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事业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c&A=1&rec=119&run=13

[各级各类教育健康发展] 义务教育实施水平进一步提高。 2002年,全市小学、初中
入学率均保持100%,巩固率小学达100%,初中达99.5%,残疾儿童入学率达98.4%,全
市又有5个乡镇通过义务教育示范乡镇评估。 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步伐加快。普通高中
在2001年扩招的基础上,年内进一步扩大招生规模,全市共招生8016人,比上年扩招
649人;职业学校实际完成招生1900多人,取得了近5年来的最好成绩;加上普通中专、
成人中专学校、行业部门办学招生,全市高中阶段教育普及率达80%,位居全省前列。
高等教育规模进一步扩大。2002年,山东农业大学在莱芜职业技术学院设立专科部,
招收专科生200人,学院共招新生1720人,比上年增加800人,学院在校生人数达4000
余人。 成人教育、学前教育水平巩固提高。成人教育适应富民强村工程及加入WTO的
需要,狠抓了农民和企业职工培训;学前教育,全市学前三年教育普及率达85%,有4
处幼儿园通过了省级示范园复评、2处幼儿园被命名为市级示范园,9处幼儿园被命名
为市级一类园。

[大力推进素质教育, 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全市广大教育工作者牢固树立“以教学为
中心,以质量求生存,以管理求效益”的指导思想,加强教研教改,教育教学质量进
一步提高。各级各学校和广大教师认真贯彻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深入开
展新教材、新课程改革实验,积极探索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的创造教育模式,努力培
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年内,全市有“计算机辅助教学实验与研究”、“办
文学社,提高学生语文素质的研究”、“中学英语优化实践教学模式研究”、“中学
化学能力培养研究”、“影响和制约思想政治课实施素质教育的因素及对策研究”等
多项研究列入省级课题,并取得了较好成绩。素质教育活动广泛开展,组织参加了第
三届山东省中小学生创造活动竞赛, 全市共有7件作品获奖;举办了莱芜市大中学生
运动会, 有39个代表队497名运动员参加比赛; 举办了全市中学生篮球赛, 参加了
“学校杯”中学生田径运动会;组织了学校文化艺术节,推动了艺术教育活动的开展。
电化教育、试验教学进一步加强。组织了中小学生电脑制作评选活动,推荐16件作品
参加省里评选,有1件获一等奖,7件获二等奖,6件获三等奖,获奖率88%;组织了电
化教学优质课评选活动,选出12件作品送省里参评,其中有5节课获一等奖,6节课获
二等奖, 1节获三等奖,获奖率100%;组织了全市电化、实验教学论文评选,收到论
文42篇, 评出一等奖9篇,二等奖13篇,三等奖13篇。教育教学质量取得新突破。全
市小学毕业生优秀率达87%,合格率达100%;初中毕业生优秀率达76%,合格率达98%;
普通高中会考合格率达96.5%, 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普通高考有较大突破,全市普
通高校招生报名6652人,实际录取本科4455人,录取率达70%,其中本科录取2155人,
比上年增加612人,增长近40%;重点本科录取783人,比上年增加353人,增长82.1%。
重点本科上线率为11.74%, 大大高于全省平均水平。本科军检分数线,理科565分,
与威海市并列全省第一; 文科553分,与东营市并列全省第一。艺体教育在上年的基
础上又有新突破, 高考音体美专业共录取本科258人。职业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有大提
高,毕业生就业率达95%以上,有2名同学考入西安交大,160多名同学升入对口高校。

[教育投入] 2002年,全市各项教育经费总收入为32613.4万元,其中国家财政性教育
经费23543.9万元, 社会捐、集资办学经费1612.5万元,事业收入7153.4万元,其他
收入303.6万元。 全市各项教育经费总支出为32567.4万元,人均教育经费总支出262
元, 其中用于个人部分18953.7万元,公用部分7493.3万元,基建支出3492.8万元。
在教育经费总支出中,财政性教育经费占72.5%,小学生均教育事业费1241.11元,其
中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37.55元; 初中生均教育事业费952.35元,其中生均预算内公
用经费39.08元;高中生均教育事业费1114.79元,其中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15.32元。
为全面提高义务教育水平,2002年启动了三项教育基金.贫困生救助基金自1月18日启
动,共筹集资金97万元,年内发放40.89万元,救助贫困生2588名,为制止中小学生辍
学、提高中小学生巩固率发挥了积极作用。从普通高中收入中统筹经费40多万元,设
立中小学校长、骨干教师奖励基金,评选莱芜市首届中小学“十佳校长”及百名学科
带头人,于9月24日进行了隆重表彰。年内,市财政安排中小学危房改造资金70万元,
争取上级拨款160万元, 各区配套投入资金1309.6万元, 全市共完成危房改造面积
40297平方米。

[教师队伍建设] 进一步加强师德教育, 建立健全师德建设规章制度,把师德考评情
况作为评优树先、职务评聘的重要条件,促进校风、学风、教风进一步好转。严格政
策规定,为1895名干部、教师和离退休人员及大中专毕业生办理了正常的晋档、调整、
转正定级、职称兑现等工作手续,为56名调入、分配和退伍军人办理了列编手续,完
成1003名中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评审和推荐工作、各级各类层次共3547人的教师资格
认定工作、4名省特级教师的推荐选拔工作和第二批6名援疆教师的选送工作,发挥了
较好的导向作用。认真做好教师人事档案整理工作,加强对紧缺学科毕业生和优秀毕
业生的招聘工作,制定出台优惠政策,为职业技术学院和市直学校引进优秀人才8人,
其中研究生5人。抓好教师继续教育,组织开展骨干教师培训,选拔38名省级骨干教师
参加省属有关师范院校的培训学习, 培训市级骨干教师350人;组织开展新课程改革
培训,选拔44名中学教师参加省级培训;组织开展中小学教师助学自考工作,共录取
小学教师150人,中学教师850人。认真抓好语言文字工作,对1900名中小学教师进行
普通话等级水平测试,实现了持证上岗;组织部分教师参加省级普通话测试员培训学
习,为推普工作培养了骨干。加强教育干部队伍建设,按管理权限抓好副县级干部、
县级后备干部的选拔任用工作,顺利完成市直学校59名科级干部的竞聘工作,组织开
展了干部学历学位认定清理工作, 积极组织参加国家、省、市及有关部门组织的WTO
知识培训、 党校学习、纪检干部培训、法律培训和党员教育学习等各种培训,选送2
名高中校长参加全省校长提高培训, 举办了1期全市幼儿园园长培训,共有61名园长
参加了学习培训和外出考察。进一步改革用人机制,学校校长实行竞争上岗,全年共
为市直学校选聘副县级干部23人, 聘期3年;莱城区共有91个校长竞争位置,通过竞
选, 有43人成为新任校长(园长),全区校长平均年龄降低6.2岁,小学校长学历全
部达到中师以上,初中校长全部达到专科以上学历,并有30%的校长达到了本科学历。

[学校布局调整] 组织实施《关于深化办学体制改革加快教育事业发展的实施方案》,
加快学校布局调整。 市第一职业中专兼并市第五职业高中,年招生能力增长25%;市
第一职业高中并入市第五中学,举办特长教育班;市第二职业高中更名莱芜市综合高
级中学,实行普通高中、职业高中双学籍,年招生达600余人,比上年增加了400多人;
将市第四职业高中更名为长勺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凭借其优势继续强化校企联合办学;
将市第三职业高中改建为莱城区教师进修学校,开始承担小学教师培训任务。职业学
校通过布局调整,扩大了招生规模,进一步强化了重点学校和骨干专业。与此同时,
中小学布局调整和危房改造工作也取得了明显进展。全市中小学共改扩建77处,撤并
26处, 异地新建4处,新建校舍27000平方米,总投入2235.77万元,圆满完成了预期
的中小学布局调整和危房改造任务。

[落实“以县为主” 的义务教育管理体制] 认真贯彻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完善农村义
务教育管理体制的通知》,进一步加大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调整的力度。莱城、钢
城两个区实现乡镇(办事处)教育办公室主任、“四中心”校长及乡镇(办事处)其
它初中校长由区教育主管部门任命并归口管理。对教职工的编制统一核定,农村中小
学教师必保工资全部实现由区财政通过银行直接发放,进一步落实了按时发放中小学
教师工资的目标。区级政府负责本地区农村义务教育发展规划的制定及组织实施,逐
步调整农村中小学布局,指导农村中小学的教育教学工作,对乡(镇)人民政府有关
教育工作和农村中小学进行督导评估等职能也开始落实。农村义务教育管理正由以乡
镇管理为主向以区管理为主转化。

[民办教育和合作办学] 2002年, 莱芜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积极创造条件,大力招商引
资, 吸引社会力量办学,办学体制改革取得重大突破,先后有6所民办学校和中外合
作学校落户莱芜。市教育局招商引资项目--莱芜贝韦尔国际学校,由贝韦尔国际投资
(香港) 有限公司投资1.2亿元人民币在莱芜市高新技术开发区正式开工建设,全年
完成投资4000万元,2004年暑假将建成招生。由北京世纪佳联教育技术发展公司与莱
城区凤城高中联合创办的凤城佳联国际学校, 面向全省招收初中生700多人。市教育
局引进的新宝宝亲子园已正式挂牌招生,填补了0至3岁幼儿教育的空白。民办莱芜群
星成人中等专业学校招生700多人。 由青岛华澳学校投资兴建的集幼儿园、小学于一
体的莱芜华澳学校2002年暑假正式开学, 招收650多人。莱芜市第一职业中专与新甫
有限公司联合举办的莱城职教中心开始招生。
合作办学取得丰硕成果。山东农业大学在莱芜职业技术学院设立了专科部,完成
招生计划200人。 莱芜一中与中央美术学院实现联合办学,并成为山东大学优秀生源
基地。莱芜十七中与北京师范大学、天津体育学院联合办学,成为北京师范大学高中
英语教学试点校和天津体育学院优秀生源基地。莱芜五中与中国人民大学徐悲鸿艺术
学院联合,成立莱芜市徐悲鸿艺术学校,年招生200人。市综合高中与首都师范大学、
石油大学联合创办了莱芜函授站。初中小学联合办学也有实质性进展,陈毅中学、第
二实验小学分别与北京大学附中、北京大学附小联合创办了远程教育示范学校。

[学校管理] 在加快创建全国1000所示范性高中的同时, 积极组织开展义务教育示范
乡镇评选和省、市级规范化学校创建活动,全市共有18个乡镇创建为义务教育示范乡
镇, 有省级规范化学校11所、市级规范化学校74所,占全市中小学校总数的2.77%、
18.6%,分别高出全省1.16、9.1个百分点。强化学校安全工作,市政府组织召开全市
学校安全工作会议, 层层签定安全目标责任书, 完善学校安全各项规章制度,按照
“三个一”(压倒一切、一把手负责、一票否决)的要求,不断强化“人防、物防、
技防”建设;组织开展学校安全教育宣传活动,在进一步加强学校日常安全教育的基
础上,会同有关部门对学校安全工作及周边环境进行专项督导检查整治,消除了安全
隐患。认真落实《莱芜市人民政府关于贯彻〈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
的意见》,改进和加强学校管理,在业务上实施以市为主的高中管理体制,实行由市
统一教研、教改,统一评估,加大对高中校长的管理力度,从外部环境上推动了学校
管理的改善。各级各类学校牢牢树立“以教学为中心,以质量求生存”的指导思想,
结合自身实际,积极探索治校之路,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加强学校管理工作,形成了
各具特色的管理模式。召开高三教学质量分析会,就抓高三、抓质量提出了明确具体
的要求。召开全市初中学校校长工作会议,要求全体校长自觉抵制各种不正之风,勇
于创新,关心教职工生活,维护教师合法权益,在形成学校特色上狠下功夫,推动学
校管理再上新台阶。

[教育督导与评估] 一是深入调研, 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先后深入两区19个乡镇的
100余所学校进行调研, 写出《关于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办学情况的调查报告》《关
于对农村初中生辍学情况的检查报告》《关于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工作情况的
汇报》《学校危房情况检查汇报》等调研报告,及时反馈给两区,提高了两区工作的
针对性。二是坚持督政为主,以评选义务教育示范乡镇为抓手,促进薄弱乡镇改善办
学条件,推动教育均衡发展。年内,高庄街道办事处、茶业口镇、辛庄镇、雪野镇、
苗山镇等5个乡镇(办事处)通过了义务教育示范乡镇评估。三是加大专项督查力度,
为教育发展创造良好环境。6月,对8个乡镇的中小学、幼儿园进行拉网式危房排查,
共查出危房54处。在危房改造中,坚持危房改造和学校布局调整相结合的原则,有力
地指导了基层工作。针对农村初中生的辍学现象,开展初中辍学情况督导检查,并将
9月份规定为“控辍活动月” ,通过层层签定控辍目标责任书,使辍学问题得到了有
效遏制。针对部分学校利用暑假对中小学生进行文化补习和集体补课以及一些组织或
个人未经审批私自开办各种类型的暑期培训班、 辅导班等情况,7月,对城内学校举
办的各类培训班和补习班进行了检查,使暑期初中、小学有偿办班情况得到了有效控
制。同时,对学生在校时间过长、星期日补课、课业负担过重等情况,及时进行随访
调查,以区为单位统一了作息时间,将中小学作息时间表在《莱芜日报》上公布,自
觉接受社会监督。

[莱芜职业技术学院实施后勤社会化改革] 2002年,莱芜职业技术学院借鉴外地市高
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经验,积极稳妥地进行后勤改革试点,对勤工俭学和其它经营承
包单位成功地进行了剥离, 辞退了37名临时工,成立了后勤服务中心,完成了学院3
个食堂的招标、经营承包工作,莱芜职业技术学院后勤工作全部按市场化、社会化体
制运行。后勤服务中心全年共完成营业额100余万元,学院后勤工作节约资金20%,改
革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庆祝一中建校50周年] 10月6日, 莱芜一中召开建校50周年庆祝大会。市领导李玉
妹、于希信、杜焕常、刘宗元、董立兴,山东省人民政府督学、山东决策中心总顾问、
莱芜一中名誉校长徐胜三等领导出席庆祝大会。莱芜一中始建于1952年10月,现有62
个教学班, 4000名学生,314名教职工,是省重点中学、省级规范化学校、省级文明
学校。50年来,学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出了
合格初中毕业生7761人, 高中毕业生16235人,为高等院校输送合格新生7079人,为
莱芜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为迎接校庆,莱芜一中投资2000万元,新建
教学楼等基础设施2万多平方米,使老校焕发了青春。

[行政服务] 一是继续深入开展机关作风建设年活动, 工作质量和服务水平有了进一
步提高,机关作风明显转变。二是认真学习贯彻《关于环境是莱芜发展生命线的决议》,
实行承诺服务。精简审批事项,简化审批程序,将原有的10项行政审批事项取消4项,
压减40%,对保留的6项审批事项,除学校设置和有固定审批时效的事项外,一般审批
事项3个工作日办结, 简单事项随到随办。实行事项跟踪,对需省以上审批的事项,
实行跟踪服务,督促办理,确保在规定的时限内办结。加大政务公开力度,将学校设
置、基本建设投资项目、资金使用情况、中小学收费项目、贫困生救助基金管理等依
据的文件标准和工作程序向社会公开,自觉接受监督,对招生、考试等社会关注的工
作,通过新闻媒体加大向社会宣传的力度,增强工作透明度。严格控制会议次数和发
文数量,从严控制各类检查评比活动。为开发区建设和民营经济发展搞好服务,对民
营企业的职工子女实行就近入托、入学,享受与国有企业职工子女同等待遇。对入市
经营的民营业户、在城镇民营企业从业的农民和外地人员,凡有固定场所的,不受户
籍限制,及时帮助其子女就近入托、入学。三是按照市里的统一部署,派人进驻莱芜
市行政服务中心,实行窗口办公。
年内,莱芜市教育局被省委宣传部授予山东省党员教育工作先进单位,被市委、
市政府授予2002年爱国卫生工作先进单位、 2001-2002年度无偿献血先进单位、2002
年度招商引资暨工作实绩先进单位、计划生育工作先进单位和提案承办工作先进单位。
计划财务科被省教育厅授予全省教育系统财会工作先进集体,基础教育科被省教育厅
授予第三届山东省中小学生创造活动竞赛科技教育奖、全省学校体育、卫生、艺术与
国防教育先进单位、2002年工作先进科,招生办被省教育厅授予山东省招生工作先进
集体、山东省中小学教师助学自考工作先进集体,职教站被省教育厅授予山东省中小
学教师助学自考工作先进集体,勤俭办被省教育社、省图书供应社授予全省图书管理
发行先进单位。服务中心教育窗口被莱芜市行政服务中心授予“文明窗口”荣誉称号。
(谢宜祥 亓 斌 王方刚 任甲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