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芜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c&A=13&rec=122&run=13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政区人口 全区总面积96平方公里。辖1个街道,62个行政
村(居委会) 。年末全区总人口6.08万人,其中城镇人口2.4万人。人口出生率9.28‰,
死亡率5.33‰,自然增长率3.95‰。有少数民族8个,65人。
经济概况 全年实现生产总值73.26亿元, 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20%。其中,
第一产业增加值0.95亿元,增长1.4%;第二产业增加值48.79亿元,增长25.9%;第三产业
增加值23.52亿元,增长9.8%。三次产业比例为1.3∶66.6∶32.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0
亿元,增长50%。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5亿元,增长25%。
农业 全年农林牧渔业实现总产值1.33亿元, 比上年增长7.2%。粮食总产1.15万吨,
增长9.5%; 棉花总产0.021万吨,增长89%;油料总产0.192万吨,增长-6.79%;水果总产
0.1591万吨,增长6.63%;肉类总产0.083万吨,禽蛋总产0.00152万吨,奶类总产0.00202
万吨。全年完成造林面积2400亩。
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44.34亿元, 比上年增长28.7%。规模以上工业企
业50家, 实现增加值40亿元,增长31.8%,其中非公有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43.8亿元,增
长28.2%; 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70亿元, 增长48%;实现利税10亿元,增长50%;实现利润
8.1亿元,增长62%。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300.4,比上年提高57.3点。企业亏损面为8
%,减小1.57个百分点。资质三级及以上建筑企业26家,完成建筑业总产值78627万元,增
长14.5%; 实现利税9178万元,增长13%。
建设 环保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1.8亿元。城市人均绿地面积9平方米,建成区绿化
覆盖率45%。燃气普及率90%,集中供热普及率55%。已建成污水处理厂2座,污水集中处理
率达到98%,无害化垃圾处理率达到100%。城市空气质量良好率达到90%,水环境功能区达
标率为100%,道路交通声环境质量处于“较好”水平以上。
商贸 旅游 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6亿元,比上年增长18%。实现进出口总额
21225万美元, 其中出口14645万美元, 增长5.4%。 新签利用外资项目2项,合同外资额
6376万美元; 实际利用外资5546万美元, 增长18%。
教科文卫体 有初中1所,在校生0.1386万人。小学10所,在校生0.3814万人。2011年
全区企业专利申请授权量达到104件,比上年增长27%,其中申请专利量37件(发明专利12
件),授权专利量67件(发明专利5件)。组织省级科技成果鉴定9项。获得省市科技进步
奖9项。建立首家院士工作站(希波电气),获批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家(兴业滤材),
全区共有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家;获批省第三批创新型试点企业3家(泰丰纺织、黑旋
风、 凤凰新能源),全区共有省级创新型试点企业8家。共组织申报市级以上科技计划项
目49项,有20项被列入各级的科技发展计划。广播、电视人口覆盖率分别达到100%和100%。
辖区共有医疗卫生机构54所, 其中,卫生院1所,现有职工68人,其中执业医师26人,注
册护士16人,其他卫生技术人员26人,编制床位30张;村(居)卫生室53家,其中省规划
23处,乡村医生129人。
社会生活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9800元, 增长13.07%。全区城镇居民基本养老保险、
新型农村养老保险、 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0.1211万人、 1.6万人、
0.2404万人。社会保险基金总收入5623万元,增加2673万元;支出970万元,增加880万元。
全区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救助611人,其中,城镇低保27人,农村低保416人,农村特困救济
168人。

【招商引资】 大力推行专业招商、产业招商、企业招商“三条线招商”,重点攻关世界
500强、国内500强、行业50强的“三五”企业,以及在全国有影响的“中字号”“民字号”
大企业, 新引进过亿元项目18个,总投资76.35亿元,呈现了“大、好、强”三个特点。
“大” 即投资规模大,新引进项目中,投资过10亿元大项目1个,过5亿元大项目3个,主
要有投资10亿元的润通汽车部件、投资8.6亿元的纤维素酶、投资6亿元的新能源汽车电机、
投资5亿元的高效风力发电机组等项目,另外还有新型医疗器械等6个项目投资超过2亿元。
“好”即项目质量好,新能源、新材料、装备机械等新兴产业项目,占到了项目总量的70
%,如深圳风发科技公司投资5亿元的高效风力发电机组项目,技术水平国际领先,已通过
科技成果鉴定。“强”即投资方实力强,在行业龙头企业、知名企业的引进上实现新突破,
世界500强企业荷兰帝斯曼集团成功并购爱地高分子公司,并投资2.85亿元新上4条生产线,
总数达到8条,年产能提升到3200吨,居全国第一;全球上市公司市值500强、全国最大的
工程机械制造企业三一重工投资2亿元建设的工程机械项目也已落户。

【项目建设】 坚持把推进项目建设作为加快发展的重要抓手,围绕打造以“高速度、高
效率、高质量”为核心的“高新区速度”品牌,进一步健全完善领导班子成员包推责任制、
开工倒逼机制、重要节点考核机制和定期现场调度机制,制定下发《2011年重点项目工程
责任分工》,实行“包项目建设进度”与“包共性问题解决”双轮驱动,加快了项目建设
进度;全年开工续建重点工业项目29个,18个项目建成投产,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35亿
元,占年度计划的115%;呈瑞新能源汽车电机、润通汽车部件、君浩矿山机械、新型医疗
器械等项目都是春节后签约,4月开始施工,6月底厂房基本完工,年内建成投产或试生产,
实现了“当年签约、当年开工、当年投产”。

【城市建设】 基础设施建设。全年共完成城市基础设施投资1.8亿元,竣工各类工程20项;
新建汉江大街等道路3条, 全长4公里;绿化井冈山路、泰山路等道路8条,新增绿化面积
25万平方米;铺设供水、排污、天然气等各类管线28公里;完成凤凰路两侧建筑物景观亮
化,提升了城市品位。“两新”工程。在2010年完成“城中村”拆迁90万平方米的基础上,
2011年完成拆迁100万平方米, 圆满完成市分配任务,提前一年基本完成市委、市政府原
定三年完成的“城中村”拆迁任务,具体工作中,坚持市场推动,公开招商、引入开发商
参与建设改造,全区有15个村居与来自上海、福建等地的开发商达成合作协议,加快了拆
迁改造步伐;坚持典型带动,选择群众基础好的10个村居,实行重点突破,对完成任务好
的先进单位进行奖励,2011年年初,拿出60万元奖励18个拆迁面积大、拆迁比例高的村居,
产生了良好的激励引导作用;坚持和谐促动,实行“阳光拆迁”,建立补偿标准、安置方
案、选房顺序、楼层价格“四公开”制度,对低保户、特困户等困难群体落实“抵、减、
免”等政策,赢得了群众拥护。

【科技创新】 以科技为先导,以创新为动力,加快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经济发展的协调
性和可持续性进一步增强, 全年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48亿元,同口径增长65%。强化资
金保障,财政列支1000万元专项资金,重点扶持电子信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等
领域的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攻关项目19个;积极对上争取资金,共为36个科技项目争取扶
持资金1200余万元,有力支持了中小型科技企业的发展。拓宽产学研合作渠道,6月10日,
举办产学研合作项目签约活动,中国工程院院士雷清泉等10位专家教授分别与10家企业签
订合作协议;区内已有50多家企业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科院等70多所高等院校、科
研机构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加强创新平台建设,全年新增省级企业技术中心2家、
市级企业技术中心2家、省级工业设计中心1家,全区市级以上企业创新平台达到31家。

【城乡统筹】 “两股两建”。新增土地流转面积1867亩,其中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面积
1000亩; 新增复垦土地200亩,新发展果蔬专业合作社、农牧专业合作社等农村新型经济
合作组织4家,促进了农民增收;全区农民人均纯收入达9880元,同比增长14%。社会事业。
加大教育投入,全年共完成教育基础设施投入2044万元,改造校舍4820平方米,办学条件
不断改善;医疗惠民工程扎实推进,新农合参合农民全部实行就医“一卡通”,医疗费用
实现了即时结算,严格推行基本药物制度,报销比例提高10个百分点,药品价格平均降幅
42.3%,切实减轻了群众医疗负担;就业体系日臻完善,全年共培训城乡劳动力1200余人,
创业培训合格率、培训人员就业率分别达到97%和90%。社会保障。全区新农保、新农合、
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参保率分别达到92%、99.5%、96%和93%,均居
全市前列;为34个村5783名村民办理失地农民基本养老保险,实现了应保尽保。

【党的建设】 以“争做跨越发展先锋”为载体,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强化基层党组
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保障了全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郭家
沟村党支部被评为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 2个党组织被评为全市先进基层党组织。围绕镇
村换届,优化基层队伍结构。完成鹏泉街道党政班子换届和村“两委”换届工作,全区62
个村(居)党组织书记“三高三强”型比例达88.5%,“两委”成员交叉任职比例达72.2%,
基层干部队伍活力明显增强。围绕转变作风,增强干事创业能力。在全区开展以“转变职
能、转变作风,提高效能、提高素质”为主题的“两转两提”活动,并组织党员干部、企
业负责人分三次到江西新余高新区、吉林延吉高新区、浙江下沙开发区等地进行了考察学
习,机关干部服务发展、企业家创大业的热情不断高涨。围绕工作创新,加强基层党建。
创新流动党员管理模式, 建立健全流出党员事前报告、动态管理等6项制度,在流动党员
中深入开展带头遵纪守法、带头提高技能、带头建功立业、带头奉献家乡“四带头”活动,
流动党员成为基层建功立业的有生力量;创新“党工共建”模式,按照“党建带工建、工
建促党建” 的思路,不断扩大工会组织覆盖面,全区总建会率超过80%,其中规模以上企
业建会率达100%,大大增强了党组织和工会组织的凝聚力。

(吕昌业 陈 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