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芜市人民政府(二)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c&A=10&rec=25&run=13

[侨务工作] 开展“为侨服务年”活动。一是将2000年定为“为侨服务年”,成立了
领导机构,建立了“莱芜市侨务企业投诉中心”,设立了热线电话。二是将市兆峰陶瓷
玻化砖有限公司、市烨丰塑料有限公司等6处侨资企业作为重点服务对象,建立了档案。
三是组织2家企业参加青交会, 并召开了归侨侨眷发展经济座谈会,组织市区两级侨务
工作者和归侨侨眷30余人参观有关企业。四是安排3名侨属实现了再就业,为2户归侨、
侨眷较好地解决了经济纠纷和住房纠纷。处理涉侨来信来访20人次,发放财物折合人民
币5000余元。
加大侨务“三引进” 工作的力度。接待华侨、华人6批10人次。其中,邀请加拿大
温哥华AS信息公司的亓迪强先生到市信息中心,就信息工程与AS公司的合作事宜进行了
探讨。 经华侨赵文杰牵线搭桥,一美国客商与市内某单位签定了向美国出口120万元汽
车配件的合同。
加强侨务外宣工作。一是利用《山东侨报》和《齐鲁乡情》分别刊登了介绍市毛巾
厂、棋山景区开发、常庄东邢小学奠基仪式和莱芜燕子石的有关文章12篇。二是向海外
联络点和侨务工作顾问寄发了20多份莱芜市招商项目,赠送了10盒莱芜旅游光盘。向海
外华侨、华人寄送贺年卡50余份,与他们保持了经常联系。
侨情调研工作。完成了《莱芜市海外通讯录》《莱芜市侨界知识分子》的录入工作。
捐资助学工作。 由香港沈炳麟先生捐资12.96万元修建的常庄乡东邢小学,主体工
程顺利完工。

[民族宗教工作] 为迎接全省民族工作会议召开, 3月份,市区两级民族宗教局联合
对全市民族工作情况进行了全面调查,向省民委写出了调研报告。在10月份召开的全省
民族工作会议上,作了题为《紧扣发展和稳定两大主题,努力做好民族工作》的书面发
言,受到与会人员好评。
加强对信教群众的教育培训工作。举办了一期基督教培训班,部署在天主教界开展
“三自”教育活动。围绕抵制梵蒂冈搞所谓“封圣”活动,组织天主教人士学习了中央
领导有关讲话,揭露抵制梵蒂冈干涉我国内政的图谋。
完成了宗教活动场所的年检工作。 年初,对7处正式登记的宗教活动场所进行了年
检,对30处家庭聚会点的活动情况进行了检查,使宗教活动场所进一步规范。对全市的
庙宇、露天佛像进行了一次检查,对乱建庙宇的现象予以制止。

[旅游工作] 加大旅游宣传力度。一是通过各种会议进行宣传。召开了全市旅游工作
会议,总结了工作,交流了经验。二是主动向有关部门提供旅游现状和发展趋势材料,
利用《莱芜调研》等媒体进行宣传。三是与莱芜电视台、莱芜日报社配合,多次报道旅
游业发展情况和动向。四是配合省5家新闻单位和省市12家旅行社对房干、棋山、雪野、
莱芜战役纪念馆进行实地考察,推出了一批有影响力的宣传材料。五是利用“山东旅游
信息网莱芜旅游信息网站”发布了70余篇有关莱芜旅游的文章。六是与市邮政局联合制
作了《莱芜旅游风光》邮资明信片。
修改全市旅游规划,完成了对全市重点旅游项目的筛选、确定工作。市旅游局已将
齐长城、房干九龙大峡谷、雪野湖、棋山、莱芜战役纪念馆确定为旅游重点开发项目上
报省局。房干生态旅游区项目已经由省计委正式立项。配合省旅游局规划组完成了市内
部分景点的考察工作。修改了《莱芜市2000—2010年旅游业发展规划纲要(草案)》,拟
定了《关于加快旅游业发展的意见》,此件以莱办发[2000]15号文件下发。市旅游局
还积极协助省新闻出版局出版了“莱芜市旅游交通图”。
狠抓旅游教育和人才的培养。开办了旅游知识讲座,重点对景区内各类服务人员进
行教育培训。设立了“山东省旅游学校莱芜分校”。组织市区两级旅游局及相关乡镇、
村的负责人到外地参观考察,使他们开阔了眼界,增强了发展旅游业的信心。年内市旅
游局还举办了旅游景区景点等级质量标准评定培训班。
加强旅游市场管理, 优化市场环境。查封了3家无证无照经营旅游业务的单位,下
发了《关于清理整顿旅游市场的通知》。新增旅行社1家,全市现有的3家旅行社运转正
常。 市旅游局与市消费者协会联合对申报“旅游消费者信得过单位”的5家涉外饭店进
行了初审。
市旅游局完成了市人大代表、 政协委员关于旅游方面的4份建议案和提案的答复工
作,向市人大第18次常委会汇报了全市旅游工作的发展现状。

[史志工作] 2000年,全市史志工作继续以年鉴编纂为重点,《莱芜年鉴(2000卷)》
精选精编,按时出版,同时,完成了《山东年鉴》莱芜部分的编写任务。强化服务意识,
加大志类资料开发利用力度,加强对两区和有关部门地方志编纂工作的业务指导,各项
工作均取得良好成绩。
一是《莱芜年鉴(2000卷)》编辑出版任务顺利完成。按照市委、市政府领导要求,
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以提高质量为重点,明确分工,在征稿、编辑、总纂、出
版等各个环节采取有力措施, 加快工作进度,提高了年鉴质量。该卷年鉴6月上旬完成
组稿任务,8月底编辑完成送审稿,9月上旬完成总纂任务,10月初交付出版,12月中旬
正式发行, 比1999卷提前近1个月。本卷年鉴注重突出了时代感和地方特色,在精选精
编和规范化方面作了进一步努力,框架设计水平和编校质量又有新提高。加大了信息量,
内容更加充实。 二是于3月份召开了两区史志办主任工作会议,传达贯彻全省史志工作
会议精神,交流市区两级史志工作开展情况,研究制定了2000年工作意见和工作措施。
三是加强对两区和有关部门地方志编纂工作的业务指导。帮助莱芜电业局完成了《山东
电力工业志》莱芜部分的编写计划及篇目制定;10月份,对《莱芜市人民医院志》征编
工作进行指导,对参与修志人员进行业务辅导;指导市教委、两区史志部门落实了《莱
芜教育志》和区志的编修规划。四是充分利用现有馆藏资料,为百余名利用者提供资料
服务。五是全市史志工作成绩突出,市地方史志办公室被评为全省地方史志工作先进集
体和全省年鉴工作先进集体。

[民政工作] 双拥和优抚安置工作深入扎实。为进一步巩固双拥成果,实现双拥工作
新突破,研究制定了“巩固五个基础、突出五个特色、实现五个突破”的双拥工作新思
路,按照职能职责,把全年的双拥任务分解到各单位,形成了集团化、立体化拥军的新
格局。一是在原来传统拥军的基础上深入开展科技拥军、法律拥军、设施拥军、政策拥
军,实施系列拥军工程,全方位支持部队现代化建设。协调有关部门和单位投资15万元
解决了55252部队营区路面硬化和54885部队收看有线电视的问题; 帮助协调解决经费3
万元改善了武警莱芜市看守中队的训练设施;协调资金20万元,解决了莱芜市民兵武器
装备仓库改造资金问题; 协调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与54885部队联合组建了占地50亩的军
民共建示范园,以自动化、工厂化方式繁育培植特种蔬菜,保证了部队无公害、无污染
蔬菜的供应。为实施“安心工程”,使驻莱官兵安心献身国防,华冠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莱芜钢铁集团有限公司专门作出规定,保证军嫂不下岗。为更好地维护军人合法权益,
做好新形势下的拥军优属工作,积极组织有关部门开展法律拥军活动,选调了20名骨干
律师组成“法律拥军”服务队,深入军营,对部队官兵提出的有关涉法问题,依照法律
法规和政策的规定,逐一进行了解答,并现场处理热点问题,受到部队官兵好评。二是
强化宣传,增强群众拥军意识,进一步加大社会化拥军力度。以全民教育为基础,突出
抓好基层群众的宣传教育,增强广大群众的双拥意识和国防观念,使参与双拥成为他们
的自觉行动。 驻莱54885部队和驻鲁54871部队4次途经莱芜铺设光缆,沿途群众自觉义
务出工帮助施工, 自觉为部队官兵腾房子, 送水送饭,铺床、洗衣,地方共出义务工
6000余人次帮助施工,承担青苗补偿费近20万元。济南军区陆军学院的官兵来莱芜拉练,
沿途群众也热情帮助部队解决各种困难,深受部队官兵的称赞。莱芜市的双拥工作已成
为全市人民自觉参与的大工程,真正实现了双拥工作无淡季、无死角。在做好双拥工作
的同时,优抚安置工作也取得新的成绩。首先是抓好优抚政策的落实,优先保证抚恤补
助专项经费足额到位,做到了抚恤补助金按时、按标准进行兑现。同时积极做好优待金
统筹工作,已形成市区乡三级统筹,按标准统一发放的新格局。“爱心献功臣行动”深
入扎实, 基本解决了优抚对象的住房难、 医疗难和生活难。全年安置退伍和转业士兵
600多人, 是历年来数量最多的一年。为增加透明度,机关事业单位实行考试考核择优
安置的办法,有效地保障了退伍军人的合法权益,受到社会各界好评。
村民自治工作稳步发展。为巩固换届选举成果,采取了强有力的工作措施。一是搞
好教育培训,提高村两委成员素质。两区集中举办了农村两委成员培训班,主要内容是
教政策、教法律、教方法,重点引导基层党组织和村委会加快工作观念和领导方式的转
变。通过教育培训,切实增强了村两委成员的大局观念和协调意识,提高了业务素质和
工作能力,遇事发扬民主,实行村务公开,赢得了群众的信任,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和
社会稳定。二是深入抓好“四民主一公开”的规范化、制度化。按照“四民主一公开”
制度的要求, 自觉主动地做好每项工作,全市村民自治制度落实好的村达到98%以上,
并涌现出许多好的典型,如莱城区方下镇柳行沟村两委把落实“四民主一公开”制度作
为改变工作状况的突破口,让群众广泛参与村务决策,所有关系村民切身利益的事都让
大家决定怎么办,形成了固定的工作程序,达到了干部群众双满意。为保证村务公开工
作的实效性,各级强化措施,认真抓好督促检查,保证村民自治的各项制度落到实处,
如钢城区颜庄镇为了做好村务公开工作,每月对各村的公开栏照一次相,公开与否、公
开的内容全不全、实不实一目了然,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年内还认真抓了未换届选举村
的补选工作,有11个村依法进行选举。
救灾扶贫工作有新的进展。一是救灾救济力度大,效果好。及时查灾报灾,向省里
争取救灾款207.7万元,其中购买下发救灾粮78万斤(价值50万元),其余全部下拨两区,
救济困难群众生活。这是几年以来数额最大、救灾力度最大、发放到户最直接的一次。
二是社会帮扶工作有了新的突破。在继续搞好结对帮扶的基础上,开展基地帮扶,共帮
扶贫困户达350户, 均收到了好的效果。如方下镇刘家庙村利用河滩扶持贫困户发展池
塘养鱼,取得显著经济效益,5家示范户率先走上了富裕道路,成功后又发展到了12户,
使11户低收入家庭的经济收入明显增加。三是最低生活保障工作有了新的进展。对省属
驻莱单位困难群众实施最低生活保障,共保障1935户次6753人次,发放保障金27.5万元。
全市城市累计保障6051户次18816人次, 发放保障金94.7万元,从10月份开始,经协调
由中国农业银行莱芜市分行代发,实行社会化发放,解决了资金不能及时到位的问题,
受到省民政厅的表扬,并在全省推广。加大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督查力度,三级负担
的低保资金落实较好,保障困难家庭1677户,3083人,共发放保障金72.3万元,做到了
资金发放及时、保障对象确定准确,为维护社会稳定做出了积极贡献。12月12日,下发
了《关于对最低生活保障对象实行优惠政策的通知》(莱办发[2000]41号),保障对象
凭优惠证在就医、子女上学等方面享受优惠政策。
社会行政事务管理工作进一步加强。社团管理更加规范。上半年,集中对全市的气
功组织进行清理整顿,经调查摸底,注销气功组织4个,新发展合法社团4个,促进了社
团的健康发展。 同时, 制定下发了《关于开展民办非企业单位复查登记工作的通知》
(莱办发[2000]11号),适时开展了民办非企业单位的管理。婚姻登记工作严格依法办
事,婚姻登记合格率达100%;同时各级加大资金投入,全部完成与省厅的微机联网,实
现了办公自动化。殡葬管理加大了改革力度,两殡仪馆合并后,进一步提高了服务质量,
巩固提高了火化率, 火化率达到92%以上。地名管理加强了地名标志的设置工作,市区
共设置门牌300余块, 完成了部分街道的命名和新建居民区的命名工作,地名管理更加
标准、规范。同时,开展了乡镇综合配套改革工作,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出台了改革
方案,报省政府批准后,市委、市政府于12月19日召开了动员会议,迅速在全市展开,
其中乡镇合并在年内完成,为进一步加强城市居委会和社区建设奠定了基础,其他配套
改革也顺利展开(区划地名工作另有专条记述)。社会募捐工作有了新的飞跃,电脑福利
彩票成功发行,半年时间突破销售额500万元,促进了社会福利事业的发展。

[残联工作] 扶残助残工作扎实有效。一是加强领导,对助残日活动周密部署。2000
年,紧紧围绕“志愿者助残”这一主题,在活动形式上突出社会性,由部门行为向政府
行为、社会行为转变。在活动内容上立足于为残疾人办实事,动员有关部门、社会各界
向残疾人献爱心,解决其生活、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市政府残工委专门召开会议,副市
长牛志春在会上就助残日活动作了部署。二是突出主题,开展形式多样的助残活动。开
展部门与残疾人结对帮扶活动,采取一个部门帮扶一户残疾人的方法,与两区19个乡镇
(办事处) 的33户贫困残疾人结对帮扶,市政府残工委成员单位向残疾人帮扶钱物累计4
万多元,帮助上种养项目10个,使所帮扶的残疾人摆脱了贫困,个别的成为年收入过万
元的富裕户。开展社会各界向残疾人献爱心活动,莱芜电业局、中国人民保险公司莱芜
分公司、市教委、市残联向市特殊教育学校贫困残疾学生捐款8000元;中国人寿保险公
司莱芜分公司向市合成化工厂45名残疾职工捐赠价值11000多元的工作服, 市合成化工
厂向残疾职工捐赠了生活用品。三是广泛宣传,形成浓厚的助残氛围。市残联分别同莱
芜电视台、莱芜日报社等新闻单位召开了助残日活动宣传报道座谈会,确定在《莱芜日
报》、莱芜电视台开辟系列报道,以图片或文字的形式,相继刊登了36篇(幅)助残先进
典型、志愿者助残典型和残疾人自强不息的文章(图片),播发新闻16次。在莱城主要路
段悬挂过街标语4幅。 通过全市上下广泛深入地宣传,在全社会进一步形成了扶弱助残
的社会氛围。
残疾人扶贫解困工作力度加大。一是指导督促各乡镇制定落实残疾人优惠政策,并
对全市优惠政策落实情况进行调度。全市各乡镇全部制定了规范的优惠政策,为残疾人
减免“两工”26万多个,减免“三提五统”96万多元。二是对全市贫困残疾人进行了摸
底调查,全市共有贫困残疾人4100人,其中特困残疾人1170名,全部享受了最低生活保
障,发放保障金31.86万元。三是大力开展“帮、包、带、扶”,帮助贫困残疾人脱贫。
通过开展帮扶活动,使有条件的残疾人先富起来,富裕一户,带动一片。两区政府残工
委成员单位与本区残疾人结对子,向残疾人提供养殖种植技术,解决生产、生活中遇到
的实际困难,帮助残疾人脱贫致富。
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工作成绩显著。 两区新安置残疾人68人,市直安置5人。对
市直以上139个单位安置残疾人的情况进行了审核, 对达不到安置比例的88个单位依法
收缴残疾人就业保障金, 80个单位按差额人数交纳了保障金,占应交单位的91%。认真
做好核发残疾人证工作, 市直已核发残疾人证1549个,占应发证数的90%。开展了残疾
人职业技能培训, 举办培训班3期培训55人,对参加培训的残疾人实行半价收费和全部
减免学费。
残疾人康复教育进一步提高。在全国“防治碘缺乏病日”期间,同卫生部门一起组
织医务工作者在莱城繁华街道进行义务咨询, 咨询450人次,发放宣传材料2000余份。
认真开展了全国“爱耳日”活动,召开了市直10部门参加的“爱耳日”活动座谈会,在
市特殊教育学校、 市合成福利化工厂举办了爱耳知识讲座。做白内障手术731例,超计
划122%。市、区建立了基层康复试点工作办公室,选择莱城区高庄镇、张家洼镇和钢城
区里辛镇为社区康复试点,采取以奖代补的方法,促进了试点乡镇社区工作的开展。依
托市特殊教育学校做好残疾学生的培养, 使在校盲、聋、弱智学生受到良好教育。对8
名在校贫困大中专残疾人学生进行补助,发放补助金1.4万元。
基础设施建设、信访工作进一步加强。市残联积极配合市建委在全市进行无障碍设
施工作,对新建的文化广场和文化中心楼,向市政府提出了增设残疾人无障碍设施的建
议,已被采纳。新建的清馨园、泰钢娱乐城、市大桥路都增加了标准较高的无障碍设施。
进一步加强了残疾人信访工作,杜绝了越级上访现象,处结率达到100%,市残联被评为
省级信访工作先进单位。

[区划地名工作] 乡镇(办事处)行政区划调整工作。根据省委、省政府指示精神,为
解决乡镇规模过小、财政压力和农民负担过重等问题,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和省民政
厅的具体指导下,自2000年6月开展乡镇(办事处) 行政区划调整前期准备工作。通过召
开各层次座谈会、发放调查表,深入乡镇(办事处) 、村走访等形式,对全市乡镇(办事
处)人员编制、财政收入等基本情况有了较全面了解。在此基础上,确定了全市乡镇(办
事处) 规模调整方案, 经市委、市政府研究同意后于2000年12月6日上报省人民政府。
2000年12月14日,山东省人民政府以鲁政函民字[2000]75号文件正式批复,同意莱芜
市将原30个乡镇(办事处)合并调整为4个办事处、14个镇、1个乡。市委于2000年12月20
日召开会议部署,2001年1月10日,全市乡镇(办事处) 合并工作圆满结束。调整后的行
政区划:撤销莱城区北孝义乡,将其行政区域并入原城市街道办事处,更名为凤城街道
办事处;撤销南冶镇、高庄镇,以原南冶镇和高庄镇的行政区域设立高庄街道办事处,
办事处机关驻原高庄镇人民政府驻地;撤销张家洼镇,以原张家洼镇的行政区域设立张
家洼街道办事处,办事处机关驻原张家洼镇人民政府驻地;撤销铁车乡,将其行政区域
并入辛庄镇;撤销常庄乡、见马乡,将其行政区域并人苗山镇;撤销腰关乡、茶业口乡,
以原腰关乡和茶业口乡的行政区域设立茶业口镇,镇人民政府驻原茶业口乡人民政府驻
地;撤销鹿野乡、上游镇、雪野乡,以原鹿野乡、上游镇、雪野乡的行政区域设立雪野
镇,镇人民政府驻原上游镇人民政府驻地;撤销大槐树乡,将其行政区域并人大王庄镇;
撤销圣井乡,将其行政区域并人牛泉镇。
方下镇、寨里镇、羊里镇、杨庄镇、口镇、和庄乡原行政区域不变。
撤销钢城区寨子乡,将其行政区域并入原城子坡街道办事处,更名为艾山街道办事
处。
颜庄镇、里辛镇、黄庄镇原行政区域不变。
全市乡镇(办事处)规模调整后,乡镇行政区域平均面积由原来的74.6平方公里扩大
到117.8平方公里,平均人口由原来的4.08万人增加到6.45万人,撤并率达到36.7%,符
合省委省政府关于乡镇规模一般应在5万人以上的要求。
新建居民区及部分街道的命名工作。依据国务院、山东省《地名管理办法》,市地
名办公室先后两次向30个有关单位征求意见,广泛听取社会各界对原居民区名称和拟命
名居民区名称的建议,同时与广厦集团合作,在《莱芜日报》公开征集居民区名称近千
条,形成了《居民区命名方案》,经市政府常务会研究,以莱政发[2000]77号文件向
社会公布。 莱芜日报社、莱芜电视台对命名方案进行了宣传。新命名的7个居民区分别
是:长勺北路以西、赢牟西大街以南、老莱口路以东、规划东西干道以北待建居民区为
长勺小区;柳家店村以北、长勺北路以东、赢牟西大街以南、文化北路以西居民区为光
明小区;原山南路以东、现纺织厂宿舍及今后东西、南北干道扩建后范围内居民区为华
芳小区;大桥南路以西、鹏泉东大街以南、花园南路以东、凤城东大街以北居民区为万
福小区;长勺南路以西、鲁中西大街以南、胜利南路以东、鹏泉西大街以北居民区为凤
翔小区;凤城西大街以北、北坛南路以西、鹏泉西大街延伸段以南、鹿鸣街以东为西苑
小区;凤城西大街以南、西秀大街以东、顺河西大街以北、凤凰南路以西居民区为西关
小区。同时,对旧城改造形成的一般街道也进行了命名。
首期标准地名标志设置工作。 1999年4月19日,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了《地名
标牌·城乡》GB1773.1国家标准。2000年上半年,民政部等四部委和省民政厅等四厅局
先后下发通知,要求各地自2000年至2005年,全面完成标准地名标志的设置和更换工作。
根据通知要求,市地名办确定了首期设标任务,在市建委和市邮政局的协助下,至12月
底,在大桥路、花园路、文化路各路口设置不锈钢标准路标74套。同时,在凤鸣街、元
新街等路段新设标准门牌250块。
全市政区名称用字读音审定工作。根据民政部、教育部、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
文件(民发[2000]102号) 精神和省民政厅、教育厅文件(鲁民[2000]72号)要求,自
2000年6月起, 对全市政区名称中存在用字生僻、读音不标准、一字多音、一字多写等
问题进行了集中审定。 针对其中3个政区名称用字存在一字多音、一字多写的情况提出
了审定意见, 并按照《全国政区名称用字读音申报审定表》的格式要求填写表格,于8
月报省地名用字读音审定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审定。

[老龄工作] 贯彻落实优待老年人政策。年内市政府办公室下发落实老年人优待规定
的情况通报,市政府办公室督查科发出督查通知,促进优待老年人规定的落实。市老龄
办与莱城区老龄办对所属乡镇进行督办检查,凡是乡镇党委、政府决定落实优待老年人
规定但办证率偏低的,重点督查办证;凡是党委、政府还没决定落实优待老年人规定的,
重点督查落实优待老年人政策。与市纠风办联合,将落实优待农村老年人规定纳入纠风
工作和减轻农民负担之中,保证了优待老年人政策的落实。副市长、市老龄委主任牛志
春主持召开两区老龄委主任座谈会,就落实优待老年人规定进行座谈,督促农村老年人
优待规定的落实。积极与市公交公司协调,继续实行老年人持证免费乘坐市内公交车优
待政策。2000年,共免农村老年人两工9.3万人,占应免人数的77%;免农村老年人三提
五统4.3万人, 占应免人数的89%;免三提五统金344万元;免除各种社会集资的老年人
11万人,占应免人数的75%,免社会集资金额289.5万元。截至11月底,市直及省以上驻
莱单位办证率达到95%以上,两区办证率达到85%以上。
农村老年协会规范化建设和老年人赡养工作。 4月10日至16日,市老龄委副主任、
办公室主任李广信带领市、区、乡、村部分老龄工作干部到枣庄市、青岛市、威海市考
察学习。通过考察学习开阔了眼界,确定了全市老龄工作的切人点,决定将莱城区城市
街道办事处董花园居委会、张家洼镇徐家河村、钢城区街道办事处张庄村定为全市基层
老龄工作试点单位。 6月1日和7日,市老龄办分别在莱城区、钢城区召开区、乡、村三
级老龄干部试点工作会议,研究部署了试点工作思路和工作步骤,讨论制定了《农村老
年协会规范化建设实施细则》《农村家庭赡养老人协议书工作规范》。随后,市、区老
龄办抽调专人蹲点,取得经验后在上述乡镇、村进行试点推广,“签书”率达到41%。
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突出对老年法规政策的宣传,重点对《老年法》《山东省老
年人权益保障条例》和省、市优待老年人规定,向全社会广泛宣传,使广大群众了解老
年法规的基本内容,提高老年人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自觉性。年初,市老龄办与市
老年人法律援助接待站建立了信息联动制度,对发生的涉老纠纷、案件,及时与接待站
联系,让老年人获得法律援助。同时与市法院联合对涉老案件进行排查、调解和审理,
保障老年人合法权益不受侵犯。2000年,涉老案件立案数31起,审结数13起,减免诉讼
费650元;获得法律援助老年人45人,减免法律援助咨询费1.8万元。
老人节庆祝活动。 一是走访慰问百岁老人。9月26日、27日,市老龄办与两区分管
负责人、区老龄办走访慰问两区5位百岁老人,为每位老人发放健康补贴600元和部分慰
问品。二是市老龄办与市体委、市老年体协、市委老干部局联合举办老年人运动会。运
动会自4月21日开始至9月28日结束, 来自全市的25支代表队510名运动员、教练员、领
队和裁判员参加了8个项目的比赛和10个项目的表演。 三是发动全社会开展庆祝老人节
为老年人办实事送温暖活动。市教委、市中级人民法院、市委老干部局等单位国庆节前
分别在市区主要街道和办公地点门前悬挂了宣传横幅,营造了全社会尊老敬老、养老助
老的良好社会氛围。市电信局于9月8日至30日对全市老年人家庭在市区优惠安装程控电
话。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市民政局、市总工会、市妇联、团市委等单位都结合各自特
点开展了不同形式的庆祝活动。区、乡镇、村也大都开展了庆祝活动。据不完全统计,
全市共举办各种形式的座谈会、茶话会560场(次);走访慰问老年人1万多人;发放慰问
品慰问金折合人民币10余万元。
深入基层搞调研。年初,本着全面调查与专题调查、普遍调查与抽样调查相结合的
原则, 分城市、 农村进行抽样,采取问卷、了解咨询的形式,在城市抽取了11个单位
(其中机关单位4个,事业单位2个,企业5个),调查197位老年人。此外,不分单位以随
机抽样问卷形式调查423位老年人, 调查城市老年人共计620人。在农村,抽取了3个乡
镇(办事处) 6个行政村,调查了621户、894位农村老年人。调查内容主要是老年人基本
情况(包括老年人口结构、经济收入、居住条件等)、老龄工作机构和老年人组织建设情
况、老年服务设施建设情况、养老保障情况、落实老年法规政策情况、老年人文化活动
情况等。通过调查,掌握了全市老龄状况和老龄工作的第一手材料,形成了《莱芜市老
龄工作综合调查报告》。

[无线电管理工作] 严格规程,进一步规范频率台站管理。一是进一步完善频率台站
管理制度,严格频率指配程序。二是认真开展寻呼台重新登记工作。结合寻呼台核查,
积极组织技术人员携带检测设备到寻呼发射台现场进行检测,指导整改,各项指标达到
有关标准,通过验收。三是加强蜂窝基站核查工作,及时对全市的移动通信基站进行了
认真核查。 市内共设有移动通信基站60个,其中模拟基站9个,数字基站51个。中国联
通莱芜分公司所设19个数字基站已全部按规定办理了手续,执照、技术资料齐全;山东
移动通信公司莱芜分公司所设9个模拟站、 32个数字站除七期工程10个站外办理了审批
手续。在省无线电管理办公室年底通报中,山东移动通信公司莱芜分公司、中国联通莱
芜分公司都排在前几位。四是加强了台站数据库建设。进一步完善了台站数据资料,并
已实现台站的计费、查询、统计、执照管理等自动处理功能,为配合无线电管理系统的
全省联网打好基础。
无线电管理费收缴工作成效显著。一是按时完成了属市地收费范围的部分。至年底,
本市收取费用的部分完成100%。二是无线通信运营部门代收代缴频率占用费工作进度快、
完成好。督促山东移动通信公司莱芜分公司、中国联通莱芜分公司等运营单位在开展业
务的同时, 积极做好无线电频率占用费代收代缴工作,至12月底,完成年度任务的90%
以上,并及时上缴省公司。
积极开展监测、 检测业务,认真做好服务工作。一是坚持日开机监听3小时以上,
做好监听记录, 年累计监听900多小时。二是认真搞好服务工作。积极为设台单位提供
力所能及的技术服务,深入各设台单位开展无线电设备检测工作,及时排除各种故障,
共检测无线电设备130多台(部) 。三是及时查处各类电波干扰。通过监测、监听、来电
反映等渠道排除各类干扰5起。

[机关事务管理工作] 后勤管理工作力度加大。 1.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一是
完成了第三生活区的路灯安装、锅炉、供暖管道、自来水改造工程和第一、二生活区居
民住户电表外移, 一区增设节能型喷射式热交换器一台,三区硬化路面800平方米。二
是在一生活区建成了4000平方米的沿街商住楼,已全部交付使用。三是办公楼适应新形
势,筹建了快餐部、商品部、书刊专卖柜,在办公区内设置了600平方米的自行车棚。2
.房产管理进一步加强。 一是根据市级机关分房办法,完成机关分房、调房254户,并
及时进行了房改。二是做好三个生活区和办公区的垃圾清运、卫生保洁、楼面防水、防
腐防锈等正常维修任务。全年累计完成水、电、暖正常维修6800次,维修路灯168盏次,
更换灯管、灯泡5760只,更换各种水、暖管件1170件,完成楼面防水5000平方米,清洗
办公楼幕墙6000平方米。三是紧抓绿化时机,栽植雪松、小龙柏、樱花等风景树2000余
株,栽植冬青、黄杨、紫荆等各类草木花卉3000余棵,修理补植草坪4000平方米,改造
办公楼、生活区绿地面积10000平方米。3.财务管理进一步规范。一是严格财务管理规
定, 加强各项经费的管理。6月下旬,按照市政府要求,将市级机关55个部门的包干经
费管理和工资发放工作移交给市财政局。二是制定局机关经费管理办法,按科室、人头
实行电话费、交通费、业务费包干,节约了支出。三是实行财会人员内部委派制度,选
派4名同志到经营单位任财务科长或财务主管, 有力地促进了全局财务工作的规范化。
四是加大管理力度,做好水、电、暖及房租费的收缴工作,入户收缴率达到100%。五是
实行月报检查制度,通过及时了解经营单位资金运行情况,做好对局属单位财务管理的
监督、 检查、审计工作。4.车辆管理力度进一步加大。一是在市直机关建立驾驶员协
会工作站, 发展会员290人。6月份完成对市直机关280辆车的年审工作,并采取收看录
像、 发放宣讲材料等形式对驾驶员进行安全教育,教育面达到95%。二是巩固局机关车
改成果,机关车队建立健全了管理制度,全年收支基本平衡。
后勤服务工作成效显著。一是办公楼不断完善服务功能,服务工作做到及时周到、
规范有序,全年共接待各种会议286次。卫生保洁实行流动红旗制度,坚持一周一检查,
一月一评比, 天天保清洁,卫生保洁优秀率达到95%以上。二是接待服务继续保持高质
量,全年接待中外宾客30余万人次,省以上会议15次,未出现任何失误,树立了莱芜接
待服务行业的良好形象。三是公务服务快捷高效,领导公务用车、班车服务做到热情服
务、 文明服务,全年出动公务用车4000余次,保证了及时、安全、正点。收发报刊160
万份,函件传递4万件,均无遗漏、无丢失。四是生活服务重点抓了对三个食堂的管理,
加大了改革力度,建立了优化组合、定岗定员、工效挂钩、优胜劣汰的管理机制。对服
务人员加强业务技术培训,注重形象建设,提高了服务水平,保证了饭菜质量。
后勤改革进一步深入。一是后勤管理体制改革。改变现有管理模式,逐步推行物业
管理,年内物业管理各项准备工作基本就绪。二是人事用工制度改革。实行了竞争上岗,
对生活科科长、生活基地主任、修理所所长三个科级职位进行公开竞争。三是后勤经营
体制改革。后勤经营单位积极转换经营机制,通过联合、承包、租赁、股份制等形式,
进行资产重组和结构调整,发挥优势,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市彩印厂规范股份合
作制, 严格按照股份制企业经营,实现了速度效益同步增长,全年完成收入410万元,
同比增长10%。 机关服务社、生活基地不断完善租赁承包办法,改善了经营状况,扭亏
为盈。莱芜宾馆积极开展促销活动,一业为主多种经营,搞好联合带动,取得了较好的
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四是后勤服务体制改革。宾馆、食堂等服务单位充分利用自身优
势,积极引进快餐、早点、钟点房等服务项目,完善自身服务。食堂管理积极探索实行
以奖勤罚懒末位淘汰为主要内容的全员定额承包。
安全保卫保持良好局面。在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的基础上,制定了《门卫、巡逻、
守护、值班人员岗位目标责任制和考评办法》,实行岗位目标管理。按照社会治安综合
治理目标责任书的要求,年初同基层单位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加强基层防范和安全教
育。重点做好了办公大楼的安全保卫工作,严格执行并完善办公大楼的出入、来客、来
访等管理规定,坚持工作人员出入证制度,严格控制无证人员出入,保证了大楼安全。
生活区保卫抓好安全防范工作,建立治安网络组织和联防机构,同小区管理委员会齐抓
共管,加强夜间值班巡逻,搞好“三防”,减少了各类案件的发生,杜绝了重大责任事
故和重大灾害事故。
后勤经济有了长足发展。各经营单位坚持“以内促外、以外养内、内外并举、全面
发展”的经营方针,大胆探索新的经营机制,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千方百计壮大后勤
经济。一是拓宽经营领域,通过合作、参股、兼并等各种形式,初步形成了规模经营。
机关生活基地发展防水材料、花卉、奶牛养殖等多种项目,不断壮大自身实力,取得较
好的经济效益。二是大力宣传后勤经济,莱芜宾馆利用各新闻媒体大力宣传自身的优势,
扩大对外影响,提高知名度,进一步促进了后勤经济发展。机关印刷所不断提高产品质
量,2000年申报8种省版图书,获省级优质产品奖,其中2种获部级优质产品奖。三是挖
掘内部潜力,充分利用现有资产,搞好经营开发。印刷所、修理所、服务社、建工处等
单位都加强管理,挖潜革新,降低成本,增加效益,生产经营有了较大起色。2000年,
全局共完成经营收入3513万元, 利税225万元,分别占全年计划的103%和104.6%,实现
了速度效益同步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