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和计划生育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c&A=13&rec=113&run=13

【概况】 2011年,全市共出生10292人,人口出生率为8.12‰,自然增长率为1.53‰,分
别比省责任目标低1.14和1.24个千分点;合法生育率为98%,避孕节育措施落实率为98.3%,
分别比省责任目标高3.0和3.3个百分点; 出生婴儿性别比为106.7,出生婴儿缺陷发生率
控制在4.5‰以下,保持了低生育水平,继续位居全省人口计生工作“第一方阵”。

【宣传教育】 认真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4·26”关于全面做好新时期人口工作重要讲
话精神,以庆祝建党90周年为契机,宣传、文化、计生等部门密切配合,联合开展国情国
策和人口形势再教育,进一步增强了各级国策意识;继续在全市深入开展建设新型生育文
化、促进群众婚育观念转变活动,大力加强新型生育文化建设,深入开展“人口文化城乡
行”活动,突出基层人口大院阵地建设,有针对性地组织举办各类致富培训、讲座,开展
互帮互助活动,增强人口文化大院的吸引力和凝聚力,群众婚育观念进一步转变,全社会
关心支持人口工作的氛围更加浓厚。

【依法管理】 规范完善区、镇、村三级工作规范,把集中整治与经常性工作结合起来,
强化新婚掌握、早孕发现、孕情跟踪、全程服务、长效节育措施落实等基础性工作,注重
源头管理、过程问责、奖惩兑现。在农村,继续全面实施“村为主”战略,扎实做好经常
性工作,落实区、镇、村《三级工作规范》,大力开展业务和技能培训,扎实推进计划生
育村民自治工作;在城市社区,全面推行“属地管理、社区负责、网格划片、以房管人、
居民自治”的城市社区人口计生和流动人口管理新体制,有效地堵塞了管理漏洞,初步实
现了城市计生服务管理无缝隙、全覆盖。

【政策推动】 全面落实计划生育各项法定奖励扶助政策和基本技术服务免费项目,对全
市5万多名独生子女家庭父母、 1万多名奖励扶助对象和近600名特别扶助对象全部按规定
落实了奖励、奖扶和特扶政策;严格标准确认新增“半边户”奖扶对象,进一步扩大了计
划生育奖励扶助制度的受益面;坚持奖惩并举,依法加大违法生育社会抚养费征收力度,
对党员干部、公职人员、公众人物等违法生育的,按照《莱芜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责任
追究暂行办法》,一律从严从重进行处理。

【优质服务】 大力实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提质提速”工程,不断提高优质服务水平。
认真做好以长效为主的避孕节育服务,利用和整合社会公共卫生资源,积极开展优生优育
和生殖保健服务,加强计划生育技术服务能力建设,强化技术服务质量管理,严格病残儿
医学鉴定管理,推进计划生育科技创新。围绕避孕节育、优生优育、生殖健康等内容,积
极开展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试点工作,实施出生缺陷“一级干预工程”,切实提高出生
人口素质,最大限度地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深入开展优质服务“三级联创”活动,加强
完善服务阵地和服务体系建设,群众对计划生育优质服务满意率达98%以上。

【村民自治】 加强基层计生协会组织建设,引导基层根据实际,按照奖励与制约并重的
原则,进一步修订完善村规民约,使制定村规民约的过程真正成为宣传计生政策、做好计
生工作的过程,利益导向奖励与制约作用更加明显。推进“诚信计生”村民自治示范村创
建活动,对年内评选出的20个示范村进行命名表彰,较好地实现了行政管理与基层群众自
治的有效衔接和良好互动。推进以“上下联动、系统关怀一体化,整合资源、社会救助一
体化,亲情牵手、创业帮扶一体化,搭建平台、信息共享一体化”为主要内容的“生育关
怀行动”,整合资源,多方筹资,积极为计划生育困难家庭排忧解难,不断扩大帮扶面和
救助额,进一步调动了广大群众自觉实行计划生育的积极性。

【综合治理】 各级高度重视统筹解决人口问题,强化组织领导,加大投入保障。市人大
对《人口与计划生育法》执行情况进行执法检查,市人口计生领导小组加强相关部门的组
织协调。各级组织人事、纪检监察、法院、公安、民政、财政、卫生、药监、工商、城建、
房管、统计和计生等部门加强配合协作,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合力不断增强。积极推进人
口计生领域社会管理创新,加大城市和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服务,推进流动人口基本公
共服务均等化和管理服务“一盘棋”格局的形成;综合治理出生婴儿性别比问题,相关部
门加大协作配合力度,开展专项治理行动,严厉打击“两非”行为,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
问题得到有效治理。

【集中行动】 开展春季计划生育集中管理服务行动,围绕宣传教育、出生人口瞒漏错报、
长效为主的避孕节育措施落实、城市流动人口等特殊人群属地化管理服务、村规民约修订
完善、违法生育对象社会抚养费征收等重点内容,在全市深入开展基层基础工作规范化建
设集中整治活动,对发现的问题限期补救和整改,进一步摸清了人口信息底数,掌握了基
层真实情况,为党委政府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
(章 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