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城区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c&A=10&rec=17&run=13

中共莱城区委
书 记 李禄生
副书记 董瑞吉 李乃俊 韩增旗(挂任)
王 华(女) 毕岩海
常 委 李禄生董瑞吉 李乃俊
王 华(女) 毕岩海 王庆堂
张正杰 孔祥义 徐延明
陈长军 王光华 陈永勤
中共莱城区纪委
书 记 张正杰
区人大常委会
主 任 郑凤亭
副主任 魏有培 魏佑玉(不驻会)
马学文 冯德文 段崇香 杨西德
区人民政府
区 长 董瑞吉
副 区长 毕岩海 杨桂钊 武树华
毕于业 徐 坤(科技)
李福森 黄翠萍(女)
司加军(挂职,6月起)
区长助理 唐绍金 高立峰(7月起)
区政协
主 席 聂玉江
副主席 张玉美 张庆玉 李会津
单明成(不驻会)
马启代(不驻会)
区人民武装部
部 长 刘卫生
政 委 陈永勤
区人民法院
院 长 王其道(1月止)
王传华(1月起)
区人民检察院
检察长 刁俊河
城市街道办事处(12月更名为凤城街道办事处)
党委书记 王光华
主 任 崔永一(3月止)
亓 勇(3月起)
北孝义乡(12月撤销,并入凤城街道办事处)
党委书记 吴霞广(3月止)
李乾实(3月起)
乡 长 韩明章(3月止)
赵洪新(3月起)
凤城街道办事处
党委书记 王光华
主 任 亓 勇
张家洼镇(12月撤销)
党委书记 杨永凯
镇 长 李乾实(3月止)
李祚峰(3月起)
张家洼街道办事处(12月设立)
党委书记 田京书(12月起)
主 任 李祚峰(12月起)
口镇
党委书记 刘振凌
镇 长 马学继(12月止)
王庆江(12月起)
羊里镇
党委书记 田京书(12月止)
魏广明(12月起)
镇 长 魏广明(12月止)
赵春培(12月起)
方下镇
党委书记 莫祥春
镇 长 杨会银(12月止)
李明顺(12月起)
牛泉镇
党委书记 刁玉照
镇 长 李兰翠(女,3月止)
赵春培(3月起,12月止)
张凌云(女,12月起)
圣井乡(12月撤销,并入牛泉镇)
党委书记 雷明娟(女)
乡 长 张学琪
高庄镇(12月撤销)
党委书记 亓星贵
镇 长 雷印高
南冶镇(12月撤销)
党委书记 张翠玲(女)
镇 长 王庆江
高庄街道办事处(12月设立)
党委书记 李维运(12月起)
主 任 雷印高(12月起)
辛庄镇
党委书记 谢宜铭(12月止)
张子信(12月起)
镇 长 张洪月
铁车乡(12月撤销,并入辛庄镇)
党委书记 李维运
乡 长 王国勤
苗山镇
党委书记 李元水
镇 长 陈克礼(12月止)
陶宗升(12月起)
见马乡(12月撤销,并入苗山镇)
党委书记 杨荣杰
乡 长 吕效凯
常庄乡(12月撤销,并入苗山镇)
党委书记 张法迎
乡 长 陶宗升
和庄乡
党委书记 田方国(12月止)
李乾实(12月起)
乡 长 李开文(3月止)
陈菊文(3月起)
茶业口乡(12月撤销)
党委书记 杨继荣
乡 长 王家普
腰关乡(12月撤销)
党委书记 魏效勇
乡 长 亓希华
茶业口镇(12月设立)
党委书记 杨继荣(12月起)
镇 长 亓希华(12月起)
雪野乡(12月撤销)
党委书记 张子信
乡 长 李立元
上游镇(12月撤销)
党委书记 苏国庆
镇 长 魏常杰
鹿野乡(12月撤销)
党委书记 赵建波
乡 长 刘佃银
雪野镇(12月设立)
党委书记 苏国庆(12月起)
镇 长 李立元(12月起)
大王庄镇
党委书记 毕占明(12月止)
亓希山(12月起)
镇 长 刘同法
大槐树乡(12月撤销,并入大王庄镇)
党委书记 李秋富
乡 长 王建军
寨里镇
党委书记 毕于才
镇 长 张继水
杨庄镇
党委书记 何修山
镇 长 董成林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概况] 莱城区辖25个乡镇、办事处(2000年12月乡镇机构改革撤
并为15个乡镇、办事处)、906个行政村,总面积191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77.8万亩。年
末全区总人口99.9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28.89万人,人口出生率11.66‰,人口自然增
长率531‰。 2000年,区委、区政府领导全区人民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坚持以党
的十五大和十五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为指针,解放思想,抢抓机遇,扩大开放,深化
改革, 加快发展, 全区经济保持了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国内生产总值完成
77.1亿元, 增长13.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1.2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32.8亿元,第
三产业增加值33.1亿元,分别增长6.5%、16.4%和12.6%。地方财政收入1 1056万元,增
长10.3%。 农民人均纯收入3256元,增长6.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530元,增长
17.2%。
种植业结构调整成效显著,发展后劲进一步增强。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五法”
作指导,突出特色抓调整,“三辣”、畜牧、干杂果、大棚蔬菜四大主导产业初具规模,
全区经济作物面积达到503万亩,其中生姜12.1万亩,大蒜10.8万亩,分别增加4万亩和
3.6万亩。 全区新建高标准温室大棚2419个,总数达到1.1万个。蔬菜总产116.4万吨,
果品总产7万吨,肉类总产3.4万吨,水产品总产7432吨。长埠岭地区种植业结构调整力
度加大, 总调整面积近6万亩, 其中大蒜2.8万亩、 生姜1.6万亩、桑园8000亩、蔬菜
5000亩。积极引进各类新品种、推广各类实用技术60多项。突出抓好农副产品的销售、
加工与储藏保鲜,全区新建恒温库47座,总数达到100多座,储存能力1亿公斤以上,规
模较大的加工企业发展到37家,年增加收入2100多万元。围绕农副产品及工业产品销售,
积极开发网上信息,搞好广告宣传,全区网上成交额突破5000万元。农业综合开发,全
区投资1.2亿元, 投工1100万个,动用土石1810万立方米,完成开发项目4450项,其中
水利工程2653项,开发治理土地5万亩。
实施工业强区战略,提高工业运行质量。坚持以效益为中心,以高新技术嫁接改造
为重点,盘活存量,优化增量,加快支柱产业和骨干企业上规模、上档次、上水平。区
委、 区政府确立的12个重点项目,共完成投资4.8亿元,项目建设进展顺利。企业管理
水平明显提高,45家企业达到省级基础管理和现场管理达标标准,8家企业通过ISO9000
质量体系认证。 用高新技术嫁接改造传统企业、传统项目工作初见成效,2个项目列入
国家“863”计划,1个项目列入国家“双高一优”规划。全区限额以上工业企业完成现
价总产值29.04亿元,增长19.2%;实现销售收入25.83亿元,增长16.5%;完成工业增加
值7.95亿元,增长15.7%;实现利税2.31亿元,增长16.2%。其中20家重点调度企业增加
值、利税分别占全区限额以上工业企业的71%和74%,年销售收入过亿元的企业达到8家。
大力培植骨干企业,全区七家大型工业企业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17.8亿元,完成增加值
5亿元,分别占全区限额以上工业企业的61.2%和62.6%。
个体私营经济发展迅速。坚持以“一区六线”为重点,搞好服务,加快发展,突出
抓好个体私营经济园建设和个体私营企业大户发展。全区个体工商户累计达到22998户,
完成销售收入或营业额29.78亿元,分别增长101%和105%。私营企业累计发展到1548家,
完成销售收入或营业额14.77亿元, 分别增长103%和107%。全区个体私营经济上缴税金
3365.5万元,同比增长32.26%。全区投资50万元以上的私营业户284家,投资100万元以
上的26家。个体私营经济试验区经营业户达到400家,年商品成交额5.2亿元。个体私营
经济已经成为全区新的经济增长点。第三产业有了新发展,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
现35.5亿元,增长10.7%。
投资规模不断扩大, 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全区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18.7亿
元,其中地方投资30.5亿元。工业,围绕骨干膨胀,狠抓技改新上,纺织厂多臂提花织
机、 橡胶集团轮胎扩建、泰山造纸厂2万吨铜版纸、汇金公司车桥生产线、九羊公司铸
造流水线、棉纺厂扩建等一批大项目相继建成投产并发挥效益,发展后劲进一步增强。
公路建设完成投资3.1亿元,全区公路通车里程达到800公里,其中二级以上公路通车里
程260公里, 基本实现了乡乡通柏油路,村村通汽车。小城镇建设特别是中心镇建设力
度加大, 全区累计投资10.8亿元, 新修拓宽硬化道路148条、 546公里, 建成商住楼
120.4万平方米。 完成小康村建设规划580个,自来水普及率达到87.5%,城市化水平达
到39%。
对外开放日益扩大,外向型经济取得新成绩。全区进出口贸易总额完成6600万美元,
同比增长149%,其中出口完成5300万美元,同比增长152%。外贸出口由12个国家和地区
拓展到38个。外商投资企业发展到57家,实际利用外资381万美元,同比增长19.6%。纺
织厂、二染厂等6家企业获得自营进出口权,纺织厂、九羊公司、二染厂3家企业出口额
超过千万美元,其中纺织厂超过2200万美元。
各项改革进一步深化,发展活力明显增强。农村改革,全面完成土地延包30年工作,
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进一步稳固,产业化经营和社会化服
务体系不断发展完善,荒山、小型水利等涉及农业产权的改革已经推开。企业改革,以
产权制度改革为重点,以转换企业经营机制为目标,通过租赁、拍卖、破产、股份制、
股份合作制等形式, 全区205家工业、建筑企业进行了产权制度改革,占应改制企业的
92.5%,盘活资产3.7亿元,剥离非生产性资产3500万元,吸收增量资产7400余万元,涉
及资产总额27.2亿元。住房、医疗、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改革积极稳妥,配套推进,为经
济和社会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
精神文明建设不断强化,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深入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全
区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精神风貌有了较大提高,莱城区连续三届被省委、省政府命名
为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区。认真推行“三五”普法教育,深入开展“依法治区”、“依法
治家”活动,人民群众的法律意识、法制观念明显转变。加强廉政建设,各级领导干部
的廉洁自律意识进一步增强。军政军民团结不断巩固发展,民兵预备役工作得到加强,
连续三次被评为全省双拥模范区。深入开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有效地遏制了“黄、赌、
毒”等丑恶现象,社会安定局面得到巩固和发展。大力实施“科教兴区”战略,全区取
得各类科技成果100项,组织实施区级以上科技计划项目240项,科技贡献率达到53.5%。
教育改革不断深化,幼教、职教、成教办学体系日趋合理,初步形成了以政府办学为主
体、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的办学体制。基础性预防保健工作取得较大成效,人民健康水平
不断提高。计划生育、环境保护、土地管理三项基本国策全面落实,文化、体育、广播
电视、统计、监察、人事劳动、安全生产、侨务、民族、宗教、旅游、政府法制、档案、
史志、民政、残疾人、老龄等各项社会事业均取得很大成绩。

[莱城区被评为“全省信访工作先进区”] 2000年,莱城区委、区政府坚持“超前预
测,靠上工作,落实专人,抓出成效”的方针,按照“抓住重点,强化基础,各负其责,
密切配合,讲究方法,及时化解”的总体思路,全面落实区、乡、村三级公开接访制度,
妥善处理群众来信来访514件起,比上年下降36%。到市赴省进京集体上访,未超出省、
市额定的考核指标,被评为“全省信访工作先进区”。
加强对信访工作的领导。区委定期召开会议,研究信访工作,先后召开5次常委会、
20次信访工作调度会、专题会和协调会,排查隐患,研究对策。五大班子领导出席全区
信访工作会议,并对信访工作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进行表彰奖励。对信访工作实行领导
责任制,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把信访工作视为“一把手”工程,坚持负总责、亲自抓,
分工领导靠上抓、具体抓,并与各乡镇(办事处)签订目标责任书,严格考核,兑现奖惩。
领导干部坚持阅信和接访,坚持包重点案件。严格落实区各大班子成员和政法“五长”
轮流接访制度,现场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区五大班子领导全年接待群众来
访75起724人次, 处结75起,处结率100%。充实和加强信访工作力量,建立信访工作领
导小组,对乡镇信访干部进行培训,增强处理信访问题的能力。
强化夯实基层,堵塞信访源头。狠抓村级班子建设,健全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加强
对农村干部的教育培训,提高农村干部领导农村工作的能力。积极开展“农村财务管理
年”活动,狠抓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加强党在农村各项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的宣传教
育,提高农民依法信访和遵纪守法的自觉性。大力推广典型,以点带面,全面促进农村
社会稳定。
狠抓“三访”问题的处理。区委、区政府对“三访”案件做到超前预测,搞好排查;
对症下药,跟踪盯紧;落实专人,靠上工作;依法依纪,果断处理,特别是发挥政法部
门的作用,果断处置群众集体上访案件。2000年,在重点整治中,政法部门帮助村一级
清理债权债务120余万元,清理统筹提留款180余万元,铲除各类霸头13人,完善各类合
同7160份,帮助基层办实事290余件。
加大城市信访工作力度。狠抓企地共建工作,加强沟通与协调,形成企地关系融洽、
共谋发展的局面。引导当地群众树立为企业发展服务的观念,为企业发展提供全方位支
持。引导企业把带动驻地经济发展作为义不容辞的责任,主动帮助驻地群众解决生产生
活中的实际困难。同时,企业注重完善有关配套政策措施,保护群众和职工的切身利益,
在改革中妥善解决下岗职工的再就业、工资发放、养老保险金等问题。

[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扎实深入] 2000年, 全区各级党组织围绕“抓基层,打基础,强
素质,增活力”,以培养先进典型、整顿后进村、干部教育培训、农村制度建设、党员
教育管理、乡镇党委建设为重点,实施“党建基础工程”,提高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水平,
为全区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一是培养树立先进典型,发挥辐射带动作用。通过层层评选,区委命名表彰了38个
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红旗单位,各乡镇由主要领导牵头,重点培养了58个先进典型,向市
委推荐了6个先进基层党组织、 4名优秀共产党员、2名优秀党务工作者,以点带面,促
进了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整体水平的提高。二是整顿后进村,促进村级班子建设。大力推
进农村干部制度改革, 在辛庄镇公开考选4名农村党支部书记。28名县级领导干部每人
包一个先进村和一个后进村。 从区直机关抽调148名干部驻进47个后进村,从乡镇机关
抽调725名干部驻进181个相对后进村,抓班子,促发展,帮改革,保稳定,切实解决热
点难点问题。选派村干部到先进村挂职学习。59个省市重点掌握的后进村,58个转化升
级,其中28个转化为先进班子。三是强化教育培训,提高干部素质。区委制定下发《关
于对全区农村基层干部进行集中教育培训的意见》,在房干村举办村支部书记、村主任
培训班各两期,组织86名村干部参加省委党校举办的农村干部大专函授班学习,解决村
级班子后继乏人的问题。四是加强制度建设,实现村级规范管理。区委下发《农村基层
组织工作规范》和《农村干部管理工作规范》,对村级领导体制、各项管理制度、农村
干部的选拔任用、工资待遇、教育管理等作出明确规定,使农村基层组织工作和干部管
理工作有章可循。五是狠抓党员教育管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发展党员实行社会公示
制, 公示纳新对象808名,16人未过公示关不予发展。开展以争当“十好党员”为主要
内容的党风教育活动,组织10名优秀党员组成先进事迹报告团到各乡镇作巡回报告,对
463名基本合格党员进行批评教育, 对25名不合格党员进行处置,纯洁了党员队伍。六
是加强乡镇党委建设。按照“六个好”标准和要求,完善各项规章制度。认真落实《关
于鼓励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领办、 创办示范服务基地的规定》,有648名机关干部领
办创办示范服务基地81处,在农业结构调整中发挥了辐射带动作用。

[精神文明建设再创佳绩] 莱城区委、区政府始终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
针,加大工作力度,切实把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到突出地位,取得显著成效,连续三届被
省委、省政府命名为“全省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区”。
加强领导,狠抓落实。区委、区政府始终把精神文明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区委书记
负总责,区各大班子有一名领导具体抓,切实把精神文明建设落实到各项工作中去。区
委常委会年内召开四次会议专题研究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制定了年度工作计划。区委提
出“全面抓,抓重点”的工作思路,重点在“三个层次上搞突破”,及时召开会议对工
作进行总结和部署,促进两个文明建设健康发展。
加强组织建设,保障社会文明。区委成立精神文明建设领导小组,党政主要领导亲
自抓,分管领导靠上抓,党政各部门和工、青、妇等人民团体齐抓共管。区文明委制定
下发了《莱城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条例》,完善精神文明建设主要阵地和基本设施,狠
抓了“电波声像”、“富民书库”两大工程建设。各乡镇全部开通有线电视,全部建起
3000册以上的富民书库。
加强道德建设,崇尚社会文明。区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坚持每周4小时集中学习制度,
邀请有关专家作专题理论报告。以省级文明单位、全国文明村房干村为基地,培训村支
部书记、村主任和部分机关干部1205人。组织了“百佳”人物评选和先进事迹报告会,
开展揭批“法轮功”,崇尚科学、反对迷信和各种邪教组织活动,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
动,开展“勤政廉洁树形象、监督评议兴政风”和争当“廉洁公仆”活动,形成了文明
健康的社会风尚。
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明显成效。以文明村镇、文明行业、十佳文明户为纵向体
系,以工农共建、军民共建、警民共建为横向体系的格局在全区已经形成。开展政策、
道德、法律、科技、文化、卫生“六进家”活动,实施“一二三”工程(每户一个书架、
两份报纸、300本左右的书籍) 。培养树立了一批精神文明建设示范点,其中省级2个,
市级23个,区级24个,发挥了良好的示范带动作用。
加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实施“科教兴区”战略,完善区、乡、村科技体系,实用
技术得到推广, 科技在经济增长中的贡献率达到53%,被评为“全省科普示范区”。教
育优先发展地位更加稳固,累计投资9484万元,先后建起了一批规模大、标准高、设施
齐全的高级中学、职业学校,职教、幼教、成教、普教全面发展,被评为全国普及九年
义务教育扫除青壮年文盲先进单位。医疗卫生事业秩序良好,2000年基本实现了人人享
有卫生保健的目标。计划生育、环境保护等各项工作也取得明显成效。
加强民主法制建设,营造良好社会秩序。开展“三五”普法活动,组织副科级以上
干部参加法律知识考试,开展送法下乡和除恶务尽活动,控制大规模集体上访,刑事案
件发案率及各项治安指标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为经济和各项事业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社
会环境,连续三年被评为全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模范单位。

[农业综合开发扎实有效] 2000年,莱城区委、区政府按照市委、市政府的总体部署
和要求,坚持以治水为中心,以“五成”(地成、水成、林成、路成、主导产业成)为标
准,以受益负担政策为动力,以改善生产条件、调整优化种植业结构为切入点,以增加
农民收入为根本目的, 加大农业综合开发建设力度。 全年铺开完成农业综合开发项目
4450项, 其中水利工程2653项,开发整理土地5万亩,新修、维修乡村路、生产路、营
林路771.7公里,投工1100万个,动用土石1810万立方米,完成投资1.2亿元,全区农业
综合开发再上新台阶。
坚持“水”字领先,把水利建设放在农业综合开发的首位,大搞截水工程、拦蓄工
程和节水灌溉工程。全区投资5400多万元,新修、维修水渠165公里,治理河道100.8公
里,打深井、机井931眼,建塘坝80座,方塘121座,水池66座。坚持规划先行,成立全
区农业综合开发领导小组,从有关部门抽调业务骨干组成专门的规划工作班子,区委、
区政府本着“先易后难、尽快见效、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突出重点、打破地域界线、
按流域综合治理”的原则,制定了《全区2000年农业综合开发总体规划》和《全区2000
—2002年农业综合开发规划》,狠抓了羊里址坊河——华山林场——大王庄镇王庄河生
态农业观光线、 新205国道沿线及口镇枣园岭、 见马乡灰堆西岭、 张家洼镇王家庄岭
3000亩土地开发建设。坚持落实能大则大、能小则小、因地制宜、量财办事、讲究方法、
注重实效的施工方案,坚决杜绝“半拉子”工程。施工中,精心组织,集中连片,集中
会战,广泛采用机械施工与人工作业相结合的办法,确保了工程质量和效益。坚持在完
善落实好“两工”政策、受益负担等政策的基础上,大力推广和庄、上游、大槐树等乡
镇小型水利设施产权制度改革和荒山拍卖的经验,千方百计保护和调动群众投资开发的
积极性。坚持农业综合开发与改善生产条件相结合,狠抓治水、改土、修路。坚持农业
综合开发与发展生态农业相结合, 狠抓205国道沿线的北孝义、苗山、见马、和庄四个
乡镇的经济林建设和造林绿化,在205国道、莱马路、莱明路、O九路、仲临路等骨干道
路两侧建起了百米林果带。坚持农业综合开发与旅游开发相结合,按照“资源国有、鼓
励开发,发展旅游、造福人民,共同投资、利益分享”的原则,加大开发建设力度,提
高农业综合开发的水平和效益。羊里镇、大王庄镇农业综合开发与省级森林公园华山林
场连接, 发展旅游观光生态农业,投资1000多万元,新修、维修道路180华里,石砌河
堤15华里, 各项水利工程440多项,新发展经济林、水保林2000亩。张家洼镇坚持把山
区开发与旅游开发相结合,按照“治理一条河、开发一片岭、开辟一条旅游线路、建设
一条经济带、形成一条风景线”的思路,治理了王善河,开发了青杨行水库北片。坚持
农业综合开发与种植业结构调整相结合,把是否形成主导产业作为检验农业综合开发成
败的关键,始终抓住不放,促进了种植业结构调整。

[个体私营经济实现新突破] 莱城区在“个体私营经济发展年”活动中,坚持数量与
质量并举,发展与管理并重,速度与效益统一的原则,以培植利税大户、科技大户、出
口创汇大户为重点,引导个体私营经济向专业化、园区化、规模化方向发展,使全区个
体私营经济走上了良性发展轨道。 2000年,全区个体工商户累计发展到22998户,从业
人员6万人; 私营企业累计发展到1548家, 从业人员1.84万人; 个体私营经济纳税额
3337万元,比上年增长32.26%。
一是与推进农业产业化相结合,走产加销一体化发展之路。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引
导农民搞调整,初步形成了三辣、大棚菜、畜牧、林果四大生产基地。同时,大力发展
贮藏、加工、运销业,全区常年从事农副产品购销业的人数达到10万多人,产品远销国
内外。 全区加工、贮藏、运销能力在5000吨以上的经营大户9家,较大型的加工网点近
800家, 全区已建成和在建恒温库100多座,储存能力达到1亿公斤。二是与实施工业强
区战略相结合,走工业主导型发展之路。在抓好重点企业的同时,坚持“四个轮子”一
齐转,把发展个体私营经济作为工业强区的一条重要举措,立足资金优势,引导个体、
联合体一起上,促进个体私营经济的快速发展。2000年,全区71家国有、集体企业被个
体私营业户兼并或收购,盘活闲置资产6100万元。三是与市场建设和村镇建设相结合,
走园区化、专业化发展之路。结合市场和小城镇建设,全区铺开个体私营经济园区、商
贸街建设110处。 个体私营经济试验区入区经营业户达到400户,商品成交额5.2亿元。
全区公路干线沿线乡镇按照“条条有特色,路路有发展”的要求,从“种养加”入手,
多种经营起步,大力发展农、工、商、建、运、服专业,发展专业村、专业乡镇。全区
专业乡镇10个, 各类专业村300个。四是与实施经济国际化战略相结合,走外向型发展
之路。适应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趋势,引导帮助个体私营经济多渠道招商引资兴办合资、
合作企业,依法保护个体私营业户的合法权益,营造大发展的宽松环境,吸引各方面客
商前来投资办厂。2000年,全区以农副产品加工为主的个体出口创汇企业达到70多家,
年出口创汇800多万美元。 五是与实施科教兴区相结合,走依靠科技优化升级之路。积
极与大专院校、科研

[计划生育工作再上新台阶] 莱城区计划生育水平保持长期稳定和健康发展的势头,
年年获市人口与计划生育目标责任考核一等奖, 先后被省委、 省政府命名为计划生育
“三为主”工作先进区、计划生育工作先进区,被列为全省优质服务试点区。到2000年
底,全区有计划生育“三为主”合格村816个,模范村513个,实现了省、市提出的工作
目标。
抓执法,保证管理依法规范有序。加强执法队伍建设,在配齐配强行政执法人员的
同时,加强计划生育政策法规和相关法律法规知识培训,强化依法行政意识,切实做到
依法行政。严格执行《省条例》《收养法》《国家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办法》等法律
法规,加大对违法生育、违法收养、非法鉴定胎儿性别和选择性终止妊娠的查处力度。
建立健全计划生育行政执法责任制,加大对依法行政的考核力度。加大信访案件的查处
力度,提高结案率。
抓基础,实现村民自我管理。按照“建章立制、以制治村、民主管理、优质服务”
的要求,狠抓村民自治章程的制定这个关键环节,切实做到“有人管事、有钱办事、有
章理事”。按照“六好、四有、三落实”要求,在抓好村级班子、队伍建设的同时,开
展村民自治合格村、模范村评选活动。加强基层协会的组织整顿,增强协会的影响力。
抓优质服务,保证工作全面上水平。一是按照省人口与计划生育领导小组制定下发
的《关于全面推进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和开展争创优质服务先进县活动的意见》精神,制
定了区乡两级实施方案。二是加强乡镇、村计划生育服务站(室) 建设,配齐配强B超、
化验、妇科等关键岗位技术人员。三是以技术服务为重点,全面实施避孕节育优质服务、
“出生缺陷干预”、生殖道感染综合防治三大工程。
抓特殊人群管理,城市计划生育工作有较大进展。认真贯彻市政府[1999]68号文
件精神,落实属地管理、社区管理、常住人口以户籍单位管理为主的管理原则。严格执
行国家和省《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办法》,坚持流出地与流入地双向管理以流入地管
理为主的原则,建立健全“政府领导、计生指导、公安为主、各方参与、综合治理”的
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体制。抓宣传教育,在全区掀起学习、宣传、贯彻中央《决定》
和省、市、区《实施意见》的高潮,形成良好的舆论环境。大王庄镇大下河村利用庄户
剧团宣传计划生育,形象生动,受到群众欢迎。
抓政策落实,建立健全利益导向和社会保障机制。认真落实《省条例》及省、市、
区有关的政策措施,对独生子女家庭进行奖励,对农村实行计划生育的家庭,在分配集
体经济收入、 承包七地、 就业、医疗、子女入托入学等方面给予优先优惠。积极实施
“三结合”工程,帮助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是贫困户安排启动资金,并采取小额贷款、项
目优先、科技扶持、政策优惠等措施予以扶持,增加其经济收入,提高其社会经济地位。
积极发展社会保障事业,城市妥善解决了职工实行计划生育的费用,养老保险、基本医
疗保险、生育保险及其它社会福利事业也得到进一步发展;农村加强了敬老院建设,为
计划生育户办理了养老保险、双全保险,解决了群众的后顾之忧。

[医疗卫生事业取得显著成效] 2000年,莱城区卫生工作以确保全区无传染病暴发流
行为重点,加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促进了全区卫生事业健康
发展。全区处罚违法食品卫生经营单位611户次,销毁各类变质食品卫生经营单位611户
次,销毁各类变质食品4562公斤,查出假药30批次,劣药60批次,净化了卫生环境,有
效地保护了人民群众的用药安全和身体健康。
合理配置卫生资源。本着因地制宜、合理布局、方便群众、提高质量、便于管理的
原则,研究制定了《莱城区关于发展城镇社区卫生服务的意见》和《莱城区卫生所(室)
管理办法》。在城市,建立城镇社区卫生服务站7处,在农村,建成中心卫生所240处。
改革卫生机构内部运行机制。以推行卫生人事分配制度改革为突破口,在区食监所、
辛庄卫生院推行中层干部竞争上岗和职工双向选拔制度,在区人民医院推行专业技术职
务评聘分开试点。在区人民医院成功实施院科两级负责制、岗位目标责任制和绩效工资
制,取得良好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提高预防保健工作水平。加强以霍乱、病毒性肝炎、流行性出血热为重点的传染病
防治工作,实行目标责任制,推行乙肝疫苗、风疹疫苗、流感疫苗、狂犬疫苗的预防接
种,使“四苗”单苗接种率达96.4%,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率达97.7%。
加强卫生法制建设。 加强对城、 乡医疗机构的监督管理,清理整顿非法医疗机构
278家, 没收药品器械价值8万元,罚款1.4万元。加强食品卫生监督管理,确保人民群
众的饮食安全与卫生。加强对食品从业人员的查体和办验证工作,使食品从业人员查体
率、办证率、证件到位率、“五病”人员调离率均达100%。加强对医疗纠纷事件的协调
处理,组织鉴定医疗事故7起,协调处理20起,维护了医患双方的合法权益和社会稳定。
提高医学教育和科研工作水平。与万杰医院合作,成立莱芜协作医院,聘请省肿瘤
医院乳腺专家和万杰医院知名教授到医院坐诊、讲学,开展碘125离子植入技术(简称内
放疗)和乳腺疾病中西医结合治疗,增强了区级医疗单位的技术水平和服务功能。
增强医院的整体服务功能。按照《乡镇卫生院妇产科标准化建设实施方案》和《乡
镇卫生院急诊室、 防保科建设标准》要求,累计投资240万元,建成高标准房屋1850平
方米,购置先进设备54台(件),使妇产科标准化建设覆盖率达100%,急诊科和防保科标
准化建设覆盖率均达到50%以上。

[凤城高中在创业中腾飞] 莱芜市莱城区凤城高级中学是1996年新建的一所普通高中。
学校占地218亩, 建筑面积4.1万平方米, 教职工224人, 学生3300人,教学班43个。
2000年,学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坚持高起点,着眼规范化,面向现代化,力求高质量,
大胆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团结奋进,艰苦创业,教育教学工作取得了可喜成绩。
研究探讨教育规律,确立素质教育观和科学高效的管理模式。通过认真学习、深入
研究和实践探索,凤城高中明确了“培养全面发展人才,为学生终生奠基,为学生未来
负责” 的育人目标,形成了自己的素质教育理念素质教育即人生奠基工程=心理素质教
育+身体素质教育+文化素质教育。其含义是以心理素质教育为保证,以身体素质教育为
载体,以科学文化素质教育为核心,全方位实施人生奠基工程,立体化培养全面发展人
才。其中,心理素质教育分情感体系陶冶、意志体系锻铸、兴趣体系激发和健康心理维
护,体育素质教育强调其人生奠基工程的基础工程地位,文化素质教育则将学会学习和
研究性学习作为重点。在管理模式上,凤城高中逐步界定为“三三制”。纵向三条线,
即党支部、行政、教学;横向三大块,即三个级部,实行级部实体负责制。条块结合,
形成了在党支部、 校委会统一领导、 协调之下有机的管理整体。在管理原则上,强调
“起点高、要求规范、管理科学、运行高效”,以目标管理为导向,以过程管理为基础,
以情感管理为动力,以质量管理为核心,在教学中以启发为主导,以活动为主体,以思
维为主宗,以实践为主线,以创新为主旨。整个学校工作形成了各司其职、各负其责、
协调通畅、优质高效的良好局面。
不断提高教职工整体素质,为实施高层次教育创造条件。一是对教职工持久地进行
艰苦创业教育。 1999年高考后,学校发出“第二次创业”的号召。2000年7月教职工到
房干村参观学习,10月到贫困地区单县五中学习,进一步激发了教职工穷则思变、艰苦
奋斗的壮志豪情。二是强化师德教育。开展“爱事业、爱学校、爱学生”的“三爱”师
德教育;设立“教师形象监督台”,随时接受学生和社会监督;开展“正行风、评质量、
倡师德、树形象”活动,教育广大教师做实践精神文明的榜样,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指
导者和引路人。特别注重培养教职工的奉献精神,要求值班领导、班主任和其他管理人
员对学生实行全天候、全方位和全过程跟踪管理、服务,牺牲个人利益,为学生创造安
全、 宁静、舒适的学习生活环境。全体教职工为患先天性心脏病子女的教师捐款10010
元,为救助和庄特困女童和本校特困生,捐款7400元。三是加强教师的继续教育,突出
抓好青年教师的培养。针对青年教师占绝大多数的实际,凤城高中鼓励教师进行各种形
式的培训和继续教育,在时间上保证,政治上关心,业务上指导,经济上帮助,生活上
照顾。创造性地提出《“一、三、五、十”教师梯次培养计划》,规定任课教师一年要
合格,做教学新秀;三年要成手,做教学能手;五年要成熟,做学科带头人;十年要成
家,做学者型研究型教师。
突出抓好学生管理,努力提高办学效益。凤城高中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有针
对性地抓好学生的分段教育:高一重在打基础、抓养成;高二重在促边际、抓分化;高
三重在强素质、抓提高。学生管理上档次、上水平,学生无一人受到人为伤害,也无一
人犯罪,行为规范合格率达100%。学校实行寄宿制管理,学生的吃住、学习、娱乐全在
校内,为学生赢得了读书学习、娱乐锻炼的时间,增强了学生的集体意识、自我意识,
加强了师生的感情交流,促进了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和教学环境秩序的稳定,在社
会上成功地树立起了要求严格、管理有方、风气肃然、秩序井然的形象。学校重视拓展
学生的生活学习空间,让每一个学生积极而快乐地健康成长。成立课外活动指导小组,
根据学生爱好确定了16个活动项目。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系统,开设电视新闻课,活跃
学生文化生活。组织知识竞赛,参观德育教育基地,培训入党积极分子,举行十八岁成
人宣誓仪式。有152名优秀学生递交了入党申请书,有3名优秀中学生被吸收为中共预备
党员,成为莱城区发展的首批学生党员,2000年高考均考上重点大学。进一步完善在全
市首创的自我服务值日周制度,提出“自我设计、自我锻炼、自我发展、自我创造”的
“四个自我”主张,激发了学生的自主意识和自律意识,使学生的自主性和使命感得到
肯定和升华,学生的组织能力、独立处事能力和吃苦耐劳精神得到锻炼和体现。
重点抓好教学管理,努力提高教学水平。学校结合莱城区教委开展的“课堂教学效
益年”活动,把课堂教学作为治学治教的突破口。抓备课,突出“充分”;抓授课,突
出“规范”;抓后记,突出“落实”;抓过程,突出“夯实”。在教学控制上,重过程
管理,把严密控制教学目标、教学进度、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及教学反馈作为教学的核
心。 科学统计,合理分层,对学生进行ABC分级管理,实施有差异的教学。通过有计划
的考试,了解学情、教情,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实效。重视学生评教评管,充分发
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抓集体备课,提高教师个体素质,提高学科总体成绩。做到了
备课组一天一聚、教研室一周一聚、教学人员一月一聚。加强学风建设,培养学生一丝
不苟的学习态度、一滴不漏的学习要求、始终如一的学习习惯。通过奋力拼搏,2000年
高考成绩喜人。 第一次本科上线突破400人,录取476人,占全市录取总数的42%,于浩
同学获市文科状元,被北京大学录取。在市教委教学评比中,有30人获市教学一等奖,
14人获二等奖。学生参加各种竞赛,30人次获国家、省级奖励,付德来同学获全国生物
竞赛一等奖,被保送西安交通大学录取。
做好总务后勤工作,为教育教学工作提供有力保障。总务后勤工作始终坚持以教学
为中心, 牢固树立服务意识,投资80万元建成400米炉渣跑道操场,成功承办了莱城区
第七届中小学运动会。 投资20万元建成300立方米蓄水池,解决了师生用水困难。为迎
接省实验教学达标验收,投资30万元建成6个理化生实验室和3个仪器室,配全了音体美
器材。投资10万元,购置图书。学生食堂由市快餐企业商城宾馆竞争经营,保障了师生
生活需求。学校勤工俭学工作再上新台阶,创收36.4万元。
2000年,省教育厅厅长滕昭庆及市领导时立军、杜焕常、刘焕立、牛志春、魏春香
先后到校视察指导工作,均对学校取得的成绩给予充分肯定。年内,学校被莱城区委评
为实绩突出单位,校长王凤军被评为莱城区优秀领导干部和莱芜市第五届十大杰出青年。
学校还被评为莱芜市教学工作先进单位,为全市学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提供现场。《齐
鲁周刊》、山东教育电视台、《莱芜日报》等媒体专题或专版介绍了学校教育教学工作
取得的突出成绩,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

[市纺织厂出口创汇实现 “两连冠” ] 莱芜市纺织厂积极实施外向带动战略, 实行
“大进大出、两头在外、以出带进、进出互动”的国际经营方式,大力开拓国际市场,
继1999年成为全市第一个出口创汇突破1000万美元的生产企业后,2000年又实现进出口
贸易0额3133万美元, 其中出口创汇2360万美元,成为全市第一个出口创汇突破2000万
美元的企业,夺得全市自营出口企业出口创汇“两连冠”,在泰安海关辖区内位居第二,
在全省同行业跻身“五强”。
一是不断强化队伍建设。市纺织厂先后从青岛大学、天津纺织工学院等招收外经外
贸专业大学生18名, 外送5人到北京大学、山东师范大学进修学习,进出口业务部的业
务员88%是大学毕业生, 一批会外语、通外贸的复合型人才脱颖而出,实现了国际营销
队伍素质结构的根本转变。发生业务的国家和地区都由业务人员分片负责,绝大多数合
同通过电子邮件来完成,足不出门,一年就完成2000多万美元的对外贸易。二是大力开
拓国际市场。产品出口到25个国家和地区,对欧美市场出口额为839.89万美元,占28.9
%, 对亚洲市场出口额为1234.75万美元, 占52.32%,对非洲、大洋洲市场的出口额为
285.324万美元,占12.09%。在出口方式上,来料加工、进料加工占70%,一般贸易占70
%, 实现了出口市场多元化、出口方式多样化。三是强化风险管理。2000年,该厂出口
货物560多批次, 出口商检合格率100%,办理信用证421个,结汇2360万美元,付汇733
万美元,没有发生一起质量、货款事故,在银行、海关和外商中树立了良好的信誉,被
中国银行评为“AA级信用单位”,被海关授予“AA类出口企业”。

[全国百家最大造纸工业企业—泰山造纸厂] 山东泰山造纸厂坚持依靠科技求发展,
重拳出击抓市场, 精细管理求效益, 使企业走上规范管理、规模经营之路,成为全国
100家最大造纸工业企业、 省造纸行业十强企业、省一轻系统明星企业、市级管理示范
企业。2000年完成产值26657万元,实现利税总额5164万元,成为莱城区第一利税大户。
调整产品结构, 牵住市场“牛鼻子”。企业先后投资1.1亿元,实施了国家“星火
计划”项目——万吨涂布纸技改工程,成功开发出“无光泽涂布纸”产品,填补了国内
空白,被评为省级名牌产品。实施了国家“星火计划”——超低定量无光泽涂布纸技术
开发和省重点技改项目——高档彩色胶印纸生产线技改工程,成功开发了超低定量无光
泽涂布纸、涂膜胶版纸、高档彩色胶印纸、铸涂纸等轻涂纸系列产品,使企业走上了自
我滚动发展的快车道。
加强产品质量管理, 提高市场竞争力。 一是全面推行质量管理, 6月份顺利通过
ISO9002质量体系认证。 二是采用先进设备、工艺提高产品档次。先后引进西德生产的
造纸整饰设备软——密压光机、 美国NDC公司生产的变频器及水份定量控制设备,稳定
了产品质量。三是实行产品质量保证制度。用户提出质量意见,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全
部由企业负担,提高了市场竞争力。
推行购销比价,增加经济效益。借鉴潍坊亚星集团的经验,根据企业实际,推行以
财务处为中心的购销比价管理法,年降低成本420多万元。
改革营销制度,提高销售人员素质。企业采取对外公开招聘、对内选拔录用的方法,
招聘和选拔学历高、有能力、敢吃苦的职工充实到销售队伍中。根据市场、季节情况,
实行营销人员分片包干制度,按效取酬。为大部分业务人员解决了住房、子女入学等困
难,解除了他们的后顾之忧,保证了销售任务的顺利完成。
实施国家重点技改项目,拓展更广阔的市场。针对造纸行业发展的方向,1998年,
泰山造纸厂年产10万吨轻涂纸技改项目被列入1999年国家重点技改项目 (第二批国债专
项资金项目) 。至2000年,已完成环境评价报告、可行性报告、设备考察论证、技术交
流、征用土地等前期准备工作。

[市级明星企业——九羊股份有限公司] 2000年,山东九羊股份有限公司的“陶瓷复
合刀具” 项目列入国家“863”计划,同时被列为国家级重点新产品、省重点科技攻关
项目、省“双高一优”技改项目和省技术创新项目。年内公司克服资金紧张、货款回收
困难等不利因素,实现销售收入24735万元,出口创汇820万美元,实现利税2567.6万元,
上缴税金1677万元,被市委、市政府命名为“市级明星企业”。
深化内部改革,强化内部管理,抓成本,降费用,开拓市场,灵活经营。一是严格
控制三项成本。根据年初制订的采购成本、生产成本、销售成本计划,把目标任务落实
到人。在采购成本上,采取合同比价采购,货比三家,把采购成本压至最低限度;在生
产成本上,严格控制材料消费,严格执行定额标准,严格定额考核和成活率、成品率考
核;在销售成本上,尽量压缩费用。二是采取措施降低能量消耗。狠抓峰谷用电管理,
有效地节约了电费。加强对设备的保养维修,提高设备的利用率。三是狠抓浇注环型线
的技术改造。在资金紧张的情况下,自行设计、自行制作、自行安装了铸一、铸三五条
环型浇注线。在刹车盘、制动毂的铸造方面由原来的单片下芯子全部改为自带芯子。四
是狠抓产品质量管理。 严格执行ISO9000质量标准,狠抓原材料质量,在原材料采购中
严把入库质量关,不合格材料绝不入库,层层签订质量合同,把质量管理责任落实到人。
严把生产工艺,严格产品质量监督检查,提高了产品质量。五是积极开发推广新产品。
围绕市场发展方向, 开发了180、200转阀后盖总成、485曲轴毛坯吊环拉环等技术含量
高、市场竞争力强的产品,产品销往石家庄拖拉机厂、潍坊拖拉机厂及新乡拖拉机厂。
新开发的近300种刹车盘、 制动毂新产品,销往美国、加拿大、韩国及东南亚国家,年
出口创汇820万美元。

(高伟 刘绍波 李秋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