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长于希信在莱芜市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c&A=10&rec=4&run=13

关于莱芜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的报告
——2001年2月23日在莱芜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莱芜市市长 于希信

各位代表:
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和市委的要求,市政府在深入进行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研
究、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制定了《莱芜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
划纲要(草案)》。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以后,根据中央的《建议》精神作了认真修改,
并提交市委十届五次全会原则通过。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关于莱芜市国
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的报告,请连同《纲要(草案)》一并审议,并
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九五”时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的回顾“九五”期间,全市人民高举邓
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深入贯彻党的十五大精神,认真落实市十次党代会精神和市人大及
其常委会的决议,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解放思
想,抢抓机遇,奋力开拓,加快发展,圆满完成了“九五”计划确定的各项任务,经济
和社会发展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新成就。
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2000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达
到110.4亿元, 5年年均增长11.5%,其中一、二、三产业分别增长5.9%、10.5%和15%。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8980元, 5年增加3554元。地方财政收入从1995年的1.76亿元增
加到4.2亿元, 年均增长19%,已连续8年实现收支平衡。金融机构各项存贷款余额分别
达到77.02亿元和74.1亿元, 年均增长18.5%和21.6%。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
15.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532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246元,分别增加3282元和
1237元,扣除价格因素年均增长12.8%和7.97%。全市提前三年实现小康。
结构调整成效显著,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同步提高。坚持以调整为主线,巩固加强
第一产业,改造提高第二产业,积极发展第三产业,促进了结构优化和产业升级,三次
产业比例由1995年的15.5 :53.8 :30.7调整为11.8 :50.2 :38。农业坚持突出特色抓调
整,不断调大规模、调优品种、调高效益,以生姜、大蒜、精细菜为主的经济作物达到
55.78万亩,其中生姜、大蒜种植面积24.1万亩,比1995年增长84%。农业综合开发实现
新的突破, 5年开发治理土地17.3万亩。林牧渔业快速发展,产业化水平进一步提高。
工业坚持调整与技改相结合,改造提高传统产业,加快培植高新技术产业,一批优势企
业和名牌产品在竞争中发展壮大。 全市地方限额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17.3亿元, 利税
5.2亿元, 分别比1995年增长52.9%和89.3%。水雾化钢铁粉末、陶瓷复合刀具、聚丙烯
酰胺微胶乳等高新技术项目列入国家“863”计划。华冠集团等4家企业建立起了省级以
上技术开发中心。大力推进产权多元化和经济成份多样化,积极探索公有制多种实现形
式,放手发展民营经济。“九五”期间,全市民营经济营业额、上缴税金年均增长36.3
%和45.9%。
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经济国际化进程进一步加快。企业改革,坚持骨干企业抓重组、
困难企业抓解困、 改制企业抓规范,全市地方乡及乡以上企业产权改制面达到86.4%。
养老、医疗、失业等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取得较大进展,机构改革和医药卫生、财税、金
融、投资、粮食、住房、流通等项改革稳步推进。实施经济国际化战略初见成效,去年
全市完成进出口总额2.15亿美元, 比1995年增长5.28倍; 其中出口1.69亿美元,增长
3.9倍。5年累计实际利用外资5044.6万美元。
重点项目和基础设施建设取得良好成效,经济发展环境和支撑条件进一步改善。抓
住国家扩大内需的机遇,千方百计抓投入、上项目,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64亿元,
比“八五”期间增加84亿元。广寒宫集团40万吨啤酒扩建一期工程,泰钢扩产改造,市
纺织厂以扩大出口、 提高档次、增加能力为主体的技术改造,市橡胶集团100万套轮胎
扩建等重点工业项目全面完成,经济发展后劲明显增强。雪野水库加固工程按期竣工,
棋山、大下河等重点小流域治理顺利实施,农业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公路建设投资11
亿元,博莱、明莱、韩莱、205国道莱城至钢城等一批高等级公路相继建成通车,莱马、
仲临、水东、泰明等干线公路先后进行改造,新增高等级公路96.7公里,公路通车里程
达到1023公里。电力建设步伐加快,莱城电厂前两台机组并网发电,后两台机组已开工
建设;农村电网改造完成阶段性任务,城镇电网改造正在进行。通讯设施不断改善,电
话交换机总容量达到25万门,比“八五”末增长4.84倍。积极实施城市硬化、绿化、亮
化、美化工程,新修改造城市道路55公里,对孝义河、汶河、莲河等市内河段进行了综
合治理,城市面貌焕然一新。全面抓好城市住宅和供水、供气、供热等配套设施,城市
住宅面积新增184万平方米,日供水能力达到21.9万吨,生活燃气普及率由1995年的20%
提高到91.7%,供热面积扩大1倍,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即将投入使用。全市城市化水平
达到38%。 先后获得国家卫生城市、全国城市环境综合整治优秀城市、“齐鲁杯”创建
活动优秀城市、山东省园林城市等荣誉称号。
“科教兴莱”成效显著,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全社会科技和人才意识进一步增
强, 科技创新机制日趋完善,五年共取得各类科技成果292项。教育改革逐步深化,办
学质量和效益进一步提高。九年制义务教育全面普及,高中阶段教育不断扩大,莱芜职
业技术学院正式招生。 计划生育工作连续8年保持全省领先水平,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
在5.49‰以内。环境保护和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工作取得新进展,“一控双达标”任务全
面完成。文化、卫生、体育、统计、人事、档案、史志、地震、气象、老龄、外事、侨
务、旅游、广播电视、新闻出版、经济协作、民族宗教、对台事务、机关事务管理及残
疾人等各项事业都有了新的发展。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进一步加强,社会秩序更加稳定。坚持用邓小平
理论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武装干部群众,深入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
义、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和各种形式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我市被评为“全省创建文明城
市工作先进城市”。以整风的精神在县级以上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中进行了“三讲”教
育,广大党员干部的精神风貌发生了深刻变化。坚持依法治市、依法行政,民主法制化
进程进一步加快。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政治协商制度,自觉接受人大监督,认真听
取人民政协、群众团体、民主党派和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政府决策民主化、法制化、
科学化水平进一步提高。认真搞好国防教育和民兵预备役、人民防空建设,新时期“双
拥”工作又上新台阶,我市两次被命名为“全国双拥模范城”。切实加强廉政建设,反
腐败斗争取得新进展。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深入开展“三五”普法教育,认真做好
信访工作,坚决取缔“法轮功”邪教组织和封建迷信活动,全市保持了良好的社会秩序。
“九五” 成就来之不易。5年来,全市上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积极探索,大胆
实践,创造和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其中最主要的是:第一,必须坚持解放思想,突出发
展主题。“九五”期间,国内外经济形势复杂多变,面对短缺经济结束、买方市场形成、
通货紧缩以及亚洲金融危机带来的诸多困难,我们始终把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放在各项
工作的首位,引导干部群众振奋精神抓机遇,迎难而上求发展,扎扎实实做好上级精神
与莱芜实际相结合的文章,创造性的开展工作。特别是把加快发展作为头等大事,狠抓
骨干企业膨胀、高新技术产业化、经济国际化、城市化和发展民营经济等牵动全局的工
作重点,并取得明显成效,将对今后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第二,必须坚持改革开放,
增强发展活力。“九五”期间,是各项改革整体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
的关键时期,我们坚持以改革总揽全局,用改革的观念指导各项工作的落实,大力推行
农村“四民主一公开”,积极推进多种形式的企业改制,鼓励各种所有制经济成份共同
发展,加快投融资体制、政府机构等各项改革,启动了经济社会发展活力。适应经济全
球化和我国即将加入WTO的要求, 全方位扩大对外开放,着力培植出口骨干企业,大力
开拓国际市场,多种形式招商引资,外贸出口和利用外资实现了新的突破。第三,必须
坚持调整结构,提高整体素质。我们牢固树立向调整要速度、要效益、要后劲的发展观,
加大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和所有制结构调整力度,全市农业结构调整实现新的突破,工
业骨干企业得到膨胀提高,高新技术产业初显亮点,三次产业结构日趋合理,民营经济
成为最具活力的增长点,经济发展的整体素质和水平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第四,必须
坚持骨干项目带动,千方百计抓投入。“九五”期间,是宏观经济环境趋紧、投融资条
件比较困难的时期。面对困难,我们始终做到困难面前不低头;越是困难,越是咬定发
展不放松,千方百计跑项目、争资金,集中力量建设了一批对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影响
大、带动力强的重点工程项目,有力地拉动了经济增长,增强了经济发展的后劲。第五,
必须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我们坚持把改革的
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的承受程度统一起来,在稳定中推进改革发展,在改革发展中
保持社会稳定。注重解决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加快建立社会保障体系,积
极实施再就业工程,妥善安置下岗职工,切实减轻农民和企业负担,努力化解不安定因
素,为改革和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第六,必须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在抓
好经济工作的同时,坚持不懈地抓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道德建设,注重以科学的
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为经
济和社会发展注入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各位代表!随着“九五”计划的胜利完成,我市综合经济实力、人民生活水平跨上
了一个新的台阶,社会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整个经济和社会进入了新的繁荣发展时期。
可以自豪地说,在建设富裕文明新莱芜的伟大征程上,全市人民用勤劳和智慧换来了丰
硕的成果,以崭新的面貌满怀信心地跨入了新的世纪!“九五”成绩的取得,浸透着全
市人民的辛勤汗水,凝聚着社会各界的不懈努力。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工
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各级干部,向驻莱部队、武警官兵和公安干警,向所有关心、支
持莱芜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各位代表!我市经济和社会发展虽然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新成就,但发展中还面临不
少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经济结构优化升级不快,农业产业化水平不高,工业骨干
企业和名牌产品较少,科技创新和市场开拓能力不强,高新技术产业所占比重较低;第
三产业还不够发达,非公有制经济规模小、档次低;城市基础设施不够完善,辐射带动
能力不强;经济发展环境不够宽松,人才匮乏、资金短缺、水资源紧张的矛盾日益突出;
部分农民和城镇居民收入增长趋缓,就业和再就业压力较大,社会保障体系不够健全;
政府职能转变不快,思想不够解放,工作方式方法还不能完全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
有些领导干部和工作人员群众观念、法制观念淡薄,存有官僚主义、形式主义等不良现
象。对这些问题,我们将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十五”时期的目标任务与发展战略
进入新世纪,国内外环境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国际政治、经济格局面临重大调整,
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处在重要的转折时期。从国际环境看,新科技革命迅速发展,经济
全球化趋势不断增强,竞争日趋激烈;从国内环境看,结构调整到了关键时期,改革仍
处于攻坚阶段,我国即将加入世贸组织,将会给我们带来许多新的课题。展望新世纪初
期的国内外形势,我们面前既孕育着机遇,又充满着挑战。适应新形势要求,“十五”
期间,我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
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五大和十五届五中全会精神,正确处理改革、
发展与稳定的关系,大力实施科教兴莱、经济国际化、城市化、重点项目带动和可持续
发展战略;积极进行结构调整,加快体制创新、科技创新和管理创新;强化农业基础,
提高工业素质,拓宽三产领域,全面发展社会事业;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
建设,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推动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为提前实现现代化奠定坚实基础。
“十五”时期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85亿元,
年均增长11%,其中一、二、三产业分别增长5%、12%和12%,三次产业比例调整为9 :51
:40;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4600元,年均增长10.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30亿元,
投资率保持在30%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80亿元,年均增长12%;进出口总额年
均增长14%, 实际利用外资年均增长10%;地方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2%;农民人均纯收入
年均增长6%,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7%;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以内;
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0%以上;城市化水平达到45%;民营经济占国内生产
总值的比重达到35%;文化、卫生、体育、广播电视等各项事业全面发展。
在全面完成“十五” 计划的基础上,再经过5年左右的努力,到2010年,形成比较
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和经济结构的全面升级,
综合竞争力提升到全省上游水平,成为产业结构的全面升级,综合竞争提升到全省上游
水平,成为产业结构优化、科技教育发展、生态环境优良、社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富
裕的地区,基本实现现代化。
实现“十五”宏伟目标,并为长远发展奠定基础,在工作指导上必须遵循经济发展
的客观规律,顺应国内外经济社会发展的大趋势,把加快发展摆上更加突出的位置。发
展是硬道理。解决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突出矛盾,增强综合实力,保持社会稳定,提高
人民生活水平,都必须坚持以发展为主题,努力保持经济较快增长。面对经济全球化和
新科技革命迅猛发展的新形势,实现新的发展,必须坚持以结构调整促发展,以深化改
革促发展,以扩大开放促发展,以科技创新促发展,尽快形成具有莱芜特色和竞争实力
的产业体系,切实把发展建立在结构优化、效益提高、后劲增强的基础之上;必须大力
实施城市化战略,努力扩大城市规模,壮大城市经济实力,进一步拓展市场需求和经济
增长空间,提高城市的辐射带动能力;必须正确处理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增长的关
系,努力实现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必须以提高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为根本出
发点和最终归宿,重视发挥精神文明对物质文明建设的保证和促进作用,创造稳定的社
会环境。
良好的机遇,严峻的挑战,又一次把我们推到了实现全面振兴的历史关头。我们坚
信,只要坚定不移地贯彻党的基本路线,坚定不移地团结和依靠广大人民群众,坚定不
移地沿着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奋勇前进,就一定能够战胜一切困难,把“十五”计
划的宏伟蓝图变为现实,创造更加辉煌的业绩,开创更加美好的未来!
三、“十五”时期的工作重点
(一)强化农业基础地位,不断增加农民收入农业是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基础,
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放松农业。要坚持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以加速农业
现代化进程为目标,进一步加大结构调整力度,认真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政策,确保农
业发展、农民增收和农村稳定。
大力调整农业结构。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前提下,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
突出特色,发挥优势,加大教育引导和宣传发动力度,推动农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立
足莱芜实际,积极改进种植模式,搞好茬口调整,大力扩种生姜、大蒜、大棚菜为主的
高值经济作物,加快开发新兴产业、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大力发展名优干鲜果品和
食草型畜牧业,积极扩大名优水产品养殖。加快农业科技进步,重点抓好农业科技创新、
技术推广和农民教育培训三个体系建设,继续实施“良种产业化工程”,加快农作物良
种的培育、引进和示范、推广,依靠科技推动农业结构调整不断上水平、上档次、增效
益。
加大农业产业化经营力度。积极推广公司加农户、订单农业等经营形式,重点扶持
一批有优势、有特色、有前景的农产品加工、保鲜、储藏、运销企业和农村专业合作经
济组织,带动农产品基地建设和农业的区域化、规模化、专业化发展。加快农业社会化
服务体系和市场体系建设,突出产前信息服务、产中科技服务和产后销售服务,解决农
民生产经营中的各种困难。大力发展农村二、三产业,加快乡镇企业“二次创业”,拓
宽农民增收渠道。
扎扎实实地搞好农业综合开发。坚持多渠道增加投入,不断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山
区综合开发,一方面要坚持以治水为中心,千方百计拦水、调水、蓄水、节水;另一方
面要紧紧围绕河边、塘坝边、水库边作文章,先易后难,逐步推进,努力提高开发效益。
长埠岭地区要坚持以水为题,千方百计解决“当家水”,为结构调整奠定基础。要下大
气力抓好汶河、汇河等流域的综合治理,增强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和抵御自然灾害的能
力。
认真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政策。继续稳定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
经营体制,全面落实土地延包、敞开收购农民余粮和减轻农民负担等政策措施,大力推
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和税费改革,保护和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为农业稳定发展奠定
坚实的制度基础和政策保障。
(二)坚持以调整为主线,推进经济结构上档升级结构调整是“十五”期间经济工
作的主线。要坚持在调整中发展,在发展中调整,推动产业结构由水平扩张向纵向提升
转变,努力提高全市经济整体素质、竞争实力和发展后劲。
加快改造传统产业,大力推动结构升级。按照“四个一批”的要求,有重点地改造
一批骨干企业,大幅度提高工艺技术和装备水平。“十五”期间,重点围绕增加品种、
改善质量、 节能降耗和提高劳动生产率,全面改造6个传统产业,加大对冶金铸造、橡
塑机械、纺织服装、啤酒、机制纸、汽车配件等优势产品的扶持力度,提高产业层次和
产品档次,尽快形成一批以优势产品为依托的骨干企业集团。
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着力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立足优势领域,依托重点企业,
追踪前沿技术,集中力量发展新材料、高效节能与环保、电子信息与机电一体化、农业
生物工程4个新兴产业。 不断扩大陶瓷复合刀具、水雾化钢铁粉末、磁性材料、聚丙烯
酰胺微胶乳、铁三铝高性能材料、新型节水灌溉器材等产品的生产规模。加快脱毒组培
快繁技术和转基因技术的开发。 在巩固发展现有“863”计划项目的基础上,积极争取
超级“863”,努力探索和争取纳米领域的技术和项目,抢占高新技术制高点。
拓宽发展领域,提高第三产业发展水平。继续做好“建市兴市”文章,按照区域化、
规模化、专业化的要求,抓好官寺市场、北埠民营经济试验区和鲁中钢材炉料市场建设,
积极培植“三辣”市场,尽快形成一批具有较强辐射带动力的商品中转集散地。大力培
育和发展资本、证券、技术、人才、信息等要素市场。规范发展各类社会中介机构。严
格市场管理,整顿市场秩序,依法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和欺行霸市行为,净化市场环
境。大力发展各种类型的传统服务业,突出发展现代物流业、金融保险业、旅游业、房
地产业、社区服务业、文化传媒业等新兴产业,拓宽服务领域,提高服务水平。积极发
展信息产业,加快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进程。
调整所有制结构,放手发展民营经济。按照进而有为、退而有序的要求,加快不具
备优势的国有集体资本从一般竞争性领域退出的步伐。鼓励民营企业收购、兼并国有集
体中小企业,通过控股、参股、租赁等形式参与国有集体经济的战略性调整。鼓励更多
的民间资本投入民营经济,引导民营经济进行机制创新和科技创新,推动民营经济上规
模、上档次、上水平。
(三)加大改革力度,增加经济和社会发展活力突出抓好企业改革,加快建立现代
企业制度。继续贯彻“三改一加强”的方针,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健全法人治理
结构,使企业真正成为市场竞争主体。加大中小企业出租、拍卖、破产的力度,加快改
制步伐。鼓励引导国有、集体企业之间或与其他投资主体进行合资经营或相互参股,实
现投资主体多元化。有条件的骨干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要积极运作上市。已改制企业
要进一步深化劳动、人事和分配制度改革,切实转换经营机制。加强企业领导班子建设
和企业思想政治工作,采用现代管理方式和手段,提高科学管理水平。加大企业扭亏增
盈力度,提高企业整体素质。高度重视安全生产,保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积极探索国
有资产管理的有效形式,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尽快建立独立于企事业单位之外、资金来源多元化、保障制度
规范化、管理服务社会化的保障体系。规范“三条保障线”制度,确保企业离退休人员
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稳步推进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与失业保险制度并轨,完善
城镇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进一步深化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和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突出抓好资金筹措和基金监管、保值增值机制的建立,充实社会保障资金,增强保障能
力。积极搞好社会福利、社会救济、优抚安置和社会互助。
加快社会事业改革步伐,鼓励有条件的事业单位面向市场寻求发展空间,靠改革解
决活力不足、人才匮乏、资金短缺等矛盾和问题,为社会事业发展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
(四)推进经济国际化进程,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面对即将入世的新形势,我们要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在更大范围内、更深程度上参
与国际竞争与合作,把“引进来”与“走出去”结合起来,进一步构筑全方位、多层次、
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培植出口重点产业、骨干企业和优势产品,壮大出口创汇队伍。把优化出口产业结
构与开拓市场密切结合起来, 重点培植冶金铸造、纺织服装、农副产品,新材料4个出
口产业。加快实业化、集团化步伐,重点培植一批出口骨干企业。坚持以国际市场为导
向,集中力量扶持钢材、铸件、纺织、汽车配件等优势产品,着力提高产品质量和档次,
增强国际竞争能力。
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大力开拓国际市场。抓住入世机遇,巩固和发展亚洲传统市
场,大力开拓欧美市场,努力拓展拉美、非洲、独联体等新兴市场,扩大市场覆盖面。
实行大进大出、进出结合、以进带出,加快发展加工贸易,积极扩大先进技术设备和重
要资源进口。实施“走出去”战略,鼓励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到境外投资办厂。加快发展
服务贸易,努力培植对外贸易新的增长点。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扩大利用外资规模。坚持政府推动、企业为主,积极发展BOT、
项目融资、企业并购等多种投资方式,综合运用登门招商、委托招商、网上招商等方法,
瞄准大财团、大商社、大公司,突出吸引跨国公司投资,不断扩大外商投资的领域和规
模。树立市外都是“外”的思想,加强与兄弟地市和其他省市区的经济技术合作,扩大
对内开放。强化“人人都是投资环境,事事关系招商引资”的意识,在继续搞好硬环境
建设的同时,下大气力改善软环境。强化法制观念,严格依法办事,讲信誉,守合同,
切实维护外商的合法权益。
加快与国际通行规则接轨,推进经济运行国际化。深入研究、积极运用世贸组织规
则和我国过渡期条款, 学会运用WTO规则来开拓市场、解决争端、参与竞争,尽快转换
政府职能、经济管理方式和企业经营机制。处理好按世贸组织规则办事与自我保护的关
系,着力增强企业和产业竞争力,趋利避害,抓住用好机遇,最大限度地减少冲击。
(五)提高城市化水平,增强城市辐射能力
强化莱城中心、钢城副中心的带动作用,加快发展城市片区组团和中心镇,加快城
市化进程。
提高城市规划管理水平。坚持把城市化同工业化、国际化有机结合起来,搞好科学
规划,严格按规划建设。突出艺术性、适用性和时代感,搞好城市设计和标志性建筑,
形成搭配合理、形式新颖的城市建筑风格,提高城市建设的现代化水平。依法加强城市
管理,推进城市社区建设,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和文明程度。
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坚持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原则,形成多元化投资格局,特别要
搞好土地出让、出售和公用设施经营权转让等,拓宽筹资渠道。按照莱城总体规划,抓
好城市主次干道、外环路和停车场建设,打通断头路,完善出入口,建立便捷通畅的城
市道路体系。完善城市供水、供气、供热系统,进一步搞好电网改造和建设,积极发展
电话通信业务。加快旧城改造步伐,进一步搞好城市硬化、绿化、亮化、美化,不断改
善城市面貌。搞好公路交通建设,加快在建高速公路建设速度,加大仲临线、泰莱旧线、
博莱线改造力度,提高交通能力。
加快小城镇建设。坚持科学规划、合理定位、体现特色,搞好小城镇的基础设施建
设。突出抓好户籍管理和土地管理制度改革,促进农村二、三产业向小城镇聚集,加快
农村劳动力向小城镇转移。按照统一规划,重点加强中心镇建设,有步骤地发展一般城
镇,推进城乡经济与社会发展一元化进程。
(六)加快科技教育发展,搞好人才队伍建设
科技工作要适应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要求,紧紧围绕经济和社会发展急需的关键技
术,加快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推广步伐。进一步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强化生物工程、新
材料等领域的开发创新。加强厂办科研机构建设,争取“十五”期间所有大型企业全部
建立起技术开发中心,中型企业建立起不同类型的技术开发机构。积极推进多种形式的
产学研结合,鼓励支持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共建技术开发实体,以项目和课题为纽带,
共同组织攻关。
教育工作要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高标准实施九年制义务教
育,扩大普通高中办学规模,提高办学能力和教育质量。完善终身教育体系,积极发展
各类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搞好网络式远程教育和各类岗位培训。进一步巩固发展高等
教育,办好莱芜职业技术学院。优化配置教育资源,努力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积极
改革办学体制,鼓励多种形式的社会办学。
从战略高度重视抓好人才队伍建设。加快人事制度改革,努力营造尊重知识、尊重
人才、鼓励创业的社会氛围,尽快建立有利于人才竞出、人尽其才的选人用人机制,着
力培养、引进高层次人才特别是高新技术人才和青年创新型人才。加强和完善人才市场
建设。健全和规范各种奖励制度,推进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重奖有突
出贡献的各种人才,使之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
(七)做好财税金融工作,加大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支持力度
进一步深化财政体制改革和税费改革,完善财政政策体系和税收体系,提高财政供
给能力和保障水平。加强预算管理,规范预算的编制、执行和监督,完善部门预算、综
合预算、零基预算,增强预算约束力。科学界定和规范支出范围,逐步建立规范化、法
制化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 政府采购制度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 优化支出结构,按照
“保工资、保稳定、保法定支出”的原则,确保工资发放和社会保障支出,农业、科技、
教育支出要达到法定要求。
按照“企业自主决策、银行独立审贷、政府宏观调控、发展资本市场、完善服务体
系”的改革目标,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型投融资体制。金融部门要充分发挥
主渠道作用,加大对地方经济的支持力度。特别是对关系全市经济发展全局、促进经济
结构优化升级的项目,要重点给予保证。企业要增强还贷意识,依靠良好的信誉,争取
更大支持。要进一步拓宽筹资渠道,积极争取国家政策性资金,引导激活民间投资,加
大直接融资和引进外资力度,千方百计增加投入。要建立健全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投标
制和工程监理制,规范投资行为,提高工程质量和投资效益。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金融
监管,防范化解金融风险。
(八)保持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加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努力稳定低生育水平。认真贯彻“依法管理、村民自治、
优质服务、政策推动、综合治理”的方针,严格执行计划生育政策,坚持人口管理目标
责任制,严格落实一票否决和追踪奖惩制度,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加强资源的集约利用。依法保护和开发水、土地、矿产、森林等国有资源,严禁无
证开采矿产资源,建立健全资源有偿使用制度,维护资源管理和使用秩序。合理开发、
利用和保护土地,确保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把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摆上全局性、战略性
位置,坚持开源与节流并重,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广节水技术,努力缓解供
水紧张的矛盾。进一步加大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力度。以国土绿化为重点,建立生态保
护区和旅游区,搞好小流域综合治理。加强污染防治,按照“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
重点治理水污染和大气污染。加强环保综合治理,强化环境监测。抓好地质环境、地貌
景观保护工作。
(九)努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全面发展社会事业
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实行国民收入再分配向城乡居民倾斜的政策,合理调节不同
收入群体间的差距,不断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大力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多渠道扩大就
业。注重改善城乡居民居住条件和交通通讯条件,不断满足群众精神文化生活需求,提
高人民生活质量。
全面发展文化、体育、卫生等各项社会事业。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
突出精品意识,努力创造时代精神与地方特色相结合的先进文化。完善文化产业政策,
搞好重要文化设施建设和文化市场管理。广泛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提高竞技体育水平。
积极制定、实施区域卫生规划,建立健全医疗预防、健康保障和卫生监督执法“三位一
体”的卫生服务体系,强化基本医疗,不断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进一步做好新闻出
版、广播电视、统计、档案、史志、气象、外事侨务、民族宗教、对台事务、防震减灾、
妇女儿童、老龄及残疾人等各项工作。深入开展拥军优属活动,做好新时期的“双拥共
建”工作,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军政军民团结。
(十)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切实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

坚持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广大干部群众,深入开展“三个代表”学习教育活动和群众
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大力弘扬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精神,紧跟时代、勇于创新的精
神,知难而进、一往无前的精神,艰苦奋斗、务求实效的精神,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
精神,努力培养和造就社会主义“四有”新人,为改革和发展提供强大的思想保证、精
神动力和智力支持。认真搞好科普工作,弘扬科学精神,反对封建迷信和伪科学。切实
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广泛开展民主评议行风、创建文明行业活动,大力宣传体现
时代精神的先进典型。
把依法治市与以德治市紧密结合起来,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和道
德建设。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充分发挥人
民政协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作用。进一步扩大基层民主,全面推行政务、
厂务和村务公开。大力支持和推进司法改革,促进严格执法、公正司法。深入开展法制
宣传教育,增强全社会的法制意识。进一步加强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
则的社会主义道德教育,强化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建设,提高全社会的道德
水平。
正确处理新时期人民内部矛盾,努力维护社会稳定。坚持教育、法律、行政手段和
思想政治工作相结合,进一步加强信访工作,及时解决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强
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依法打击各种刑事和经济犯罪活动,深入开展“打黑除恶”斗争,
扫除“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严厉打击“法轮功”等各种邪教组织和非法宗教势力。
完善打、控、防一体化治安体系,把“保一方平安”的责任落到实处。
各位代表!今年是跨入新世纪、实施“十五”计划的第一年,开好头、起好步意义
重大。今年的工作总的要以加快发展为主题,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改革开放和科技进
步为动力,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根本出发点,全面推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努力实
现“十五” 的良好开局。计划全市国内生产总值增长11%,其中一、二、三产业分别增
长5%、12%和12%。在工作指导上,要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强化措施,狠抓落实。要紧
紧围绕增加农民收入,重点抓好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着力培植加工销售龙头企业,
加大山区开发力度,提高农业科技水平,进一步增强农业的自我发展能力;要牢固树立
工业立市的思想,紧紧围绕“大、高、外、优”,加大投入,推进创新,着力培植一批
龙头骨干企业,进一步增强地方经济的支撑能力;要继续突出市场建设这个重点,完善
市场功能,优化市场环境,不断加大建市兴市力度,大力发展旅游、信息、社区服务、
房地产等新兴服务业,进一步增强第三产业的吸纳能力;要坚持发展与提高并重,放活
政策,优化环境,拓宽发展领域,扩大经营规模,着力培植一批民营大户,进一步增强
民营经济的拉动能力;要积极做好迎接入世的各项准备工作,抢抓机遇,加快接轨,加
大招商引资力度,全方位开拓国际市场,努力实现利用外资和出口创汇的新突破,进一
步增强外向型经济的带动能力;要积极搞好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进城市化进程,
提高城市和重点小城镇的带动辐射能力;要切实解决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各种热点、难
点问题,积极发展科技教育和各项社会事业,大力推进精神文明、民主法制和道德建设,
进一步增强经济发展的保障能力。今年工作的具体安排部署,市政府还将向大会作计划
和财政报告。
四、进一步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坚持从严治政,建设务实、高效、廉洁的政府,是实践“三个代表”的重要体现,
也是实现“十五”宏伟目标的重要保证。
解放思想,用创新的观念推进各项工作。解放思想永无止境。思想解放的程度,往
往决定了工作的力度和落实的深度。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各级政府工作人员必须不断
地解放思想、创新观念,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要破除因循守旧、墨守成规的思想,树立
敢想、敢干、敢冒、敢试、敢闯的观念,敢于打破常规,努力探索工作的新路子;要破
除沾沾自喜、盲目乐观的思想,树立积极进取、永不自满的观念,围绕一流目标、一流
水平奋力拼搏;要破除畏难发愁、畏首畏尾的思想,树立知难而进、迎难而上的观念,
始终保持高涨的热情和旺盛的斗志,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努力开创各项工作的新局面。
加强学习,提高公务员队伍的整体素质。政府工作人员要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
东思想特别是邓小平理论,增强政治敏锐性和坚定性,时刻与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
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定自觉地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要努力学习现代经
济、科技、法律和行政管理等知识,不断提高理论与专业知识水平,提高认识、分析和
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好地管理经济和社会事务。
规范政府职能,提高行政效率。按照政企分开和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要把政
府职能转到规划、管理、协调和服务上来,着力创造公平、公正、公开的竞争环境。要
搞好市、区、乡镇机构改革,在精简机构和人员的基础上,尽快建立精干高效、协调统
一、运转有序的政府机构框架和职能规范。要改革审批制度,精简审批内容,改进审批
方式,规范程序,简化环节,增加透明度,提高办事效率。
转变工作作风,狠抓工作落实。要时刻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把群众利益作为各
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为群众多办好事、多办实事。要把创新精神和求真务实的作
风结合起来,坚决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虚报浮夸等不良作风,摆脱文山会海,减
少公务应酬,集中精力抓落实。要坚持雷厉风行、一抓到底,提倡立说立行、马上就办,
确保政令畅通。要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多到困难多、问题大的地方去,摸清群众脉搏,
倾听群众呼声,不断研究新情况、总结新经验、解决新问题。
从严治政,廉洁勤政,着力提高依法行政水平。政府工作人员要强化依法行政观念,
规范行政行为,严格依法办事,实现行政管理法制化。要进一步搞好政务公开,自觉接
受监督,广泛听取意见,提高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水平。要坚持从严治政,加大反腐
败斗争力度,以党风政风带民风。要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的各项规定,对违法乱纪、
贪污腐败行为坚决予以查处。领导干部要带头廉洁自律,管好分管的单位,管好自己的
亲属和身边的工作人员。要认真纠正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解决群众反映突出的问题。
要从改革机制和完善制度入手,逐步铲除滋生腐败的土壤和条件,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
腐败。要强化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建立健全民主监督制度和政绩复核、责任追究制
度,完善监督制约机制。
各位代表!回顾过去,我们在党的领导下,艰苦创业,不断进取,古老的嬴牟大地
焕发出新的青春活力。展望未来,谋求更大发展,实现全面振兴,是历史赋予我们的光
荣而艰巨的任务。让我们在市委的领导下,更加紧密地团结起来,同心同德,开拓进取,
推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更快更好地发展,为建设富裕文明的新莱芜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