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莱芜市委员会(二)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c&A=1&rec=23&run=13

[统一战线工作] 认真学习贯彻“5·31”重要讲话和十六大精神,不断提高工
作水平。 江泽民同志“5·31”讲话发表和十六大胜利召开以后,全市各级统战部门
的干部和广大统战成员进行了认真学习, 把学习“5·31”重要讲话、十六大报告与
学习邓小平理论、学习党的统战方针政策、重温多党合作优良传统和作风结合起来,
把广大统一战线成员的思想认识统一到讲话和十六大报告上来,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
实现十六大提出的目标任务上来,在全市统战系统掀起了学习宣传贯彻“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的高潮。
发挥职能优势,为经济建设服务取得了新成果。一是发挥统一战线人才荟萃、智
力密集、联系广泛优势,搞好调查研究和建言献策活动。全年组织召开座谈会、情况
通报会6次, 分别就加快基础设施建设、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科技教育、加大改革开
放力度、增进民族团结等关系全局的重点工作,征求意见建议。各民主党派、工商联
和无党派人士提意见、 建议180多条,提交调研报告17篇,提案32件。二是抓培训,
提高统战两支干部队伍素质。全年举办各类培训班4期,培训500多人。三是发挥各民
主党派、工商联和市海联会、台联会作用,加强同有关组织和海外工商团体、各界人
士的联系,为引进资金、技术和人才服务。四是加强对台资企业的管理和服务。认真
贯彻落实《台湾同胞投资保护法》和《实施细则》,及时解决突出问题,保护台胞投
资者的合法权益,促进了台资企业的健康发展。
加强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思想政治工作,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一是积极向
市委提出建议,制定方案,协助市工商联完成了换届任务,为开展非公有制经济人士
思想政治工作、促进民营经济发展提供了组织保证。二是光彩事业进一步深化。一年
来,通过开展“争当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帮带致富”工程、“信誉宣言”
等活动,引导非公有制经济人士自觉做到爱国、敬业、守法,走共同发展、共同富裕
之路。全市有近1000名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参加了光彩事业活动,累计投资1500余万元,
捐赠120多万元,传授技术130多项。同时,非公有制企业吸纳下岗职工和社会富余人
员2260多人。三是融资服务有了新突破。与有关部门配合,协调为工商联会员企业发
放贷款7800多万元。四是综合服务工作上了新台阶。抓好联系民营大户的扶持、帮助
工作,完成了年度目标任务。会同有关部门及时为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提供各类信息、
经济咨询和政策指导等服务,积极为会员企业牵线搭桥,帮助其扩大对外联系和交往,
引进高层次经营管理人才和各类技术人才,促进了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加强民族宗教工作,促进了全市社会政治稳定。认真贯彻落实全省、全市宗教工
作会议精神,狠抓了宗教工作组织领导、教育培训、管理措施和联络引导四个落实。
召开了全市宗教工作会议,成立了全市宗教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市委、市政府关
于加强宗教工作的意见》。与民族宗教工作部门联合开展全市“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
和“创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村”活动,加强对民族宗教政策、有关法律法规和先进典
型的宣传。发挥牵头作用,帮助民族宗教工作部门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及时
解决宗教出现的问题。围绕“封圣”问题,支持天主教爱国人士坚持“独立自主、自
办教会”的方针,同梵蒂冈的倒行逆施进行斗争,使广大宗教界人士认清了“封圣”
活动的本质。大力开展调查研究,落实多种帮扶措施,推动少数民族群众发展经济,
促进了全市各民族的团结进步。
党外干部和党外知识分子工作进展顺利。积极帮助各民主党派加强思想、组织和
作风建设。协助民盟莱芜市委员会完成了换届任务,实现了领导班子的新老交替,帮
助其他民主党派组织加强了领导班子建设和队伍建设。帮助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同政
府有关部门建立对口联系,协助部分政府部门和司法机关聘请党外特约监察员、检察
员、审计员、教育督导员等各类“特约人员”58名。支持组织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
士参与反腐倡廉、检察官队伍建设和环境保护、土地资源管理等专项监督检查活动,
进一步拓宽了民主监督渠道。与组织部门联合召开了全市组织部长、统战部长和市直
有关部门负责人会议,对2003年人大、政协的换届人事安排工作进行部署。认真实施
《2001—2005年全市党外干部工作规划》,制定下发了《关于调整充实党外县级后备
干部队伍的通知》,按照“一职二备”的要求,落实了党外县级后备干部名单。对党
外干部、党外知识分子代表人物分别建档立卡,及时跟踪了解情况,对威信高、贡献
大、组织领导能力强的及时进行推荐,使全市各级党外干部安排工作呈现出新局面。
加强对台工作和海外统战工作。密切同港澳台同胞、海外友人和有关社团的联系,
坚持对来莱芜市的港澳台同胞和海外朋友,热情接待,以诚相见,面对面地做工作。
全市独立组团和随团进行赴台交流活动16人次,交流的层次、规模和质量较往年有较
大提高。加强对赴台人员行前教育和归后走访工作,各团组的交流圆满成功。做好台
属和上联工作,工作中注重加强对市台属联谊会领导班子成员的思想作风建设,引导
他们带领广大台属立足亲情,做好在台亲朋的工作,为祖国统一和经济发展服务。
深入调研,统战理论研究和宣传工作开创了新局面。深入基层,就社会主义市场
经济条件下的统战工作、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队伍状况和原工商业者生活情况、全
市民族宗教工作基本状况及对策、 党外知识分子队伍现状等问题,组织开展了3次大
规模的调查研究活动,形成了一批调研成果。同时,立足调研成果转化,抓好宣传工
作和信息服务。全年共完成调研报告和理论文章18篇,在各级各类报刊杂志上刊登15
篇,刊发《统战简报》7期、报送《统战信息》89期,形成政策性文件6份。
(刘国华)

[党校工作]认真落实培训计划,进一步深化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干部培
训质量明显提高。 一是加大培训力度,超额完成计划任务。计划培训950人左右,实
际主办、 与部门联合举办16类20期,培训干部1830人。其中,全市科级WTO知识培训
班,分5期举办,培训干部700人;十六大召开以后,及时与市委宣传部联合举办理论
骨干培训班, 培训270多人。二是及时调整教学专题,充实教学内容,突出教学内容
的层次性、时效性和针对性,使教学新布局的落实更加规范。年初新增教学专题37个,
进一步规范“四单元教学体制”;6月,根据江泽民同志“5·31”讲话精神,又增加
了多个专题。对于新增设的专题,专门组织备课会,就专题的观点、框架及教学方法
等方面进行认真讨论,提出明确要求。三是继续抓好教学改革,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加大理论联系实际的力度。积极开展了“研究式”教学,推广了“两段式”教学法,
进一步调动了学员参与教学过程的积极性。教研人员经常到基层、到机关、到群众中
去调查研究,围绕教学写出了44篇调研报告。邀请市领导和有关部门负责人来校作报
告或讲课40余人次。四是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广泛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充分
利用远程教学资源,远程教学利用率达到五分之一左右。大力推广课件教学,要求45
岁以下的教师都能使用。 全市科级干部WTO知识培训班全部采用了课件教学,效果很
好。
认真坚持“从严办学,质量第一”的办学方针,干部函授教育工作取得新突破。
一是突出抓了考风考纪,成效显著。严把报名关、考试关,实现了招生考试无雷同卷、
分数呈正态分布的责任目标, 共录取新生775人,超额完成了招生计划,被省校授予
招生先进单位。二是狠抓了班主任与授课教师的管理,使学员的到课率大大提高,保
证了正常教学秩序。三是圆满完成了1999级和2000级本科班、大专班、研究生班毕业
学员的论文指导答辩工作, 毕业学员713人。第一届研究生班11名学员均以优异成绩
毕业。
以实现“三个服务”为目标,强化激励机制,科研工作取得新成效。一是督促和
引导教研人员坚持教学科研一体化方针,提倡教研人员坚持“三为”服务,围绕自己
的专业搞科研,努力使科研成果系统化,以形成科研优势。二是强化激励约束机制。
重新修订了科研工作制度,增强了督导力度。三是鼓励教研人员针对当前社会发展中
的一些热点、难点问题搞科研。确立了校级课题4项,省级课题1项,均顺利结题。四
是科研成果的数量和质量稳定提高。 全年完成科研论文115篇,超额完成计划任务,
其中在国家级报刊上发表9篇, 省级79篇,参编公开出版的著作2部,有2项成果荣获
全省党校系统科研成果二等奖。五是组织中青年班学员搞好科研。围绕市委、市政府
关心的问题,精选出10个课题,分组深入实际进行专题调研,撰写了调研报告,并将
调研报告要点提交市委、市政府领导参阅,得到市委领导的充分肯定。
深化用人制度改革,引入竞争机制,激发调动广大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
和创性。一是对科级岗位的中层领导干部实行竞争上岗。经过自愿报名、竞争答辩、
民主测评、组织审核等一系列程序,提拔任用了6名科级干部和8名副科级干部。二是
对总务处、办公室的行政后勤人员实行竞争上岗。三是在专业技术人员中实行“评聘
分开、竞争上岗”。通过竞争,12名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人员应聘上岗,
2人低聘;13名具有中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人员应聘上岗,1人低聘;12名具有
初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人员应聘上岗。
(刘民国)

[保密工作]2002年,全市保密工作认真抓好年初制定的《市委保密委员会2002
年工作要点》和4月召开的市委保密委员会成员会议精神的落实,采取7项措施,全面
推动保密工作再上新水平。
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保密工作的意见》,进一步明确保密工作的方向和目标。
从5月初开始, 研究起草《关于进一步加强保密工作的意见》,进一步明确了做好保
密工作的意义、 基本任务、工作要求及领导责任等。8月12日,市委办公室、市政府
办公室以莱办发〔2002〕12号文件印发实施。
重点抓好四个层面的保密教育,为保密工作创造良好环境。一是利用党校阵地,
加强对领导干部的保密教育。协调组织市委党校专职保密教育教师,及时参加省保密
局组织的培训班;注意搜集、提供保密教育方面的资料,对修订完善讲义提出指导性
意见;协调党校完善保密教育计划,适当增加保密教育课时。在全市中青年干部培训
班上, 安排保密教育课2个课时,观看保密教育片3小时,保密知识考试2小时。二是
举办培训班, 加强对保密专(兼)职干部的教育培训。8月31日至9月1日,在房干村
举办了全市保密干部培训班, 各区及市直各企事业单位保密办主任和工作人员120多
人参加了培训。保密办编印了一本30多万字的《党和国家关于保密工作的部分文件法
规选编》,发放给培训班学员及各区和市直各单位主要负责人。三是采取专题讲座形
式,加强对企业管理人员的保密教育。对如何认识和做好商业秘密的保护工作进行了
专题研究探讨,应邀到通信公司、金融系统等单位宣讲,指导企业重视做好商业秘密
的保护工作。四是利用新闻媒体,加强对广大干部群众的保密教育。以全国第二个国
防教育日活动为契机, 组织了一次较大规模的保密宣传教育活动,莱芜电视台于9月
20日至23日晚播放了8集大型国防保密教育系列片《信息战冲击波》 ,取得良好的宣
传教育效果。
健全完善保密工作网络, 进一步明确工作责任。从6月份开始,开展督导检查,
指导各区及市直各单位健全完善了保密委员会(领导小组)及办公室,明确了保密管
理要求和定密责任人员。保密办编印了《各单位保密委员会(领导小组)及办公室负
责同志名单》,印发有关领导及各单位。保密工作网络的健全完善,进一步明确了各
自的责任,保证了信息畅通。
组建保密技术检查服务机构, 解决保密工作力量不足的问题。市编委于9月份批
复成立了市保密技术检查服务中心,编制3人,具有6项职能:对涉密计算机信息系统
及办公自动化设备进行保密技术监督检查;对公共信息网络上的涉密信息进行监督检
查;对无线、有线通信是否符合保密规定进行监督检查;对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的办公
环境及计算机专网是否符合保密安全要求进行监督检查;负责保密信息技术产品的研
究开发、引进、推广、安装及售后服务等工作;负责内部文件、资料及其它涉密载体
(包括涉密计算机、光盘、磁介质、纸介质等)的回收、销毁等工作。
购置部分保密技术检查设备,进一步强化保密工作手段。购进两套计算机信息系
统保密安全技术检查设备,包括计算机信息系统保密检查工具、Internet信息保密检
查搜索器等,对网上信息发布情况进行搜索、监控,对计算机信息系统进行安全保密
技术检查,及时发现泄密漏洞,督促有关单位进行整改。
突出保密工作重点,进一步加强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安全保密管理。针对计算机成
为泄密的重要隐患,把加强党政机关事业单位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安全保密管理作为保
密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 一是从6月份开始,对全市机关事业单位使用的计算机集中
进行了一次大规模调查摸底,为加强计算机的安全保密管理打好基础。二是对全市党
政机关、 科研单位9个已经建成的涉密计算机系统进行审批,对达不到保密技术标准
要求的提出整改建议,限期整改。三是对机关事业单位既处理内部文件资料又与公共
信息网联接的计算机,分期分批地落实物理隔离措施,安装经国家保密局鉴定的网络
安全隔离卡。四是有关加强对党政机关事业单位新建办公楼的计算机信息系统的管理,
要求中国人民银行莱芜市中心支行、 市邮政局、交通局、环保局、广电局5个新建办
公楼的单位,将计算机信息系统建设和保密设施建设一并考虑,并及时将系统集成方
案报市保密部门初审,经初审同意后方可开工建设。五是根据有关规定,经过认真考
察,将莱芜市联众科技有限公司申报为莱芜市涉密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资质单位,由
其承担莱芜市涉密计算机的维修、销毁和保密技术产品经营工作。其申报材料已通过
国家保密局的审查。六是加强与财政部门协调,对用于党政机关事业单位计算机信息
系统建设的政府采购,由市保密部门对其是否能够用于涉密计算机信息系统进行审定。
对用于装配涉密计算机信息系统的政府采购,其设计、设备采购和网络集成工作,须
由国家保密部门审定的资质单位承担。
创办《莱芜保密》简报,提供学习交流、宣传指导保密工作的载体和阵地。《莱
芜保密》于9月底创刊,已编发4期。编发内容有:市委及保密委员会领导关于保密工
作的意见、批示,市委保密委员会会议精神及领导讲话;上级保密部门关于保密工作
的意见、指示及领导讲话;全市保密工作安排及进展情况,各单位保密工作情况交流;
外地关于保密工作的好经验、好做法;关于保密工作的理论探讨文章;宣传保密工作
法规、政策及知识等。
(田江 谷玉华)

[党史征研工作]党史资料征编工作有较大进展。一是编纂出版《光辉的历程--
中共莱芜党组织75年》一书,向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代表大会献礼,纪念中国共产党
建党81周年和中共莱芜党组织成立75周年。该书采用文字与图片相结合的形式,系统、
准确、生动、直观地再现了中共莱芜党组织1926年到2001年75年间的奋斗历程。它的
出版,为全市各级党员干部、人民群众和广大青少年提供了一部学习、研究莱芜党史、
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好教材,对于继承和发扬莱芜精神,促进党建工作,推动两个文
明建设起到了促进作用。二是编纂出版《莱芜新民主主义政权的巩固》,该书分综述
和历史文献资料两部分,完整记述了莱芜新民主主义政权巩固的过程,全面总结了党
组织贯彻党的新民主主义纲领,努力巩固新政权的成就和经验。它的出版,对全市各
级党员干部、人民群众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对学习贯彻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
思想,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具有重要意义。三是编纂出版《莱芜的社会主义改造》。该
书完整地记述了莱芜党组织带领人民进行社会主义改造,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历程,
总结了建国初期经济改革和建设中的经验教训,对新时期两个文明建设具有重要借鉴
意义。四是结合庆祝莱芜建立地级市10周年,与有关部门配合,征集、整理、提供党
史资料。为莱芜日报社编写的《村庄》一书提供了《莱芜党组织的发展》《抗日战争
时期的莱芜》《莱芜战役与解放战争时期的莱芜》等文章,为市委宣传部主办的建市
10周年成果展提供了有关资料。五是两区党史资料征编工作有较大进展。莱城区编辑
出版了《组织史资料》,钢城区征集、编纂了《钢城党史人物》。六是完成了省委党
史研究室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年内,先后完成了《叶飞传》《走进新世纪的山东—
—从十五大到十六大》《共和国之最》《中共山东年鉴》《时代先锋》《“一五”时
期经济建设》《“大跃进”运动》《六十年代国民经济调整》等有关莱芜部分的资料
征集任务,同时开展了征编《中共鲁中区地方史》的有关工作。
党史研究、宣传工作进一步深化。组织全市党史系统积极开展党史研究,共撰写
论文20多篇,在华东七省市《邓小平南方谈话与改革开放新阶段》学术讨论会上,有
2篇获优秀论文奖, 并在山东省委党校主办的《理论学刊》上发表。充分利用已出版
的党史书籍开展宣传教育工作,在出版发行《光辉的历程》《莱芜新民主主义政权的
巩固》《莱芜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同时,抓住庆祝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代表大会召开、
纪念中国共产党建立81周年等契机,积极组织了《中共山东年鉴》《时代先锋》《中
共山东英烈大典》等省编党史书籍和《山东党史》期刊的征订发行工作。党史书籍和
刊物的出版发行,有力地推动了党员干部学党史活动的开展,强化了党史宣传教育工
作。
(许恒利)

[档案事业] 新领域档案工作。一是建立现行文件服务中心。3月29日,市委、市
政府批转了市档案局《关于做好非涉密现行文件资料社会利用工作的报告》,展开现
行文件资料的收集、审查和报送工作。收集进馆61个单位的现行文件资料2772件(册),
其中文件2321件, 现行资料451册。经鉴定审查后,进行分类编目,对利用频繁的市
委、市政府的重要现行文件进行扫描,建立了光盘数据库。设立50平方米的现行文件
阅览室,配备了微机、文件橱、阅览桌等基础设施。11月26日,召开了莱芜市现行文
件服务中心开放新闻发布会,省档案局局长李光泉,市委常委、秘书长王本群,副市
长魏春香出席会议,并为现行文件服务中心揭牌。二是抓好经济开发区建设中的档案
工作。及早介入经济开发区建设,指导、帮助开发区建立档案工作管理体制和档案工
作管理网络,完善规章制度,培训专、兼职档案员,建立了开发区建设各门类档案,
使档案信息资源得到完好保存,为促进经济开发区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三是做好新
经济领域的档案工作。认真抓好莱城区羊里镇农村信用社信用档案和莱芜市宗文清真
食品有限公司个体私营企业档案试点工作,为全市建立信用档案和个体私营企业档案
提供了借鉴和经验。对全市改制企业档案工作进行监督检查,指导商业大厦等多家拍
卖企业和产权变动企业搞好档案的移交和管理,确保改制企业档案的妥善处理和安全
保管。
现代化管理。适应办公自动化和社会信息化发展的新形势,大力加强档案信息网
络基础建设,不断推进档案管理系统优化升级。一是建立了局域网络。市政府划拨30
万元专项资金。用于档案局局域网建设。10月22日,局域网正式开通,投入使用。二
是加强了电子文件归档管理。 从1月15日起,市政府开始利用市政府计算机专网向各
区及市直各部门传输政府公文。为及时收集保管好电子文件,市档案局制定了加强电
子文件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 于3月初举办专题培训班,在市直机关进行电子文件管
理试点,并加大跟踪指导力度,使电子文件得到了及时归档和完好保存。三是拓展了
档案信息化管理层面。对重点、珍贵档案进行了扫描,扫描市委、市政府重要现行文
件433件3904页;扫描《续修莱芜县志》3册272页;扫描重要珍贵档案资料13.14万页。
建立了重要现行文件、珍贵历史档案和地方志光盘存储数据库。加大对全市档案现代
化管理技术指导力度,对市委办公室、市检察院、市建委等单位进行重点指导,帮助
莱城区档案局开展接收机读档案目录试点工作,档案信息化建设迈出了新步伐。
档案馆工作。抓好档案资料收集,年内共收集文件汇编、报纸、杂志、年鉴等图
书资料237册, 进一步丰富了馆藏。加强档案保管保护,对库房管道井进行了安全加
固,消除安全隐患;定期搞好库房安全检查,保障档案资料的安全;做好库房内外温
湿度检测控制,撰写了《2001年度温湿度分析报告》;消毒档案资料11遍88万卷册次;
搞好库房和技术用房卫生,保持清洁;积极做好重点档案抢救补助费的申报工作。搞
好档案统计登记,完善了《馆藏档案统计表》《馆藏资料统计表》《档案存放地点索
引》《资料存放地点索引》《档案收进移出登记》等12种统计表册;完善了馆藏档案
资料存放地点索引;编制了2001年度档案馆工作统计年表;开展档案统计分析,撰写
了市档案馆《2001年度统计分析报告》。
档案室工作。一是集中抓好市直机关2001年度文件材料归档工作。全面实施国家
档案局发布的新的《归档文件整理规则》 ,推行立卷改革,从4月1日至5月27日,组
织全市市直机关分三批集中进行整理归档, 全市共立合格档案2.3万卷。二是大力推
进档案规范化目标管理工作。全市28个机关单位达到了规范化目标管理省级先进标准,
其中省一级5个、省二级2个、省三级21个;1家企业达到了国家二级标准,1家企业达
到了省(部)级标准。强化对行政村档案工作的监督指导,行政村建档率达到了62%,
目标管理优秀率达到了10%,合格率达到27.5%,全市农村档案工作有了新的发展。
档案法制建设。制定了《莱芜市档案系统“四五”法制宣传教育规划》。围绕纪
念《档案法》颁布15周年,开展了以“增强全民档案法制意识,依法保护利用档案信
息”为主题的《档案法》宣传日活动,9月5日,市委常委、秘书长王本群在《莱芜日
报》上发表了《认真贯彻实施促进全市档案事业发展》的署名文章。根据国
家、省档案局的部署,5月至7月,认真组织开展全市档案安全执法检查活动,使各单
位消除了事故和不安全隐患,进一步完善了档案管理措施。
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做好馆藏档案资料的提供利用工作,年内共接待利用者
1030人次,提供档案资料3831卷册次,为莱芜市的编史修志、经济建设、工作查考、
落实政策等各项工作提供了系统翔实的材料。撰写了2001年的档案利用情况分析报告,
编辑印发了《2001年度档案利用成果实例汇编》。按照全国革命历史档案资料目录中
心的要求,对馆藏革命历史资料(1949年10月以前出版的)集中进行调查,并编制机
读目录158条。 对莱芜市档案工作及馆藏档案资料进行认真研究,拍摄了部分档案照
片,为《中国档案》大型画册的编写提供了翔实的资料。认真研究莱芜各版本县志和
乡土志及馆藏档案资料, 编写了莱芜历代行政首要人物。全市有1个项目获得山东省
2001年度开发利用档案信息资源成果奖,创造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档案教育和科研。 1.学历教育。加强对全市档案人员的在职教育,抓好省委党
校档案文秘专业2002级莱芜教学点的招生录取工作, 招收本科班1个,24人。认真做
好1999级大专班学员的论文答辩和毕业工作,抓好2001级本、专科班的教学管理,提
高了办学质量。2.业务培训。举办电子文件归档暨立卷改革培训班3期,培训283人。
3.职称评审。 组织召开了全市档案系列专业技术职务评审会议。经市档案专业技术
职务中级评审委员会评审,有46人获得档案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其中中级24人,
初级22人。4.档案科研。大力开展档案学术研究活动。年内,有8项成果获全省档案
优秀成果奖, 有1项成果获莱芜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有11篇研究论文在省以上报
刊或学术讨论会上发表或交流。
(李呈富)

[信访工作]2002年,市、区两级共受理群众来信来访1021件起,同比下降6%。其
中, 来信491件,同比上升13%;来访530起7131人次,同比分别下降19%和44%。接待
集体上访183起6448人次, 同比分别下降26% 和 41%。市信访局共受理群众来信来访
473 件起,同比下降7 % 。其中,人民来信316件,同比上升9 % ;来访157起3623人
次, 同比分别下降27%和48%。 来访中, 个体访62起,同比下降40%;集体上访95起
3446人次, 同比分别下降16%和49%。国家信访局要结果案件1件,省委、省政府要结
果案件16件,市立案45件,到期全部处结,处结率为100%。全市信访工作实现了“两
下降、一提高、一好转”(信访总量下降,集体访、重复访、越级访下降;结案率提
高;信访秩序明显好转)的工作目标,对维护全市社会稳定、创造优良环境发挥了重
要作用。在省信访局组织的年度检查考核中,莱芜市被评为全省最好的三个市之一。
进一步加强对信访工作的领导。一是认真贯彻全省信访工作会议精神。1月13日,
市委常委召开扩大会议, 听取全省信访工作会议精神汇报,研究贯彻落实措施。1月
18日,召开全市社会稳定工作会议,传达全省信访工作会议精神,总结2001年的信访
工作,安排部署2002年的工作任务,市五大班子领导、两区及有关部门、单位负责人、
乡镇(街道办)党委书记出席会议。8月27日,市委常委会听取了8月23日召开的全省
信访工作会议精神和贯彻落实意见的汇报,制定措施,决定转发鲁信访工作领导小组
文件《信访工作通报、包案、目标管理三项制度》。二是推行“一线工作法”。为及
时妥善处理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市五大班子领导继续实行轮流值班接访制度。
对一般来市集体上访,市信访局立即靠上做工作,会同责任单位到现场共同接访,对
问题属实和要求合理的,立即研究制定解决措施并跟踪督查落实,限期给群众一个明
确答复;对不符合有关规定的,依法耐心细致地解释疏导;对极个别无理取闹的,依
据有关规定,进行严肃批评教育。对个别重要或涉及单位较多且问题复杂的集体上访,
需要领导出面接访的,及时向当天值班领导汇报,由领导出面,协调责任单位共同接
访处理,做到领导在一线接访,问题在一线解决,加大了信访问题的处理力度。2002
年,市领导共值班接待重点群众来访32批,绝大部分得到妥善解。三是继续实行市领
导包重点信访案件制度。对排查出的22个重点信访案件,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率先
包案,其他领导按照“一岗双责”的要求,逐一实行了包案责任制。市委办公室、市
政府办公室下发通知,要求各主管部门与包案领导搞好衔接,限期解决问题。如为尽
快解决好钢城区西冶村的信访问题,市委书记李玉妹,市委副书记杜焕常,市委常委、
秘书长王本群到钢城区调查了解情况,研究制定工作措施。市里组成由市委副书记杜
焕常任组长的联合调查组,历经3个多月彻底查清了该村10年的帐目及群众提出的138
个问题,给了群众一个满意答复。四是关心信访干部成长,支持信访部门开展工作。
为增加信访局的领导力量,提拔了一名副处级领导干部。2月9日,市委书记李玉妹,
市委常委、秘书长王本群等市五大班子分管领导相继到市信访局看望慰问信访干部。
4月15日, 市委书记李玉妹在《第一季度信访情况》上作了重要批示,对第一季度信
访工作给予充分肯定。为支持信访工作不断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市政府批拨专款,加
强了市信访局的接访力度。
强化领导责任制,调动各级做好信访工作的积极性。抓好《关于实行信访工作领
导责任追究制的规定》及其《补充规定》的落实,由市信访工作领导小组负责考核,
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负责考核情况的通报,市纪委(市监察局)和市委组织部
按照规定程序执行。各级各部门十分重视,认真抓好贯彻落实。各区实行了区五大班
子领导集中公开接访和政法“四长”联合接访制度。对重点问题,主要领导同志带头
包案,组织查处。各乡镇(办事处)不断充实信访办力量,每个乡镇配备了2至3名信
访干部,信访助理员享受副科级待遇。进一步加强社会矛盾调解中心建设,提高一次
性结案率,从基层和源头上减少了信访案件的发生。2002年,农村来市集体上访34起
1885人次, 同比分别下降了50%和55%,“三无”乡镇达到84%,形势良好。
集中治理热点问题,切实做好城市信访工作。随着改革的深化、市场经济的发展,
城市信访问题不断增多,职工集体上访越来越突出。从2001年下半年至2002年5月份,
职工集体上访达到高峰。2002年1至5月份,职工到市集体上访39起,占到市集体上访
总量的72%,同比上升了57%。这些集体上访大都属于“三欠”(企业欠发工资、欠还
集资、欠缴社会保险金)问题。为尽快解决城市集体上访增多这一难点、热点问题,
市委、市政府切实把群众的呼声和意愿作为指导工作的第一信号,从关注职工生活,
解决实际问题入手,采取了许多积极有效措施。主要领导多次召集有关部门座谈,听
取各方面建议。 4月份,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市经贸委、市劳动和社会保障
局、市信访局等部门组织联合调研,寻求解决措施,向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建议。市
信访局撰写了《关于城市集体上访总量上升的原因与建议》,分析了城市集体上访总
量上升的5个原因,提出了6条解决建议,特别提出从企业现有有效资产中解决“三欠”
问题的工作思路。市委副书记杜焕常在呈阅件上作了重要批示,给予充分肯定。市委
办公室整理转发给各区、 市直各部门及企事业单位。6月14日,市委、市政府召开信
访工作领导小组扩大会议,市委副书记杜焕常就解决好城市集体上访问题提出要求。
市直有关部门按照“一岗双责、落实责任,标本兼治、重在治本,双向约束、依法治
理”的要求,积极开展工作。一方面,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由经贸、劳动、有
关行业管理办公室、审计、民政、信访等有关部门组成联合工作组,进驻企业,认真
调查处理问题。主管部门和国土资源局、财政局、建委等部门密切配合,通过资本市
场,变现部分集体资产,筹集资金4460万元,分类兑付职工的“五项费用”(工资、
集资、生活补助费、经济补偿金、社会保险费),解决了2200多名职工的“三欠”问
题,有偿解除了劳动关系,置换了国有、集体职工身份,既维护了职工的合法权益,
又从根本上解决了市物资集团、肉联厂、商业大厦、瓜子厂、农机公司等企业的长期
遗留问题,消除了上访隐患。另一方面,对极个别侵吞集体资产的企业法人代表,由
政法机关加大侦破力度,依法予以处置,追回了大部分集体资产,维护了国家、集体
和职工利益。通过共同努力,城市集体上访上升的势头很快得到控制,从6月份开始,
职工集体上访大副回落,6至12月份,职工来市集体上访22起,比1至5月份下降28%,
信访秩序明显好转。
落实信访工作“三项制度” ,提高工作效率。8月下旬,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
公室下发了《关于实行信访工作三项制度的通知》 。9月初,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
公室对一个集体上访问题较多的单位进行了通报。 9月25日,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
公室下发了《关于切实做好当前信访工作的紧急通知》,要求各单位立即开展不稳定
因素大排查,集中进行专项治理。市一级对排查的重点信访问题落实了领导和市直部
门包案责任制,开展了专项治理。莱城区对排查出的46起重点信访案件和47个后进班
子,钢城区对排查出的10个重点信访案件,均实行了区五大班子领导包案,组织人员
进行集中治理。为保证信访问题的处理效率和质量,抓住调研排查、督促检查、信访
户回访三个关键环节,坚持信访问题每月一排查与随时调度相结合,案件督查与参办
相结合,调查研究与回访、下访相结合,积极主动开展工作,建立了群众来信“绿色
通”,健全了敏捷的信访信息网络,完善了督查工作机制。市信访局及时掌握信访问
题发展动态,对初发问题,配合有关责任单位,提前介入,努力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
态,控制在当地;对发生的来市集体上访,派出工作组,在督办中加大参办力度,及
时妥善处理问题。年内,先后参加了西冶村、物资集团、肉联厂、商业大厦、东方大
世界、毛巾厂、化肥厂等16个单位的调查处理,为群众解决了许多实际问题。市委书
记李玉妹对市信访局的工作给予充分肯定。同时,对今年的热点、难点信访问题,组
织人员, 深入基层调查研究, 一批调研、理论文章在《人民信访》《山东信访》、
《山东内参》和市委办公室《工作情况》《莱芜调研》上发表,充分发挥了参谋助手
作用。
依法维护和规范信访秩序, 积极创造优良环境。按照省、市统一部署,6月中旬
至7月中旬为信访法规集中宣传月,6月19日为信访法规集中宣传日。为搞好集中宣传
活动, 4月上旬,市委宣传部、市信访局、市法制办公室、市普法办联合下发了《关
于组织开展全市信访法规集中宣传教育活动的实施意见》 。6月14日,召开了市信访
工作领导小组扩大会议, 市委副书记杜焕常对活动的开展进行安排部署。从6月17日
开始,《莱芜日报》、莱芜电视台开辟专栏,连续刊登、播出信访法规、领导署名文
章、 领导答记者问等。6月19日,市直26个部门在鲁中西大街集中设立宣传咨询站,
开展了大规模的信访法规集中宣传教育日活动。市委副书记杜焕常,市委常委、政法
委书记张正泉,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雷茂禹,副市长牛志春,市政协副主席李德鑫等
五大班子领导参加了集中宣传日活动。两区配合市里的活动,在区政府、乡镇(办事
处)驻地分别设立宣传咨询站,开展了信访法规集中宣传教育活动。当日市、区共设
立宣传咨询站69个,展出宣传板68块,印发国务院《信访条例》和《山东省信访规定》
布告2.6万份、明白纸23万份,出动宣传车36辆,悬挂标语横幅76条,有15000名群众
到现场学习、咨询。在加强信访法规宣传的同时,针对一些扰乱信访秩序的行为,通
过严格执行信访法规,有效地规范了上访行为。
做好特殊时期的信访工作,努力维护社会政治稳定。切实做好全省、全国“两会”
和省党代会、党的十六大期间的信访和安全保卫工作,维护社会政治稳定。一是建立
畅通的信息网络,特殊时期,由平时每周一调度改为每天两调度,确保信息畅通、反
映迅速、处理果断。二是按照全省的统一安排部署,先后组织25名同志进京、赴省值
班,做好会议期间的信访和安全保卫工作。三是坚持跟踪处理制度,及时将上访人员
疏导遣返, 协调有关部门化解矛盾。为解决“三方面人”问题,先后跟踪到省工作5
次, 到企业与“三方面人”谈话30多次,成功化解非法集会3次。在各特殊时期,莱
芜市没有发生影响稳定的信访问题,维护了全省、全市的形象,得到省委、省政府、
省信访局和市委、市政府的充分肯定和表扬。
(亓会祥)

[莱芜日报]2002年,《莱芜日报》继续出版周九报,全年出版294期,总印数880
万张。《莱芜日报》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工作中心,认真贯彻“精心办报、努力创
收、发展事业、争创一流”的工作方针, 报纸宣传高潮迭起,办报质量显著提高,队
伍建设和经营管理进一步加强,事业蓬勃发展,被评为全省新闻系统精神文明建设先
进单位,受到省文明办、省新闻工作者协会、省新闻学会联合表彰;在全省报纸质量
评比中被评为“山东省优秀级报纸” ,名列全省17家地市报第4位。报社党委书记、
社长、总编辑张兆清同志被授予“全国报业经营管理先进工作者”、“全省十佳新闻
工作者”荣誉称号,被省政府授予“双拥”工作三等功。
充分发挥党报的喉舌作用,导向正确,宣传有力。《莱芜日报》以“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为指导,准确地传达中央、省委、市委的声音,及时报送中央、省、市委重
要会议精神, 如党的十六大、 市委十届九次、十次全委会、市人大政协“两会”、
2002年总结表彰大会等,充分发挥了党报的喉舌作用。
坚持抓中心、抓重点、抓大事,全年组织了8项大的战役性报道。1.学习贯彻实
践“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的宣传广泛深入。突出抓好江泽民同志“5·31”重要讲话
和“七一”重要讲话的理论宣传,新成立理论评论部,通过《论丛》这块阵地有针对
性地编发言论、理论文章,共刊登稿件20余篇。开辟了《实践“三个代表”为党旗增
光添彩》和《在“三个代表”实践中》两个专栏,以消息和通讯的形式,先后刊发现
场式报道70余篇,其中对口镇申陈村45年纠纷不出村的典型报道《德馨人和春满园》
受到市委领导好评。在晨刊开辟《“龙喜杯”实践“三个代表”》征文,发表稿件20
篇。7月1日前后,隆重推出了10个学习实践“三个代表”的典型,把全市“三个代表”
的学习与实践进一步引向深入。 2.党的十六大宣传浓墨重彩。在一版开辟以《优异
成绩喜迎十六大》《在“三个代表”实践中》《心系十六大》等专栏,刊发文字稿件
50余篇,图片7组近20幅,为迎接十六大营造了浓厚的舆论氛围。对大会进行全方位、
立体化报道,总计占用18个整版,是历次会议中报道、占用版面最多、份量最重的一
次。十六大结束后,发表了社论《迅速掀起学习十六大精神热潮》,开辟《认真贯彻
落实十六大精神》专栏,先后报道了市直各部门30多个单位认真学习贯彻十六大精神
的情况,并开设《在十六大精神鼓舞下》新闻图片专栏,报道各行各业以实际行动贯
彻落实十六大精神的风貌。同时发表言论、体会稿件30余篇,对进一步推动十六大精
神的贯彻落实起到了积极作用。 3.“十五”开局年成就的宣传鼓舞人心。在报纸一
版开辟《昂首新世纪,回眸第一年》专栏,用消息的形式对全市重点行业在“十五开
局年”取得的成就刊发稿件20篇;与市统计局联合开辟《用数字盘点开局年特稿》专
栏,用数字对比、算帐对比的形式宣传报道了“十五”开局年取得的成就。全市2002
年工作重点制订后,立即全文刊登,并以《突出重点、狠抓落实、全面完成2002年工
作任务》 为栏题,对9个市直重点部门、两区及开发区负责人进行访谈,刊发稿件13
篇, 为2002年全市各项重点工作的顺利开展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4.招商引资、
开发区建设的宣传立意新、力度大。一是全力做好“思想再解放,环境再优化”的大
讨论活动的宣传。 3月初,刊发社论《与时俱进,解放思想》,拉开了整个大讨论活
动的序幕,随即发表《怎样走的更快一些》等6篇系列评论,开设“思想再解放,环
境再优化” 大讨论栏目,以专访的形式,对两区和22家市直单位、3家大型企业及政
法系统、金融系统和典型乡镇进行了采访报道,共刊发稿件42篇。在二版开设了“解
放思想大家谈”言论栏目,每期一篇,刊登各界读者的看法和观点,共刊登言论60余
篇。以上两个栏目贯穿了整个大讨论全过程。6月13日以长篇综述《永不竣工的工程》
为题全面总结了大讨论活动的成果。大讨论活动通过全方位、立体化、大篇幅和高质
量的报道,在全市上下形成了解放思想、优化环境的强大舆论氛围。二是招商引资和
开发区建设一周年的宣传。在开发区成立一周年之际,本报以“向全市人民汇报”为
栏题,隆重推出了《冲破樊篱天地阔》《地利人和春满园》和《鹏程正举写华章》等
3篇长篇述评, 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组织撰写了《招商引资要打持久战》《招商
引资要打攻坚战》 《招商引资要打突破战》《招商引资要打全民战》4篇系列评论。
在晨刊上开辟了《社会公德大看台》《人人都是投资环境、事事关系招商引资》《眼
见为实》 《多棱镜》 等文字、图片专栏,倡导环境新风,鞭挞不良现象,刊发稿件
100余篇。 以文学笔会、摄影一日赛、漫画等多种形式,介绍开发区建设一周年的成
就,增强了吸引力。推出了20多个招商引资的典型单位和个人,全面反映了莱芜市的
招商引资工作。三是环境是莱芜发展的生命线的宣传。本次活动时间持续了两个多月。
首先推出《关键是改善政务环境》 《打造诚信莱芜》 等5篇系列评论, 在二版开辟
《环境是莱芜发展的生命线》专栏,每周刊发两期,集中刊登各级各部门各单位学习
讨论、贯彻落实市十届九次全委(扩大)会议的动态。在一版开辟《环境建设大家谈》
专栏,重点对行政审批、执法部门、司法部门的主要负责人进行专访,每天一篇,刊
登稿件30多件。在二版开展了《我为莱芜环境建设添光彩》征文活动,刊发稿件20多
篇。该组报道发出消息、通讯、评论、社论、专访、征文、图片等各类稿件120余篇,
形成了强大的舆论声势。四是追踪招商引资重点项目的宣传。在一版开设“追踪招商
引资重点项目”专栏,对汇源果汁、六和、万力型钢、隆泰新型材料厂等招商引资重
点项目采写了17篇大型报道。开辟《建设中的招商引资项目》专栏,刊发隆泰、力源
热电厂等稿件近20篇。刊登市五大班子领导检查指导重点项目工作的稿件10余篇。对
新落户开发区的重大项目,如明珠花园、贝韦尔国际学校等都做到随时关注,及时报
道。 5.精心组织建市十周年的宣传。从10月份开始,在一版设立《写在建市十周年
之际的报告》专栏,全方位报道各行各业、各条战线十年来取得的成就,共刊发综合
巡礼式稿件17篇。开辟《话十年,看发展》栏目,所登文章贴近生活,乡土味浓,受
到了各界读者好评。12月份,开设《从数字感受百姓小康》专栏,共计发稿10余篇,
在二版开展《辉煌十年间》征文活动,发表征文20多篇。开设《庆祝建市十周年、喜
迎党的十六大》图片专栏,刊发稿件12组30余篇。6.民营经济与富民强村的宣传。4
月份,全市发展民营经济动员大会召开后,在一版推出了《解放思想,大力发展民营
经济》 《民营经济是环境经济》等4篇评论员文章,在二版刊登了18个行政执法部门
的服务承诺;开辟《聚焦民营经济》专栏,推出了亓修甫、王桂生和新艺粉末冶金制
品有限公司、李家店子村等一批发展民营经济的典型;开设《旅游业中的民营经济》
专栏,推出了个人投资搞旅游开发的典型10多个。该组宣传为推进富民强村、发展民
营经济创造了良好的舆论环境。 7.关注就业与再就业的宣传。中央和省、市就业再
就业会议召开后,刊发了近年来市委、市政府为安置失业人员再就业开辟就业岗位的
各项举措文章3篇, 推出了14个典型和《温州人在莱芜》10篇连续报道,并针对莱芜
市就业与再就业工作现状撰写了3篇系列评论。 整组报道共刊登各类稿件30篇,对全
市的就业与再就业工作及社会稳定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8.创建双拥模范城的宣
传。配合莱芜市争创双拥模范城的工作,在一版、二版开设了《鱼水新篇》固定专栏,
及时宣传全市各级各部门开展双拥工作的经验,发表稿件60多篇。8月1日,在头版
头条刊发长篇通讯《老区人民的情怀》。推出了10个双拥典型人物和单位。经供稿,
“八一”前后,新华网、新华社《每日电讯》刊发了《莱芜市“三送军营”有声有色》
的报道;《大众日报》在头版头条发表长篇通讯《老区“双拥”谱新篇》;《人民日
报》发表了《抓基础、创特色、求突破》的报道,介绍了莱芜市抓好新形势下双拥工
作的总体思路和办法。
强化监督、优化版面、力推精品,进一步增强了报纸的权威性、可读性、服务性。
一是强化舆论监督力度。进一步发挥“新闻热线”栏目的作用,在“新闻热线”的广
度和深度上进行拓展,由晨刊编辑室24小时值班,及时接听电话,反映市情民意,在
《鲁中晨刊》 刊登热线600多条;针对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在报纸上进行深度报道、
追踪采访报道稿件6组, 如《缺水已困居民50天》《市场调节药价》《追踪手机短信
中大奖》 等; 针对广大群众所关注的热点问题,推出《关于婚姻家庭公证的话题》
《探访小吃摊》《瞩目网吧》等20余组连续报道。二是继续优化版面。巩固发展《鲁
中晨刊》的“准晚报”风格,增大了信息量、冲击力、感染力。进一步改革采编体制,
实行采编分离,让编辑专下心来精编、细划版面,力推名牌栏目。10月份,在报纸上
刊登了《读者问卷调查》 ,征集意见建议400多条。参考所征集的建议意见,及时制
定出台了《2003年报纸改版方案》,新增、合并了部分专版专栏,使报纸更贴近生活,
更赏心悦目,更有可读性。三是突出精品意识。年初,制订了《关于加强精品工程创
作工作的意见》,加强领导,加大精品策划创作力度,全年共有99件新闻作品在省及
全国各类新闻评选中获奖,其中,《思想政治工作在农村》被评为全省精品工程奖,
这是本报第四次蝉联该奖。在全体人员中公开征集精品工程选题,确定了《村庄·十
卷书》。该书由副刊部组织编写,历时半年,汇集全市1071个村庄的历史、文化、经
济等内容,共达500余万字,年内完成编纂工作。
抓制度、强规范,全面提高队伍素质。制订了《2002年编务工作考核办法》,和
《采编十大规范》,使采编工作走上了规范化的轨道。又修订了岗位目标责任制,改
革考核办法,把考核结果作为评先树优和职称评聘的重要依据,有效地调动了各方面
的工作积极性。紧紧抓住业务和作风建设两个重点,全面提高新闻人员素质。在全体
编辑记者中开展了“怎样做好会议报道”业务研讨活动,出台了会议报道规范。召开
新闻业务研讨会两次,收到论文36篇。
为了解决记者作风浮飘, 深入基层少,鲜活稿件少的问题,从4月份至12月份,
精心策划组织了“记者下基层”大型采访报道活动。活动历时9个月,参与记者20人,
采访村庄600多个,采访群众3000多人,写出稿件300余篇。省委宣传部专门发了一期
《新闻阅评》,对莱芜日报社这一活动给予了高度评价。
对上报道工作继续保持良好的宣传势头, 全年共计有196件作品在上级发表,其
中中央级34件,省级162件,圆满完成了市委宣传部交给的工作任务。
(李传营 刘飞)

[机关党建工作]以“三个代表”为指导,切实抓好思想政治建设。一是进一步
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引导市直机关广大党员干部深入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
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党的十六大精神,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
和政策水平有了新的提高。通过对“三会一课”记录进行调度,加强了对机关党组织
生活的监督。二是开展“八坚持、八反对、做模范”教育活动。为落实十五届六中全
会精神,加强机关作风建设,在市直机关深入扎实地开展了“八坚持、八反对、做模
范”主题教育活动,解决了机关作风建设中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树立了党的良好形
象。三是与时俱进,不断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根据形势任务的要求,开展丰富
多彩的学习活动。组织学习了吴官正同志在莱芜讲话精神,增强了市直机关党员干部
的发展意识。在市直机关开展了“环境是莱芜发展的生命线”讨论活动,强化了广大
党员的环境意识。与有关部门联合,组织观看了影片《深渊——邪教的本质》,增强
了党员干部崇尚科学、反对邪教的斗争精神。对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作出一系
列部署,在市直机关形成了学习落实十六大精神的热潮。
继续落实《中国共产党党和国家机关基层组织工作条例》,狠抓党的基层组织建
设。一是基层组织不断健全完善,战斗力进一步增强。对任期届满的班子及时进行换
届改选,对班子不健全的单位,及时进行调整充实,在新建单位组建了新的基层领导
班子。年内共改选班子38个,调整班子10个,新建机关党委4个,支部3个。班子健全
率达到98%。 二是进一步强化党员教育管理,党内生活制度不断健全。党的“三会一
课”制度得到全面落实,民主选举、民主管理、民主决策、民主监督得到全面贯彻,
党内生活秩序健康有序,党员的教育管理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三是严格把关,进一
步规范了发展党员工作。严格贯彻“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
方针,继续大力推行发展党员公示制和培训制度。新发展预备党员92名,预备党员的
年龄结构、 文化结构进一步优化,103名预备党员按期转正。5月份,对153名入党积
极分子进行了培训。
积极维护党的纪律,加强机关党风廉政建设,加强党风党纪教育,从源头上抓好
预防工作。组织党员干部学习十六大党章,加强党性修养,学习党纪条规和中央、省、
市关于党风廉政建设的系列规定,强化党纪观念。在市直机关开展了领导干部“理想
信念,廉政纪律”教育活动。组织收看了《大地有江河》等反腐败、党风廉政教育题
材的影视片,增强了党员干部的遵纪守法意识。积极履行党内监督职责,通过调阅民
主生活会、“三会一课”纪录,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对违反党纪的行为以及相
关责任人进行责任追究,加强了对基层党组织的监督。拓宽监督渠道,继续完善基层
监督窗口制度,使市直机关得到了基层单位的有效监督。切实落实反腐败三项任务,
对县级以上领导干部配偶、子女从业规定执行情况进行了调查,对党政干部借用公款
情况进行了清理。
加强机关群团建设,充分发挥其桥梁纽带作用。2002年,机关工会开展了市直机
关第五届棋类比赛、球类比赛等文体活动,丰富了机关文化生活。机关团组织继续深
入开展“青年文明号”、“青年岗位能手”创建活动。机关妇女组织积极开展了创建
“巾帼建功文明岗”等活动。
(任大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