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c&A=12&rec=77&run=13

【概况】 近年来,市交通运输局紧紧围绕“三个服务”的要求,抓住国家扩大内需的
机遇,持续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改善交通运输发展条件,不断提升交通运输保
障服务能力,全市交通运输事业始终保持了又好又快发展。截至年底,境内有京沪、青
兰、莱泰、滨莱等高速公路,有国道205、台莱线、明泰线、枣徐线、临仲线、莱肥线、
韩莱线等国省干线公路。 全市公路通车里程3557公里(其中国省干线总里程398公里,
按行政等级分国道148公里,省道250公里),公路密度按国土面积为158.4公里/百平方
公里, 列全省第7位;按人口为28.2公里/万人,列全省第4位;高速公路按人口计算达
到1.1公里/万人, 列全省第1位,初步形成了“四纵四横”的公路主体框架。坚持服务
于新农村建设,全面落实“村村通油路”“村村通客车”和“四位一体”交管所规范化
建设等目标任务,全市农村公路总里程达到3158.9公里,建设改造高标准“四位一体”
交管所14个。交通基础设施的改善,有力促进了地方综合运输保障能力的快速发展,交
通运输结构日趋合理, 综合运输能力增长迅速,全市营运汽车发展到13500台,其中营
运客车484台, 中高档客车比例达到40%,出租汽车1600台,营运货车11416台,厢式货
车和集装箱达到21%, 全市道路运输市场、驾培市场、维修市场和交通工程建设市场秩
序明显好转,管理服务水平不断提高。

【城乡交通一体化】 2010年,市交通运输局认真贯彻全市统筹城乡发展政策,统筹谋
划交通发展,确立“一化带四化”发展思路,以城乡公交一体化带动路网、物流、执法、
信息一体化协调发展。按照“政府规划,企业运作,公车公营,群众受益”的原则,科
学规划、 周密部署,仅用37天的时间就完成了全市98条线路、347辆农村客运客车的一
次性收购。并按照出行需求和道路实际状况,合理设置公交线路,设主线和支线,分别
运营、配置车辆,形成了城乡衔接、布局合理、方便快捷的城区、市镇、镇村公交三位
一体的城乡公交新格局,在全省率先实现全市城乡公交一体化,初步实现了城镇公交服
务均等化, 获全市工作创新奖。
城乡公交由市公交公司和市长运公交公司2家企业共同运营, 并对线路资源进行统
一调配,明确了城市公交向农村延伸覆盖的范围,使城区公交和城乡公交在功能和管理
模式上趋于统一。 在车辆上, 大幅度提升车辆档次,城区公交新上高档节能空调客车
110辆,使用中型车12辆,延伸调整公交城区公交线6条。城镇公交新上10米以上高档空
调燃气车114辆,开通市到区、镇村公交线路9条,通到所有镇。镇村公交开通89条,投
放中型公交车86台, 按照客流量的大小,城镇公交最长半小时最短5分钟发一班,镇村
公交一般半小时一班, 日发班次798班,全市各行政村、旅游区已全部通公交,实现全
市公交全覆盖。所有线路全部实行公车公营、无人售票,在票价上执行公交票价,城区
公交实行1元制,城镇公交实行3元(12公里内2元)制,镇村公交实行1元到底的模式。
实现了从个体客运到公交公营的平稳过渡,为城乡公交公司化管理、集约化经营、规模
化发展奠定了基础。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围绕市委市政府“依托济南、服务济南、接轨济南、发展莱芜”
的思路,市交通运输局重点推进以区域交通网络化为主的新一轮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逐
步形成了“干支相连、区域协调、城乡通达、顺畅便捷”的现代综合交通网络。一方面
重点建设G205、薛馆线、韩莱线、台莱线等一批国省干线建设改造项目,打通区际通道。
另一方面完成投资11.8亿元, 新建改造农村公路1060公里,大中桥梁292座,特别是按
一级路标准建设县道莱钢连接线、莱城大道、汇河大道、东姚线口镇至寨里段等重点工
程,畅通联系“三大特色板块”“四大功能区”,完善中心城与20个镇之间的通达工程,
全力优化区内路网结构,初步形成了高速公路、干线公路、农村公路协调发展、衔接配
套的立体路网。树立“建养并重”的发展理念,不断加强公路养护,大力实施预防性养
护、精细化养护,切实保障公共服务,努力提升路网效能。国省道、县道、乡道、村道
公路优良路率分别达到90%、74.9%、71.1%、71.4%。出台《关于加强农村公路养护管理
工作的实施意见》,按照“统一领导、分级管理、保障投入、确保畅通”的原则,逐步
完善体制机制,确保农村公路长期使用效益。深入开展公路路域综合整治工作,路域环
境显著改善,管理服务水平明显提升。

【交通行业管理】 运输市场监管。开展“规范执法年”活动,推行“四班三运转六循
环”执法模式,以治理非法物流公司违章车辆为重点,完善治超路面执法网络,全年上
路检查车辆8.3万台次,查处违章车辆4960余台,维护了道路运输市场的公平竞争秩序。
加强质量信誉考核工作, 认证“AAA”级汽车维修企业9家、“AAA”级汽车综合性能检
测站2家,许可“汽车快修”店2家,检测营运车辆2.9万多台次,合格率达到90%以上,
道路运输车辆二级维护上线检测签章2.2万余台次,等级评定1.1万台次。推行培训结业
证制度, 营运驾驶员从业资格培训3926人,同期增长20%,在全省率先实现从业资格证
防伪处理; 强化水运企业资质审验和船舶检验工作,完成3家船舶公司的资质审验和旅
游船舶检验,船检率、合格率均达到100%。出租车更新60辆油气两用轿车,办理服务资
格证499个, 查扣黑车45辆,克隆出租车1辆,取缔非法车队2个。
双超治理工作。突出治超检测站点、追踪处理等关键环节,不断加大双超治理力度,
全年查处超限超载车辆1万多台次(包括两区),卸载分流货物2.1万余吨。强化源头管
理,不断完善长效管理机制,在巩固好前三批货运源头监管的同时,进驻华泰矿业和鲁
能水泥2家公司加强源头管理。 全市车辆超限超载率控制在4%以内,在全省治理超限超
载考核中,莱芜市荣获二等奖。
应急保障工作。加强运输组织协调和运力保障,全力做好电煤、鲜活物品、农副产
品等重要物资的运输保障任务,圆满完成“春运”“五一”、航空体育节等重要时段道
路旅客运输和对口支援工作,荣获全市对口支援北川灾后重建先进单位,在航空体育节
工作中,全面加强安保工作,圆满完成安保任务,市交通运输局被市委市政府记集体三
等功,并有2人评为先进个人。完成交通保障任务720余次,完成市委市政府交办的任务。
安全生产。组织开展“安全生产基层基础年”等活动,强化客运、危险货物运输、
工程施工等重点领域和要害部位的安全防范,深入实施隐患排查治理,全年没有发生安
全责任事故,荣获全省交通运输系统安全特殊贡献奖,市交运集团被省厅评为本质安全
金奖。 加强道路危险货物运输企业本质安全建设,认证“AAA级”道路危险货物运输企
业8家, 有效提升了安全管理水平。
建设市场监管。建立公路工程评标专家库,全程参与工程招标,进一步规范了工程
建设市场秩序。

【交通产业】 全年新增营运车辆6823辆,同期增长18%,全市营运车辆达到1.6万余辆。
交运集团完成客运量290万人次, 客运周转量34600万人公里,货运量155万吨,货运周
转量6240万吨公里,实现营业收入6000万元,并取得了车辆行程4000万车公里无责任死
亡事故的好成绩,其中旅游包车业务实现收入600万元,同期增长50%。公交公司完成客
运量4600万人次, 同比增长15%,客运里程1136万公里,同比增长6%,运营收入2900万
元, 同比增长15%。同时积极拓展发展空间,建成济南机场莱芜候机厅,开通莱芜至济
南机场客运专线,培植了新的经济增长点,提升了城市功能。物流中心在完成承包收入
足额上缴的同时,积极为承包单位营造良好的经营环境。培训中心实现收入104.85万元,
全面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物流中心平安驾校坚持以增收节支、提高效益为目标,增加教
学用车,实现了提升效益和服务质量的双赢。永驰橡塑公司实现销售收入2302万元,利
税223.8万元,超额完成年度计划。

【行风建设】 交通行风实现根本性好转,在全市行风测评中,全系统行风排名由上年
的21名上升到13名,前移8个位次;稽查支队由上年的46名上升到35名,前移11个位次;
维管处由上年的54名上升到41名,前移13个位次;行政服务大厅交通窗口由上年的16名
上升到11名,前移5个位次。工作中,广泛开展文明创建。以服务“三创”“创先争优,
争做嬴牟先锋”活动为契机,积极迎接参与城市公共文明指数测评工作,较好地完成了
所承担的各项任务; 出租办组建2个“出租车拥军车队”,表彰100台文明标兵车、100
名文明服务先进个人, 行政服务中心交通窗口实行365服务,简化办事程序,缩短办理
时间,进一步提升了交通运输行业文明形象;长途汽车站以“满意在车站,温馨在旅途”
为主题,倡导“您的温馨旅程从这里开始”,推行送票上门、三米微笑,以文明形象、
优质服务擦亮了城市窗口。强化社会监督。聘请20名行风监督员,定期召开行风监督员
座谈会, 听取意见或建议,及时改进工作;接听投诉咨询电话646件,认真办理政府在
线、 市长公开电话、政风行风热线等事项127件,提高了群众的认可度和满意度。认真
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加强廉政教育,完善惩防体系,深入开展交通工程建设领域
突出问题专项治理,狠抓纠风治乱工作,巩固了公路水路基本无“三乱”良好局面;稽
查支队创新教育模式,与稽查文化建设相结合,设立稽查文化长廊,推出廉政教育“两
条主线,四大主题”,实施廉政谈话制度,启动廉政执法短信提示平台,定期向执法人
员发送廉政执法提示短信,切实增强了执法人员的廉政意识。

【队伍建设】 制定完善廉洁自律规定、接待管理规定和车辆管理办法等20项规章制度,
从根本上形成以制度管人、凭制度办事、用制度管事的良好局面。组织开展“学业务、
强素质、争一流、树形象”教育活动,编发业务知识100题,组织全局320名干部职工进
行业务考试。摸清全局干部职工基本情况,完成编制实名制公示工作。同时抓住机构改
革的机遇,积极向上争取汇报,内设机构经市政府批准,由原来的5个行政科室增加到6
个,理顺了与省厅对口关系。建立信息资源整合平台,开通新门户网站。组织开展“当
好主人翁、共渡困难关”“春运农民工平安返乡”和“安康杯”活动,调动了干部职工
奉献交通、服务大局的积极性。
(狄聚涛 刘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