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c&A=12&rec=108&run=13

【综述】 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在配合有关部门完成市艺术馆新馆主体工程建设的同时,
顺利完成市艺术馆新馆重点部位装修及舞台机械、灯光音响设备安装工作;以服务“两
新工程” 建设为重点,在莱城、钢城两区完成5个高标准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任务,在
农村社区集中完成50个高标准农村文化大院、 150个农家书屋建设任务,艾山街道综合
文化站被推荐为“全省优秀街道综合文化站”,羊里镇东土屋村文化广场被命名为“全
省十佳农村文化广场”,莱城工业园雍和园社区农家书屋被评为“山东省优秀农家书屋”,
钢城区被评为全省农家书屋工程建设先进单位。加强市区图书馆数字化建设,新增数字
资源300万兆,总价值约468万元,并在镇、村两级建成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规范化站
点200家、 市图书馆分馆20个;举办全市农家书屋管理员、农村庄户剧团音响管理人员
培训班,为全市51家农村庄户剧团赠送演出器材。
文化产业。九羊文化产业园孝文化博览馆工程建设顺利推进,成功举办第二届大舟
山文化旅游节;鲁王工坊锡雕艺术研究院完成北京研发中心的筹建工作,其非物质文化
遗产生产性保护经验,受到国家、省文化部门的高度重视,10月、11月,文化部两个调
研组先后到莱芜市对鲁王工坊锡雕项目进行专题调研;继续在广大文化企业经营单位中
开展文化创业活动,评比表彰文化创业活动先进单位,全市文化产业保持了良好发展势
头,审批新上文化产业项目25家,形成固定资产4000万元;策划、整理招商项目38个,
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和全省文化产业博览会上进行宣传推介;着力打造“航空
运动之城”、矿冶文化、长勺鼓乐等品牌,先后在雪野旅游区发展雪野文化创意基地、
雪野文昌文化园等一批重点项目,投资建成全面展示全市矿冶文化的钢铁博物馆,拍摄
反映钢铁企业文化的电影《逆境重生》,高新区官厂村长勺鼓乐队年内先后承办演出经
营活动40多场次,品牌效应进一步显现。加快文化与旅游融合,派出专人参加2010中国
国际航空体育节的筹备工作和开闭幕式大型演出的组织工作,协助基层成功举办茶业樱
桃节、黄庄桃花节、王石门槐花节、雪野开渔节等节会活动,进一步提升了旅游项目的
文化内涵,增强了文化旅游业的发展活力。
艺术创作。牢固树立创精品、争一流的工作目标,创作排演的莱芜梆子小戏《暖水
袋,痒痒挠》,赴广州参加第十五届全国“群星奖”决赛,获得政府社会文化最高奖—
—“群星奖”,并参加第九届中国艺术节优秀剧目汇报演出,实现了历史性突破。突出
重点,着力完成莱芜梆子大型戏《城市村官》的创作排练任务,恢复排练传统剧目5部,
莱芜梆子联唱《鱼水情长》在全国双拥经验交流会汇报演出中取得圆满成功,受到省领
导充分肯定。群众文艺创作迈上新台阶,在全省“星光奖”评选、曲艺大赛、农民文化
艺术节等活动中,有20余件作品获省级以上奖励,市文广新局获全省曲艺大赛优秀组织
奖。与有关部门联合举办航空运动群众文艺创作比赛活动,评选表彰优秀航空运动文艺
作品52件,优秀文学作品20件,受到群众好评。
文化体制改革。完成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和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局“三定方案”的
制定和实施工作,从加强管理、依法行政的原则出发,合理设置、调整、归并相关职能,
加强各项工作的衔接,逐步建立完善党委领导、政府管理、企事业单位依法运营的文化
管理体制。不断加强文化市场综合执法队伍建设,举办全市行政执法人员培训班,提高
执法效能。以健全制度、完善机制为重点,进一步完善综合执法考核、评估、案件督办
等各项工作机制。加强广播电视行业管理和行政执法工作,完成与市广播电视台执法职
能移交和工作对接,进一步理顺关系,严格规范广播电视播出秩序,指导市广播电视台
完成省广播电视局下达的三项整改工作,并积极向上争取为市广播电视台增加电视频道
和广播频率。
文化市场综合执法。以确保世博会、亚运会、国际航空体育节等重大节会文化市场
安全为重点,针对中小学生寒暑假及课余时间易进入网吧的特点,采取错时检查的方法,
加大中午和晚上检查的频率,严肃查处接纳未成年人、登陆禁止游戏、超时经营等违法
违规经营现象。 扎实开展文化市场集中检查行动,组织零点检查行动5次、日常集中检
查行动35次,出动执法人员1250人次,检查网吧1200家次,查处违规接纳未成年人网吧
6家。 进一步完善网络监管体系,全市的网吧在线率、客户端软件安装率、客户端在线
率一直居于全省前列。 扎实开展保护知识产权宣传活动、 打击网络侵权盗版专项治理
“剑网行动”、打击手机网站传播淫秽色情信息、查堵“美国之音”反动宣传品等出版
物市场集中治理行动,严厉打击无证经营和游商、地摊式经营,引导规范正版经营,共
查缴非法音像制品2600余盘、非法书刊3500册,取缔无证照书摊点12处,市文化市场稽
查队荣获“全国查处侵权盗版案件有功单位”三等奖。莱城区文化体育新闻出版局被评
为全省“扫黄打非”工作先进集体。积极开展《文明上网自律公约》《文明经营公约》
倡议活动,召开由学校、教师、学生和“五老”义务监督员参加的座谈会,公开接受社
会对文化市场管理和执法工作的监督。充分发挥公开监督电话的作用,及时处理群众举
报电话和来信来访, 做到了群众举报事项, 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逐步构建起了
“政府、社会、行业、学校、家庭”五位一体的文化市场监管体系,《山东文化信息》
《莱芜日报》、中国文化市场网先后转发了莱芜市的经验。
社会文化。牢固树立品牌意识,着力打造公益文化品牌,成功举办全市民间艺术表
演赛、元宵节灯会和音乐焰火晚会等系列春节文化活动,实现了节庆文化活动规模、规
格和档次的新突破。精心组织全市职工文艺汇演、消夏文艺晚会、农民文化艺术节、少
儿艺术展演等系列公益品牌文化活动,特别是消夏文艺晚会和职工文艺汇演今年首次分
开举办,举办大型演出27场,观众人数达10余万人次,新创作节目60余个,是规模最大、
时间最长、新创作节目最多的一届消夏文化盛会。积极开展“全民阅读”活动、农家书
屋阅读演讲比赛、全国书画名家作品展等社会文化活动,进一步活跃了基层文化生活。
文化下乡。继续实施文化下乡服务“三农”工程,组织剧团、艺术馆、书画院等单位,
送戏下乡230余场,送书画、对联600余幅,举办艺术辅导培训、书画展览10余场次,受
到群众欢迎。继续推进“城乡文化之旅”,莱芜梆子剧团与钢城区联合组织百戏下乡活
动, 在农村社区举办大型戏剧演出105场。大力实施农村电影放映工程,配备专业放映
设备50套, 专业放映人员80名,在全市农村放映公益电影12000场,全面完成了“一月
放映一场电影”的目标任务。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认真做好文物普查资料整理、数据录入和成果总结工作,顺
利通过山东省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实地调查阶段工作验收,被验收组确定为优秀等次。
组织力量完成三级以上馆藏文物数据采集和报送工作,建立珍贵文物数据库。积极制定
文物事业“十二五”规划,完成重点文物保护项目的规划编制和齐长城莱芜段沿线的保
护区域划定工作。策划推动鲁王工坊锡雕艺术研究院、莱芜梆子艺术研究基地等非物质
文化遗产传习所建设。举办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活动,完成第三批市级非物质文
化遗产名录的申报工作。参加首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组织参展项目15个,制
作特装展厅, 印制《招商手册》,鲁王工坊锡雕艺术博览中心等5个项目在会上签约,
增强了莱芜市文化遗产的影响力。市文广新局荣获“优秀组织工作奖”,莱芜锡雕荣获
优秀展品奖银奖,7名代表性传承人荣获“展示纪念奖”。
(刘海鹏)

【莱芜日报社】 新闻宣传。2010年,莱芜日报社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各项重大战略
部署,抓住中心工作中的重点工作,积极主动,及时准确重磅出击,做好主旋律报道,
先后推出两会的报道、重点工程巡礼、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打好“两新工程”建设
攻坚战、统筹城乡一体化、转方式调结构抓落实促发展、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建设、迎接
全国城市公共文明指数测评、争先创优争做嬴牟先锋、加快雪野旅游区建设、聚焦“城
乡公交一体化”、回眸十一五民生看变化等10余组战役性宣传。推出62个版的晨刊创刊
三周年特刊、60个版的七一特刊、36个版的教师节特刊、航空节特刊等,宣传战役此起
彼伏,高潮迭起,有声有色。这些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式、大容量、生动活泼的宣传
报道,为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营造了舆论强势氛围。省委宣传部《新闻阅评》先
后3次对本报的“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企业典型” 系列报道、“记者下基层”采访
报道、转方式调结构长篇综述报道给予高度评价,市委书记于建成,市委常委、宣传部
部长毕玉惠,市委常委、秘书长刘建良对本报采编的稿件和专栏先后给予批示表扬。报
社常年坚持记者下基层开展大型采访报道活动的做法也得到了省记协和中央三项学习教
育活动办公室的关注。中央“三教办”在其主办的《三项学习教育通讯》上刊发《捧给
读者水灵灵的新闻》 等3篇经验交流和体会文章。在其官方网站——中国记协网头条位
置,用5幅图片、4篇记者体会和1篇经验交流文章专题报道本报记者下基层的经验做法。
省记协在其机关刊物《齐鲁新闻界》 第5期,也专门开辟“三项学习教育园地”专栏,
用7个页码的篇幅, 专题报道本报记者下基层的经验,在全省、全国引起了广泛影响。
2010年, 本报有20余篇稿件获山东新闻奖,其中获得消息、通讯、系列报道3个城市报
好新闻一等奖,实现了新的突破。继续强化对上宣传报道,以对上报道的新突破扩张舆
论引导力。 全年在省级以上媒体发稿109件,其中中央级26件、省级83件,为展示莱芜
对外开放新形象起到了很好的宣传作用。年内,报社荣获全市“工作实绩考评先进单位”
“先进县级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全市精神文明建设暨城市公共文明和未成年人思想
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单位”“计划生育先进单位”“平安莱芜”建设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
称号。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报社党委书记、社长李高实同志入选首届山东新闻出版奖。
经营创收。2010年,莱芜日报社全年经营创收迎难而上,克难奋进,在整体经济形势困
难的情况下,广告、发行、网络、印刷、时代华美等各经营部门都圆满完成了各项创收
指标。以市场为导向,对广告中心的管理机构、运行体制进行全新的改革,经营模式不
断优化。 在上年分行业竞聘14个部门行业经理的基础上, 年内报社又采取日报、晨刊
“分开经营,适度竞争,加强监控”的模式。各专刊也实现了策划—编辑—营销版面的
一体化。经营性专刊成为报纸亮点,软宣传拓创收空间、力度加大。深入组织策划营销
活动,以活动促经营、以活动带创收力度进一步加大。多元化产业发展格局初步形成,
改革力度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任务圆满完成。与此同时,印务公司、广告中心、发行
中心、网络中心、时代华美、新闻旅行社等经营部门年内也都以较高的幅度增长,为报
社事业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事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报社新办公大楼采取报社出地,市房管局出钱,合作建
房、两家分享的新模式,大楼自2008年12月1日开工建设,历时一年半的时间,2010年7
月1日正式启用, 新办公大楼建筑面积9000平方米,是原来办公大楼的近3倍,投资200
多万元购置全新的办公桌椅、隔断等设施,装修网络直播间,新上网络直播设备,办公
设施由原来的修修补补到彻底改善,全体报人的工作条件有了质的提升。莱芜新闻网建
设。2010年,莱芜新闻网主页两次改版,形成了大方、简洁、权威、丰富的界面风格,
建成自己的直播间,成功实现了中国国际航空体育节、航空宝贝大赛的网上直播;新闻
网与全国200多家地市级网站建立网站联盟。 每天的IP浏览量超过7000,页面浏览量超
过3万, 全球排名接近10万名之内,高居莱芜各网站之首,成为了名副其实的莱芜第一
网络媒体和对外宣传的新窗口, 也是百度在莱芜的唯一新闻源。新闻媒体发展。9月,
由报社承办的国内唯一一份航空运动专业杂志《航空运动》创刊,其质量和水平得到国
家体育总局有关领导的首肯,报社已形成两报一刊一杂志一网站的媒体格局。新闻工作
者队伍。 8月,报社通过公开招考,有15名同志招聘入报社,为报社增添了新生力量,
报社已由2007年初的61人扩大到现在的125人。
学习实践。以开展“规范化建设年”为主线,出台《关于开展“规范化建设年”活
动的实施意见》等,认真抓好读书活动、首席编辑记者示范讲课等18个项目的推进落实。
成功举办鲁中晨刊成立三周年读者文化节,成立全市小记者工作协会,使全市晨刊小记
者队伍发展到近5000人。 历时6个月,吸引东莞和徐州的选手参加,成功举办“航空宝
贝”大赛评选。先后多次深入到“牵手共建”村——杨庄镇高家店村、“联镇包村”点
——辛庄镇徐家店村和包建社区点——辛庄镇东铁车村走访,为困难户送去慰问金和慰
问品,帮扶指导村两委开展工作。
队伍建设。2010年,莱芜日报社以实施创建学习型党组织,创先争优,争做嬴牟先
锋活动为抓手,大力加强班子建设和新闻采编、经营创收、行政后勤“三支”队伍建设,
不断增强党委的决策能力和全社人员的学习力、创新力、执行力。着力培育经营人才,
为事业发展提供切实保障。不断加强党委班子自身建设,报社领导带头开好民主生活会
和组织生活会,发挥好班子成员务实创新的表率作用。坚持民主集中制、党委理论中心
组学习制度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一岗双责”制度。自觉坚持干部选拔任用条例,
干部任用形成了一套完整科学的竞争聘用机制。不断加强制度建设,进一步完善形成了
会议、 编务工作、经营管理、考核工作四大系列50多项300多条制度。大力加强队伍作
风建设。整个报社队伍开拓创新精神、敬业奉献精神明显增强,职业作风和职业意识明
显提升,保持了昂扬向上、奋发有为的良好精神风貌。
(李〓鹏〓朱〓鹏)

【广播电视】 新闻宣传。2010年,市广播电视台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提
前策划,统筹安排,开展有计划、有重点、有深度的宣传报道,做到常规宣传设置主题、
谋划在先,重大宣传反应迅速、主动出击。广播、电视、报纸、网站四位一体,整体联
动,立体出击,效果显著。对内宣传方面,主要有四个特点。常规宣传及时跟进。紧扣
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围绕城乡统筹、两股两建、两新工程、航空节、钢博会等中心
工作,聚焦新亮点,宣传新成就,为全市发展营造了催人奋进的浓厚氛围,较好地发挥
了舆论引导作用。战役性宣传亮点不断。联合全省16城市电视台举办“航空运动宝贝”
选拔赛;制作播出《打造中国航空运动之城——专访上海体育学院教授刘清早》特别节
目;赴北京特别采制四集电视专题片《航空运动史话》;加入中国公共电视新闻网。通
过这些形式,广泛、持久、有效地宣传了航空运动,扩大了航空运动之城的知名度和影
响力,特别是“航空运动宝贝”选拔赛,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关注;《航空运动史话》的
拍摄,开了用电视手段展示航空运动历史的先河。自主策划实施系列主题性选题。赴宿
迁和沭阳摄制的六集异地电视调查报告《宿迁传奇》,以其资料翔实、视觉新颖、权威
性强,引起了观众共鸣,被市委定为十二届九次全委会期间的学习补充材料;组织实施
《母亲河·汶水行》等大型新闻采访活动,以鲜明的时代特色和本土气息,赢得了社会
各界的认可。加大舆论监督的力度。广播《政风行风热线》与电视《民生广角》实现了
联动,《民生广角》开设《朝话夕视》子栏目,扩大了舆论监督的广度和深度。对上宣
传方面, 电视在中央电视台发稿23条,在山东卫视等发稿306条,广播在中央台、省台
用稿232件。 主要有两个特点:主题宣传报道亮点多。着眼中央台、省台等主流媒体,
紧扣全市亮点工作进行重点宣传推介。2月19日,央视《新闻联播》同一天播发《莱芜:
农民喜迁集中居住区》 和《莱芜: 冬季水利建设见实效》 两条新闻;12月5日,央视
《新闻联播》头条播发《莱芜抓好蔬菜生产》。媒体专栏报道分量重。不到两个月的时
间, 在央视《新闻联播》 《身边的感动》两档联动栏目陆续播出《的哥们的自豪》、
《爱鸟老人——万国明》两篇稿件。新媒体建设取得新进展。《赢周刊》按照“一刊在
手、生活全有”的办刊理念,策划实施一系列主题性策划,扩大了刊物的美誉度和影响
力;莱芜传媒网各项功能不断完善,实现了网络直播,并在此基础上开通莱芜网络电视
台。
节目创优。在节目内容上,采取“拿来主义”,与上海五岸传播公司合作,从上海
卫视引进四档节目,用本地主持人串联,加上本土元素,实现了外来节目的本地化;与
北京光线传媒公司合作,引进九档日播节目和两档周播节目,每天的节目时长达到五个
半小时;电视节目已经形成了以自办节目为主、外来节目为辅的节目架构体系。在节目
规范上,初步实现了规范化,实现了《莱芜新闻》《民生广角》等节目的定长、定时播
出;节目导视系统、节目编排系统进一步优化。在外在形式上,对电视频道的外在形象
进行整体策划和规范,对频道进行明确定位,打出“翼动天下鼓舞未来”的频道宣传呼
号, 既凸显了莱芜的传统文化,又彰显了莱芜的现代气息;12月7日,莱芜广电和山东
长城梅地亚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签署《2010~2012电视整体策划包装管理咨询项目合作协
议》,借力权威机构,全面实施品牌提升战略,力争用两年的时间实现将莱芜电视台打
造成为全省一流地级电视台目标。
事业建设。加快推进市区有线电视数字化整体平移和农村广播电视村村通入户工作。
市区有线电视数字化整体平移是年内广播电视事业建设的重点工作。为确保这项工作顺
利进行,市广播电视台作了严格有序的整体平移时间安排,充分做好前期规划和人员技
术准备,有计划、有步骤分片分区稳步组织实施;截至年底,已完成数字电视前端各系
统建设和各小区楼宇之间的光缆布线工作, 数字电视整体平移工作已完成20000户;经
过积极协调和努力争取,年内莱城区将加快推进广播电视村村通入户列为重点工作,明
确了发展目标,制定了优惠政策;市广播电视台积极督导配合,科学规划设计,认真组
织施工,广播电视村村通入户工作顺利开展,更多的农村群众看到了丰富多彩的电视节
目。积极实施广播电视采编播设备的升级改造。对电视播出设备、编辑设备进行升级改
造,对关键的播出服务器、新闻编辑服务器进行扩容升级,新组装社教节目编辑制作系
统、电视节目包装系统,有效缓解了节目制作压力,提高了节目制作水平;对广播两个
频率的播出系统全部实现备份播出,保证了两个频率播出的安全性;采购广播新闻采访
机、卫星校时设备、音频延时器、音频调音台等设备,提高了广播节目制作质量;加强
广播电视播出管理和有线网络安全管理,确保了广播电视播出安全和有线电视网络安全
平稳运行。
产业经营。成立广播电视广告中心,对广播电视商业广告实行竞标承包、集约管理、
集中经营,广告创收实现了稳定增长。加大有线电视收视费征收工作力度,针对春节后
农村收视费续费率有所下降的趋势,派出专人深入调研,分析原因,制定政策,续费率
下滑的局面得到有效遏制。积极做好产业拓展,组织开展参与性强、轰动效应大、社会
效益和经济效益明显的大活动。策划举办青春莱芜时尚展演暨鲁中车展,承办2010莱芜
樱桃旅游节开闭幕式暨文艺演出,2010莱芜生姜科技博览会等活动。特别是围绕举办第
二届国际航空节,联合全省十七城市电视台举办的“首届航空运动宝贝评选”活动引起
了广大市民的热议,得到了市领导的高度关注。广电大药房和广电幼儿园也实现了内涵
提升、规模扩展。面向社会招聘1名广视传媒公司总经理,利用广视传媒公司这个平台,
涉足广电媒体之外的领域,进一步把广电产业做大。
机制创新。全面推行目标绩效管理,明确任务、细化指标、层层落实,建立健全了
全台目标责任体系。建立覆盖全体人员的网络组织机构,认真部署入网运行工作,全台
上下认识到位,态度端正,网络日(周)清、月评价工作步入规范。建立新闻通气会制
度、编务会制度,制定印发《好稿好节目评选办法》《节目评优标准》《新闻采制审核
工作责任及追究制度》等配套文件,新闻宣传管理更加规范。在电视《莱芜新闻》《民
生广角》 和广播《莱芜新闻》 等栏目进行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试点,新的分配方式采用
“岗位加绩效”、以岗位工资为主的模式,以岗定薪、岗变薪变、薪酬与绩效挂钩,充
分调动起了采编人员的积极性,几档新闻节目的质量有了明显改观。加强对高层次人才
的引进和管理,建立健全激励保障机制,明确聘用人员考核、晋升工资待遇的具体标准
和办法,从制度上保障人才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
(单玉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