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莱芜市委员会(二)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c&A=10&rec=21&run=13

[统一战线工作] 积极参政议政,推动经济发展。一是积极协助民主党派和工商联加
强思想组织建设。对民主党派、工商联负责人集中进行了一次培训,系统学习了统一战
线理论和社会主义、爱国主义、多党合作基本政治制度的知识。培训期间还组织到西柏
坡参观学习,使他们受到了多党合作优良传统教育。年内还选派了一名新担任党派负责
人的年轻同志到山东省社会主义学院学习。通过加强思想建设,提高了各界代表人士思
想政治素质,增强了辨别是非的能力,坚定了同共产党团结合作的信心和决心。与民盟、
农工、民革、民建协商确立年度成员发展计划,坚持标准,把好质量关,推荐了12名德
才兼备、年富力强的党外代表人士加入了民主党派;工商联也积极物色,慎重考察,初
步确定了108名非公有制经济积极分子进行培养。 随着各界代表人士队伍的扩大,参政
议政的能力得到了提高。二是围绕中心工作,支持引导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各界人士,
立足岗位, 发挥优势,积极参政议政。今年以来召开各种形式座谈会、通报会8次,经
济界党外人士座谈会4次, 就国际国内形势和全市各项事业发展情况,特别是经济发展
情况进行通报,征求意见和建议。积极支持引导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围绕经济发展问题
开展调查研究,工商联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撰写的《做好个体私营经济人士思想政治
工作要处理好“四个关系”》《赴德州市考察学习个体私营经济发展情况的报告》引起
市领导的重视。各民主党派及各界党外人士在人大、政协会上所提交的议案、提案质量
提高,绝大多数被有关部门采纳。围绕企业改革、发展、稳定,与泰山钢铁总公司部分
党外知识分子座谈,并及时推广了泰山钢铁总公司企业统战工作的经验,推动了全市党
外知识分子立足岗位做贡献,建言献策促发展活动的开展。
做好民族宗教工作,促进全市社会政治稳定。市区两级统战部门利用多种形式,对
各级领导干部进行党的民族宗教政策的宣传教育,基本解决了在部分基层干部中存在的
“三不”现象。突出抓好少数民族经济的发展,多次深入少数民族群众比较集中的村镇
和少数民族群众家中,座谈了解少数民族群众经济发展情况,协助基层解决实际困难。
在东升村召开了全市民族经济发展工作座谈会,推广了这个村回汉群众团结互助共同发
展的典型经验。全市少数民族群众致富的步伐加快,生活水平有了显著提高,平均收入
高于汉族群众。就全市少数民族工作情况、少数民族干部的培养和使用情况进行了专题
调查,为更好地开展工作打下了基础。贯彻落实全省、全市宗教工作会议精神和全省第
二次天主教工作会议精神,协调政府宗教管理部门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的规范化、制度
化管理,得到省委统战部领导的肯定。指导宗教活动点制定完善了一系列的管理制度,
建立健全了天主教自我管理机构,宗教活动走上了在法律法规范围内自我管理、自我发
展的轨道;选送天主教爱国小组组长到省进行培训,指导两区对天主教代表人物进行爱
国爱教、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教育,加强同各活动点负责人的定期联系,及时
掌握宗教动态,解决出现的问题。积极协调,做好有关方面的工作,妥善解决陈家庄天
主教房产问题,提高了党和政府在宗教人士中的威信,确保了宗教的稳定。
做好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统战工作,促进全市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针对全市实施
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战略带来的机遇,坚持团结、帮助、引导、教育的方针,加强对非公
有制经济人士的思想政治工作。为贯彻江总书记“三个代表”的根本要求,指导工商联
党组,对全市私营企业党建情况进行调研,形成了《莱芜市私营企业党建情况调查报告》,
并报市委领导审阅,市委领导作了重要批示;推广钢城区建立私营经贸小区联合支部和
莱芜市绿色食品有限公司党支部的经验和做法,推动全市私营企业党建工作的开展,加
强了党对私营经济组织的领导,为做好私营企业人员的思想政治工作提供组织保证。协
调工商联召开了四届四次执委会议,用以会代训的形式,对全市工商联执委以上的非公
有制经济代表人士进行了一次深刻的思想政治教育,激发了爱国、敬业、守法、奉献的
积极性;协助召开了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双思”教育座谈会,10余位非公有制经济
代表人士围绕“致富思源、富而思进”谈了自己的感想和认识,一致表示要为全市经济
发展做出新的贡献。协助工商联发挥民间商会作用,积极为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办实事、
办好事,提供法律、信息、商贸、中介、技术等服务。在继续做好私营企业聘请法律顾
问、公证人员工作的基础上,做好法律事务所同部分私营企业签订法律服务合同试点工
作,为个体私营业户挽回经济损失,有效地维护其合法权益。针对部分个体私营企业资
金紧张,发展受制约严重的现状,及时向市领导和有关单位反映情况,召开座谈会、联
席会、考察论证会等,协调关系,加大有关单位对个体私营企业的支持力度,金融部门
对个体私营经济的小额抵押贷款达到3000万元。全市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中心成立后,积
极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服务, 年内为一家私营企业实施了贷款。组织6位民营企业家赴
新、马、泰、港、澳参观考察学习,组织部分私营企业参加“2000年全国科研成果实用
新产品展示洽谈会”,使非公有制经济人士解放了思想,开阔了眼界。结合西部大开发
和全省开发菏泽的机遇, 提供新疆、菏泽项目信息达300余条。与科委等单位配合,为
一家私营企业申办了科技项目。同时为32名私营企业专业技术人员申报了技术职称。王
同海通过“五帮”(帮钱、帮物、帮购、帮销、帮技术)带动了20个恒温库的建设,促进
了当地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了农业产业化发展。积极协调引导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参
与国企改革和企业改制,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已买断国有、集体企业100多家,组建私
营有限责任公司507家。 引导私营企业按照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的原则,为政府排忧解
难,安置下岗职工,近两年共安置下岗职工2500多人。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奉献爱心、投
身公益事业也有了新的进展, 仅“六一”前夕结对帮扶贫困生达280人。充分发挥海外
联谊会和商会的桥梁作用,为引导海外技术、人才、资金积极牵线搭桥,提供服务。加
强了与胡总营等有实力、有地位的20余位港澳台及海外工商经济界人士的联系与交流,
向他们介绍了莱芜的资源优势、投资环境及优惠政策。
党外干部工作。与组织部门联合就全市党外十部下作进行督查,就提高认识、解决
党外干部数量少、出现断层等问题提出了建议,制定了措施。进一步落实党外干部谈话
制度,党外干部阅读文件、参加会议、参与人事管理及加入中共等有关规定,调查掌握
全市党外人士生活状况,与财政部门联合发文,再次为全市党外人士增发了生活费。就
机构改革中党外干部的安排问题,向市委作了专门报告,市委予以转发,并提出了要求,
保证了党外干部思想的稳定。积极组织副县、副科以上党外干部参加省和市级的“一推
双考”,有一名年轻党外干部考选为市监察局副局长。推荐考察了党外副市长、副区长
人选,达到了省委的要求,实现了莱芜市党外干部实职安排的突破。
统战宣传、调研和信息工作保持良好势头,取得新的成绩。坚持内外并举,统战宣
传活动更加丰富多彩。 坚持统战理论进党校课堂,效果明显,每年受教育人数在300人
以上,各级领导干部对统战方针政策的了解和对统战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有了新的提高,
被省委统战部评为宣传工作先进单位。市委统战部根据调研计划,落实目标责任制,从
部领导到中层负责人都拿出专门时间,深入基层和广大统战成员中间,进行调研,增强
了工作的针对性。报送信息的质量有所提高,被省委统战部、市委办公室采用35篇,被
评为先进单位。
对台工作跨上新台阶。一是交往交流方面成绩突出。对来莱芜市台胞,坚持户户登
门,人人见面,宣传党的“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基本方针,深交了一批朋友,扩大祖
国统一的力量。 共接待台胞136人次,其中中上层人士30人。加强协调,搞好管理和服
务,妥善处理诸如台胞定居、婚姻、财产继承、社会治安等两岸人员往来中衍生的具体
问题。协调做好了市教育团组赴台交流手续的审批等工作。二是对台经济工作有新进展。
参加省台办组织的“青岛贸易洽谈会”,联络了一批台商朋友,扩大了招商引资的渠道,
全年共引进项目3个,合同利用台资197.5万美元。认真贯彻执行台胞《投资保护法》和
《实施细则》 ,全年到台资企业调研、召开座谈会议7次,协调处理了一起台商投诉,
维护了双方的合法权益,促进了台资企业的正常发展。针对台资企业资金紧张的实际,
协调中行到台资企业进行考察,推动台资企业配套资金的申报,争取资金的及早到位。
三是对台宣传、涉台教育和上联工作富有成效。市台办领导积极为报刊撰写文章,在党
校讲授涉台课,宣传党的对台方针政策;市台办配合外宣部门录制介绍莱芜市招商引资
政策的录音带,报送国际广播电台在海外播放;与团市委、广播电视局、少工委联合下
发了《关于组织全市广大青少年进行“祖国宝岛在我心中”主题宣传教育活动》的通知,
开展对青少年涉台教育,指导两区开展涉台知识竞赛,使参与受教育人数在3000人以上,
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适时召开了各界人士“台湾问题白皮书”座谈会;“中秋节”
台属定居台胞座谈会,介绍了台湾政局和海峡两岸形势,宣传了“一国两制”方针政策,
增强了广大台属促进祖国早日统一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密切同在台上层人士的关系,对
来莱芜市的上层人士靠上做工作,解疑释惑,消除歧见,增进共识;利用在台“莱芜同
乡会”的关系,向上层人士赠送宣传莱芜的录像带、画册等资料,强化了入心入脑的宣
传效果。四是台属工作扎实开展。带领联谊会领导成员和部分台属代表到济宁参观学习,
提高了市区台属联谊会的服务联络工作水平。台属勤劳致富的步子加快,致富后的台属
参加社会公益事业的增多,产生了较好的社会影响。

(吕继慧)

[党校工作] 干部培训任务圆满完成, 培训质量不断提高。2000年,举办主体班次15
类17期, 培训干部701人,超额完成计划任务。主要班次有:副县级领导干部进修班、
市直科级干部进修班、区直局级干部进修班、区直中青年干部培训班、第二期县级领导
干部研讨班等。为切实搞好干部培训工作,不断提高办学水平,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
教学管理等方面加大了改革力度。 1.调整教学布局。按照“理论基础、世界眼光、战
略思维、党性修养”总体教学布局,初步建立了以“三基本”、“五当代”为基本框架
的新的教学内容体系。一是理论基础的教学,以“三基本”为主要内容,设置了马列主
义基本问题、毛泽东思想基本问题、邓小平理论基本问题及江泽民“三个代表”的重要
思想等专题;二是对学员“世界眼光”的培养,科学地安排了“五当代”的教学。主要
是安排了当代世界经济、科技、法律、当代世界思潮等方面的内容,其中包括经济全球
化、金融全球化、加入世贸组织知识、弘扬科学精神迎接新世纪挑战等专题;三是“战
略思维” 的学习与研讨,主要安排了战略思维理论辅导、加入WTO对莱芜市经济的主要
影响及对策等专题,以提高学员总揽全局、驾驭全局的能力;四是对必备知识的学习,
针对学员所从事的工作,适当安排与业务相关的如领导科学、文秘知识、计算机知识等
内容,针对不同的培训对象,侧重不同的内容;五是把“党性修养”贯穿于培训教育的
全过程,强化党性教育,严格学员党内生活,严肃校规校纪,在教育管理中增强学员的
党性修养。 2.积极进行教学方式方法的改革。认真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方针,在
继续坚持“精、深、实、新”教学原则 (即马列著作课强调“精”、邓小平理论课强调
“深”、党性修养课强调“实”、当代知识课强调“新”) 和大力推广研究式教学的基
础上,对模拟式、答疑式等教学方法进行了大胆尝试。在副县级干部进修班、中青年干
部培训班等两个月以上的班次中,尝试了答疑式教学,促进了双向交流,实现了教学相
长,课堂效果很好。在市直科级干部班,开展了模拟“一推双考”活动,为学员提高自
身素质提供了动力和压力,进一步增强了竞争意识,同时也加大了研讨的力度。继续坚
持开门办学,“借梯上楼”。年内从省委党校等聘请高层次专家教授来市委党校讲课达
13人次,邀请市级领导、市直部门负责人来校作报告或讲课18人次,进一步增强了理论
教学的深度和理论联系实际的力度。 3.教学管理进一步规范化。加强教学管理的制度
建设,重点落实专题招标、集体备课、观摩教学、试讲、质量评估、优秀教学课评奖等
制度。为切实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年初,专门成立了教学质量考评委员会,每年对所有
专兼职教师认真考评一次, 量化打分,分类排出名次。6月份和10月份,分两次对34位
教师进行评课打分,对教学质量的提高起了很大促进作用。在学员管理方面,逐步实现
了四个规范化:一是学员管理内容规范化;二是入学教育规范化;三是学员考勤规范化;
四是学员管理的组织保证体系规范化。由于管理规范,学员调训率达到100%,到课率均
达到98%以上。4.加大教师培训的力度。为适应教学布局的调整,积极创造条件,为教
师的培训、研讨提供机会。2000年,到省以上党校培训的教师达28人次。在突出抓好主
体班次教学的同时, 进一步加强了干部业余教育工作,2000年毕业学员664人,招收新
生734人, 在校学员达到2000余人。在严把“招生、面授、作业、考试”四关的同时,
狠抓了班级管理,使干部业余教育工作水平有了新的提高。
科研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全年完成科研成果114篇(部),比上年增长16%,科研成果
层次有了较大提高,省级以上科研成果占70%,其中1篇论文获全国党校系统科研成果三
等奖, 1篇被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全文复印。为进一步搞好科研工作,根据形势发展和党
校事业发展的需要,重新修订完善了《科研工作制度》。围绕“三个服务”的要求,科
研工作做到四个突出:一是突出对邓小平理论的研究;二是突出对现实重大问题及社会
热点、难点问题的研究;三是突出对市情的研究;四是突出对党校自身发展、教育规律
的研究。同时,进一步加大调查研究的力度,利用暑期及11至12月份两个时间段,组织
了两次集中调研活动,深人工厂、农村、机关事业单位进行调查研究,共写出调查报告
60余篇,其中,配合全省“党建调查研究年”活动,推荐两篇调查报告,均获二等奖;
结合全市“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研讨”活动,党校推荐5篇研讨论文,有2篇参加会议交流
并获奖。《莱芜学刊》办刊质量也得到了稳步提高,在社会各界的影响逐步扩大,社会
效益明显增强。

(高洪长 刘民国)

[保密工作] 扎实有效地开展保密宣传教育。一是突出宣传重点。市保密局把各级领
导干部、涉密人员和保密专兼职干部作为宣传的重点,办培训班、上保密课,进行重点
培训,带动了各级、各单位保密宣传教育活动的开展。二是多种形式搞好宣传。改变过
去保密宣传形式单一的缺陷,采取举办保密知识讲座、保密形势报告会、保密知识竞赛
等形式,变被动为主动,深人市直部门、企事业单位进行保密宣传,收效明显。全年共
为部分市直单位上保密课5次, 播放保密教育片3部,发放教育材料300多份。同时,注
重发挥党校保密教育阵地的作用。 3月份,市保密局与市委党校共同研究制订了保密知
识教学计划,为专职教师提供了保密教材,订阅了《保密工作》杂志。日常工作中,经
常与党校保持联系,了解教学情况,协助解决教学中遇到的有关问题,促进了保密教育
培训工作的开展, 全年分别为县级干部、科级干部及区局干部上保密课7次,培训人数
达450人。 另外,加大社会宣传力度。市保密局总结了市粉末冶金厂搞好企业秘密保护
工作的经验,刊登在《莱芜日报》上,在全市进行推广。三是注重典型带动。全年共向
省保密局投送稿件15篇, 其中有3篇在《山东保密工作》上发表,《突出重点强化措施
全面加强高新技术企业的保密工作》在全省经济科技保密工作会议上作了典型发言。四
是加大对全市经济科技保密工作的宣传教育和指导力度。针对当前经济科技泄密案不断
增多的趋势,在进行认真调研的基础上,制定下发了《中共莱芜市委保密委员会关于经
济科技保密工作的意见》,对如何进一步做好经济科技保密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制定
了相应措施。
认真组织“三五”保密法制宣传教育检查验收。2000年是“三五”保密法制宣传教
育的最后一年。为巩固全市保密普法教育成果,于3月份组成两个检查组,分别对两区、
市直综合部门、重点涉密单位进行检查验收。在检查文件、电报管理和公文制发情况的
同时,敦促各单位进一步健全、落实保密工作领导责任制,完善保密制度,加强保密硬
件设施建设,特别是计算机信息系统保密技术防范设施的建设。针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
提出了限期整改的要求,从检查后反馈的情况来看,许多单位建立了专门的保密室,配
备了保密橱、碎纸机等设备。同时,根据市委办公室内部各科室普遍上网的实际,市保
密局及时制订了《市委办公室关于计算机信息系统国际互联网保密管理实施细则》,经
常督促落实, 防止网上泄密。由于各项工作落实到位,在5月份省保密普法教育检查验
收中,莱芜市获得了优秀成绩。检查结束后,针对办公室内部计算机信息系统存在的问
题,于10月份及时与省保密局联系,对办公室内部微机实行物理隔断,堵塞了网上泄密
的漏洞。
加大依法行政力度,防范和查处失泄密案件。一是加强组织指导,定密工作实现规
范化。为解决一些部门和单位定密工作中存在的“概念模糊不清,方法标准不一”的问
题,市保密局多次到一些产生和涉及国家秘密事项的部门和单位,对发现的定密不及时、
宽严不当以及解密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进意见和措施。在此基础上,对全市产生的
国家秘密事项,逐项进行登记,实现了国家秘密动态化管理。二是加强监督检查,防止
失泄密案件的发生。 年初,对5个秘密载体复制单位贯彻落实《印刷、复印等行业复制
国家秘密载体暂行管理办法》的情况进行了检查,进一步明确了保密职责,制订了保密
制度, 严格了各个环节的保密手续,并逐一登记注册,重新发证。6月份,根据市委领
导意见,会同市公安局、莱芜日报社与驻军政治机关,对《莱芜日报》一组照片涉密问
题, 进行了认真核实,并据此对新闻单位保密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6月底,为确保高
考中不发生试卷泄密,及时对高考中的保密工作进行了认真的监督检查。

(田江)

[党史征研工作] 1.认真贯彻落实全省党史工作会议精神。一是召开全室人员会议,
传达贯彻全省党史工作会议精神。组织全室同志认真学习会议精神,深刻领会江泽民、
胡锦涛等中央领导的重要指示,紧紧围绕全党工作大局,充分发挥党史资政育人的作用,
为党的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服务。二是将会议精神和今后工作打算向市委常委作了专题
汇报。 三是召开全市党史工作会议。4月10日,召开了全市党史工作会议,传达省会议
精神,与会人员统一了思想认识,进一步明确了党史工作的任务和要求。
2.社会主义时期党史资料征编有了较大进展。 一是编纂出版了《中国共产党山东
省莱芜市组织史资料续编》。根据《中共莱芜市委党史研究室1996—2000年党史工作规
划》 , 为抓好 《中国共产党山东省莱芜市组织史资料续编 (1987.11—1992.12) 、
(1992.12—1999.12)》的编纂出版任务,市委组织部、市委党史研究室联合下发文件,
召开会议进行部署。年内完成了《中国共产党山东省莱芜市组织史资料续编(1987.11—
1999.12)》的编纂出版任务。二是为做好庆祝建党80周年的准备工作,组织人员开展了
《莱芜党史人物(第一集)》、《莱芜党组织的光辉》两本书的资料征集工作。三是完成
了《中共莱芜地方史(第二卷)》编写大纲征求意见稿,为编纂出版《中共莱芜地方史》
打下了基础。四是完成了省委党史研究室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根据省委党史研究室的
部署, 完成了中央党史研究室编纂的《人民英雄大典》 、省委党史研究室编辑出版的
《齐鲁共产党人》大型画册和《中共山东党史人物辞典》资料的征集工作。
3.党史研究进一步深化。 一是积极参加省委党史研究室举办的“中国共产党与中
国现代化”研讨会。市、区两级报送论文16篇,约12万字,有12篇被省举办的中国共产
党与中国现代化全省党史研讨会入选,其中3篇获省优秀论文奖,并有1篇入选华东七省
市“中国共产党与中国现代化”研讨会。二是完成了《莱芜市2001—2005年党史工作规
划》的拟定工作,初稿已报市委审批。三是召开党史理论研讨会。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
立79周年,深入学习、贯彻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七一”前夕,组织党
史工作者开展了一次理论研讨会。通过研讨,大家进一步统一了思想认识,更加坚定了
对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核心作用的认识。
4.党史宣传工作力度进一步加大。 按照中央领导同志关于“研究党的历史,总结
吸取历史经验,实现党的十五大确定的各项任务”的重要指示,抓住纪念重大历史事件
和重要活动,从“史”入手,开展了一系列工作,收到了较好的政治效益和社会效益。
一是充分利用已出版的党史书籍开展宣传教育。《李增援烈士传》一书出版后,作为莱
芜革命传统教育重要教材开展了宣传教育工作。 在2月底召开的市“两会”期间,发行
了《李增援烈士传》一书;清明节前夕,与市教委联合在莱城区实验中学、李增援烈士
的家乡寨里镇太平街村小学、钢城区中心中学、莱芜师范学校作了《风范长存、光照千
秋》的报告,受教育者达7000余人。二是较好地完成了省内外同行参观莱芜战役纪念馆
的接待工作,充分发挥党史教育阵地作用,扩大了革命传统教育范围。

(许恒利)

[档案事业] 市档案馆晋升“山东省规范化目标管理一级档案馆”。市档案馆以规范
化目标管理活动为总抓手,确定了“三步并作一步走,直接晋升一级馆”的目标,全面
加强基础设施、基础业务建设,提高了档案的科学化、规范化、现代化管理水平和档案
信息综合开发能力。11月15日,省档案局副局长杨重光带领山东省地方综合档案馆规范
化目标管理认定小组对莱芜市档案馆进行考评认定。认定组听取了市档案馆的工作汇报,
检查了馆内各项管理工作, 并调阅文件检测,经考评,市档案馆综合考评得96.34分,
达到“山东省地方综合档案馆规范化目标管理一级档案馆”的标准。评审结束后,省考
评组组织召开由市直各部门档案员参加的颁奖大会,省档案局业务指导处处长张尚营宣
布考评结果,并代表省考评组宣读认定意见:莱芜市委、市政府重视档案工作,把档案
工作列入议事日程和国民经济发展计划,及时解决了档案馆工作所必需的库房、事业经
费等问题,为档案馆工作提供了较好的条件;莱芜市档案馆班子有力,队伍整齐,思路
清晰,重点突出,发展全面,走在了全省的前列。省档案局副局长杨重光为市档案馆颁
发牌匾和奖金。市委常委、秘书长刘焕立出席评审会和颁奖大会并讲话,副市长魏春香
出席评审会。市委书记时立军会见了省考评组成员。
档案馆工作。 1.收集档案资料。年内,市档案馆收集进馆档案资料4153卷册,完
成全年计划的166.1%。 一是接收档案。接收进馆9个全宗的档案3433卷,其中文书档案
1708卷、 公证档案741卷、会计档案57盒、审计档案17卷、录像档案1盘、照片档案230
张。 提前近1年完成了接收原县级市市直机关档案工作,共接收进馆83个单位1946年至
1992年的档案35288卷,占馆藏档案的55.90%,使馆藏档案规模扩大了1.3倍,而且结构
显著改善,尤其是增加了婚姻、公证、审计、农业区划、环保、新闻、教学、监察案件
等9种专门档案。二是收集资料。年内,收集进馆资料720册。一方面,开展集中收集,
3月份,用1个月的时间开展了一次集中收集活动。另一方面,搞好随时收集。把收集资
料与接收档案、 提供利用等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随时收集。2.基础业务建设。市档案
馆编制关于职务任免、奖励处分的人名卡片目录1096张7613条,系统整理34个全宗的照
片档案6436张, 整理名人档案379件,立案卷300个,系统整理科技档案414盒、其它专
门档案478盒,更换10个单位4310卷档案的《卷内文件目录》15460页;整理目录1986册,
打印封面1986页、 目录1784页,精装目录1733册,其中《案卷目录》918册、《开放档
案目录》 238册、《案卷文件目录》459册、其它目录118册;做好档案现代化管理前处
理工作,检查修改档号5917卷;完善档案、资料存放地点索引;翻译馆藏的利用世界银
行贷款进口的医疗设备档案17卷,撰写中文提要2.5万字;整理全宗卷193盒;整理排架
档案资料1.56万卷册。 3.档案统计登记。市档案馆完善了《全宗名册》《档案总登记
簿》 《档案收进移出登记表》 《案卷目录登记表》;设计编制了《馆藏档案统计表》
《馆藏资料统计表》《科研学术成果目录》《发表出版论文著作目录》《检索工具登记
表》《扫描档案登记表》《修复档案登记表》《档案史料编纂成果登记表》《档案编目
登记表》《档案整理登记表》等统计登记表册;搞好档案馆统计工作,撰写统计分析报
告1.6万字。4.安全保管保护。市档案馆开展了档案资料消毒灭菌工作,馆藏档案资料
消毒10次79.5万卷册次;搞好安全检查、温湿度控制和防火防盗监控,搞好除尘,保持
馆库清洁;设置全宗标志牌600块,设计编制橱具卡片23张,设计指导制作橱具号牌426
块; 收集数据撰写分析报告3份26.3万字;建立了档案修裱室。莱城区档案馆完成了档
案库房改造,安装了密集架、空调等设备,开展了接收乡镇档案试点工作。
档案现代化管理。市档案馆和46个机关编制机读档案资料目录27.9万条,其中市档
案馆编制168213条,完成计划的240.3%;扫描市委、市政府重要核心档案和重要历史文
献79372页, 完成计划的158.7%;建立了14个机读目录数据库。市档案馆做好网络化管
理的前期准备工作, 设计编制了局馆网页,网页设9个栏目,准备信息35万字;设计编
制了库房管理系统,系统包括档案资料存放位置、库房布置平面布局、库房温湿度检测
探头布局3部分;修改完善了库房温湿度检测控制系统。
档案室工作。 市直单位开展文书立卷,立案卷1.3万个;有58个单位的档案工作跨
入了省级先进行列, 56个机关档案工作晋升省级先进, 其中市直22个, 完成计划的
169.2%, 市国税系统被评为全省档案工作先进系统,2家科技事业单位档案工作晋升省
级先进;农业和农村档案工作向纵深发展,大力开展行政村档案工作目标管理活动,全
市有35个行政村达到市级“优秀” 标准,108个行政村达到市级“合格”标准;莱城区
牛泉镇、羊里镇、张家洼镇和钢城区颜庄镇做到小城镇建设档案工作与小城镇同步发展,
对城镇规划、建设、管理活动中形成的档案资料进行了全面收集、系统整理、统一管理。
档案法制建设。一方面,通过召开会议、印发材料和发表文章等形式,开展档案法
制宣传活动,《中国档案》《大众日报》和山东电视台等新闻媒体对莱芜市做好村委会
换届选举档案工作、莱城区大王庄镇大下河村为搞好精神文明建设建立村民档案、羊里
镇建立家庭档案促进依法治村、辛庄镇畜牧兽医站开拓市场抓建档等相继作了报道,增
强了社会档案意识和档案法制观念。另一方面,加大档案行政执法力度。市档案局与市
计委等单位开展了全市重点建设项目档案管理执法检查,维护了档案资料的完整与安全。
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市档案馆着力搞好“四项服务”:一是主动搞好档案编研
服务。 主持编辑出版了6种95.3万字的档案史料,其中《莱芜市档案馆指南》被评为全
省档案学优秀成果一等奖,《莱芜市大事记》被评为全省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成果一
等奖、全省档案学优秀成果二等奖,《莱芜市档案馆利用档案成果实例汇编》被评为全
省档案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同时,组织撰写了5篇档案史料研究文章,分别在《山东档
案》《莱芜日报》上发表。二是积极搞好开放档案服务。向社会开放了1955年至1970年
的档案2392卷35156件, 开放档案突破10万件,达到101695件,实现了满期档案及时向
社会开放。同时,积极探索公布档案的新路子,通过展览和《莱芜日报》向社会公布了
165件档案。三是随时搞好提供档案服务。市档案馆全年接待利用者636人次,提供档案
资料2789卷册次,发挥了馆藏档案在机关工作查考、领导决策、经济建设、科学研究、
国有资产管理、法律取证、编史修志、落实政策等工作中的作用。四是努力探索档案展
览服务。为拓展档案服务领域,增强社会教育功能,组织举办了“可爱的莱芜”档案史
料陈列展览, 展出照片、实物档案160件,参观者达650人次。4月份,市档案馆被市委
宣传部命名为“莱芜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同时,全市有8项成果获全省档案信息资
源开发利用成果奖,其中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四等奖3项,是获奖数量
最多的一年。
档案教育与职称评聘。强化了省委党校档案专业99级本科班、专科班的学员管理、
辅导面授和复习考试, 办学质量有了很大提高;狠抓在职业务培训,举办培训班4期,
培训档案人员130人次。 开展了全市档案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工作,全市有36名档案人员
评审了任职资格,其中中级11人、初级25人。
档案科研学术研究。全市档案部门坚持“实践出题目,科研解难题,成果促发展”
的思路, 大力加强档案科研与学术研究工作。年内有9篇论文在省以上报刊上发表,国
家级4篇, 其中《档案工作社会化与档案社会化管理》一文,在国家档案局召开的“全
国新千年档案学理论研讨会”和《中国档案》上发表,并收录了由中国档案出版社出版
的《全国新千年档案学理论研讨会论文集》 ;9项成果获省档案学优秀成果奖,其中一
等奖2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4项,是获奖等次最高、数量最多的一年;1项成果被评为
市优秀调研成果三等奖;开展了《地方综合档案馆接受寄存档案研究》课题研究,该项
目列入省档案科研计划。

(李呈富)

[信访工作] 2000年,市、区两级共受理群众来信来访1287件起。市信访局受理群众
来信来访565件起,同比下降18%。其中来信312件,同比下降32%;来访253起3898人次,
同比分别上升10%和13%。接待集体访95起3568人次,同比分别上升30%和23%。大量人民
内部矛盾得到妥善解决, 有力地维护了全市的社会稳定。9月份,省委副书记吴爱英到
莱芜考察工作,对莱芜的信访工作给予充分肯定。12月中旬,省信访工作检查考核小组
来莱芜市检查考核,对莱芜市信访工作取得的成绩给予充分肯定。2000年,莱芜市信访
工作成绩居全省第三位。在1998至2000年三年综合考核评比中,莱芜市的总成绩位居全
省第四位。 莱城区被评为全省信访工作先进集体,全市有2人分别记二、三等功。市委
副秘书长、市信访局局长李庆堂被评为全国信访系统优秀工作者。
抓责任制落实,进一步加大信访工作的领导力度。始终把做好信访工作作为贯彻落
实“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不断加大信访工作责任制的落实力度,开拓创
新, 牢牢抓住工作的主动权。2000年,于全省信访工作会议召开之后的第5天,组织召
开了高规格的全市信访工作会议,传达全省信访工作会议精神,安排部署全年的工作任
务,动作快,效果好,省信访局给予充分肯定,省《信访情况》第4期进行了通报表扬。
配合考核部门,把信访工作纳入县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年度实绩考核的共性目标,并
制定完善了《2000年信访工作目标责任考评计分标准》,对各项工作提出了明确的定性、
定量要求,进一步调动了各级做好信访工作的责任感。全年,市、区党政主要领导共处
理信访问题137件,各乡镇党政主要负责人共处理信访问题680件。市委、市政府分工领
导对信访工作投入了很大精力,坚持接访、组织召开协调会议,积极解决信访问题。市
信访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负责人坚持到人民来访接待室轮流接访,对疑难案件、复杂
案件,通过召开协调会议解决。在处理信访问题中,各级各部门发扬团结协作精神,密
切配合,初步形成了齐抓共管的大信访工作格局。
抓重点, 控制和处理好集体访、 越级访、重复访。针对集体访、越级访、重复访
“三访”问题涉及面广、处理难度大、连锁反应强的实际,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
印发了《关于开展“三访”集中整治活动的通知》,在全市组织开展了一次“三访”集
中整治活动。 5月23日,在莱城区茶业口乡组织召开了“全市‘三访’集中整治活动暨
现场经验交流会议”,交流经验,部署任务,增强了各级各部门控制和处理好“三访”
问题的信心和决心。把“三访”整治活动列入年度信访工作考核目标,对不负责任,致
使“三访”案件久拖不决,造成负面影响的,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在整治活动中,
依照“分级负责、归口办理”、“谁主管、谁负责”与属地管理相结合的原则,对全市
的“三访”案件进行了认真细致的排查,分别落实了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工作中,注意
做到“四个结合”,即集中治理与领导包案相结合;集中治理与回访相结合;集中治理
与依法治信治访相结合;集中治理与综合治理相结合。立足解决实际问题,对“三访”
案件进行重新复议、重新调查、重新处理,从快进行查处。在集中整治活动中,市、区
共排查“三访”案件102件,处结78件,处结率为80%。在处理“三访”问题中,始终坚
持信、访并举的原则。制定完善“办信程序”、“重要信件呈批”等制度,做到有章可
循;加大重要来信的查办力度和复信工作,做到群众来信件件有回音、事事有着落,杜
绝信转访的发生。省《信访情况》以“莱芜市集中整治‘三访’案件力度大效果好”为
题给予充分肯定。
抓信息调研,进一步发挥参谋助手作用。进一步建立健全市、区、乡、村四级信访
信息网络,抓了四个方面的信息。一是抓动态性信息。对发生的每一起集体上访,都及
时上报市委、市政府,让领导了解、掌握情况,方便决策。全年,市信访局共编写上报
《信访情况》48期。二是抓综合性信息。为提高信息质量,坚持编写上报综合性信息。
如编写上报的《我市群众上访呈“四增多”趋势应引起重视》《当前群众上访中存在的
主要问题及建议》等,《莱芜信息》都予以转发,对指导做好信访工作起到了很好的作
用。三是抓热点性信息。围绕一个时期出现的信访热点问题,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
并写出有情况、有分析、有建议的调查报告,报市委、市政府领导参阅。如编写的《关
于城市信访问题的调查报告》等,为领导科学决策提供了真实、可靠的依据。四是抓理
论性信息。先后撰写了《论信访工作为经济建设服务》《做好城市信访工作要做到“四
个辩证看待”》《制定考核目标的实践与思考》《处理土地信访问题之管见》等信访理
论文章共10余篇。这些文章大多数在省、市刊物上刊登,有的在信访学会会议上交流,
有效地宣传了莱芜的信访工作,促进了信访工作的开展。
抓难点,妥善解决上访老户问题。积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选准突破口,妥善解
决了省、市排查立案的12个上访老户问题,取得了明显成效。2000年,无一起上访老户
越级上访。工作中,一是加强领导。建立健全了市、区两级处理老户工作领导小组,对
12个上访老户全部实行了市、区、乡三级主要领导包案责任制,落实了工作人员,具体
负责对本级、本部门老户问题的调查、取证以及处理意见的反馈落实。二是选准突破口,
因案制宜,坚持依法处理与放宽政策相结合,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思想疏导与收容
教育相结合的做法,宽严相济,进行分类处理,取得较好的效果。三是实行定期回访制
度,不断巩固老户处理效果。对此,省《信访情况》第39期以“莱芜市妥善解决上访老
户问题”为题给予充分肯定。
抓典型,充分发挥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按照市委提出的总结推广典型的要求,在
总结推广羊里镇孟中荣村村干部星期天接访日制度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总结、培养、
推广典型的工作力度,不断扩大典型的覆盖面,充分发挥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年内通
过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发现总结了14个代表性比较强的信访工作先进典型,编辑了《莱
芜市信访工作典型经验汇编》一书,对两区、市直有关部门、各基层单位学习典型经验、
做好信访工作, 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对此,市委办公室《情况与综合》第7期以“我
市的信访工作靠培养典型迈上新台阶”为题给予总结肯定。
此外,还把抓好全国、全省、全市“两会”期间等特殊时期的信访稳定工作,作为
一项严肃的政治任务来对待,超前排查不安定因素,落实领导包案责任制,进行严格督
查,派人赴省进京值班,积极跟踪截流,加强对重点人员的收容教育,确保了此间莱芜
市没有发生影响社会稳定的上访案件,得到了省信访局的表扬。

(亓会祥)

[莱芜日报] 2000年,经省新闻出版局批准,《莱芜日报》由原来的周六报扩大为周
九报,每周新增《社会周刊》《教育周刊》和《生活周刊》三张专刊。全年《莱芜日报》
共出版310期,总印数960万张。年内,报社党委紧跟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认真贯彻
“精心办报、努力创收、发展事业、争创一流”的办报精神,正确把握舆论导向,以创
新年活动为总抓手,抓导向、打战役、推典型、搞监督、创精品、增实力,使整张报纸
呈现出了新变化、新面貌、新气象。报社经济实力大大增强,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
收,为莱芜两个文明建设创造了良好的社会舆论环境。
抓导向。年初,报社围绕全党全国工作大局和市委、市政府的工作中心,重点抓了
两个层次的规划,即全年报道计划和近期报道策划,把全年的宣传工作细化分解为“服
务经济、鼓励创新、多出精品、注重策划、改进版面、办好周刊、优化报道、业务研究、
对上宣传和队伍建设”10个方面,抓导向、抓质量、抓管理,集中精力抓新闻。另外,
每个季度制订报道重点,策划战役、力推典型,使整张报纸各个阶段的宣传报道高潮迭
起,好戏连台。报社党委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围绕大局、服务中心,高
扬发展主旋律,准确地传达上级党委的声音,对全市的重要工作和重大活动的宣传集中
笔墨和版面,充分发挥了党报的喉舌作用。全年的报纸宣传基调正确有力,没有出现任
何纰漏。
打战役。全年推出的战役性报道有6组:第一季度关于农业结构调整《春天的旋律》
的报道;第二季度关于《莱芜怎样大开放》和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报道;第三
季度开展了《莱芜旅游世纪行》系列报道;第四季度推出《九五新辉煌》系列报道。同
时,始终把思想政治工作的宣传报道作为重中之重,贯穿全年,浓墨重彩,形成声势,
取得了较好效果。一是思想政治工作的宣传报道。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是全市工作
的重点,是关系全局的重大任务。在整组报道中,全体编辑记者深入基层,先后采写了
乡镇、学校、企业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头版头条四十余个,推出了一批思想政治工作的
重大典型。其中,以王守东和泰钢思想政治工作的报道最为引人注目,受到社会各界的
广泛关注,在全市各行各业中掀起了学习泰钢思想政治工作经验的热潮;9月份刊发了6
篇《思想政治工作系列评论》,引起很大反响;11月份刊发的《思想政治工作在农村》
系列报道,推出在全市农村思想政治工作中涌现出的“七面红旗”,即房干、邢家峪、
吕花园、 陶家岭、北留村、柳行沟、大下河7个村,展示了全市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百花
齐放的生动局面,受到省委领导赞扬。一年来,《莱芜日报》以消息、通讯、访谈、评
论、 调查报告、图片报道等新闻体裁,刊发思想政治工作的报道600多篇,营造了加强
思想政治工作的浓厚氛围。二是关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报道。产业结构调整是市委、
市政府2000年经济工作和农村工作的重点,也是农民群众普遍关心的话题。本报派出记
者异地采访,吸取泰安、安丘、苍山经验,结合本地实际,适时推出系列报道《春天的
旋律》,受到了广大读者的关注和好评。为推动结构调整,本报刊登了《结构调整是永
恒的话题》等5篇述评及3篇通讯,刊发了市、区、乡镇负责同志的访谈或文章,推出了
卢家庄村等先进典型。同时,还推出“农业四大支柱产业巡礼”、关于大蒜问题的报道
等,使产业结构调整深入人心,在全市形成想调整、议调整、干调整的浓厚气氛。这组
报道被读者称为“新千年第一个春天的号角”,共刊发稿件50余篇,在社会上引起强烈
反响,有力地宣传和推动了全市的农业结构调整。三是《莱芜怎样大开放》的大讨论活
动。 为适应我国即将加入世贸组织的新形势,统一认识,抢抓机遇,迎接挑战,从3月
份开始,本报推出《莱芜怎样大开放》的系列报道,发表了市委书记时立军的署名文章
《实施跨世纪人才工程,迎接经济国际化挑战》,刊出长篇编辑部文章《莱芜怎样大开
放》 ,开辟《迎接WTO的挑战》《强筋壮骨迎入世》等专栏,通过组织社会各界开展讨
论,介绍有关知识,总结先进典型,述评行业对策,对掀起莱芜新一轮开放潮擂鼓助威,
有力地配合了市委、市政府实施经济国际化战略的部署。四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
宣传。江泽民同志提出“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后,报社及时制定报道方案,刊发新华
社消息和《人民日报》的有关社论,组织系列评论和《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笔谈》
理论专题,刊发各级领导同志的理论文章40多篇,采写了《做“三个代表”忠实实践者》
一组通讯,推出了一批优秀共产党员和先进党组织的事迹,形成强大的舆论声势。五是
隆重推出《莱芜旅游世纪行》战役性报道。这组报道旨在挖掘莱芜旅游资源,为旅游业
的发展鸣锣开道,推进全市经济特别是旅游产业的发展。“莱芜旅游世纪行”活动,自
7月12日在房干旅游区正式启动,至9月8日采访活动结束,本报派出9名记者分成三组四
线,战高温、冒风雨,历时50多天,每天在要闻版刊出来自采访一线的行进式报道50余
篇10余万字。报道以游记体的风格,描述名胜古迹,挖掘传说趣闻,介绍民俗风情,文
风自然、文字优美,成为莱芜旅游的“出行参考”,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莱芜旅游
世纪行》应广大读者的要求,已结集由新华出版社出版。六是《“九五”新辉煌》系列
报道。从1996年至2000年的五年,是莱芜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
要时期。本报从10月份配合学习贯彻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精神,推出系列报道《“九五”
新辉煌》,向读者展示了“九五”期间莱芜市改革开放和两个文明建设的巨大成就。通
过系列报道《脱胎换骨看农业》《工业立市谱华章》《三产财源滚滚来》《扩大开放意
正浓》等,报道了成就,总结了经验,鼓舞了人心。
推典型。2000年,报纸典型宣传的力度进一步加大。先后成功推出了30多个先进典
型,其中报道份量较重的个人有王守东、路星光、张敬悦、莫祥春、张庆昌等,先进单
位有茶业口乡、羊里镇、吕花园村、莱芜师范、钢城国税局等。市委书记时立军对本报
6月份刊发的《羊里镇依法治家优化社会细胞》及《依法治家稳定社会》两文作出批示;
2月份, 茶业口乡思想政治工作纪实系列通讯《实心实意》《实功实做》《实症实治》
受到省委领导好评,茶业口乡成为全省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这些典型在本报报道后,
成为全市乡镇村党组织争相参观学习的榜样,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搞监督。2000年,报社开展舆论监督开拓了新的形式,监督力度比以往大大增强,
在社会各界反响强烈。3月份,本报开通了“新闻热线”,当年刊登200多期,内容涉及
全市各行各业干部群众所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听群众之所言,急群众之所急,办群
众之所需,达到了政府、部门和群众三满意。热线值班编辑每天接听电话均在20多人次,
多的达50至60人次。对来电内容认真登记,转达查询,从中选取有代表性的内容,编辑
成稿,次日见报,使快速、及时成为“新闻热线”的一个显著特点。对群众普遍关心的
问题则进行追踪采访,在本报要闻版作深度报道。如城市供水问题,在收到许多单位和
个人来信来电反映供水紧张的问题后,立即派记者到自来水公司采访,深入水源地并向
有关专家了解原因,在报纸上进行追踪报道,化解了矛盾,消除了群众的怨气。新闻热
线自开通以来,共接到投诉电话3000多个,仅记录的热线电话簿就用了40多本,对来电
内容的回复率达到90%,有80%以上的问题得到了妥善解决。另外,在《社会周刊》和其
它版面上对药品的降价、打假、集中供暖等问题也做了深度报道,充分发挥了报纸的舆
论监督职能。
创精品。2000年,报社制订出台了《鼓励出精品出人才的实施意见》《编采人员业
务考核奖惩办法》《关于强化报纸责任制的意见》《关于防止差错的规定》等有关文件
和人员培训计划,并在报社编辑部新开展了“甲A联赛”(即甲版A稿评定制度),激发全
社同志的创新精神。全体编辑记者按照转变作风、改进文风的要求,深入基层认真调查
研究,使新闻报道真实、亲切、感人,并在版面设计上大胆创新,一版求“重”、二版
求“深”、三版求“精”、周刊求“活”,大方、清秀,令人耳目一新。《莱芜日报》
新创办的《社会周刊》《教育周刊》和《生活周刊》,在坚持正确导向的前提下,千方
百计开拓读者关心的选题,精心设计版面,办出了各自鲜明的特色,以其可读性强、信
息量大、报道深刻的文风,受到广大读者的好评。在元旦出版了彩印20个版面的《新千
年珍藏版》。在奥运会期间,报社增出了《直通悉尼——奥运特刊》,全面及时地报道
了奥运盛况,以丰富多彩的内容和设计新颖的版面赢得了读者的喜爱;摄影报道的宣传
力度大大加强,本报记者高留声连续报道了与歹徒搏斗身负重伤的出租车司机岳爱国的
事迹,并在《大众日报》《齐鲁晚报》上以重要版面刊登,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同情和救
助,使岳爱国获得了第二次生命,岳爱国夫妇给本报送来锦旗“镜明担道义、德高系真
情” 。报社对上宣传也保持了良好势头。在中央级和省级新闻单位分别发稿36件和182
件,均超额完成了年度计划,其中仅摄影部在《人民日报》华东版刊发的就有10多幅,
大众日报《今日报纸集萃》刊发本报提供的稿件80多件。
增实力。年内,报社的印刷、广告、发行等工作在狠抓管理、强化机制、优化环境
上下功夫,并进行了新一轮的承包,取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一是印刷设备更
新换代。引进了美国泰森彩色印刷机,新建了彩印车间,更换了先进的激光照排设备及
组版系统, 于7月份安装调试成功,使报纸的印刷质量大为改观,《莱芜日报》变得绚
丽多彩,许多读者反映报纸比以前更好看了。二是广告业务收入超额完成。广告部巩固
老客户、结交新客户,开拓周边市场,同时加强了对版面的设计和策划,广告工作呈现
出红红火火的良好势头。三是自办发行质量稳中有升。2000年是报纸自办发行的第二年。
报纸期发份数保持在3.1万份以上。 发行质量得到读者认可,莱芜最偏远的山村也能看
到当天的报纸。四是新闻采编网络建成使用。报社建成了集“编、审、排”一体化的网
络体系,记者编辑人员全面实现了无纸化办公。
2000年,本报总编辑李炳刚荣获全省新闻界最高奖项“泰山新闻奖”提名奖;本报
记者康与民荣获“莱芜市十大杰出青年”和“山东省科教宣传十佳”荣誉称号。本报有
80多篇稿件在全省、全国各类新闻评选中获奖。其中,程砚翠的散文《惊看美丽》获中
国报纸优秀副刊作品银奖,受到中国记协、中国报纸副刊研究会表彰;在山东省新闻奖
评选中, 本报有7件作品获奖,论文《按三个代表要求办好党报》《强化理论思维,多
出新闻新品》等获二等奖。在山东省“记者论坛”活动中,本报有四件论文获奖。

(刘飞)

[机关党建工作] 思想政治建设取得明显成效。2000年,市直机关各级党组织把理论
武装工作作为首要任务,根据形势任务的要求,狠抓思想政治建设,坚持不懈地对党员
干部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针和理想信念、党的宗旨以及党风党
纪教育。一是加强机关党员干部的政治理论学习。重点抓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论思
想政治工作》、邓小平同志的改革开放理论、十五届五中全会精神及江泽民同志“三个
代表”等一系列重要讲话的学习。年初制定了市直机关理论学习计划,对各单位理论学
习提出具体要求,通过检查、督促和典型带动,促进了市直机关理论学习平衡开展。根
据形势任务的需要,参与了国际经济战略化大讨论,组织了加入世贸组织有关知识的学
习。 5月份,工委对市直机关认真学习江泽民总书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行部署,
在机关掀起深入学习“三个代表”,进一步加强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建设的高潮。11月
份,对市直机关中心组学习情况进行检查评比,评出的先进中心组市委进行了表彰。二
是在市直机关组织开展了科级干部集中学习教育活动。 4月份,根据市委领导的意见,
组织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科级干部集中学习教育活动。这次活动借鉴“三讲”教育的经
验,采取集中学习文件、认真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制订整改措施等方法,认真解决机
关科级干部在理论学习、思想作风、工作作风等方面的一些问题,受到社会各界的好评。
三是定期分析党员干部的思想动态,有针对性地做好工作。工委每两个月对市直机关党
员干部的思想动态进行一次分析,每季度进行一次思想政治工作调研,及时了解党员干
部的思想动态,有针对性地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在处理“法轮功”问题当中,多次号召
基层党组织深入揭批李洪志及其“法轮大法”,认清“法轮功”反人类、反社会、反科
学、反党、反社会主义的本质,积极做好“法轮功”痴迷者的教育转化工作。四是抓好
市直机关精神文明创建工作。 12月份,推选全市文明市民候选人4名,并参加了全市文
明单位推选工作。五是为庆祝建党79周年,组织开展了各种庆祝活动,对机关干部职工
进行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教育。建党79周年前夕,专门下发文件,对市
直机关组织开展建党79周年庆祝活动进行部署, 并于6月27日举办了全市优秀共产党员
先进事迹报告会,由5名来自基层的优秀共产党员为市直机关240多名党员干部作了事迹
报告,对广大党员进行艰苦创业和无私奉献教育。
党的基层组织建设进一步加强。一是认真学习贯彻《中国共产党党和国家机关基层
组织工作条例》。年初,工委对《条例》的学习和贯彻进行了部署,要求各单位对前段
贯彻落实《条例》情况进行对照检查,找出存在的问题,认真研究整改。二是加强支部
班子建设。按照《条例》规定,选拔群众威信高、有一定党务工作经验的部门党员行政
负责人兼任或同级党员干部专任支部书记。 8月份,举办了党支部成员培训班。三是做
好机关党组织的调整和健全工作。 新建党支部6个,督促指导14个党支部进行了换届选
举和个别调整充实, 充实党务干部27名,使班子健全率始终保持在95%以上。四是严格
党的组织生活。在进一步健全完善党内生活各项制度的同时,重点抓好“三会一课”制
度的落实。工委统一印发了“三会一课”记录本,并调阅了支部“三会一课”记录和民
主生活会记录,通报了有关情况。五是实行党务工作目标管理,加强支部工作考核。工
委建立了党务工作目标责任制度,研究制定了支部工作考核办法,采取党务目标完成情
况量化打分、参加工委统一组织活动情况累计加分和有关工作一票否决的办法,对各支
部的工作进行考核,使党务工作更加科学规范。六是坚持标准,认真做好发展党员工作。
5月下旬,举办了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对206名积极分子进行了为期一周的系统培训。
对发展对象实行公示制, 保证了发展质量。全年共发展党员100人,办理预备党员转正
手续94人。
党风廉政建设进一步深入。 一是开展了党风党纪教育。 组织党员干部在继续学习
《纪律处分条例》《廉政准则》等条规的同时,重点抓好《邓小平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
腐败》《中共中央关于实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规定》和江泽民总书记在中纪委第四
次全会上的重要讲话, 以及《黄河作证》等文件和书籍的学习。9月中旬,组织收看了
影片《生死抉择》,对广大党员开展了警示教育活动。二是以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落
实为抓手,认真履行机关党组织党内监督的职能,强化监督机制。11月份,对市直机关
部分单位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落实情况进行了检查,向有关部门作了汇报。三是认真抓
好反腐败三项任务的落实。结合开展“三讲”教育“回头看”、科级干部集中学习教育
活动,在狠刹公款吃喝玩乐风、清理通讯工具及多占住房、超标准装修住房、纠正行业
不正之风等方面,加大工作力度,对两名违纪党员进行了严肃处理,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四是完善服务基层监督窗口制度。2000年,工委在莱芜电业局等14个单位建立了监督窗
口,通过发放征求意见函等形式,广泛征求窗口单位的意见,扩大了征求意见渠道,加
强了基层单位对机关作风的监督。
群团组织的作用得到较好发挥。机关工会工作气氛活跃。成功举办了市直机关第五
届棋类比赛和第五届球类比赛。 分别有84个单位990名运动员和78个单位1061名队员参
加了比赛。6月9日,组织有关单位参加了全市全民健身集中宣传日活动。机关工会被市
总工会评为先进工会组织,工委被评为省群众体育活动先进单位。机关团工委参加了全
市“十大杰出青年” 推选,推选的两名同志获“十大杰出青年”称号,2名同志获提名
奖。组织开展了青年“绿色文明园”创建、保护母亲河植树活动等。机关妇工委组织开
展了“巾帼建功示范岗”创建、家庭环保知识竞赛、优秀爱书家庭评选等活动。
其他工作取得较好成绩。年初,按照市委要求,牵头与有关部门研究,制定了市直
部门领导班子年度工作共性目标和领导干部思想政治建设目标,并派人参加了市考核委
组织的年度实绩考核。认真做好包村工作。在分工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多方筹集资金,
做好所包村水利建设扫尾工程,改善了所包村群众的生产和生活条件。包村工作顺利通
过了市下派办的验收。做好市直机关科技示范园建设牵头协调工作,通过多方协调,专
人靠上督查,使市直机关33个单位41个塑料大棚如期完工,投入使用。顺利完成了市直
机关征兵工作,输送合格新兵51名。

(赵爱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