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c&A=1&rec=4&run=13

━━2003年2月18日在莱芜市第十五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莱芜市代市长 刘富春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
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过去五年工作的回顾
过去的五年,是全市人民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认真学习实践“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加快发展的五年。五年来,在省委、省政府和
市委的正确领导下,我们团结带领全市人民,深入贯彻党的十五大和十六大精神,认真
执行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的各项决议,紧紧围绕加快发展这一主题,狠抓
招商引资和载体建设两个关键,突出工业、农业、民营经济和环境建设四个重点,扎
实工作,开拓进取,圆满完成了市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确定的各项任务,改革、发展、
稳定等各个方面都取得了新的成就。
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全市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41.9
亿元, 是1997年的1.8倍, 年均增长12.45%,其中一、二、三产业年均增长5.17%、
13.38%和13.42%。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由1997年的6978元增加到11467元,三次产业比
例由14.3:49.4 :36.3 调整为10.1:52:37.9。农业稳步发展。全市大力实施“富
民强村”工程,着力培植农业发展龙头。汇源、六和、得利斯等一批知名企业落户莱
芜,鲁进、通海、东井等一批骨干企业进一步发展壮大,带动了结构调整和产业化经
营。全市生姜、大蒜种植面积分别达到18.79万亩和16.95万亩,林果面积44.7万亩,
猪、 鸡出栏量分别比1997年增长48.3%和72%。 “通海”牌生姜、“春平”牌花椒、
“汶源”牌黄金蜜桃等8个产品获省级无公害农产品认证,优势农产品规模不断扩大,
标准质量和科技含量明显提高。工业实力不断增强。近年来,全市扎实推进“工业立
市”战略,坚持不懈的抓投入、扩规模,抓技改、上水平,抓管理、增效益,规模以
上工业增加值达到51.34亿元,比1997年增长87.37%;利税14.92亿元,增长130.6%。
第三产业日趋活跃。传统第三产业继续巩固提高,旅游、信息、金融保险、现代物流
等新兴服务业快速发展。全市地方财政收入达到6.35亿元,年均增长17.71%。金融机
构各项存贷款余额分别达到118.82亿元和109.11亿元, 年均增长16.2%和18.45%。城
乡居民人均储蓄达到5757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7425元,农民人均纯收入
达到3622元。
招商引资成效显著,开发区建设实现突破性进展。实行全民招商引资、启动经济
开发区近两年来,全市共有458个外来投资项目竣工投产,181个项目正在建设,形成
外来固定资产投资25.31亿元; 经济开发区累计完成基础设施投资3亿多元, 起步区
5.8平方公里基本实现了“七通一平” ,有21个项目建成投产,34个项目正在建设,
形成固定资产投资7.1亿元。 开发区钢城分区整体框架业已形成。五年来全社会固定
资产投资达到216亿元,比上一个五年多投入110亿元。莱芜海关直通口岸投入运营,
外向型经济迈出新的步伐。五年累计实际利用外资7222万美元,比1997年前利用外资
总和增长22.34%;去年全市完成出口总值1.6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8.2%;其中地方出
口完成1.28亿美元,增长37.7%。
民营经济发展势头强劲,规模效益不断提高。通过深入开展“民营经济发展年”
活动,制定落实一系列优惠政策,加快各类经济园区建设,调动了千家万户发展民营
经济的积极性。去年纳税总额达到1.22亿元,是1997年的6.45倍;占地方财政收入的
比重由1997年的6.72%提高到19.15%。特别是一批民营大户迅速膨胀,年纳税额100万
元以上的达到9家。一批重点经济园区初具规模,成为民营经济加快发展的重要载体。
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围绕改善经济发展的硬环境,全
面加强了城市规划、建设与管理,城市规模不断扩大,道路、供水、供气、供热等基
础设施进一步完善,绿化、净化、美化、亮化水平和城市品位进一步提高。交通建设
成效显著,境内省道、国道和部分区乡道路得到改造升级。特别是博莱、莱新、高接
高等高速公路相继建成通车,北接济青,南连京沪,实现了高速互联。全市公路通车
里程由1997年的842.4公里增加到1088.7公里。 水利建设步伐加快,五年共投资1.53
亿元,完成和开工了雪野水库除险加固及灌区改造等一系列重大建设与改造工程。电
力、 通讯条件明显改善,发电总装机容量由1997年的42.71万千瓦增加到133.68万千
瓦,电话交换机容量由9.3万门增加到33.8万门,移动通讯用户由0.7万户增加到13.4
万户。围绕改善经济发展的软环境,我们把环境作为莱芜发展的生命线来对待,大力
实施政府提速工程,积极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清理各项收费,建立行政服务中心,
推行公开承诺制度,进一步减少了办事环节,提高了行政效率。
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社会秩序保持稳定。科技工作,进一步增强创新能力,
加快成果转化步伐。五年来共取得各类科技成果234项,组织实施国家“863”计划项
目5个, 以新材料为主的高新技术产业化步伐明显加快,莱芜经济开发区被省政府批
准为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教育工作,继续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大力吸引社会力
量办学, 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去年高考本科录取人数由1997年的782人增加到
2155人;莱芜职业技术学院正式挂牌招生,贝韦尔国际学校、凤城佳联国际学校等相
继落户莱芜。环保工作力度加大,国土资源管理逐步走上法制化轨道,计划生育工作
连续10年保持全省领先水平。体育事业健康发展,在省二十届运动会上我市获得第十
二名的好成绩。文化、卫生、统计、档案、老龄、外事、侨务、史志、人防、地震、
气象、人口普查、广播电视、新闻出版、民族宗教、对台事务、残疾人事业、机关事
务管理等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新的成绩,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能力进一步提高。坚持依
法治市,依法行政,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认真听取人民政协、群众团体、
民主党派及社会各界的意见,不断提高政府施政水平。加强国防教育和民兵预备役工
作,扎实推进双拥共建。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认真解决社会热点、难点问
题。千方百计扩大就业,不断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注意做好人民来信来访工作,
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坚决治理“三乱”,大力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有效的维护
了政治安定、社会稳定的良好局面。
各位代表! 过去的五年,国内外经济形势复杂多变,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既有
良好的机遇,也有严峻的挑战。五年来,围绕加快发展这个主题,我们坚持把握了以
下几个方面:一是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面对短缺经济结
束、买方市场形成以及通货紧缩等诸多困难,面对入世后的机遇和挑战,我们注意立
足实际,积极引导干部群众从“左、旧、小”的思想束缚中解放出来,从各种不合时
宜的观念、做法中挣脱出来,坚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始终以昂扬向上、奋发有为
的精神状态,创造性的开展工作。二是坚持把加快发展作为第一要务。针对我市经济
总量小、基础薄弱的特殊市情,我们始终把加快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咬定发展不放松,
抓招商、促开放,抓投入、扩总量,抓改革、增活力,抓环境、增优势,真正做到了
思路定在发展上,精力用在发展上,措施落在发展上,在全市上下形成了一心一意抓
经济、齐心协力求发展的强大合力。三是坚持从实际出发确定发展思路。我们从莱芜
实际出发,顺应全市人民求发展、盼富裕的强烈愿望,明确提出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
总体思路,选准了加快发展的突破口,培植了新的经济增长点,增强了发展后劲和竞
争实力。四是坚持以改革启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活力。我们坚持以改革总揽全局,用
市场化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企业改革、农村税费改革、机构改革、社会保障制
度改革以及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等进展顺利,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活力进一步增强。五是
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我们坚持不懈的抓好
精神文明建设,认真开展“三个代表”学教活动和“法德结合、文明理家”等多种形
式的创建活动,扎实推进思想道德建设和廉政建设,干部群众的整体素质不断提高,
精神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为改革和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这些成绩的取得,浸透着全市人民的辛勤汗水,凝聚着社会各界的不懈努力。在
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各级干部,向中、省属企业,
向驻莱部队、武警官兵和公安干警,向所有关心、支持莱芜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
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各位代表! 我市经济和社会发展虽然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新成就,但我们也必须清
醒的看到,当前还面临着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经济总量小,支撑能力弱;
结构优化升级不快,农业产业化水平不高,工业骨干企业和名牌产品较少,新兴第三
产业还不够发达,非公有制经济规模小、档次低,高新技术产业比重较低;困难企业
解困难度较大;经济发展环境还不够宽松;高层次人才匮乏,水资源短缺,就业压力
大,财政收支矛盾突出;政府职能转变不快,工作方式方法还不能适应形势的需要等
等。对这些问题,我们将进一步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任务和基本措施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本世纪头二十年,集中精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我
们必须按照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开放要有新局面,各项工作要有新举
措的要求,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
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本届政府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展望未来五年,既有难以预料的复
杂问题和不利因素,更有难得的发展机遇。从我市情况看,干部群众求进思上的热情
十分高涨,发展思路已经理清,一批新的经济增长点正在形成,发展环境不断优化。
我们有信心、有决心团结带领全市人民,全面完成任期内的各项目标任务,为全面建
设小康社会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
今后一个时期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总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
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的奋斗目标,把加快发展作为第一要务,狠抓招商引资和载体建设两个关键,突出工
业、农业、民营经济和环境建设四个重点,加快新型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实现“一
快(经济发展速度快于全省平均水平)、一高(人均占有指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一好
(重点工作好于全省平均水平)”三个目标,努力开创各项工作新局面。力争到2007年,
国内生产总值突破250亿元,年均增长12%;地方预算内财政收入达到12亿元,年均增
长13.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068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890元,年均
分别增长7.5%和6%。
2003年是本届政府任期的第一年,也是我们全面贯彻落实十六大精神的第一年,
做好今年的各项工作至关重要。本着积极稳妥、留有余地的精神,今年全市经济和社
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增长11%,其中。一、二、三产业分别增长5
%、 12%和1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5%;实现利税增长1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
资增长21%。出口贸易总额增长12%;其中地方出口增长15%。实际利用外资增长21%。
地方预算内财政收入增长1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
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8%和6%。 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以内。城镇登记失
业率控制在3.5%以下, 新增城镇就业岗位1万个。
围绕实现以上目标,今后几年着力抓好以下九项工作:
(一)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进一步优化发展的软环境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应坚持“政府创造环境,人民创造财富”的原则,把创造环
境作为政府最重要、最长期的任务。要全面贯彻落实《环境是莱芜发展的生命线的决
议》,努力营造社会安定、经营宽松、政策优惠、服务高效、诚信公正、平等竞争的
良好环境,靠环境优势招商引资、加快发展。
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与时俱进。形势在不断的变化,实践在不断的发展,
解放思想永无止境。我们应进一步增强改革、开放、市场、环境等意识,努力克服影
响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的各种陈腐观念,为经济和社会发展创造良好的思想环境。
继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凡是有行政审批职能的部门,都要从市场经济条件
下政府的职能定位出发,进一步认真审查自己的审批事项,凡上级明确规定取消的,
要坚决取消;凡外地已经取消的,要基本取消;凡基层和企业要求取消的,要尽最大
限度的取消。对确需保留的审批项目,也要改革审批方式,简化审批程序,方便企业
和群众办事。市行政服务中心要不断改进服务质量,提高工作水平,真正做到“进一
个门办好、缴规定费办成、按承诺日办结”。
坚决治理“三乱”。要认真实行“收支两条线”,彻底取消行政性收费多少与部
门办公经费挂钩的做法,从根本上消除乱收费、乱罚款的积极性。要坚持少收费、尽
量不罚款的原则,决不能把收费、罚款这种管理手段异化成管理目的,坚决纠正以罚
代教、以罚代管的做法。对搞“三乱”的责任人要严厉追究责任,绝不允许为了部门
的小利益,毁了全市发展的大环境。
进一步优化企业发展的周边环境。要加强对企业驻地干部群众的思想和法律教育,
及时解决企地关系中的各类矛盾和问题,坚决打击强买强卖、强揽工程、强行运输、
敲诈勒索等不法行为,确保企业有一个良好的生产经营环境。
积极推进信用工程建设。认真开展“信用企业、信用单位、信用户”评选活动,
进一步建立健全社会信用评价体系,努力创造诚实守信的社会环境。对已经出台的各
项优惠政策,要坚决兑现,切实做到言而有信,说话算数,以实际行动取信于外商、
取信于企业、取信于人民。
(二)继续大力开展招商引资,进一步搞好开发区建设
发展,当前在我市实质主要是一个投入问题。没有投入就没有产出,没有大投入
就没有大发展。目前的资金投入渠道主要有国家、民间、外商三个方面。我市各级是
吃饭财政,根本拿不出多少钱用于生产经营。同时,我市存款较少,各家银行虽然大
力支持,但能够投放的长期贷款也非常有限。去年我市城乡居民储蓄只有71.31亿元,
能够投入生产经营的也不会太多。目前,国内外客商有大量的闲置资金,哪里经济环
境好、招商力度大,资金就流向哪里。千方百计引进市外资金,是我市加大投入、加
快发展的最快、最有效的途径。当前,要突出解决好有人、有法、有钱招商的问题。
在招商引资力量方面,要坚持全民招商、领导招商、专业队招商相结合,今年特别要
抓好专业招商队伍建设。各区、各乡镇、开发区、市直各部门、各有关事业单位、各
企业都要组建专门的招商队伍,专事招商引资工作。要进一步改进招商引资的方法。
要大力开展以商招商、登门招商、代理招商和优势产业招商等活动。招商队伍人数较
多的单位,要落实好境内分片招商、境外分国招商责任制,努力提高招商引资工作的
成效。当前,我市各级财政虽然比较困难,但为了加快全市的投入和发展,都要拿出
专项经费,专门用于招商引资,确保招商引资工作的顺利进行。
积极推进对外开放,大力抓好外经、外贸和外资工作,进一步提高经济国际化水
平。要把外经贸工作的重点放在利用外资上,组织精干力量,做好充分准备,有针对
性的开展一系列的国(境)外招商活动,扩大利用外资规模,提高利用外资质量。要努
力培植出口骨干企业,千方百计扩大外贸出口。要进一步加强对外经济技术交流与合
作,扩大境外劳务输出,努力做好外经工作。
继续举全市之力建设开发区。工作中要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
理的原则。要千方百计筹集资金,进一步搞好基础设施建设。要牢固树立项目是开发
区生命的理念,坚持基础设施建设与招商引资并举,尽快把开发区建设成为全市对外
开放的主要窗口、招商引资的主要载体、城市发展的主要动力、经济发展的主要增长
点、财政收入的主要增长源。
(三)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大力发展民营经济
加大宣传力度,积极引导人民创业。要通过广播、电视、报纸等多种媒体,大张
旗鼓地宣传民营经济在增加社会财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解决劳动就业、扩大税收
等方面的重要作用,进一步形成发展民营经济有功、当民营企业家光荣的舆论氛围,
激发全民的创业热情,引导更多的人民群众走上务工经商之路。各级各有关部门,要
充分利用各种教育培训资源,对民营业者加强培训,不断提高他们的创业本领。
大力扶持重点行业、骨干民营企业加快发展。我市民营机械加工业、农副产品加
工业、 建筑建材业占全市民营经济总量的60%以上,骨干民营企业也主要集中在这些
行业,要积极引导和鼓励这些行业进一步加快发展。要选择一批规模较大、产品销路
较好、管理水平较高、发展潜力较大的民营企业进行重点扶持,促其快速膨胀。要继
续抓好民营经济园区建设,积极引导在农村完成原始积累的民营大户向园区集中,促
进民营经济集约发展。
切实解决好民营企业贷款难的问题。加快发展民营经济,关键是要积极引导和鼓
励民营企业增加投入。当前贷款抵押难、担保难,是制约民营企业增加投入和加快发
展的重要因素。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一方面要充分发挥现有中小企业贷款担保基金的
作用,进一步增加担保额度;另一方面要积极探索建立市场化运作、企业化管理的贷
款担保机构。浙江民营经济的投入多年来保持了高速增长,贷款担保机构发挥了重要
作用。我们要借鉴外地经验,尽快在贷款担保机构的建立和运作上实现突破。各金融
部门也要加大支持力度,使民营企业贷款难的问题尽快得到解决。
(四)继续实施“工业立市”战略,大力培植骨干企业
大力支持中央、省属驻莱企业投资扩建。我市中央、省属企业较多,规模较大,
是带动我市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全市上下一定要牢固树立一盘棋的思想,全力支持
驻莱企业增投入、上项目、搞扩建。各级各部门特别是驻地政府、村庄,要在土地、
交通、水电等方面积极提供方便、搞好服务,决不允许设关卡、出难题,确保项目顺
利建设。
大力培植地方骨干企业。尽快研究制定地方骨干企业标准和鼓励政策,对符合标
准的企业,不分所有制形式、不分产业领域,统一进行扶持,促其加大投入、靠大联
强、改造升级、加快发展,全力打造一批地方骨干企业,使之尽快成为全市经济发展、
财政收入的支柱。
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坚持走新型工业化的路子,加快培植以新材料为主的高
新技术产品,不断提高产品档次,扩大生产规模,积极开拓市场,加快高新技术产业
化步伐。积极采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嫁接改造传统产业,推动传统产业优化
升级。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尽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紧密结合的技术创
新体系,增强科技创新能力。
认真抓好企业改革和解困工作。大力调整所有制结构,进一步放开放活国有和集
体中小企业,坚持因企制宜,实行股、租、卖、送、破、并、联等多种形式,使国有
和集体资本尽快退出竞争性行业。已经改革的企业要在规范上下功夫,进一步明晰企
业产权,完善法人治理结构,转换职工身份,完善各种手续档案。对困难企业要一企
一策, 用改革、 重组、招商、减负、发展等办法,争取使困难企业尽快走出困境。
(五)进一步抓好优势农产品的产业化经营,扩大劳务输出,努力增加农民收入
增加农民收入最基本的途径有两条,一是增加农业收入;二是减少务农人口。增
加农业收入,当前最有效的方法是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提高优势农产品的产业化经营
水平。要充分发挥我市黑猪、黑山羊等品种优势,大力发展畜牧业;充分发挥我市山
区、丘陵较多的优势,大力发展林果业,努力提高畜牧业、林果业收入在农业收入中
的比重。要积极引进和培育生姜、大蒜、花椒等产品的龙头加工企业,以拉动这些优
势农产品能够更快、更好、更稳的发展。要大力抓好优势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努力
推进标准化生产。要健全农产品质量检测体系,制定标准化生产操作规程,对农产品
从生产到加工实行全过程监控,进一步提高我市农产品的竞争力。
减少务农人口,当前比较有效的措施是劳务输出。劳务输出是解决剩余劳动力就
业、促进农业规模经营、增加农民收入、曲线发展民营经济、促进群众更新观念的重
要途径。如果我市每年输出总人口的1%,即12000多人,按每人年均收入6000元计算,
总收入可达7200多万元,全市农民人均增收90元左右。因此,各级必须把劳务输出当
作一件大事来抓,作为一项产业做大、做好。市、区、乡、村都要层层下达任务指标,
并认真考核。各级都要建立健全劳务输出服务机构,特别是要动员各方面的力量组建
劳务输出公司,大力拓宽输出渠道,真正实现把项目、资金、技术、人才引进来,把
劳力输出去的目标。
(六)积极发展服务业,努力提高第三产业发展水平
加快推进流通现代化进程。积极发展连锁、配送、代理、超市等新型流通业态,
进一步提升传统流通业的竞争力,促进流通现代化。继续抓好汇通、鲁能卓越、将军
集团等物流中心和威玛特、益寿堂等企业内部物流配送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物流基
础设施。
继续深化国有流通企业改革。总的思路是:盘活现有资产,转换经营机制,妥善
解决下岗职工问题;统盘考虑,逐步实施,积极稳妥地向前推进。
加快发展房地产业和物业管理。按照市场导向、以销定建的原则,积极促进房地
产业健康发展。认真搞好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以上住宅小区的规划和建设,坚决克服
分散乱建的现象。进一步规范、提高物业管理,积极探索社区管理与物业管理有机结
合的方式,努力提高为居民服务的水平。
大力发展旅游业。加快实施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尽快形成功能比较完善的产业体
系。立足莱芜优势,搞好山水风光、生态及乡村民俗、革命历史等旅游资源的开发,
重点在“一山、 一水、 一峡谷”上作文章,特别是要加大宣传促销力度,积极打造
“齐鲁第一峡谷群”生态旅游品牌。坚持多渠道增加投入,进一步改善房干、王石门、
棋山、莲花山等旅游景区的基础设施,努力增强景区景点的吸引力。
(七)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进城市化进程
坚持统一规划、合理布局、适度超前的原则,进一步完善交通、通信、电力、水
利等基础设施。积极争取泰莱高速公路大修工程、薛馆线莱芜段改建省里批复立项,
早日动工。抓住国家扶持农村道路建设的机遇,积极争取较多的资金用于乡村道路建
设。继续抓好电网改造工程,满足城乡生产生活需要。进一步搞好电信传输网络改造
和扩容,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要把解决水源短缺问题,作为今后一个时期的一项战
略任务,做好长远规划,加大投入力度,加快水利工程建设,尽快缓解水的供需矛盾。
以生态型、园林式、现代化为城市发展的目标,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
高效能管理的原则,进一步加快城市化进程。要尽快修编完善城市总体规划,加快编
制中心地段的控制性详细规划。要大力抓好顺河大街改造工程,逐步完善道路网络,
进一步提高通行能力。要搞好城市净化、绿化、美化和亮化,完善城市供热、供气及
垃圾、污水处理等设施。要把城市作为一种资源和资产来对待,进一步强化经营意识,
积极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切实走出一条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多元投资的城市建设新
路子。要坚持建管结合的原则,进一步完善城市管理的各种规章制度,搞好城市的综
合治理,不断改善城市的环境和形象。要认真清理有关的文件和规定,彻底消除农民
进城的障碍,鼓励在农村完成原始积累的民营企业进城二次创业,引导富裕起来的农
民进城生活,进一步扩大城市的规模。
(八)努力扩大城镇就业,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就业是民生之本,各级政府一定要把促进就业作为一项全局性的工作和长期性的
战略任务来对待。当前特别要抓好城市下岗职工和下岗失业人员的再就业工作。要在
积极发展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同时,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扩大城镇就业容量。要
认真落实好各项优惠政策,积极鼓励自谋职业和企业录用下岗失业人员。
进一步完善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和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积极推动社会保险向民营企业延伸。要强化措施,增加投入,切实解决好城乡困难群
众的生产生活问题。
(九)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努力推动社会进步
加强和改进思想宣传工作,认真开展十六大精神学教活动。以创建文明城市为核
心,深入开展文明单位、文明行业、文明小区和文明村镇创建活动。继续推进“四五”
普法和依法治市,深入开展“法德结合、文明理家”活动,增强全民的法律意识。努
力做好国防教育、民兵预备役和双拥共建工作,进一步密切军政军民关系。
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对各类矛盾和问题,要超前预测,及早研究,主
动解决,把影响社会安定的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深入开展“严打”整治斗争,深化
基层“创安”活动,严厉打击各种刑事犯罪,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切实把“保一方平
安”的责任落到实处。要努力做好信访工作,坚持经济、法律、行政手段和思想政治
工作相结合,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维护安定团结,保持社会稳定。
全面发展各项社会事业。进一步加大投入,高标准实施九年制义务教育,逐步扩
大高中段招生人数,加快发展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大力发展民办教育。坚持“二为”
方向和“双百”方针,努力创造时代精神与地方特色相结合的先进文化,丰富群众文
化生活。进一步深化医疗单位的改革,大力发展民办和外资医院,不断提高卫生服务
水平。广泛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努力提高竞技体育水平。认真落实计划生育、环境
保护、国土资源管理三项基本国策。积极推进事业单位的改革,增强事业发展活力,
促进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三、与时俱进,开拓创新,进一步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新的形势和任务, 要求我们必须把政府自身建设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 以建设
“廉洁、勤政、务实、高效”的人民政府为目标,以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求真务实
的工作作风,努力开创政府工作新局面。
加强学习,开拓创新,不断增强领导经济工作的能力。在新的形势下,无论是改
革还是发展,都会面临一些新情况、新问题。要解决问题,加快发展,就需要我们加
强学习,善于学习,不断提高领导经济工作的水平。要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
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大”精神,把理论与实践、继承与创新结合起来,紧密联系
我市的实际,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总结新经验,善于用市场化的办法解决经济
社会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努力推动我市经济更快更好的发展。
依法行政,转变职能,不断提高政府的施政水平。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
议和政协委员提案。进一步建立健全重大事项广泛征求群众意见的制度,深入了解民
情、充分反映民意、广泛集中民智,积极推进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适应入世和发
展市场经济的要求,按照政企、政事分开的原则,切实把政府职能转到指导、服务、
协调、监督上来,把工作的着力点放到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和
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上来。政府各职能部门要坚持依法行政,热情服务,协调运转,
切实解决影响经济发展的各种实际问题,进一步提高政府施政水平。
改进作风,廉洁勤政,树立人民政府的良好形象。各级政府要牢记全心全意为人
民服务的宗旨,密切联系群众,一切依靠群众,关心群众疾苦,解决群众困难。要坚
决反对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坚持摸实情,说实话,办实事,求实效。要树立雷厉风
行的工作作风,做到立说立行,确保政令畅通。要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的有关规定,
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各级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艰苦奋斗,真抓实干,
切实赢得群众信赖,积极带领群众创业。
各位代表! 莱芜发展的潜力很大,但前进中的困难也很多。让我们团结一心,奋
力拼搏,勇往直前,艰苦创业,为建设“全面开放、工业发达、群众富裕、环境优良、
文明进步”的新莱芜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