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业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c&A=1&rec=78&run=13

[种植业结构调整] 2002年,在大宗农产品生姜、大蒜市场疲软、价格低迷的情况
下,全市农业系统战胜严重自然灾害,进一步加大了农业结构调整力度。粮经作物比
例由上年的54.5: 45.5调整为49.3:50.7,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由上年的78.25万亩减
少到68.39万亩, 减少10.46万亩,同比下降11.53%,粮食总产21.84万吨,比上年下
降24.63%。 其中夏粮播种面积21.3万亩, 比上年减少5.3万亩,同比减少20%,总产
5.67万吨, 同比下降25.69%;秋粮总产16.17万吨,同比下降23.18%。经济作物播种
面积达到70.33万亩, 同比增长8.87%。 其中蔬菜58.64万亩,同比增长8.85%;生姜
18.8万亩,比上年增加2.2万亩,增长13.3%;大蒜16.95万亩,比上年增加3.68万亩,
增长28%; 花生9.28万亩,比上年增加1.5万亩,增长19.3%;大葱、黄烟、山药、土
豆、中药材种植面积新增4万亩;新发展大棚2050个。结构调整总面积超过10万亩。

[农业标准化建设] 一是抓宣传培训。两次聘请国家农业部和省农业厅的专家对市、
区分管农业的领导及专业技术人员、重点基地乡镇的分工领导及农技人员进行标准化
知识培训。市政府发布《关于蔬菜瓜果等无公害农产品农药使用范围的通告》,同时
利用多种形式宣传标准化知识。二是抓基地建设。在市直机关科技示范园和魏王许村
(一园一村)规划发展1000亩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示范基地,并辐射带动两区20余万亩
示范基地。省植保总站、省农科院分别在莱芜市召开了全省电子灭虫灯推广现场会、
中加平衡施肥生姜收获日现场会,生姜肥料试验项目获得圆满成功,增产效果明显,
最高亩产达到12000多斤, 增产30%以上。三是抓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在全面实施农
业标准化生产的同时,注重无公害农产品的认证工作。莱城区的“春平”牌花椒、大
葱,“通海”牌生姜、大蒜,市直科技示范园的 “赢牟” 牌黄瓜、生姜, 钢城区的
“贤女” 牌寒露蜜桃,“汶源”牌黄金桃等8个农产品通过省无公害农产品认定委员
会认定,并申请办理了无公害农产品标志和专用包装。四是抓检测体系建设。加强机
构设置,成立市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购置土壤速测仪、蔬菜药残速测仪等仪器,为
农民服务。五是抓好农产品地方标准的制定。根据全市农产品发展的实际情况和入世
的需要, 制订相应的地方标准,9月,省质监局公布了莱芜生姜、大蒜、大葱生产的
九项地方标准。9月中旬,北京市“肉菜放心工程”考察组对莱芜市“无公害农产品”
生产企业和基地进行实地考察,并颁发了绿色通行证。被认定的产品和基地面积分别
是生姜8万亩, 23万吨; 大蒜8万亩,7.5万吨;大葱1万亩,2.5万吨;花椒5万亩,
1.1万吨。其中生姜、大蒜,大葱、花椒的面积和产量分别占全市的1/3左右。莱芜通
海公司、春平公司、莱城区农业综合开发公司分别与北京的几家大型农副产品批发市
场以及城乡仓储超市等签定了姜、蒜、葱、花椒等供货合同。“三辣一麻”的原产地
标记注册工作,已经通过国家出入境检验检疫总局专家审核组的审核。

[农业产业化经营] 一是围绕主导产业大力发展加工业。以粮油、花生、大蒜为主
攻方向, 新发展加工企业21家,增加加工能力2万吨。截至年底,全市农产品加工企
业达到1016家, 年加工能力达到47万吨,占农产品总量的26%。二是围绕主导产业大
力发展保鲜储藏业。 年内新建千吨以上恒温库15座,增加储藏能力1.8万吨。截至年
底, 全市恒温库总量达到122座,储藏能力达到15.8万吨,有效的规避了市场风险,
增加了农民收入。三是围绕主导产业大力发展订单农业。以网络农业,订单农业为载
体,紧紧盯住国际市场捕捉信息,广泛招揽客户,变先产后销为先销后产。积极发展
“合同姜”、“合同蒜”,让农民手持订单组织生产。截至年底,全市合同种植面积
达到10余万亩,占耕地面积的12%。网上交易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交易额达490万元。
出口创汇产品涉及到生姜及生姜制品,大蒜、蒜薹、蒜苗及其制品,速冻蔬菜,圆葱,
脱水蔬菜等13个系列35种产品,销往日本、韩国、美国、加拿大、英国等25个国家和
地区。

[农业科技推广] 一是组织实施良种产业化工程。立足莱芜市农业实际,积极与中
国农业大学、中国农业科学研究院、山东农业大学、省农业科学研究院等科研单位搞
好协作,先后引进示范作物新品种20余个,试验示范推广莱州3279小麦新品种2万亩,
发展优质专用小麦7万亩,优质专用玉米2万亩,搞好良种繁育,建立玉米良种繁育基
地3000亩, 小麦原种田100亩,一级种子田400亩,二级种子田2万亩,提高了自繁能
力,有效地推动了良种产业化进程。二是开展送科技下乡活动。根据农时季节,及时
组织科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为农民提供技术、物资、信息服务。利用《莱芜日报》、
莱芜电视台、莱芜人民广播电台“行风热线”栏目,搞好农业知识和农村改革的宣传。
全年累计共发放各类技术指导意见32期,发布农作物病虫情报11期,举办行风热线12
期。 进一步抓好农业教育和科技培训,农业广播学校完成大中专招生200余人,被省
农业广播学校评为招生工作先进单位,连续十年获全省“优胜学校”;全年举办短期
培训12期,直接培训农民5000人次,新世纪青年农民培训工程通过省级检查验收,并
获得奖励20万元。三是搞好农业技术推广和科研攻关。大力推广“四位一体”生态种
养模式,截至年底共发展860组。搞好新能源技术的开发利用,新推广户用沼气100组。
完成一系列科技项目和试验,其中“蒜茬花生有色膜覆盖高产高效技术研究”获省科
技进步二等奖,“姜光合性能及有色膜覆盖技术研究”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市科技
进步三等奖,进行黄瓜、番茄病害防治试验、姜蒜田化学除草试验、姜蒜专用肥试验
等技术研究, 并邀请省内8个生物有机肥厂在莱芜市举行产品推广会。推广蒜茬花生
种植面积20000亩, 亩产皮果达到1000斤,亩增收近千元。四是抓好现代农业科技示
范园区项目、香瓜新品种选育与推广项目、灰树花优质菌种的选育与研究开发项目等
重点项目建设。

[农村政策落实] 加强土地承包规范管理,妥善处理延包工作中遗留问题,确保土
地承包关系长期稳定,使农村土地延包工作走上规范化、法制化管理的轨道。加强农
民负担监督管理,搞好农村税费改革。税费改革使全市农民人均减负37.9元,减负率
为25.74%。加强农民负担的监督管理,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加强农村财务管理,通
过推行农村财务“双代管“,加强会计人员的培训,共培训农村财务管理人员2000多
人次。抓好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全年集体资源改制收入达到314万元,超额完成4.7%。

[农业执法] 重点围绕种子、农药、肥料和“五种”违规违法行为搞好执法活动。
共出动执法人员350人次,检查19个乡镇、各类农资生产经营单位(户)418个,共查
处未登记肥料品种32个269吨,不合格和禁用农药品种86个56吨,立案160余起,为农
民挽回经济损失500多万元。 查处农业污染事故5起,为农民挽回损失6.5万元。积极
开展调运检疫和产地检疫,共检疫应检植物及植物产品1800多次,1703万公斤,产地
检疫14600亩,基本杜绝了危险性病虫杂草的传播蔓延。
(郝云聚 亓复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