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c&A=13&rec=110&run=13

【卫生保健】 2011年,全市共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1212个,总床位5588张、卫生技
术人员8863人, 每千人拥有床位4.4张、每千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6.98人;全市无孕产妇
死亡病例, 婴儿死亡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降至2.85‰和3.87‰,明显低于全国、
全省平均水平;全市拥有万元以上医疗设备3470台(件);全市门急诊人次、住院人次分
别达到823.31万人次、14.78万人次。市卫生局被市委、市政府授予工作实绩突出单位。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新农合市级统筹机制更加完善,保障作用更加明显,新农合人均筹资
标准由2010年140元提高到250元,全市参合农民874081人,参合率99.67%,住院补偿封顶
线由5万元提高到10万元; 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区级医院、市级医院住院补偿
比例分别提高13%、15%、10%;将重大疾病保障试点范围由3大类8种扩大到8大类18种,儿
童先心病、儿童急性白血病、儿童单纯性唇裂、重性精神疾病、乳腺癌、宫颈癌、终末期
肾病、 血友病等重大疾病限额内住院费用按70%比例补偿;在镇村两级医疗机构普遍实行
门诊统筹基金总额预付管理,在二级以上医院对腹股沟疝等10个病种实行限额付费管理;
设立新农合咨询热线电话,及时帮助群众解决问题;搭建新农合移动短信平台,提供新农
合业务查询和健康知识服务;实行新农合精细化管理,与定点医疗机构签订控费协议,强
化基金监管。 2011年共为367.58万人次参合农民补偿医药费18600.39万元, 总受益率
420.53%, 其中住院费用补偿75085人次,补偿额14902.36万元,补偿1万元以上的1782人
次,5万元以上的35人次;门诊补偿338.96万人次,补偿额2852.97万元;特殊慢性病人及
体检补偿21.11万人次, 补偿额845.06万元。
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扩大基本药物制度实施范围,全市34家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
对523种基本药物实行零差率销售, 通过规范运行,所有政府办基层医疗机构的基本药物
实际销售价格、门急诊和住院次均药品费用均比往年明显下降,门急诊诊疗人次明显上升。
公共卫生服务。全市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由15元提高到25元,基本公共卫生服
务项目由2010年的9类扩大到2011年的10类41项, 建成“莱芜市城乡居民健康信息网”,
实现市、区、镇(街道)、村(居)四级居民健康信息联动,资源共享;建立电子健康档
案99.95万份, 建档率达到79%,超额完成卫生部规定的50%的目标;加强重点人群健康管
理, 累计规范管理高血压患者103223人、糖尿病患者16109人、重性精神病患者3614人。
大力实施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农村妇幼项目在全省率先推行“一站式”服务,全年共
为7399名农村孕产妇发放住院分娩补助,为7047名农村妇女免费发放叶酸,在全省考评中
成绩位居前列; 为63890名适龄儿童补种乙肝疫苗,为1138名贫困白内障患者免费实施复
明手术,建成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3000处。
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全力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落实乡镇卫生院
上划区级管理,逐步建立补偿和绩效考核机制;开展基层卫生人员培训提高行动,对基层
医疗卫生机构24名全科医生、2000多名乡医进行转岗和在岗培训;巩固二级以上医院与乡
镇卫生院托管合作机制,对口帮扶工作有序进行;优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流程,指导
钢城区开展“先诊疗、后付费”就诊模式;在乡镇卫生院开展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信息管理
系统试点,建立以电子病历、院内管理为重点,与公共卫生服务相衔接的信息化管理模式。
公立医院改革。围绕改革公立医院内部运行机制,在院务公开、临床路径管理试点、
预约诊疗、信息化建设等方面积极探索,推行医院间医学检验和影像检查“一单通”,开
展网上、电话预约诊疗和志愿者服务活动,建立完善以电子病历和医院管理为重点的医院
信息化网络;完善医疗质量,落实依法执业,加强医疗废物无害化处置和重点环节医院感
染管理;积极推进“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继续落实“十全免、七减免、一优惠”政
策,把开展惠民医疗服务和单病种质控与限价管理、检验“一单通”等有机结合,减轻群
众就医负担;实施双降、双控、双规范“三双”行动,即降低药品收入占业务收入比重、
降低耗材支出占医疗支出的比重;控制医疗成本、控制人均门诊费用和住院费用过快增长;
规范检查和用药行为、规范临床路径和治疗项目,控制医疗费用过快增长。
疾病预防控制。完成国家免疫规划疫苗19.54万人次,占应接种人群99%以上,在全省
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和疫苗管理检查中,莱芜市名列第3名,黄庄镇居第1名;法定传染病报
告例数较上年下降45.78%,未发生重点传染病暴发流行;落实手足口病防控措施,疫情同
比下降63.28%;艾滋病防控和肺结核管理更加规范;对大中专院校学生和流动务工人员开
展免费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接种1.1万人; 完善慢病防治措施,实施减盐控压和控烟项目,
莱城区被确定为全省慢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开展健康山东行动,开通心理援助热线,增强
群众慢病防治意识;加强卫生应急体系建设,完善应急预案,开展卫生应急演练,妥善处
置5起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
卫生监督和食品安全协调。坚持开展典型案例点评、模拟办案、案例分析和集训,卫
生监督执法能力有较大幅度提升,在2011年全省卫生监督执法大赛中莱芜市荣获第一名,
卫生监督“一站式卫生行政许可”获全省卫生系统“两好一满意”服务品牌;在基层开展
卫生监督协管服务,监督网络进一步健全;积极推进职业卫生“四个一”、医疗市场整顿
和农村生活饮用水专项整治等三项工程,努力维护健康的公共卫生环境;认真履行食品安
全协调职能,协调有关部门开展食品安全整顿,组织开展“地沟油及餐厨废弃油”“瘦肉
精” “食品添加剂”“莱芜香肠”“学校食堂”等专项整治活动,组织8次食品安全工作
督查,促进了食品市场安全。
中医药及卫生科教。开展有中医特色乡镇卫生院、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创建活
动,开展争创中医名科活动;加强乡医和全科医生转岗培训,推广中医适宜技术;加快卫
生科技平台建设,在全市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开展莱芜市医药卫生重点学科评选,评选市级
重点学科29个,市中医医院肿瘤科通过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专病)建
设项目评审验收;加强卫生科研项目研发,有1个科研项目被列为省科技计划项目,有2个
项目被列为省“十二五”期间中医药科技发展计划项目;加强人才引进,共引进硕士以上
研究生15人; 卫生援疆、 援坦工作成绩突出。
行风建设。 按照省卫生厅要求, 深入开展“服务好,质量好,医德好,群众满意”
(“三好一满意”)活动;完善医德考评措施,增强广大干部职工自我约束力;创先争优
活动继续向前推进,比业务、比名次、比发展的氛围更加浓厚;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开展
警示教育,规范干部管理制度;完善药品动态检测和超常预警、处方评审、单病种限价、
民主监督评议医生、处方公示、行风档案等制度,行业作风进一步好转,在全市2011年度
政风行风民主评议中, 在公共服务类中由第12位前移到第8位。
其他工作。 2011年,提请市编制部门批准设立“120指挥调度中心”和“新型农村合
作医疗办公室” , 均为正科级事业科室,“120”指挥中心全年共出车15680车次,救治
14192人次; 妇幼保健服务能力不断提升,市妇幼保健院顺利通过“三级甲等妇幼保健机
构”评审,无偿献血工作成绩突出,获得“全国无偿献血先进城市”七连冠;启动医患纠
纷第三方调处机制;扎实推进卫生系统承担的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市卫生局被市委市政府
记集体三等功;加强信息宣传,被省卫生厅授予全省卫生信息工作先进单位;加强干部保
健工作,市级3家保健定点医院的保健床位数增加到132张,专职从事保健服务的医护人员
增加到68人。 2011年,各保健定点医院年保健门诊18492人次,住院1723人次,共为市直
1800余名保健对象进行健康查体。
(王 静)

【爱国卫生】 城市卫生。全国爱卫会办公室《关于2011年国家卫生城市、区、镇复审工
作安排的通知》规定,莱芜于2011年接受国家卫生城市复审。对此,市委、市政府高度重
视,责成市爱卫会及其委员部门对照新修订的《国家卫生城市标准》,全力以赴,全面做
好迎审工作, 确保国家卫生城市荣誉。4月29日,市政府召开迎接国家卫生城市复审工作
动员大会,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联合印发《迎接2011年国家卫生城市复审工作方案》,
对迎接复审工作进行安排部署, 并将各项各条进行详细分解, 落实到部门、单位,确保
《国家卫生城市标准》 中涉及的每一项、每一条都有人负责;经过近一个月的整改,于5
月24日迎接国家卫生城市省级复审,得到专家组的充分肯定;整改过程中,市爱卫办摄制
录像片, 将城市存在的问题及薄弱环节报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并在7月14日、16日的
迎接复审工作会议上连续播放,引起了各级各部门领导的高度重视;会后,各级各部门针
对录像片中提到的问题,迅速整改。市爱卫办对20余个重点部门的工作实行一天一调度,
一天一通报;连续奋战一个多月,使城市的面貌有了较大幅度的提升,大部分的问题得到
较好的解决。为防止存在的问题出现反弹,市爱卫办全体人员放弃双休日、节假日,实行
24小时值班,不定时对曾经存在问题的区域进行检查,解决存在的问题,促进了城市面貌
的改善;9月5日,市政府再次召开迎检工作会议,对存在的问题及反弹现象再督促再检查,
要求相关部门和单位要始终保持城市卫生面貌的高水平。11月24日,全国爱卫会发出《关
于2011年国家卫生城市(区)、乡镇(县城)复审结果的通报》(全爱卫发〔2011〕2号),
重新确认莱芜市为国家卫生城市;12月20日,全国爱卫会在国家会议中心举行国家卫生城
镇命名表彰电视电话会议,对包括莱芜在内的通过复审的国家卫生城市进行重新确认命名。
农村卫生。4月9日,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联合印发《关于推进村庄综合整治的实施
意见》,决定在全市深入开展村庄综合整治工作。以“三清、四改、五化”为重点,即清
理“三大堆”(柴堆、土石堆、粪堆)、清理漫流污水、清理乱搭乱建,改水、改厕、改
厨、改圈,道路硬化、街道亮化、村庄绿化、垃圾净化、环境美化,综合整治农村环境卫
生;市财政设立1000万元村庄整治专项资金,要求各区也按1∶1比例安排专项资金,同时
建立市直部门单位结对帮扶制度;5月3日,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联合印发《关于做
好村庄综合整治部门单位结对帮扶工作的通知》,选定100个市直、区直部门单位帮扶100
个村庄,示范带动工作的全面开展。在工作中,市爱卫办实行一周一调度、一月一督查、
一季一通报,促进了农村卫生状况的改善。继续抓好农村垃圾集中处理工作,使其保持正
常运转。
农村改厕。市爱卫办积极向省爱卫办争取农村改厕项目,莱城区和钢城区被国家列为
2011年度农村改厕项目区,申请改厕指标3000户(莱城区1800户,钢城区1200户),专项
资金90万元。市爱卫办与市卫生局联合印发《莱芜市2011年重大公共卫生服务农村改厕项
目实施方案》 (莱爱卫办发〔2011〕5号),将改厕指标下达至各区,要求项目村的选择
主要从市委、 市政府确定的100个综合整治重点村中确定,改厕类型选择全国爱卫办推荐
的三格化粪池厕所,严格按照标准建设无害化卫生厕所,并通过改厕带动农村环境卫生综
合治理;市财政预留配套资金45万元,待全部验收合格后按以奖代补的形式予以拨付;各
区在财政资金紧张的情况下,投入配套资金20万元,促进了农村改厕工作的顺利开展。截
至年底,全市农村改厕工作已全部完成并通过省专家组验收,全市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普
及率达67.01%;市财政上年度农村改厕配套资金67.5万元全部拨付到位。
病媒生物防制。市爱卫办组织开展春、冬季集中灭鼠活动和夏秋季蚊蝇消杀活动,根
据季节变化情况及时下发病媒生物防制文件,督促各级各单位适时开展病媒生物防制工作;
与市直各单位签署病媒生物防制协议书,加大对各重点场所的督查协调力度,及时对公共
地域开展蚊蝇消杀,认真进行病媒生物密度检测,评价防制效果,使全市病媒生物密度始
终控制《国家卫生城市标准》要求以内。
健康山东行动。综合整治市容环境卫生,结合迎接国家卫生城市复审工作,重点做好
城中村、 城乡结合部和农贸市场的治理, 确保城市环境整洁卫生、规范有序;全面整治
“五小行业”卫生,对全市2000多个“五小行业”单位进行拉网式检查和整改;加强农村
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根据市委、市政府制定的村庄综合整治方案,加强对农村环境卫生督
导, 第一步先实现100个村庄的“三清、四改、五化”目标,以此带动全市农村面貌的改
善; 组织开展卫生清洁行动,6月25日,市爱卫办与市直机关工委、市文明办联合开展机
关干部大扫除活动,市五大班子领导带领2000余名机关干部走上街头,手拿铁锹扫把,与
环卫工人一道,打扫清除街道垃圾,清除乱贴乱画的小广告,清理卫生死角,对城市环境
进行全方位保洁;各区、各企事业单位也都组织开展全民卫生清洁活动;组织开展健康教
育系列活动,在全市开展健康风向标——健康好习惯与健康陋习评选、我的健康故事征文、
健康大使评选、健康山东·为健康加油等一系列活动,居民积极参与各项活动,共评选出
6名健康大使, 其中3名代表莱芜参加省级比赛,取得优秀成绩,建成健康加油站2处;认
真开展卫生创建工作, 年内创建省级卫生村6个、省级卫生先进单位3个、健康示范社区4
个,健康示范单位、健康示范餐厅、健康促进示范学校各2个。3月28日,在省政府召开的
全省推进健康山东行动电视会议, 莱芜市作了典型发言;5月26日,健康山东行动督导组
对莱芜开展健康山东行动所取得的成绩给予充分肯定。
(刘伟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