣传渠道,利用各种媒体和渠道宣传推介莱芜。
加强网络对台宣传,通过中国台湾网、华夏经纬网等各类网站发表涉台稿件60多篇,并被
新华网、 大众网等网站转载,1篇稿件被中国台湾网评为优秀稿件;会同莱城工业区编制
台湾科技产业园招商指南及简介, 制作光盘《创业莱芜 合作共赢》,通过邮寄和入岛携
带等方式进行宣传;围绕对台工作大局和转方式、调结构,认真开展调研工作,撰写《深
化莱台经贸合作 大力发展现代农业》 调研报告,报送省台办汇编成册,《关于开展“对
台招商年”活动的思考》获市政府系统优秀调研成果二等奖;对全市对台招商引资情况进
行调研,提出对策建议,向市领导专题作了汇报;组织市、区台办主任参加全国台办主任
培训班,丰富知识,拓宽视野,取得良好学习效果。
联络和台胞台属工作。高度重视联络工作,积极撰写重要情况和信息,完成专报任务,
1份专报被中台办采用; 认真落实中央惠及台胞台企的各项政策措施,为台胞台企提供政
策、生产生活、维权等方面的服务;积极争创台商“零投诉地区”,制定印发实施意见;
到台资企业进行走访调研, 认真做好台商投诉协调处理工作,妥善处理1起投诉案件;走
访慰问重点台属,积极帮助台属排忧解难,引导台属发展经济,奉献社会;积极做好市台
联会换届改选有关筹备工作,拟定了工作方案;主动做台湾人民工作,对全市台胞、台属
情况进行调查,基本摸清核实了全市台属数量、岛内亲属数量、与岛内亲属联系现状、岛
内亲属从事职业等基本情况,并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取得积极效果。
(孟昭友 郭玉波)

【机关党建】 开展纪念建党90周年系列活动。组织开展“学党史、增党性、当先锋”活
动,到13个单位开展党史宣讲,用党的光荣历史、丰功伟绩和优良传统教育党员干部;组
织红歌演唱和经典诵读活动,6月3日在莱芜职业技术学院举办市直机关红歌演唱会,推选
5个节目参加全市汇演。 开展入党宣誓和重温入党誓词活动,6月28日组织600多名预备党
员、老党员代表在莱芜战役纪念馆进行入党宣誓和重温入党誓词;开展一次帮扶慰问活动,
“七一”前夕各级党组织集中开展对老党员和帮扶对象的走访慰问活动;集中过了一次组
织生活,各级机关党组织普遍召开一次组织生活会,上了一次党课,有关部门单位党组织
与牵手共建村的党组织共过一次组织生活;各基层组织还结合自身实际,举办红歌演唱会、
演讲比赛、先模人物事迹报告会、书画展、摄影比赛等丰富多彩的纪念活动,进一步激发
了党员干部的荣誉感、责任感和使命感。
创先争优活动。各级党组织围绕转方式调结构、推动城市转型,结合本职业务明确争
创目标,以强化理论业务学习促进工作创新,通过转变作风提高服务水平和质量,提高了
创先争优活动的实效性。实践中各级党组织在强化服务上下功夫,党员对服务项目实行公
开承诺,党组织定期督导,监督党员践行承诺;工委对39个重点窗口单位和服行业务实施
重点督导,促进了服务群众措施的落实;实行领导干部联系点制度,各部门单位共确定联
系点420个, 领导班子成员定期到联系点开展调研、指导推进工作;为保证活动实效,工
委确定6个活动示范单位, 组织召开4次情况汇报会,开展督查3次;“七一”之前向市委
推荐15个莱芜市“嬴牟先锋” 党组织、13名莱芜市“嬴牟先锋”共产党员和1名优秀党务
工作者,在全市纪念建党90周年大会上受到了表彰。
城乡基层党组织牵手共建。全市农村基层党组织换届结束后,市直承担共建任务的各
基层组织迅速与共建村新一届支部班子对接,制定措施接续工作,为各村实现平稳过渡、
保持和谐发挥了重要作用。共建党组织之间普遍建立交流互动机制,全年共联合召开党员
大会78次、 共同组织理论学习127次、联合上党课85课,开展支部联谊、党员互评等活动
136次, 组织参观学习活动38次,起到了相互学习、共受教育、共同提高的作用;工委将
“一助一”创业帮扶作为牵手共建的重要内容,机关党组织积极帮助分析发展思路,制定
规划,在产业化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机关党员在共建村确定帮扶对
象,帮助他们筛选项目,提供各种帮扶;市直各部门单位共扶持无息贷款、创业基金、补
助等1200多万元,机关党员干部为创业人员担保贷款5000多万元,为帮扶对象解决注册、
环评、用地、通水、供电等方面的问题800多件次,举办各类培训30多场次,培训村民近1
万人次, 帮助800多人实现就业创业,为共建村3400多位60~80岁的老年人购买“银龄安
康”保险。
思想建设。抓好市直机关的理论学习。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省委九届十一、十二次
全委会、市委十二届十次全委会召开以后,都及时组织市直机关广大干部职工学习会议精
神,“七一”之后迅速下发文件,组织党员干部认真学习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
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切实将党员干部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讲话精神上来;组织
好《从怎么看到怎么办——理论热点面对面2011》《划清四个重大界限》等理论通俗读物
的学习,引导干部群众引导人们正确认识热点难点,划清重大是非界限。办好改善心智模
式论坛,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围绕打造“阳光莱芜”目标,确立“塑造阳光心态、构
建和谐机关”的论坛主题,11月12日举办市直机关第二届改善心智模式论坛,邀请市委讲
师团张敏作主旨演讲,并邀请心理学专家、媒体记者、理论工作者、机关干部代表作为发
言嘉宾,现场采取主讲、问答、辨析等互动形式,气氛热烈,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毕玉
惠出席会议并作了总结讲话;各基层党组织借鉴论坛做法,积极延伸拓展,通过“工作创
新论坛”“读书夜宵”“读书沙龙”“问题研讨”等形式,搭建起本部门党员、干部深度
汇谈、交流互动的平台,实现了信息共享、资源共用、合作共赢。抓好市直机关读书活动。
活动中推行日学一小时、月读一本书、领导干部每年推荐一本优秀书籍、党员干部每年互
相交流一本书的“四个一”目标;工委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向市直机关全体党员干部
推荐《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工作要做对更要做到位》《新卖桔者言》《王蒙自述:
我的人生哲学》四本必读书目,各基层党组织自主确定选读书籍。与莱芜日报社、莱芜移
动公司联合组织征文活动, 征集文章170余篇,在《莱芜日报》开辟专栏刊登优秀文章53
篇;8月24日举办市直机关读书学习交流会,6个单位和6名党员干部代表分别介绍了经验、
体会和收获,年底共评选表彰11个读书活动先进单位、53名先进个人。
组织建设。全面实施公推直选,选好配强基层组织领导班子,全年换届调整基层组织
领导班子30个;抓好《党和国家机关基层组织工作条例》的学习,启动配套实施意见的调
研工作; 加强党务干部队伍建设,2011年9月15日举办为期一周党务干部培训班,提高了
党务干部的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抓好机关党员队伍建设,对各级党组织“三会一课”情
况进行抽查, 进一步规范了党内生活,6月13~17日举办2011年度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
培训学员180多人, 严格执行发展党员公示制、票决制,全年发展党员52人;抓好机关党
建信息交流,进一步健全机关党建信息网络,加大了机关党建信息的交流力度,全年刊发
《机关党建信息》29期,在《莱芜日报》刊登消息、通讯21篇,在省直机关工委《机关党
建》发表理论文章、经验交流、工作信息19篇,对70多个部门、单位的工作情况进行宣传
交流;启动出席党的十八大、省第十次党代会、市第十三次党代会的代表推选工作;做好
莱城区人大代表推选工作,严格按照法定程序选举产生市直机关出席莱城区人代会的代表
2人。
反腐倡廉建设。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指导市直机关各基层党组织逐级细化
党风廉政建设责任;抓好廉政教育,组织机关党员干部认真学习《廉政准则》,开展领导
干部讲廉政党课活动,5月组织参观全省渎职犯罪巡展,8月集中开展反腐倡廉知识测试活
动, 206个基层党组织,3060名党员参加答题测试,与市纪委、市委宣传部、市文广新局
联合举办廉政文艺创作大赛,评选获奖作品12个,并组织专场演出;实行党务公开,按照
市委“全面推行‘六公开’ ,合力建设阳光莱芜”主题实践活动的要求,3月制订党务公
开目录,印发《市直机关基层党组织党务公开工作实施办法》,召开党务公开情况调度会,
对工作开展情况实施检查,推动了机关党务公开健康有序开展;部署开展“以人为本、执
政为民”教育活动,组织机关党员干部围绕“庸、懒、散”问题,集中查摆了思想、工作、
作风方面存在的问题200多个, 认真进行了整改,优化了机关作风;严肃查办党员违纪案
件,查处违纪党员1人,为1名受留党察看党员恢复了党员权利。
机关文明创建。组织学习实践《公民基本道德行为40则》,6月8日举办莱芜道德模范
事迹报告会,在市直机关强化了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开展文
明交通宣传教育活动, 下发活动通知, 统一组织学习《道路交通安全法》《刑法修正案
(八)》等法规,进行文明交通安全知识考试,督促各部门单位签订文明行车责任书,引
导机关干部职工抵制不良交通陋习,营造了文明出行氛围;积极参与创建省级文明城市工
作,组织市直部门单位开展志愿卫生打扫除活动,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和沿路各单位做好了
所包路段的综合整治工作。
群团工作。机关工会组织基层单位参与全市劳动者之歌文艺汇演,8月8日组织市直机
关干部职工参加全民健身月启动仪式,协助开展国民体质监测工作,10月13日举办市直机
关第九届田径运动会, 活跃了机关生活; 机关共青团对2个基层团组织进行调整, 深化
“青年文明号”创建工作,指导所属6家省级“青年文明号”、4家市级“青年文明号”单
位及时参加复检, 新申报1个市级“青年文明号”;指导所属团组织积极开展志愿服务工
作,1家单位被评为莱芜市优秀集体,3名个人被评为全市优秀志愿者;机关妇工委进一步
加强妇女组织建设, 新建1个妇委会,推荐评选了4个全市先进妇女组织,5名全市优秀妇
女工作者;继续深化巾帼文明岗、巾帼建功标兵争创活动,不断提升女性从业素质,维护
妇女合法权益; 组织开展和谐文明家庭创建活动,推荐评选1个全市节能减排家庭;组织
妇女公益活动,举办“治未病健康大讲堂”。
机关武装工作。 按照上级军事机关的要求,提前部署,6月开展兵役登记工作,登记
适龄青年162人;12月输送合格新兵56人,圆满完成了征兵任务。
(毕京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