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和改革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c&A=12&rec=36&run=13

【发展规划】 2010年是“十二五”规划编制的关键一年,先后经过了前期研究、项目
调研、 思路起草和纲要起草4个阶段。在认真学习国家、省政策精神,深入开展调查研
究的基础上,结合各区、市直各部门、有关企事业单位提供的材料,按照“开门编规划”
的思路,采取“深入调研、集中起草、广泛论证”的方式,编制形成《莱芜市国民经济
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印发相关部门征求意见后报市委、市政府。11月
22日,市政府第56次常务会议专题审议规划(征求意见稿),修改形成规划(讨论稿),
于12月3日提交市委常委会研究讨论。 根据市委常委会讨论的意见,结合中央和省关于
制定“十二五”规划建议的精神,修改形成规划(草案),12月29日提交市委第十二届
十次全体会议讨论,2011年1月21日提交市十六届人大四次会议审议通过。

【固定资产投资】 2010年, 全市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21.36亿元, 同比增长
22.1%, 超额完成年度计划任务。科学编制下达投资计划并做好调度分析。在全面调查
2010年全市投资增长,逐一摸底投资1000万元以上的项目,认真分析国家新的宏观调控
政策对全市投资的有利因素、不利因素,多次征求各区、市直各有关部门意见的基础上,
编制下达2010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计划。计划下达后,每月一次调度各区固定资产指导
性计划完成情况,与计划进度进行比较,找出问题,分析原因,提出措施,形成书面报
告,为指导全市投资工作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省重点建设项目争取工作。紧紧抓住2010年省重点建设项目用地实行“点供”政策
的机遇,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安排部署,举全委之力做好省重点建设项目的争取工作。
在竞争异常激烈的形势下, 雪野航空体育运动基地、特种覆铜板、鲁中钢铁物流等9个
项目挤进省重点建设项目,是历年来争取省重点项目数量最多的一年,在全省各市名列
前茅。 这9个项目总投资66.6亿元,总规划用地面积达5660亩,享受省重点建设项目用
地“点供”政策。2010年获得“点供”指标2730多亩,有力地缓解了全市建设用地指标
紧张的局面。
重大项目建设。紧紧抓住国家建设快速铁路网的重大机遇,全力争取山西中南部铁
路通道通过莱芜、走最佳线型、布最优站点。经过与各方面全方位对接、艰苦谈判、努
力争取,铁路走向由原先的不经过莱芜到穿越莱城中心区域,最终调整为按照莱芜北侧
新建线方案通过,并设置货、客两个站场。这样的建设格局,不仅使莱芜的铁路建设增
加投资近5亿元, 而且打开了城市发展空间,为口镇北部新城建设提供了有利条件。同
时,全力做好小火电关停后续工作,积极支持莱芜电厂2×100万千瓦发电机组项目建设,
一台机组已取得国家发改委“路条” ,6大国家级专题报告的批复文件已正式组卷上报
国家发改委申报核准。

【重点项目建设】 对市重点建设项目,进一步完善综合协调、分类指导、定期调度、
上门服务等行之有效的管理机制,确保项目建设顺利推进。综合协调机制。发挥重点项
目主管部门职能,积极协调各级各部门,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联合办公会,协
调相关部门与企业面对面解决问题,能当场解决的当场解决;不能当场解决的,限时办
结;受客观条件制约和法律法规政策限制,一时无法解决的,积极创新思路、开拓视野,
依法妥善处理好企业关切。分类指导机制。对投资大、带动能力强、技术含量高的项目
承担企业,在政策服务、资金扶持、项目推介、产品宣传等方面实行重点帮扶。对进度
较慢的项目,倒排工期,挂图作战,加快进度,争取早投产早见效;对未开工项目逐条、
逐项、逐环节落实开工条件,争取早日开工建设。定期调度机制。建立与重点项目企业
的固定联系渠道,做到联系常态化,对项目进展情况和存在问题,确保第一时间掌握,
第一时间解决。上门服务机制。开展重点项目大调研活动,深入企业了解发展状况,对
于企业反映的问题,属于职能范围内的,现场办公,立即解决;属于其他部门职责范围
的, 及时移交职能部门帮助解决。2010年,60个市重点建设项目完成投资135亿元,超
额完成全年任务,有32个项目实现投产或部分投产。

【宏观调控】 坚持区别对待、有保有压的政策,严格执行新开工项目“八项必要条件”,
对不符合国家、省政策要求的项目一律不予立项,从严控制新上高耗能、高污染和产能
过剩项目。严格按照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土资源部、环境保护部共同下发的《关于清理
钢铁项目的通知》,对全市钢铁企业进行实地调查,填报登记表,并把有关情况上报市
委市政府和省发改委,据调查,莱芜市没有国家政策规定的落后产能。对扩内需政策实
施以来全市90个扩内需项目的建设和资金使用情况,实行全过程监督,确保符合“三个
百分之百”的要求,在2010年秋季扩内需项目大检查中,得到了中央检查组的充分肯定
和好评。

【体制改革】 对全委牵头承担的小城镇改革和两新工程建设工作进展情况定期调度,
按时上报,为市委、市政府科学决策提供依据。组织全国经济体制改革会议现场考察活
动。在获得全国经济体制改革会议在山东省召开后,积极向省发展改革委汇报衔接,成
功争取到会议将现场考察点设在莱芜;5月8日,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15个计划
单列市和山东省17市的170多名代表到莱芜市参观考察, 充分展示了莱芜市统筹城乡一
体化工作的新成果、新形象。积极推进颜庄小城镇改革试点。指导帮助颜庄镇完成小城
镇改革试点方案,于6月21日经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8月10日,市政府下发《关于
〈钢城区颜庄镇经济体制改革试点工作方案〉的批复》(莱政字〔2010〕75号),在全
省小城镇改革试点中第二个获得批复,并到省发展改革委备案。推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
在8家机构进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试点, 全面总结经验,进一步完善政策措施,为2011
年1月1日在全部33家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奠定了基础;在加
快实施基本药物制度的同时,充分发挥“综合、指导、协调、服务”职能,注意环环相
扣,整体推进,形成合力,统筹兼顾,全面落实了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基本公共卫生服
务均等化等其他各项重点改革。

【区域经济合作】 紧紧抓住省里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和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
区的机遇,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大力发展配套产业,促进全市经济发展与全省发展战略
相衔接。充分利用省组织的缔结友好城市活动和各种形式的经贸投资洽谈会,以会展为
平台,以区域经济合作为依托,寻找合作伙伴,大力开展经贸活动,开拓西部市场,实
现经济合作新突破;牵头组织莱芜市组团赴重庆开展经贸活动和参加“第六届中国新疆
喀什·中亚南亚商品交易会”,圆满完成了各项会展任务;重庆活动期间,完成项目签
约额16.4亿元;“喀交会”期间,完成签约项目3个,总签约额6.2亿元,并达成了一批
工业、贸易合作协议。

【调查研究】 把握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条主线,先后组织开展转方式调结构、发
展新能源产业、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等课题研究,积极配合市委市政府两办起草完
成《关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意见》 , 在市委十二届九次全会上审议通过,并于
2010年7月15日以莱发〔2010〕 12号文件下发。针对全市财政收入增速放缓、部分企业
经营困难的现象,组织开展“重点企业、重点项目大调研”活动。实地调研钢铁深加工、
化工、新材料等11个行业的30余家企业,深入了解企业发展情况,形成多篇有实情、有
对策、有效果的调研报告,为领导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为更好地服务企业发展、项目
建设打下了基础;2010年,任旭东同志牵头撰写的调研文章《关于莱芜市转方式调结构
的思考》获得省发改委优秀研究成果奖一等奖;在市政府系统优秀调研成果评比中,分
别获得一等奖、三等奖、优秀奖各1项。年内,市发改委获得“工作实绩考评先进单位”
称号,市行政服务中心发改委窗口在全市经济和社会管理类服务窗口评议中再次获得第
一名。

【对口援川】 2010年10月28日,省委、省政府交给莱芜市的对口支援北川恢复重建任
务全面完成。5月,莱芜市援建的开坪乡人畜饮水工程建设通过竣工验收;8月,北川县
计划生育指导站、爱卫办、就业和社会保障综合服务中心通过竣工验收,并获得四川省
灾后重建“天府杯”奖、山东省工程质量“泰山杯”奖;《莱芜市对口援建北川志》编
纂完成并出版。市援川办先后被山东省援川办授予“山东省对口支援北川灾后恢复重建
乡(镇)村建设先进集体”,被山东省委、省政府评为“对口支援北川灾后恢复重建先
进工作集体”,4人被评为省级先进个人、2人荣获一等功、7人荣获二等功。
(孙绪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