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城区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c&A=11&rec=22&run=13

中共莱城区委
书 记 李禄生(1月止) 朱胜运(1月起)
副 书 记 董瑞吉 李乃俊 韩增旗(挂任)
王 华(女) 毕岩海
胡文朴(挂职,2月起)
王光华(5月起)
常 委 李禄生(1月止) 朱胜运(1月起)
董瑞吉 李乃俊 王 华(女)
毕岩海 胡文朴(挂职,2月起)
王庆堂 张正杰 孔祥义 徐延明
陈长军 王光华 陈永勤(7月止)
莫祥春(1月起) 姜军民(7月起)
中共莱城区纪委
书 记 张正杰
区人大常委会
主 任 郑凤亭
副 主 任 魏有培(2月止) 魏佑玉(不驻会)
马学文 冯德文 段崇香(2月止)
杨西德(2月止) 刘永飞(2月起)
魏佑福(2月起) 高长起(2月起)
毕勤泗(2月起)
区人民政府
区 长 董瑞吉
副 区 长 毕岩海 胡文朴(挂职,2月起)
杨桂钊 武树华
毕于业 徐 坤(科技)
李福森 黄翠萍(女)
司加军(挂职,2月止)
郑德庆(1月起)
区 长助理 唐绍金 高立峰
区政协
主 席 聂玉江
副 主 席 张玉美(2月止) 张庆玉
李会津(4月止)
单明成(不驻会,2月止)
马启代(不驻会)
杨荣立(2月起)
王庆莱(2月起)
区人民武装部
部 长 刘卫生
政 委 陈永勤(3月止) 姜军民(3月起)
区人民法院
院 长 王传华
区人民检察院
检 察 长 刁俊河
凤城街道办事处
党 委书记 王光华(5月止) 莫祥春(5月起)
主 任 亓 勇
张家洼街道办事处
党 委书记 田京书
主 任 李祚峰
高庄街道办事处
党 委书记 李维运
主 任 雷印高(11月止)
毕于义(11月起)
口镇
党 委书记 刘振凌
镇 长 王庆江(5月止)
曹殿军(5月起)
羊里镇
党 委书记 魏广明
镇 长 赵春培
方下镇
党 委书记 莫祥春(5月止)
王庆江(5月起)
镇 长 李明顺
牛泉镇
党 委书记 刁玉照
镇 长 张凌云(女)
辛庄镇
党 委书记 张子信
镇 长 张弘月(9月止)
赵洪欣(9月起)
苗山镇
党 委书记 李元水(11月止)
魏常杰(11月起)
镇 长 陶宗升
和庄乡
党 委书记 李乾实
乡 长 陈菊文(5月止)
王国勤(5月起)
茶业口镇
党 委书记 杨继荣
镇 长 亓希华(12月止)
亓 勇(12月起)
雪野镇
党 委书记 苏国庆
镇 长 李立元(12月止)
刘佃银(12月起)
大王庄镇
党 委书记 亓希山
镇 长 刘同法
寨里镇
党 委书记 毕于才(11月止)
雷印高(11月起)
镇 长 张继水(11月止)
黄延成(11月起)
杨庄镇
党 委书记 何修山(11月止)
董成林(11月起)
镇 长 董成林(11月止)
王建军(11月起)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概况] 莱城区辖15个乡镇(办事处) ,902个行政村(居委会),
总面积191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78.1万亩。年末全区总人口100.24万人,其中非农业人
口29.45万人,人口出生率10.37‰,人口自然增长率4.33‰。2001年,区委、区政府领
导全区人民认真学习实践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入贯彻党的十五届五中、
六中全会精神,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招商引资为总抓手,以深化改革为动力,抓
落实,促发展,保稳定,圆满完成了全年的各项目标任务,全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
业全面发展。 2001年,全区实现国内生产总值86亿元,同比增长11.6%,其中第一产业
增加值12.13亿元、 第二产业增加值36.85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37.02亿元,分别增长
5.4%、 12.7%和12.3%;地方财政收入12652万元,同比增长16.16%;金融机构各项存款
余额36.26亿元,贷款余额21.82亿元,分别增长12.4%、14.3%;农民人均纯收入3444元,
同比增长6.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000元,同比增长7.2%。
农业结构调整实现新突破全区新增调整面积14.2万亩, 其中生姜、 大蒜分别达到
14.9万亩、16.4万亩,新增2.8万亩、3.6万亩。高标准温室大棚总数达到9403个,各类
蔬菜种植面积达到48.2万亩。粮经作物面积比由上年的6∶4调整为5∶5。林果业、畜牧
业、 水产养殖业平稳发展,新发展优质林果3.5万亩,果品总产7.7万吨,增长10.6%。
肉类总产3.5万吨,增长2.9%。水产品总产77601吨,增长4.4%。农产品加工储藏龙头企
业建设取得新突破, 新建千吨以上恒温库74座,新增贮藏能力6.7万吨,新建农产品加
工厂78家,新增加工能力10.3万吨。农业综合开发成效显著,全年累计投资1.02亿元,
完成各类工程1860项,开发整理土地4万亩,完成黄淮海平原开发2.8万亩,“三灌”节
水工程7000亩。
实施“工业立区”战略,狠抓骨干膨胀,主导产业、骨干企业支撑作用明显增强,
工业生产速度效益后劲同步增长。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现价总产值34.18亿元,销售
收入29.87亿元, 增加值8.89亿元, 利税2.65亿元,分别增长17.46%、16.68%、15%、
15.2%。其中14家重点调度企业销售收入、利税分别占全区限额以上工业的75.1%、73.2
%。重点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全年完成投资7.1亿元。泰山纸业股份有限公司10万吨轻量
涂布纸、泰丰织造股份有限公司引进大提花织机、莱新铁矿、银河纺织集团麻纺改造、
九羊股份有限公司复合陶瓷刀具、汇金股份有限公司铸态球铁管件等11个重点工业项目
相继开工建设或投产,发展后劲进一步增强。
民营经济和第三产业实现新突破。全区新发展个体工商户3027户,私营企业345家,
分别增长16.5%、22.5%,累计分别达到21424户和1875家。完成销售收入55.95亿元,实
现税收5128万元,同比分别增长26.7%、52.3%,4家私营企业年纳税额超过100万元。民
营经济已经成为拉动全区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第三产业有了新发展,全区社会消费品
零售总额39.5亿元,增长12%。第三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43.05%,提高1个百
分点。旅游业发展步伐加快,全区共有旅游开发价值的景观18处,包括自然旅游资源10
处, 人文资源8处。全年接待游客60万人,实现旅游总收入8000万元。其中房干生态旅
游区“十一”黄金周期间旅游收入列全省第七位。
对外贸易稳步增长。 全区完成进出口总额7925万美元,增长20.2%,其中出口6019
万美元,增长13.5%;实际利用外资615万美元,增长61%。新批准外商投资企业8家,外
商增资企业3家。
固定资产投资保持较快增长,小城镇建设步伐进一步加快。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
资34.2亿元, 增长12%。其中村镇建设投资1.6亿元,铺开建设项目362项,完成建筑面
积28.6万平方米;全区小城镇驻地共建成商业街26条,经营性用房面积36.4万平方米,
各类市场148处, 总面积96万平方米;公路建设投资5462万元,新建、改建地方道路98
条、466公里,圆满完成了姚口路口镇至寨里段拓宽改造工程的路基、小桥涵施工任务,
全区公路通车里程达到931.2公里,其中二级以上公路通车里程204.7公里,实现了乡乡
通油路、村村通汽车的目标。
招商引资、经济园区建设成效显著。各级坚持把招商引资、园区建设作为加快发展
的突破口,作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全党全民抓招商,招商引资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全区落实招商引资项目355个,其中投产或在建项目180个,实际到位外来资金2.45亿元。
园区建设进展顺利,在积极参与莱芜经济开发区建设的同时,加大16个重点经济园区的
建设力度。北埠民营经济区投资2000万元,新建文化市场,铺开了工业园“五通一平”
工程,经营业户发展到410户,从业人员达到5000余人,实现商品交易额6.4亿元。各乡
镇(办事处)因地制宜,发挥优势,积极规划建设自己的经济园区。口镇铸造工业园,引
进项目9个, 形成固定资产868.6万元;羊里鲁中姜蒜市场,引进项目6个,形成固定资
产1244.79万元;方下工业园引进项目6个,形成固定资产1147.58万元。
各项改革不断深化。农村改革,认真贯彻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全面完成了土地承
包期延长30年的工作。积极深化农业产权制度、投资制度改革,大力推行“四荒”使用
权有限期拍卖和小型水利设施产权改革,全区股份制、股份合作制水利工程发展到1605
处,拍卖荒山20万亩。加强农村财务管理,认真开展农村财务治理整顿月活动,积极推
行农村会计管理体制改革, 实行农村会计职业化管理,公开考选农村会计651名。企业
改革,坚持以产权制度改革为核心,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目标,因企制宜,一厂一策,
全区改制企业211家,改制面达到以95%。突出抓好骨干企业改制,顺利完成了市纺织厂、
泰山造纸厂和市二染厂三家企业的股份有限公司改造,对汇金公司、九羊公司、振华公
司等改制企业进行了规范运作。区级行政机构改革,本着“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
调整机构, 精简人员,机构总量由25个减少到20个,人员编制压缩25%。乡镇行政机构
改革基本结束。积极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推行竞争上岗、任前公示和试用期制度,
面向全区公开招考了区招商局、区旅游局工作人员。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健全完善,下
岗职工基本生活费、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得到加强。医疗制度、
住房制度改革基本完成,土地使用、户籍管理、行政审批等方面的改革也都稳步推进。
民主法制建设进一步加强。坚持依法治区,加强政府法制建设,狠抓普法依法治理,
经济和社会事务管理逐步纳入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轨道。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
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查处制假售假案件22起,关闭小铁矿33处。严格执行各级的减负
政策和农民负担预决算审批制度,农民负担继续保持了较低水平。加强廉政建设,积极
开展反腐败斗争。大力推行“四民主一公开”,正确处理新形势下的人民内部矛盾,认
真办理人民群众来信来访,及时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强化社会治安综
合治理,深入开展严打整治斗争,坚决打击“法轮功”等邪教组织,巩固了安定团结的
政治局面。
精神文明建设不断加强, 科技、 教育等社会事业全面发展。精心组织,深入开展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达到了干部受教育、群众得实惠的目的。认真开
展“法德结合、文明理家”、创建文明单位等活动,全区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精神风
貌有了较大提高。积极开展国防教育和军民“双拥共建”,加强民兵预备役工作,军政
军民团结进一步加强。大力实施科教兴区战略,组织实施各类科技计划项目35项,其中
列入省以上科技计划5项,取得市以上科技成果7项,科技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达到53%。
全面推行素质教育,普通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协调发展,教育教学质量明显提高。
积极争创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区,落实人口目标管理责任制,全区人口自然增长率控
制在了4.33‰以内。文化、体育、卫生、土地、环保、监察、公安、计划、统计、审计、
外事侨务、民族宗教、对台事务、老龄、机关事务管理及残疾人等各项社会事业都有了
新的发展。莱城区先后荣获全国基本农田保护工作先进单位、全国经济林建设先进单位、
全国“两基”工作先进区,全省民营经济先进区、全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集体、全
省普法依法治理先进单位、全省村(居)民委员会建设先进区、全省国防教育先进单位等
荣誉称号。

[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不断加强] 2001年,全区各级党组织认真贯彻党的十五届五中、
六中全会精神,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同时围绕年初制定的目标,狠抓落实,以“三个代
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为重点的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不断加强。一是扎实有效地开展
了村级“三个代表”学习教育活动。在全区范围内开展“进千村、访万户”民情调查活
动,找准了村级学教活动要解决的突出问题。莱城区委在牛泉镇设立了村级学教活动试
点,在对试点工作进行认真总结的基础上,召开了全区村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
教育活动动员会,举办了骨干培训班,保证了全区学教活动的顺利开展。二是突出抓好
后进村整顿。对各乡镇(办事处)的相对后进村,认真分析原因,采取多种措施,促进其
转化。各乡镇(办事处) 先后抽调463名机关干部驻进后进村,针对实际,与班子成员理
思路、订计划,解决存在的热点、难点问题。制定优惠政策,鼓励机关干部到村任职,
全区下派机关干部28人,其中16人任支部书记。17名县级党员领导干部定期到所包乡镇
(办事处)和所包村调查研究,及时掌握班子和广大党员群众的思想、工作状况,提出针
对性意见和措施。 区直各部门选派148名干部,包47个后进村,帮助他们理思路、定措
施、办实事、促发展,增强了村级班子的号召力和凝聚力。三是加大农村干部教育培训
力度。在房干组织了2期农村党支部书记培训班,指导各乡镇(办事处) 采取多种形式集
中培训两委成员,对做好全区农村工作起了促进作用。四是加强农村制度建设。在全区
集中开展了村级制度建设月活动,重点落实以财务公开为主要内容的村务公开制度、以
民主议事为主要内容的民主管理制度、以民主评议和考核为主要内容的农村干部管理制
度、以“十好党员”评比为主要内容的党员教育管理制度,促进了农村工作的规范化。
五是实行农村会计管理体制改革。对农村会计实行考聘委派制,走会计职业化管理的路
子。经过专业考试、面试答辩、健康查体和组织考察,按照“易村、就近、避亲、双向
选择” 的原则,委派聘用农村会计651名,提高了农村会计人员的整体素质,促进了农
村的社会稳定。六是顺利进行了农村两委班子换届选举工作。区委、区政府把农村两委
换届选举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认真研究,精心组织,顺利完成了换届选举工作。七
是以增强党性、提高素质为目的,加强党员教育管理。以学习江泽民同志“七一”重要
讲话为契机,各单位组织知识竞赛,参观革命遗址,举办了丰富多彩的活动。组织人员
到五莲、张夏等地参观学习,制定有关规定,加大对不合格党员的教育、转化和处置力
度,进一步纯洁了党员队伍。认真落实发展党员工作公推、公示和失职追究等制度,加
大了发展党员工作的透明度,增强了党员的荣誉感和使命感。

[招商引资成效显著] 全市启动经济开发区全民招商引资发展民营经济动员大会召开
后,区委、区政府积极响应市委、市政府号召,坚持把招商引资和园区建设作为中心工
作来抓,不断加强组织领导,拓宽招商渠道,改进招商方式,招商引资工作取得显著成
绩。 2001年全区招商引资项目354个,总投资41.51亿元,外方投资28.00亿元,实际到
位外来资金24159.95万元。
集中主要力量,形成全区上下抓招商引资的浓厚氛围。加强领导力量,实行领导带
头,一把手负总责。工作中坚持把招商引资工作的好坏作为评价一个部门负责人工作能
力大小的主要标准,要求从区各大班子领导做起,各级各部门领导带头完成招商引资任
务。配强招商队伍,各级各部门成立了由一把手、分工负责人及有专业特长的人员组成
的招商引资工作队伍。动员全民招商,发挥企业干部职工的作用,引导各企业立足自身
优势,走向招商引资主战场,在招商引资工作中发挥骨干作用、主渠道作用和排头兵作
用。
选准主攻方向,确保招商引资工作扎实有效。一是抓载体。按照“高标准规划、高
起点建设、高效率运作”的思路,把经济园区作为招商引资的主要载体,在积极参与经
济开发区建设的同时,全区规划各类经济园区16个,规划面积2.1万亩,进园项目21个,
总投资9432万元,到位资金2645万元。按照“政府作指导,部门搞企业,企业唱主角”
的原则,依托骨干企业,与企业联手抓招商,帮助企业开拓招商引资渠道,推出项目。
依托民营大户,抓好民间招商。依托闲置资产,抓好资产招商,对一些现有的闲置资产、
厂房、设备等,科学编制项目,宣传出去,吸引外来投资。依托新兴产业,抓好资源招
商,对旅游、教育、卫生等新兴产业,积极编报项目,推出去招商。二是抓项目。做好
项目编制,各单位编制的项目一经招商引资并付诸实施,编制项目单位可按招商引资实
际到位额的20%计算招商引资任务。 做好项目论证,对投资额1000万元以上或不足1000
万元但产业带动性强、有一定影响的项目,进行联审论证。做好项目推进,对经过论证
的重点项目,实行“一个项目、一套班子、一支队伍、一抓到底”。三是抓环境。在市
委、市政府优惠政策的基础上,区委、区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民营经济试验区
发展的决定》《关于加快发展经济园区的决定》《关于招商引资考核奖惩暂行规定》等,
坚持让利于商,不截流,不变样,对大项目、重点项目实行一事一议,最大限度地给予
优惠。创造亲商的环境,形成全民服务招商引资的大气候。狠抓社会环境建设,一手抓
教育,一手抓惩处,教育广大干部群众自觉做优良环境的创造者和维护者,对无视大局、
破坏招商引资环境者,一律从严惩处。
及时调度,严格考核,保证招商引资工作健康、有序开展。对区五大班子、区直各
部门、各企事业单位招商引资进展情况,实行一周一调度,半月一上报,一月一通报。
每月以会议形式调度一次乡镇(办事处)党委书记、各部门负责人,进度为零的单位在会
上要讲明原因,并讲出下月工作计划。对包项目领导,联系省以上驻莱企业的领导,半
月一调度,并在区五大班子内通报。对区五大班子、各乡镇(办事处)、区直各部门一把
手个人招商进展,一周一调度,半月一上报,一月一通报。加大对招商引资和园区建设
的考核力度,严格兑现奖惩,重视从招商引资工作中考查、发现和使用干部。

[基本农田保护工作跨入全国先进行列] 莱城区委、区政府不断加强和完善基本农田
保护区调整划定工作。2000年,全区基本农田保护面积达到54843.25公顷,保护率93%。
2001年,莱城区被国土资源部和农业部授予“全国基本农田保护工作先进单位”称号。
加强组织领导,重视基本农田保护工作。区政府成立了以分管副区长为组长的基本
农田保护区调整划定工作领导小组及工作班子,负责制定基本农田保护区调整划定工作
方案和实施管理工作,把调整划定基本农田保护区工作纳入了区政府的目标责任制,逐
级签订责任书,保证了基本农田保护区调整划定工作的顺利开展。充分利用广播、电视、
报纸等多种媒体, 对土地的国情、 市情、区情及《基本农田保护条例》《农业法》和
《土地管理法》等进行广泛宣传,提高了干部群众的认识。加强队伍建设,抽调部分业
务骨干充实到工作队伍中,全区有1500多人参加了基本农田保护区的调整划定工作。加
大资金投入, 基本农田保护标志牌更新、完善,各种表册、微机化管理共投入资金100
多万元。积极推进基本农田保护区调整划定工作信息化建设,加大科技推广力度。
精心组织,科学安排,确保规划指标落到实处。区委、区政府根据上级下达的规划
指标,在原来划定的基本农田保护区的基础上,按人员分工到所包的乡镇(办事处)及村
进行逐一调查、核对、座谈,摸清了每个单位的基本情况。在此基础上,形成了比较科
学合理的基本农田保护规划指标分配方案,并逐一落实到乡镇(办事处)及村。区政府还
与各单位行政负责人签订了基本农田保护责任书,做到了责任到人,职责分明。
严格要求,保质保量,按时完成了基本农田保护区调整划定工作。对应当划入基本
农田保护区的耕地优先划入,坚决杜绝“划远不划近,划劣不划优”的错误做法。着重
解决了基本农田保护区与建设用地区、土地开垦区、禁止开垦区等其他类型土地利用区
“接边”的问题。核实保护面积,落实地块进行实地划区定界,完善保护标志和保护措
施。核查工作思路明确,坚持做到“四结合” (本单位自己核实与区政府抽查相结合,
图上核查与实地核查相结合,外业调绘与面积量算相结合,核查面积与调整补划相结合),
确保了总量目标的实现。
建立健全各项制度,加强基本农田保护管理。强化工作措施,层层签订基本农田保
护目标责任书,明确保护面积,实行目标责任管理;强化互相监督机制,保护区内明确
规定“七不准”;建立基本农田地力补偿制度,加强地力建设,鼓励农民增加土地投入;
对基本农田保护标志加强管理,科学设定保护区界桩、保护牌;建立健全基本农田保护
区档案管理制度,做到图、表、册、文字报告齐全,符合基本农田保护日常管理的需要;
加强基本农田保护制度建设,确立基本农田保护区土地用途管制制度,禁止任何单位和
个人在基本农田保护区内进行非农建设和破坏基本农田的活动;建立占用基本农田严格
审批与占补平衡制度;建立基本农田质量保护制度,提倡和鼓励农业生产者对其经营的
基本农田施用有机肥料,合理施用化肥和农药;建立基本农田环境保护制度;建立基本
农田保护监督检查制度,被检查的单位和个人应当如实提供和反映有关资料及情况,任
何人不得瞒报、虚报或拒报。各项措施和制度的落实,确保了基本农田数量不减少,质
量不降低。

[莱城区荣获“全国经济林建设先进单位”称号] 建区以来,区委、区政府认真贯彻
党和国家林业建设的方针政策,立足区域优势,大力发展以花椒为主的干杂果,建设良
种工程及优质果品基地,综合推广应用高新技术成果,实现经济林生产健康持续发展,
全区经济林面积达到34.13万亩,年产各种果品10.3万吨,年实现产值15000万元,占林
业总产值的65%,占农业总产值的15.2%。2001年莱城区被国家林业局授予“全国经济林
建设先进单位”称号。
基地建设初具规模。按照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规模化经营、产业化发展的路
子,区委、区政府狠抓了莱城区北部以花椒为主的干果基地,西部以板栗、核桃为主的
干果基地和银杏基地,东北部以苹果为主的水果基地,东部山区以大枣、板栗为主的干
杂果基地,南部山区以花椒、柿子为主的干杂果基地等名、优、新、稀、特经济林产品
基地的建设。
名、优产品发展迅速。以基地建设为依托,立足区域优势,培植发展了一批名、优、
新、稀、特经济林产品。莱城区的花椒生产,产品产销率100%,列山东省第一位,花椒
市场已成为邻近几个省份最大的花椒集散地。在广州清明市场建成的“莱芜大红袍花椒
一条街”,年销售500万公斤。年出口销售花椒200万公斤,创汇千万美元。1999年莱城
区被国家林业局命名为“中国名特优经济林(花椒)之乡”。
科技含量不断提高。区委、区政府大力组织实施“架金桥”工程,狠抓科技推广组
织建设,完善了区、乡、村三级科技服务网络。注重攀高峰,寻求科技靠山,先后与山
东农业大学、山东林校、山东省果科所等单位建立友好关系,并聘请20多位专家教授作
为技术顾问,进行技术咨询和定期指导。连续开展“科技成果转化推广应用年”活动和
“科技示范园”建设活动,以“绿色证书”教育为重点,开展了灵活多样的科技培训和
科技下乡活动。 林果科技成果推广率达到50%以上。经济林产量、质量、经济效益明显
提高。
服务体系日趋健全。以办好果树协会为依托,狠抓服务体系建设,初步形成了以区
果树协会、经济林站、技术服务中心为龙头,乡镇林业站、果树协会为主体,专业村、
专业户为基础的科技服务体系。一是技术服务。对良种繁育、果园管理、病虫害防治等
工作进行统一组织,提供技术服务。二是物资服务。做好果品生产中所需肥料、农药、
薄膜、果袋、果园机具、浇灌设备等物资的供应,办好果品采后商品化处理的经济实体,
对果品运输所需物资、果品防腐保鲜剂、洗果打蜡、分级包装设备等进行集中供应。三
是人才服务。层层举办培训班,对果农每年轮训一遍,并组织重点乡镇、村有针对性地
到外地参观学习,提高技术人员和果农的技术素质。四是信息服务。一方面在果品的主
要产区、销区建立若干信息中心,搜集、研究、传输果品生产、销售、贮藏、加工等各
方面的市场信息。另一方面,充分利用现代化工具,在因特网上建立果品信息网。五是
销售服务。主要是解决果农卖果难的问题。
果品市场逐步拓宽。在市场布局上,狠抓了城市中心大型果品批发市场及名、优、
特、新、稀特色林果批发市场建设。依托供销公司和各级果树协会,组织专门人员成立
林果产品销售队伍,打入外地市场。区委、区政府制定一系列优惠政策,鼓励更多的人
从事购销业, 壮大了销售队伍。全区购销量在100万公斤以上的林果购销大户已达50余
个。 大力实施订单销售,部分果品在花期就已订销出去。全区年收到订单500多份,订
销果品2000余吨。发挥当地小商小贩的拉动作用,各林果产品销售服务组织广泛联系中
心商贩,扩大了销售量。

[莱城区荣获“全省国防教育先进单位”称号] 莱城区委、区政府坚持以国防建设一
系列法规政策为依据,自觉履行政府职能,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积极为国防教育提供保
障,有力地促进了全民国防教育工作的落实。2001年莱城区被授予“全省国防教育先进
单位”称号。
健全领导机制,为国防教育提供组织保障。几年来,区政府坚持把国防教育作为主
要领导的重要职责,列入政府工作的议事日程,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坚持做到国
防教育与地方中心工作“四个同步”,即工作任务同部署、验收标准同制定、落实情况
同检查、先进典型同表彰。区国防教育委员会坚持每季度召开一次联席会议,汇报工作,
分析形势,部署任务。各有关部门结合自身实际,经常开展与国防教育有关的活动,形
成了齐抓共管的局面。
搞好阵地建设,为国防教育提供设施保障。一是拓展传统教育阵地。先后修缮了莱
芜战役指挥所、中共莱芜县委诞生地、汪洋台等传统教育阵地,挖掘和整理了莱芜第一
个共产党支部诞生地旧址、吉山战斗主战场等革命旧址和战场遗迹。同时注意把传统教
育阵地建设与旅游景点建设结合起来,不断拓展传统教育阵地功能。全区共有传统教育
阵地16处, 其中6处被命名为市级国防教育基地,每年接待参观群众达40万人次。二是
完善固定文化阵地。本着因地制宜、综合利用的原则,切实加强各级党校、文化馆(站)、
企业职工俱乐部、农村党员活动室和青年民兵之家建设,不断充实国防教育内容,做到
“借台唱戏”,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三是扩大舆论宣传。区电视新闻中心开
辟国防教育专题节目, 先后播出国防教育工作的稿件600多篇,推出先进典型14个。从
1997年起,莱芜棉纺织厂率先在《山东莱芜纺织》上开辟国防教育系列讲座,收到了很
好的宣传效果。
建设骨干队伍,为国防教育提供教学保障。针对国防教育内容广泛、专业性强的特
点,重点选拔配备了三支骨干队伍(以老英雄、老模范、老功臣为代表的传统教育骨干,
以部队官兵为主的军事知识教员,以地方党政干部为主体的政治教育教员) 。区国防教
育委员会每年对区、乡两级国防教育教员进行集中培训。区人武部结合每年民兵训练和
新任专武干部、 民兵干部集训,培训民兵教员和骨干500多人。在抓好培训的基础上,
加强对教员队伍的管理,每年对教员进行一次总结讲评和考核。通过教育、培训和管理,
教育骨干队伍的素质不断提高,在国防教育工作中发挥着越来越突出的作用。区国防教
育辅导员、市军队干休所76岁的副师职离休干部孙德甫,自费编印了20多万字的国防教
育辅导材料, 连续18年义务为群众做国防教育报告100余场,听众达15万人。全区先后
有40多万人次参加了各类国防知识答题竞赛和国防教育宣传活动, 先后5次获得全国和
省国防知识竞赛活动组织奖。
纳入财政预算,为国防教育提供经费保障。区政府切实把国防教育作为政府行为,
把教育经费列入年度财政预算,每年拨款不少于4万元。在按时拨付预算内经费的同时,
对国防教育重大活动,都从经费上优先保障,做到随报随批、实报实销。同时,在财政
预算拨款的基础上,加拨经费10多万元用于国防教育的基础设施建设。区人武部和各基
层单位坚持从自身实际出发,积极筹集必要资金作为补充,为开展丰富多彩的国防教育
提供经费保障。

[旅游业发展步伐加快] 莱城区委、区政府把发展旅游业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不断
加快旅游资源的规划、开发和建设,全区旅游业有了新的发展。2001年接待游客60万人,
实现旅游总收入8000万元。旅游业成为全区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之一。
抓好资源考察。 按照省、市关于旅游资源普查标准,组织有关部门先后4次对全区
旅游资源进行了调查了解。全区具有旅游开发价值的景观共17处,包括自然旅游资源10
处、 人文资源7处。自然旅游资源从种类上划分为山、水、林、洞、峡五类,主要景区
景点有齐鲁第一峡谷九龙大峡谷、雪野省级风景名胜区、华山省级森林公园、“天上人
家”旅游区、云台山、莲花山、望夫山、苍龙峡等。主要人文历史资源有齐长城遗址、
长勺之战遗址、嬴城遗址、莱芜战役陈毅指挥所、莱芜战役主战场遗址、汪洋台等。
认真编制旅游规划。聘请旅游规划专家对莱城区10个旅游区进行了全面、细致的科
学考察,编制完成了《大峡谷旅游区开发建设规划》和《雪野湖风景区开发建设规划》。
同时,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草拟了《莱城区“十五”旅游发展规划》,逐步形成“南北
两条线,景点连成片,围着莱城转,处处有景观”的旅游格局,在全区形成以齐长城人
文景点,大峡谷、华山森林公园、莲花山生态景点、雪野湖山水风光和以莱芜战役陈毅
指挥所、云台山莱芜县委诞生地为主的革命教育基地四大特色旅游体系。
加快资源开发步伐。先后4次组织部分乡镇、村负责人及个体旅游开发大户到北京、
海南、云南、蒙阴、淄博、潍坊、烟台等地考察学习,开阔了视野,坚定了开发旅游的
信心和决心。雪野镇房干村充分利用当地生态环境优良的优势,积极投资投工开发旅游,
对以九龙大峡谷为重点的八大景点进行了全面开发,全村用于旅游开发的投资达到1370
万元。房干生态旅游区已成为莱芜生态旅游开发的龙头,并被省假日办列为全省重点预
报的景区之一。雪野镇邢家峪村、大王庄镇王石门场村也分别投入500万元、600万元大
搞山区旅游开发,孔雀山生态科普旅游区、“天上人家”旅游区也相继对游人开放。
加大旅游宣传促销力度。围绕旅游宣传促销工作,先后在房干和雪野举办了省内20
多家旅行社和新闻单位参加的新闻发布会,设立了“济南房干一日游”、“济南雪野一
日游”、“淄博房干一日游”等旅游专线,并通过《大众日报》《齐鲁晚报》《生活日
报》《经济导报》《莱芜日报》等新闻媒体的报导,提高了莱城区旅游业在省内外的知
名度。在济南、烟台两市举行了“房干生态旅游推介会”、“莱城区旅游环境说明会”、
“莱城区旅游招商(推介)会”,增加了旅游黄金周期间游客数量。成功举办了“首届房
干生态旅游节”,收到了较好的宣传效果。

[全省学习推广莱城区“法德结合、文明理家”经验] 近几年来,莱城区委、区政府
不断研究探索新形势下农村稳定和经济发展的新途径、新办法,在深化依法治村的同时,
把依法治理的主体延伸到各个家庭,大力实施“法德结合、文明理家”,收到良好效果。
一是提高了农民群众的法律道德素质。过去群众遇事找领导,解决矛盾靠“拳头”,现
在遇事找法律,请律师,寻求法律保护成为干部群众的首选途径。二是提高了农村干部
依法办事的能力。村干部的工作方法由过去的行政命令转变到依靠群众民主决策,密切
了党群干群关系,开创了农村管理工作的新局面。三是促进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莱城
区连续三年被评为全省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区,连续被评为全省“二五”、“三五”普法
教育先进区,连续六年被命名为全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区和模范区。四是促进了经
济发展。2001年5月9日市委、市政府召开启动经济开发区全民招商引资发展民营经济动
员大会后, 莱城区落实招商引资项目355个,实际到位资金2.45亿元。莱城区先后被命
名为“中国生姜之乡”、“中国花椒之乡”,农民人均收入达到3444元,同比增长6.4%。
2001年10月30至31日,省司法厅、省普法办在莱芜市召开全省学习推广“法德结合、文
明理家”经验现场会,把莱芜经验推向全省。
广泛宣传发动,形成开展“法德结合、文明理家”活动的共识。一是强化宣传,营
造氛围。区委、区政府以两办名义下发了《关于在全区开展“法德结合、文明理家”活
动的通知》,先后召开了全区“法德结合、文明理家”动员会和现场经验交流会,组织
宣讲团开展“法德结合、文明理家”经验巡回报告,向干部群众进行全方位、立体式的
集中宣传,营造了浓厚的舆论氛围。二是制定方案,明确标准。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制
定了详细的推广计划和实施方案,对“法德结合、文明理家”的内容及要求、组织方式、
操作要领、档案建设、检查评比、面上推广进度等都制定了具体的标准和要求。三是抓
点带面,推动开展。按照典型引路、逐步推广的要求,在羊里镇试点成功的基础上,培
养了寨里、大王庄、苗山、凤城街道办事处等典型乡镇(办事处)。
加强法德教育,提高干部群众的整体素质。一是培养法律明白人、文明理家带头人。
全区实施了“三个一”工程 (区里在房干建一处法律培训基地,每个乡镇依托成人教育
中心建立一处法律培训学校,每个村成立一个村民法制夜校),每户选1名文化水平较高
的成员参加村民法制夜校培训。二是多措并举,因人施教。在全区推出了普法教育“四
化四导”的做法 (对青少年进行纯化指导教育,对中青年实施正化疏导教育,对中老年
进行常化领导教育,对干部进行强化督导教育) ,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三是创新形
式,增强效果。在全区推广“村有法制道德一条街、联户一块法制墙、家有几张明白纸”
的做法,群众普遍受到了教育。四是以专项治理为载体,强化法制宣传教育。采取多种
形式,对有关法律法规进行高密度、大容量集中宣传,促进各项工作依法进行。
健全完善工作机制,推进“法德结合、文明理家”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建立领
导责任机制,区里成立了由区委书记任组长,分管书记和区委常委、政法委书记以及人
大、政府、政协分管领导任副组长的“法德结合、文明理家”指导小组,根据各部门的
职责,将工作任务逐条逐项分解落实,促进了“法德结合、文明理家”工作的扎实开展。
健全激励约束机制,各乡镇(办事处)、村专门制定“法德结合、文明理家”领导小组职
责、考评委员会职责、督导员职责和“法德结合、文明理家”例会制度、检查制度、信
息反馈制度、考评制度,把“法德结合、文明理家”工作与争创安全文明村镇和评选十
佳文明户、遵纪守法光荣户、好党员、好干部、好媳妇、好婆婆、好妯娌等活动有机结
合起来,形成了人人争做先进典型,户户争当文明家庭的氛围。完善长效服务机制,把
“法德结合、文明理家”与实施“富民强村工程”相结合,实现了村两委班子、党员队
伍“双强”和农民、村集体“双富”的目标;“法德结合、文明理家”与清理整顿经济
环境和秩序相结合,加大环境整治力度,在全区创造了重商、亲商、富商、安商的优良
环境;“法德结合、文明理家”与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相结合,建立了有效的调解工
作机制,各级调解组织坚持定期集中排查,发现矛盾及时调处,防止和化解了大量与家
庭有关的矛盾纠纷。

[对外贸易实现新突破] 莱城区委、区政府围绕全区经济国际化战略,以国际市场为
导向,积极调整外经贸产业、产品结构,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千方百计开拓市场,推动
了全区外经贸持续、健康、快速发展。2001年,全区完成自营进出口额7925万美元,同
比增长20.2%,占全市地方自营进出口额的62%。其中自营出口额6019万美元,同比增长
13.5%; 自营进口额1906万美元,同比增长47.7%。全区新批准利用外资项目8个,增资
项目3个,合同外资额239.6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额615万美元,同比增长61%。三资企
业完成销售收入4.2亿元,利税630万元。
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千方百计扩大出口。一是抓调整,实现出口结构的转变。组织
全区纺织大户抓机遇,抓市场,抓技改,抓管理,拓展出口渠道,积极开辟国际市场,
千方百计扩大出口, 全区纺织工业品共出口4685万美元,同比增长24.2%;引导冶金铸
造业以国际市场为导向,提高工业制成品出口比重,全区工业制成品出口比重达到87.9
%。狠抓产品质量,争取多拿开拓国际市场的通行证,全区已取得ISO9000认证的企业11
家, ISO14000认证的企业2家。同时狠抓农产品加工企业的国外资金引进,全年审批三
资农副产品出口企业3家,农副产品增资项目3个,实现了当年审批,当年投产,当年出
口创汇。二是抓市场,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首先巩固扩大东南亚传统市场,确保出口
规模的稳定增长。组织市纺织厂、棉纺织厂、橡胶厂以及部分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参加了
春季广交会、青洽会、烟台APEC会、厦门交易会、上海农副产品展销会,签定了一批合
同,结识了一批客商,扩大了出口规模。全区共向东南亚出口4500万美元,同比增长18
%。 其次积极开拓欧美市场。引导各进出口企业和三资企业牢固树立质量意识,充分利
用外方信息和销售网络扩大出口,加大欧美市场开拓力度。各进出口企业和部分三资企
业利用现代销售方式和渠道,实现了互联网上谈生意。全区向欧美市场出口1200万美元,
同比增长34%。三是抓创汇,加强外贸出口队伍建设。全区开展进出口业务的企业23家,
比上年增加6家, 增加出口创汇141万美元。其中,自营进出口生产企业6家,全年完成
出口5593万美元,同比增长8.5%。四是抓联动,促成“多贸并举”新格局。通过多方联
系客户, 实现了多口岸出口。全区完成外贸代理出口3.31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3%,
促进了产业结构的调整,实现了农民增产增收。同时积极发展加工贸易,全区加工贸易
企业已发展到7家,完成加工贸易出口2048万美元,占全区出口总值的32%。
培植外贸出口骨干,壮大外贸出口实力。以市纺织厂为龙头,用好两纱两布经营权,
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积极调整纺织品出口的商品和市场结构,扩大纺织服装产品出口。
推动有出口潜力的大户,巩固传统市场,抓大客户,努力开拓新市场,全区出口创汇千
万美元以上的企业已达3家。同时不断强化对三资企业的管理,对运作比较成功的企业,
重点扶持,鼓励外商增资改造,滚动发展,扩大规模,带动其他三资企业快速发展。
强化招商引资意识,开创招商引资新局面。一是瞄准招商重点,提高招商引资实效。
运用网上招商、委托招商、上门招商等多种形式,与30家跨国公司驻华机构建立联络关
系,增加相互了解。面向日本、韩国和台湾的中小城市和中小企业,结合产业发展特点,
围绕项目,派出精干团组,开展频繁和有针对性的招商活动,取得显著成效。截至2001
年, 全区审批三资企业8家,其中工业项目3家,合同利用外资169.6万美元;农副产品
加工项目5家, 合同利用外资67.8万美元。二是精选项目。从全区重点企业嫁接改造、
高新技术产业等领域,精选了19个大项目作为招商引资项目重点,提升了招商引资的吸
引力和命中率。 三是抓好签约项目落实和在谈项目的洽谈工作。全区外资已到位615万
美元,外资到位率82.3%,投产达产率75%。

[省级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山东汇金股份有限公司] 山东汇金股份有限公司系大二
型企业, 公司注册资本6123.8万元, 总资产1.7亿元, 现有员工3000人,总占地面积
14.67万平方米。2001年完成产值1.414亿元,实现销售收入1.54亿元,利税1251万元,
同比分别增长1.5%、7.6%和1.4%。上交税金866.73万元,同比增长72.91%。该公司下设
车桥厂、 进出口部、农配厂、精铸厂、劳动服务公司5个经营单位。主要产品有系列汽
车车桥、 系列出口铸件以及农机配件。年产各种车桥10万支,农机配件150万件,年铸
造能力6万.吨。 产品销往全国12个省市自治区,并出口美、法、意、荷、日等国家和
地区。企业拥有自营进出口权,通过了ISO9001、ISO9002、BVQI及FM、UL、ULC、VDS、
EN124等系列国际认证, 是全国乡镇企业管理先进单位、省级技术创新示范企业、省农
行“A.A.A”级信用企业、莱芜市明星企业。
技术创新。企业高度重视技术中心的建设和规范运作,2001年10月份企业技术中心
顺利通过省经贸委达标验收,被省政府办公厅批准晋升为省级企业技术中心,被市政府
授予市级创新、技术改造先进单位称号。企业不断加大产品开发力度,2001年先后开发
了小东风3吨前后桥、 东风5吨前后桥、6480型面包车后桥、904惯性挂车桥、叉车转向
桥(1.5吨、2.5吨、3吨)、130型前后驱动桥、153型10吨前后桥和植保机械桥。其中904
惯性挂车桥、植保机械桥填补了国内空白,小东风3吨前后桥、6480型面包车后桥、130
前后驱动桥填补省内空白。 130型一体式后桥被列入国家级重点新产品试产计划。一体
式驱动桥总成被列入山东省科技攻关计划项目,1020型驱动桥总成被评为省科技进步三
等奖,“吐丝口牌”车桥被评为省名牌产品。公司的汽车车桥产品进一步达到多品种、
系列化,现已形成轻型车桥、载重车桥和家用车桥三大系列。
新项目建设。 2001年汇金公司在口镇铸造工业园区租地420余亩,建起了公司综合
开发区,进行产品、项目综合开发。同时积极引进技术,新上了精密铸造项目,该项目
一期工程计划年产铸件600吨,新增销售收入1800万元,利润270万元。
企业管理。2001年,企业进一步规范、完善自行创立的“资产委托经营管理法”,
加强企业管理, 很好地解决了企业的统分矛盾,适应了企业发展,该管理法于2001年6
月获市级管理创新成果一等奖,2001年12月获省级创新成果二等奖。同时狠抓质量管理,
顺利通过了BVQI、 EN124、CQCISO9002、UL、FM等国际认证的年度监督审核,通过了法
国VDS的复审换证审核。

[全国劳动模范——韩增旗] 房干村位于莱城西北部山区, 全村163户, 512口人,
508亩耕地, 3400亩山场。过去的房干,进村无路,山上无树,沟中无水,家里无房,
仓里无粮,是远近闻名的“讨饭村”。自1975年韩增旗担任支部书记后,带领全村群众,
艰苦奋斗,把光秃秃的山场变成了“绿色银行”,把贫穷的村庄建成了“人间天堂”。
2001年,全村人均纯收入4600元。房干村先后荣获全国创建文明村镇先进单位、全国造
林绿化千佳村、全国水土保持先进单位和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韩增旗被授予全国劳动
模范和省优秀共产党员等称号。
发扬三种精神,保持高昂斗志。一是发扬艰苦创业的精神。为使群众克服长期存在
的“畏难发愁”思想,全村开展了“房干的出路在哪里”的大讨论活动。通过讨论,村
民精神振奋起来了,从此打响了治山治水、脱贫致富的创业战役,一干就是27年。二是
发扬锲而不舍的精神。经过多年艰苦创业,房干人日子一天天变富,成了典型。韩增旗
在群众中开展了“别人学房干,房干怎么干”的大讨论,让大家认识到房干的发展只是
初步的,只有锲而不舍,不断进取,才能使群众过得更富裕,房干变得更美好。三是发
扬敢于争先的精神。少往后看,多往前看,始终追求更高目标;少与自己比,多与先进
比,看到差距,积极赶超;少看眼前利益,多看长远利益,注重可持续发展。
大干实干, 富民强村。 20多年时间,房干人磨烂了1400多条独轮车外胎,磨损了
150多吨钢钎、1500把炮锤和斧头、4800多个车篓和抬筐。先后建成了蓄水总量178万立
方米的8座水库,修建了6条总长12000米的环山水渠,辟山修路60多华里,改造土地500
多亩, 植树300多万株。3400多亩山场全部实现了自流灌溉,家家用上了自来水,荒山
变成了“花果山”。为发挥山场优势,在不破坏植被和生态环境的前提下,有计划地对
用材林进行改造,营造经济林800多亩,人均果树150多棵,全村年生产各种水果10万公
斤。德国、美国、巴西、日本等国家的专家、学者纷纷慕名前来考察。发挥生态环境的
优势,大力发展旅游业。房干村现已建成了九龙大峡谷、天门峡、金泰山、石云山等八
大景区, 100多个景点。2001年,成功举办了首届房干生态旅游节,年旅游收入2000余
万元。
用活机制,加强自身建设。一是开好会,用好会。村干部会每天一次,党员会10天
一次,村民大会坚持每月至少两次,参加的村民都在300人以上。二是严格按制度办事。
建立工作责任制度,年初将各项任务分解量化到每名村干部身上,签订目标责任书,年
终进行严格考核。建立民主公开制度,政务财务每月定期公开,接受群众监督。建立村
规民约,强化村民自我管理。通过文艺晚会、读书读报、评优树先等活动,丰富群众业
余文化生活,提高了群众的思想道德水平。

[市级先进私营企业——汶河化工有限公司] 莱芜市汶河化工有限公司前身为汶河化
工厂,始建于1985年,主要生产硫酸铝、聚合氯化铝。1992年吴延乐上任汶河化工厂厂
长时, 企业外欠资金120多万元,严重资不抵债。经过多方筹资,聘请技术人员,生产
出高科技产品减水剂,企业才逐步还清外债并出现盈利。1999年,汶河化工厂被吴延乐
个人买断,开创了莱芜市集体企业出售给个人经营的先河。2001年,该公司生产减水剂
10384.5万吨, 同比增长32%,销售减水剂11198.4万吨,同比增长35%,实现利税214万
元,同比增长6.5%,被省科委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被市委、市政府评为市级先进企业。
依靠科技兴厂,促进经济发展。1994年,汶河化工厂亏损达到20万元,主要问题是
产品单一,规模太小。为此该厂先后从冶金部、清华大学、铁道部等单位聘请专家进行
技术指导,大搞新产品开发。铁道部建筑研究总院研究员石人俊认真考察分析了汶河化
工厂开发的减水剂产品,发现硫酸钠含量在10%左右,对混凝土中的钢材结构腐蚀严重,
容易生锈,提出开发硫酸钠低含量减水剂产品,并于1994年10月试验成功FDN—A减水剂
新产品,其中硫酸钠含量只有3%,填补了国内空白,同年12月通过国家级技术鉴定,成
为国家建设部推广应用产品,1995年使用于北京国际机场、京九铁路及三峡大坝建设工
地,被评为1995年国家级新产品。1998年,与清华大学吴佩刚教授联手攻关,研制开发
了FDN—AA早强高效减水剂。 该产品主要以生产减水剂的废渣为原料,既满足了现代混
凝土工程早强、 高效的要求,又解决了环境污染问题,节省原材料60%以上,属世界首
创,获国家级新产品奖。2001年,与吴佩刚教授联手,研制开发FDN—H减水剂。该产品
添加在425标号水泥的混凝土里, 可打出1000标号强度的混凝土,大大延长工程寿命,
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在开发新产品的同时,大搞技术改造,扩大生产规模,企业生产能
力由最初的年产1000吨,逐步达到现在的13000吨,列全国同行业第二位。
重视人才的引进和管理。对引进的技术和管理人才,给位子,给房子,给票子,让
其充分施展才华。公司定期举办培训班,聘请清华大学、海军工程设计局、山东建筑科
学院的专家来厂授课。先后组织30多人次前往清华大学接受技术和营销知识培训,企业
的整体文化水平和技术素质得到提高。
加强内部管理, 提高工作效率。2001年5月,公司申办为福利企业,近百名残疾职
工入厂,给生产管理带来新的困难。面对新情况,生产部门加强对新入厂残疾职工的培
训,并在工作、生活上给予关心、照顾。同时完善各项规章制度,落实各项考核指标,
使干部职工人人有责任,人人有压力。各项工作指标从干部到职工层层分解,生产的数
量、质量、成本与各班组、岗位、人员直接挂钩,各种奖惩措施及时兑现。2001年,生
产部门根据“学习海尔管理经验”的要求,狠抓现场管理,生产现场长期存在的脏、乱、
差、跑、冒、滴、漏现象大为改观,生产效率大大提高。
(刘绍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