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芜市人民政府(二)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c&A=1&rec=27&run=13

[旅游工作]全年共接待国内游客161.56万人次,实现国内旅游收入4.01亿元,
同比分别增长27.2%和21.9%,游客人数、旅游收入和增长幅度,均创历史最高记录。
完成了《莱芜市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 编制的后续工作。1月份,省旅游局组织
清华、北大及省内旅游规划专家组成评审组,对《规划》编制工作的技术标准和内容
进行了评审。 8月份,《规划》通过了省旅游局审批。10月份,分别通过了市委、市
政府和市人大常委会的讨论审议。
景区建设步伐加快。按照《规划》的要求,编制了齐鲁大峡谷、齐长城、棋山、
王石门、 华山、孔雀山、望夫山等7个重点项目,并列入省旅游优先发展项目库。把
齐鲁大峡谷(两镇九村一林场)的开发建设作为全市景区建设的重点来抓,专门成立
了市、区、乡镇、村四级合作的齐鲁大峡谷旅游区管理委员会,设立了办公室,同时
成立了齐鲁大峡谷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已完成了10个项目的单体设计。齐鲁大峡谷旅
游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完成了市级立项,从国家旅游局争取无偿资金100万元,从
省旅游局争取无偿资金50万元,贷款贴息50万元。年内,齐鲁大峡谷旅游区新增旅游
开发总投资2800万元,新修区内外道路56.5公里,硬化路面12万平方米,新建停车场
3处, 栽植树木30万株,增加水面面积3.4万平方米。景观建设开工项目9个,其中已
经完工5个。 新建饭店16家,新增家庭旅馆23家。该景区被省假日办列为全省重点预
报的景区之一。房干生态景区被省旅游局、《生活日报》社联合评为山东十大新景点,
并被省旅游局确定为首批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上报国家旅游局。在加快重点景区建设
同时,全市其他景区的建设步伐也进一步加快。国有、集体、民营、股份合作等各种
经济成分兴办旅游日趋活跃。除齐鲁大峡谷旅游区外,全市有近20处景区景点正在开
发建设之中。 全市景区景点建设总投入达到5221万元,创历史最高记录。共植树100
多万株, 治水6.5万平方米,新修和完善区内外道路及步游台阶路80多公里,硬化路
面17万平方米,进一步改善了旅游环境。房干生态景区和莱芜战役纪念馆经过一年的
改造建设,达到了国家3A级景区标准,已上报省旅游局等待验收。华山、莲花山、雪
野三峡等景区, 10月1日正式开始对外营业并取得良好经济效益。
强化宣传促销,进一步扩大客源市场。先后组织部分景区景点及旅游企业负责人,
参加了南京中国国内旅游交易会、济南中国国际旅游交易会及孔子旅游文化节。指导
和帮助各景区景点积极举办各种宣传推介和节庆活动,协助房干生态景区举办了“生
态旅游节”,并在北京举办了旅游宣传推介会;协助王石门“天上人家”景区举办了
“天上人家槐花节”,并举办了新闻发布会,使“齐鲁第一峡谷群”的品牌得到进一
步推介;棋山和华山森林公园分别举办了旅游文化节、森林节。其他景区景点还举办
了山会、庙会等活动。借助新闻媒体扩大旅游宣传,在省级以上和周边市地电视台、
电台播放专题片,邀请山东有线电视台拍摄并播放了莱芜旅游风光片,联合莱芜日报
社对民营旅游业做了系列报道,共在本市电视台、电台、报纸等新闻媒介发表宣传文
章及信息共计100多篇(条) 。调整充实了莱芜旅游网站,在莱芜信息港增设了旅游
网页,并及时更新内容。在主要景区路口设置了部分路标和宣传牌。邀请济南、淄博、
泰安和青岛等地新闻界、旅游界人士7批130余人次来莱芜市考察旅游线路。组织部分
景区制作了VCD光盘, 印制了《莱芜旅游交通图》。今年境外游客人数大幅增长,其
中济南、淄博、泰安等周边市地的游客迅速增多,客源市场进一步扩大。
加强培训,规范服务,进一步提高管理服务水平。一是抓培训。举办了全市旅游
质监员培训班、全市导游人员培训班和全市旅游区(点)质量等级标准培训班等各类
培训班6次,130多人次参加培训。首次承担了全省导游人员考试莱芜考点的考试组织
工作。 年内,全市有15人考取了旅行社经理资格证,新增旅行社1家,20多人考取了
导游人员资格证,为旅游业发展打下了人才基础。二是积极做好旅游涉外宾馆饭店的
完善和提高工作。 鲁中宾馆和钢都宾馆顺利通过了二星级饭店验收,星级饭店达到3
家。三是在旅游行业中深入开展岗位练兵活动和争创“青年文明号”活动。全市旅游
行业新增3个省级“青年文明号” 集体。12月份,举办了全市中餐厅服务技能大赛,
选拔选手参加了全省的比赛,1名选手获三等奖,2名选手获优秀奖,市旅游局获优秀
组织奖。四是在全市旅游行业大力开展旅游市场秩序专项整治工作。联合有关部门进
行大检查,对擅自经营旅游业务、进行虚假旅游宣传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调查和处理,
取缔了1家“黑社”、2名“野导”,解决了景区景点、饭店、旅游购物、旅游交通等
环节的若干问题,有力地维护了旅游市场的良好秩序,确保了旅游行业健康发展。

[外事侨务工作]进一步理顺外事工作关系,加强因公出国管理。按照市委、市
政府《关于进一步做好全市外事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进一步明确外事工作的管理
体制、管理原则、办事程序等问题,强化外事归口管理、协调指导和服务职能,受到
省政府外事办的表扬。全年共审核办理因公出国团组36批97人次,其中经贸团组21批
68人次,非经贸团组15批29人次,随团25批50人次,组团11批47人次,压缩不合理团
组3批8人次,压缩在外天数41天,节约外汇23万余元。
加强对外宣传联络,完成了外宾邀请和接待工作。年内,向海外侨胞、外国驻鲁
机构、中国驻外使馆寄发了《莱芜概况》《招商目录》等宣传材料40多份,贺信、贺
卡160多份。在《山东侨报》《齐鲁乡情》等报刊发稿3篇,完成了《涉外指南》的编
制印刷工作。在华生龙脉网山东侨务外宣平台上登载了莱芜招商引资等方面的资料,
完成了省侨办、省外办要求的调研报告。为凤城中学办理了聘请外国文教专家的资格
申请。 先后办理国外技术人员来访5批9人次,邀请来莱进行贸易洽谈的外商4批26人
次;邀请日本驻华大使馆公使目贺田周一郎一行,对市康复医院无偿援助项目进行考
察验收。接待加拿大驻华大使馆一行12人,对寨里镇生姜生产基地进行考察。邀请加
拿大菲沙河谷高级中学师生一行19人,同莱芜一中等进行了交流,两校签订了建立友
好关系意向书。 重新确定了6家单位作为全市的涉外参观点。全市全年共接待日本、
韩国、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香港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的专家、外商300多人次,
来访批次、人数和来访人员的规格超过了以往。
贯彻落实侨法,为归侨侨眷解难题办实事。召开全市部分归侨侨眷学侨法与发展
经济座谈会, 认定发放归侨侨眷身份证22份,妥善处理了1户侨眷的住房问题,处理
来信来访18件次,走访归侨侨眷30多人次,对符合条件的“三侨”考生提前进行摸底,
并建立档案, 保证了“三侨”考生享受高考降分照顾的政策。年内,有2名侨眷被评
为全省侨联系统先进个人。
积极做好为经济建设服务工作。为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聘请省外办有关领导
为招商引资顾问。对部分进出口企业进行调查摸底,掌握了他们与外国企业的交往情
况。
[民族宗教工作] 多种形式开展民族团结与宗教法规宣传教育。把1月定为全市
的“宗教政策法规宣传月” 。 期间,结合宗教活动场所年检工作和宗教工作系统的
“四五”普法活动,把《山东省宗教政策法规宣传提纲》《民族宗教工作法律法规汇
编》作为主要学习内容,采取集中学习和自学等形式,在全市各级宗教工作干部、各
宗教活动点负责人以及信教群众中进行了宣传教育,在信教群众中开展《宗教政策法
规试卷》答题活动,取得良好的学习宣传效果。10月份,深入开展了“民族团结进步
宣传月”活动。期间,成立了由副市长毕玉惠任组长的宣传月活动领导小组,在城市
的主要干道和少数民族居住比较集中的街道悬挂了宣传横幅,副市长毕玉惠在《莱芜
日报》发表了题为《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努力开创民族团结进步新局面》的文章,
组织从事民族宗教工作的同志参与《民族知识有奖竞答》,在教育系统师生中开展了
答卷活动,积极组织了民族团结进步模范村(居)的评选和推荐工作,莱城区凤城街
道办事处东升居委会被评为山东省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居委会,受到省民族事务委员会
表彰。 对各级领导干部加强民族宗教政策的宣传教育,选派3名从事民族宗教工作的
同志, 参加山东大学宗教学专业研究生课程的学习,选派1名信教群众参加了山东省
神学院举办的义工培训班。 在省《民族与宗教》上发表文章3篇,在《莱芜调研》发
表1篇, 在《莱芜日报》发表5篇。
切实保障少数民族和信教群众的政治权利,为少数民族群众办实事。围绕各级人
大、政协的换届选举,认真做好民族宗教界代表和委员的筛选推荐工作。向省伊斯兰
教协会推荐1名常委、1名委员、1名代表,向省基督教协会第七届代表会议推荐1名常
委, 向省天主教协会第七次代表会议推荐1名代表。对政协委员提交的提案给以了满
意答复, 解决了全市住寺阿訇的生活补助问题。3次对市内的清真食品经营场所进行
检查, 严禁清真食品和非清真食品混销。协调3处中学设置了清真食堂窗口,方便了
回族学生的生活。积极向上争取资金,帮助凤城街道办事处东升居委会整修了道路。
为21名少数民族考生出具了成分证明,使其顺利享受到国家高考降分录取政策的照顾。
积极帮助少数民族群众发展经济。鼓励少数民族群众响应市委、市政府大力发展
民营经济的号召,争做招商引资的模范。深入到居住在边缘地区的少数民族家庭中进
行调查, 座谈了解生产生活情况,帮助他们寻找发展经济的新途径。4月份,组织少
数民族企业代表人士12人,到外地参观学习,开拓了他们的经营思路。年内,仅回族
群众就新上项目6个, 总投资达到3000 多万元,群众收入和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5
月份,邀请省民委对少数民族企业进行采风,并在省《民族与宗教》杂志上对企业情
况进行了连续报道。 通过协调,省伊斯兰教协会为莱芜市2个清真产品承担了监制责
任,并对产品形象进行了重新设计,提高了企业效益。
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按照上级部署,密切注视各宗教活动点的情况,经
常派员深入到信教群众中了解情况,掌握信息,严防外来人员实施不良影响,配合有
关部门打击邪教。首次建立了宗教界代表人士联系会议制度,组织各级民族宗教工作
干部以及各依法登记的宗教活动场所负责人,每半年召开一次会议,学习有关宗教政
策和上级指示,沟通了解教徒的思想状况,交流各活动点的工作情况,研讨有关问题
的解决办法。上半年,组织清真寺寺管会成员到枣庄、泰安等地学习寺管会管理经验,
提高了他们的自我管理和服务水平。1至3月份,开展了宗教活动场所年检工作,现有
7处正式登记的宗教活动场所全部合格。7月份,依法取缔了一处非法聚会场所。下半
年,集中力量对全市庙宇和露天佛像进行了重新清查。
加大了民族宗教工作调研力度。3月份,对全市8个宗教工作重点乡(镇、办事处)、
21个教徒居住比较集中的村(居委会) 以及7个宗教活动场所进行调查,进一步摸清
了信教群众的底数和基本情况,在此基础上,撰写了调研文章报省宗教局。同时,代
市委、市政府起草了《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民族工作的意见》《关于加强宗教工
作的意见》,分别以莱发〔2002〕6号文件、28号文件下发执行。
(宛 岳)

[史志工作]2002年,全市史志工作以市志编修和年鉴编纂为重点,全面提高编
校质量,强化为两个文明建设服务,各项工作均取得良好成绩。
一是年鉴编纂与供稿质量进一步提高。按照市委、市政府领导要求, 以提高质量
为重点,明确分工,在征稿、编辑、总纂、出版等各个环节采取有力措施,加快工作
进度, 提高了年鉴质量。该卷年鉴2月份制定下发编纂方案,6月份完成资料征编,8
月份完成修改补充和统编送审稿,10月份交付出版。本卷年鉴注重突出时代感和地方
特色,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突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思路,在记载内
容上作了调整充实,突出记述了开发区建设、全民招商引资、民营经济发展和建市10
周年等热点问题,提高了年鉴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的功能。同时,按照省史志
办关于《山东年鉴(2002)》组稿工作要求,安排专人负责供稿任务,从资料征集到
撰写初稿, 做了深入细致的工作,3月份按时报送省史志办,受到省史志办领导的好
评。 二是编修新志工作全面展开。2月份,制定下发了《莱芜市志》编纂方案,对编
修新志工作的发动筹备、资料征编、初稿撰写、修改送审、出版发行等明确了时限要
求。研究制定了《莱芜市编修新方志工作纲要》,确定了本届编修新志工作的指导思
想、 任务要求、内容体例、篇目设置和主要措施,3月份,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
室以莱室字〔2002〕6号文件下发两区及市直各承编单位执行。9月份,召开了《莱芜
市志》编修工作会议,贯彻落实全省史志工作会议精神和省委、省政府关于续修新志
工作的有关文件,总结回顾全市史志工作情况,传达《莱芜市编修新方志工作纲要》,
对新一届修志任务作了部署。 10月份,对会议贯彻落实情况进行了督查,全市118个
单位均组建了修志领导班子和工作班子,全市新编方志工作全面展开。三是基层地方
志指导工作扎实有力。2002年,在指导两区制定区志编修规划、编纂方案工作的基础
上,协助钢城区举办了区志编修业务骨干培训班。加大了对部分部门行业修志工作的
指导力度,对《莱芜邮电志》《莱芜卫生志》《莱芜市人民医院志》《莱芜市第二染
织厂志》等提出了征编或初稿修改意见,其中《莱芜市人民医院志》已出版发行。四
是资料库建设筹备工作稳步进行。地情资料库完成建库工作,年末开始运行,史志工
作现代化步伐加快。通过征集、购置、交换等方式,添置了一批志、鉴资料,进一步
丰富了馆藏。充分利用馆藏资料,为机关和社会提供资料咨询。五是地方历史文化研
究迈出新步伐。作为市历史文化研究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积极开展莱芜历史研究工作,
为《莱芜矿冶》研讨提供2篇文章,并获奖。

[民政工作] 全面完成招商引资目标任务。 2002年,共向上级争取无偿资金
1085.44万元,经财政局认定685.21万元, 引进项目资金566.24万元,共完成招商引资
金额1251.45万元, 占全年任务的134.6%。
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实现应保尽保。一是抓低保排查。3月至5月,对全市应保
对象、困难企业军转干部家庭和企业特困职工进行了三次全面排查,纠正了部分单位
按虚拟收入计算家庭收入的办法,摸清了应保对象的底数。二是抓资金争取。全年共
争取省财政资金260万元,市财政资金200万元,保证了“应保尽保”的资金需求。三
是抓公示承诺。 3月份在《莱芜日报》上刊发了公告,利用行风热线宣传了城市低保
政策,增强了各级做好低保工作的责任感。通过以上措施,进一步扩大了保障面,全
市全年共保障城市居民105328人次, 发放保障金458万元,保障人数和发放保障金额
分别是上年的2.3倍、2.8倍。莱芜城市低保工作的做法在全省第21次民政会议上作了
书面典型交流。
争创全省双拥模范城活动开展的扎实有效,被授予"全省双拥模范城"称号。一是
强化领导, 明确创城责任。4月份,召开了全市双拥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暨创建双
拥模范城动员大会,对创建双拥模范城活动进行了全面的动员部署,印发了《莱芜市
争创双拥模范城活动工作意见》《莱芜市双拥模范单位管理办法》《创建双拥模范城
活动工作任务分解表》,将双拥宣传、双拥共建、优抚安置和拥政爱民等各项双拥工
作任务量化到部门和单位,形成了上下齐动员,共创模范城的良好局面。二是强化宣
传, 营造创城的舆论氛围。 把7月份列为全市"双拥集中宣传月", 在《人民日报》
《大众日报》刊登了莱芜双拥专稿,在市级新闻单位推出了双拥组稿,在市区主要交
通路口设立大型永久性双拥宣传牌10块,拍摄双拥专题片1部。"八一"前夕,民政局、
文化局与驻莱部队举行大型军地文艺晚会,推进了军民团结、军地文化共建。三是办
实事、解难题,大力支持部队重点设施建设。市委、市政府领导现场办公,先后为部
队解决了征地、通水、通讯、通路等十大难题,市、区两级支持部队设施建设的资金
达2000余万元。较好地解决了随军家属安置和子女入托入学问题,解除了官兵的后顾
之忧。四是突出特色,提升双拥工作层次。智力拥军、设施拥军、理论拥军活动内容
进一步深化,文化、科技、法律"三送军营"活动深入开展,领域不断拓宽。年内,共
为军营捐书10000余册,妥善处理涉军案件近30起,为军人军属提供法律咨询186次,
办理公证近20件,办理法律援助案件10多起,有力地维护了军人军属的合法权益。五
是适应税费改革,确保优抚政策落实。市、区两级加大资金投入,提高优待标准,使
农村义务兵家属优待金达到了上年度农民人均收入的70%。市、区两级拨出专款,按
新标准将重点优抚对象的抚恤定补金及时发放到第四季度,这项工作走在了全省前列。
坚持开展"爱心献功臣行动",动员120个部门、单位结对帮扶200多户优抚对象。投入
资金120多万元, 使农村重点优抚对象的生活难、住房难和医疗难问题基本解决。出
台了《重点优抚对象医疗保障暂行办法》,实现了医疗资金社会化筹集、医疗保障规
范化运作。
社区居委会建设工作稳步推进。上半年重点抓了第一批试点村居的班子建设、建
章立制、完善下属组织等各项工作,逐步理顺各种关系。4个试点单位于3月底按照有
关规定依法选举产生了社区党支部和社区居委会班子, 并于4月10日全部挂牌办公,
比原计划提前了3个月。第一批社区建设试点完成后,根据书记办公会要求扩大试点,
市民政局在两区选择三种类型(两个村合并为一个社区的,村〈居〉区域范围较大、
四至不清、居住交叉、管理难度较大的,村〈居〉与机关、企事业单位居民混住的),
试点单位5个, 展开第二批试点,对5个村的试点按照"资产处置、划定范围、建立班
子"的思路, 以户口、土地、集体资产处置为突破口,解决社区建设中的难点问题。
推广了程故事社区集体土地所有权转为国有,实行户口属地管理的做法,收到明显效
果。11月份,配合体改委对原程故事村集体资产成功的实行了股份制改造。
村委会换届选举成果进一步巩固。按照《村委会组织法》的有关规定,全市第七
届村委会换届选举工作自2001年11月份开始, 到2002年4月上旬基本完成。全市应换
届的1024个村,完成换届选举1020个,占99.6%。这次换届,呈现出三个特点:第一,
村“两委” 兼职比例高。 两委成员交叉兼职达3026人, 由上届的27%提高到现在的
73.1%;村党支部书记兼任村委会主任的849人,由上届的11%提高到现在的83.2%,均
超过市委、 市政府提出的交叉兼职达到70%和80%的目标。 换届后村两委成员总数为
4113人, 比换届前减少2580人,年减轻农民负担520万元。第二,村委会成员素质明
显提高。 全市村委会成员平均年龄38.2岁,比上届下降了2.1岁;高中以上文化程度
的占54%,比上届提高了14个百分点。第三,整个换届选举工作平稳顺利。4月份,省
换届选举工作办公室进行综合考核,莱芜在全省排名第二位,受到省委组织部的表扬。
《中国社会报》 等3家报刊都分别刊登了莱芜换届选举工作的做法和经验。全省13个
县市区来莱芜参观学习。同时,以“三个载体”促进“三个落实”,即以村民会议和
村民代表会议为载体,落实民主决策;以村务、财务全面公开为载体,落实民主监督;
以村规民约和村民自治章程为载体,落实民主管理,巩固了换届成果。据统计,全年
全市村民代表会议决策村务政事1.2万余件, 全市98%的村普遍建立了公开栏,95%以
上的单位公开制度得到落实。
城镇退役士兵安置改革不断深化。 全年共接收城镇退役士兵398人,安置率达到
100%。 一是领导重视, 加大了退役士兵安置工作力度。 6月29日下发了《关于做好
2001年冬季退役士兵安置工作的通知》(莱政发[2002]32号),明确提出把退役士兵
安置工作作为争创双拥模范城和年度领导干部考核的重要条件。连续召开全市军转干
部退役士兵安置工作会议、城镇退役士兵安置工作协调会,专题部署退役士兵安置工
作,为今年安置工作的顺利进行奠定了基础。二是深化改革,实行退役士兵安置“四
公开”。把安置工作“四公开”(公开安置政策、公开安置计划、公开考试考核成绩、
公开安置结果)作为深化安置改革,增强安置工作透明度的重要措施来抓,达到了公
平竞争、择优录用的目的。通过考试考核,40名城镇退役士兵被安置到市直事业单位。
三是落实优惠政策,鼓励城镇退役士兵自谋职业。认真落实莱政发[2002]32号文件精
神, 鼓励士兵自谋职业。全市共有63名退役士兵自谋职业,占安置总数的16%。
民间组织管理工作上了新的台阶。坚持培育发展与监督管理并重的方针,民间组
织管理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一是落实了管理机构。成立了莱芜市民间组织管理办公
室, 核定编制4人,具体负责全市民间组织的培育发展和监督管理工作。两区也都成
立了民间组织的专门管理机构,解决了长期以来机构、人员不落实的问题。二是强化
了民办非企业单位复查登记。各级把复查登记工作作为党委、政府的重要工作来抓,
做到了认识、人员、经费、措施“四到位”。截至12月底,全市完成民办非企业单位
复查登记817个(市属18个,两区799个)。三是加快了行业性社团的培育和发展。按
照“总量控制、合理布局、重点培育”的原则,审批登记了钢城区林果协会、莱芜市
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协会、温州商会等10家新的行业社团。四是加强了监督管理。重
视日常年检工作, 保证了90%的年检率。突出抓好“四项制度建设”,建立了民间组
织编制审批制度、规范章程制度、分支机构核准登记制度、财务审计管理制度,促进
了民间组织的规范化建设,保障了民间组织的健康发展。
“五位一体”的社会救助网络日趋完善。面对百年不遇的大旱,全市民政系统大
力推进以救灾为主体的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基本形成了以“资金救助、政策救助、实
物救助、服务救助、结对救助”为主要内容的“五位一体”的社会救助网络。一是认
真查灾, 摸清底数。市民政局组织4个工作组,分赴各乡镇(办事处),进村入户,
调查受灾面积、受灾群众户数,并责成两区摸实缺粮户底数,登记造册,为年底开仓
借粮、实行全面救济提供了详实依据。二是积极汇报、争取资金。根据莱芜的严重灾
情及灾民严重缺粮的实际情况, 多次专程到省厅汇报工作,并3次以市政府名义向省
政府递交了救灾款申请,向上级争取各类救灾资金260万元,下拨220万元,救灾面粉
28.17万公斤, 基本保证了灾民生活。三是大力实施社会帮扶工程。年初协调市社会
救助工作领导小组23个成员单位分别与23户贫困群众签订了科技帮扶协议书,全市科
技帮扶结对达到473对, 各类社会帮扶3000多对。经常性社会捐助活动进一步开展,
共接收捐赠款物价值78万元,较好地解决了临时救济资金不足问题。农村五保供养工
作取得较大成绩,5月份进行了五保普查,完善了五保供养制度,供养水平不断提高。
社会福利社会化步伐进一步加快。认真贯彻全国、全省民政会议精神,大力推进
社会福利社会化,投资主体多元化、服务对象公众化、运行机制市场化、服务方式多
样化的社会福利社会化格局初步形成。围绕国办福利机构的建设和改革,加大莱芜市
老年公寓的资金投入, 主体工程完成80%。社会力量兴办福利机构步伐加快,莱城区
茶叶口镇龙山老年公寓、鹏泉街道办事处程故事老年公寓等"星光计划"项目陆续建成
并投入使用,莱芜市昌盛老年公寓等一批民办福利机构投入运营,初步形成了个人投
资、集体投资等多种形式兴办福利事业的局面。明确了社会福利机构管理权限,规范
了社会福利机构管理,加强了对福利企业的监管力度。配合实施"微笑列车"救助活动,
组织7名唇腭裂患者免费进行了手术。 深入开展福利彩票"规范化管理年"活动,在全
省率先实现了路边站点进室入亭,改善了彩民投注环境。全年共销售福利彩票3600万
元, 完成年度计划的180%,筹集福利资金432万元,为福利事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资
金保障。
社会行政事务管理规范化、法制化水平有新的提高。一是婚姻、收养登记管理依
法有序。加强对新《婚姻法》《收养法》的学习宣传及业务培训,强化婚姻介绍机构
的管理,开展了婚姻登记搭车收费调研,婚姻、收养登记规范化程度不断提高,全市
婚姻登记合格率达到100%,收养、登记合格率达到100%。二是殡葬管理工作迈上新台
阶。继续发挥殡葬执法稽查大队的职能,加大了殡葬稽查执法力度,全年火化率达98
%以上。 三是认真配合市行政服务中心建设,设立了民政窗口,方便了群众。截至12
月底,受理13件、办结11件,无一例上诉问题发生。四是民政信访工作卓有成效。认
真落实民政信访工作条例,强化法规宣传,对来访者劝之以情,晓之以理,防止矛盾
激化,全年共处结信访案件6起,接待来访150人次,处结率100%。
区划地名工作成绩突出。一是全面完成勘界任务。2002年,勘界工作的重点是解
决莱城章丘线边界争议,此条边界线由济南市牵头勘定,因涉及娘娘庙段齐长城的归
属,双方意见不一致,致使勘界工作一度搁置。为尽快完成勘界任务,2002年上半年,
市勘界办会同莱城区勘界办多次到现场调查,与市文物办公室、档案局一起反复查阅
资料,提出了三套处理方案,先后与济南市及章丘市勘界办洽谈,并向省勘界办汇报。
经勘界双方共同努力, 莱城区政府和章丘市政府负责人于4月18日正式在协议书上签
字,至此,省政府下达莱芜市的勘界任务全部完成。二是适时调整行政区划,为经济
开发区发展创造条件。征得省民政厅同意,市政府于10月21日批准设立鹏泉街道办事
处(莱政发[2002] 180号文件),管辖先后划入经济开发区的26个村居。三是完成
行政区划调研任务。按照省民政厅的部署,市区划地名办先后到两区及经济开发区开
展工作,通过座谈讨论及问卷调查,对全市行政区划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深入调研,
形成了《莱芜市行政区划现状及对策》的调研报告上报省民政厅。四是完成了莱芜市
地名信息数据录入工作。省地名研究所拟研制《山东省地名信息系统》,要求各市地
提供全部地名信息数据资料及电脑软盘,并确定莱芜市为试点单位。为高标准完成任
务,市区划地名办抽出专门人员负责数据收集、整理和录入,形成了15万字的莱芜地
名信息资料, 提前4个月上报省民政厅。五是加强标准地名标志设置工作。在程故事
社区设置街巷标志12个,楼牌69块,门户牌1000多个,使程故事社区成为莱芜市第一
个标准地名标志示范社区。集中人员、集中时间,对无标牌的万福北路、顺河东大街
等主要干道进行了补充设置, 共设置标准地名标志260余块。指导钢城区完成地名普
查工作并召开了全区标准地名标志设置会议。对部分道路进行了命名,年内在市区命
名街路名称12条。
局属事业单位管理初见成效。在局属事业单位大力推广莱芜战役纪念馆规范化管
理经验, 进一步加强了局属单位的管理。莱芜战役纪念馆在投资110万元对各项基础
设施进行大规模改造升级的基础上,围绕树文明行业形象,全面加强规范化管理,突
出红色旅游品牌,加强与著名旅游景点联合,实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
莱芜军供站承办了全省军供站正规化建设现场会,通过了济南军区军供站正规化建设
大检查, 完成了建站以来人数最多的军用饮食供应任务,共接待军列123列,部队官
兵33760人,是前3年的总和。军休所大力开展“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
三自服务,全所的管理水平明显提高。优抚医院在全院内实行“三定一奖”分配制度
改革成效显著, 治愈率、诊断率较上年提高10%,门诊量增长23%,住院率增长14%。
市光荣院开展“比孝心、献爱心”活动,各项工作上了一个新水平。市婚姻登记处开
展优质服务活动,树立了窗口的文明形象。莱芜收容遣送站积极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
理,全年共收容遣送对象328名,维护了社会稳定。市殡仪馆深入开展学习教育活动,
整体素质明显提高。蟠龙山公墓管理处通过强化管理,拓宽服务领域,提高服务质量,
完成了100万元的经营收入。
(丁军宏张玉春)

[残联工作]扶残助残活动扎实深入。围绕关注基层残疾人工作、保障残疾人基
本生活这一主题,在全市范围内进行广泛发动,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市残联
与莱芜日报社联合开展了“爱心助残” 有奖征文活动,收到征文150多篇,集中反映
了残疾人事业在各个方面取得的成就。经评委认真评选,评选出一等奖1个,二等奖5
个,三等奖10个,优秀奖18个。与省、市新闻媒体联系,对助残日活动进行系列报道。
5月19日, 山东电视台播发了莱芜市开展助残活动的情况。山东电视台、莱芜电视台
播发了莱城区辛庄镇肢体残疾人陈克荣绿化荒山的典型事迹,山东电视台播发了《给
残疾人一副经济拐杖》,《莱芜日报》相继刊登助残文章42篇,莱芜电视台集中对全
市扶残助残情况进行了报道。
扶贫解困力度加大。一是认真做好税费改革后残疾人优惠政策落实工作,使税费
改革后残疾人继续享受优惠照顾。莱城区专门下发了税费改革补充规定,对残疾人按
残疾类别、 等级予以减免有关税费。钢城区4个镇(处)全部落实了优惠政策,其中
里辛镇、艾山街道办事处对残疾人全部减免农业税和附加费,其他两个镇按残疾人类
别、等级给予减免。二是落实残疾人最低生活保障工作,全市特困残疾人家庭全部享
受了最低生活保障。三是动员社会力量帮扶,形成了扶弱助残的良好氛围。市、区、
乡镇(街道办)加大了对残疾人的帮扶力度,在政策、技术、资金等方面给予扶持,
帮助残疾人上项目,共谋脱贫致富的路子。钢城区残联以颜庄镇北下冶村段元勇长毛
兔养殖厂为培训服务基地,加大培训力度,发展养殖专业户56户,为养殖户提供种兔
704只,补贴现金9600元。为承包果园的残疾人无偿提供种苗600株。
教育就业工作有新突破。 全市新安置104名残疾人就业,超额完成了省下达的安
置任务。截至2002年底,全市福利企业集中安置残疾人1155人,按比例安排1930人,
从事个体经营的残疾人2246人,农村中从事种植、养殖加工和其他从业人员19866人,
全市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就业率稳定在85%以上。 加大残疾人就业的执法力度,市、
区残联依法对未达到安置比例的单位收缴了就业保障金。进一步提高残疾儿童少年义
务教育入学率, 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95%以上。对考入大中专院校的12名贫困残疾学
生补助学费2万余元。
康复工作进展顺利。一是继续开展社区康复、白内障复明、普及型假肢等重点康
复工作,两区在巩固完善试点乡镇社区康复的基础上普遍建立了康复服务体系。实施
“视觉第一行动” ,配合卫生部门大力开展白内障复明工作,全市完成444例手术任
务。二是制定了莱芜市特殊人群补碘计划,认真开展“爱耳日”活动,接受义务咨询
人数达2000人(次),悬挂过街标语16副,发放宣传材料6000余份。三是在市医院设
立低视力康复门诊的基础上,设立了低视力患者定点眼镜店,指导低视力患者开展康
复训练。四是启动开展“社会化、综合性、开放式”的精神病防治康复工作,确定莱
城区为全省精神病防治康复县(区),以大王庄镇卫生院为依托,建立了莱城区精神
病防治康复中心。
基础工作进一步加强。全市19个乡镇(街道办)顺利完成了换届选举,进一步理
顺了关系,为乡镇(街道办)残疾人工作奠定了基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市残联同
市发展计划委员会联合下发了《莱芜市残疾人综合服务设施建设“十五”计划及年度
实施方案》,积极筹建市、区残疾人综合服务设施。
(李树理)

[老龄工作]老龄工作机构建设取得了新的进展,老龄工作干部队伍建设进一步
加强。协调解决了区、乡镇老龄工作机构的建设问题,莱城区老龄办为一级事业单位,
定编5人, 设秘书科和老年事业管理科,钢城区老龄办为二级事业单位,由区民政局
代管, 编制2人;各乡镇老龄工作由民政助理员兼任,各行政村和居委会都成立了老
年协会。市老龄委各委员单位都明确了联络员。全市上下初步形成了老龄工作的网络
体系。老龄工作队伍建设方面重点抓了两项基础性工作。一是上半年组织市、区老龄
干部参加了全市行政执法培训考试和专业法考试。 市、区两级老龄干部80%参加了省
老龄委和市法制办分别组织的专业法和行政法规的考试,全部领到了行政执法证,实
现了持证上岗。二是培训老龄工作联络员。针对各委员单位联络员新成份多的特点,
7月18日, 市老龄委举办了联络员培训班,有31名联络员参加了培训。
认真落实老年人优待政策,切实维护老年人的合法权益。做好税费改革中老年人
优待政策的落实工作,向市税费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提出了合理化的建议并得到采纳。
8月, 会同两区老龄办组成检查组,对全市19个乡镇(办事处)在税费改革中农村70
岁以上老年人优待政策的执行情况进行了全面检查,全市有5.96万老年人享受了免农
业税及附加费的优待,免除总金额251.7万元,免乡村公益事业金118.4万元, 为老年
人免出资出劳义务折合金额322.5万元。 省政府新出台的老年人优待规定下发后,市
老龄办研究了落实意见,结合莱芜实际制定了《莱芜市优待老年人规定(讨论稿)》。
扎实做好维权工作,抓宣传教育营造尊老敬老的社会氛围,抓养老保障落实老有所养,
充分发挥人民法院的作用,加大涉老案件的审判和调解力度。全年涉老案件立案37起,
审结31起,减免诉讼费0.5 万元,获得法律援助的老年人62人,减免律师服务费4.96
万元。
狠抓“十五”规划的协调实施,推动老龄事业不断发展。市委、市政府下发《进
一步加强老龄工作的实施意见》和《老龄事业发展“十五”规划》后,市老龄办积极
发挥协调督促职能, 对“十五”规划涉及到的责任单位做了任务分工和目标分解。3
月,召开全委扩大会,副市长、市老龄委主任牛志春对落实“十五”规划工作做了重
点部署。在《莱芜老龄工作》简报上,开辟委员单位在行动专栏,加强工作调度和宣
传。今年以来,各委员单位认真落实,初步形成了齐抓共管老龄工作的新局面。
农村老年协会规范化建设试点工作继续深入。 扩大试点范围,莱城区扩大为4个
试点村,新增了高庄街道办事处的任家洼和安仙村,钢城区新增了艾山街道办事处的
南城子坡村。试点村协会组织健全,有规范的协会章程和完善的配套制度,普遍签定
了家庭赡养协议书,实现了老年协会组织的自我管理、自我发展、自我服务的宗旨。
老年文体活动、“争创”活动和宣传调研工作进一步加强。市老龄委着力开展健康有
益的、 适宜老年人参加的各项文体活动,5月份,与市委老干部局联合举办了老干部
运动会; 9月份,组团参加了全省老年人文体电视大赛并获得二等奖;10月11日,与
市体育局、市老年体协、市委老干部局联合举办“九九”老年人运动会;10月13日,
与市委宣传部、市文化局、市委老干部局联合举办庆祝老人节文艺晚会。莱芜市益寿
堂艺术团常年活跃在街道、乡村、企事业单位,多次代表莱芜市参加全国、全省比赛
并获奖。
老年文体活动日趋多样化、规范化、经常化,充实了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认真
抓好争创敬老模范单位和争当敬老模范个人、模范老人活动,经评选推荐,全市有30
个单位和个人获得市级表彰,有4个单位、6名个人获得省表彰。以评选活动为抓手,
以《老龄工作简报》和各新闻媒体为阵地,狠抓宣传工作,大张旗鼓的宣传党和国家
老龄工作的方针政策,表彰尊老敬老的先进典型,在社会上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调研
工作重点完成了老年人思想政治工作调研课题。调查采取抽样座谈了解和书面问卷形
式,分市直单位和农村两个层面进行,市直单位调查了机关、事业、企业三类共19个
单位,两区共调查了4个乡镇(处)的20个行政村(居)。召开座谈会6次,参与老年
人75人,通过发放书面问卷调查老年人720人,形成了《调研报告》。
(张爱京)

[无线电管理工作]认真抓好频率台站管理工作。一是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无线
电频率划分规定》《山东省无线电频率台站管理规定》和《山东省公众移动通信基站
管理规定》,严格设台审批权限和设台审批程序,规范管理。先后受理、转报、审批
了莱芜通信公司“小灵通”无线市话工程、莱芜移动GSM九期工程、莱芜联通GSM七期
工程、 CDMA二期工程等设台申请,受理莱芜市公共汽车公司、莱钢集团等9个单位的
撤台申请, 对所撤台站实施了封存管理。年内未出现先设台后审批的现象。二是8月
中旬至9月底开展了无线寻呼台站清理整顿工作。拟定了限制设置寻呼基站的“三高”
位置, 尤其加大了海拔达823米的莱城区大山的设台限制,大山山顶只保留莱芜联通
公司的两台寻呼发射机。坚持人机见面,对各寻呼台站发射功率、频率、杂散功率等
主要技术参数进行测试,发现有两部发射机的发射功率超过了100W,均责令设台单位
进行了调整。 通过清理整顿工作,进一步摸清了全市4家寻呼台的情况,为搞好管理
奠定了基础。三是按照《关于在全省进行广播电视无线电台站核查的通知》(鲁无办
发[2002]37号)要求,认真进行广播电视台站核查工作。经自查和核查,莱芜电视
台、广播电台及莱钢电视台等主要广播电视发射设备、差转设备均证照齐全,无擅自
改变技术参数现象。四是积极做好大功率无绳电话清查工作,进一步规范了莱芜市空
中电波秩序。在全市市区、重点台站周围、市区附近重点乡镇等区域基本清除了大功
率无绳电话的基础上,这次专项清查活动的重点放在无线电器材销售市场和偏远乡镇
方面。 6月10日至13日,清查了全市无线电通信器材市场,严禁大功率无绳电话的经
营销售; 6月17日至19日,对偏远乡镇的个别农户及工商业者使用大功率无绳电话的
进行了清查, 共清查没收大功率无绳电话7部。五是认真做好卫星地球站清理整顿和
重新确认工作。贯彻执行《转发信息产业部 的通知》(鲁无办发[2002]60号)精神,立即组织人员到卫星地球站设置现
场进行年检,核对台址、经纬度,在地球站设备及天线的显著位置加贴和加挂信息产
业部统一制作的确认标志,并发放了电台执照。全市经省无线电管理办公室确认的卫
星地球站共有6座。 六是做好台站年检工作,加强频率台站数据库建设。进一步健全
频率台站数据库,短波台、超短波台、微波站、公众移动通信基站、卫星地球站等各
类台站资料基本整理完毕,完成录入。本着人机见面的原则,认真搞好台站年检工作,
新发执照405份,换发执照746份。
无线电行政收费工作顺利完成。强化收费工作措施,对本市代收费的单位,一是
采取强化服务、定期走访的方法,改过去的坐等管理为上门服务,理顺了关系;二是
对部分设台单位拖欠频占费甚至对抗不缴的,依据法律程序依法收缴,成效显著。对
莱芜移动通信分公司、莱芜联通分公司代收代缴部分做到及时协调督促,取得了较好
的成绩,到年底,全部完成年度收费任务。
切实加强无线电监测、检测工作。加强基础技术设施建设,配备了E4407B频谱仪、
测试仪等监测设备,基本具备了固定监测与移动监测相结合的能力。对现有的监测设
备,加强管理、保养和维护,最大限度发挥作用。购买2230平方米无线电监测中心楼
一座,为更好地服务设台单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认真开展无线电监听业务,坚持日
开机监听3小时以上,年内累计监听1000小时以上。通过监听监测,及时 发现和排除
干扰,为设台单位保驾护航。认真搞好“十六大”期间无线电监测工作,实行24小时
全员值班制度,确保十六大期间通信安全畅通,较好地完成了任务。定期为广大设台
单位开展设备检测, 共计检测气象雷达1个,“小灵通”基站66个,联通、移通基站
35个,并按规定时间写出了检测报告。针对存在的问题,及时给相关单位提出限期整
改意见,为广大的移动通信用户及有关运营单位提供了可靠的技术保障。
(谭洪卓)

[机关事务管理工作]加强后勤管理,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进一步完善基础设
施建设,投资70余万元完成了生活区变电室和二级泵房迁移工程,更换了喷射式取暖
交换器;办公区完成绿化美化7000平方米,地面硬化1000平方米;宾馆投资1250万元
完成2号楼扩建装修和大厅改造工程, 硬件设施上了新台阶。进一步加强房产管理,
推进物业管理,加强机关住房售后服务,生活区、办公区加强环境治理,搞好卫生保
洁,及时供应水、电、暖、气,保证了办公、生活的正常运转。进一步规范财务管理,
强化财务会计管理职能,精心制定科学合理的经费支出预算、项目资金计划,专项经
费专项使用,保证了各项经费落实到位,使用合理。制定有效的收费办法和节水、节
电措施,做到了增收节支。进一步巩固车辆管理成效,继续做好市级领导工作用车的
更新、落户、年审工作以及市直机关驾驶人员的安全教育,被评为市级“百日交通安
全竞赛”活动先进单位。进一步发展幼儿教育事业,幼儿园实施名牌园战略,新增幼
儿教学场所一处, 使入园儿童达到了500人。进一步做好计划生育工作,加强对流动
人员的管理,各项指标都达到了100%。
坚持服务宗旨,各项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办公服务完善规程,及时高效。会议
服务高标准、 严要求,共计接待各种会议350次。卫生保洁实行流动红旗制度,保洁
优秀率达到95%。 接待服务坚持服务宗旨,做到科学化、规范化,全年共接待中外宾
客35万人次,省以上会议28次。公务服务快捷高效,领导公务用车、班车服务热情主
动,文明礼貌。报刊杂志邮件收发做到了无遗漏、无丢失。生活服务抓质量、上项目,
保证了饭菜质量,丰富了居民生活。维修服务实行报修制度,随报随修,热情细致,
受到了广泛好评。
狠抓治安保卫,搞好精神文明建设。按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目标责任书的要求,
落实岗位目标责任制,重点加强了办公区和生活区的治安防范和安全创建工作。完善
了门岗、巡逻、守护和值班制度,做到了全天候、全方位防范,确保了办公区、生活
区的安全。制定了《治安防范承包责任制》,完善机动分队建设,分区划片管理,层
层量化责任,文明值班,文明服务,效果良好。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积极开展了“文
明小区”、“文明单位”、“文明窗口”创建活动和“文明新风户”评选活动,办公
区和三生活区分别被评为“花园式”单位和“文明小区”,莱芜宾馆保持了“省级文
明示范窗口”荣誉称号。
大力招商引资,促进后勤经济发展。完成招商引资任务1160万元,超额70万元。
在做好招商引资工作的同时,指导各经营单位紧紧抓住招商引资机遇,加快发展。宾
馆、修理所、印刷所、服务社、建工处、生活基地等经营服务单位深化内部管理,转
换经营机制,提高服务水平,都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苏玉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