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业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c&A=11&rec=76&run=13

[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进一步提高] 全市农业生产克服倒春寒、严重干旱等自然灾害,
依靠科技实现增产增收。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77.3万亩,总产29万吨,分别比上年减
少14.9万亩、 6.8万吨;平均亩产375公斤,比上年减少6公斤。其中小麦26.6万亩,比
上年减少9.4万亩,单产298公斤,总产7.9万吨,比上年减少4.95万吨;玉米37.1万亩,
比上年减少4.6万亩, 单产396公斤,总产14.7万吨,比上年减少1.5万吨;地瓜11.6万
亩,比上年减少0.9万亩,单产507公斤,总产5.9万吨,比上年减少0.3万吨。花生面积
7.8万亩, 比上年增加0.3万亩,单产174公斤,总产1.4万吨,比上年增加0.2万吨。瓜
菜面积54.4万亩, 总产142万吨,分别比上年增加7.3万亩和10万吨,同比增长15.6%和
7.3%。

[农业结构调整力度加大] 根据市委、 市政府 《关于2001年农业结构调整的意见》
(莱发[2000]28号)文件要求,全市农业系统把结构调整作为全年工作的中心,明确调
整任务、调整重点,通过继续深入开展农业结构调整思想教育活动、搞好技术信息服务、
落实有关奖励及优惠政策、积极推广典型等项措施,全年新增种植业调整面积10万亩以
上。 “三辣” 主导产业面积达到33.8万亩, 占总耕地面积的38%。其中生姜面积达到
16.6万亩,比上年增加3.3万亩,总产41万吨,比上年增加7万吨;大蒜收获面积13.2万
亩,比上年增加2.4万亩,总产17.3万吨,比上年增加1.4万吨;各类名优特稀精细菜增
加7.3万亩;冬暖大棚发展到13315个,比上年增加2578个。随着主导产业的发展,生姜、
大蒜收获后种什么,又成为结构调整的新课题。全年试验推广种植蒜茬花生3000亩,亩
产荚果500公斤以上,亩收入达1300多元,比种植玉米增收900元,实现了茬口调整的新
突破。在粮食生产上,推广济麦19、PH85-16、D9401等优质小麦7万亩,推广济薯16、
北京553、 日本川山紫等优质地瓜4万亩,推广高油115、花糯1号、鲁爆1号等优质玉米
4000亩,改善了粮食作物的品质结构,每亩增收都在100元以上。

[农业产业化发展步伐加快] 2001年, 全市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到995家,其中区域
性的“龙头”企业发展到22家,有一定外向度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到53家,拥有农产
品进出口权的企业8家。全年农产品加工量达到45万吨,占农产品总量的25%;农产品出
口11.3万吨,占农产品总量的6.1%;实现农产品出口创汇5075万美元,占农业增加值的
31.2%。全年新建恒温库58座,恒温库总量达到107座,库容量达到14万吨,在09公路和
姚口路沿线建成了全省最大的恒温库群。对莱芜农业信息网进行重新筹划、设置,把网
站办成了集综合性、指导性、服务性为一体的现代化信息服务体系。全年实现“订单农
业”18万亩,占全市总面积的20%,通过互联网实现网上交易额7000万元。

[实施科教兴农和名牌带动战略] 继续实施良种产业化工程,全市农作物良种覆盖率
达到98%,玉米、小麦统一供种率达到85%。适应主导产业发展,市农科所引进优良生姜
品种25个进行选育和推广,并进行生姜脱毒研究,生产脱毒姜种40多万公斤;培育樱桃
西红柿品种2个, 培育转基因抗盐碱杨树苗30万株。继续组织实施农业科技示范工程,
市、区、乡各级示范园引进种植了油桃、芦荟、仙人掌等名优果蔬新品种,对促进全市
农业结构调整发挥了较强的示范带动作用;作为全省生态大棚科技示范项目,完成了各
项经济技术指标, 全市“四位一体”生态大棚达到860个。加快农业实用技术推广,配
方施肥、地膜覆盖等实用技术得到普及,全市农作物病虫害综合防治面积达到80多万亩,
化学除草面积达到40万亩。加强农业实用技术培训,钢城区被列为全省“新世纪青年农
民培训工程”项目县;以农广校为办学主渠道,进一步加强高层次农业教育培训,大专
以上学历招生280人;7月份邀请农业部干部培训中心举办了“农业新技术、新品种推广
应用培训班”,来自农业部、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农科院的知名专家教授,对全市各乡
镇分管乡镇长、 农技站长、重点村村主任、种植加工大户200多人进行了培训;结合结
构调整工作的进行,全市共开展生姜、大蒜、大棚菜、四位一体大棚等短期培训班几十
期次, 印发技术资料、明白纸等5万份,培训农民5000多人次;在莱芜电视台播发农业
科技教育和实用技术推广专题片10期次。
通过组织参加农博会、农展会等,实施名牌带动战略。在北京举办的2001年中国国
际农业博览会上,莱芜市选送的“莱丰”牌脱毒生姜、脱毒马铃薯、红白姜芽、“鹏泉”
牌大红袍花椒、 “香山”牌黑、白瓜子等7个产品被认定为名牌产品,名牌产品数列全
省第10位。在“九发杯”山东省首届名优农产品上海展销订货会上,莱芜市的“汶源”
牌大蒜、小红袍花椒、“春亚”牌香油、脱毒生姜被评为最畅销产品,莱芜市被省组委
会授予“组织奖”荣誉称号。

[积极推进农业综合开发] 各级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莱发[2000]28号文件精
神和实施“富民强村”工程的要求,全市19个乡镇(办事处)都确定了综合开发项目。秋
种结束后, 全市掀起山区农业综合开发高潮,日上阵劳力达3万多人,上阵各类大型机
械50多台 (部) ,共动用土石630万立方米,完成工日816万个,完成土地开发治理面积
4.3万亩, 实现新增耕地1.03万亩。10月23日,全省机械化农业综合开发现场会在莱芜
市召开,对莱芜市实行机械化农业综合开发的经验在全省进行推广。
国家立项的黄淮海平原农业开发项目,全年完成开发面积1.5万亩,投资320万元,
开挖疏浚渠道48公里,埋设地下暗管5公里,建设防渗渠3公里,整修道路58公里,硬化
40公里,植树3万株,建设三护房14处;综合开发多种经营项目,计划投资255万元,完
成土建工程3500平方米,购置加工设备16台,新增生姜加工能力600吨。

[农村政策得到较好落实] 农民负担进一步减轻。通过落实预决算审批、农民负担卡、
审计监督、一票否决、一把手负责等项制度,深化涉及农民负担的专项治理,全市“三
提五统” 预算总额为8028万元,人均88.2元,占上年人均纯收入的2.72%,比上年下降
0.18个百分点, 全市共发放农民负担卡28万多份,占总户数的90%以上。加强农村财务
管理。 市区乡组织开展了3次会计培训和考试,共培训农村会计2000人次,提高了农村
会计人员素质;全面实行了村级财务公开,各村都建立民主理财小组,大力推行农村会
计异村任职,农村财务管理进一步规范,有20多个村实现了会计电算化。清理整顿农村
合作基金会工作。全市15处清盘关闭的农村合作基金会共放款7854万元,已回收3650万
元;共吸收股金7917万元,已兑付6417万元。

[深入开展农业执法活动] 按照省、市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会议的部署,与
有关部门联合下发《关于深入开展农业生产资料打假联合行动的通知》,在农资需求旺
季,对玉米、蔬菜等杂交种、大批量农药和各类混配制剂、各种复混肥和配方肥料等农
用生产资料进行严格执法检查,农资市场经营秩序明显好转。
(许洪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