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大开放:加快发展第一主题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a0&A=9&rec=259&run=13

威海的闻名,得益于快速发展;威海的发展,得益于扩大开放。
威海的扩大开放,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 位于山东半岛最东端,与韩国、日本一
水之隔。面向韩日招商引资,成为威海对外开放的主攻方向。
威海人始终保持着这份清醒,坚持着这个方向。地级市成立至今,取得了不斐
的成绩。2004年,全市合同利用外资34.5亿美元,同比增长114.1%,实际利用外资
14.9亿美元, 同比增长84.5%,外商投资领域由建市初期的服装、水产品加工发展
到电子、机械、建材、轻工、旅游服务等各行业,韩国三星、日本三菱、伊藤忠、
美国美林、英国英维思等世界500强企业落户威海;全市进出口贸易总额55.9亿美元,
同比增长38.8%, 出口34.5亿美元, 同比增长36.4%,进口21.4亿美元,同比增长
42.7%,出口商品由建市初期单一的农副产品发展到19大类600多个品种。目前,威
海已与162个国家或地区开展经贸往来,与英、日、韩、美等国家的7个城市建立友
城关系。作为全国惟一的中韩区域性口岸交易会——中韩(威海)经济贸易洽谈会,
1993年至今已成功举办11届,成为对外开放的重要“桥头堡”。
扩大开放,招商引资,威海有着深切的体会: 招商引资搞好了,没有项目可以有项
目,没有资金可以有资金,没有出口订单可以有出口订单。因此,威海市的历届领
导班子都把扩大开放紧紧抓在手上,强调“以开放促改革、促调整、促发展,从全
球化的视野出发,发挥比较优势,充分利用国内外、市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
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和更高层次上‘引进来’、‘走出去’,更多地聚集生产要
素,更多地借助外力,全方位高水平扩大对外开放。”
解放思想,牢固树立“大开放”观念。思想解放的程度,决定开放的深度和广
度。转变观念,破除思想障碍,威海不遗余力。1992年,小平南方谈话后,全市上
下围绕清除“左、旧、小”,以“三个有利于”为标准,集中开展解放思想、实事
求是大讨论,有效地破除了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工作思路、工作方法和工作作风,
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观念发生了新飞跃,开始用国际惯例和市场经济的思维方式考
虑工作和处理问题。
1997年,地级威海市成立十周年,又恰逢香港回归和党的十五大召开,威海适
时掀起新一轮解放思想热潮,提出各项工作要大胆闯、大胆试、大胆干、大胆冒,
对外开放进入一个崭新阶段。2002年,威海提出要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必须进一
步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推进经济社会超常规跳跃式发展。全市上下围绕“该不该”、
“能不能”、“怎样能”开展了大讨论,深入破除“满、小、旧、怕”等思想障碍,
浓厚全市加快发展的氛围,全市干部群众对外开放的热情空前高涨,各项工作力度
进一步加大,经济社会步入了一个高速发展的新的历史时期。
拼抢机遇,牢牢把握对外开放主动权。机遇意味着发展,抓住机遇就能大发展,
这是威海的发展观。面对机遇,威海不是坐等,而是去拼、去抢。1990年,中韩建
交之前,国家放宽对韩经贸政策。威海抢先出击,率先开通至韩国仁川的海上航线,
赢得了对韩开放的先机; 1993年,在国内率先举办中韩经贸洽谈会,奠定了威海在
对韩经贸中的“桥头堡”地位。威海高技术产业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出口加
工区的先后批准设立,为威海扩大开放搭建了重要的平台和载体。近几年,省委省
政府提出建设半岛制造业基地和半岛城市群的发展战略,威海再次先行一步,在全
市范围内重新进行产业布局和重组,赢得了进一步扩大开放的主动权。
搭建平台,不断提升对外开放的竞争力。2003年,省委、省政府提出建设山东
半岛制造业基地的战略部署,威海市委、市政府针对日本产业大转移、台资北上、
欧美资本抢滩中国市场的新形势,从全国、全球经济布局的角度,确立建设制造业、
农副产品加工业和旅游度假基地三大工作重点,重点发展运输设备、电子信息、机
电工具、轻工纺织服装、食品医药等五大产业群,营造外商来得了、落得下的对外
开放新环境。他们采取政府推动、政策引导的方法,在对威海高技术产业开发区、
经济技术开发区、出口加工区及8个省级开发区的开发情况进行全面摸底的基础上,
本着“统一规划、分步实施、滚动发展、特色经营”的思路,建设“区中新园”,
规划建设了光电子、造船、汽车配件、染纺、食品等专业性较强的工业园区。这样,
各个园区内的企业既具有同质性,又做到错位经营、衔接配套,形成产业链条。
在威海高技术产业开发区,以三星通讯公司为代表的一批电子制造业企业正在迅速
崛起,30多家企业在三星公司的带动下,进入园区落户,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条。
主攻韩国,实现扩大开放重点突破。威海与韩国一水之隔,海上最近距离仅93海里,
这种独特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威海选择扩大开放的主攻方向只能是韩国。对韩开放、
招商引资,威海既重视活动招商,也重视以商招商、专业招商、小分队招商、文化
招商。经过多年开拓和苦心经营,韩国已成为威海第一贸易和投资伙伴。2004年实
际利用韩资、对韩出口分别占全市总额的76%和65%。在此基础上,威海瞄准日本市
场,抓住日本产业转移的新机遇,全面出击,成功开展了日本招商月活动,进一步
提升了对外开放的层次和水平。对东南亚其他国家和地区传统市场,威海同样紧紧
抓住不放。同时,威海坚持下大气力开拓欧美、非洲和拉美等远洋市场。
国内招商,加快经济规模膨胀速度。“威海以外都是外”是威海的招商理念。
威海的投资, 国内引资一直占1/3左右,而且内资项目具有引进难度小、成本低、
见效快,体量往往较大的特点。因此,威海把吸引内资作为对外开放的重要部分。
工作中,威海市本着“靓女先嫁”的精神,舍得拿出好企业、好项目,包括城市基
础设施和公益事业项目,站在全国乃至全球的角度,寻找高水准的合资合作伙伴。
同时,破除封闭保守意识,积极鼓励和支持本地的企业、资金、技术、品牌走出市
门,抢占资源,抢占市场,走低成本扩张道路,创造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山东蓝星
玻璃集团等一批大企业采取控股经营的方式,激活乌海蓝星和咸阳蓝星等20多家中
西部企业,进一步提高了市场占有率和竞争力。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做到“五个坚
持”,即坚持招商主体多元化、坚持以商招商、坚持大项目招商、坚持集群式产业
招商、坚持招商与引进技术、管理相结合。
这些成绩,是威海付出的巨大努力的直接回报,是威海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的
最直观、最有力说明。当前,面对国内各地竞相发展、不进则退、慢进也是退的新
形势,威海身处开放前沿,2005年要超额完成本世纪第一个翻番目标,必须按照科
学发展观和“五统筹”的要求,坚定不移地把对外开放摆到各项工作之先,以更加
积极的姿态,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和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才能保持
在全省乃至全国的领跑地位。
招商引资上新水平。2005年,威海在巩固对韩开放优势的基础上,加大对日本、
欧美等国家及中国香港和台湾地区的开拓力度,进一步拓宽利用外资的渠道和领域;
同时,巩固利用内资的优势,继续加大内资引进力度。在对象上,突出大项目、名
优品牌项目、 高新技术项目、高附加值项目、带动作用强的项目以及世界500强项
目。同时,把引进项目、资金与引进智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结合起来,全面提
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在方式上,围绕政府指导下的以企业为主体、中介组织和
专业队伍为依托的招商新机制,建立完善大项目推进机制,对利用外资重大项目,
成立由市和市(区)领导、主管部门、行业专家、项目单位参加的推进小组,协调
解决规划定点、报批、建设和保障条件等方面的问题。
投资环境上新水平。2005年,威海以园区建设为抓手,在搞好工业园区的基础
设施配套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投资软环境,全面提升对国内外客商的吸引力。为
此,威海正研究制定新的扶持发展措施和优惠政策,吸引集群产业、知名品牌和大
企业集团落户园区,并采取“规模越大越优先、速度越快越优先、贡献越多越优先”
的扶持政策,鼓励企业迅速做强做大。同时,威海将软环境建设重点放在公正透明
的法制环境、公平稳定的政策环境、服务环境和人力资源环境上,不断降低进入门
槛和社会成本,提高投资产出和投资回报,吸引客商,形成产业聚集效应。
队伍素质上新水平。针对招商工作出现的新特点,威海正采取措施,培养引进一批
职业化、现代化、国际化的经营管理人才队伍,一批敬业精神强、熟悉商务谈判技
巧、善于市场开拓的招商人才队伍。同时,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支持和鼓励
企业跨区域经营,走低成本扩张道路。
开放,是威海的优势。扩大开放,威海可以在更高层次更高水平上利用市内外、
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实现更快更好地发展。开放的威海,将以更加骄人的
业绩,展示其活力和实力。
(刘艺 姜辉)
(《瞭望周刊》2005年8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