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城区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c&A=1&rec=19&run=13

中共莱城区委
书 记 朱胜运
副书记 董瑞吉(12月止) 李乃俊 韩增旗(挂任)王 华(女)
毕岩海(2月止)胡文朴(挂职)刘延才(12月起)王光华
张正杰(2月起)王庆堂(4月起)
常 委 朱胜运 董瑞吉(12月止) 李乃俊 王 华(女)毕岩海(12月止)
胡文朴(挂职) 刘延才(12月起) 王光华 王庆堂 张正杰
孔祥义(4月止)徐延明 陈长军 莫祥春 姜军民 李维运(4月起)
中共莱城区纪委
书 记 张正杰
区人大常委会
主 任 郑凤亭(2月止) 朱胜运(2月起)
副主任 魏佑玉(不驻会) 马学文 冯德文 刘永飞 魏佑福 高长起 毕勤泗
区人民政府
区 长 董瑞吉
副 区 长 李乃俊(4月起) 毕岩海(2月止) 胡文朴(挂职)杨桂钊
武树华 毕于业 徐 坤(科技) 李福森 黄翠萍(女) 郑德庆
区长助理 唐绍金 高立峰
区人民武装部
部 长 刘卫生(1月止) 李思亮(1月起)
政 委 姜军民
区人民法院
院 长 王传华
区人民检察院
检察长 刁俊河
凤城街道办事处
党委书记 莫祥春
主 任 亓 勇(3月止) 李明顺(3月起)
张家洼街道办事处
党委书记 田京书
主 任 李祚峰
高庄街道办事处
党委书记 李维运(4月止) 杨继荣(5月起)
主 任 毕于义(3月止)王庆喜(3月起)
口 镇
党委书记 刘振凌
镇 长 曹殿军
羊里镇
党委书记 魏广明
镇 长 赵春培
方下镇
党委书记 王庆江
镇 长 李明顺(3月止) 马庆云(3月起)
牛泉镇
党委书记 刁玉照
镇 长 张凌云(女)
辛庄镇
党委书记 张子信
镇 长 赵洪新
苗山镇
党委书记 魏常杰
镇 长 陶宗升
茶业口镇
党委书记 杨继荣(5月止) 亓 勇(6月起)
镇 长 亓 勇(7月止) 任启民(7月起)
雪野镇
党委书记 苏国庆
镇 长 刘佃银
大王庄镇
党委书记 亓希山
镇 长 刘同法
寨里镇
党委书记 雷印高
镇 长 黄延成
杨庄镇
党委书记 董成林
镇 长 王建军
和庄乡
党委书记 李乾实
乡 长 王国勤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概况】 莱城区辖1乡、 11镇、 3个办事处,880个行政村
(居委会),总面积187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76.34万亩。年末全区总人口97.13万人,
其中非农业人口28.5万人, 人口出生率9.9‰,人口自然增长率3.31‰。2002年,区
委、区政府团结带领全区人民,深入贯彻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和十六大会议精神,坚
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振奋精神,开拓创新,扎实工作,圆满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
经济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人民
生活水平不断提高。2002年,全区实现国内生产总值98.15亿元,同比增长12.7%,其
中, 第一产业增加值12.47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43.52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42.16
亿元,分别增长3%、14.4%和13.9%。农业“两化”发展势头良好,全区以“三辣”为
主的经济作物面积发展到50.5万亩, 恒温库达到123座、库容12万吨,加工龙头企业
203家、 加工能力20万吨。20万亩“三辣一麻”无公害标准化基地通过了省级认定,
“通海”牌生姜、大蒜和“春平”牌花椒、大葱获得省无公害农产品认证。畜牧业实
现规模养殖和合同养殖的新突破, 各类畜牧小区发展到480个。林果业快速发展,林
果面积发展到30万亩, 果品总产达到6.3万吨。工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优势产业得
到快速发展,骨干企业的支撑作用日趋明显,2002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值40.9
亿元,实现利税3.2亿元。全区14家重点调度企业完成销售收入27.2亿元、利税2.4亿
元,分别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76.8%、75.1%。第三产业有了新的发展,全区社会消
费品零售总额达到44亿元, 第三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43%。旅游业发展步
伐加快, 全年接待国内外游客8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2亿元。民营经济成为拉动
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2002年全区民营经济实现税金8001万元,占全区财政总收入的
比重达到36%。 地方财政收入12560万元,同比增长20.9%;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49
亿元, 贷款余额31亿元, 分别增长35.14%和42.0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
7425元,同比增长16%;农民人均纯收入3609元,同比增长4.79%。招商引资成效显著,
园区建设实现新突破。全区上下积极响应市委、市政府的号召,坚持把招商引资和园
区建设作为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举全区之力广招天下客商。全区招商引资形成固定
资产6亿多元。外方投资过亿元的莱矿生态节能钢结构建筑新材料项目、兴源热电厂、
莱新铁矿、莱芜市轧钢总厂线材厂和投资8000万元的莱芜市千榕板业有限公司项目先
后落户莱城区,项目进展顺利。同时,充分发挥省属以上驻莱城区大企业的优势,依
托各企业新上招商引资项目和合作项目40个。坚持把园区建设作为招商引资、发展民
营经济的有效载体,全区16处经济园区完成基础设施投资9293万元,引进项目400个,
完成项目投资10.5亿元,初步成为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龙头和亮点。各项改革顺利推
进,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高。农村改革,认真贯彻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全
面完成了土地承包期延长30年的工作。积极稳妥地完成了农村税费改革,农民人均减
负63元,减负率达42.98%。加大水利、林业产权制度改革力度,股份制、股份合作制
水利工程达到3500多处,林权改制面积达到47万亩。企业改革,坚持以产权制度改革
为核心, 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目标,因企制宜,一厂一策,全区435家村及村以上
企业基本完成改制任务。社会保障体制改革力度加大,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费、养老金
按时足额发放,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得到加强。政府机构改革顺利推进。行政审批
制度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医疗制度、住房制度改革基本完成。人事制度、土地使用、
户籍管理、工资制度、村居建设、城镇退役士兵安置等各方面改革也都稳步推进。外
向型经济有了新发展, 2002年全区实现进出口贸易总额10417万美元,其中出口完成
8815万美元。泰丰纺织股份有限公司出口超过3000万美元,银河纺织集团、王子纺织
股份有限公司出口均超过千万美元。 新批准外商投资企业12家,实际利用外资893万
美元,自营进出口权企业发展到31家。投资规模不断扩大,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1.3亿元, 同比增长20.8%。重点项目建设进展顺利,泰山
纸业10万吨轻量涂布纸项目、银河纺织麻纺改造项目、九羊集团陶瓷刀具项目、汇金
股份铸态球铁管件项目等项目相继开工建设或竣工投产。小城镇建设步伐加快,小城
镇建成区面积达到20平方公里, 城镇化水平达到39.2%。区乡道路建设取得新成就,
新建改建道路84条410公里, 通车里程达到1125公里。电力、通讯条件明显改善。农
业综合开发取得显著成绩。精神文明建设不断强化,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认真贯
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各类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和政策、法律、科
技、文化、卫生、道德“六进家”活动扎实有效,全区干部群众的精神面貌明显改变,
社会文明程度有了新的提高。莱城区“法德结合、文明理家”的成功经验被列为在全
国宣传的重大典型。进一步强化以“四民主一公开”为重点的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依
法组织完成了第七届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工作,广大干部群众的民主法制观念明显增
强。深入开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坚决打击“法轮功”邪教组织,社会安定局面得到
巩固和发展。积极开展国防教育和军民“双拥共建”,认真抓好民兵预备役工作,军
政军民团结进一步加强。科技工作成绩显著。12项科技成果获市级以上奖励。基础教
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协调发展,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计划生育年年被市委、
市政府授予一等奖。全面落实环境目标责任制,进一步巩固了“一控双达标”成果。
文化、卫生、体育、监察、人事劳动、审计、统计、安全生产、厂地协作、外事侨务、
民族宗教、政府法制、档案、史志、老龄、残疾人、工商联、对台事务、机关事务管
理等各项社会事业均取得了很大成绩。
【莱城区荣获“全省双拥模范区” 称号】莱城区共有优抚对象36300户,驻莱城
区部队15个, 其中团以上建制单位7个。建区以来区委、区政府重视双拥工作,坚持
以基层双拥为重心,高标准抓工作落实,全方位启动基层活力办实事、求实效。1995
年、1999年两次荣获“全省双拥模范区”,2002年再次被命名为“全省双拥模范区”。
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健全网络。莱城区委、区政府始终把双拥工作作为一项关系国
家长治久安的政治任务来抓。区里成立双拥工作领导小组,15个乡镇(办事处)区直
部门分别成立由党政一把手挂帅的双拥领导机构。全区各级设立双拥工作领导小组16
个,拥军优属服务组织955个,参与双拥工作组织协商人员2193人,形成了军地相联,
上下贯通,全方位覆盖的双拥工作组织体系。为使双拥工作落到实处,莱城区狠抓了
经常性工作的检查指导、以落实责任制为主要内容的考核督导和以落实优抚安置政策
为内容的执法监督三个环节。区委、区政府先后制定实施了《常委议军会议制度》和
《军地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双拥大计,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使
双拥工作规范有序发展。关心支持部队建设,为部队官兵办实事、解难题。每逢“八
一”、元旦春节及过往军队拉练演习施工,区五大班子领导都要进行走访慰问。在商
业、粮油、医院等服务行业积极开展为子弟兵提供优先、优质、优惠的“三优”服务
活动。凡是双拥工作中的大事、难事、急事,主要领导及时决策,迅速解决。如驻莱
部队靶场用地问题, 区领导采取现场办公的办法予以解决,一次性划出山坡地200亩
无偿供部队军训使用。 1996年至2000年共有6条国防光缆通讯线路从莱城区通过,涉
及18个乡镇、78个村,线路累计90多公里。为使部队顺利施工,莱城区召开有关单位
协调会,实地察看每条线路,做好群众思想工作,使各项工程顺利完工。几年来,为
解决驻军生活交通等问题,莱城区先后为部队无偿划出交通和灌溉条件方便、土质肥
沃的菜地120亩, 帮助建起大棚20个。在智力拥军活动中,累计向驻军部队送去3600
多册书籍,价值30000多元的文体器材,34件统一制作的书橱。帮助54885部队重新组
建锣鼓队。先后安置随军家属26名,安排解决40多名急需入学入托的军队干部子女。
全区为支持部队各项建设累计投资100多万元, 完善了部队的各项设施。认真落实优
抚安置政策, 积极为优抚安置对象排忧解难。莱城区有优抚对象6.7万人,占全区总
人口的7%。莱城区先后制定出台了《优抚对象优待抚恤办法》《退伍义务兵优抚安置
办法》《国防教育条例》《优待法规选编》《征兵工作细则》,进一步加强地方性法
规制度建设,双拥工作逐步走上规范化、制度化轨道。2001年,全区农村义务兵家属
优待金兑现497.2万元, 烈属军属户均抚恤优待标准分别略高于或相当于当地上年度
人均收入水平。烈属优待1401户,人均1750元;军属优待2760户,户均1700元。加强
基层优抚安置“五个一”服务保障网络实体化建设,增强基层优抚安置工作的保障服
务功能。 开展“爱心献功臣行动”,全区投入150多万元,为优抚对象修缮、新建住
房464间, 206户住房难优抚对象住进了新房,126名“三老”优抚对象入住乡镇敬老
院光荣间,切实解决了“三老”优抚对象的住房困难。积极做好农村退伍军人的两用
人才开发工作,1374人担任村干部,占全区村级干部总数的27.2%,其中有326人担任
村党支部书记、 119人担任村委会主任。
【招商引资与园区建设取得显著成绩】莱城区委、区政府坚持把招商引资和园区
建设作为加快发展的突破口, 2002年全区引进招商引资项目305个,总投资额168127
万元,外方投资额121431万元,外资到位84552万元,形成固定资产63262万元。一是
层层分解任务,落实目标责任制。区委、区政府将任务层层分解到各乡镇(办事处)
及区直各部门,落实到每一位机关干部身上。充分发挥重点企业、重点村、民营大户
和重点园区“四路大军” 的作用, 签订招商引资责任状。对15家重点调度企业,按
2001年销售收入的5%分配招商引资任务; 对6个重点经济园区,根据区位和规模分配
了500至1000万元的招商任务;对销售收入300万元以上的民营大户,按2001年销售收
入的10%由乡镇分配招商引资指标; 对经济总收入不高、交通便利、班子强、有发展
潜力的100个村, 分别分配了50至200万元的指标。 二是突出重点,坚持抓大项目。
2002年全区引进、洽谈大项目28个,其中5000万元以上的13个,5000万元以上的开工
在建项目5个。 三是立足实际,采取多种形式招商。依托优势产业招商。主要依托以
纺织、铸造、造纸、化工、建材为主的优势产业,以“三辣”、林果、畜牧为主的特
色农业以及旅游、教育、卫生等新兴产业,有组织、有重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推介和
招商。依托企业招商。通过企业引资金、上项目,带动全区招商引资工作的开展,区
里成立厂地协作办公室,建立领导干部联系省以上驻莱城区各大企业制度,积极协调,
寻求合作, 实现共同发展。依托民营大户招商。全区选出28个年销售额300万元以上
的民营大户,区五大班子领导每人联系一户,引导他们招商引资,谋求更大发展。依
托小分队招商。 区政府组织4个招商小分队,分别到北京、上海、广州、温州等地招
商引资,洽谈了一批好项目。各乡镇(办事处)、区直有关部门组织专业队伍,走出
去招商引资。四是改善投资环境,抓好载体建设。开展“发展环境建设年”活动,形
成重商、亲商、安商、富商的良好氛围。成立莱城区投资服务中心,对外来投资项目
实行“一门受理,全程服务,限时办结”。以园区建设为载体,狠抓北埠民营经济区
的建设,带动全区经济园区的快速发展。五是广开渠道,搜集信息。通过因特网发送
莱城区招商项目,同时积极搜集外商投资意向。加强与省以上驻莱企业的联系,及时
了解这些大企业的投资需求。聘任招商代理,先后向上级部门和在外亲朋好友发放委
托招商代理聘书200余份。
【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2002年,莱城区以“三级联创”为重点,
以富民强村工程为主线,强化措施,提高了全区农村基层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的整体
水平。认真搞好农村两委换届工作。推行农村党支部两推一选、村委会直选和支部书
记村主任一人兼、 两委成员交叉兼职。 全区应换届村中,书记主任交叉兼职率达到
80.3%,两委成员交叉兼职率达到70.2%,一批素质高、能力强的致富能人进入村级班
子。 强化农村干部培训。组织141名新任农村支部书记参加市委党校培训,在房干村
举办了两期400名农村党支部书记参加的培训班, 提高了农村干部的整体素质。指导
乡镇(办事处)搞好换届后两委干部培训工作。加强农村干部规范化管理,增强农村
基层组织的战斗力。认真落实《莱城区农村基层组织工作规范(试行)》等文件精神,
规范农村工作决策程序、议事规则、财务管理、农村干部报酬标准等,实现农村基层
组织建设的制度化和规范化。制定了《关于对农村主要干部工资实行统筹的意见》,
对农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村计生主任、村会计等四职主要干部工资实行乡镇统筹,
解决了现任农村干部报酬不规范和经济落后村干部报酬不能兑现的问题。出台了《关
于进一步发挥农村离任干部作用的意见》,发挥卸任干部的积极作用。抓两头带中间,
促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均衡发展。一是抓先进。农村两委换届后,按照不同类型排查
出有一定基础的18个村,由18名区委常委、党员副区长带领67个部门的71名同志包村,
一包3年, 进行重点培养。二是抓后进。对年初倒排出的127个相对后进村,选派489
名乡镇机关干部,由副局级干部带队驻村,以实施“富民强村”为主线,帮助村里解
决实际问题,有力地促进了农村工作的开展。加强党员教育管理,提高党员素质。以
保持党员先进性为目标,以争创“十好”党员为主线,加强党员教育管理,涌现出一
批优秀基层党员干部。先后组织富民强村优秀党员事迹报告团和学习实践“三个代表”
事迹报告团到各乡镇(办事处)作巡回报告,在党员中引起强烈反响。在抓好试点工
作的基础上,制定了《加强对党员教育管理,加大不合格党员处置力度的意见》,加
强对党员的教育管理。严格把好“入口关”,做好党员发展工作。
【民营经济发展迅速】莱城区委、区政府进一步加大民营经济发展力度,鼓励机
关工作人员轮岗从事民营经济,全区民营经济健康、快速发展。2002年全区个体工商
户达到24068户, 私营企业发展到2254家,比上年分别增长11.8%和22.2%。上缴税金
8001万元,比上年增长54.3%,占地方财政收入的比重达到36%。28家纳税大户受到市
委、市政府表彰奖励。强化宣传,营造发展氛围。在全区开展“民营经济发展宣传月”
活动,把各级出台的鼓励发展民营经济的优惠政策送到群众当中。对6个投资规模大、
社会信誉好、守法经营、照章纳税、贡献突出的民营大户进行集中宣传。动员全区机
关干部轮岗从事民营经济,首批选派了88名区直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走向经济主战
场,形成了人人“想民营、议民营、干民营”的浓厚氛围。落实责任,明确目标任务。
区委、 区政府分别同15个乡镇(办事处)和7个区直相关部门,签订了《2002年度民
营经济工作目标责任书》。各乡镇(办事处)将目标任务层层分解,并签订目标责任
书,做到了责任清、任务明、措施实。搞好服务,优化发展环境。区直28个职能部门,
对支持和服务民营经济发展作出了承诺。成立保护经济发展环境办公室,开展优化经
济发展环境的宣传和整治活动,对民营业户要求办理工商注册登记、土地使用等手续
的,派出专人代为办理,使民营业户集中精力搞生产经营业务。组织民营业户代表对
区直职能部门测评,测评较差的部门,在区委全委会上通报,并限期整改。完善政策,
激发发展活力。在认真落实省、市优惠政策的基础上,区委、区政府重点制定了两项
奖励扶持政策。一是各乡镇(办事处)超额完成民营经济纳税计划任务的,由区财政
奖励超额部分的50%, 用于扶持民营经济发展和奖励为民营经济发展贡献突出的单位
和人员。 二是区财政拿出民营经济上年度上交地方财政收入的10%建立“民营经济发
展担保基金”,专项用于民营企业贷款担保,鼓励支持纳税大户、投入大户、科技大
户、出口创汇大户做大做强。培植大户,发挥龙头带动作用。选定了54家民营大户作
为市、区领导联系点,定期到企业了解情况,帮助民营大户解决实际问题。重点调度
的150家年投资50万元以上的民营大户,全年完成投资5.5亿元。引导民营业户积极走
合股经营、联户发展之路,想方设法寻找合作伙伴。鼓励和支持民营业户积极参与招
商引资,千方百计引进资金和项目。鼓励民营大户和外来客商买断、参股、控股经营
现有区、乡、村集体企业。莱城区百货大楼和方下橡胶厂改制为民营企业后,实现年
销售收入1亿元,利税400万元。建设载体,发挥聚集效应。修订完善园区规划,建立
多元化投入机制,加快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园区承载力和吸引力。全区
16处经济园区,突出抓好北埠民营经济区、凤城工业园、口镇工业园、鲁中姜蒜市场、
方下工业园、 张家洼轻纺工业园、城南工业园7个重点园区建设。
【外经外贸工作实现新突破】莱城区委、区政府大力组织实施经济国际化战略,
全区外贸出口、利用外资、新发展自营进出口企业、出口创汇大户等各项工作均创历
史最好水平。2002年,全区共完成自营进出口贸易额10417万美元,同比增长31.3%,
其中出口完成8815万美元,同比增长46.5%,占全市地方出口总额的56.7%,高于全省
平均增幅33个百分点,高于全市平均增幅47个百分点。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千方百计
扩大出口。一是抓市场,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巩固扩大日、韩、东南亚等传统市场,
深度挖潜,“寸土不让”,确保出口规模稳定增长。重点突破新市场,做到“寸土必
争”。组织参加俄罗斯纺织品博览会等一系列国外会议,各进出口企业主动出击,积
极开拓新市场,确保外贸出口比上年同期有稳定增长。二是抓调整,实现出口结构的
转变。重点抓出口产品结构调整,提高产品的创汇率。组织全区纺织大户抓市场,抓
技改,抓管理,拓展出口渠道,积极开拓国际市场。三是抓联动,促成“多贸并举”
新格局。狠抓外贸代理与外贸收购,实现多口岸出口。培植外贸出口骨干,壮大外贸
出口实力。实施骨干带动战略,以市纺织厂、二染厂和张家洼棉纺织厂为重点,用好
两纱两布经营权,扩大纺织服装产品出口。推动出口有潜力的大户,巩固传统市场,
努力开拓新市场。狠抓出口增长点,加强外贸出口队伍建设。帮助已获得进出口经营
权、 出口一直比较稳定的企业,抓协调服务,抓定单落实,确保出口增幅保持在30%
以上。引导已获得进出口权但出口实绩较少、有比较稳定的客户的企业,抓住有利时
机,狠抓市场开拓,确保出口有大幅增长。帮助已获进出口经营权但尚无出口实绩的
企业,完善手续,加强指导,实现尽快出口。引导部分没有进出口权,通过代理出口
农副产品企业,转变观念,尽快申办进出口权。加强区内进出口权企业与无进出口权
企业的联系,制造联姻,实现利益共享。完善政策环境,提高服务水平,狠抓招商引
资,全面推动外经外贸工作的开展。
【招商引资先进单位——辛庄镇】辛庄镇党委、政府把招商引资作为振兴全镇经
济、增加群众收入的首要任务,招商引资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2002年在建项目达到
6个, 形成固定资产4574万元,走在了全区前列,受到区委、区政府的表彰奖励。党
政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一是统一思想,齐心协力抓招商。辛庄镇以招商引资统领
全镇经济工作,先后三次召开全镇党员干部大会,采取多种有效形式,广泛宣传招商
引资的重大意义,全镇上下形成了想招商、议招商、抓招商的合力。二是党政主要负
责人亲自跑项目、谈项目。辛庄镇提出并做到“三人担子一人扛,挤出二人去招商”。
先后多次到北京、淄博、潍坊、齐鲁石化、青岛等地招商引资,洽谈项目。三是组织
专业队伍抓招商。成立招商引资领导小组和工作班子,明确由1名副书记和1名副镇长
分工负责, 配备6名业务骨干,集中精力抓招商引资。大中小项目同时跑、一齐上。
对大项目,靠上抓,只要有效益,就在政策上最大限度地给予优惠。对中小项目,根
据客商条件和企业效益分析,尽可能地满足要求,让投资方满意。对有意到辛庄投资
的客户,主动上门介绍辛庄,分析优势,增强客户在辛庄投资的信心和决心。2002年,
辛庄镇引进项目12个, 其中已竣工项目4个,在建项目4个,待建项目4个,合同资金
1.25亿元。 优化环境、依托园区招商。多方筹资460万元,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实现
了“四通一平”目标。镇政府出资85万元办好了工业园起步区470亩土地的用地手续。
成立经济园区建设有限责任公司,围绕项目建设抓协调、搞服务、办手续,为投资方
创造了较好的软硬环境。2002年,入园项目10个,其中竣工项目5个,在建项目5个,
合同资金1亿元。
【泰丰纺织集团保持高效益发展】泰丰纺织集团开拓创新增活力,与时俱进快发
展,实现了社会效益和企业效益共同提高,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同步繁荣,保持了高
速度增长、 高效益发展的良好势头。2002年,实现销售收入8.2亿元、出口创汇3240
万美元、利税8048万元, 同比分别增长50.1%、51.5%、14.65%,在全国棉纺织行业中
排名第17位,出口创汇第25位,成为莱芜市及泰安海关辖区唯一受到省政府表彰的企
业。做大做强企业,实现规模扩张。泰丰纺织集团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
合的战略,借助外力求发展,努力把企业做大做强。企业紧紧抓住国内低支纱市场日
趋饱和, 高支纱市场急待开发的良好发展机遇,投资1.5亿元,成立莱芜经纶纺织有
限公司,新上七万环纺锭及200台平缝机,投产后可实现年销售收入2亿元,利税2000
万元。同时,瞄准国际市场,积极参与境外合作,以境外投资带动企业发展。2002年,
投资210万美元, 与澳大利亚港峰公司合资在澳大利亚设立温莎利家(皇家)集团有
限公司,主要生产高档床上用品及羊绒被等产品,年生产14.5万套。公司持续不断的
投入,为企业提供了强大的发展后劲和动力。加快国际化发展步伐,增强出口创汇能
力。公司不断加大产品开发和国际市场开拓力度,2002年开发了26个新品种,其中色
织大提花布、丝面交织大提花布、高支合股缎纹布填补国内空白,荣获国家级新产品
称号。坚持走外向型经济之路,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公司出口市场遍及五大洲25个国
家和地区,开辟了阿联酋、以色列、土耳其等中东市场,扩张了英、法、意等欧盟市
场,实现了由单一的亚洲市场到欧盟市场的转变,出口产品由两纱两布,扩大到印花
布、床上用品、针织内衣等服装产品,出口产品结构更趋优化。新产品的开发和国际
市场的开拓,促进了出口创汇。构建国际化管理体系,强化企业内部管理。一是管理
体系国际化。在公司内部推行日本、美国等国家先进企业管理方式,如SS现场管理、
QCC质量管理等。在管理手段上,实行微机化管理,并应用了ERP等计算机管理系统。
2002年一次性通过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和OHSAS18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
成为莱芜市唯一一家“三证”齐全的地方企业。二是人才管理国际化。该公司十分重
视对国际化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工作。先后从省外贸招聘了17名专业人才,面向大专院
校招聘了30多名大学生,充实公司外贸队伍。通过培训,外贸人员做到“四懂”,即
懂英语、懂业务、懂工艺、懂成本。公司内逐步形成了一支熟悉国际贸易惯例、了解
国际市场的高素质专业人才队伍,为公司的国际化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刘绍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