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述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c&A=1&rec=73&run=13

[概况] 2002年,全市民营经济按照“强化舆论引导发展,落实政策鼓励发展,培
植大户带动发展,建好载体推动发展,改革改制加快发展,搞好服务促进发展”的发
展思路,开拓创新,保持了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呈现 “一快、一大、三增强”三
个特点。“一快”就是民营经济总量增长快。年内,全市个体工商户、从业人员、注
册资金、销售收入分别比上年增长13.1%、17.5%、17.7%和38.3%。私营企业户数、从
业人员、注册资金、销售收入分别增长25.8%、21.4%、50.4%和40.7%。“一大”就是
民营经济发展规模不断扩大。民营经济在群体数量不断增加的同时,单体规模不断扩
大。 个体工商户户均注册资金达到1.1万元,比上年户均增加0.27万元;私营企业户
均注册资金达到85.8万元,比上年户均增加41万元。全年新注册的私营企业中,注册
资金在100至300万元的有130家, 300至500万元的有56家,500至800万元的有30家,
1000万元以上的9家, 5000万元的2家。 “三增强”,一是对地方财政的贡献能力明
显增强。全年全市民营经济实现税收12157万元,同比增长83.3%,占地方财政收入的
比重达到19.08%, 同比提高6.1个百分点。二是对经济增长的拉动能力进一步增强。
全年全市民营经济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36.5%, 同比提高4.5个百分点。民营经济
投资的加大,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拉动了全市经济增长。三是吸纳安置劳动力就
业的能力进一步增强。全年新增民营经济从业人员18269人,从业人员累计达到11.58
万人, 占全市劳动力总数的16%。截至年底全市吸纳劳动力就业在50人以上的企业有
120多家,其中100至200人的52家,200至500人的16家,500人以上的5家。

[发展民营经济的主要措施] 加强领导,健全机构。2002年3月,市委、市政府成
立由市各大班子领导任组长、副组长,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民营经济工作领
导小组,下设民营经济发展办公室,负责全市民营经济的组织领导、综合协调、调度
督查、指导服务工作。市招商引资投诉办公室、考核办公室、宣传办公室、政策信息
办公室同时为民营经济工作领导小组的办事机构,为民营经济发展服务。民营经济发
展办公室为市委、市政府主管民营经济发展工作的职能部门,其工作职责是,贯彻执
行国家、省、市有关民营经济发展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执行并落实市民营经济
工作领导小组的有关决策;主管全市民营经济发展的日常工作,就全市民营经济的发
展战略、规划、政策和重大决策向市委、市政府提出建议;根据国家的产业政策,指
导民营经济搞好产业、产品、布局结构调整;指导民营经济深化体制改革,增强机制
优势;指导民营经济的科技进步、技术改造、职工教育、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工作;
会同有关部门指导民营经济的财务会计、内部审计、质量、安全、劳动、环境保护等
工作,提高产品质量、技术创新能力和经营管理水平;加强对民营业户的诚信教育,
增强信誉意识;协调指导民营经济出口创汇和引进先进技术、项目、资金工作,组织
民营经济从业人员外出考察、招商引资,协助办理有关涉外事宜;会同有关部门优化
民营经济发展环境,按照国家、省、市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依法保护民营企
业和个体工商户的合法权益;帮助民营业户解决项目、资金、土地、用水、用电、交
通、通讯等方面的困难和问题;负责检查国家、省及市委、市政府有关促进民营经济
发展的法律法规和政策的贯彻落实情况;会同有关部门负责考核各区、市直有关部门
对市委、市政府关于发展民营经济各项工作任务、指标的落实和完成情况;会同有关
部门制定评选民营经济先进标准和办法,并组织实施;负责全市民营经济调查研究和
统计工作,对全市民营经济发展运行情况进行综合分析、监测、预测,定期发布统计、
分析资料;负责党和国家、省、市关于大力发展民营的方针、路线、政策的宣传,为
全市民营经济发展提供政策、法律、法规方面的咨询服务;会同有关部门组织收集、
分析、整理、发布经济技术信息,为民营经济的发展提供信息服务;负责民营经济先
进典型的总结推广工作;指导各区制定民营经济园区的规划和管理办法,检查和指导
民营经济园区的建设,推进园区建设的快速发展;承办市委、市政府交办的其它任务。
民营经济发展办公室的成立对于加快全市民营经济发展,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保
护民营经济合法权益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出台优惠政策,加快民营经济发展。为进一步加快全市民营经济发展,年内,在
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 制定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意见》 (莱发
[2002] 5号)。主要内容是政策优惠、鼓励发展。纳税奖励政策。每年对依法经营、
纳税额在200万元以上的民营经济大户, 给予30万元的物质奖励;纳税100至200万元
的,给予20万元的物质奖励;纳税50至100万元的,给予5万元的物质奖励;纳税10至
50万元的, 给予1万元的物质奖励。科技创新奖励政策。在申报国债项目、国家“双
高优”项目、争取扶持资金及成果鉴定奖励、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等方面,民营企业与
国有、集体企业同等对待。“十五”期间,每年确定10项重点民营企业技改项目、10
项民营企业技术创新项目,争取列入省技改项目和创新项目导向计划。对创建起国家、
省级技术中心的民营企业,分别给予3万元、2万元的奖励。凡列入国家级技术创新产
品、 重大装备的项目,鉴定完成后,给予一次性奖励2万元。名牌奖励政策。民营企
业创出国家级名牌的,市政府一次性奖励现金3万元;创出省级名牌的,奖励2万元。
对创出省著名商标和全国驰名商标的民营企业, 按纳税渠道由财政分别一次性给予5
万元和20万元的奖励。出口创汇奖励政策。对民营企业出口创汇和通过国际标准认证、
农副产品卫生登记注册、 原产地标记注册实行奖励, 具体奖励办法及标准按市政府
《关于对出口创汇企业实行奖励的通知》执行。兴办社会事业鼓励政策。鼓励民营业
户从事城建、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社会事业,大力发展民办学校、民办医院;
积极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旅游、中介服务、物业管理、社区服务等现代服务业。对民营
企业兴办非经营性、社会急需的社会事业(侧重于教育、体育、社会福利事业)的,
由同级财政给予一定的资助和奖励。信贷扶持政策。各类金融机构要加大对民营经济
的信贷支持力度, 每年要拿出50%以上的新增贷款扶持民营经济发展。市财政每年拿
出300万元充实中小企业贷款担保基金, 滚存使用,重点用于民营企业贷款担保。同
时, 各区每年要拿出民营经济实现的地方财政收入的10%,建立民营经济贷款担保基
金,重点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税收优惠政策。有关政策按照省国税局《关于支持民营
经济发展的意见》和市地税局党组《关于积极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执行。
用地优惠政策。 在经济开发区以外投资的民营业户,当年形成固定资产投资达到100
万元以上的,按照发展为上的原则,最大限度地给予优惠。人才引进优惠政策。鼓励
民营企业引进高层次人才,具体优惠政策按市委、市政府《关于印发〈莱芜市2000—
2010年人才队伍发展规划纲要〉及有关意见规定的通知》执行。政策一公布,即引起
社会广泛关注,对于激发社会各方面积极性,加快民营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
用。
鼓励机关人员轮岗从事民营经济。为进一步推动全民发展民营经济的热潮,制定
出台《关于鼓励机关人员轮岗从事民营经济的试行意见》(莱发[2002]11号)。把
鼓励机关工作人员轮岗作为培养锻炼干部的重要途径, 明确5个方面的优惠政策。一
是轮岗人员身份、职务、经济待遇不变,工龄连续计算,工资调整、职称评聘、职务
晋升,公开招考干部与在岗人员同等对待。二是轮岗期间的工资可一次性领取或适当
集中领取一部分,作为启动资金,金融部门要积极创造条件为机关人员从事民营经济
提供信贷支持。三是轮岗期满愿回原单位的,原单位必须按原职位安排好工作。不愿
回原单位工作的,符合莱办发[2001]17号文件规定的提前退休条件的,可办理提前
退休手续,享受该文件规定的优惠政策;不符合提前退休条件愿继续从事民营经济的,
可以办理停薪留职手续,单位停发工资、津贴和福利,按规定提薪、提级并记入档案,
由本人缴纳各项社会保险费用和住房公积金; 自愿辞职从事民营经济的, 按莱办发
[2001]17号文件规定办理。四是轮岗人员新创办的经济实体、企业,在办理营业执
照时,除必需的登记费用外,其它费用一律免收,工商管理费免收一年,凡属市及市
以下的行政性事业收费一律免收。五是加强对轮岗工作及轮岗人员的考核,根据考核
情况,对表现突出、贡献较大的轮岗人员给予表彰奖励。政策出台后得到广大机关干
部积极响应,有800多名干部申请轮岗,经过严格筛选,有240名机关干部参加首批轮
岗, 其中副处级以上干部6名,市委、市政府专门召开大会欢送。莱城区外贸局一名
干部应聘到六合集团莱芜昌隆实业发展有限公司工作后,由于业绩突出,试用期满后
被提升为副总经理。
实施大户带动战略。把实施大户带动战略作为加快全市民营经济发展的重点,按
照“突出扩总量、重点抓大户、整体上水平”的思路,强化服务扶持,集中发展一批
投资规模大、支撑能力强、社会效益高的民营骨干企业群体。一是抓好投资大户。通
过多种形式和渠道,广泛宣传各级鼓励民营经济发展的优惠政策,引导广大民营业户
不断抓投入、扩规模、增效益。对投资50万元以上的民营大户进行重点调度、重点服
务,进一步增强他们大投入、大发展的信心和决心,一批投资过千万元、几千万元甚
至过亿元的大户凸现出来。 全年全市计划投资50万元以上的民营大户180多户,计划
投资7亿元以上,已完成投资5亿多元。二是抓好影响带动力强的纳税大户。市委、市
政府关于表彰奖励民营纳税大户政策的出台,极大地激发了广大民营业户依法经营、
照章纳税、奉献社会的积极性和自觉性。为做好评选表彰工作,市民营办会同市工商
局、市国税局、市地税局、市财政局、中国人民银行莱芜市中心支行按照确定的原则,
对民营纳税大户的受奖资格逐一进行审查核对。确定具有受奖资格的纳税大户53户,
市委、市政府召开大会进行了隆重表彰奖励。三是抓出口创汇大户和科技大户。全年
全市新发展获自营进出口权的民营企业15家, 年出口过20万美元的民营企业8家,华
洋食品有限公司等企业出口额在400万美元以上。 重视抓好科技大户的发展,全年有
21家民营企业列入首批市级民营科技企业, 有4个民营企业项目列入2002年全省重点
技术改造项目。
进一步加快重点园区建设。为彻底改变全市园区建设层次低、承载能力弱的状况,
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快重点经济园区建设的试行意见》(莱发[2002]13号),对在
重点园区新建的生产、服务性项目实行优惠政策。一是对园区用地实行优惠。坚持发
展为上的原则,原项目建设用地仍按各级制定的优惠政策执行。新建项目用地,采取
出让方式使用土地的, 且固定资产投资在40万元以上的,土地使用权出让金可缓缴3
年, 暂由同级财政垫支,到期一次缴清,并给予30%的补贴;使用集体土地的,按集
体土地使用权流转的办法使用。造地费除上缴省以上部分,市及市以下部分免收。对
重大项目(包括高科技项目)采取“特事特办、一事一议”的办法,给予更加优惠的
政策。二是园区要积极推行并联审批制度,搞好“一站式”服务,限时提速,降低费
用。对现行市及市以下各种行政性收费一律免收;各种事业性收费一律按低限减半征
收;其他缴省以上且有幅度规定的行政事业性收费,一律按下限征收。三是对固定资
产投资在100万元以上的入园新上项目,自投产之日起,3年内,由同级财政从上缴税
收形成的地方财政收入中拿出一定的比例予以奖励。每年从园区企业上缴税收形成的
地方财政收入中拿出一定的比例返还园区。四是对园区的私营企业实行“税后无费”。
五是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积极探索建立多渠道、多元化的投融资机制。
六是对重点经济园区由市进行重点调度考核,达到标准的,以市委、市政府名义命名
为“莱芜市重点经济园区”,并从市财政中拿出300万元专项资金,采取“以奖代补”
的办法予以奖励。 年内,确定8个基础条件好、发展潜力大、特色鲜明的重点经济园
区,赋予特殊优惠的政策进行重点开发建设,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集中力量抓好基
础设施建设, 并入驻一大批项目。年底,市民营办对8个园区的规划及软环境建设、
基础设施建设、 项目投资情况进行检查验收,经认定,8个园区当年共完成基础设施
投资4353.1万元,新入园项目151个,形成固定资产投资8亿多元。口镇经济园、钢城
民营经济园被市委、市政府命名为“市级重点经济园区”,分别给予50万元的现金奖
励;对其它6个经济园区予以通报表彰,各奖现金30万元。
进一步加大民营企业改革力度。一是鼓励民营业户通过收购、兼并、租赁等形式,
积极参与国有(集体)企业改制,加快民营化进程。全年有78家集体企业改制为民营,
使企业重新焕发了活力。市轧钢厂改制为天龙金属制品有限公司后,加大新产品开发
力度,企业效益大幅增长,全年上缴税金203.63万元,比上年翻了两番多。公司计划
投资3000万元新上年产5万吨的中型型钢项目, 已完成投资1500万元。口镇西街村、
里辛镇北赵村是莱芜市村办集体企业起步较早、规模较大的村,年内整体改制为民营,
发展活力大增。二是按照经济市场化、全球化发展的要求,引导民营企业强化管理,
深化改革。 年内,全市有5家民营企业获得“省级消费者满意单位”称号,有16家民
营企业通过了ISO9000和ISO14000体系认证。 三是引导民营业户积极参与社会事业的
兴办。年内,全市发展民办旅游企业12家、民办医院4家、民办学校8家。
树立服务意识,促进民营经济发展。一是实行市级领导干部联系民营大户制度。
从全市选出34个投资规模大、发展前景好的民营大户,由市各大班子领导、市直有关
部门单位进行重点联系,主要是宣传政策,解决问题,协调关系,帮助发展。二是改
进工作方式,提高办事效率。按照政府全面提速的要求,加大行政审批改革力度。全
市有行政审批职能的部门45个,原有审批事项884项,经审核取消551项,精简比例达
62.3%。组建行政服务中心, 把29个具有行政审批和服务职能的部门集中到大厅办公,
办事效率大为提高。三是强化督查落实,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市委出台《关于环境
是莱芜发展的生命线的决议》,18个职能部门围绕服务扶持民营经济发展作出承诺,
并列入年度工作目标。年内,市民营办对市委《决议》执行情况、18个部门承诺服务
兑现落实情况、环境建设情况进行定期不定期的督查。四是加强对民营业户的教育和
培训。组织民营企业参加山东省举办的“首届民营企业产学研经贸洽谈会”、“民营
经济发展与资本市场论坛”、“香港经贸洽谈会”等活动,促进企业快速发展,全面
提高民营企业家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