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述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a0&A=9&rec=97&run=13

【概况】 2005年末, 全市工业企业总数达1.54万家。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
1645家,从业职工57.3万人,资产总值达1225.6亿元。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
值672.3亿元, 比上年增长29.3%; 实现销售收入2562亿元,增长38.3%; 实现利税
200.1亿元、利润135.8亿元,分别增长33.5%和36.6%。
反映经济效益综合水平的7项相对指标中,有5项比上年明显提高。其中,总资
产贡献率提高1.49个百分点,资本保值增值率提高18.7个百分点,全员劳动生产率
增长24.7%, 成本费用利润率下降0.09个百分点,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到219.1%,
提高20.28个百分点。

表7 2005年威海市主要工业产品产量
───────────┬───────┬───────┬────────
产品名称 │ 单位 │ 产量 │ 比上年增长(%)
───────────┼───────┼───────┼────────
原盐 │ 万吨 │ 12.44 │ 44.3
发电量 │亿千瓦小时 │ 66.85 │ 4.4
乳制品 │ 万吨 │ 7.99 │ 5.5
啤酒 │ 亿升 │ 1.43 │ -62.5
纱 │ 万吨 │ 5.48 │ 565.6
布 │ 亿米 │ 1.44 │ 187.3
印染布 │ 万米 │ 809.87 │ -19.7
毛机织物(呢绒) │ 万米 │ 131.60 │ 6.4
丝 │ 吨 │ 945.00 │ -34.6
丝织品 │ 万米 │ 305.31 │ 952.8
服装 │ 亿件 │ 1.89 │ 44.9
轻革 │万平方米 │ 1710.41 │ -26.2
皮鞋 │ 万双 │ 1310.40 │ 36.9
机制纸及纸板 │ 万吨 │ 1.81 │ -84.7
碳酸钠(纯碱) │ 万吨 │ 2.60 │ 4.0
农用氮磷钾化学肥 │ 万吨 │ 8.52 │ 40.2
料总计(折纯) │ │ │
氮肥(折含N100%) │ 万吨 │ 8.52 │ 40.2
中成药 │ 吨 │ 227.15 │ 64.6
橡胶轮胎外胎(轮胎外胎│ 万条 │ 2072.72 │ -0.5
塑料制品 │ 万吨 │ 2.07 │ 11.1
塑料薄膜 │ 吨 │ 6060.70 │ -36.8
水泥 │ 万吨 │ 105.01 │ -52.7
平板玻璃 │万重量箱 │ 864.67 │ 31.5
生铁 │ 万吨 │ 31.32 │ 4.0
黄金 │ 千克 │ 1156.93 │ 0.6
泵(液体泵) │ 万台 │ 25.08 │ 527.3
小型拖拉机 │ 万台 │ 2.83 │ -23.7
农业运输机械 │ 辆 │ 4862.00 │ 45.8
交流电动机 │万千瓦 │ 1286.81 │ 33.8
通信及电子网络用电缆 │万对千米 │ 98.33 │ -37.2
传真机 │ 万台 │ 57.59 │ 66.0
显示器 │ 万台 │ 9.26 │ 5.4
打印机 │ 万台 │ 253.21 │ 51.9
钟 │ 万只 │ 16.40 │ -28.1
───────────┴───────┴───────┴────────

【工业投资快速增长】 全市在建技改项目1230项,完成投资322.2亿元,比上年
增长25.8%;完工技改项目640项,新增销售收入340亿元、利税27.5亿元。百项投资
过亿元的工业项目, 已开工建设98项,累计完成投资169.4亿元,一批重大工业投
资项目建成投产。
实施百项重点工业投资项目 确定了百项重大工业投资项目,总投资300亿元。
市经贸委成立了重点项目领导小组,实行分包责任制,及时帮助企业协调解决项目
实施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三角集团130万套全钢子午胎、山东蓝星玻璃集团格法
改浮法(450吨) 在线镀膜玻璃、好当家集团有限公司15万吨箱纸板、荣成泓达罐头
食品有限公司梅林食品工业园、山东同大有限公司引进设备生产高附加值家纺产品、
哈飞汽车威海分公司5万辆微型载货汽车等40个项目建成投产或部分投产。
实施“银企互动”工程 筛选了一批工业投资项目,与人民银行威海市中心支
行联合实施了“银企互动”工程,对全市投资过1亿元的129个重点工业投资项目的
贷款资金需求情况进行调度,编制项目简介,并与全市重点基础设施项目、旅游项
目、商贸流通项目、海洋水产项目汇总,编成了《威海市重点投资项目名录》,向
各金融机构推介。其中,工业项目总投资431亿元,需贷款175亿元,项目全部投产
后,年可新增销售收入1067亿元,利税169亿元,出口创汇2.6亿美元。山东双轮集
团搬迁改造、魏桥纺织工业园、威海拓展纤维有限公司碳纤维及其制品项目一期工
程等65个项目与有关银行达成了贷款初步意向,意向贷款金额66亿元。
建设制造业基地 继续抓好五大产业群的建设,突出抓好威海船厂搬迁扩建、
黄海造船厂的万吨级船舶、华泰汽车公司的越野车、三角集团的子午胎、成山集团
的子午胎和钢丝帘线、山东曲轴总厂的曲轴等重大项目的实施。全市五大产业群在
建项目996项, 完成投资270.4亿元,占全市工业投资的83.9%。其中,交通运输设
备产业群在建项目82项,完成投资33.3亿元;电子信息产业群在建项目105项,完成
投资22.6亿元; 机电工具产业群在建项目130项,完成投资29.1亿元;轻工纺织产业
群在建项目347项,完成投资93.1亿元; 食品医药产业群在建项目332项,完成投资
92.3亿元。
引导企业“退城进区” 成立了市经贸委“退城进区”协调工作小组,召开动
员和调度会议,督促已进区企业加快项目实施进度。华东数控有限公司、海马集团
有限公司、新东方钟表有限公司等企业的搬迁工作已经完成,双轮集团股份有限公
司、 天润塑料有限公司、威海印刷机械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的搬迁工作全面展开;
威海工业园已有蓝星集团中玻科技有限公司格改浮在线镀膜玻璃生产线改造、蓝星
集团中玻科技有限公司银镜生产线改造、威海新笛谱工程材料有限公司高速公路用
底布、 威海万业染织有限公司搬迁改造、威海六毛纺织有限公司搬迁改造5个进区
项目开工建设, 总投资7.4亿元; 威海船厂的搬迁改造工程已开工建设,完成投资
5260万元。

【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增强】 全市完成新产品开发项目907项。其中,国内空白以
上项目53项,国内先进项目553项。新产品销售收入比重达27.2%,新产品利税比重
达26.3%,全市高新技术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728.5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24.9
%,比年初提高2.9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企业由120家增加到133家。
推进企业技术中心建设 年内,怡和专用设备有限公司、好当家集团有限公司、
双连制动材料有限公司3家企业的技术中心被认定为省级企业技术中心。 抓好已认
定的3家国家级、 20家省级及36家市级企业技术中心的规范化建设,在市级技术中
心中开展上档升级活动,筛选确定了“十一五”期间重点扶持的百家技术中心企业。
通过规范管理,全市技术中心建设日臻完善。全市省级技术中心企业新产品销售收
入占工业销售收入比重达54.1%,新产品利润比重达56.5%,完成技术开发项目占全
市的46.6%。
实施百项重点技术创新项目 一是积极申报省级技术创新项目。 年内全市有
113个项目列入省级技术创新项目计划。 其中,文登天润曲轴有限公司球铁曲轴无
型芯铸造工艺研究与应用、山东双轮集团股份有限公司“DIN标准单级单吸离心泵”
等97个技术创新项目列入山东省第一、二、三批技术创新项目计划; 山东新北洋信
息技术有限公司“标签打印系统”等16个项目列入山东省重点技术创新项目计划。
项目总投资20.8亿元, 投产后年可新增销售收入116亿元。二是筛选确定2006年百
项技术创新项目和“十一五”重点技术创新项目,通过规划指导与动态管理相结合,
对这些项目实行定期调度和联系人负责制,确保项目顺利实施。
大力推进产学研联合 一是组织企业参加了2005年山东省产学研暨新材料展洽
会。达成产学研合作项目60项,项目总投资12.5亿元。该批项目进展顺利,签约项
目已实施39项, 占总项目的65%,到位资金7.3亿元,占项目总投资的58%。其中,
已完成的项目9项,预计实现销售收入9100万元,利税2026万元。全市95%以上的大
中型企业通过各种方式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开展了不同程度的合作,产学研联合
成为企业不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的一项便捷、有效的途径。二是积极搭建“校企联
姻” 平台。通过全市企业与校方学生的双向选择,项目对接,共接收清华大学9名
研究生进行暑期社会实践; 加强与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的合作,确定16家企业
作为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学生的实习基地,进一步推进了产学研联合。
落实鼓励企业技术创新的优惠政策 会同市财政局出台了《威海市制造业企业
技术创新项目资金管理办法(试行)》,分两批下达资金项目60项,拨款1495万元。
协助企业以重点项目为依托争取上级政策扶持,在2005年国家级技术中心创新能力
项目中, 天润曲轴有限公司技术中心创新能力项目争取到国家专项无偿补助资金
500万元。 同时协助双轮集团、华羽集团、迪沙药业等16家企业争取电子信息推广
应用专项资金144万元。 会同财政部门组织企业提报《山东省产业技术研究与开发
资金项目》 计划,有22个项目列入其中,争取省技术创新专项资金490万元。通过
政策引导,企业对技术创新工作更加重视,技术开发投入逐年增加。年内全市投入
开发资金35.74亿元,占全市工业销售收入的1.5%,比年初提高0.3个百分点。

【品牌工业建设取得新突破】 2005年,“威高”、“山花”、“华夏”3个商标
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 全市中国驰名商标总数达到7个(其他4个为“三角” 、
“成山”、“金猴”、“双轮”)、山东省著名商标总数达到56个。年内,全市有
4个产品获得中国名牌产品称号:云龙牌化纤被、艺达牌化纤被、蓝星牌浮法玻璃、
国投中鲁浓缩苹果清汁,中国名牌产品总数增加到8个,山东省名牌产品达49个。
按照“名牌产品—品牌企业—品牌行业—品牌工业”的思路,扎实推进“品牌
工业”建设。市政府下发了《关于深入实施品牌战略的意见》,对获得国家、省名
牌和知名商标的企业,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引导企业重视品牌建设。同时制定了
《关于全面推进品牌工业打造制造业知名品牌的意见》,建立威海市工业争创名牌
产品和驰名(著名)商标企业资源库,确定培植企业和产品名单,切实加快全市工
业实施品牌战略的步伐。

【骨干企业快速发展】 2005年,市经贸委制定了《关于实施百企登峰攻坚计划的
意见》,并制定了《关于对实施百企登峰攻坚计划实施情况进行目标管理考核的通
知》,把企业年度经济增长目标、技改投资、技术开发、资源利用等情况纳入考核
目标,实行了月调度、季通报制度,年终进行综合考评,确保“十一五”期间重点
企业“登峰” 目标的实现。 到年底,全市规模以上企业达到1645家,比年初增加
558家。 重点骨干企业支撑作用进一步增强,销售收入过10亿元的企业有31家,比
上年增加3家。三星电子、三角集团、成山集团3家企业销售收入均超过50亿元。

【发展循环经济成效显著】 全市重点用能企业每万元工业总产值能源消费量0.85
吨标准煤, 比上年下降10.5%, 节约能源量2236万吨。 每万元工业总产值取水量
9.29吨, 下降8.9%。全市重点综合利用企业综合利用固体废料、废弃物135万吨,
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占全部利废总量的85%以上。
加大宣传力度 全省建设节约型社会现场会后,市政府下发了《关于发展循环
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意见》、《威海市节约能源办法》等文件,市经贸委会
同有关部门组织电视台、报社、广播电台等新闻单位,对威海热电厂、华能威海电
厂、广泰空港设备有限公司等企业在节能降耗、资源综合利用等方面的先进经验进
行了报道,《威海日报》设立了《建设节约型社会》专栏,宣传建设节约型社会工
作的意义。编印了《工业节能48法》、《楼宇节能24招》、《家庭节能36计》等宣
传资料,向社会发放2万册,收到良好效果;成功举办了2005年节能宣传周活动,有
30多个单位的200多人在百米长卷上签名。宣传周期间,全市发放宣传材料2万余份。
开展节能节水工作 以贯彻落实法律法规为主线,有效推进节能节水工作。对
全市38家重点用能单位和年取水10万吨以上的38家重点用水企业,实行月调度、季
分析,建立通报制度。进一步加大执法力度,对全市范围内节能节水工作进行了专
项检查,对高耗能、高耗水企业以及宾馆、商厦、写字楼等公共设施节能节水情况
进行了专项检查。针对存在的问题,及时下达整改意见,对违反节能、节水法律法
规的行为,严格按照法律程序进行处理,促进资源节约工作的开展。
推行清洁生产 一是认真搞好清洁生产的推行和审核工作,与市环保局共同确
定了三角集团、华能威海电厂、金猴集团等28家企业为清洁生产审核试点企业。印
发了《企业实施清洁生产审核评估标准》,转发了《山东省清洁生产审核暂行办法》,
指导企业认真抓好落实。二是做好市长环保责任书的签订和落实工作。为确保环保
目标责任的落实,每季度对责任书中规定的内容进行调度。
发展循环经济 以已有的48家资源综合利用企业为切入点,引导其以循环经济
的理念发展生产; 会同税务部门认定市级综合利用企业12家,到年底,全市已认定
的综合利用企业累计达60家,全年完成综合利用产品产值9亿元。协调公安、交通、
工商等部门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报废汽车回收管理的通知》,加强对报废
汽车回收市场的整顿管理。 推荐申报国家资源节约综合利用项目5项、省循环经济
试点城市2个、园区2个、企业15家、资源节约试点项目12个,争取威海市第二热电
厂海水淡化项目专项资金1330万元、 成山轮胎股份有限公司清洁生产专项资金
19.99万元,推荐申报国家鼓励发展的环保设备(产品)2个。

【机电产品出口再创新高】 全市完成工业制成品出口39.8亿美元, 比上年增长
39.7%。 机电产品出口过1000万美元的工业企业达到32家,三星电子、三角集团和
成山集团的出口额均突破1亿美元。 全市完成机电产品出口额20.5亿美元, 增长
49.3%,占全市外贸出口总额的43%。
出口产品结构调整步伐加快 重点发展了汽车零部件、船舶、通信产品、电子
信息等四大产业链相关产品,集中力量扶持出口骨干企业,大力推进高新技术机电
产品出口。积极推荐山东双连集团等企业列入国家汽车产品出口基地企业; 建立重
点机电产品出口企业联系制度,确定30家重点机电产品出口联系企业。其中威海北
洋集团等14家企业列入山东省机电产品出口重点联系企业名单。通过加大技术改造
和新产品开发的力度,出口产品结构明显优化,船舶、汽车零部件、通信产品、电
子信息产品等“三高”产品在出口商品中的份额持续攀升,促进了机电产品出口的
快速增长。
努力争取国家政策扶持 组织威海双丰电子集团有限公司等12家已竣工达产、
符合条件的企业提报2004年度机电产品技术更新改造项目贷款贴息资金计划,项目
涉及造船、 汽车及零部件、数控机床等机电设备制造行业,总投资3.4亿元,专项
贷款2.5亿元。经积极协调,为北洋集团、双丰电子、双连集团等8家企业争取机电
产品技术更新改造贷款贴息资金677万元, 列全省第二位,占全省贴息资金总额的
18%。项目达产后,可为企业年新增利税3860万元,年新增创汇5800万美元。同时,
积极申报国家机电产品出口专项和研发专项,为威海联桥精密机械有限公司、山东
新北洋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山东双轮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乳山力久特种电机有
限公司等6家企业争取了184万元出口机电产品研发资助资金。
重点实施“以进促出”战略 2005年,为威海魏桥科技工业园有限公司、威海
光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等20家企业办理进口设备国际招标备案手续, 为110家机电
进口企业办理网上进口申报注册手续,为三星通信设备有限公司等办理机电产品进
口网上转报1014批次,为企业争取机电产品进口额度4.8亿美元。

【积极开拓国内市场】 按照省、市政府的统一部署,组织企业参加了一系列国内
行业招商和经贸洽谈活动,取得了显著成效。
2005威海国际新型节能建筑暨装饰材料博览会 博览会总体设计以新型节能为
理念,适应了循环经济发展的趋势,代表了建筑装饰行业所追求的方向。经认真筹
备和精心组织,展销活动取得了丰硕成果,达成协议、合同销售额约10亿元,直接
成交额近1000万元。
威海(沈阳)经贸合作活动周 根据市委、市政府确定的国内四大招商活动安
排,组织市内企业在沈阳举办了威海(沈阳)经贸合作活动周活动。威海市经贸代
表团通过举行新闻发布会、投资环境说明会、经贸合作洽谈会、旅游恳谈会、经贸
考察等一系列活动,签订合作项目40项,合同引进资金总额62.6亿元,协议引进资
金总额32.4亿元;威海市对沈阳及东北地区合同投资总额7.9亿元,达成销售合同总
额25.6亿元。市经贸委与沈阳市经委签订了《威海市经贸委与沈阳市经委关于建立
长期经贸合作关系的框架协议》。
山东省名牌产品万里行活动(西线) 共组织22家企业36种产品参加了山东省名
牌产品万里行活动(西线),取得了丰硕成果。全市累计签订商品贸易和投资项目合
同及意向30项,总金额达11.5亿元。其中,合作项目3项,签约额1.55亿元;贸易合
同、意向27项,签约额9.96亿元;新发展客户55个,现场零售总额16万元。
其他经贸活动 5月份, 组织15家企业20种产品参加十三届中国(青岛)食品博览
会,签订产品销售合同额8790万元,销售协议额3.6亿元。6月份,组织12家企业16
种产品参加十六届哈洽会,签订产品销售合同额1.3亿元,销售协议额4.5亿元。组
织企业参加了2005年第二届中国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发展国际论坛暨中外汽车及零部
件企业投资贸易洽谈会等国家和省、 市组织的6次专业招商洽谈经贸活动,签订合
作合同、协议61项,协议引进资金12亿元,贸易成交额24亿元。另外,配合市国内
招商局等单位,组织企业参加了在杭州、上海、温州等地举办的经贸合作活动周。

【做好经济运行分析与监控】 年内,针对国内主要能源原材料价格波动较大等情
况,市经贸委加强了对工业经济运行的组织、协调和调度。全力抓好经济运行的分
析与监控,掌握经济运行的态势。一是做好对重点企业生产经营的监控、两项资金
的监测、电力运行情况等的分析,掌握经济运行趋势,为领导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二是突出对国家政策变化、突发事件等对经济运行影响的分析。针对国家控制固定
资产投资、土地政策调整以及主要能源、原材料涨价等系列因素变化,及时进行调
查研究,指导工业生产。三是实施银企联手,解决企业流动资金不足问题。组织推
荐了5家企业,参加了省银企合作推介会,实施封闭贷款,取得了较好成效;组织筛
选了50家有还贷能力、产品有市场的企业,积极向金融部门推介,争取更大的支持,
促进企业的发展。全力抓好电力安全稳定运行和煤电运供应保障工作。制定下发了
《威海市有序用电实施方案》和《全市电力迎峰度夏预案》,为全市电力安全运行
提供了制度保障; 针对电网高峰负荷高、峰谷差继续扩大的特点,加强了需求侧负
荷控制,推出了宾馆、商场、工贸企业和居民用户具体的削减高峰负荷和节约用电
措施; 针对煤炭紧张的情况,抓好电厂煤炭储备情况调度,进一步落实电煤调运责
任制。针对重要物资供应紧张、价格上升的情况,建立了“重要物资市场动态”周
报制度。

【大力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 围绕“诚信威海”建设,会同市建委、房管、质监、
公安、工商、税务等有关部门,针对食品、药品、烟草、农资、房地产市场等关系
群众切身利益的行业,集中开展了打击假冒伪劣、欺诈失信、违规经营、逃废债务、
偷税漏税等专项整治活动, 查处各类违法案件1.22万起,查处假冒伪劣案值5665
万元,罚没款1000万元,进一步净化了市场环境,维护了良好的经济运行秩序。
(杨启玉 于晓 原英明)

【工业园区建设】 2月26日,市政府确定成立威海市工业园(以下简称工业园)
筹建处,威海市工业园正式启动。工业园按照功能完善、布局合理、设施配套、环
境优美、富有活力的标准,由市政府直接投资、建设、管理。工业园位于威海市区
南部,总控制面积92平方公里,其中可建设用地80平方公里,一期规划面积52平方
公里(环翠区草庙子镇区域),远期包括文登市山镇。工业园的主要任务是为市区
骨干企业发展提供平台,承接国内外大的产业项目,打造威海制造业聚集区,加快
威海市区与文登城区的对接。工业园重点发展两大类工业:一类工业包括电子信息、
机电工具、医药食品等,二类工业包括机械设备、橡胶化工、金属材料等。
基础设施建设 坚持高标准规划、 高质量建设、 高速度推进,当年投入资金
2.6亿元(其中包括企业性投入8500万元) ,编制完成了工业园总体规划(包括总
体规划、近期建设规划、路网规划、与文登对接规划及管线专项规划等); 平整场
地200公顷,活动土石方600万立方米,修建道路3条17公里,硬化路面25万平方米,
绿化美化23万平方米,安装路灯600多基;对雨水、自来水、污水、天然气、电力、
热力、 通讯、有线、宽带等管线统一规划设计,敷设各类管线12种150公里,辐射
了整个近期建设区域,基本实现了“十通一平”。
招商引资 3月8日,市政府下发了《关于加快威海市工业园建设的意见》,规
定所有进入工业园的项目,必须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符合环境保护的要求,符合
市委、 市政府确定的进区标准(项目投资额在1亿元以上,每平方公里的投入达到
45亿元)。12月31日,市政府下发了《关于促进市工业园加快发展的意见》,进一
步提高了工业园的准入门槛: 外资项目投资规模原则上不低于2000万美元,内资项
目投资规模原则上不低于2亿元人民币;项目投资强度原则上不低于国家级开发区水
平。按照“招大商、引大资”的办园方针,工业园大力进行“择商选资”,组织招
商活动8次,接洽考察团组90多批次,引进项目30个(其中3个项目列入国家“863”
计划),总投资127亿元,所有项目均符合准入要求,当年实际到位资金12.3亿元。
(别文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