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c&A=12&rec=87&run=13

【财政收支】 2010年,全市各级财政部门积极采取措施,千方百计组织收入,保持了
地方财政收入稳定增长。 全市地方财政收入完成35.3亿元,增长8.01%。全市财政支出
完成51.9亿元,增长16.43%,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6.18亿元,公共安全支出2.63亿
元, 教育支出12.36亿元,科技支出1.30亿元,文化体育传媒支出0.60亿元,社会保障
和就业支出6.17亿元,医疗卫生支出3.31亿元,环境支出2.02亿元,城乡社区事务支出
6.30亿元,农林水事务支出5.27亿元,交通运输支出1.30亿元,工商金融事务支出3.36
亿元,其他支出1.15亿元。按现行财政体制算账,2010年结余9万元,其中市级结余7万
元,实现了建地级市以来连续十八年财政收支平衡。

【支持转方式调结构】 2010年,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莱芜市产业结构单一、经济总
量偏小、发展方式粗放的问题依然显现,在财源建设领域更加明显。面对复杂严峻的形
势,市财政部门紧紧抓住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向好的重大机遇,出台《加快推动转方式调
结构进一步促进财源建设的意见》,制定22项措施,三年整合市级资金14亿元,坚定不
移地服务转方式调结构。 加大资金投入。 2010年, 全市用于支持经济发展的资金达
13.72亿元,增长12.5%,是近年来投入最多的一年;设立扶持企业发展、应用技术研发
等专项资金,支持钢铁、电力、纺织等传统产业进行结构调整和升级改造,提升了企业
的综合竞争力;整合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中小企业发展等专项资金,运用担保、贴息
等手段,支持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新兴产业发展,积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落实中央扩大内需项目配套资金3.14亿元,兑付家电、汽车摩托车下乡和以旧换新补贴
资金1亿元,拉动社会消费10.16亿元,增强了经济发展后劲。
强化体制导向。按照“谁发展谁受益,发展快多受益”的原则,把转方式调结构与
财源建设结合起来,实行地方税收超收奖励、主体税种激励、外贸出口扶持政策,修订
镇域经济发展财政奖励办法,进一步完善财政体制,调动了各级加快发展、培植财源的
积极性。
优化发展环境。加大重点园区和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及时拨付招商引资经费及奖励
资金,落实企业减免税及退税、减免行政事业性收费、缓缴社会保险金等政策,增强了
全市“软硬环境”的吸引力;修订《市财政局招商引资考核奖励办法》,加大招商引资
力度, 全年共引进项目9个,其中大项目1个,完成招商引资任务1.4亿元,占市里分配
任务的156%。

【支持统筹城乡发展】 “保工资、保运转、保民生”是2010年财政工作的中心任务,
在财政压力加大的情况下,各级通过优化支出结构,科学调度资金,保证了各项统筹城
乡发展政策不折不扣地落实到位。确保工资发放和基层运转。设立工资专户,根据工资
占财政收入的比例,在收入入库后直接按照此比例划入工资专户,工资专户中的资金只
能用于工资发放,不得挪作他用,确保了工资正常发放;积极做好向上争取工作,共争
取各类资金12.4亿元, 有效缓解了全市财政支出压力。
加大“三农”投入。全年全市“三农”投入达7.3亿元,增长13.5%,支持中小型水
库除险加固、农田水利建设、生态治理等重点工程,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实施农业综
合开发、产业化经营、土地流转、政策性农业保险等政策,带动了农民增收;积极化解
农村义务教育债务,加快村级公益事业建设,完善了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及时兑付各项
惠农补贴4355万元,调动了农民发展生产的积极性;开展村级互助资金和区级支农资金
整合试点,落实支持“两股两建”、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和集中居住区腾空地补助政
策,加快新城镇新社区建设,改善了城乡居民的居住环境。
完善民生保障体系。全市民生投入达14.58亿元,增长13%,设立创业培训资金,继
续免费发放就业培训券,扩大失业保险基金支出范围,建立失业调控和预警机制,促进
了各类人员就业;深化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落实中等职业学校、普通高中、普
通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促进了城乡教育事业协调发展;提高新型农村合作
医疗、城镇居民医疗保险补助标准,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和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
完善了覆盖城乡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体系;落实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在全省率先实
现全覆盖;提高城乡低保、农村五保供养标准、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及取暖补贴标准,
落实失地农民、优抚对象救助政策,有效解决了困难群体的基本生活问题;落实城乡住
房保障政策,共有3166户住房困难家庭喜迁新居,有力维护了社会稳定。
支持重点工程建设。建立从立项到结算的重点工程建设资金管理平台,严格执行项
目预算和基本建设财务制度,确保按规定用途使用资金;积极为解包还原贷款提供担保,
支持市投资公司、市农投公司开展融资,共融资8.2亿元,争取银行授信额度3.5亿元,
确保了市委、市政府确定的“为民办实事”、文化中心等重点工程建设资金需求;同时,
保障了预算确定的科技、教育等法定支出和公检法司、宗教、援川、援藏等各项支出。

【财政增收政策】 2010年,作为全市主导税源的钢铁行业税收贡献能力大幅下降,再
加上政策性减收因素,致使全市地方财政收入形势异常严峻。面对困难,各级财政有针
对性地采取措施,深挖增收潜力,千万百计保增长。加强调度分析。严格落实财税联席
会议制度,每月召开会议,共同研究解决组织收入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建立财政
与企业间信息交流平台, 完善了纳税大户通报表彰制度,加强对70户重点企业和122户
快报企业的分析力度,牢牢把握组织收入工作的主动权。拓宽增收渠道。完善对契税、
耕地占用税的“先税后证”制度,实行“先缴清税款,后办理工程款”的结算办法;推
行国有公共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将应纳入预算管理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全部纳入预算管理,
严格执行非税收入“收支两条线”,严禁乱开减免口子,多渠道增加政府收入。规范征
管秩序。推行库银联网制度,清理规范各类税收优惠政策,加大税务稽查力度,坚决制
止越权减免税; 开展税收联合检查,对650多户企业进行逐一排查,共查补税款3.02亿
元。

【财政改革创新】 2010年,财政系统以推行财政精细化管理为主线,开展“以改革促
创新、向管理要效益”活动,出台《关于进一步做好财政增收节支的意见》《关于推进
财政精细化管理的指导意见》 等6项制度规定,将管理延伸到每个角落,将创新贯穿到
每个环节。 预算约束。 按照综合零基预算办法,统筹安排预算内外资金,实行严格的
“包死预算、超支不补、结余留用”的包干办法,提高了预算编制执行的科学化水平;
深化国库集中收付和公务卡制度改革,严格公用经费直接支付比例,规范部门的收支行
为。
一般性支出管理。2010年市直党政机关公用经费继续压减10%,预算执行中除必保
支出,其他一律不予追加;从严从紧控制公务接待、出国考察等一般性支出,牢固树立
过紧日子思想;结合城市亮化工程,对全市路灯管理情况进行认真地调研分析,针对管
理工作中存在的维修费用高、管理效率低等问题,采取“核定基数,定额包干、超支不
补、 结余市财政与路灯所2∶8分成”的新的路灯经费管理办法,年节约资金232万元,
市委书记于建成对此做法给予高度评价,作出重要批示,要求以点带面推广此做法。
财政改革。推行政府采购预算制度改革,规范采购行为,采购规模和范围进一步扩
大,全市共完成采购金额5.27亿元,节约资金8382万元,节支率达13.74%;完善覆盖政
府投资项目全过程的评审体系, 全市共完成项目评审6.56亿元,审减资金1.5亿元,审
减率达22.8%; 扩大政府购买服务范围, 将社区卫生服务等3个项目纳入改革,完善了
“花钱办事不养人”的新机制。
监督检查。对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社会团体、公募基金会开展“小金库”专项治
理, 自查自纠面达到了100%,并对市直94个部门单位开展“小金库”治理回头看,进
一步巩固了治理成效;开展强农惠农资金专项清查,对2007~2009年涉农资金进行全面
审核。建立行政事业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对各项资产实现即时管理,有效防止了国有资
产流失。

【干部队伍建设】 按照“作风建设年”活动要求,深入开展创建学习型党组织、争做
“嬴牟先锋”等教育实践活动,狠抓作风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干部职工的综合素质明
显提高。加强班子建设。坚持党组中心组理论学习制度,对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和中
央、省、市一系列重要会议精神及重大决策部署都进行认真学习,提高了政治理论水平;
坚持民主集中制,实行集体领导与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重大问题集体研究,共召开党
组会议、局长办公会议、局务会议32次,集思广益,开门决策;坚持民主生活会制度,
积极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 增进了班子团结, 形成了工作合力。加强廉政建设。制定
《市财政局廉政谈话暂行办法》,推行廉政谈话制度,要求干部职工认真查找自身存在
的问题,深刻剖析原因,定措施谈打算;党组对发现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及时通过
提醒谈话、诫勉谈话等形式,及早打好“预防针”,局党组与科室共开展廉政谈话8次,
收到良好效果; 组织学习《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开展廉政党课2次,警
示教育1次, 续聘30名行风监督员,层层签订《廉政建设责任书》,实行反腐倡廉源头
治理责任制,搭建起了防止权力滥用的“防火墙”。加强行风建设。按照目标绩效管理
要求,科学制定每个科室、每个人的共性目标和业务目标,细化量化考核得分,使人人
有目标、 时时有压力、事事有监督;开展创先争优党员干部公开承诺活动,全局4个党
支部80名党员都作出了书面承诺;推行主管科室负责制等六项工作制度和政务公开等六
项服务承诺,机关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全年财政窗口共受理各类事项9500多件,办结率
和满意率始终保持100%, 连续4次被评为“文明窗口”和服务标兵;继续开展争做“三
好干部”活动,推行业务考试、轮流讲课、学习交流三项制度,举办第五期财政干部培
训班和读书演讲比赛,在全局上下形成了“比干劲、争一流”的良好氛围。在2010年度
政风行风民主评议工作中,市财政局连续三年获得第一名的好成绩,得到了市委、市政
府和社会各界对财政工作的充分肯定。
(张振新〓武军锋〓党常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