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述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c&A=12&rec=53&run=13

【概况】 2010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522家,比上年增加73家;其中产值过亿
元的企业93家,过10亿元的14家。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有中央企业1家、省属企业6家、
市及市以下企业515家; 按经济规模分,大中型企业53家,其中大型企业10家、中型企
业43家。

【主要特点】 2010年,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作为主攻方向,加快推进
工业“二次创业”,加强经济运行监测调控,抓好煤电油运等生产要素供应,全市工业
经济实现平稳较快增长。工业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2010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完成
工业增加值373.39亿元,同比增长14.01%。地方工业发展快于省以上工业。省以上工业
实现增加值180.07亿元,增长13.63%;地方工业实现增加值193.32亿元,增长14.37%。
钢铁行业实现较快增长,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增势好于非钢产业。钢铁产业完成增加
值231.13亿元,增长14.75%;非钢产业完成增加值142.26亿元,增长11.37%,增速低于
钢铁产业3.38个百分点。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536.91亿元,增长25.17%;实现利税91.48
亿元, 增长3.69%;实现利润57.22亿元,增长8.57%。
转方式、调结构步伐明显加快。2010年,全市工业技改投资完成130亿元,增长30%,
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0个百分点, 超额完成全年增长22%的目标任务。35个投资过5000万
元的重点技改项目全年完成投资70亿元,占全年目标任务的104%。年内,莱芜市钢城区
粉末冶金产业园区被列为“山东省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
技术创新能力明显增强。 2010年新增雅鲁生化、新纪元、杰讯电子等3家省级企业
技术中心, 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达到19家;新增市级企业技术中心9家,市级企业技
术中心达到43家。 大力实施创新项目,全年完成技术创新项目150项,完成年度目标的
115%。
“十一五”节能目标任务圆满完成。2010年全市万元GDP综合能耗下降5.03%,至此,
全市“十一五” 期间完成万元GDP综合能耗下降25.03%,超额完成省政府下达的节能任
务。

【主要措施】 积极推进转方式调结构,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坚持狠抓投入不放松,
以投资结构优化带动产业结构调整。加强规划引导。制定《关于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的实施意见》《莱芜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明确政策导向,强化扶持措施,加
快钢铁深加工、 先进装备制造、汽车及零部件等7个重点产业转型升级;积极培育新材
料、电子信息、生物及制药、新能源和节能环保、航空体育产业等五大新兴产业,努力
增强全市经济发展的稳定性和协调性。实施项目带动。对35个投资过5000万元的重点技
改项目实行市级领导包项目、部门分工负责制,定期调度,靠上服务,全力推进。泰钢
不锈钢退火酸洗等15个项目已竣工, 投产达产后年可新增销售收入218亿元,利税21.1
亿元,成为全市经济新的增长点;泰钢干熄焦余热发电项目、九羊集团产品升级改造、
电子PI膜生产等一批项目进展顺利;加强招商引资工作,抢抓鲁中矿并入五矿集团的契
机,积极搞好联络和沟通,已和五矿集团就机械加工、螺纹钢、小矿山整合等项目达成
合作意向。提升产业层次。坚持以“高、精、尖”为主攻方向,做精做强钢铁产业;铁、
钢、材产量均创历史新高;2010年全市生产生铁1804.8万吨,增长17.8%;粗钢1709.28
万吨, 增长14.4%;钢材1722.72万吨,增长28.1%;坚持引育并举,积极整合资源,大
力推进非钢产业改造升级;加快新材料、电子信息等新兴产业发展,2010年高新技术产
业完成产值304.58亿元, 同比增长21.6%,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比重为22.48%,
比年初提高3.18个百分点。
大力推进技术创新,不断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坚持立足实际,发挥优势,加快企
业技术创新步伐,努力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抓好创新平台建设。组织引导企业加强
技术中心建设,着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不断研发技术含量高、竞争力强的新产品,固
德化工有限公司被列为2010年山东省创新能力建设项目承担单位。大力实施创新项目。
全市共有24个项目入选山东省技术创新项目计划, 其中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9项,达到
国内先进水平的8项, 填补国内空白的5项,项目总投资2.2亿元,达产后年可新增销售
收入19.5亿元。 积极推进产学研联合。全市60%的规模以上企业分别与北京大学、清华
大学、 中科院等120所高校院所建立长期技术合作关系,并取得了大量科技合作成果;
组织参加2010年省产学研展洽会,达成合作协议15个,总投资6.45亿元。推进企业管理
创新。 在全市企业中推广六西格玛等先进经营管理模式,泰钢集团、莱城发电厂等4家
企业的6个管理成果被评为省企业管理创新成果,莱芜煤机公司等6家企业被评为省级诚
信企业。
强力推进节能降耗,努力发展循环经济。坚持把节能降耗作为“转方式、调结构”
的重要内容,强化工作措施,狠抓工作落实,加快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强化节能管
理。对全市重点领域、重点企业能源消耗情况实行全方位监控,采取节能预警调控措施,
加强重点用能企业节能监察,推行“双目标”责任考核机制,推动各项工作落实。莱钢
集团、 金雷风电2家企业分别获得“山东省节能先进企业”和“山东省优秀节能成果”
荣誉。加快节能技术项目建设。围绕节能技术改造、余热余压利用、电机系统节能等,
指导企业实施一批重点节能工程,取得了明显效果;加快节能技术产业化步伐,重点推
广11家企业的13项节能核心技术,10个项目列入省重点节能技术产业化项目计划。加快
淘汰落后产能。对落后产能情况全面摸底调查,排出淘汰落后产能计划表,关停鲁中水
泥、鲁能水泥、连云水泥3家企业32.8万吨立窑水泥生产线,拆除华虹线缆4万吨炼铜生
产线。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积极开展“清洁生产年”活动,组织莱钢集团等16家企业开
展循环经济试点,引导新艺粉末冶金公司等12家企业开展清洁生产审核;莱钢集团被评
为全省循环经济示范企业和全国“十佳”资源综合利用企业,泰钢工业园被评为全省循
环经济示范园区;全省循环经济工作现场会在莱钢召开,会议向全省推广了莱钢在循环
经济方面的典型经验。
加强监测调控,全力保障工业经济运行。密切关注经济运行状况,及时协调解决各
类矛盾问题,推动工业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继续搞好40户重点工业企业月调度分析,深
入分析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产销形势、价格波动、生产和效益变化的情况及发展趋势,
做到超前预测,及早把握。定期组织银行、税务、劳动、供电等部门,对主营业务收入
过5亿元企业的生产经营、 资金运转、纳税、劳动用工和用电等情况进行综合分析,牢
牢掌握工作的主动权。认真抓好煤电油运等生产要素供应。面对煤炭、石油、电力等生
产要素紧张的形势,积极组织企业加大山西等省外煤的调运力度,确保冬季取暖用煤库
存达30天以上;协调公安、交通、铁路等部门,认真落实电煤油运输绿色通道政策,保
证煤油运输需求;制定并落实《2010年全市电力迎峰度冬预案》,保证了重点企业和人
民群众生活用电。加强对经济运行中热点和难点问题的调研。起草《制约企业发展的突
出问题及对策建议》《关于加快发展钢铁深加工业调研报告》等10余篇有价值的调研报
告,深入分析并解决经济发展存在的矛盾和问题,努力保持工业发展良好态势;10月,
全省三季度经济运行分析会在莱芜市召开,对全市经济运行工作给予充分肯定。
加大协调服务力度,不断优化企业发展环境。牢固树立服务意识,不断强化服务措
施,努力为企业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扎实开展为企业排忧解难服务活动。市经信委充
分发挥领导小组办公室的作用,深入调查摸底,制定实施方案,组织动员会议,加强调
度督查,完善工作措施,通过现场办公解决和召开专题会议解决等方式,协调解决资金
类问题172条,到位资金48亿元;协调解决土地问题266条,落实用地指标2218亩;协调
解决政务类问题152条; 积极为银企合作“牵线搭桥”,牵头组织民生银行专场银企推
介会, 签定合同协议金额9.3亿元;参与组织光大银行济南分行专场银企洽谈会,现场
签约额8.9亿元; 参与组织莱城区中小企业金融服务推进会, 现场签订授信意向金额
6.16亿元;泰丰纺织6月在香港主板成功上市,共募集资金5.8亿元,成为全市首家上市
企业、全国首家在港上市的家纺企业。认真抓好对上争取工作。紧抓机遇,靠上工作,
积极帮助企业选项目、 报项目、 跑项目,最大限度地争取国家、省项目和资金支持,
2010年共争取国家、省转方式调结构、节能降耗、技术创新、信息化和淘汰落后产能等
重点扶持项目50多个, 获无偿资金3232万元;争取省“双百工程”委托贷款项目3个,
获省财政委托贷款1500万元。全力做好钢博会筹备工作。成功组织钢博会产品展,整个
展览主题突出, 亮点纷呈,总布展面积3500余平方米,参展企业216家,参展产品80多
类2300余种, 现场交易额达到123亿元,其中,合同金额38亿元,协议金额85亿元,市
政府领导和中外客商都给予很高的评价。积极抓好钢铁企业规范化申报工作。根据工信
部《钢铁行业生产经营规范条件》确定的13条细则,深入泰钢、九羊两家企业,按照特
事特办的原则,协调相关部门逐项解决企业存在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并多次到工信部、
省经信委进行汇报沟通,各项工作进展顺利。
(王润峰 杨世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