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芜市人民政府(二)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c&A=11&rec=30&run=13

[旅游工作] 2001年,共接待游客127.02万人次,旅游收入达到3.29亿元,分别比上
年增长18.5%和24.3%,创历史最好水平。
立足资源优势,编制旅游规划。聘请旅游规划专家,组成旅游规划课题组,对全市
所有旅游资源进行考察规划。为保证规划质量,市五大班子领导先后两次听取规划专家
组的汇报,共同分析研究莱芜旅游发展思路和战略。邀请省旅游局领导和省内外知名旅
游专家学者, 对《莱芜市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和3个详细规划初稿征询意见,使规划
既很好地与全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相衔接, 又较好地体现出莱芜旅游的特色。 年内,
《莱芜市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和3个详细规划通过专家组的论证评审。
坚持社会化办旅游, 加快景区景点建设步伐。年内,全市共成立7家旅游管理组织
和开发公司,19处旅游景区景点正在开发建设之中,景区建设总投入达到1500多万元。
其中房干生态旅游区、莱芜战役纪念馆达到国家AA级景区(点)标准,并顺利通过评审。
组成专门队伍,策划和编制了28个旅游招商项目,并编辑成册,在《莱芜日报》连续登
载,加强对外宣传。通过多种形式的对外推介,吸引外来客商,年内有12批客商前来考
察、洽谈。积极向上争取无偿资金70万元,缓解了部分景区资金缺乏的状况。
加大宣传促销力度,大力开拓客源市场。年内采取会议促销、活动促销、媒体促销、
网上促销、载体促销等形式,加大宣传促销力度,取得良好的效果。组织12家旅游景区
和旅游企业,参加了在济南、云南举办的“中国国际旅游交易会”。在济南、房干、雪
野先后5次举办新闻发布会、 生态旅游推介会,省内40家新闻单位和50家旅行社参加。
组织协助房干生态旅游区、棋山省级森林公园、王石门天上人家等景区景点分别试办生
态旅游节、 旅游文化节、槐花节、山会和庙会等节庆活动6次。组织了莱芜旅游风光摄
影、民间传说故事和旅游商品设计“三个大赛”,进一步丰富了莱芜旅游的宣传内容。
为房干九龙大峡谷拍摄了环幕电影,在各级各类媒体上发表文章信息200多篇(条) 。房
干、莱芜战役纪念馆等景区景点的专题片和由省有线电视台拍摄的全面介绍莱芜旅游的
电视片分别在中央电视台、山东电视台和有线台播放。在鼓励各旅游景区、旅游饭店、
旅行社在网上注册域名网址、建立网页的同时,在莱芜信息港、政府信息中心设立旅游
网页,及时更新内容,发布信息。首次制作了《莱芜旅游》画册、《莱芜旅游指南》和
《莱芜旅游招商项目》5万册(份)。
坚持配套发展,培育产业体系。围绕“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下大气
力搞好旅游产业体系的培育。一是积极做好旅游涉外宾馆饭店的完善提高工作,帮助他
们上项目、上档次,举办岗位培训班,组织外出参观考察,学习借鉴外地先进经验。已
有3家饭店通过星级评审。二是加快旅行社建设步伐。新引进成立1家旅行社,市内旅行
社达到4家,全市旅行社的服务领域不断拓展,服务质量和接待能力逐步提高。“五一”
和“十一”期间,旅行社的送团量和接团量基本相等,结束了过去只送团不接团的历史。
三是继续加强旅游教育和人才培养工作。积极为各类旅游服务人员提供学习进修渠道,
组织旅行社、饭店工作人员进行岗位资格考试,还举办了为期一周的首届导游员培训班。
四是开展了两次旅游市场整顿检查活动,积极做好景区景点、旅行社与住宿、餐饮、购
物、娱乐、客运等相关行业之间的协调工作,形成了相关行业与旅游业相互支持、配套
发展的良好局面。

[外事侨务工作] 外事工作更加规范。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全市外事管理工作的
通知》,明确了外事工作的管理体制、管理原则、办事程序等问题,强化了外事归口管
理、协调指导和服务职能,同时对全市涉外工作人员特别是翻译人员的基本情况进行全
面调查,纳入正常管理范围,方便了外事接待服务,保证了全市外事工作的有序开展。
加强因公出国管理。先后制定《关于因公出国的办理须知》《关于加强护照管理的
规定》等文件,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实行邀请、联络、审核、办理护照、签证一条龙服
务制度,避免了公费旅游和非法移民现象的发生。对出国人员加强行前教育,编写《涉
外指南》,印制《对外交往活动中的外事纪律》等教育材料,保证出访团组的质量。全
年共审核办理因公出国团组42批77人次,其中经贸团组21批49人次,非经贸团组21批28
人次, 随团30批42人次,组团12批35人次,办理劳务输出150人次,压缩制止不合理团
组2批6人次,压缩在外天数58天,节约资金23.7万元。全市共接待来自美国、俄罗斯、
日本、 德国、香港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的专家、外商156人次,邀请来莱进行贸易洽谈
的外商2批4人次,接待华侨华人、港澳台同胞151人次。
加强对外宣传联络,完成了外宾邀请和接待工作。年内,积极进行友好城市联络,
上半年赴北京与外交部前外交官联谊会进行联络,并举行座谈会,拜访了德国巴伐利亚
州、荷兰经贸促进会驻济南办事处、日本驻华使馆、韩国驻青岛领事馆等外国驻华机构,
详细介绍了莱芜市的基本情况、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对外合作项目,为寻求更多的合作
伙伴创造了条件。同时,在《山东侨报》《山东侨务》《侨务工作研究》《齐鲁乡情》
等报刊发表文章6篇,向海外投寄招商项目120份,宣传品30份,配合开发区建设和全民
招商活动, 2次给海外华侨、 华人致函,扩大了宣传面。帮助市内4家侨资企业免费在
“锦绣中华图片网络”上发布产品介绍和招商项目。在全国友协省情、市情宣传网站,
发布莱芜市的基本概况、招商引资优惠政策等,扩大了莱芜的对外影响。
贯彻落实侨法,为归侨侨眷解难题办实事。年内印发《中华人民共和国归侨侨眷权
益保护法》(修正案) 600多份,分发给有关部门和归侨侨眷,开展对侨法的学习宣传。
同时,组织发动侨务干部和归侨侨眷参加全国“冠城园杯”侨法知识竞赛。召开全市部
分归侨侨眷学侨法与发展经济座谈会,座谈近年来学法、用法、保护自身合法权益的体
会以及发展个体经济的经验和做法。建立了侨资企业和新移民人才档案,依据侨法规定,
认真进行归侨侨眷身份认定工作,全年认定发放身份证8份,妥善处理了2户侨眷的住房
问题、1起经济纠纷问题,帮助1名侨眷安排了工作,解决了生活困难。全年共处理来信
来访21件次,走访归侨侨眷20多人次。对符合条件的“三侨”考生提前进行摸底,保证
了“三侨”考生政策的落实。
发挥外侨优势,积极开展引资引智工作。通过省侨办,向华侨沈炳麟先生的“应善
良” 福利基金会争取捐款12.96万元,用于苗山镇东邢小学学校建设,并协调有关部门
筹集配套资金18万元, 减免各种费用2.8万元,新建学校于5月1日如期完工。为加快经
济开发区建设,扩大招商引资渠道,多次向省侨办争取支持,10月份省侨办批复市经济
开发区为“山东莱芜华侨华人创业园”,于11月份正式挂牌。还邀请新西兰金色未来投
资集团董事长李光君等5名华侨华人来考察,并同“天上人家”旅游公司达成合作意向。
同时, 积极拓展外事渠道,首次组织委派劳务。年内,全市1个单位被省人事厅、省外
事办评为先进集体,有2人分别记二等功、三等功。

[民族宗教工作] 多种形式开展民族与宗教宣传教育。首次把十月份定为全市“民族
团结进步宣传月”,并编印《民族宗教工作法律法规汇编》4000册,翻印《民族团结进
步宣传手册》2000册,发放到各级民族工作干部和每个少数民族家庭中。利用报纸、电
视等新闻媒体,报道部分民族团结的先进典型和全市民族工作开展情况。积极组织有关
人员参加山东省少数民族文艺汇演。市、区组成联合调查组,到少数民族居住比较集中
的凤城街道办事处、牛泉镇和鲁中冶金矿山总公司等进行民族工作情况调查。召开了有
7个少数民族成份和民族工作部门参加的少数民族工作座谈会。选送4名少数民族学员参
加省委统战部、 省宗教局举办的全省伊斯兰教界人士培训班;选派2名住寺阿訇参加省
伊协举办的阿訇培训班, 经考试取得了阿訇资格证书;选派3名信教群众参加山东省神
学院招生考试,有2名被录取。先后在省《民族与宗教》发表文章2篇,在《莱芜调研》
发表2篇,在《莱芜日报》发表5篇,被省民委表彰为学刊用刊先进单位。
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为少数民族群众办实事。对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等问
题进行专项调研, 并向市政府和省民族宗教局写出了调查报告。市、区联合,2次对市
内的清真食品经营场所进行检查,杜绝了清真食品和非清真食品的混销问题。协调有关
部门为东关清真寺的维修扩建解决资金10万元, 争取市政府资助3万元。争取有关部门
和企业的支持, 改善了回民公墓的绿化和门坊、道路等建设。妥善处理了1起驻莱企业
回民入葬公墓问题。为18名少数民族考生出具成分证明,使其享受国家优惠政策的照顾。
积极帮助少数民族群众发展经济。 5月份,召开了全市少数民族经济界代表人士座
谈会,并发放《致全市穆斯林朋友的一封信》,鼓励他们响应市委、市政府号召,争做
招商引资的模范。深入到居住在边缘地区的少数民族家庭中进行调查,帮助他们寻找发
展经济的新途径。 通过协调和服务, 年内, 仅回族群众就新上项目5个,总投资达到
2000多万元。宗文清真食品有限公司的产品得到省伊斯兰教协会的监制,并对企业产品
形象进行重新设计,该公司成为山东省少数民族经济发展促进会会员。
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按照上级部署,经常派员深入到信教群众中了解情况,
掌握信息,积极配合有关部门打击邪教。集中力量对全市庙宇和露天佛像进行了重新清
查。 3月至5月,开展了宗教活动场所年检工作,7处正式登记的宗教活动场所全部年检
合格,2处活动场所及在年检工作中表现突出的1个单位、2名个人受到省宗教局表彰。9
月至10月,在全市开展了“法律进场所”活动,强化了信教群众的法律意识。

(宛岳)

[史志工作] 2001年,全市史志工作继续以年鉴编纂为重点,在全面提高编校质量的
同时,认真做好编修新志的规划和前期准备工作,强化服务意识,加大志类资料开发利
用力度,加强对两区和有关部门地方志编纂工作的业务指导,各项工作均取得良好成绩。
年内,市史志办被评为全省史志工作先进集体和年鉴工作先进集体,有4人受省人事厅、
省年鉴学会、省史志办的表彰和奖励。
一是《莱芜年鉴(2001卷)》编辑出版任务顺利完成。按照市委、市政府领导要求,
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以提高质量为重点,明确分工,在征稿、编辑、总纂、出
版等各个环节采取有力措施,加快工作进度,提高了年鉴质量,在全省优秀年鉴评比中,
取得市地年鉴总分第6名的好成绩, 并被评为5部校对质量最好的年鉴之一。该卷年鉴5
月底完成组稿任务,8月上旬编辑完成送审稿,9月中旬交付出版,11月上旬正式发行,
比2000卷提前1个多月。 本卷年鉴注重突出时代感和地方特色,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
中心工作,突出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思路,及时、有效地宣传市委、市政府重大
决策。在编纂中适当下延记载时限,把市委书记李玉妹在全市启动经济开发区、全民招
商引资、发展民营经济动员大会上的讲话作为重要文件列入《特载》专辑。二是编修新
志准备工作进展快。根据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山东省续修新方志工
作纲要〉的通知》和全省史志工作会议精神,市政府领导专门听取史志办的工作汇报,
并召开会议, 就编修新方志的有关问题进行研究。5月份,全市史志工作会议召开,传
达贯彻全省史志工作会议精神, 就编修新方志工作进行动员部署。9月份,制定了《莱
芜市编修新方志工作纲要(讨论稿)》,10月份,拟定《莱芜市志》编修方案,计划2002
年全面启动, 2005年完成编纂, 2006年出版发行。 三是高质量地完成了 《山东年鉴
(2001卷)》的供稿任务。按照省史志办组稿工作会议要求,安排专人负责稿件撰写工作,
从征集资料、调度数据到完成撰写,做了大量的调查研究,3月上旬按时送交省史志办,
受到省史志办领导的好评。四是基层地方志指导工作扎实有力。重点加强对两区区志编
修规划、编纂方案的指导,帮助钢城区完成了《钢城党政大事记》的编辑出版。同时,
加大对部分部门行业修志工作的指导力度,并取得可喜成果。年内,《泰钢志》《邮电
志》《莱芜电业志》《山东电业志》(莱芜部分)等部门企业志进入总纂阶段,《莱芜市
人民医院志》《莱芜市第二染织厂志》于年初正式启动。五是资料库建设筹备工作稳步
进行。进一步完善建库规划,深化理论研讨。通过征集、购置、交换等方式,添置了一
批志、鉴资料,进一步丰富了馆藏。充分利用馆藏资料,为社会各界提供资料服务。六
是莱芜历史课题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 史志办参与编写的《赢秦与莱芜》于8月份正式
出版发行。

[民政工作] 招商引资工作富有成效。市委、市政府作出启动经济开发区、全民招商
引资、发展民营经济的决策后,市民政局成立了招商引资工作领导小组和工作办公室,
对全局招商引资任务层层分解,落实到人。一是制定政策,鼓励招商引资。出台《招商
引资考核奖励有关规定》,对完成或超额完成任务的单位和个人进行物质奖励,并在评
先树优、提拔任用等方面优先考虑。二是广泛联系,多渠道招商引资。到年底,达成意
向协议项目25个,意向资金达到9000万元,其中引进项目3个,已形成固定资产207万元。
三是立足本职业务,积极向省业务部门争取资金。年内共争取各类无偿资金1599.2万元,
经市招商引资考核小组认定的资金457.91万元。四是积极参与开发区建设,服务招商引
资。克服时间紧、任务重的困难,在较短的时间内框定了经济开发区的区域范围,完成
了测绘、道路命名工作。重新出版莱芜市地图,突出反映区划调整后全市行政区域的现
状,促进了全市的招商引资工作。年内,市民政局被评为招商引资先进单位。
双拥、优抚安置工作实现新突破。双拥工作,做到了常规工作有落实,特色工作有
发展,难点、热点工作有突破,共建工作有提高。工作中突出了四个重点:一是加强双
拥工作领导力量。市、区党政领导班子调整后,及时调整市、区双拥工作领导小组,继
续强化双拥工作领导责任制, 做到了领导力量不减弱。同时,4个街道办事处和15个乡
镇也都健全了拥军优属工作领导小组,充实工作人员,保证了双拥工作正常有序地开展。
二是在科技拥军上实现新突破。年内,先后为驻莱部队选送科技图书1300余本、电脑19
台,举办科技知识培训班6期,培训1100余人次;投资160多万元,为驻莱某部队建起了
高标准的“文化活动中心”,促进了科技拥军的发展。三是在法律拥军、政策拥军、优
待抚恤等方面有新进展。协调有关部门成立了复退转业军人法律服务站,为复退转业军
人提供法律服务和法律保障, 为优抚对象上门服务732次,受益对象达1878人次;安排
随军随调军人家属25人,帮助驻莱部队官兵子女入学入托12人。同时,在认真落实优抚
政策,及时足额兑现抚恤补助金的基础上,大力开展“爱心献功臣”活动,共为优抚对
象提供救助款物折款18.5万元,协调减免医疗费35.8万元,帮助解决住房15间,改善住
房条件78间。 四是积极帮助部队完成急难任务。6月份,为适应新形势的需要,济南军
区将军供快速保障演练科目安排在莱芜军供站。这次演练规格之高、规模之大、时间之
紧、要求之严,在莱芜军供快速保障史上都是空前的。为完成这一紧急任务,市民政局
组织全系统的干部职工共同参与, 克服了时间紧、任务重、资金少等困难,投资100多
万元,将军供站的基础设施进行了彻底维修改造,使整个军供站焕然一新。在部队饮食
供应上,立足一个“好”字,突出一个“快”字,进行详细安排。由于措施得力,组织
严密,圆满完成了这次军供演练任务,达到省委、省政府领导,济南军区首长,部队官
兵和市委、市政府领导“四满意”,同时,受到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省委书记吴官正
赞扬, 并被省双拥工作领导小组评为“支持部队军事演习先进单位”。026工程是我军
加强国防建设的重要工程,这项工程建设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对此,市双拥办加
强工作协调, 本着“能免尽免,能减尽减”的原则,给部队减免各类配套费用400余万
元,使工程建设进展顺利。安置工作方面,2001年,省民政厅把莱芜市作为城镇退役士
兵自谋职业的试点。为切实搞好试点工作,市民政局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
“强化指令性计划安置,完善考试考核择优录用办法,实行有偿转移和鼓励自谋职业”
多渠道安置新思路,8月份全部完成了安置任务。全年共接收城镇退役士兵519人,其中
指令性计划安置413人, 考试考核安置48人,自谋职业58人。基本达到用人单位和退役
士兵两满意,为全省提供了经验,得到省民政厅领导的充分肯定。
城市社区建设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针对城市社区建设滞后严重制约城市经济发展
软环境的实际, 市民政局6月份组织专门力量对全市城市社区建设情况进行专题调研,
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加强全市社区建设的建议,形成了比较翔实的调查报告,市委书记
李玉妹在调查报告上作了重要批示。 8月份又组织人员赴天津、青岛、东营进行考察学
习,并按照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先行试点,再逐步推开的要求,起草了《莱芜市城市社
区居委会建设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市委书记办公会和常委扩大会进行专题研究,充分
肯定了这一方案,并把这项工作列为今年全市三项改革任务之一。10月18日,召开了全
市城市社区建设试点工作动员会议,试点工作在莱城区董花园、清馨园、钢城区南城子
坡、经济开发区程故事村正式启动。市、区、街道办事处加强了对社区建设的领导,分
别成立了领导小组、 工作委员会和工作办公室,抽调42名干部组成4个工作组,进驻试
点单位开展工作。经过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全面完成对试点单位的人口、土地、集体
资产、社区资源等情况的调查摸底,各试点单位制定出具体实施方案,进入全面实施阶
段。
村民自治工作稳步推进,村委会换届选举工作进度快、效果好。围绕提高村委会成
员素质,认真抓了村干部的教育培训。各级共培训村委会成员1100多人次。同时指导区、
乡两级按照“四民主一公开”的要求,认真落实各项制度,使村民自治落实好的村达到
98%以上, 年内,莱城区被评为全省基层政权建设先进集体,有2个乡镇、3个村被评为
全省基层政权建设先进单位。第七届村委会换届选举工作进度快、效果好。为落实市委、
市政府提出的“两委” 成员交叉兼职达到70%,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一人兼职达到
80%的目标, 市民政局及时组织人员到威海、聊城两市学习考察,起草了《农村党支部
和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工作实施方案》。各级加强领导,扩大宣传,举办骨干人员培训
班。各村都成立了选举委员会,进行了选民登记并张榜公布。通过严格程序,依法选举,
全市1024个需要换届的村委会中,有980个完成换届任务,占96%。在村两委全部完成换
届的947个村中,书记、主任一人兼职的达85%,两委成员交叉任职的占两委成员总数的
74%。
深化保障制度改革,全方位的社会救助体系初步形成。一是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
实现了“应保尽保”。共审核审批应保对象7105人,同时,将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
委托银行代发,实行了保障金社会化发放。这项改革得到国家民政部和省民政厅领导的
充分肯定,并在全省社会救助制度建设会议上作经验介绍。在此基础上,认真落实低保
优惠政策,全方位解决低保对象的生活问题,有效地保障了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二是
社会帮扶形式不断创新。针对部分贫困群众科技水平低、自我发展后劲不足、经常出现
返贫的情况,在广泛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与科技、农业、林业、畜牧等部门协商,制定
了以技术指导、技术培训、提供技术项目为重点,从根本上帮助贫困户脱贫的“科技帮
扶” 计划,9月份,科技、农业、林业、畜牧部门的10个帮扶单位与贫困户签订了帮扶
协议书。 年内, 全市已结成科技帮扶对子450个,提供生产技术650条,扶持科技项目
450个, 提高了社会帮扶效果。三是经常性社会捐助活动全面启动。通过召开会议、下
发文件、领导带头等形式,启动了经常性社会捐助活动,市委书记李玉妹、市长于希信
等市五大班子领导带头捐助,中央、省驻莱单位和市直各部门各单位积极参与,共接收
捐助衣物7.5万件,现金9.46万元,救济困难群众21000多人。四是救灾救济工作力度大、
效果好。进一步完善“分级管理、救灾款分级负担”体制,实现了市、区两级财政全部
预算列支救灾款。及时查灾报灾,争取各类救灾资金185万元,下拨救灾面粉85.6万斤、
救灾款144万元, 救济灾民11万人。五是五保供养工作水平进一步提高。结合乡镇区划
调整,突出抓了乡镇敬老院的合并工作,由30处合并为20处,基础设施得到进一步改善,
服务水平明显提高。
社会行政事务管理工作更加规范。加强民间组织管理,严格审批程序,保证了登记
质量,开展社会团体清理整顿工作,进行社团规范化建设试点,进一步控制社团数量,
提高了社团质量。民办非企业单位复查登记全面展开,已有304家卫生室(门诊部)、479
家民办幼儿园进入发证阶段。加强乡镇撤并后群众争议调解,稳定群众的思想情绪,确
保了全市乡镇区划调整工作的顺利完成。加大县级边界争议调解工作力度,较好地处理
了莱城区和新泰市的部分边界勘定争议问题,莱城区和章丘市的部分边界争议调处工作
也有了新进展。加大新《婚姻法》宣传力度,强化依法登记,全市婚姻登记合格率达到
100%。严格执行《山东省殡葬管理条例》,加强对殡葬市场、平坟还耕、移风易俗等工
作的巡查,火化率达到95%,同比提高5个百分点。收养登记管理、福利企业管理等工作
也有新提高。
区划地名工作成绩突出。一是经济开发区区划工作。5月9日,全市启动经济开发区
全民招商引资发展民营经济动员大会召开后,区划地名办公室立即与经济开发区进行对
接,针对开发区建设亟待解决的问题,及时向省民政厅进行汇报,并与德州、滨州等市
取得联系, 了解掌握有关情况,于5月15日完成了经济开发区南区和北区的边线测绘工
作,界定了开发区的区域范围。在此基础上编印了《莱芜经济开发区区域图》,及时提
供给市委、市政府领导和经济开发区管委会,为开发区建设创造了基本条件。二是开发
区道路命名工作。 5月23日,区划地名办公室与市报社、经济开发区管委会联合发起为
开发区道路征名活动。至8月初,共收到来稿300多条,经反复论证,并报市政府审查批
准, 以莱政发[2001]65号文件对14条道路予以命名。9月25日,以莱政发[2001]72
号文件,使用进驻开发区的大型企业“汇源集团”的名称命名了“汇源大街”。正式命
名的道路名称分别是:鲁中东大街延至磁莱铁路仍为鲁中东大街;鹏泉东大街延至磁莱
铁路仍为鹏泉东大街;汇河大街、盘龙河大街以南,自原山南路起至博莱高速公路东西
干道为汇源大街;原山路以东、孝义河以西、鹏泉东大街以南、汇源大街以北段为汇河
大街;孝义河以东、博莱高速公路以西、鹏泉东大街以南路段为莲河大街;孝义河以东、
博莱高速公路以西、莲河大街以南、汇源大街以北路段为盘龙河大街;孝义河以北沿河
路为孝义河北大街;孝义河以南沿河路为孝义河南大街;汇源大街南、开发区南区东部
路段为汶河大街;原山路以东、汇源大街以北、磁莱铁路以南段为寄母山路;寄母山路
以东、汇源大街以北、磁莱铁路以南段为华山路;华山路以东、孝义河以西、汇源大街
以北、磁莱铁路以南段为棋山路;孝义河以东、莲河大街以南段为云台山路;云台山路
以东、莲河大街以南段为香山路;香山路以东、博莱高速公路以西、鹏泉东大街以南路
段为九龙山路。三是勘界工作。莱芜市自1998年全面开展县级行政区域界线勘定工作,
至1999年底基本完成了牵头和被牵头边界线的勘定任务。但由于历史等原因仍然遗留两
处比较大的边界争议。一处位于莱城新泰线蒲洼村,属牵头线,争议焦点是小重崖山;
另一处位于莱城章丘线娘娘庙村,属被牵头线,争议焦点是齐长城遗址。2001年,市、
区勘界办加大边界争议调处力度,先后与省勘界办负责人多次深入现场、到泰安、济南
调处争议, 收到较好效果。6月20日,莱城区政府和新泰市政府在莱城新泰线协议书上
签字, 标志着莱芜市牵头勘定的5条边界线全面完成。11月19日,莱城、章丘两市区勘
界办在济南就莱城章丘线争议段基本达成协议,莱城章丘线勘定工作有了实质性进展。
四是地名资料出版工作。为及时反映乡镇区划调整和勘界工作的成果,满足社会各界的
实际需求,自年初开始,对《莱芜市地图》进行重新修订,于10月20日正式出版发行。
新版《莱芜市地图》 展现了县级行政区域勘定后的现状, 准确标绘了莱芜市现有乡镇
(办事处)的行政区域;对市内重要旅游景点和省、市、乡三级道路进行了重点标绘,对
莱芜经济开发区及钢城分区进行了分色处理。五是地名标志设置工作。年内相继完成了
徐家河元新街、董花园华安街等四条街道的地名标志设置工作,并对原有道路进行标志
增设,共设置沿街标准门牌500余块。
局属事业单位健康发展。一是加大福利彩票发行力度。全年共销售福利彩票2400万
元, 筹集福利基金317.7万元,先后资助了社会福利院、光荣院、优抚医院及乡镇敬老
院等24个社会福利项目和20名品学兼优的大学新生,充分发挥了福利彩票“扶老、助残、
救孤、济困”的作用。二是大力开展经营创收。局属各单位立足自身优势,坚持走以实
业养事业的路子,经济效益比上年均有大幅增长。三是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在搞好经营
创收的基础上,各单位节约非生产性开支,加大对军休所、复退军人精神病院、光荣院
等单位基础设施的投入,改善医疗设施,美化生活环境,提高了服务水平。

(丁军宏 张玉春)

[残联工作] 广泛开展扶残助残活动。一是组织开展“助残日”活动。紧紧围绕“贯
彻保障法, 迈向新世纪”的主题,市政府于5月15日组织召开了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
残疾人保障法》颁布实施10周年座谈会,两区和市直有关单位、各乡镇采取不同形式开
展向残疾人献爱心活动, 走访残疾人贫困户65户,发放慰问款物18000余元。二是促进
形成社会助残的良好氛围。建立了各级残工委成员单位联系残疾人贫困户制度,市、区
两级联系177户贫困残疾人家庭, 使其中的绝大多数脱贫致富。市残联与电信公司莱芜
市分公司配合,在世界电信日活动期间,对14名残疾人实行优惠上网照顾,使60多名残
疾人享受优惠安装电话照顾。市残联与市司法局法律援助中心联合成立了残疾人法律援
助联络室,为残疾人提供法律咨询等业务,对残疾当事人免费提供法律援助,年内,与
14名残疾人签订了为期一年的法律援助协议书。在扶残助残政策的感召下,广大残疾人
也力所能及地回报社会, 钢城区残疾人史光福在老人节期间向张庄敬老院捐赠了价值
6000余元的棉被等床上用品后,又拿出2400元钱资助贫困学生于玲,一直资助到该生完
成中专学业。
大力实施康复工程。 开展“视觉第一中国行动”白内障复明工作,为382名白内障
患者实施复明手术。为10名低视力患者配备了助视器,培训聋儿13名、聋儿家长13名,
完成助听器供应7名,为残疾人供应用品用具390件,超额完成了省残联下达的康复任务
指标。认真开展了全国“爱耳日”、“防治碘缺乏病日”等活动,发放“防治碘缺乏病”
宣传资料2000余份, 咨询人数达650人次。加大无障碍设施建设的工作力度,新建府前
文化广场增设了轮椅道;新扩建的大桥路,全长铺设盲道6600米;红石公园门口路段铺
设盲道900米。
积极扩大残疾人就业。一是重点抓好分散按比例就业。市政府制定出台了《莱芜市
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办法》(莱政发[2001]54号文件),通过实施新的就业办法,加
大执法力度,年内全市按比例新安置残疾人69人,对82个未达到安置比例的单位收缴了
残疾人就业保障金, 收缴率达90%以上。二是拓宽了残疾人就业渠道。截至年底,全市
集中就业安排残疾人1155人,从事个体经营的残疾人2264人,从事种植、养殖、加工和
其他行业人数19866人,全市城镇、农村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就业率稳定在85%以上。三
是加强残疾人就业培训。 全市共举办各类职业技能和实用技术培训班8期,培训残疾人
501人。 四是认真搞好审核发证工作。对市直以上单位核发残疾人证1614个,发证率达
92%。
切实抓好扶贫解困工作。一是全面落实残疾人优惠政策。市、区、乡镇三级进一步
落实残疾人优惠政策,对农村残疾人分别按不同类别、等级给予减免“两工”22万个、
“三提五统”96万元;对8名在校贫困残疾学生给予学费补助,补助金额11900元。二是
认真落实残疾人保障措施。年内,1722户贫困残疾人家庭享受最低生活保障,保障金额
61.8万元,使符合标准的残疾人定补率达100%。对“三无”残疾人实行分散供养和集中
供养,保障了残疾人的基本生活。
搞好残疾人事业的宣传工作。对“全国助残日”、“国际聋人节”、“国际盲人节”
等重大节日进行集中宣传报道。《莱芜日报》相继刊登残疾人事迹及社会助残文章16篇、
图片6幅莱芜电视台、 莱芜人民广播电台对重大节日期间开展的活动及时跟踪报道,播
放(发)新闻报道18次;共举办宣传专栏35期。组织参加第六届《山东省残疾人事业好新
闻奖》 评选活动,莱芜日报社、莱芜电视台、莱芜人民广播电台精选了8件作品参加评
选, 获二等奖2个、三等奖4个、优秀奖1个。从市特殊教育学校文艺队选送两个节目参
加“福彩杯”第五届山东省残疾人艺术汇演,均取得了好成绩,其中《小二黑结婚》获
舞蹈类三等奖,舞蹈《夕歌》获创作奖。
组织建设进一步加强。完善区、乡镇、村残联组织体系,狠抓乡镇(办事处)残联组
织建设,做到残联工作不断档,稳定和完善了“三位一体”的残疾人工作体系。开展创
建残疾人工作先进乡镇(村)活动,莱城区被省残工委命名为全省残疾人工作先进县(市、
区) ,凤城街道办事处等11个乡镇(办事处)被评为全市残疾人工作先进乡镇(办事处),
汶阳村等56个村(居委会)被评为全市残疾人工作先进村(居委会)。

(许善峰)

[老龄工作] 落实优待老年人政策。召开座谈会,就落实优待老年人政策进行座谈,
针对部分乡镇办证速度慢、落实政策难的现状,提出了整改意见,强调了落实政策的紧
迫性,研究制定了下一步具体工作措施。对市建委、市卫生局、市文化局等窗口单位落
实优待规定情况进行了检查,对履行规定好的单位给予肯定和表扬,对个别服务不到位、
标志不规范的单位提出了改进意见。 7月12日至13日,市人大法制委和市老龄办先后检
查了两区及钢城区颜庄镇、莱城区方下镇、寨里镇、杨庄镇和莱城区人民医院等基层单
位落实优待老年人政策的基本情况,就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进意见。年内,共免老年人
两工11.8万人, 占应免人数的91.5%;免农村老年人三提五统5.88万人,占应免人数的
90%, 免三提五统金365万元;免老年人各种社会集资11万人,占应免人数的72%,免金
额275万元。
农村老年协会规范化建设和老年人赡养工作。为推动莱芜市老龄工作的全面开展,
探索农村老龄工作的新路子,在上年外出考察学习、初步开展试点工作的基础上,不断
总结经验,制定完善了《农村老年协会规范化建设实施细则》《农村家庭赡养老人协议
书工作规范》。为在全市推广试点经验、广泛开展基层老龄工作奠定了良好的理论基础,
并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
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突出对《老年法》《山东省老年人权益保障条例》等老年法
规政策的宣传,使广大人民群众了解老年法规的基本内容,提高了老年人依法维护自身
合法权益的自觉性。加大执法力度,市老龄办与市老年人法律援助接待站建立了信息联
动制度,对发生的涉老纠纷、案件,及时与接待站联系,让老年人及时获得法律援助,
为老年人撑起“保护伞”。同时与市法院联合对涉老案件进行排查、调解和审理,保障
老年人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年内,涉老案件立案32起,审结29起,减免诉讼费0.46万
元,获得法律援助的老年人78人,减免律师服务费2.9万元。
老人节庆祝活动。9月24日,市老龄委下发了《关于开展老人节庆祝活动的通知》,
动员发动全社会广泛深入开展尊老敬老助老活动。10月23日,市老工委主任、副市长牛
志春带领市老龄办、 两区分管负责人走访慰问7位百岁老人,为每位百岁老人发放了健
康补贴600元和慰问品。 莱城区和钢城区政府分别为95岁以上和90岁以上老年人发放了
健康补贴金。市直各部门、单位也都走访慰问离退休人员。市老龄办与市体育局、市老
年体协、市委老干部局联合举办了老年人运动会,历时10天,10月25日结束。10月25日,
市委宣传部、市老龄办、市文化局、市委老干部局联合举办了庆祝老人节文艺晚会。
宣传调研工作。在老龄法规政策的宣传上,注重抓好自身学习,市老龄办把《中共
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强老龄工作的决定》 《中共山东省委、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中发
[2000]13号文件精神,切实加强老龄工作的意见》《老年法》《山东省老年人权益保
障条例》及配套政策等相关资料打印成册,采取集体学习与个人学习结合的办法,强化
老龄工作人员的政策水平和业务素质。同时,加大社会宣传力度,利用各种媒体播发、
刊登有关老龄工作的政策、理论文章、工作动态等,及时编发《老龄工作简报》,全年
编发简报8期。 调研工作主要开展了三项活动:一是结合第五次人口普查,建立莱芜市
老龄信息数据库,主要内容包括全市老年人口状况统计、机关老年人口状况统计、莱芜
市“十五”人口计划及2015年长远规划、历年办理老年人优待证及老龄工作各方面状况
统计、老年人生活状况抽样调查等;二是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老龄工作的
决定》对老年产业及相关政策进行调研,为启动全市老年产业的发展、制订相关政策提
供了依据;三是对农村养老和社区养老现状及对策进行了调研。

(张爱京)

[无线电管理工作] 规范程序,健全制度,频率台站管理工作再上新台阶。围绕对频
率资源的管理这个中心工作,严格审批规程,进一步促进了全市频率台站管理工作程序
化、规范化、科学化。一是健全完善频率台站管理制度,进一步明晰工作程序,提高工
作效率。二是较好地完成了2001年年度验证和移动通信蜂窝基站核查工作,进一步规范
了台站管理。三是建立了重点台址和重点台站档案,突出重点,强化“三高” (高山、
高楼、高塔) 设台和重要台站的管理。四是结合设备年检,进一步调整完善频率台站数
据库建设,为实现全省联网做好准备工作。五是认真抓了新出台的《山东省无线电频率
管理规定》的宣传、贯彻落实工作,使莱芜市频率台站管理工作更加规范和科学。
强化宣传,依法收缴无线电管理费。加强国家对无线电频谱实行有偿使用等政策和
《中华人民共和国无线电管理条例》《无线电管理收费规定》等法律法规的宣传,提高
管理人员的执法意识和执法水平,使全社会了解和自觉遵守有关法律法规政策。坚持依
法行政,按照法律程序依法收缴无线电管理费,采取下发收费通知单的形式,对未在指
定日期内办理缴费手续的4家设台单位依法下达催缴通知书。由于宣传到位,执法严谨,
圆满完成了全年收费任务。
抓监测,查干扰,确保空中电波秩序良好。为确保全市空中电波秩序,保障各设台
单位无线电通信业务的有序、正常运行,坚持监测、监听制度,加强对重点频率和重要
目标的保护工作。一是对注册的各个频率进行监听,保证其不受其他电波的影响和干扰,
同时也是对各设台单位开展无线电业务的有效监督。二是定期对所有频率进行扫描监听。
三是通过监听,发现并查处电波干扰,净化了电磁环境。
积极向上争取基础技术设备和资金,得到省无线电管理办公室领导的支持,先后争
取监测设备、监测用车及市无线电监测中心综合楼项目建设资金计445万元。

(谭洪卓)

[机关事务管理工作] 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一生活区完成交换站迁址、变
电室建设工作,并拆除危房18间,新建商住楼3200平方米、储藏室24间。二生活区完成
自来水改造工程。 三生活区改造混凝土路面6000多平方米, 新修东门外道路150米,
1050平方米。办公区完成了消防监控室、安全监控室的合并,北楼楼面防水、屋檐修理、
前厅大立柱维修及北楼空调机组、管道、风机清洁和锅炉管道改造等项工作。莱芜宾馆
投资400万元进行2号楼扩建,加强硬件和软件建设,进一步提高了服务水平。
后勤管理工作进一步规范。办公区、生活区加强环境治理,搞好卫生保洁,完成水
电暖维修12000次, 完成楼面防水3000平方米,管道防腐保温1600米,粉刷涂料4000平
方米,栽植草木花卉4000株,修整补植草坪6000平方米。及时供应水、电、暖、气,保
证了正常运转。财务工作立足财务会计管理职能,加强管理,平衡收支,完善财会人员
内部委派制,加强经营单位财务工作的监督检查,积极贯彻新《会计法》,推进了财务
工作的规范化。车辆管理进一步巩固,完成市直机关车辆年审280辆,驾驶员年审500人,
驾协入会310人;为市直机关部门新购置车辆2辆;局机关车队健全管理制度,实行有偿
服务,增收节支,效果良好。
后勤服务工作进一步加强。办公楼完善服务规程,及时高效服务。维修服务做到勤
看、 勤查、勤保养,设备完好率达到95%以上。会议服务高标准,严要求,共计接待各
种会议320次。 卫生保洁实行流动红旗制度,坚持一周一检查,一月一评比,天天保清
洁, 保洁优秀率达到95%。接待服务坚持服务宗旨,全年共接待中外宾客31万人次,省
以上会议20次。公务服务快捷高效,领导公务用车、班车服务热情主动、文明礼貌,全
年共出动公务用车4000余次。报刊杂志全年收发160万份,信件函件传递5万件,做到无
遗漏、无丢失。生活服务建制度、上项目,拓宽服务领域,严格执行卫生制度,保证了
饭菜质量,丰富了居民生活。
安全保卫保持良好局面。安全保卫工作完善岗位目标责任制和考评办法,加强目标
管理,配齐保卫设施,建立了以保卫、武警为主体,以专职、义务人员为基础的治安防
范网络,形成了人防、物防、技防相结合的三防体系。重点突出了办公大楼和生活区的
安全保卫,在生活区开展“文明新风户”评选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建立了良好的生活
秩序,减少了各类案件的发生。
后勤经济有了长足发展。各经营单位认清形势,抢抓商机,迎接挑战,加快发展。
莱芜宾馆加大促销力度,不断推出适应大众需求的菜点、餐点、客房及商品服务,充分
发挥主业优势,在12月上旬举行的“首届鲁菜饮食文化节”上,荣获“全国鲁菜名店”
称号。车辆修理所积极开拓市场,扩大业务服务范围,经审报被批准为修理行业二级企
业。印刷所扩大生产规模,新建车间楼1100平方米,同时进一步提高印刷质量,在2001
年印刷品评选中,获得部优一等奖1个,省优秀奖4个。建工处与房屋开发公司建筑公司
组建了具有三级企业资质的鲁班建筑安装工程公司。生活基地、服务社深化内部管理,
扩大对外联系, 取得较好成绩。2001年,全局共完成经营收入3690.87万元,实现了速
度、效益同步增长。
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深入扎实。继续搞好了文明小区、文明窗口、文明单位创建活动,
机关三生活区、办公区继续保持了市级文明示范小区、“花园式单位”荣誉称号,莱芜
宾馆被命名为省级青年文明标兵示范单位,三生活区在10月份全市小区“莱电杯”文体
演出比赛中荣获一等奖。
(苏玉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