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芜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c&A=10&rec=5&run=13

21世纪初,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将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社会主义市场经
济体制进一步完善, 第三步战略部署全面实施。 总结过去,筹划未来,制定和实施好
“十五”计划,动员和鼓舞全市人民振奋精神,团结奋进,对于新世纪开好头、起好步,
保持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快速健康发展,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和深远意义。
一、“九五”计划执行情况和“十五”环境分析
(一)“九五”计划执行情况
“九五”期间,全市人民高举取小平理论伟大旗帜,认真贯彻党的十五大和十届三
中、四中全会精神,解放思想,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快发展,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
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新成就,按可比口径计算,“九五”计划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全面完
成和超额完成。
1、国民经济快速发展。2000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10.4亿元,比1995年平均
增长11.5%;其中,第一产业年均增长5.9%,第二产业年均增长10.5%,第三产业年均增
长15%。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8980元,5年增加3554元,按目前汇率计算超过1000美元。
结构调整取得明显成效,三次产业比例由1995年的15.5 :53.8 :30.7调整为11.8 :50.2
:38。地方财政收入实现4.2亿元,年均增长19%,超过“九五”计划2.8个百分点。
2. 发展后劲进一步增强。“九五”期间,全市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64亿元,比
“八五”期间增加84亿元。建成了农业、工业、第三产业、高新技术和基础设施等面的
重点项目50多个。 新增高等级公路 96.7公里;公路通车里程达到1022.7公里;新增发
电装机容量60万千瓦,220千伏变电站2座,110千伏变电站3座;全市电话交换机总容量
达到25万门,交通、通讯、电力、原材料等方面的“瓶颈”制约基本消除。特别是莱钢
改扩建、莱城电厂一期、莱博高速公路、雪野水库除险加固、农科所生物城、泰钢改造、
橡胶厂轮胎扩建、广寒宫啤酒扩建一期工程等项目的建成投产,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显著
增强。
3. 城乡市场繁荣兴旺。2000年,全市市场面积达到210万平方米,实现社会商品零
售额46亿元, 年均增长15.6%。个体工商户达到2.72万户,私营企业达到1889家,上交
税金达到4852.7万元。居民消费价格稳中有升,五年累计上涨8.5%。
4. 对外开放步伐加快。 2000年,全市自营进出口总额达到2.15亿美元,占国内生
产总值的比重达到15%; 其中出口总额达到1.69亿美元,比1995年增长 3.9倍。外商投
资企业发展到123家,“九五”期间实际利用外资达到5044.6万美元。
5. 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 “九五”期间,全市累计完成市政公用设施投资3.67亿
元,新修改造城市道路55公里,综合治理了孝义河、汶河、莲河等市内河段,开工建设
了生活污水处理厂,城市日供水能力达到21.9万吨。生活燃气普及率由“八五”末的20
%提高到91.7%, 供热面积扩大一倍。小城镇建设步伐加快,新建城镇住宅面积41.35万
平方米。城市化水平达到38%,比“九五”初提高2个百分点。
6. 各项改革进一步深化。 政府机构改革力度加大,精简机构和人员,提高了办事
效率。农村改革不断深入,完善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积极探索“四荒”和水利等基
础设施租赁、拍卖、股份合作的新路子,促进了农村经济稳定发展。企业改革整体推进,
重点突破,骨干企业抓重组、困难企业抓解困、改制企业抓规范,加快了建立现代企业
制度的步伐,全市地方乡及乡以上企业产权改制面达到86.4%。社会事业改革进展迅速,
城镇职工养老、 失业保险统筹覆盖率达到99%以上。投融资、金融、住房、粮食流通、
医疗、养老、保险等各项改革迈出新步伐,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
7. 社会事业协调发展。科技教育发展较快,五年共取得各类科技成果292项,科技
对经济的贡献率达到46%, 水雾化钢铁粉末、陶瓷复合刀具、聚丙烯酰胺微胶乳列入国
家“863” 计划。九年制义务教育全面普及,高中教育规模不断扩大,莱芜职业技术学
院正式挂牌招生,各类教育全面发展。认真实施人才工程,积极培养和引进人才,尊重
知识、尊重人才的氛围初步形成。土地管理得到加强,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取得新的进
展。 计划生育工作普遍得到重视,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49‰以下,连续8年保持全
省领先水平。文化、卫生、体育、广播、电视、新闻、出版等都取得了新的成绩。
8. 人民生活不断改善。 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246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
入达到6532元, 分别比1995年增加1237元和3282元,扣除物价因素年均分别增长12.8%
和8%。人均储蓄存款4515元,比1995年增加2340元。居民居住条件进一步改善,农村人
均居住面积达到25平方米, 城镇居民人均居住面积达到 12.8平方米,全市提前三年实
现小康。
总体上看,“九五”计划执行情况是好的,为“十五”及今后更长时期的发展奠定
了坚实的基础。这些成绩来之不易,五年来,面对复杂的经济形势,市委、市政府率领
全市人民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努力
做好与莱芜实际相结合的文章,奋勇拼搏,知难而进,积累了许多成功的经验。
一是坚持解放思想,突出发展主题。“九五”期间,宏观经济经历了由通胀到紧缩,
由过热到偏冷的急剧转折,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针对这种情况,全市上下把解
放思想、振奋精神、加快发展放在首位,认真解决畏难发愁问题,坚定信心,突出发展
主题,强化中心意识,集中力量抓经济建设,把加快发展作为解决各种矛盾的根本途径。
在具体实践中善于用新观念武装头脑,以新思路指导工作,打破常规,敢想敢干,创造
性地开展工作,千方百计加快发展。
二是坚持改革开放,增强发展活力。把改革开放作为振兴经济的根本途径,以改革
总揽全局,正确把握改革的时机和力度,积极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经济体制改
革,完善各项配套改革,促进了运行机制和管理制度创新。同时,大力实施外向型经济
带动战略,全方位扩大对外开放,千方百计增加出口,积极对外招商引资,实现了外贸
出口和利用外资大幅度增长,促进了整个经济的持续发展。
三是坚持结构调整,提高整体素质。把结构调整放到重要的战略位置,积极推进所
有制和产业、产品结构的调整。在所有制结构调整上,积极有效地引进利用外资,发展
“三资”企业;加快企业资产重组,推进国有企业民营化;放宽政策,优化环境,大力
发展个体私营经济。在产业结构调整上,稳定发展第一产业,改造提高第二产业,加快
发展第三产业。在产品结构调整上,大力扩种生姜、大蒜、大棚菜等高值经济作物,积
极开发名、优、特、新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提高市场竞争能力,促进了经济结构不断
优化。
四是坚持骨干项目带动,千方百计抓投入。“九五”期间,国家实施了积极的财政
货币政策,扩大国内需求,拉动经济持续增长。全市上下广泛动员,全面发动,积极筛
选论证项目,千方百计争取项目,集中力量建设项目。认真推行重点项目工作责任制,
加大骨干项目培植力度,取得很大成效,增强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后续力量。
五是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注重加强社会
保障制度建设,认真实施再就业工程,妥善安置下岗失业人员。坚决清查和制止乱收费、
乱罚款、乱摊派,减轻农民和企业负担。严厉打击各种刑事犯罪,惩治腐败,认真查处
大案要案。坚持依法行政,积极推行政务公开和农村财务公开,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
认真做好信访工作,努力化解不安定因素,为改革和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六是坚持两个文明一起抓,两手都要硬。充分发挥精神文明对物质文明的保证和促
进作用,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深入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和
集体主义精神,把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与典型引路结合起来,总结推广了一批
窗口行业的先进典型,促进了社会风气和行业作风的转变。广泛开展各种创建活动和评
优树先活动,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城”和“卫生城市”称号。全面深入地开展了“三讲”
教育和“三个代表”学习活动,提高了党员干部的政治素质,增强了各级行政人员的廉
洁勤政意识、公仆意识和自律意识,调动了工作积极性。
(二)“十五”环境分析
纵观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和经济发展趋势,综合分析我市国民经济发展的现状和基
础,“十五”期间我市经济和社会发展面临许多机遇和有利条件:
从国际环境看,和平与发展仍是时代的主题,经济全球化的领域和规模不断扩大,
世界经济将迎来一个新的增长时期。国际资本大规模、高速度流动促进金融国际化,低
关税促进贸易自由化,跨国公司促进投资自由化,区域经济集团之间竞争加剧,全球将
导入以区域经贸合作为基础的国力竞争新局面;科技进步与创新速度加快,科技实力较
量成为国际竞争的实质,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高科技产业将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主导力
量;实现可持续发展成为世界人民的共识。随着国际经济、金融、贸易秩序的重建,经
济全球化的推进和新技术革命的发展,世界经济有望出现稳定增长趋势,有利于我们更
多更好地利用国外资金、资源、技术和市场,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
从国内形势看, 加入WTO后,经济国际化进程加快,宏观经济运行环境面临转折性
的变化,国民经济仍将保持较长时期的快速增长。一是在改革开放的强力推动下,借助
广阔的市场需求空间和产业扩展领域,以及日益发展壮大的资本市场,我国经济仍可保
持较快增长。二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资源配置效率进一步提高,
买方市场将成为经济生活中的常态,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有助于产品创新和换代升级,
增强市场竞争能力。三是经济增长方式将发生实质性转变,依靠科技、管理和体制创新,
将成为经济增长的根本途径,有利于加快科技进步。四是区域经济发展格局孕育着新的
调整。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西部地区的发展环境将明显改善,这给发展东西部
的经济技术交流,促进人才、资源、产品和劳动力的合理流动,带来良好的机遇。五是
加入世贸组织以后,能够充分享受世贸组织有关优惠政策,我们的产品可以更多、更好
地打入国际市场,加快经济国际化进程。
从莱芜实际看,保持经济较快发展也是完全可能的。一是经济基础进一步壮大。经
过20多年的改革和建设,特别是“九五”期间持续快速发展,经济总量大幅度增加,地
方可用财力较快增长,为新世纪发展积蓄了力量。农业结构调整和山区综合开发取得较
大成效,农民收入大幅度增加,生产条件明显改善。“工业立市”战略得到扎实推进,
钢铁、能源、机械、建材、轻纺、化工六大传统产业进一步巩固、壮大,一批骨干企业
迅速膨胀。第三产业快速发展,市场容量日益增加,经济发展的条件越来越好。二是新
的经济增长点较多。通过实施重点项目带动战略,建成和新开工了一批前景广阔的骨干
项目,将在“十五”期间发挥重要作用。出口重点产业和骨干企业开始形成,呈现快速
增长势头。以新材料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起步良好,民营经济长足发展,将成为推动
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三是经济发展的支撑力量不断增强。公路建设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农村电网改造见到较大成效,城市电网改造正在紧张进行。建设电话市,扩大信息、数
据传输能力,将为经济发展提供方便快捷的信息服务。四是加快发展的气氛浓厚。全市
上下想发展、议发展、干发展,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积极性空前高涨,紧迫感、压力感、
责任感不断增强,这将成为“十五”期间加快发展的强大动力。
但是,也要清醒地认识到,面对激烈竞争和严峻挑战,我市经济发展中还有许多制
约因素和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一是思想认识问题。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特别是加入WTO后竞争更加激烈,人们的思想观念、企业管理方式与市场机制和WTO运行
规则不相适应,缺乏应对措施。二是经济结构问题。农业产业化水平较低,山区综合开
发不平衡;工业骨干企业、利税大户和名牌产品比较少,企业资金紧张,产品销售不畅,
经济效益和企业管理水平有待于进一步提高;第三产业不够发达,缺乏大型专业批发市
场,新兴产业发展较慢;非公有制经济需要放开手脚,加快发展。三是科技和人才问题。
科技投入不足,机制不完善,创新能力较弱;人才密度偏低,高学历人才偏少,特别是
高素质管理人才和拔尖技术人才匮乏。四是发展环境问题。我市在管理效率、法治公正、
社会信用、投融资体制、开放政策措施等软环境方面还需要进一步优化。受区域空间限
制,经济发展回旋余地小。银行存款总规模偏小,贷款受到制约,资金来源不足。五是
城市化水平问题。城市规划执行不理想,基础设施不完善,城区规模小,驻地人口少,
城市化水平偏低, 辐射带动作用不强。 六是可持续发展问题。全市人均占有耕地只有
0.75亩,是全省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人均水资源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地下
水开采困难,地上水拦蓄利用不足,水资源短缺。环境污染治理任务仍然较重,就业、
再就业压力较大,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实现经济、社会、人口、资源和环境的协调发
展,任重而道远。
综上所述,“十五”期间我市经济和社会发展既有较好的基础条件,也存在一些不
容忽视的困难,可以说是机遇与挑战并存,但总体上机遇大于挑战,优势多于困难,加
快发展的环境更加有利。只要我们制定、实施正确的发展战略,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
抢抓机遇,开拓进取,就一定能够克服困难,取得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优异成绩。
二、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十五”期间,我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党的十
五大和十五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正确处理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大力实施科教
兴莱、经济国际化、城市化、重点项目带动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积极进行结构调整,加
快体制创新、科技创新和管理创新;强化农业基础,提高工业素质,拓宽三产领域,全
面发展社会事业;加强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推动国民经
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为提前实现现代化奠定坚实基础。
在工作指导上,要认真把握以下原则:坚持把发展作为主题,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形成有利于加快发展的合力,创造有利于发展的环境;坚持把结构调整作为主线,不断
优化产业结构、产品结构、所有制结构、城乡结构和社会发展结构,促进经济增长方式
的根本性转变;坚持以改革促发展,积极推进经济体制和各项配套体系改革,充分发挥
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增强发展活力;坚持以科技进步为动力,加快建立科技、
教育与经济密切结合的创新机制,推动科研开发、成果应用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提
高科技进步速度;坚持市场化、国际化方向,建立健全开放规范的市场体系,完善符合
国际惯例的经济运行制度,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坚持积极进取,量力而行,统筹兼顾,
突出重点,集中力量办大事;坚持经济和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促进人类、资源、环境与
经济、社会相互协调;坚持两手抓,大力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努力实现经济增长和社会
进步相一致,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统一。
(二)预期发展目标
“十五” 期间我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
1. 国民经济保持适度快速增长。 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85亿元,年均增长11%,其中
一、 二、三产业增加值年均分别增长5%、12%和12%;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4600元,
年均增长10.2%。农业总产值年均增长6%,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14%。
2. 经济结构不断优化。三次产业比例调整为 9 :51:40,社会劳动生产率每年提高
7%,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综合耗能每年降低2%,民营经济占GDP的比重达到35%,城市化水
平达到45%。
3. 城乡市场保持繁荣兴旺。社会消费品零售额达到80亿元,年均增长12%。商品零
售价格和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5%以下。
4. 固定资产投资持续增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230亿元,投资率保持在
30%左右。
5. 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 全市公路通车里程达到1150公里;电话交换机总容量达
到52万门, 电话普及率达到35%左右;信息网络不断健全,国民经济信息化水平有新的
提高。
6. 外向型经济实现较大突破。 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14%。其中出口总额增长15%;
实际利用外资年均增长10%。
7. 财政收入稳定增长。全市地方财政预算内收入达到7.4亿元,年均增长12%。
8. 科技教育不断创新。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提高到20%以上,
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0%以上。 素质教育全面推行,基础教育更加稳固,
高等教育加快发展,市属高校年招生达到1000人,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
9.可持续发展能力有新的提高。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得到较好控制,工业“三废”
实现达标排放,环境质量明显提高,森林覆盖率达到35.2%。水资源供需矛盾有所缓解,
新增日供水能力6万方。 严格控制人口增长,努力提高人口素质,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
在 6‰以下。
10. 人民生活进一步改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7%,农民人均纯收入
年均增长6%;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和失业保险统筹覆盖率达到100%,城镇登记失业率
控制在3.5%以下;人民群众医疗卫生需求基本得到满足,平均每千人拥有医生数提高到
2人;城乡居民居住条件进一步提高,轿车逐步进入家庭。
在全面完成“十五”计划的基础上,再经过五年左右的努力,到2010年,形成比较
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产业竞争力和经济素质
提升到全省上游水平,人民生活充实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三、重大发展战略
(一)实施科教兴莱战略,加快技术创新步伐
1. 推行素质教育, 提高办学水平。要进一步完善学前教育,理顺管理体制。要巩
固提高基础教育,适度调整中小学布局,高标准实施九年制义务教育,扩大普通高中办
学规模,到2005年,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加快发展高等教育,努力办好莱芜职业技
术学院,扩大招生规模,“十五”末在校生达到3000人左右。积极发展终身教育,着重
搞好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要优化配置教育资源,建立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大力发展现
代远程教育,加快教育现代化进程。逐步建立各级各类教育结构合理、相互衔接和沟通
的现代终身教育体系,新增从业劳动者人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2年以上,各类专门人才拥
有量基本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2. 加快科技进步,提高创新能力。进一步树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
把科技创新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适应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要求,围绕经济和
社会发展急需的关键技术,加快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把技术潜力变成经济优势。进一
步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强化科研单位和企业的主体地位,重点开展产业化前景好、市场
潜力大的重大技术研究。强化生物工程、新材料、农业高新技术等领域的开发创新,把
农科所建成国内一流水平的现代农业研究开发基地。进一步加强厂办科研机构建设,争
取“十五”期间所有大企业全部建立起技术开发中心,中型企业建立起不同类型的技术
开发机构。积极推进多种形式的产学研结合,鼓励支持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共建
技术开发实体,以项目和课题为纽带,共同组织攻关。认真搞好高新技术的“孵化”推
广工作,加快高新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步伐。“十五”期间,重点搞好科技大厦的建设
工作, 使之尽快成为我市重要的高新技术产品“孵化器”。在巩固发展现有“863”计
划项目的基础上,积极争取超级“863”计划,努力探索和争取纳米领域的技术及项目,
提高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3. 建立多元化体系, 增加科技教育投入。为确保科技、教育事业的发展,必须加
大资金投入。要建立起政府投资、资本市场、企业投入、存量资产变现等多元投入体系,
不断增加对科技教育的投入。加大政府对高科技的投入,集中力量扶持重大科技项目的
研究、开发和转化。积极推荐高科技企业上市发行股票,吸引国内外大公司、高科技企
业、风险投资机构到莱芜投资兴业,鼓励和支持民营科技企业的发展。积极改革办学体
制,不断增加政府对教育的投入,形成在政府宏观管理下学校自主办学的新机制。积极
支持民办教育的发展,形成以政府办学为主体、社会各界共同参与、民办公办共同发展
的新格局。
(二)实施经济国际化战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1. 加大扶持力度, 培植出口重点产业、产品和骨干企业。一是积极培植出口重点
产业。立足我市现有基础,把优化出口产业结构与开拓市场密切结合起来,重点培植冶
金铸造、纺织服装、农副特产和新材料四大出口重点产业。同时,根据国际市场的需求,
不断培植新的出口产业。二是积极培植出口骨干企业。重点培植10家出口骨干企业,尽
快形成规模,扩大出口创汇。三是积极培植出口重点产品。以国际市场为导向,以提升
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加工深度、科技含量、附加值为主攻方向,把优化出口商品结构与实
施“以质取胜”和“名牌战略”结合起来,集中力量,集中资金,扶持钢材、铸件、汽
车配件、棉布、服装、生姜制品、复合陶瓷刀具、铁三铝制品、粉末冶金、磁性材料等
产品,提高产品的质量、档次和国际竞争力,推动我市出口商品由粗加工、低附加值向
精加工、高附加值的转变升级。
2. 积极开拓国际市场, 努力提高创汇能力。一是优化出口市场格局。扩大欧美市
场,多层次开拓日、韩、港澳和东南亚市场,加快对拉美、非洲、南亚、中东、独联体
及东欧等新兴市场的开拓。二是努力增加进口,促进大进大出。积极组织紧缺原材料、
高品质自然资源进口,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重点引进先进技术、先进设备和
先进管理经验,努力消化、吸收、创新,提高生产和管理水平。三是大力发展加工贸易。
用足用好国家鼓励进出口的优惠政策,以进带出,以进养出,加快发展来料加工业务。
四是积极开展对外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促进有条件的企业进行境外投资兴商办厂,带
动我市技术、设备出口和劳务输出。充分利用对外签约权,增加外派劳务人员,缓解就
业压力,增加劳务收入,提高非贸易创汇的比重。
3.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提高利用外资的档次和水平。继续采取优惠政策,不断扩
大外商投资领域,有步骤地推进服务业的对外开放,引导外资投向基础设施、高新技术
产业和出口产业。 积极发展BOT、项目融资、企业并购等多种投资方式。认真筛选利用
外资项目,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千方百计吸引外国资本投入,争取吸引大公司、大财团、
大商社、世界500强来我市安家落户,增加利用外资的规模。
(三)实施城市化战略,增强城市辐射能力
1. 构建科学合理的城镇体系。 “十五”期间,进一步强化莱城中心、钢城副中心
的带动作用,加快发展城市片区组团、中心镇,有步骤地发展一般城镇,按照特色突出、
环境优美、富裕文明的原则,加快城市现代化步伐。到2005年,城区总人口(莱城、钢
城)达到39万人,市区建成区面积达到42平方公里。
2. 提高城市规划与管理水平。严格执行《城市规划法》,提高城市规划的科学性、
超前性和权威性。坚持先规划后建设,保证城市有序发展。高度重视城市设计,充分体
现城市特色、人文景观和地区自然风貌,突出艺术性、适用性和时代感,积极采用先进
设计思想和技术,不断提高设计水平,形成搭配合理、形式新颖的城市建筑风格。搞好
城市标志性建筑的规划建设,提高城市建设的档次和品位。加强城市管理,维护城市秩
序,保证城市健康有序地发展。
3. 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⑴ 搞好城市道路建设。突出抓好城市主次干道、外环
路和停车场建设, 打通断头路,完善出入口,建立便捷畅通的城市道路系统。⑵ 完善
城市道路、供水、供气、供热、供电系统。到2005年,莱城日供水能力达到14.5万吨,
供气、供热能力达到产、供、用基本平衡。⑶ 加快旧城改造步伐。坚持统一规划建设、
集中连片改造的原则,完成莱城、钢城两个中心组团内的旧城改造,加快新区开发进程,
改善城市面貌。 ⑷ 搞好城市绿化、美化和硬化。莱城突出山水特色,搞好雅鹿山、汶
河、孝义河和大外环在内的环境绿化和开发。钢城重点抓好艾山公园和棋山风景区建设。
继续抓好城市道路绿化、庭院绿化、小区绿化,争取跨入国家园林城市行列。搞好城区
内村庄道路硬化, 方便人民生活,美化城市环境。⑸ 加快城市污水和环卫设施建设。
扩建莱城污水处理厂, 日处理能力争取达到8万吨。新建钢城污水处理厂。搞好垃圾中
转站和垃圾处理厂建设,提高无害化处理水平。
4. 加快小城镇建设。 要科学规划,合理定位,体现特色,搞好小城镇驻地的基础
设施配套,强化服务功能,增强辐射带动作用。重点加强口镇、寨里、牛泉、颜庄、苗
山等城镇建设。进一步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制定优惠政策,扩大农民办理城镇户口范围。
逐步建立以居住地划分城镇户口和农村户口、以职业划分农业人口和非农业人口的户籍
登记制度,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步伐。
(四) 实施重点项目带动战略,增强经济发展后劲
1.增强投入产出意识,认真筛选论证项目。根据我市经济总量小、经济发展基础薄
弱的实际情况,全市上下要牢固树立大投入、大产出、大发展的思想,坚定不移地抓投
入、上项目,保持固定资产投资较快增长。要充分调动各级、各部门抓投入、上项目的
积极性,坚持不懈地筛选项目,认真搞好项目的咨询论证,增加项目储备,建立项目库,
为更多、更好地争取项目奠定良好的基础。“十五”期间,计划新上、扩建、改造项目
300多项,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抓好落实。
2. 千方百计争取项目, 齐心合力建设项目。进一步加强对重点项目工作的领导,
强化各有关部门和项目单位的责任意识,增强重点项目工作的合力。要继续发扬锲而不
舍的“钉子”精神,靠上做重点项目争取工作,力争“十五”期间有一批重大项目列入
国家、省计划,及早开工建设。各有关部门要密切配合,通力协作,积极主动地开展工
作,全力支持重点项目建设。进一步加强对重点项目的调度和监督,及时发现并协调解
决项目建设中的困难和问题,加快重点项目建设步伐。研究制定政策,对项目建设先进
单位和支持者予以奖励。严格对重点建设项目的管理,提高工程质量和投资效益。
3. 拓宽融资渠道, 积极筹集建设资金。要多渠道融通资金,保证建设项目的资金
需要。一是积极争取重点工程、重点项目列入国家计划,更多的利用国家政策性资金;
二是进一步扩大各级银行用于重点建设、高科技项目和技术改造的投资;三是通过转让
基础设施产权、出让国有企业股份等办法,集中一部分资金;四是积极引导和激活民间
投资,开辟新的筹资渠道;五是努力推荐和争取有条件的企业上市发行股票,扩大直接
融资范围;六是优化资金投向,重点用于培植骨干企业、利税大户、创汇企业和高科技
企业,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改善投资结构,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五)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促进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
1. 控制人口增长, 提高人口素质。要持之以恒地搞好计划生育,严格执行计划生
育政策,杜绝计划外生育和超生现象,将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计划目标以内。继续坚
持计划生育“一票否决”和追踪奖惩制度,强化责任约束,提高计划生育工作的自觉性。
大力普及优生、优育、优教知识,强化妇女、儿童保健制度和设施建设,提高人口质量。
2. 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 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严格执行《土地管理法》,加强土
地资源综合管理,合理利用和保护土地资源,严格控制非农业用地。要搞好土地的开发
整理,保持耕地面积的动态平衡。科学合理开发矿产资源,积极开发替代资源和可再生
性资源,实现矿产资源的优化配置。加强基础测绘和勘探工作,实施对国土资源的动态
监测,为可持续发展提供全新的技术支撑和服务。
3. 加强环境综合治理, 提高生态保护水平。一是以国土绿化工程为重点,建立生
态保护区和旅游区, 力争到2005年林木覆盖率比“十五”初期提高2.5个百分点。二是
加强环境的污染防治,重点解决地面污染和城市大气污染问题。三是依法加强环保工作,
强化环境综合治理,建立环保资金筹措机制。四是贯彻“预防与避让相结合,谁破坏谁
治理”的原则,加强地质环境、地质地貌景观保护工作。
4. 加大治水措施, 缓解供求矛盾。要把解决水源短缺的问题摆到全局性、战略性
位置,坚持开源与节流并重的原则,加强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和优化配置,努力缓解供水
紧张的矛盾。一是加快现有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搞好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十五”期间,
重点争取雪野水库灌区配套工程,乔店、葫芦山、大冶等中型水库保安全工程,抓好杨
家横水库引水调水、牟汶河寨子至黄庄段和汶河综合治理工程,研究探讨宅科拦水工程,
增加地上拦水和地下蓄水。二是积极开展节约用水活动。农业用水要搞好灌渠的防渗改
造,积极推广“三灌”等多种形式的节水措施。城市用水要加快供水管网技术改造,降
低管网漏失率,积极推广节水型器具的应用,减少跑、冒、滴、漏,提高供水利用系数。
要限制高耗水项目的发展,提高工业废水的重复利用水平,使有限的供水发挥较大的作
用。三是实行不同行业用水执行不同的价格,超计划用水加价和限量供水,不断提高供
水效益。同时,不断改善供水质量和服务水平。
四、经济结构调整与产业升级
(一)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步伐,不断增加农民收入
1. 继续调整优化农业内部结构。 一是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种植业,根据目前结构
调整进展不平衡的实际,认真进行分类排队,重点抓好落后单位的结构调整;积极推广
先进种植模式,搞好茬口调整;继续调整粮食与经济作物种植比例,在确保粮食生产的
同时,加快发展以生姜、大蒜、大棚菜为主的高值经济作物,到2005年经济作物面积达
到60万亩以上。林业,重点抓好经济林、用材林及花卉生产,搞好荒山绿化,发展名、
优干鲜果品,争取经济林面积达到50万亩。畜牧业,继续稳定猪、鸡生产,加快发展牛、
羊生产,突出发展兔和奶牛生产。渔业,积极扩大水产养殖面积,形成专业化、名优化
和综合育苗、生产体系。二是大力发展科技型农业。进一步加大科技兴农力度,搞好科
技开发与推广, 加速脱毒、 转基因等科技成果的应用,提高农业科技水平。继续实施
“良种工程”,推广普及实用种植技术,提高农产品品质和产量。三是积极发展创汇型
农业。根据国际市场变化,立足我市农业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姜芽、姜油、蒜油等农产
品加工,积极发展农产品脱水、洗净和保鲜贮藏,集中力量培植一批农产品加工出口龙
头企业,带动创汇农业的快速发展。
2. 积极搞好山区综合开发。 继续坚持以治水为中心,以改土为基础,加大投入,
千方百计拦水、蓄水、节水。要抓好小流域综合治理,突出规模连片,紧紧围绕河边、
塘坝边、水库周围作文章,努力提高开发效益。要注重采取生物措施、工程措施相结合,
搞好水土保持。对25°以上坡岭以造林、绿化为主,巩固、提高植被,防止水土流失。
“十五”期间,进一步巩固现有成果,扩大规模,提高水平,争取完成治理水土面积20
万亩。
3. 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 加快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和市场体系建设,拓宽农产品销
售渠道,壮大农产品营销队伍。进一步理顺和完善科技推广服务体系,加速农业科技成
果转化步伐。进一步完善农业保护政策,引导各种社会资金多渠道增加对农业的投入。
认真落实农村费改税政策,禁止乱摊派、乱收费,切实减轻农民负担,增加农民收入。
4. 努力加快乡村企业发展。 坚持调整与改造相结合,集中资金扶持壮大优势产业
和产品,新上一批科技含量高、竞争力强的项目,加快由资源密集型向资金、技术密集
型转移,由粗放型、数量型向集约型、质量效益型转变,促进乡镇企业规模、素质和效
益的提高。按照“产权主体多元化、投资主体多样化、集体企业民营化”的总体思路,
继续深化产权制度改革,再造乡镇企业机制优势。加强乡镇企业管理,搞好资本运营,
努力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十五”期间,通过加大投入、股份制、联营兼并等形
式,培植一批大型乡镇企业集团。
(二)加快改造传统产业,推进产业结构升级
“十五”期间要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以技术进步为动力,以升级换代为
目的,运用信息技术和纳米技术,全面改造传统产业,提高产业结构和产品档次。同时,
坚持扶优扶强的原则,加快优势企业和优势产品的发展壮大,形成一批以优势产品为依
托的大型骨干企业集团。
1. 钢铁工业。“十五”期间,莱钢新建1200立方米高炉、50吨电炉、100吨复吹转
炉各1座,淘汰落后工艺,到2005年形成230万吨铁、270万吨钢、255万吨材的生产能力。
鲁中冶金矿山公司,重点搞好港里铁矿和30万吨球团厂建设,大力发展多种经营。西港
煤矿,集中力量新上莱新铁矿,新增采矿能力90万吨。泰钢,新建30吨转炉一座、高效
连铸机一台,提高产品档次和附加值。九羊企业集团、口镇汇金公司等企业,扩大以汽
车铸件为主的铸造深加工产品,努力实现钢铁工业由初加工向精加工转变。
2. 能源工业。集中力量抓好莱城电厂二期3#、4# 机组建设,尽快建成投产。积极
做好新上三期120万千瓦机组的前期准备工作。 积极争取新建东港煤矿。进一步扩大洗
精煤产量,提高煤炭附加值。
3. 机械工业。 大力发展橡塑机械,完善国家二期“双加工程”,抓好铝塑复合管
挤出装备、双冷法宽幅复合土工膜挤出装备项目建设。适应汽车工业加快发展的新形势,
积极搞好配套、协作,大力发展汽车零部件生产,“十五”期间重点发展汽车前后轿、
凸轮轴、齿轮等产品,大力开发摩托车、拖拉机部件生产,扩大产品覆盖能力。
4. 建材工业。 加快改造10万吨以下立窑水泥生产线,积极发展高标号水泥生产。
进一步完善玻化砖、镀膜玻璃、花岗石板材、铝合金型材配套生产,积极发展劈开砖、
建筑节能系列板材等新型墙体材料。充分利用丰富煤矸石、粉煤灰资源,开发生产新型
建材制品,变废为宝。
5. 轻纺工业。 积极扩大啤酒、矿泉水生产规模,争取用五到十年的时间,使啤酒
和矿泉水的生产能力分别达到100万吨。大力支持泰山造纸厂改造扩建,搞好污染治理,
控制草浆用量,增加木浆含量,提高产品档次,“十五”期间机制纸产量达到20万吨。
进一步搞好市纺织厂、棉纺厂、第二染织厂、毛巾厂等骨干企业的技术改造,不断扩大
生产规模,提高产品质量和档次,增加花色品种,力争棉纺能力突破20万锭,出口创汇
大幅度增长。
6. 化学工业。 农用化工,大力发展专用复混肥。橡胶,进一步扩大工程胎、炭黑
生产规模。医药化工,按照行业导向,加快开发生产新药品。建材化工,重点扩大高效
减水剂、防污、防漏和各类装饰用品粘结剂。
(三)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
“十五”期间,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集中必要的人力、财力,加快高新技术企
业的膨胀步伐,尽快变技术优势为经济优势。重点抓以下四个方面的研究与发展。
1. 新材料。⑴ 以市粉末冶金厂为依托,研究开发高性能水雾化钢铁粉末等系列产
品, 生产能力逐步达到10万吨。⑵ 以新艺粉末冶金制品有限公司、山东九羊股份有限
公司和市楔横轧厂为依托, 研究开发轿车用系列粉末冶金制品。⑶ 以市磁性材料厂和
市汶阳福利化工厂为依托, 研究开发高性能磁件等系列产品。⑷ 以山东九羊股份有限
公司为依托, 研究开发高性能陶瓷复合刀具等系列产品。⑸ 以市振华实业公司和树脂
厂为依托, 研究开发高分子量聚丙烯酰胺和纳米复合改性酚醛树脂等系列产品。⑹ 以
山东泰山钢铁总公司为依托,研究开发铁三铝高性能材料,扩大精密铸造规模化生产。
⑺ 以鲁中冶金矿山公司为依托,采用新工艺生产直接还原铁。⑻ 以蓝星化工有限公司
为依托,研究开发生产水性金属防锈剂、阻燃高温涂料。
2. 高效节能与环保。 以山东煤矿莱芜机械厂为依托,开发生产高效压滤机、城市
垃圾综合处理成套设备。以市塑料制品总厂为依托,研究开发生产新型微滴灌系列产品。
3. 电子信息与机电一体化。 以华冠集团为依托,研制开发生产机电一体化橡塑挤
出装备和非接触智能卡。以市振华实业公司为依托,开发生产微特电机、电子膨胀阀。
市科技开发中心开发生产油田用智能测量仪、自动化控制工程用仪器仪表等产品。
4. 农业生物技术。 以市农科所为龙头,开展杨树、生姜、马铃薯转基因育种及特
种食用菌技术研究,搞好脱毒组培快繁技术的开发,重点做好耐碱杨树苗研究推广工作,
尽快形成产业化。积极采用先进技术,搞好莱芜猪、长毛兔、黑山羊的快速繁育和高产
开发。
(四)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增加人流、物流和信息流
1.突出抓好市场建设。继续做好“建市兴市”文章,按照区域化、规模化、专业化
的要求,进一步加强市场设施建设,形成一批人流商流集中、具有较强辐射带动功能的
商品批发市场和生产资料中转集散地。实行突出重点、分级负责、多元投资、分层管理
的做法,继续抓好官寺市场群体改造二期工程,争取新上三期工程;继续搞好北埠民营
经济试验区和钢城钢材炉料市场建设,不断扩大规模。适应我市特色农业发展的需要,
统筹规划,科学论证,建设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提高辐射带动能力。以现代电子信息
技术和高效集散手段为依托,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和超级市场,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积
极发展连锁经营,提高服务水平。
2. 积极发展旅游业。 坚持政府主导、统一规划、分期实施、重点突破的原则,充
分利用我市旅游资源优势,依托周边旅游资源,策划和建设一批具有莱芜特色、适应现
代需要的旅游项目。“十五”期间,重点搞好房干、棋山、雪野水库、莱芜战役纪念馆、
汪洋台为主的山水风光、乡村民俗生态和革命历史文化旅游,加快齐长城、冶矿遗址等
历史文化旅游资源研究开发,充分借助周边风景名胜区,形成“大旅游”格局。加快旅
游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建设,健全旅游管理体制,搞好旅游人才培训,提高服务档次和
水平,增加旅游收入。
3. 发展和完善金融服务业。 大力推进国有商业银行和城乡信用社改革进程,进一
步改善资产质量,增强防范金融风险能力。积极利用电子信息技术加快装备金融业,实
现管理技术现代化,服务手段电子化、网络化。进一步完善保险体系,借鉴国际先进管
理经验,丰富保险服务品种,不断完善保险网络,提高服务水平。
4. 大力发展信息服务业。 要加快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市场化、商品化进程,政府
行政管理、社会公共服务、企业生产经营都要运用网络化、数字化技术,实现信息资源
的高度共享。加快专业性和综合性的网络及数据库建设,大力开展用于互联网的信息咨
询服务和电子商务。积极推进政府上网、企业上网和家庭上网,用先进的电子信息技术
办理政务,实施工业自动化监控,开辟网上证券交易、家庭娱乐和视频点播等信息服务
新领域。
5. 加快发展社区服务业。 建立健全社区服务网络,加快从福利型向经营型、分散
型向规模型、政府行为向市场行为的转变,推动社区服务业快速发展。实行集约化、社
会化经营,变小型分散服务为规模化服务。合理引导消费,促进大众文化、全民健身、
终身教育等新兴服务规模化发展。加强社区服务设施和网点建设,在居民小区建立社区
服务公司,实行区域分工、统一管理、综合调度,全面开展便民服务,努力提高服务水
平。
(五)加快发展建筑业,积极推动相关产业发展
1. 加强建筑队伍建设。 以经济实力强、装备先进、有一定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高
的企业为龙头,培育集勘察、设计、施工、装修于一体的大型建筑企业集团。搞好建筑
人才培养,提高专业化、机械化施工水平,增加建筑市场竞争能力。积极推进建筑市场
管理体制改革,放开搞活建筑市场。按照公平、公正的原则,继续完善招投标制,严格
合同约束,形成有利于公平竞争的建筑市场秩序。加强工程质量管理,推行承包商资格
认证制度,建立科学的工程建设管理制度,保证工程质量达到设计标准和质量要求,工
程合格率达到100%,质量优良品率达到70%(按工程个数)以上。
2. 大力发展房地产业。 要把房地产业作为建筑业的发展重点。按照“市场导向、
总量控制、以销定建”的原则,积极搞好经济适用房和商品房建设,满足不同层次的居
民住房需要。要加快住房商品化改革,放开搞活房地产二、三级市场,扩大购房信贷规
模,促进住房销售和流动。要规范发展物业管理机制,配套发展装修服务业,提高住房
售后服务和管理水平。住宅成套率达到80%以上,新建小区都要实行物业管理。
3. 积极开拓市外建筑市场。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国
内建筑业市场前景非常广阔。建筑企业要抓住机遇,积极走出市门,努力开拓市外建筑
市场;创造条件打入国际建筑市场,带动劳务输出和建筑业发展。到2005年,全市建筑
业增加值达到18亿元,年均增长14%。
(六)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增强经济发展的支撑能力
1. 构建快捷、 畅通的公路交通网络。“十五”期间,要坚持两条腿走路的原则,
发展和完善公路交通网络。一是加快主干线公路的建设,重点抓好莱芜至新泰高速公路、
泰莱高速公路与205国道连接线工程,2002年实现竣工通车。努力完成仲临线、博莱路、
泰莱旧线等公路莱芜段改造工程。二是加快区、乡公路的改造,“十五”期间重点对主
要区、乡骨干公路进行改造,提高路面质量和通行能力,使之与主干线公路相互配套,
相互协调。 到2005年,全市公路通车里程比“九五”末净增230公里左右;公路密度提
高到每百平方公里51公里左右。
2. 建立和完善高速通讯、 信息网络。继续加大传输网络改造和扩容力度,适时引
入DWDM系统,逐步建成环城自愈骨干网。积极发展电话通信业务,着重搞好接入网、综
合信息网的规划建设,突出抓好乡镇驻地、城乡结合部、经济发达村庄的规模放号和成
片开发,2001年底建成电话市。优化基础传输结构,建设以光纤为主的宽带、多媒体、
数字传输网络。到2005年,力争全市电话交换机容量比“九五”末增加27万门,有线电
视入户率达到65%左右,网络用户超过2万个。
3. 进一步搞好电网建设与改造。 充分发挥农电网改造成果,尽快完成城电网改造
工程。加强输变电设施改造,重点建设220KV长勺变电二期工程,力争建设220KV五龙口
输变电工程, 新建110KV牛泉、上游、孝义、苗山输变电站工程。努力缩短10KV线路供
电半径,搞好10KV及以下中低压配电网络建设。进一步完善电网结构,提高供电质量和
可靠性。
五、体制改革与创新
(一)突出抓好企业改革
1. 大力推动国有、 集体企业民营化。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鼓励和促进中小企业发
展的若干政策意见,对中小企业加大出租、拍卖、破产力度,进一步放开搞活。要突出
抓好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吸引民营经济参与国有、集体企业改制,加快国有经济民营化
进程。积极探索和建立国有资产的有效管理、监督、营运体系和机制,使经营者依法自
主经营,自负盈亏,对所有者的净资产承担保值增值责任,真正成为市场主体。
2. 积极推进企业制度创新。 加快企业产权在不同企业、不同所有制之间依法合理
流动,力争在股权结构创新方面实现大的突破。明确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
的职责,形成各负其责、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规范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建立与现代
企业制度相适应的收入分配制度,正确处理国家、企业和个人的关系,大胆探索生产要
素参与分配的有效形式,在部分企业经营层试行期股制,使经营层的收入与企业经营业
绩挂钩,形成各种要素参与分配、按贡献大小拉开分配档次、能够调动企业员工积极性
的激励机制。
(二)加快所有制改革
1. 积极推进国有经济战略重组。 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进一步收缩
国有经济战线,促使国有经济资产向基础设施和高科技领域集中,向优势企业、大型企
业集团和高素质的企业家集中,切实增强主导作用。通过股份制、合作制等方式,探索
公有制的有效实现形式。努力争取几家骨干企业和高科技企业股票上市,成为上市公司。
2. 大力发展民营经济。 一是放宽政策,优化发展环境。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和省扶
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在工商管理、税费收缴、信贷投放、贷款担保等方面制定
一系列更加优惠的政策,加强信息引导,及时准确地为民营经济提供法律法规、产业结
构、经济动态和国际市场等方面的信息服务。二是抓好经济园区建设,为民营经济提供
载体。坚持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分类指导的原则,积极创办各类经济园区,引导民营
经济进区生产经营,培植具有发展潜力的特色行业。三是突出重点,促进民营经济上规
模、上档次、上水平。积极引导民营经济拓宽生产经营领域,拓宽经营范围,搞活经营
方式,走专业化、集团化发展的路子,促进民营企业由致富型向事业型发展,从数量型
向规模质量型转变。大力发展科技型、外向型民营经济,有重点地扶持3—5户民营高新
技术企业、出口创汇企业和利税大户,提高民营经济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十五”
期间, 全市民营经济实现产值和销售收入年均增长25%,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每年提
高2个百分点。
(三)积极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1. 积极稳妥地进行机构改革。 按照政企分开和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转变职
能,强化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规划协调、宏观管理、监督检查和社会保障职能,弱
化微观管理职能,调整归并业务相近和职能交叉重复的机构,合理配置和界定各部门的
职责分工,理顺工作关系,精简市、区、乡镇机构,逐步建立起适应经济与社会发展要
求的功能齐全、结构合理、运转协调、灵活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
2. 进一步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 坚持干部队伍“四化”方针和德才兼备、党管
干部的原则,继续深化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制度改革,推进党政领导干部能上能下。
通过扩大民主,引入竞争机制,促使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建立党政领导干部任期目标责
任制和党政领导干部岗位职责规范,进一步健全以工作实绩为主要内容的考核指标体系,
加大考核结果运用的力度。建立起能上能下、能进能出、有效激励、严格监督、竞争择
优、充满活力的用人机制,形成符合党政机关、国有企业和事业单位不同特点的、科学
的分类管理体制,实现人才资源的整体开发与合理配置,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组织保证
和人才支持。
(四)加快投融资体制改革
1. 改革项目审批制度。 按照“企业自主决策、银行独立审贷、政府宏观调控、发
展资本市场、完善服务体系”的改革目标,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型投融资体
制。进一步强化对全社会投资的宏观调控和政策引导,简化项目审批环节,加快审批速
度,减少对企业具体投资活动的直接干预。今后,企业用自有资金或银行贷款建设的一
般性竞争项目实行备案制,由企业自主决策,自担风险;基础设施和公益性项目,主要
由财政性资金安排建设,并严格审批管理,杜绝计划外项目。
2. 建立健全项目法人责任制、 招投标制和工程监理制度。完善项目法人责任制和
资本金制度,建立健全企业投资的风险约束和利益激励机制,使企业依照市场法则从事
投融资活动。大力推进投资主体多元化,鼓励不同所有制、不同地区的投资主体相互参
股、控股。进一步完善并全面推行工程建设招标投标、监理和审计制度,规范投资行为,
提高投资效益。
(五)健全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完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和失业保险制度、城市居民最低生
活保障制度,建立可靠、稳定的资金筹措机制,健全社会保险基金的监管和保值增值机
制。建立统一的、覆盖全市的社会保障技术支持系统,实现管理和服务社会化、现代化。
深化城镇卫生体制改革,建立新的医疗机构分类管理制度,形成医疗预防、健康保障与
卫生监督执法“三位一体”的卫生服务体系,扩大享受医疗卫生的覆盖面。
六、社会事业和人民生活
(一)大力繁荣文化传媒业
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加快发展文化事业,搞好文化中心等文娱设施
建设。搞好规划,加强青少年活动阵地建设。强化文化市场管理,净化市场环境,促进
文化市场活跃有序地健康发展,加快广播电视、新闻出版事业的发展,努力提高节目的
创作、传播质量和水平,反映时代特征,弘扬社会正气。
(二)积极发展体育事业
继续加强竞技体育,全方位开展全民科学健身运动,加快体育产业发展步伐。加强
专业体育队伍建设,增强竞技体育的整体实力。广泛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提高群众体
育健身意识,引导家庭增加体育消费投入。加快体育中心和体校建设,不断完善社会体
育健身设施。
(三)努力搞好医疗卫生事业
认真实施区域卫生规划,强化基本卫生服务。城市以社区为基础,大中型医院为依
托,建立综合性疾病控制与预防保健相结合的服务体系。农村加强乡镇卫生院建设,努
力扩大药品销售网点,形成职能合理分工、设施充分利用、资源优化配置的医疗服务网
络。加大药品管理力度,让群众享有价格合理、质量优良的医疗服务。
(四)全面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坚持以提高人民生活为目的的发展观,在满足人们“衣、食、用”消费的基础上,
促进消费热点向“住、行、娱”等方面发展。切实保障妇女儿童的合法权益,促进青少
年德智体全面发展。健全对老年人的社会保障制度,扶持老龄事业的发展。在全社会形
成理解、尊重、关心和帮助残疾人的良好风尚,逐步消除残疾人参与社会生活的障碍和
困难。
(五)认真做好就业再就业工作
要高度重视就业再就业工作,认真研究对策,搞好就业安置。结合推进城市化进程,
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扩大城镇就业容量,使其成为就业的主要增长点。大力推动中小企
业和非国有经济发展,使其成为吸纳劳动力的主体。推行劳动预备制度、弹性工时制和
阶段性就业等灵活的就业形式,减缓劳动力供给压力。积极推进自主就业,加大自谋职
业的力度,逐步建立起与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就业体制。
七、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
(一)积极推进精神文明建设
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培
养“四有”公民为目标,围绕弘扬民族精神、敬业精神和奉献精神,大力开展爱国主义、
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坚持不懈地加强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教育,反对封建迷信和
伪科学,强化理想信念和现代科技教育,提高全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形
成文明健康、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
(二)加强民主法制建设
要认真贯彻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保证人
大及其常委会依法行使职权,更好地发挥人民代表的作用,推进民主政治建设步伐。巩
固和发展新时期的爱国统一战线,充分发挥政协参政议政的作用,建立健全科学决策、
民主监督的程序和制度。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宗教政策和侨务政策,增强民族团结
和进步,保护归国侨胞的合法权益。强化依法行政,明确政府的行政职能,建立和完善
行政执法责任制和评议考核制度,推行行政复议制度,完善政务公开制度,提高行政执
法水平。继续坚持司法公开制度,进一步深化审判方式和检察方式改革,建立和完善冤
案错案责任追究制度、行政赔偿制度、法律援助制度。提高律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加强
国家机关、社会团体、新闻媒体等对司法工作的监督,促进司法公正。深入开展法制宣
传教育,增强全社会法制意识,提高学法用法的自觉性。
(三)搞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贯彻稳定压倒一切的方针,正确处理新形势下的人民内部矛盾,依法打击各种刑事
犯罪。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严肃查处大案要案,依法严惩腐败分
子和经济犯罪分子。依法打击民族分裂活动和利用宗教进行非法活动,取缔邪教。严厉
打击危害社会治安的各种恶势力,扫除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有效维护政治和社会稳
定。
(四)增强国防意识
坚持“长期准备、重点建设、平战结合”的方针,大力加强人防战备基础设施建设
和防空体系建设,以适应高技术局部战争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加强民兵预
备役建设,强化国民经济动员。认真做好征兵工作,妥善安排转业干部和退伍军人,落
实伤残军人、烈军属的各项优抚政策。深入开展拥军优属活动,搞好军民共建,进一步
巩固和发展军政军民团结。
八、主要政策措施
(一)统一思想认识,增强加快发展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当今世界,现代科技突飞猛进,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发展,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
国际竞争更加激烈。这既向我们提出了严峻挑战,更为我们实现经济快速发展提供了历
史性机遇。能否抓住机遇,乘势而上,把思想统一到发展上至关重要。“十五”期间,
结构调整进入关键时期,改革处于攻坚阶段,要实现新世纪现代化建设的宏伟目标,缩
小与其他市地的差距,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必须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机遇稍纵即
失,时不我待,等待就要被动,被动就要落后,落后就要淘汰。为此,全市上下要进一
步增强加快发展的紧迫感和压力感,正确分析形势,审时度势,善于把握机遇,用好机
遇,敢于正视困难,努力克服困难,上下一条心,扭成一股绳,集中精力把莱芜经济搞
上去。
(二)进一步优化环境,形成加快发展的合力
良好的发展环境是经济增长的重要条件。进一步优化政治环境,褒扬创业者,支持
改革者,鞭挞空谈者,惩治腐败者,大胆启用开拓者,坚决反对官僚主义、形式主义。
进一步优化舆论环境,引导各级干部和广大群众大胆地试、大胆地闯,形成一种改革光
荣、创业光荣的良好舆论导向和人人支持改革、关心发展的浓厚氛围。进一步优化政策
环境,用宽松、优惠的政策吸引外商、外资,用政策调动大家发展经济的积极性。进一
步优化法制环境,强化社会监督机制,增加行政管理和执法的透明度,坚持依法行政,
确保社会稳定,人心安定,经济繁荣。
(三)下大力气实施人才工程,壮大人才队伍
要采取有力措施,稳步增加人才数量,合理调整结构,全面提高素质。加大高层次
人才的培养力度,选拔一批优秀中青年干部、经营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分期分批
到高等院校深造、进修,使他们尽快成为高层次管理人才和科学技术带头人。制定、完
善政策,提供优惠条件,有计划、有重点地引进高素质人才。通过邀请专家学者来讲学,
担任项目或课题技术顾问,吸引专家学者的科研成果来我市落户等形式,积极引进智力。
加强对各类人才的管理,促进人才资源的合理流动。加大人才开发投入,优化人才环境,
改善专业技术人才的工作、科研、生活条件,完善人才奖励政策,重奖有突出贡献的科
技人才和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使各类人才能够进得来,留得住,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
(四)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集中力量保重点
要正确把握宏观调控的重点,合理确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重点和步
骤,制定采取对策措施,优化经济结构和生产力布局。积极促进经济政策和经济杠杆的
协调一致,强化财税调节功能,规范财政收支,依法理财、征税,加快推行政府采购制
度,优化支出结构。强化金融融资功能,扩大资金来源,提高使用效率,把有限的资金
集中用在保重点上。加强资本、劳动力、技术、信息等方面市场体系建设和规范,打破
市场封锁和部门垄断,依法维护市场秩序,形成公平竞争、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
(五)加强领导,狠抓落实,确保“十五”计划的圆满完成
“十五”计划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必须加强领导,统一行动,认真抓好各项工
作措施的落实,努力做到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各级各部门要结合各自实际,编制好本
部门、本单位的发展规划,提出具体的任务目标和措施。特别是对《纲要》提出的发展
项目,要切实抓紧抓好。要加强对规划实施的监督、检查和协调,经常深入实际调查研
究,总结经验,推广典型,找出差距,对计划执行中出现的问题及时研究解决,指导和
推动经济更快更好地发展。全面实现新世纪初我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任
务光荣而又艰巨,意义重大而又深远。只要我们紧密团结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
央周围,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事业中去,同心同德,锐意进取,埋头
苦干,开拓创新,就一定能够胜利完成“十五”计划确定的各项任务。

责任编校 毕思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