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经济贸易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c&A=1&rec=100&run=13

[对外贸易快速发展] 2002年,全市完成进出口总额25373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0.5%,
绝对额列全省17市第14位。 其中出口完成16672万美元,增长8.2%,出口额列全省第
14位; 进口完成8701万美元,增长15.1%,进口额列全省第13位。全市进出口贸易主
要呈现以下五个特点: 一是地方进出口再创历史新高。市地方进出口完成17298万美
元,增长34.4%,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7.2个百分点。其中,出口完成12810万美元,增
长37.7%,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1.2个百分点,占全市出口总值的比重达到76.8%,比上
年同期提高16.4个百分点; 进口完成4488万美元,增长25.9%,占全市进口总值的比
重达到51.6%。市直企业出口3915万美元,增长22.5%;莱城区出口8815万美元,增长
46.5%; 钢城区出口80万美元,下降8%;莱芜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出口3862万美元,比上
年减少2243万美元, 下降36.7%,影响全市出口下降13.5个百分点。二是培植出口骨
干企业取得明显成效。年内大力实施骨干带动战略,扶优扶强,壮大骨干企业出口规
模,市地方出口过1000万美元的企业达到4 家,合计出口额8329万美元,增长30.3%,
占市地方出口总额的65%。其中,泰丰纺织集团有限公司出口3219万美元,增长51.2%;
市第二染织厂出口1889万美元, 增长52.8%;国际贸易实业公司出口1697万美元,下
降0.5%;银河纺织集团有限公司出口1524万美元,增长15.5%。出口过500万美元的企
业达到4家,出口额2822万美元,增长112.5%。万兴果菜食品有限公司出口902万美元,
增长31倍; 橡胶集团公司出口741万美元,增长126.6%;山东泰山钢铁有限公司出口
624万美元,增长13.2%;市毛巾厂出口555万美元,增长31.5%。三是出口队伍进一步
壮大。全市新批登记各类进出口企业68家,其中外贸流通企业10家,生产性进出口企
业27家(民营企业15家),外商投资企业31家。新增出口企业全年累计实现出口2019
万美元,拉动地方出口增长15.8个百分点。三资企业出口2378万美元,增长204.1%;
民营企业出口769万美元,增长80%。四是外贸出口结构进一步优化。2002年,全市纺
织服装出口额8649万美元, 增长34%, 占全市出口总额的51.9%。冶金铸造产品出口
5235万美元,占全市出口总额的31.4%。农副产品出口1805万美元,增长83.2%,占全
市出口额的10.8%。三大出口骨干产业合计出口15689万美元,占全市出口总额的94.1
%; 全市一般贸易出口11596万美元, 增长49.7%。加工贸易出口5076万美元,下降
33.7%。 五是巩固传统市场、开拓新市场取得明显成效。截至2002年底,全市进出口
市场达到101个国家和地区,对亚洲传统市场出口完成13210万美元,增长1.3%。对欧
美发达市场、南美、非洲和大洋洲出口分别为1784万美元、981万美元、357万美元和
342万美元,增长18.7%、95%、75.9%和112.4%,拉动全市出口增长6.6个百分点。

[利用外资高速增长] 全市全年合同利用外资8003万美元,同比增长278%,增幅列全
省第3位, 实际利用外资2806万美元,增长55.2%,列全省第9位,是10年来莱芜市利
用外资发展最快、最好的一年。重点项目利用外资实现新突破,全市共签订利用外资
1000万美元以上项目合同6个。 截至年底,全市累计合同利用外资29207.38万美元,
累计实际外资额13808.62万美元。

[对外经济技术合作实现新突破] 年内, 全市兴办国外企业2家,市毛巾厂在美国设
立莱芜毛巾(美国) 贸易公司并投入运营,带动毛巾系列产品出口200多万美元;泰
丰纺织集团有限公司在澳大利亚设立温莎集团有限公司, 总投资300万美元,是全市
在境外投资额最大的一家控股企业。经外经贸部批准,市建工集团获得对外承包工程
签约权,填补了莱芜市没有对外承包工程企业的空白。对外劳务快速发展,全年外派
劳务362人,同比增长27%,期末在外人数达到400人,同比增长27.4%。

[抓好结构调整, 扩大出口规模] 一是抓好出口产品结构调整。全年市地方出口完
成12810万美元,同比增长37.7%,拉动全市出口增长21个百分点,其中纺织服装产品
出口增长34%,比全省平均增幅高21.5个百分点,农副产品出口增长83.2%,比全省平
均增幅高67个百分点,均创历史最高水平。二是抓好出口企业结构调整。引导帮助有
条件的企业审批、申报进出口经营权,全年共增加各类出口企业68家,其中综合性进
出口权企业10家,生产性进出口经营权企业27家,外商投资企业31家。三是抓好市场
结构调整。研究制定《2002年全市招商引资开拓国际市场行动计划》,积极组织企业
参加在日本、韩国、俄罗斯的经贸洽谈活动和国内的广交会、华交会、深交会、青交
会等经贸洽谈会,积极推动国际市场多元化战略,年内全市对欧美、南美、非洲、大
洋洲市场出口分别增长18.7%、 95%、75.9%和112.4%。四是全力扶持重点企业出口,
实施骨干带动战略。通过帮助骨干企业境内外参展、落实各项政策,新上改扩建项目,
设立海外公司等措施,骨干带动作用明显,全年地方8家出口过500万美元的企业共完
成出口11151万美元, 同比增长39%,占全市出口额的66.9%,拉动全市出口增长24个
百分点。五是培植新的增长点,增强发展后劲。全年新增加的出口企业已有15家开展
了业务,共完成出口2019万美元,拉动市地方出口增长15.8个百分点;民营出口企业
发展到15家,出口769万美元,同比增长80%;外商投资企业出口完成2378万美元,同
比增长204.1%。

[强化服务职能,优化外经贸环境] 一是积极争取领导支持。年内三次邀请省政府、
省外经贸厅领导赴莱芜市检查、指导外经贸工作,对开发区建设给予大力支持和帮助,
把莱芜经济开发区列入全省重点调度联系单位。二是优化政策环境。研究提出关于对
全市出口创汇企业实行奖励的政策措施, 以莱政发 [2002] 2号文件印发。编印下发
《国家、省和我市鼓励外贸出口的政策汇编》《国家、省扶持企业“走出去”鼓励政
策汇编》 。协调泰安海关、国税局、中行、外汇管理等部门帮助3家企业新争取到加
工贸易A类企业资质, 为2家企业实现A类企业再升级,为全市三资企业和重点企业进口
设备和加工贸易减免税1.55亿元。建成泰安海关莱芜监管场站, 并开通国际贸易口岸
直通业务。为企业办理出口退税抵押贷款证明1.3亿元,全年办理出口退税8453万元。
为企业解决打包贷款2亿元, 退税质押贷款6000万元。完成外汇核销1.4亿美元。抓好
优惠政策落实, 全年累计为企业兑现各种补贴与奖励1152万元。为企业向国家外经贸
部申报待批重点技改项目贷款贴息720万元。 三是优化服务环境。制定《市外经贸局
关于政府工作“提速”的服务承诺》和《市外经贸局关于加快民营开放型经济发展的
服务承诺》,抽调专人入驻“一站式”服务大厅,全权办理外经贸审批业务。工作中
做到三个到位,即授权到位、责任到位和服务到位,变坐门服务为主动上门服务,特
事特办, 实行全过程跟踪服务,先后审批加工贸易进出口合同额10480万美元;为11
家民营企业争取到大蒜出口经营资格,为部分新获权企业解决广交会摊位。帮助泰丰
纺织集团有限公司、银河纺织集团有限公司、新开元织锦有限公司等单位申请解决纺
织品出口配额。充分发挥贸促会的职能,积极为企业联络客商、提供信息和咨询,为
企业签发原产地证201份, 签证金额1410万美元。组织8家进出口企业的9名业务人员
赴北京外国语学院进行了为期22周的外语强化训练。组织举办全市进出口贸易实务培
训班。

[招商引资工作]一是抓好境外招商。筛选、论证招商引资项目48个,建立全市招商引
资项目库。 编印中英、 中韩文对照的《莱芜招商引资项目册》和《莱芜招商指南》
4000份,刻录光盘1000张。先后赴韩国、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举办招商引资活动,
共签订利用外资合同、协议7350万美元。二是抓好国内招商。先后组织企业赴北京、
上海、深圳、厦门、温州、烟台、青岛等地参加经贸洽谈会,推介重点项目30个,联
络客商380余人次, 现场发放各种宣传资料和项目材料3000多份。三是抓好利用外资
方式创新。在基础设施项目、第三产业、企业产权出让、企业境外上市等领域以及委
托招商、以商引商等方面大胆探索,在教育领域利用外资、外向型企业技改享受国家
扶持政策等方面实现了突破。四是积极合理有效地利用外资。坚持数量与质量并重,
既注重引项目、引资金,更注重引进先进设备、先进技术和先进的管理经验,以加快
全市产业结构调整,提升企业的国际市场竞争力。五是抓好利用外资项目的审批管理
和服务,帮助各区及有关企业引荐客商、论证项目、组织谈判、起草合同章程、办理
审批手续。全年新批外商投资企业31家,增资企业达到8家,增资额1722万美元。
(张兆永)

[外贸行业管理工作] 2002年,原市外贸总公司机关59名工作人员全部分流完毕。债
权债务基本清查完毕,经多次与债权人衔接、协调,并依靠法律手段进行妥善处理,
没有发生债权人闹事、上访的事件,保证了各企业生产经营稳定。老干部工作开展有
序,定期为他们检查身体,积极筹措资金,及时报销老干部医疗费,并为他们办理了
医疗保险。积极为干部职工解决实际问题,为425户职工办理了土地证,为147户职工
按福利房改办理了房产证, 为职工补贴取暖费6万多元。积极抓好企业协调与服务工
作,确保生产经营的顺利开展。2002年,原外贸系统出口创汇2633万美元,同比增长
29.5%; 完成工业产值7247万元,实现利润214万元,同比分别增长12%和6%;实现销
售收入28868万元,同比增长4%。职工收入稳定增长,全年工资及福利910万元,同比
增长21%; 缴纳养老金136万元,同比增长18%。为55户职工办理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
障,年保金额8万余元。
(张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