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莱芜市委员会(二)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c&A=12&rec=16&run=13

【对台工作】 对台经济工作。认真落实“对台招商年”活动实施意见,制定实施方案,
进一步加强对台经贸合作。“走出去、请进来”的工作。积极推动组织市领导带队团组
赴台和到南方台商聚集地开展招商活动,积极邀请台商来莱芜市参访考察,先后有台湾
创投公会理事长林坤铭,威刚科技集团董事长陈立白,和硕科技全球运筹中心总经理蔡
进国,和硕科技副董事长郑定群,和硕科技总经理暨执行长程建中,碟王科技董事长张
炳裕等多名台湾知名客商带领人员来莱芜市考察。台湾(莱芜)科技产业园的规划建设
工作。 专门在莱城工业区设立台湾科技产业园,规划面积15平方公里,起步区5平方公
里, 重点引进电子科技、绿色食品加工、先进制造业等项目;9月15日,副省长才利民
考察台湾科技产业园规划建设情况并提出建设意见。对台经贸招商活动。密切配合、积
极参与省、市组织的各项招商推介活动;4月“莱芜市广东东莞招商推介会”举办期间,
邀请多名台商参会;5月在台湾举办“鲁台经贸文化交流周”期间,莱芜市分别在台中、
台北举办两次招商推介活动,邀请重要台商50多人,达成一批合作意向,同时考察20多
家知名企业, 取得了重要成果;8月底,积极组团参加鲁台经贸洽谈会,取得了很好效
果; 9月,积极邀请台商参加航空节、钢博会、姜博会,签约了一批合作项目;10月,
莱芜市组团参加在济南举办的“鲁台经贸文化交流周暨2010山东台湾名品博览会”,市
委书记于建成出席开幕式并参加相关活动,副市长丁习文率市台办、市商务局、市贸促
会等单位负责人参加活动,莱芜市共组织50余家企业参会,采购台湾产品,与莱芜市有
联系的威刚科技、中祥食品公司派员参会;完成招商引资项目2个,引进外资50万美元,
内资1200万元。
交往交流工作。深入推进“活动入岛年”,认真做好应邀赴台交流工作,成功组织
层次高规模大影响深的团组赴台, 全年组织因公应邀赴台团组8个,其中市级领导带队
团组4个6人次,市委副书记、市长马平昌,市委副书记朱胜运,副市长丁习文,市政协
副主席苏文德、殷秀林亲自带队赴台,接待台商,洽谈项目,成为交往交流工作亮点。
赴台团组分别拜会了台湾电电公会、创投公会等协会组织10多个,考察了华硕科技等知
名企业30多家。广泛动员文化、卫生、服务、企业人员赴台,深入开展考察交流活动,
洽谈贸易合作。 台湾知名人士来莱芜参访人次创新高, 全年台湾到莱芜考察团组13个
150多人次。 全市赴台旅游人数超过300人次。积极组织参加专题对台交流活动,9月25
日,组织召开中国国际航空体育节台商座谈会,来自台湾、上海等地的20余位台商参会,
台商们实地参观考察了台湾科技产业园,并出席航空节和钢博会开幕式。在省委对台工
作会上,市委书记于建成带队赴台经贸考察活动和“绿色钢城、魅力莱芜”对台宣传月
活动被评为2009年度全省优秀对台交流项目。
宣传教育和调研信息工作。拓宽互联网宣传渠道,加大对台宣传力度,利用各种新
闻媒体及多种形式宣传推介莱芜。 积极邀请台湾新闻媒体来莱芜市拍摄采访,2月,台
湾中天电视台《台湾脚走大陆》节目摄制组来莱芜市拍摄的旅游风光专题片在台湾播出,
实地采访拍摄的齐长城青石关等遗址和金家羊汤生产制作流程很受台湾观众喜欢。与有
关部门一起编制台湾(莱芜)科技产业园招商指南及莱芜市暨台湾科技产业园简介光盘,
并通过邮寄和入岛携带进行宣传。深入开展工作调研,撰写多篇调研文章,《关于发挥
我市特色农业优势进一步加强莱台农业合作交流的调研报告》获市政府系统优秀调研成
果一等奖。做好刊物工作,及时报送信息稿件,中国台湾网、《海峡时空》等媒体宣传
莱芜市对台工作20多次。 9月,在全省涉台宣传调研会议上,市台办及莱城、钢城区台
办被评为全省涉台宣传调研工作先进单位。
台属和涉台服务工作。加强对台属的宣传教育,积极帮助台属排忧解难,春节等节
日期间对全市定居台胞和重点台属进行走访慰问,对生活困难的进行救助。市台联会及
2名台属分别被评为山东省优秀台联会、 山东省模范台属。联络工作多次受到省表彰。
认真落实中央惠及台胞台企的各项政策措施,到烟台、郑州等市学习考察服务台企发展
的举措,为台胞台企提供政策、生产生活等方面的服务。对台资企业情况进行调研,协
调帮助解决他们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协调金融机构为台企做好融资工作。认真落实台商
投诉协调处理机制,妥善处理2起台商投诉案件。
(郭玉波)

【机关党建】 围绕创先争优,积极开展“争做服务先锋”活动。落实市委《关于在党
的基层组织和党员中深入开展“创先争优、 争做嬴牟先锋” 活动的意见》要求,细化
“五个好”“五带头”具体标准和工作措施,研究制订《市直机关创先争优活动实施方
案》 ,4月28日召开动员大会,对市直机关创先争优活动进行动员部署。市直各部门单
位根据各自实际,进一步细化活动方案,明确创先争优目标,设计活动载体,积极开展
公开承诺, 努力解决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6月25日配合
市委组织部组织举行莱芜市“嬴牟先锋在行动”启动仪式。12月17日组织召开市直机关
领导干部点评创先争优工作动员会议,加强对各部门单位创先争优工作进的指导。活动
中, 市直机关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公开承诺事项近20000条,解决各类问题2000多项,涌
现出一批创先争优的先进典型。
围绕创业富民,深化“一助一”创业帮扶活动。在认真总结2009年“一助一”创业
帮扶工作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帮扶机制,强化工作措施,增强创业帮扶的效果;
召开专题会议对“一助一”创业帮扶工作活动进行再动员和部署,进一步明确了帮扶要
求,细化了帮扶责任;协调市农村信用社实行公务员担保贷款授信制度,实行“一次授
信、随用随贷、余额控制、周转使用”,简化贷款办理程序和手续;同时扩大优惠政策
的覆盖范围,使各区、乡镇机关事业单位在职工作人员担保贷款享受同等政策优惠;强
化典型的带动作用, 4月起,通过《莱芜日报》、莱芜电视台、莱芜人民广播电台等媒
体, 集中报道8个市直部门单位“一助一”创业帮扶工作的经验做法,营造了帮扶群众
创业的浓厚氛围。建立“一助一”创业帮扶项目台账,使帮扶项目和结果账目化、公开
化; 2010年市直各部门单位和党员干部新帮扶各类创业项目358个,为群众担保创业贷
款535笔, 新增贷款1.06亿元,直接受助群众累计达到1600多人。
围绕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 深化基层党组织“城乡牵手共建”活动。5月,与市委
组织部、市委宣传部联合召开活动调度会,对城乡牵手共建活动作了专题部署;结合创
建“爱心城市、大爱莱芜”抓共建,组织开展机关干部结对帮扶困难户活动,全市7000
多名机关干部和8000多名学校教职工,与6000多户贫困户以及近3000名困难学生结成帮
扶对子,扶持新上致富项目1500多个,提供致富信息1000多条,市直机关两次集中慰问
帮扶群众款物340多万元。结合推进“两新”工程抓共建,各共建单位加强“两新工程”
政策宣传,组织村两委干部和群众代表,到外地参观考察两新工程建设经验,积极帮助
共建村解决社区规划、设计、审批、拆迁过程中的各种困难和问题,保证了工程的统筹
推进和顺利实施。结合党建工作抓共建,承担牵手共建任务的市直单位,向共建村选派
党建工作指导员,帮助村里抓好班子、带好队伍、管好党员、凝聚力量,为共建村的科
学发展、和谐稳定做了大量基础性工作。
思想建设。市直机关理论学习。十七届五中全会、省委九届十次全委会议、市委十
二届九次全委会议召开以后,机关工委都在第一时间向市直各部门单位下发通知,要求
各基层党组织认真传达学习会议精神,并及时调度学习情况。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研究
制定市直机关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具体意见,配合市委宣传部组织学习型党组织骨干培
训班,抽出1名副书记和1名科室负责人,具体负责对市直建设学习型党组织活动的协调
推进工作;11月12日,组织举办以“把镜子照向自我,谋求合作共赢”为主题的改善心
智模式论坛,市直机关部分理论骨干、各部门党组织负责人通过主旨演讲、互动交流等
形式,深入分析如何从自身找原因、什么是制约合作共赢的瓶颈,探讨了改善机关工作
人员心智模式的方法途径。 市直机关读书活动。3月下发市直机关读书活动实施方案,
统一向各部门单位推荐《第五项修炼》《政道——仇和十年》《你在为谁改变》《中国
大趋势》4本书,组织各部门单位结合自身实际开展形式多样的读书学习活动;5月28日
组织召开市直机关读书学习交流会,6个单位和8名个人分别介绍了读书学习的经验做法,
交流了读书学习的收获;与莱芜日报社、市地税局联合组织征文活动,征集读书文章,
在《莱芜日报》 开设读书征文专栏,刊登优秀读书文章。整个活动共征集文章144篇,
在《莱芜日报》刊发35篇,汇编成册43篇,印发到各部门单位进行学习;10月28日、11
月4日组织举办市直机关读书活动演讲比赛, 79名选手参赛,经过预赛和决赛,决出一
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3名、优秀奖6名、纪念奖20名,市五大班子领导观看比赛
并为获奖选手颁奖。
组织建设。党的基层组织班子建设。2010年,15个到届的机关党组织全部通过公推
直选进行换届选举。机关党员教育管理。认真落实“三会一课”和民主生活会制度,规
范党内生活,强化对机关党员的经常性教育;“七·一”前结合庆祝建党89周年,向市
直机关基层党组织下发关于加强对机关党员教育和管理的通知,要求各基层党组织召开
一次党员民主生活会、过一次组织生活、开展一次结对帮扶、上一次党课、举行一次新
党员入党宣誓或党员重温入党誓词活动、组织一次学习交流或演讲比赛即“六个一”活
动;6月30日组织500多名新党员、老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代表到莱芜战役纪念馆进行入
党宣誓和重温入党誓词活动;组织开展优质党课评选活动,评选优秀党课讲稿37份;加
强党员干部教育阵地建设, 4月2日组织召开阵地建设现场会议,年内建成市林业局等9
个规范化党员干部教育活动室,为党员教育管理创造了更加优越的条件。抓好发展党员
工作,年内新发展预备党员52名。组织党员干部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与市民政局联
合组织为舟曲灾区捐款活动, 捐款180多万元;“七·一”期间与市卫生局联合组织党
员干部无偿献血40余万毫升。党务干部队伍建设。及时调整专兼职党务干部,通过以会
代训、外出参观等形式加强党务干部培训,11月23日举办市直机关党务干部培训班;制
定出台党建信息员教育培训、考核奖励制度,加强机关党建信息员队伍建设,搭建起市
直机关党建信息网络。做好年度党内统计工作,进一步完善健全党内数据库。
作风建设。抓好干部作风建设“十条要求”和“五项制度”的落实。通过走访座谈、
实地暗访、总结典型等方式,加强对重点单位、重点岗位和重点时段的监督检查,在市
直窗口服务单位设立了20个“党员先锋岗”、15个“青年文明岗”,公开接受群众监督。
根据市委市政府的要求, 先后6次实施明察暗访,向有关部门单位反馈意见,提出了整
改建议。自觉为企业排忧解难。认真贯彻落实市政府关于为企业排忧解难的要求,及时
向市直机关基层组织提出了“服务企业,树好形象”的要求,要求机关工作人员自觉融
入为企业排忧解难活动中去,以实际行动优化发展环境。重申严禁向企业乱伸手、乱摊
派、乱收费、乱罚款,严禁到企业报销费用转嫁负担等纪律。
反腐倡廉建设。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年初把党风廉政建设纳入年度工作目标管理
之中,提出加强廉政教育、推进廉政文化建设、完善落实党内监督机制、加大党员违纪
案件查处力度四项工作任务; 3月初在机关党的工作会议上,对机关党风廉政建设进行
统一部署,并细化分解党风廉政建设责任,进一步明确市直各层党组织和党员领导干部
的党风廉政责任。廉洁自律和政风行风纪律教育。组织各部门单位党员领导干部,以学
习贯彻《廉政准则》为主要内容集中开展廉政党课讲授活动;6月4日组队参加全市学习
宣传贯彻《廉政准则》知识竞赛,获得三等奖。组织市直机关党员干部收看山东电视台
《齐鲁正气歌——山东省党员干部学习宣传贯彻〈廉政准则〉知识竞赛暨庆祝建党89周
年》节目和歌颂纪检监察干部楷模王瑛的电视连续剧《远山的红叶》,增强了党员干部
的廉洁勤政意识;开展“鸣警钟 筑防线”教育活动,5月先后组织2700多名机关党员干
部到市检察院全市反腐倡廉教育基地进行参观,引导大家从典型案例中吸取教训,自觉
筑牢防腐思想防线。廉洁勤政。认真组织学习《党内监督条例(试行)》,增强了的监
督的责任感和主动性;定期调阅基层党组织“三会一课”、民主生活会记录,检查党员
参加组织生活情况。廉政文化建设。组织各部门单位制定廉政标语,廉政格言,悬挂在
醒目位置,随时提醒党员增强廉政意识,在所建的39个党员干部教育活动室中,把廉政
建设作为硬性的内容纳入其中, 强化了廉政文化的影响力。 违纪党员查处工作。依据
《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 ,按照违纪党员处分权限,认真履行程序,先后对4名违
纪党员实施纪律处分。其中给予党内严重警告处分的3人,留党察看一年的1人。
机关文明创建。迎接全国城市公共文明指数测评工作。牵头协调公共服务、人际交
往领域的28个单位做好迎检工作, 7月19日组织2000多名机关干部开展创建文明城市志
愿卫生大扫除活动,抽调人员到责任路段执勤和巡视,为全市顺利通过测评发挥了积极
作用;督促和抽查市直有关部门单位,做好市级文明机关的复查工作,确保了文明单位
的巩固率和新要求的指数提升。 服务航空体育节和钢博会。抽调2名同志参加航空体育
节来宾接待服务工作, 组织800多名机关干部参加钢博会开幕式,保证了重大节会活动
的成功举办。
群团工作。 10月10~15日机关工会组织举办第九届市直机关球类比赛,600多名机
关干部分别参加乒乓球、羽毛球、篮球三项比赛,机关工委被推荐为省级群众体育工作
先进单位。机关共青团组织开展青年志愿者服务活动,推荐表彰市级优秀志愿服务集体
1个,先进个人6名;深入开展“争创青年文明号、争当青年岗位能手”活动,新推荐命
名市级青年文明号1个、“青年岗位能手”3名,原有7个 “青年文明号”全部通过复检。
机关妇女组织积极做好妇女维权工作,推荐表彰省妇女维权先进个人、市妇女维权先进
个人各1名;推选2个家庭参加全市“我与孩子共成长”亲子读书演讲比赛,并获得二等
奖,市直机关妇工委获得优秀组织奖;继续开展争创“巾帼建功示范岗”“巾帼建功示
范标兵”和“五好文明家庭”创建活动,促进了机关文明与和谐;加强妇女组织建设,
年内新建妇委会2个。 机关武装部开展兵役登记和征兵工作,登记适龄青年4000多名,
向部队输送合格兵员80名。
(毕京利)

【档案事业】 档案资源建设。开展档案移交进馆工作。确定市工商局为档案移交试点
单位, 4月8日组织召开由市直部门和省驻莱有关单位120多人参加的全市档案移交工作
现场会,对档案移交工作进行专题培训,并就移交档案范围、标准要求、计划安排作了
部署。截至年底,市工商局、市纪委、钢城区档案局、市统计局等单位完成数字化档案
28.6万页,市委办公室、市卫生局等单位正积极开展移交档案数字化处理的前期准备工
作。继续围绕实现“文件系统化、管理科学化、服务多样化”的目标,做好现行文件资
料的收集和整理工作, 共收集现行文件资料365件册。做好征集地方文献资料工作。征
集《刘氏族谱》《唐氏族谱》《田氏族谱》等家谱18种,收集《莱芜农业志》等33册,
收集杨庆蔚、 柳明瑞、张全宝、李式孝等人出版的作品8种,丰富了馆藏资料。
档案信息化建设。结合档案移交进馆工作,组织开展全市数字档案在线管理系统应
用培训, 培训人员120人次。指导47个市直单位应用数字档案在线管理系统,开展机读
目录数据库建设,建立档案目录2万条、档案全文8.5万页。同时做好档案信息化过程中
的档案实体安全和信息安全保障工作,确保了档案及数据的绝对安全。
重点领域档案工作。完成全市重大活动、重点建设项目档案的检查指导。积极与市
体育局协调,完成十一届全运会莱芜赛区档案的收集、整理工作,确保全省及莱芜市成
功举办大型运动会档案资料的完整性。指导援川办完成援川档案文件材料的收集、整理、
归档工作,为国家灾后重建工作留存宝贵的参考资料。监督、指导政府机构改革中发生
变化的部门单位向归属部门单位移交档案材料的工作。印发《关于加强机构改革中档案
管理工作的通知》,完成对有关部门档案分类方案、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和保管期限表的
修订审核工作,妥善处置机构变动部门和单位档案的合理归属和具体流向,确保了机构
改革中档案的顺利过渡及方便利用。深入开展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根据《山东省社会
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示范县(市、区)和示范乡(镇)实施办法》,积极开展社会
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示范区和示范镇创建活动,按时向省档案局编报反映全市社会
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基本情况、主要经验与工作成就的典型材料,为全省新农村建
设提供了决策和参考的依据。
档案规范化管理工作。贯彻落实省档案局《关于促进民营企业档案工作发展的意见》,
认真总结全市民营企业档案工作取得的成绩与经验,分析研究当前民营企业档案工作存
在的问题,对今后做好民营企业档案工作作出安排部署。贯彻国家档案局制定的《企业
档案工作规范》,总结莱芜市近年来企业档案工作的综合情况,为今后全市企业档案工
作的发展明确了方向。 做好全市2009年度文件材料的归档工作。3月,下发《关于做好
2009年度文件材料归档工作的通知》,明确了归档要求、归档方法和时间安排。对市直
机关140多个单位的档案资料分三批进行集中归档,共整理合格档案1.5万余件。指导市
纪委、 华能热电公司、联通公司3家单位健全档案管理制度、完善设施设备、强化业务
建设、提高管理水平,顺利晋升为省特级档案室。11家省特级档案室也顺利通过了复核
工作。指导市规划局等6家单位晋升省一级档案室、市机关事业保险处等3家单位晋升省
二级档案室。
档案法制建设。梳理《档案法》《档案法实施办法》及《山东省档案条例》赋予市
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行政执法职能,编制《市档案局档案行政执法职能一览表》,制
定《行政执法岗位责任制度》《行政执法监督检查制度》等11项档案行政执法制度,设
立档案违法举报电话、电子邮箱,为开展档案行政执法奠定了制度基础。根据省档案局
《关于开展重大建设项目档案工作推进年活动的通知》,组织开展重大建设项目档案行
政执法活动,重点对鲁中钢铁物流园等项目的档案工作进行执法检查,促进了重大建设
项目档案工作的开展。根据省档案局《关于总结验收档案系统“五五”普法工作情况的
通知》,对“五五”普法的制度建设、宣传教育、活动措施、依法治档等方面进行认真
总结上报。按照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印发的《运用现代科技手段预防腐败工作实
施方案》要求,认真调查研究,编制《审批服务办理流程表》《政务公开信息表》《办
事流程图》 《审批流程图》《部门职责及机构设置表》等网上办理事项。同时,对2名
同志的行政执法证进行审查验证。初步编制档案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组织各区档
案局等6个单位开展规划编制调研活动, 全面评估全市档案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完
成情况,分析存在的突出问题和主要矛盾,初步理清“十二五”期间全市档案事业发展
的思路、任务目标,增强了规划的科学性、系统性、预见性和针对性。
档案资源开发利用。围绕党委政府中心工作,立足社会需要,建立方便人民群众的
档案利用体系,及时提供档案信息服务,全年接待利用者2359人次,提供档案资料3163
卷册次。完成《莱芜年鉴》2010卷的供稿工作,及时报送《莱芜市2009年档案事业发展
情况》。向省档案局报送《莱芜市编研工作情况》(2006~2009年),并在全省档案编
研工作会议上作了交流。为纪念抗美援朝运动60周年,完成《莱芜县抗美援朝运动概况》
《我参加了上甘岭战役》《能活下来就是幸运的》《三十八昼夜抗击战》等文字材料并
上报省档案局。为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向省档案局报送莱芜市刘仲莹、李增援、
汪洋、鹿省三、甄磊5位著名烈士事迹。组织申报山东省档案信息资源利用成果奖11项,
其中二等奖4项、三等奖7项。组织申报全省档案学优秀成果11项,全部获奖,其中一等
奖1项、 二等奖5项、三等奖5项。组织撰写省档案学会年会论文2篇,其中1篇作了大会
发言。 组织申报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1项。完成《2009年度档案利用情况分析报告》
和《2009年度档案利用实例汇编》。完成档案事业统计工作,安排部署市、区两级档案
局馆, 市城建档案馆、泰山钢铁集团等8个统计单位进行档案统计工作,完成上报2009
年莱芜市档案事业统计数据和情况说明、 分析报告、 工作总结,编制市档案馆年报和
《市档案馆2009年度统计分析报告》,为科学管理全市档案事业提供了依据。
档案安全建设。建立健全档案馆安全应急防范机制,完善档案管理规章制度,确保
各项制度落到实处。认真做好库房温湿度控制系统、防火防盗监控系统和库房自动灭火
系统的安全维护和正常使用,提高市档案馆的安全保障和应急处置能力。定期做好库房
安全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严密堵塞各种安全漏洞。完成档案资料的消毒及库房卫
生除尘工作。加强对库房的温湿度管理,完成《2009年度温湿度分析报告》的撰写工作。
(王 宏)

【党史征研】 党史资料征编。《中共莱芜历史人物》(第一卷)征编工作。根据党史
工作规划,市委党史研究室组织力量征编《中共莱芜历史人物》(第一卷),该书主要
收集从中国共产党成立到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这一时期,莱芜人或莱芜籍在外地参加革
命工作并做出积极贡献、在群众中有较大影响的党史人物。为做好此书的编纂工作,制
定征编方案,并按方案认真征集资料,集中力量进行编撰;经过全室人员的积极努力,
7月由中共党史出版社正式出版,该书共700页,48.3万字;此书的出版,对于宣传革命
先辈、优秀党员干部和英模人物的光辉事迹,总结历史经验,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
进一步加强党的建设,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
史意义。《中共莱芜历史大事记》(2009)征编。此书翔实地记述2009年市委、市政府
及各级党组织带领莱芜人民取得的重大成就,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反映了全市在经济
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及生态文明建设诸方面所采取的重要举措和取得
的成就;主要记述市委及市委各常委的重要活动,其他几大班子及其领导同志的重要活
动、重大事件,为资政育人提供服务,同时也为下一步编撰《中共莱芜地方史》(第三
卷) 积累资料,奠定基础;此书共200页,21.6万字,于10月正式出版发行。做好省委
党史研究室安排部署的各项工作。3月28日,省委办公厅下发关于做好《中共山东年鉴》
(2010卷)组稿工作的通知后,立即召开会议进行部署,很快形成7篇近2万字的材料,
按时向省里呈报,圆满完成了组稿任务;入选省党史研究高端人才库的两名同志,按时
参加省里组织的党史研究高端人才培训,并撰写《山东简政放权的实践及经验》《山东
的大炼钢铁运动》,圆满完成了省里分配的党史科研任务,受到省委党史研究室的表扬。
党史宣传。办好莱芜党史刊物《嬴牟春秋》。《嬴牟春秋》于2006年创刊,已出版20期。
此刊的创办,为全市党史资料征集、编撰、研究,尤其是党史宣传搭建起了一个平台,
建立了一个窗口和重要阵地;同时,对加快党史研究成果的转化,落实党史工作围绕中
心、服务大局、资政育人的要求,以及加强革命传统教育发挥了重要作用;年内在办刊
上以“再现历史、以史鉴今、资政育人、服务现实”为宗旨,把传达上级指示、反映基
层工作、挖掘党史资料、开展党史研究、进行理论探讨、交流典型经验、宣传先进人物、
传播党的知识作为主要任务,既注重了政治性、思想性,又注重了可读性和艺术感染力;
该刊自出版发行以来,受到广大读者的一致好评。省委党史研究室将《嬴牟春秋》作为
山东向外省区交流的刊物进行交流。党史宣传。七一前夕,召开由部分老党员、老战士、
党史学会会员和两区党史部门负责人参加的建党89周年座谈会,与会人员踊跃发言,收
到了很好的效果;2010年是抗战胜利65周年,与莱芜电视台联合开展纪念活动,为电视
台撰写提供大量抗战时期的材料,并带领电视台的同志到抗战遗址拍摄专题片;为纪念
抗美援朝60周年,开展纪念抗美援朝60周年征文活动,重点组织当年入朝作战的老战士
撰写回忆文章,开展爱国主义、国际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在党史刊物开辟“纪念抗美
援朝60周年”专栏,刊登老战士撰写的文章;年内先后在报纸、书刊以及市委办公室主
办的《莱芜信息》上发表文章87篇;大力实施党史下基层工程,深入开展党史教育进学
校、进企业、进社区、进农村活动,利用重大节庆日、纪念日开展送书上门活动,进一
步扩大了党史宣传教育面,努力做到用党的伟大成就激励人,用党的优良传统教育人,
用党的成功经验启迪人,用党的历史教训警示人。党史研究成果的转化。党史书刊出版
后,及时做好发行工作,在积极做好省委党史研究室编撰的《中共山东年鉴》等党史书
籍发行工作的同时,认真发行好自编的党史书籍;每期《嬴牟春秋》出版后,都及时向
市几大班子领导、市直各部门单位、各乡镇、部分村和企业免费发送;《中共莱芜历史
人物》(第一卷)、《中共莱芜历史大事记》(2009)出版后,都及时发行,真正做到
送书刊进机关、下基层;一年来,共为各区、各镇(街道)、各企业和市直部门单位发
送党史书刊近万册;市委办公室在《信息交流》上介绍了市委党史研究室做好发行工作
的经验做法。
革命遗址普查。根据中央和省委党史部门的统一部署要求,四季度组织开展全市革
命遗址普查工作。普查工作要求对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的重要机构旧址,重要党史人
物的故居、旧居、活动地,重要事件、重大战役战斗遗址,具有重要影响的革命烈士事
迹发生地或墓地,反映重要历史活动进程、思想、文化的各种遗迹,包括新中国成立以
来兴建的各类纪念馆、展览馆等内容涉及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纪念设施进行全面普查,
详细征集有关资料、拍摄图片,并逐一统计建档。制定普查方案,健全组织机构。以市
委办公室的名义印发《莱芜市革命遗址普查工作实施方案》(莱室字〔2010〕24号),
明确了这次普查的重要意义、普查范围,具体内容、组织机构,方法步骤、时间要求等。
成立以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黄希俭任组长,有关部门单位负责人为副组长或成员的莱
芜市革命遗址普查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各区也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并明确了
有关部门、人员的职责。认真动员部署,搞好业务培训。10月底,召开由领导小组成员,
各区党史研究室主任、分管副主任和业务科长,市委党史研究室全体工作人员参加的全
市革命遗址普查工作会议,对普查工作进行动员部署;会后接着对具体承担普查任务的
各区及市直有关部门单位的具体工作人员进行专项业务培训;全市动员部署会召开以后,
各区迅速向分管领导作了汇报,都分别召开专题会议,对普查工作进行部署,使这项工
作很快在全市范围内开展起来。加强舆论宣传,创造良好环境。充分发挥报纸、电视等
媒体舆论宣传的推动作用;采取在《莱芜日报》和电视台发表新闻、举办答记者问等形
式,广泛宣传革命遗址普查的重要意义和工作要求,使更多的干部群众了解革命遗址的
价值,认识到开展革命遗址普查工作的重要性,为在较短时间内圆满完成普查任务创造
了良好的社会氛围和工作环境。
(李洪德)

【党校工作】 创建学习型党组织。成立创建活动领导小组和办公室,结合党校工作实
际,突出“三实”,扎实开展各项学习活动;每周五下午定为集中学习时间,组织全体
教职工精读《第五项修炼》 《政道——仇和十年》等4本书,撰写读书体会60篇,学习
笔记100多万字,举办学习专栏2期;通过读书活动,全体教职工对“全面学习,全员学
习,终身学习”的理念有了更深的理解,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不断提高。
配合组织部举办全市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理论骨干培训班, 聘请莱钢党校5名教师进行互
动教学,提高了党员干部对学习型党组织的认识;组织全体教职工开展读书学习交流活
动,将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理念转化为做好工作的实际行动,党校教学、科研、行政后
勤管理等各项工作均有新的起色。 7月14日,组织全体教职工到高新区进行调研,先后
参观考察莱芜名嘉广场、鹏泉街道郭家沟新村建设、汇源工业园等7个现场;通过调研,
掌握莱芜发展的第一手资料, 提高了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7月15日,在雪野旅游区组
织开展拓展训练,进一步增强了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
党校文化建设。坚持精神立校,进一步深化党校文化建设,积极开展党校精神主题
教育活动。 9月29日,举办主题为“弘扬党校精神”的演讲比赛。12名教职工围绕“实
事求是、与时俱进、忠诚服务、争优创新”的党校精神进行深入浅出的分析,对践行党
校精神做出庄严承诺。同时,采取座谈讨论、理论研讨等多种形式,充分挖掘党校精神
的内涵,拓展党校精神的外延,用党校精神、校风、学风、校训及行为规范武装每个人
的头脑,党校精神逐步融入到教职工的思想里,落实到行动中。
教学工作。教学工作围绕一个“精”字做文章。精心设置教学内容。年内根据市委、
市政府中心工作和党员领导干部的学习需求, 新设置《转方式调结构 推动莱芜经济又
好又快发展》《文化建设与转方式调结构》等10多个教学专题;积极配合组织部做好领
导干部自主选学工作,以“菜单式”教学内容为基础,根据干部需求的调查摸底情况安
排选学内容,全年安排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辅导、城乡一体化中的土地问题等10次(一
月一讲)自主选学集中学习。精心备课。一方面根据专业分类,进一步落实好集体备课、
说课等各项制度,做到了课件精致、见解精到,内容精细、讲授精湛;另一方面,进一
步深化企地党校联谊机制,8月6日在市委党校举行企地党校联谊会2010年年会,初步建
立了“师资信息库”和“专题库”,3家党校互派教师授课150多课时;同时,加大外聘
力度,弥补学科不足;年内共外聘24名专家、学者到校教学。精心授课。在精心备课的
基础上,不断改进教学的方式方法,大力推广“研究式”“体验式”等新的教学方法,
教改课程占所授课程的50%。 精心管理。严格执行各项管理制度,加大学员管理力度,
用授课内容充实学员,用授课艺术吸引学员,用授课热情感动学员,用精心管理督促学
员; 9月30日举办迎国庆文艺汇演,10月20日举行篮球比赛等联谊活动,全面提高了学
员管理水平和质量;全年共举办19类21期培训班,培训轮训各级各类干部1388人,培训
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 学员满意率达到98.2%。
科研工作。围绕市委、市政府转方式、调结构的中心工作设置和申报各级立项课题,
引导专业技术人员把研究重心转移到莱芜实际上来,积极为莱芜经济社会发展出谋划策,
充分发挥党校科研咨政功能。按照市委组织部的要求,先后深入到钢城区艾山街道和雪
野旅游区进行调研,撰写完成《防止和解决在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中拉票贿选问题》和
《关于加强农村社区党组织建设的思考》两项调研报告。与莱钢党校共同研究的《大企
业发展与莱芜市地方经济发展的关系》课题取得阶段性成果。三项省委党校立项课题全
部结题。紧紧围绕转方式、调结构等重大问题,出版专著4部,发表科研成果102篇。有
两项科研成果获全省党校系统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三项科研成果获三等奖,两项科研
成果获市社科优秀成果奖二等奖,一项获三等奖。组织专题班学员撰写调研报告52篇,
续编出版《莱芜市情研究》 第7辑。
教职工队伍建设。提出“怀平常之心,提高心理素质;做平凡之事,提高业务素质;
为平淡之人,提高思想素质”的目标要求,通过思想教育、制度引导、奖惩激励等多项
措施,全面提升教职工素质,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素质。思想教育。校领导给全体教职
工上党课,不断提高教职工思想认识。师资队伍建设。选派3名教师参加省委党校培训,
2名同志到基层进行挂职锻炼;通过公务员招考,录用参照公务员法管理人员1名;不断
完善兼职教师队伍建设,兼职教师授课的积极性和授课质量不断提高;进一步规范了教
师考核考评工作,竞争激励机制的作用得到了充分发挥。行政后勤管理队伍建设。集中
开展一系列主题教育活动,行政后勤管理队伍的服务意识不断增强,服务水平不断提高。
教职工综合素质教育。 5月13~14日,举办市委党校第三届教职工运动会,进一步活跃
了校园文化生活,增强了全体教职工的团队意识和拼搏精神。
业余函授教育工作。坚持“从严办学、质量第一”的原则抓好函授教育,重点加强
在校学员,特别是在职研究生的教学管理,突出抓好到课率和授课质量。全年招收研究
生37人,本科生38人,210名函授学员顺利毕业。连续9年实现了与省函院签订的招生考
试无雷同卷、无举报电话、无人民来信、考生成绩呈正态分布的责任状目标。
(亓法存)

【保密工作】 工作部署。3月,根据省委保密委2010年工作要点,结合莱芜市实际,制
发《市委保密委员会2010年工作要点》 ,对全年的保密工作进行安排部署;5月,组织
召开全市保密工作会议,对全省保密工作会议精神进行传达贯彻,对全年保密管理各项
工作进行安排部署;及时对市委保密委员会进行调整,加强对全市保密工作的领导;下
发《关于登记保密工作机构和定密责任人的通知》,对各级保密工作机构进行调整、充
实和完善,对定密责任人重新进行登记备案,完善组织机构。
保密宣传教育。着重围绕新修订的《保密法》学习宣传教育,开展五项工作。下发
文件,面上部署。起草下发《关于做好〈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学习宣传工
作的通知》,对全市学习宣传新修订的《保密法》进行部署,提出要求;联合市委宣传
部等有关部门转发《关于开展〈保密法〉学习宣传活动的通知》,组织和指导全市认真
开展学习宣传工作。开展有关书籍、资料征订学用工作。先后下发《关于做好〈保密技
术防范常识(图文本)〉征订工作的通知》《关于做好新修订〈保密法〉有关书籍、挂
图征订工作的通知》等文件,组织开展对国家保密局推荐的各类宣传学习资料征订工作,
全市共完成各类书籍、资料征订6000余套(册)。组织开展知识竞赛活动。按照省委保
密委的统一部署,下发《关于在全市开展保密承诺书签订人员知识竞赛活动的通知》,
6、7月在全市组织开展保密法规知识竞赛活动;全市近6000余人参与竞赛答题,实现了
对保密承诺书签订人员的“全覆盖” 的任务要求;9月,通报表彰全市22个先进单位和
46名先进个人,市保密局也被省委保密办、省保密局评为全省保密承诺书签订人员知识
竞赛活动先进集体。开展宣讲活动。全年共到武警支队、莱芜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等单位
举办讲座8次。 加强党校保密教育。发挥市委党校干部保密宣教主阵地作用,围绕新修
订的《保密法》宣教为重点,在开设的各类班次中增加保密教育的内容,全年讲授保密
教育课48课时。
保密监督检查。政府信息公开门户网站保密检查。按照省委保密委的安排部署,下
发《关于加强政府信息公开门户网站保密管理的通知》,对各级各部门单位开展自查工
作进行安排部署。 对全市各级机关、单位自建网站进行调查摸底,对6个重要涉密单位
进行检查。地理信息市场专项检查。为迎接全省地理信息市场专项整治检查验收,会同
市公安局、市国土资源局等有关单位,对全市14个制作、使用、印制地理信息产品的单
位开展专项检查。 涉密载体清理情况检查。按照省委保密委有关要求,5月,下发《关
于在全市组织开展涉密载体清理情况检查的通知》,在全市组织开展涉密载体清理整顿
工作; 6月起,对各区及部分单位进行抽查。“五五”保密法制宣传教育和“十一五”
保密科学技术发展两个规划的检查验收工作。 6月中旬,对各区两个规划落实情况进行
检查验收。
保密专项管理。信息系统和信息设备保密管理。转发《信息系统和信息设备使用保
密管理规定》《关于加强3G移动终端使用保密管理的通知》《关于严禁购买和使用电脑
远程操控类产品的通知》《关于进一步加强网络窃密泄密防范工作的通知》等一系列文
件,对信息系统和信息设备使用进行规范,对做好保密管理提出要求。清理取缔涉密文
件资料非法交易专项整治工作。 根据国家保密局、公安部等有关部门的要求,于9月初
成立市清理取缔涉密文件资料非法交易工作领导小组,组织召开清理取缔涉密文件资料
非法交易工作专项会议; 由市保密局、公安局等5部门组成市清理取缔涉密文件资料非
法交易专项检查工作组,对全市6个规模较大的旧货市场、再生资源集散场所进行检查。
重要涉密活动、重点涉密场所保密管理。先后为高考、全国司法考试等国家统一考试提
供保密服务5次,为重要涉密会议和活动提供保密检查服务4次。
(谷玉华)

【老干部工作】 2010年,全市共有离休干部439人。其中:市直单位271人,莱城区136
人, 钢城区32人;享受厅局级待遇的2人,县处级及享受县处级待遇的159人,其他278
人。平均年龄83.2岁,最大年龄95岁,最小年龄75岁。全市离退休干部党员5456人,建
立老干部党总支4个、 党支部118个、党小组271个。全市建有老干部活动中心(室)59
个, 面积1.6万平方米。
老干部政治、生活待遇落实。坚持完善各项制度,较好地落实了老干部政治学习、
走访慰问、 通报情况、参观考察等政治待遇。1月14日,组织市级老干部参加市委市政
府的工作情况通报会。春节前夕,以市委、市政府的名义向全市离退休干部印发《春节
慰问信》 ,向全市离退休干部致以节日的问候。2月10日(农历腊月二十七),市委副
书记、市长马平昌,市委副书记朱胜运,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黄希俭等市领导分别走
访看望市级老干部和第一、 二干休所的离休干部。2月28日,组织部分市级老干部观看
元宵节焰火晚会。10月,组织市级老干部观看第二届航空节开幕式和闭幕式演出。12月,
会同莱芜人民广播电视台向市直100名老同志赠送2011年全年的《赢周刊》 。毫不放松
地抓好离休干部“三个机制” 的优质运行,确保了离休干部生活待遇的落实。3月,协
调配合劳动保障、财政等部门,及时确定离休干部医药费统筹金标准,财政部门按时拨
付所需资金, 劳动保障部门按规定进行兑付。5月,会同市医疗保健办公室就做好离休
干部健康体检工作作了具体部署,使全市离休干部普遍查体一次。认真落实困难离休干
部和遗属帮扶机制,对市直单位1名离休干部和2名离休干部遗属分别发放特殊困难帮扶
金5000元。 为市直企业县处级以上离休干部报销住宅电话费48000多元。“八一”建军
节前夕,对全市移交政府安置的9名军休干部和5名遗属进行走访,并送去慰问金9700元。
同时,为军休干部发放服装费和遗属房租补贴。高度重视并全力做好老干部信访工作。
全年共收到老干部来信、来电19件次。对他们反映的问题,都在第一时间协调有关部门
进行妥善处理,切实做到了事事有结果、件件有回音。
老干部高龄养老服务工作。在全市老干部系统继续深入开展“建立社区老干部服务
新机制,提升老干部工作‘亲人·亲情’品牌”活动,社区老干部服务模式、服务体系
建设实现了新发展、新突破,得到广大社区老干部的好评。在11月召开的全省老干部养
老服务工作现场经验交流会上,莱芜市介绍了社区老干部养老服务工作的经验和做法,
得到省委老干部局领导的充分肯定。全市各级老干部工作部门以此活动为载体,积极为
老干部做好事、 办实事、解难事,“亲人·亲情”服务品牌得到进一步提升。4月,组
队参加新泰、新矿、莱芜、莱钢4单位门球联谊赛。5月,成功举办第九届老干部运动会。
本次运动会共设有门球、拳剑等7个项目,31个代表队的400余名离退休干部、裁判员和
工作人员参加运动会,进一步丰富了老干部的精神文化生活。10月,组织参加全省离退
休干部摄影图片展并取得了优异成绩。12月16日,邀请北京安贞医院博力扬教授为部分
老同志作了心脑血管疾病的健康知识讲座。市老干部活动中心全年为离休干部免费理发
1200多人次。市老年大学办学规模进一步扩大。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关心下,
市人才市场整体移交给市委老干部局,作为市老年大学新校舍,并顺利接受了省老年大
学协会的“全省优秀示范校”达标验收。市老年大学开设13个专业、24个班次,在校学
员达2000余人次。“九九”老人节期间,举办第九届“金秋再相聚,回报老干部”活动,
受到广大离休干部好评。市第一、二干休所积极推行家政式服务,主动登门走访,与老
干部谈心交流,对涉及老干部切身利益的困难和问题及时进行解决,对供热交换机房、
排水管道以及老干部住房及时进行维修,为老干部提供了细致入微的服务。积极组织老
干部开展各项参观考察活动,先后组织老干部到雪野旅游区和高新区郭家沟村进行参观,
受到老干部好评。
组织引导老干部发挥作用。在全市开展落实“二二五”措施,发挥离退休干部在推
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中的积极作用活动。主要内容是通过搭建信息储备平台和社会交流平
台,加强离退休干部思想政治建设和党支部建设,落实政策宣传、引导群众、建言献策、
培训指导、加强监督等“五项任务”,鼓励和引导广大离退休干部在推进城乡一体化发
展中发挥积极作用,广大老干部主动参与、积极作为,涌现出许多发挥作用、奉献余热
的先进典型。老干部专业优势得到较好发挥。如公、检、法系统的离退休干部在青少年
法制宣传教育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审计、卫生、统计、教育、广电等系统的一大批专业
性较强的干部在退休后被重新返聘,传、帮、带作用得到较好发挥。老年社会团体组织
发挥重要作用。如各级关工委、老年大学(学校)、老年书画研究会、老年体协等社会
团体,吸引和凝聚了一大批老同志参与教育、文体、书画等活动,为推进社会文明、继
承优秀传统文化、促进和谐社会建设做了大量工作;由市老年大学组成的文明劝导员队
伍,不定期在公共场所进行文明宣传、劝导。社会政治活动为老干部发挥作用搭建了良
好平台。如在玉树地震捐款活动中,广大老同志积极捐款,开展一系列爱心捐助活动;
市法院、市统计局组织老干部到“一助一”帮扶村开展法规下乡活动。市商务局组织老
干部为牵手共建村的劳务输出、外贸出口出谋划策、联系渠道。乡镇离退休干部在城乡
一体化发展中发挥积极作用。如雪野旅游区的离退休干部积极参与旧村改造和土地调整
的协调工作,为“两新工程”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离退休干部“两项建设”得到加强。
大多数离退休干部党支部为老干部订阅《老干部之家》《莱芜日报》等报刊杂志,为他
们政治学习提供必要条件;市纪委办公室、市环保局新建离退休干部党支部;高新区充
分利用远程教育平台,对离退休干部党员进行培训、教育和服务,创新了老干部思想政
治建设的方式方法;5月和10月,市委老干部党校分别举办第十一期和第十二期培训班,
培训老干部党支部成员和离退休干部160多人次;9月,为市直64个离退休干部党支部返
还2009年度党费7万多元; 此项工作得到了上级领导的充分肯定,省委老干部局《老干
部工作通讯》 “创新与探索”栏目刊发了莱芜市经验做法;《莱芜日报》也刊登4篇宣
传稿件,对活动中的先进典型进行报道;12月,对这次活动中表现突出的33个单位、37
名离退休干部和44名老干部工作者进行表彰。
关心下一代工作。“三项活动”(在中小学生中开展的“感恩教育”“中华诗文诵
读” “才艺培养”活动)。5月28日,市关工委联合市教育局组织召开全市开展“三项
活动” 现场会议,先后观摩莱城区羊里中学等5所学校现场,推动了全市“三项活动”
不断向纵深发展。 据统计,全市共有257所中小学已全面开展“三项活动”,16万余名
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分别与占学校、学生总数的94.2%和97.7%。青少年普法教育活动。
4月28日,市关工委联合市教育局、市司法局在市实验中学举行“关爱明天、普法先行”
——全市青少年普法教育活动再动员仪式; 5月19日召开市青少年法制教育宣讲团工作
会议,对青少年法制教育工作进行安排部署;各宣讲组积极联系学校,开展了丰富多彩
的法制教育活动;截至年底,各宣讲组分赴市直、区直各学校作法制报告30余场,受教
育师生2.6万人; 10月29日,举办全市青少年法律知识演讲比赛总决赛,推动了青少年
普法教育活动的深入开展。 革命传统教育活动。5月中旬,市关工委组织“五老”报告
团成员亓枫、陈文中先后到莱城区花园学校、钢城区颜庄中学等学校为2600余名师生作
了4场精彩的革命传统教育报告, 使大家深受教育和启发;各级关工委还纷纷利用节假
日组织学生到莱芜战役纪念馆、茶业口镇汪洋台、陈毅指挥所等地参观,开展一系列丰
富多彩的教育活动。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社会文化环境进一步净化。全市各级关工委积极
发挥“五老”作用,主动配合文化部门,加大对网吧等游戏娱乐场所的监督检查力度;
全市200名“五老” 监督员先后600多次深入到130家网吧和游戏机厅进行监督,为青少
年的娱乐游玩增设了一把“安全锁” ;《莱芜日报》先后3次对他们的监督活动进行报
道, 营造了良好的净化社会文化环境的氛围。
信息调研工作。 4月,制定出台《调研信息宣传工作考核办法》,对机关各科室、
局属各单位以及各区的信息上报数量作了详细的规定,制定责任明确的奖惩办法,调动
了全员办信息的积极性。各部门单位共上报信息、宣传稿件60余条(篇)。创办《老干
部工作通讯》 ,进一步畅通了全市老干部工作交流的渠道。5月以来,共编发14期,刊
登信息、 宣传稿件38篇。年内,省委老干部局《情况反映》专刊采用莱芜市信息2条,
《老干部工作通讯》 采用6条;省关工委《工作通讯》采用10条;市委办公室、市委组
织部、市委宣传部、市直机关工委采用信息10条。
老干部工作队伍建设。以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工作为主线,深入开展创先争优、争做
嬴牟先锋等一系列实践活动,促进了各项老干部工作的深入开展。认真做好干部在线学
习工作,局系统党员干部的思想境界、理论水平、工作本领进一步提高。扎实推进目标
绩效管理工作,认真制定工作人员的考核目标,做好软件安装及运行、人员培训、日记
实补录等相关工作,确保了目标绩效管理工作的正常运行。严格按照《干部选拔任用条
例》等有关政策法规,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导向,从老干部工作实际出
发,深入学习贯彻《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责任追究办法(试行)》等四项监督制
度,努力达到了领导干部熟知、组工干部人人精通、党员干部人人知晓的要求,局系统
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公开、公平、民主,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有了大幅度提高。局机关党
建工作扎实深入。局党总支先后两次协调连云水泥公司到高庄街道劝礼村开展学习、帮
扶活动,树立了局机关的良好形象。同时,在局系统继续发扬顾全大局、爱岗敬业、团
结实干、诚实严谨、清正廉洁的“五种精神”,打造了奋发进取、创先争优的老干部工
作团队。
(亓全意)

【信访工作】 2010年,坚持用群众工作统揽信访工作,积极畅通群众诉求渠道,切实
维护群众合法权益,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扎扎实实化解群众利益诉求和矛盾纠纷。全年
受理群众来信来访901件起, 同比下降12%。其中,人民来信252件,同比下降6%;群众
来访649起7213人次,同比分别下降10%和13%。接待集体访219起6413人次,同比分别下
降13%和15%。赴省集体上访下降10%,进京上访下降50%。全年实现了无进京集体访、无
30人以上赴省集体访、无群体性事件,特殊时期做到了“五个不发生”,为全市稳定和
谐做出了积极贡献。《人民信访》改革创新栏目、《山东信访》典型经验栏目、省信访
局《信访情况》介绍宣传了莱芜市的经验做法。
强化基础基层,就地化解矛盾的能力进一步增强。坚持重心下移、关口前移,下大
气力抓基层、打基础。信访工作网络建设。着眼于信访工作层层有人抓、事事有人管,
以“四建四制”为抓手,进一步加强市、区、镇、村四级信访工作网络建设,规范各级
排查、调处、包案、奖惩等信访工作制度,形成了横到边、纵到底的大信访格局,大部
分信访问题解决在了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业务技能培训。为提高各级信访干部的业
务能力,举办一期全市信访干部培训班和一期信访信息化知识培训班,对市、区、镇三
级信访干部进行办信、 接访、督查、网络信访等业务技能培训。召开6次信访办主任会
议,采取以会代训的方式,统一思想认识,交流安排工作,上下形成合力。信访法规宣
传普及。为引导公民依法行使信访权利,奠定依法信访的群众基础和社会基础,4月初,
下发《关于开展〈信访条例〉 实施五周年宣传活动的通知》,5月15日开展信访法规集
中“宣传日”活动,23个市信访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各区、高新区、雪野旅游区同
时开展活动。 共发放宣传资料2万余份,现场接受群众咨询3000多人,形成了浓厚的依
法信访舆论氛围。业务指导。创新方式方法,对重点工作、重点单位加强业务指导,促
进信访工作平衡发展;针对个别基层单位上访量大的问题,以书信形式向部分党委书记
通报信访形势,提出改进工作的建议,这些单位加大工作力度,上访量明显下降。
关注群众利益诉求,积极推动矛盾化解和“事要解决”。始终把信访工作的出发点
和落脚点放在关注民生、解决实际问题上,想方设法推动信访问题化解。通过共同努力,
没有形成新的积案,控制住了问题增量,化解了部分老案,减少了信访存量。认真受理
初信初访,提高信访问题一次性处结率。在接访工作中,提前半小时上班,群众来访,
立即接谈。对重要上访问题,立即协调相关单位接访,能当场解决的就当场解决,不能
当场解决的制定解决方案,问题严重的组织工作组进行查办;如连续工作到凌晨两点,
妥善解决了四川彝族民工工资拖欠问题;妥善化解了部分新疆维吾尔族群众哈蜜瓜没收
纠纷问题;为汇融小区36户居民解决了取暖和“两证”问题;组织由市信访局、市纪委、
市审计局、 市农业局、钢城区参加的联合工作组,历时4个月,查清了里辛镇南朱家庄
村三年半的账目, 开除了3名村干部的党籍,成立了新的村委班子,稳定了群众情绪;
在办信工作中,实施群众来信“绿色邮政”、网上信访、办信“三见面”,做到一信一
清、一案一结。立案交办群众来信62件,按期结案率100%,方便了群众诉求,减轻了接
访压力;如马庄村谭洪波女儿患白血病,协调有关单位将其纳入社会保险范围,缓解了
家庭负担。加强组织协调,努力化解信访积案。积极发挥组织协调作用,整合力量,共
同化解信访难题;如协调相关部门解决了2006年来粮食局宿舍居民通道纠纷问题,使45
户居民有路可走;协调莱钢、钢城区法院等单位,妥善解决了2004年至今的赵传芹存尸
费问题;明确责任和标准,落实了拖欠柳翠花4年的5.5万元医疗补助费问题;加强协调,
为环卫处65名职工解决了养老保险问题、落实了大酒店房屋“两证”、红木家具厂和宏
利包装公司职工权益……信访群众送来“信访解难办事认真,执政为民情暖人心”“情
系民生为民排忧解难的好公仆”等锦旗,表示感谢。强化督查督办,促进案结事了。采
取带案下访、现场交办、定期督办等措施,化解热点难点信访问题;如4月、7月,筛选
部分重点案件,由市委分管领导带队,先后到各区、高新区、雪野旅游区、市直有关部
门及重点乡镇下访,帮助基层查找问题,制定措施,促进问题化解。
推进领导干部接访,有效化解各类矛盾纠纷。按照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关
于实行领导干部定期接待群众来访的意见》,制定相关配套措施,积极推动落实。市、
区党政领导干部采取定点接访、重点约访和带案下访等多种方式,公开接待群众来访。
有关市领导先后5次公开接访,两区26位县级领导干部公开接访,按照谁接访、谁协调、
谁解决的原则,共化解信访问题53个,避免了矛盾激化升级,上访人非常满意。
加强调查研究,充分发挥参谋助手作用。适应信访工作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从热
点难点问题入手,加强调查研究,强化信息研判,积极发挥参谋助手作用。年内,针对
企业改制中职工权益保障问题、推进城乡一体化中信访工作体制机制建设问题、新农村
建设中村干部作风问题、居民小区开发建设中物业管理问题等,组织专人开展调查研究,
找准存在的问题和原因,积极向市委、市政府建言献策,为领导科学决策提供第一手资
料。
精心组织,做好特殊时期的信访稳定和值班工作。做好各级“两会”期间的信访值
班工作。召开会议及早安排,交办重点信访问题,组织20名精干力量赴省、进京值班,
实现了省提出的“五个不发生”的工作目标,得到省信访局的充分肯定。做好雪野国际
航空体育节、 钢博会、全省观摩会期间的信访稳定工作。开展4次信访因素排查化解活
动, 召开3次调度会,组织56人的应急机动队,全天候值班,没有发生任何信访问题。
做好日常驻京值班工作。筹集资金,整合市区、信访部门和公安力量,加强市信访问题
驻京办事处建设,省称赞莱芜市驻京工作发展快、变化大、亮点多。做好上海世博会期
间的值班工作。从4月上旬至11月中旬,组织4名工作人员赴沪值班,没有发生赴沪上访
问题,得到省信访局的充分肯定和表扬。
坚持用群众工作统揽信访工作。根据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召开全市群众工作
会议,设立市委群众工作部,制定出台《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意见》,
明确了新时期群众工作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工作制度体制机制。这将对切实做好联
系群众、宣传群众、组织群众、服务群众、团结群众的工作,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
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确保全市信访秩序不断好转,社会大局持续和谐稳定,发
挥重大作用。
加强廉政建设,优化工作作风。认真执行民主集中制和廉政建设的相关规定,及时
召开局长办公会、民主生活会,讨论决定党务建设、政务建设、队伍建设的重大事项和
各项工作部署。通过举办廉政党课,进行廉政知识考试,开展城乡牵手共建和结对帮扶
活动,党员干部受教育、思想境界再提高。根据工作需要,严格按照《干部选拔任用条
例》 ,交流1名科级干部,提拔2名副科级干部,轮岗2名科级干部。
加强能力建设,塑造高素质干部队伍。把2010年作为全市信访系统能力建设年,认
真抓班子带队伍。 修订完善6部分27项机关管理制度,进一步明确了工作规范和行为规
范,做到靠制度管人、按制度办事。制定班子成员、各科室和每个人的职责目标,同志
们的工作积极性进一步提高。积极开展“创先争优,争做嬴牟先锋”活动,在全市信访
系统开展“培养十种能力、倡导六种精神,打造可亲可信可敬的信访干部队伍”活动和
“争先创优·能力建设”活动,着力建设“工作一流、群众满意”的信访部门。
(亓会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