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强市:培育“群山争峰”之势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a0&A=9&rec=258&run=13

1987年地级威海市成立后的短短十几年间,在“工业立市、工业兴市”方针指
引下,威海迅速实现了由传统农业市向现代工业城市的转变,基本形成了以机械、
电子、化工、轻工、纺织、建材、食品、医药为主体的现代工业体系,工业企业总
数由建市前的546家发展到1.48万多家, 规模以上工业销售收入从45.9亿元增长到
1856亿元。特别是近几年,全市工业经济总量膨胀迅猛,2002年以来规模以上工业
企业销售收入年均增长34.5%,工业经济步入了超常规、跳跃式发展新阶段。
由“工业立市、工业兴市”向“工业强市”迈进,是威海市发展工业经济新的
战略思维。近年来,他们从解决本市工业企业“群山无峰”的实际问题入手,以培
植“三个一批”,即“一批支柱产业、一批大型企业、一批知名品牌”为重点,加
快工业结构战略性调整,鼓励“群山争峰”,全力打造一批生产规模大、经济效益
好、辐射带动能力强的工业“航空母舰”,促进工业经济更快更好发展。经过努力,
取得明显进展。 全市销售收入过亿元的工业企业从无到有,到2004年已发展到422
家,销售收入过10亿元的工业企业26家、过30亿元的5家、过50亿元的1家。在2004
年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国家大型企业名单中,威海占了23个,比上年增加13个; 在山
东省政府公布的200个省重点工业企业集团名单中, 威海有18个企业榜上有名,比
上年增加9个。
膨胀骨干,内涵扩张一批。按照“对规模越大的企业扶持政策越优惠,对速度
越快的企业越优惠,对财政贡献越多的企业越优惠;防止企业吃着优惠政策却慢进、
不进甚至后退”的“三优一防”原则,鼓励企业做大做强。对成长性比较好的企业,
政府与企业直接对面,一企一议,一企一策,最大限度地扶优扶强,促其加速膨胀。
去年,全市共确定重大投资项目115项,总投资300亿元。这些项目到年底已开工建
设102项, 完成投资103.4亿元,占全市总投资的41.9%。市里还与人民银行联合实
施“银企互动”工程,向各金融机构推介投资过千万元的项目301个,总投资350亿
元,项目达产后,年新增销售收入700亿元,利税56亿元,创汇30亿元。
今年以来,威海市开始全面实施“百企登峰攻坚计划”,选定100户工业企业,
通过“政府推动、政策扶持、企业决策、市场运作”的模式,着力提高其核心竞争
力,力争2005年至2010年,使百户企业的营业收入年均增长30%以上,营业收入占
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达到60%以上, 形成年营业收入过10亿元的企业50家,其
中10亿元~50亿元的企业30家,50亿元~100亿元的企业10家,100亿元以上的企业
10家。
调整产品结构,品牌带动一批。培植了一批高新技术产品,传真机及关键件、热转
印打印机、激光打印机、喷墨打印机、偏转线圈、高性能子午胎、通讯光缆、小型
胶印机、碳素纤维布等产品已形成一定规模,部分产品居于国际和国内领先水平。
发展了一批重要的产品基地,地毯、轮胎、钓鱼竿、皮革制品、木工机床、印刷机
械、服装及抽纱制品、海产品深加工、造船、汽车及配套件等产品已具备了较强的
产业优势,成为全国重要的生产基地。培植了一批国内知名品牌,省级以上名牌产
品发展到23个,其中“金猴”、“三角”、“成山”商标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
三角轮胎、成山轮胎、金猴皮鞋、寒思羽绒服被认定为中国名牌产品。加强品牌经
营、叫响“威海制造”,为做大做强工业企业提供了有力支撑。
创新技术,提升壮大一批。通过加大技术开发投入、加快企业技术开发中心建
设、广泛开展产学研联合、引进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等形式,及时跟踪国内外先
进技术,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领先于同行业的核心技术和能够引领市场需求的
新产品, 不断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目前,全市已建立博士流动工作站5个,涉
及8家企业; 建成市级以上技术开发中心59个,其中国家级3个,省级17个,市级39
个;全市92%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与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建立了产学研合作关系。建
市以来, 全市累计完成技改投入808.5亿元,完成技术改造项目9430项,其中投资
在1000万元以上的项目2660项; 累计完成技术开发项目8545项,其中达到国内先进
水平以上4127项。 高新技术产业初具规模,已认定省级高新技术企业111家,去年
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增长51.7%,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由上年的19.7%提高到22%。
外引内联,嫁接改造一批。按照“不求所有,但求所在”的思路,靠优挂强,强身
壮体。国投中鲁果汁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浓缩果汁行业的龙头、国家重点农业产业
化龙头企业,也是世界最大的浓缩果汁生产基地,为做大做强企业,该公司先后与
日本三菱公司、 韩国东进企业株式会社、土耳其厄尔素公司合作,成立了5个合资
企业,并发挥优势跨区兴业,生产规模迅速扩大,技术水平迅速提高,占据了行业
绝对优势,目前该公司在国际浓缩苹果汁市场的占有率已达1/10,并成为可口可乐
公司在中国选定的惟一果汁供应商。
山东黑豹集团有限公司是中国低速汽车行业内的知名企业,去年10月,该公司
与哈尔滨东安集团实行联合,成立东安黑豹股份有限公司,使黑豹公司的汽车生产
研发优势,与东安集团成熟的经营理念、现代化的企业管理模式、完善的产品销售
和售后服务体系,互为补充,实现了新的飞跃。去年东安黑豹的销售收入、利税等
指标比上年翻了近一番,今年上半年销售收入等指标又比去年同期翻了一番。今年
7月, 文登市政府与哈尔滨航空工业集团公司就东安黑豹股份有限公司乘用车项目
一事正式签约。这意味着哈航集团将投资12亿元,在东安黑豹打造一个新的汽车生
产基地。
资本运作,低成本扩张一批。去年,威海市的威高集团、好当家、国投中鲁、山东
威达、 华隆食品共5家企业分别上市,募集资金13亿元,相当于全市全部金融机构
去年新增贷款的1/3, 为企业发展壮大和全市经济发展注入了活力。威海蓝星集团
新成立中玻科技有限公司, 从上游企业和经销商处融资8192万元,引进外资450万
美元; 兼并内蒙古海晶玻璃集团,大大节省了企业扩张成本。威海啤酒集团整体收
购文登市啤酒厂, 投资3000多万元进行技术改造,3年后该集团将形成15万吨的年
产规模。2004年,全市工业企业共完成资本运作和资产重组40多项,涉及资产总额
20多亿元。
扩大开放,整体引进一批。抓住“外资内移”和“南资北移”的机遇,强化招
商引资,在更高层次更高水平上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建设了一批大项目、高
新技术项目、高附加值项目和对区域经济带动作用强的项目。三星电子、华泰汽车、
魏桥纺织、万丰轮毂等国内外知名企业或品牌相继落户威海,并开始领跑威海工业
经济。 2004年,全市共引进总投资千万美元以上的项目107个,比上年增加48个。
全市出口生产企业总数达4228家,其中出口额超过1000万美元的工业企业达23家,
经济外向度达40%。
集聚产业,催生拉长一批。实施产业集聚战略,规划建设了中部加工制造业聚
集区、 西部高新技术产业聚集区和东部临海产业带、 南部农副产品深加工产业带
“二区二带”,引导产业适度集中,合理布局,形成“团队优势”。加工制造业基
地建设,重点培植运输设备、机电工具、电子信息、轻纺服装、食品医药“五大产
业群”,拉长机械、电子、汽车、船舶、食品、服装、家纺“七条产品链”。今后
三年, 将投入1000亿元,支持五大产业群发展。其中,2005年投入300亿元,新建
和续建工业项目1000个,包括投资1000万元以上的项目400个、过亿元的项目100个。
按照预期,经过三到五年努力,威海市将有2至3个乃至更多的产业群销售收入达到
千亿元以上。
从“群山无峰”到“群山争峰”,威海工业实现了由数量速度型向规模扩张型、
质量效益型的转变。 2004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544.9亿元,比上年增
长26.5%。工业的主导地位更加突出,在三次产业中的比重上升到56.4%,比上年提
高1.9个百分点,上缴税金对财政收入的贡献率达70%。今年上半年,全市完成工业
增加值349亿元,同比增长29.2%;工业销售收入1267.3亿元,同比增长37.92%;完成
工业利税109亿元,增长24%;利润74.52亿元,增长22.9%。
(刘艺 杨启玉)
(《瞭望周刊》 2005年8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