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c&A=12&rec=105&run=13

【气象业务体系建设】 建成灾害性天气监测预警平台及以移动气象台为载体的中国国
际航空体育节气象保障服务系统;完成地市级卫星广播系统建设;与市应急办、水利、
林业、国土、城防、环保、安监、公安交警、公路、煤炭、广播电视等部门建立起常态
化的气象灾害应急联动机制;与广播电视台建立气象灾害预警信息直播制度;与国土资
源局实行资料共享和地质灾害联合发布制度;充实加强全市社区(村)、镇(街道)气
象协理员、信息员队伍,在黄庄镇和张家洼街道新建2个气象信息服务站。

【公众气象服务】 全年共向市委、市政府等部门提供决策气象服务材料247期,其中重
要天气情报32期、 中长期预报40期、雨情材料65期、专题气象服务材料110期,累计达
7000余份。共发布寒潮、大雾、道路结冰、大风、霜冻、雷电、冰雹、暴雨、高温等各
类灾害性天气预警信号35次, 启动(变更)重大灾害性天气应急响应预案8次,通过决
策气象服务短信平台发送决策气象服务信息和重大活动气象服务信息144条5万余人次。
灾害性天气如寒潮、暴雨、雷电、高温等预报准确,年度预报业务质量位居全省前列,
暴雨预报准确率全省排名第一、最高温度预报准确率全省排名第一、最低温度预报准确
率全省排名第二。 汛期,对2次大范围和4次局地性暴雨天气过程以及8天35℃以上高温
天气都做出准确预报, 并及时发布预警信息。特别是8月14日的暴雨过程,提前48小时
发布强降雨预报,为防灾减灾赢得了时间,全市未发生大的灾情。军事装载行动气象保
障服务及时优质高效,得到军政领导的一致好评,被授予“气象服务保障有力、军事运
输万无一失” 锦旗。 针对元旦、春节、清明、端午、五一、国庆、高考及人大、政协
“两会” 、2010中国国际航空体育节、361°全国女排联赛莱芜赛区、山东省糖酒商品
交易会以及2010年中国(莱芜)钢铁博览会、中国(莱芜)生姜第三届博览会等重大活
动及时开展决策服务和专题服务。被市委、市政府评为2010年中国国际航空体育节筹办
组织工作先进单位。

【气象科技服务】 防雷减灾服务。举办全市第二届防雷技术高级培训班,对莱钢集团
防雷技术人员和全市防雷图纸设计人员进行培训,提高了社会对防雷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建立雷击风险评估业务流程和专家库,初步建立了雷击风险评估体系;加大对大中型企
业及易燃易爆场所的防雷检测力度,提高雷电灾害防御能力;防雷减灾工作延伸到莱钢
等国有大中型企业,并形成“莱钢模式”。专业气象服务。建设钢铁、农业、烟草、电
力、公路交通、建筑、地质灾害、矿山与煤矿、军用气象服务等八大专业气象服务平台,
为不同行业提供全方位、深层次和精细化的气象服务;2010年共开展人影作业15次,对
缓解全市旱情、增加水库蓄水、降低森林火险等级和改善生态环境起到了积极作用,被
评为“全市森林防火工作先进单位”;实现了天气预报节目信号网络传输,提高了电视
天气预报效果和质量。农业气象服务。健全农业气象服务体系,针对不同的农业种植特
点,建立特色农业种植定量化观测系统;在寨里镇温室大棚内安装30个小气候自动观测
仪,与山东省气候中心联合开展设施农业生长状况试验观测,为科学种植蔬菜提供了技
术支撑;聘请北京植保专家为黄庄果树“褐腐病”防治进行现场会诊,并提出包括整个
生长以及采摘储运过程的病虫害防治和管理建议;首次开展桃花始花期预报和果树花期
冻害预防气象服务,零距离服务林果生产。

【气象法制建设】 做好《气象灾害防御条例》的宣传和实施工作,充分利用“3·23”
世界气象日、科普宣传周、安全生产月、法制宣传日,多层次宣传气象法律法规和科普
知识。市气象局与市委宣传部、市社科联联合开展气象科普进农村、进学校活动,共发
放宣传材料5000多份,并印制《做文明市民〓建和谐社会》科普书籍2000册,有效地增
强了公众气象防灾减灾意识。明确行政执法人员的职责,积极开展执法活动,在全市开
展防雷安全、气象信息发布专项执法大检查,切实消除防雷安全隐患,净化了气象信息
发布环境;莱芜市政府下发《莱芜市气象灾害应急预案》《莱芜市政府关于进一步提升
气象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能力的意见》规范性文件,进一步提出了莱芜气象事业发展和
加强气象灾害防御工作的总体目标、任务和要求。

【2010年气候影响评价】 1. 气候概况。2010年莱芜年平均气温13.4℃,比常年平均偏
高0.4℃;年降水量707.9毫米,比常年平均偏多12.8毫米,日照总时数2186.5小时,比
常年平均偏少257.3小时; 年极端最高气温36.7℃,出现在7月30日;年极端最低气温-
14.5℃, 出现在1月13日;终霜日期3月10日,初霜日期10月28日,无霜期231天。年内
无明显自然灾害,气候属偏好年份。
2.主要气象要素及特点。气温。2010年年平均气温13.4℃,比常年平均偏高0.4℃,
年极端最高气温36.7℃, 出现在7月30日;年极端最低气温-14.5℃,出现在1月13日;
从各月气温与常年比较情况看,除春季3~5月比常年偏低外、其他时间均比常年偏高,
其中2月、7月、11~12月比常年偏高明显,分别比常年偏高1.7℃、1.3℃、1.0℃,4月
比常年偏低2.6℃,6月、8月气温接近常年。
降水量。 2010年年降水量707.9毫米,比常年平均偏多12.8毫米,年内降水时空分
布不均匀。从各月降水情况看,除2月、8~9月比常年偏多外,其他时间均比常年偏少,
其中8月降水量异常偏多, 比常年偏多5成。10~12月只有2.9毫米,不足常年的5%,为
1957年以来降水量最少的一年。
日照时数。2010年日照总时数2186.5小时,比常年平均偏少257.3小时。其中1月、
10月、10~12月比常年偏多,其他时间均比常年偏少,8~9月阴雨日数较多,日照严重
不足,不利于秋作物的产量形成,10~12月持续的干暖天气,有利于设施农业的发展。
干旱监测。从全年干旱监测情况看,大部分时间土壤墒情适宜,1、2月雨雪充沛,冬季
全市无旱情。 春季大部分时间土壤墒情适宜,3~4月、5月上中旬降水充足,土壤墒情
适宜, 全市无旱情,5月下旬基本无有效降水,部分地段墒情下降很快,旱象露头,不
利于春播作物的苗期生长。 夏季大部分时间土壤墒情适宜,其中7月中下旬降水偏少,
持续维持晴热天气, 部分地段旱象露头,8月中下旬降水偏多,部分地段土壤湿度接近
饱和,下旬持续的低温阴雨寡照天气,不利于秋作物的产量形成。10~11月莱芜市基本
无有效降水,但土壤墒情适宜,根据11月28日各地段农田土壤墒情监测结果看,各地段
麦田20厘米土壤相对湿度在60%以上, 土壤墒情适宜,部分山区、丘陵地段表墒下降,
旱象露头。12月持续维持干暖天气,但土壤封冻,作物停止生长,需水量少,全市基本
无旱情。
3. 主要气候事件及影响。低温。2010年冬季共出现≤-10.0℃的低温天气12次,分
别出现在1月4~8日、 12~13日、2月12~13日、12月16日、25~26日。其中1月13日的
最低温度为-14.5℃, 是冬季温度最低的一天。受冬季冷空气影响,2009年12月下旬至
2010年1月中旬气温持续偏低, 使大棚蔬菜生产成本投入增加,产量受到影响,价格上
涨。
大雾。2010年共出现2次大雾,分别出现在1月10日,9月11日,其中9月11日的最小
能见度仅为40米,造成车辆出行困难,部分路段交通堵塞,事故增多,高速公路被迫关
闭多时。
强降雪。2010年2月10日夜间,莱芜出现强降雪,过程降雪量7.3毫米,积雪深度达
10厘米,降雪过后气温急剧下降,出现道路结冰,多条高速公路封闭,给春节前人们的
出行带来一定困难。
大风。 受高空冷涡和地面气旋冷锋影响,4月26日下午,莱芜部分乡镇和城区狂风
骤起并伴有雷暴和阵雨,有4个自动气象站监测到大风天气,极大风速莱城区20.6米/秒、
雪野湖29.9米/秒、 石云山27.2米/秒、茶业口镇26.1米/秒,其中雪野湖瞬时极大风速
超当地有气象记录以来历史极值,28日傍晚,莱芜再次出现了雷雨大风天气,冷空气过
后,气温偏低,给农业生产造成严重影响。2次大风过程共造成12个乡镇的18万人受灾,
其中受伤1人,损坏房屋397间,损坏企业车间370间,损坏大棚430个,刮倒树木3000棵,
樱桃受灾1000余亩,冻死花椒树150万株,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达2000万元。6月17日夜间,
莱芜出现雷雨大风天气,部分乡镇出现冰雹,但影响不大,没有形成灾害。
春霜冻。 受较强冷空气影响,4月12日凌晨到中午,莱芜普降小雨,并伴随大风降
温天气。 据莱芜区域气象观测站监测,12~14日,莱芜市区最低气温达0.6℃,超越历
史同期, 极大风速达6级,地面最低温度达-4.1℃。杨庄、和庄、乔店、石云山最低气
温达0℃以下,苗山、乔店、雪野、石云山极大风速达6级以上,13日早晨,大部分乡镇
出现霜冻, 给处于盛花期的果树造成一定影响。
高温。2010年夏季共出现8天≥35℃的高温天气,其中6月4天,7月3天,8月1天。6
月27~30日、 7月4~6日、29~31日出现不同程度的高温天气,气温高,光照强烈,天
气晴热,不利于各种果树的果实膨大和灌浆成熟以及生姜的幼苗期生长。
暴雨。2010年夏季,莱芜共出现暴雨4次,日最大雨量为75.9毫米,出现在8月1日,
经调查, 没有出现灾情。
连阴雨。 6月2~6日莱芜出现连续阴雨天气,气温偏低,光照严重不足,不利于小
麦的灌浆成熟, 导致全市小麦收获期比常年偏晚一星期左右。8月22~28日,莱芜出现
了明显的连阴雨天气,气温偏低,降水明显偏多,光照严重不足,影响夏玉米等大秋作
物的灌浆成熟,同时,使部分果品着色差,烂果、裂果率增加,影响果品产量和商品价
值。 9月6~11日,再次出现明显的连阴雨天气,过程降水量达77.6毫米,6天的日照时
数只有12.4小时,影响玉米等秋作物的灌浆成熟和干物质积累,光照缺乏,田间土壤过
湿, 不利于生姜的姜块膨大以及产量的形成。
秋冬季持续干暖。自2010年10月1~12月31日,莱芜气温持续偏高,降水量只有2.5
毫米, 比常年偏少96.2%,为自1957年以来同期降水量最少的一年。持续无有效降水,
致使越冬期部分地段旱象露头,对小麦、大蒜等越冬作物的安全越冬有一定不利影响。
但持续的干暖天气,对设施农业的发展较为有利,由于天气晴朗,光照充足,温室大棚
内气温偏高,有利于提高蔬菜品质和产量。
(周祥祥〓王琪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