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c&A=11&rec=104&run=13

[财政收支稳定增长,连续九年实现平衡] 2001年,全市地方财政收入完成5.08亿元,
占预算的108.05%,比上年增长21.02%。其中:工商税收33427万元,占预算的101.25%,
增长17.3%;农业四税3920万元,占预算的109.34%,增长29.12%;企业所得税8964万元,
占预算的253.79%, 增长194.77%; 企业亏损补贴-482万元, 占预算的96.4%, 增长
199.38%; 行政性收费及其它各项收入2868万元,占预算的50.63%,下降50.74%;专项
收入2139万元, 占预算的122.23%, 增长20.85%。 财政支出完成6.89亿元,占预算的
104.2%, 比上年增长13.21%, 其中:企业挖革改支出1025万元,占预算的100%,增长
40.02%;农业支出5284万元,占预算的100%,增长14.52%;科技支出1759万元,占预算
的100%, 增长14.15%;城市维护费支出5147万元,占预算的100.88%,增长20.14%;工
交商部门事业费支出950万元,占预算的100%,增长16.54%;文教卫生事业费支出20266
万元, 占预算的100%,增长14.69%,其中教育事业费支出14797万元,占预算的100%,
增长21.7%; 抚恤和社会救济事业费支出2631万元,占预算的100%,增长20.85%;行政
管理费支出9267万元, 占预算的100.98%,增长12.5%;社会保障补助支出486万元,占
预算的100%, 增长42.94%;公检法司支出4987万元,占预算的100%,增长10.7%;其他
部门事业费支出3702万元,占预算的101.73%,增长12.39%;政策性补贴支出277万元,
占预算的100%,下降22.19%;行政事业单位离退休经费3589万元,占预算的100%,增长
10.06%;专项支出2787万元,占预算的106.78%,增长30.05%;其他各项支出6721万元,
占预算的106.56%,增长53.97%。按现行财政体制算帐,当年结余9万元,其中市级结余
5万元,实现建地级市以来连续9年财政收支平衡。

[支持经济发展,夯实财政基础] 全力支持招商引资和开发区建设。市委、市政府作
出启动经济开发区、实行全民招商引资、加快发展民营经济的重大决策后,财政部门把
招商引资和开发区建设作为新的财源增长点,从三个方面予以支持。一是政策支持。积
极参与制定《莱芜市招商引资优惠政策》《莱芜市招商引资奖励办法》等各项优惠政策,
在招商引资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财政增收提供了充足的后劲。二是资金支持。建立招
商引资奖励基金1000万元,调动全民招商引资的积极性。设立开发区发展基金500万元,
拨付开发区建设资金2180万元,确保“七通一平”工程的顺利实施,促进了开发区建设。
三是体制支持。对开发区实行“核定收支、定额上缴、超收全留、一定五年不变”的财
政体制,调动开发区的积极性。大力支持“富民强村”工程。落实支农支出5284万元,
重点支持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等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农科所农产品脱毒、转基
因生物技术研究等农业高新技术项目,促进农业结构调整,调整生姜、大蒜等农业种植
面积5.7万亩, 完成农业特产税2496万元,增长70.03%。加强粮食风险基金管理,制定
粮食压库促销措施, 促销8500万斤,节约财政资金590多万元,促进了粮食流通体制改
革的顺利进行。积极推进“工业立市”战略。以企业改革为动力,坚持改革、改组、改
造和加强管理并举,加快企业改制步伐,全市共有42户国有企业进行产权制度改革,其
中2001年有7户企业成功改制。 加大科技支出力度,落实科技三费、科学事业费和挖潜
改造资金2784万元,重点支持复合刀具规范化生产技术研究、纳米填充酚醛树脂复合材
料研究等25个高新技术项目,促进了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化。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
的作用, 对华冠非接触智能卡、泰钢3号高炉及烧结机技术改造等20个重点技改项目拨
付贷款贴息资金661万元,吸附技改资金3.9亿元,加快企业技术改造步伐。加大外贸出
口支持力度, 兑现出口贴息资金564万元,提高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的能力。落实企业所
得税奖励、 福利企业和出口产品退税等财税优惠政策2亿元,增强企业发展后劲。为30
家企业担保贷款5131万元,协助泰山造纸厂争取国债贴息贷款3682万元,较好地解决了
企业融资难问题。举办企业会计制度培训班,培训财会人员3000余人,提高了财务管理
水平。2001年,莱芜市工业企业经济效益明显改善,据统计,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
加值实现44.13亿元,增长14.7%;产品销售收入实现127.35亿元,增长9.4%;工业经济
效益综合指数达到104.12%, 提高6.56个百分点。同时,工业企业对财政的贡献能力明
显增强, 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增长幅度分别达到18.17%、194.77%,拉动地方财政收入
增幅18.55个百分点,成为2001年财政增收的主要动力。促进民营企业和第三产业发展。
落实奖励资金102万元, 奖励35户民营企业,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带动作用,促进了民营
经济发展。 积极落实优惠政策, 促进了第三产业发展。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投入资金
5147万元,增长20.14%,支持城市道路建设、亮化工程和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改造和建
设工程,提高了城市化水平。实行联合检查制度,协调市国税局、市地税局和市审计局
等部门,统一编制年度检查计划,压减检查项目和单位,实行检查信息共享,防止了对
企业的重复检查。通过支持经济发展,加强财源建设,进一步巩固了基础财源,壮大了
骨干财源,培植了新兴和后续财源。

[加强收入征管,壮大财政实力] 认真搞好税源普查,成立市税源普查领导小组,联
合市国税局、 市地税局、市统计局、市工商局和市监察局等5个部门,对全市1999年至
2000年度所有纳税单位进行了税源普查,基本摸清了税源底数。查实纳税户数13335户,
其中漏征漏管637户。1999和2000年全市当年实现税收分别为8.65亿元和11.71亿元,累
计欠缴税款2.02亿元,其中市级以下8400万元。落实收入目标责任制,把超收任务层层
落实到各征收部门,并实行“一把手”负责制,签订责任状,严格考核、奖惩制度。坚
持依法治税,加强税收稽查,严厉打击各种偷、逃、骗税行为,维护了税法的严肃性。
加大农业税收政策宣传力度,加强农业税收征管,实现农业税收较大幅度增长,完成农
业四税3920万元,增长29.12%。加强非税收入征管,实行非税收入专管员制度,确保各
项非税收入及时足额入库。加强收入协调调度,及时召开财税联席会议,加强收入调度,
每月确定入库任务,进入12月份后,一天一调度,确保收入及时足额入库。2001年财政
增收8830万元,是历史上最多的一年。

[深化财政改革,保证重点支出] 实行“综合零基预算”,统一编制部门预算,统筹
安排预算内外资金,科学核定预算定额,细编市直所有部门的2001年度预算,其中市教
育局、 市农业局、市计生委3个部门预算提交人大审议通过,使预算编制更加科学、合
理。进一步完善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把财政统一发放工资纳入国库集中支付范围,确保
了工资的正常发放。强化对各项支出的监督管理,严格预算执行,特别是在机构改革期
间,对有关撤并单位的资金进行较好的控制,防止了超进度拨款。稳定推进政府采购工
作,完善管理制度,拓宽采购领域,扩大采购规模,全市累计完成采购金额4780万元,
比上年增长12.18%,节约资金540万元,节支率达11.3%。认真做好农村税费改革的前期
准备工作,把农村税费改革作为“一字号”工程来抓,督促各级成立了以党委政府一把
手为组长的领导小组,组织3000多名工作人员,组成1000多个工作组,深入农村调查摸
底,核实各项基础数据,为深化农村税费改革奠定了基础。同时进一步清理支出范围,
推进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加强机关车辆管理,实行财政派员驻会专管制度,
不断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在抓好各项财政改革的同时,严格按“保工资、保稳定、
保法定支出、保市委市政府工作重点”的顺序,科学统筹安排支出。把保工资发放放在
首位,实行乡镇工资上划区级管理办法,把乡镇教师工资和行政、全额事业人员必保工
资上划区级管理,加强工资专户管理,委托银行统一发放,加大转移支付力度,转移支
付资金3113万元,其中省级1731万元,市级1382万元,全部用于区乡工资发放,较好地
解决了乡镇工资发放难题。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提高最低生活保障资金占财政支
出的比重,变“以钱定人”为“以人定钱”,安排足额资金用于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
扩大城镇最低生活保障面,增加临时救济,全市抚恤和救济社会保障支出3117万元,同
比增长23.83%,维护了社会稳定。保证重点支出,农业、科技、教育支出都达到法定增
长比例,积极筹措资金,保证了汶河治理二期工程等市委、市政府确定的2001年重点项
目的资金需要。综合治理、计划生育支出也都按有关规定给予保障。

[强化监督管理,提高理财水平] 加强预算外资金管理,认真落实“收支两条线”,
扩大“票款分离”实施范围,市直98个部门单位实行“票款分离”办法,实施面达95%。
联合市监察局、市审计局和人民银行莱芜市中心支行三部门,对全市行政事业单位的银
行帐户进行清理和整顿,取消49个银行帐户,使行政事业单位银行帐户管理和使用更加
规范。强化国有资产管理,开展全市行政事业单位清产核资工作,摸清资产状况。完成
了二000年度统一报表、 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考核和国有企业效绩评价工作。强化对企业
改制过程中资产评估、产权界定、产权变动、资产处置等工作的监督管理,积极推进国
有企业改革。在机构改革期间,对划转撤并单位及时进行清产核资,防止了国有资产流
失。规范住房资金管理,加大住房资金的归集力度,加强住房资金的使用管理,严格住
房资金支取和贷款程序,解决了职工购房难问题。累计归集各项住房资金9006万元,其
中:住房公积金7146万元;支取住房资金241万元;发放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837万元,
收回206万元。 加强会计管理与培训,深入宣传新《会计法》,认真组织《会计法》执
法检查,进一步规范会计基础管理工作。组织会计从业资格、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和会计
函校函授班的报名、培训、考试等工作,并为全市会计从业人员换发了统一的会计从业
资格证书。加强财政基建审计,严格基本建设资金管理,建立工程项目档案,规范基建
管理程序。加强财政审计,对财政投资建设资金项目的概、预、决算实行全过程的管理
和监督, 审查工作项目89个,提报工程价值7038万元,审减1492万元,审减率21.2%,
提高了建设资金的使用效益。加大财政周转金的清理回收力度,完善清理回收办法和奖
励措施,采取上门催收、强制扣款和法律诉讼等手段回收周转金1026万元。

[加强队伍建设,提高干部素质]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从思想作风、工
作作风和廉政建设等方面,不断加强财政干部队伍建设。加想思想作风建设,认真组织
学习江泽民同志“七一”讲话、十五届六中全会和市委十届六次、七次全委会议精神,
举办庆祝建党80周年系列活动, 组织WTO、法律法规、计算机等知识培训班,收听收看
汪洋湖等模范人物事迹、胡长青等典型案例,教育广大干部职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
生观、价值观,提高了干部职工的政治思想觉悟和政策理论水平。积极推进机构改革,
通过竞争上岗,交流轮岗,进一步优化了干部队伍,并通过职能调整理顺了工作关系。
加强机关作风建设,完善20项规章制度,汇编《莱芜市财政局工作制度》,使机关工作
有章可循。提出“精神要振奋、素质要提高、纪律要严明、工作要高效”的要求,形成
急事急办、特事特办、快事快办的良好风气,树立财政干部的良好形象。加强廉政建设,
局党组和各科室单位负责人,各科室与工作人员层层签订《廉政建设责任书》,并及时
检查、督促落实情况,有效地遏止奢侈浪费和各种经济犯罪的发生。积极推行政务公开
制度,提高财政工作透明度。严格执行局党组制定的禁酒令等内部规定,强化制度约束
力,有效防止财政干部的不廉洁行为。

(张振新 李文静 亓华利 亓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