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a0&A=9&rec=190&run=13

【概况】 2005年,全市有高等院校5所,即山东大学威海分校、哈尔滨工业大学
(威海)、威海职业(技术)学院、山东药品食品职业学院和山东交通学院海运学
院。 学历文凭考试学校3所,即威海外国语进修学院、威海财经专修学院和威海华
东艺术专修学院。山东大学威海分校招生3553人,在校生1.26万人(不含函授、远
程教育等学生250人);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招生2500人,在校生8175人(不含
函授、远程教育等学生1899人); 威海职业学院招收高等职业教育学生3017人,在
校生7414人;山东药品食品职业学院招生481人,在校生481人;威海外国语进修学院
招生191人,在校生442人; 威海财经专修学院在校生143人;威海华东艺术专修学院
在校生38人。
(于 馗)

【山东大学威海分校】 2005年,山东大学威海分校(简称山大威海分校)在职教
职工1030人,其中,专任教师619人,教授69人,副教授178人,博士生导师12人,
硕士生导师62人。年内学校招收本专科生3553人,招生范围扩大到全国27个省、市、
自治区,并首次全部按学科大类进行宽口径招生。全日制本专科在校生1.26万人,
研究生221人,留学生290人,成人及网络教育学生460人。学校设有新闻传播学院、
翻译学院、商学院、法学院、艺术学院、信息工程学院、海洋学院、韩国学院、继
续教育学院等9个学院和空间科学与应用物理系、 应用数学系两个系,32个本科专
业。同时,设有国际教育交流学院、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成人教育学院、大学外语
教学部、马列主义教学部、体育教学部以及山东大学威海生物技术研发中心、东北
亚研究中心、高等教育研究所、翻译研究所、日语研究中心、语言文学研究所、新
闻传播研究所、金融与证券研究所、旅游咨询培训中心、东方文化研究所、威海卫
法律制度研究所、民间法研究所、法学方法论研究所、韩国研究院(下设韩国法研
究所、韩国经济文化研究所)、大学英语教学研究所、海洋哺乳动物研究所、控制
理论与应用研究所、电子系统实验所、工控技术研究所、计算机系统与应用研究所、
中韩联合IT研究所(与韩国西格纳斯股份有限公司共建)、社会发展研究所、应用
数学研究所、运筹学研究所、市场营销管理研究中心、计算机应用技术研究所、自
动化工程研究所、书画研究院、艺术研究所、装饰艺术研究所等教学科研机构。
赵志浩视察 7月12日, 原山东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赵志浩在市委副书记
朱绪平的陪同下,到山大威海分校视察, 听取了山大威海分校党委书记李建军和校
长韩圣浩关于学校基本建设和办学特色的情况汇报,鼓励学校发挥特色,为国家、
为地方多培养人才。
丁肇中到访 6月19日, 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山东大学名誉教授丁肇中访
问了山大威海分校, 与展涛、李建军、韩圣浩等校领导举行了会谈。6月20日,丁
肇中教授在分校主楼报告厅做了一场题目为“我所经历的实验物理”的学术报告。
韩·山东交流协会到访 4月22日, 山大威海分校校长韩圣浩会见了韩·山东交流
协会金东勋会长一行。韩·山东交流协会是韩国政府批准设立的旨在促进韩国和山
东省合作交流的一个组织机构。会见时,双方希望能够不断加强合作,加深交流,
为了韩国和山东的经济、文化、教育事业发展而共同努力。
艺术教育热点论坛 6月4日,艺术教育热点论坛在山东大学威海国际学术交流
中心开幕。全国政协常委、教育部艺术教育委员会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靳尚
谊,教育部艺术教育委员会副主任、解放军艺术学院副院长周荫昌,清华大学美术
学院副院长何洁,中国艺术教育促进会理事、山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院长孔新苗等
10多位知名专家学者参加论坛。本次论坛是基于2005年山东省高考艺术招生出现了
火热局面而举办的。在本次论坛上,专家学者对当前艺术教育存在的问题,艺术类
专业报考热的深层次原因、艺术教育人才的培养以及如何为艺术类专业报考热降温
等问题展开了讨论,呼吁提高艺术教育质量,理性对待艺术教育热问题。此次论坛
由中央电视台社教节目中心教育专题部联合山大威海分校和威海电视台共同举办,
CCTV-10《交流》栏目记者对本次论坛进行了专访。
教学工作 山大威海分校通过了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按照“以评促
改、以评促建、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原则,学校持续加大对实验室、
图书资料建设投入,健全完善各项教学管理制度,严格日常教学规程,促进了学校
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重点学科建设稳步推进,新上了“统计学”专业。
在2005级新生中继续开办“国贸+韩国语”、“法学+韩国语”特色班的基础上,又
开办了“新闻学+韩国语” 特色班。积极申报2006年的新增专业工作,软件工程专
业获批准设立。 实施了精品课程建设计划,评审立项校级精品课程8门,校级优质
课程21门。在此基础上,积极组织山东省及总校的精品课程申报工作,获评国家级
精品课程1门、 省级精品课程2门,总校精品课程1门。学校制定出台了《山东大学
威海分校暑期学校实施方案》,2005年实施项目24个,1800名学生报名参加了暑期
学校。选拔推荐了56名学生前往厦门大学、吉林大学、天津大学、中国海洋大学等
著名高校进行交流学习;与韩国庆尚大学、清州大学、 园大学等高校实施了互派学
生交流学习计划,有87人次赴韩国高校进行交流和学习。山大威海分校学生在“数
学建模” 和“电子设计”竞赛中获得全国二等奖2项,山东省一等奖6项、二等奖6
项。在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中,获得特等奖3项、一等奖6项、二等奖22项、三等奖
45项,总计获奖76项。制定出台了《山东大学威海分校本科学生教学实习工作暂行
规定(试行)》,新建立实践教学基地7处。
研究生教育 制订完善了《山东大学威海分校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年内在24个专业41个方向上招收录取硕士研究生92名,接收推荐免试硕士研究生33
人, 有144名应届本科毕业生被推荐到国内各知名高校继续深造。首次招收了统招
法律硕士研究生。制定了2006年博士研究生招生计划。
科学研究 年内学校有112个科研项目获准立项。 其中,国家级和省部级项目
18项、 地厅级项目15项、横向项目14项,获资助金额 270万元,比上年增加100多
万元。出版学术著作、教材17部,有9部著作获出版资助; 发表学术论文792篇,其
中,B类以上论文166篇,人文社科类论文被《新华文摘》、《人大复印资料》等索
引、收录15篇,自然科学类论文被SCI、EI、ISTP等索引、收录23篇;申报发明专利
2项,获发明专利1项;有31项人文社科成果获奖,其中2项成果分别获山东省高校人
文社科优秀成果一、 二等奖。 制定下发了《山东大学威海分校服务威海行动计划
(2005~2008)》,启动首批服务威海活动及应用项目17个。设立了专项经费,鼓
励和支持广大教职工面向威海各行各业的项目开展服务、研发、咨询等工作。
师资队伍建设 年内引进专任教师80人。 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12人,博士
生导师1人,博士17人,在读博士3人,硕士47人。外聘教师76人,其中教授42人。
资助55名教师在职攻读博、 硕士学位。学校在读博士、硕士达103人,毕业回校工
作博士7人, 选派了7名青年骨干教师赴国内一流大学进行脱产进修。 制定出台了
《山东大学威海分校教师海外学术研修暂行办法》,设立教师海外学术进修基金,
丰富教师海外学术进修经历。选拔了22名管理干部和青年教师到韩国进行语言培训
和学术研修; 选派了6名青年教师赴美国访问学习,3人攻读博、硕士学位;有2名教
师被列入教育部与山东大学制定的教师海外培训合作计划, 1名教师进入山东省政
府自筹经费教师海外培训计划。继续实施青年学科带头人和青年学术骨干教师重点
培养计划,对第四批41名青年学科带头人、青年优秀骨干教师,继续给予重点支持
和培养;为52名教授、博士提供专项基金资助20万元;为2004年、2005年引进的73位
青年教师配备了教学经验丰富的指导教师。
国际合作 在进一步巩固与原有韩国高校交流与合作关系的同时,与韩国技术
教育大学建立了友好关系,与韩国外国语大学、东亚大学、亚洲大学、仁德大学开
展了新的合作项目。积极开展同英语国家高校的交流,先后与美国东田纳西州立大
学、美国内布拉斯加大学科内分校、美国南德克萨斯州法学院、英国斯旺西大学法
学院等建立起友好合作关系。学校始终把学生“海外学习经历”确立为国际合作与
交流工作的重点。积极探索、拓展国际合作项目,年内确定的主要合作项目有: 组
织160名学生赴韩国进行短期研修、培训;选拔商学院国贸专业第一届特色班43名学
生赴韩国学习;与美国6所高校开展了“1+2+1”本科生双学位教育项目,2004级2名
学生赴美国乔治·梅森大学和北亚利桑那大学学习,这是学校第一次公派学生到美
国留学;与美、英、日等国家的5所大学达成本科生及硕士生培养项目协议。
图书馆与实验室建设 投入图书购置经费500万元, 购买新书20万册。强化了
电子资源的服务功能,与山东大学总校图书馆达成了两地教师异地借书的协议,同
北京大学等开展了异地文献传递服务,为本校教师开通了校外访问电子资源服务,
建设了学校第一个特色数据库——山东大学威海分校研究生学位论文数据库。图书
馆全年接待读者252万人次,电子阅览室上机44万人次。完成实验室建设项目27项,
在建项目4项,总投资达2150万元。新增教学、科研仪器设备价值3310万元。
学生工作 积极开展科技创新和社会实践活动,校园文化生活丰富多彩。在第
九届“挑战杯”科技竞赛中,有8件作品分获特等奖和一、二、三等奖;创办了“大
使讲坛”和“林海文化论坛”;全年举办各种高水平的学术讲座142场,诺贝尔奖获
得者丁肇中教授、图灵奖获得者姚期智教授、菲尔兹奖获得者邱成桐教授、当代儒
学大师杜维明教授及众多两院院士纷纷到校讲学,使校园学术氛围空前活跃。组织
开展了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完成调查报告3000多篇500多万字。有13名学生
获“山东省2005年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优秀学生” 称号,6名教师获“山东省2005年
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优秀指导者” 称号,6支服务团队获“山东省2005年暑期社会实
践活动优秀服务团队”称号。团中央网站、团省委网站、新浪网站、《齐鲁晚报》、
《临沂日报》、《聊城晚报》等多家媒体对山大威海分校大学生的暑期社会实践活
动作了报道。积极落实国家助困政策,全年为174名学生发放国家奖学金,为444名
学生发放国家助学金, 为312名困难学生开通了绿色通道; 设立校内勤工助学岗位
1200多个,发放勤工助学金112万元; 减免学杂费385人次,合计 93.9万元;发放国
家助学贷款2107人,合计1083.7万元; 争取校外资助40.8万元。开展了“爱心传递
——一元超市”活动,动员全校师生关心、帮助贫困学生,受到了《中国青年报》、
《大众日报》、搜狐网站等多家媒体关注。加快推进就业指导工作信息化,应届毕
业生一次就业率达到85.2%,其中专科生一次就业率为80.6%(含专升本),比上年
增长12.4%。毕业生考研率持续稳定在30%左右。
(卢 新)

【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 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简称哈工大(威海),占地
85.85公顷,校园规划用地155公顷,建筑面积22万多平方米,年内在建面积为16万
平方米。学校各类在校生1.04万人,其中,普通全日制在校本科生8175人,研究生
288人,成人高等教育学生1899人,留学生33人;年内新招普通全日制本科生2500人,
研究生157人; 毕业学生923人。全校教职工612人中,专任教师350人,其中,教授
48人, 副教授149人,博士生导师11人,硕士生导师55人。学校设有工学、理学、
经济学、 管理学、文学等5个学科门类,33个本科专业,11个研究生专业。设有汽
车工程学院、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人文与管理学院、外
国语学院、海洋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软件学院、数学系、物理系、体育教
学部等11个院(系、部),设有成人教育学院、远程教育学院、语言培训中心、国
际微电子研究中心、山东省汽车零部件研发中心、山东省企业网络化与电子商务工
程技术研究中心、山东省嵌入式系统研发平台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机器人研究所、
能源与环境研究所等37个教学及科研机构。
领导视察 5月11日,威海市市长宋远方到哈工大(威海)检查指导工作。5月
24日, 威海市市委书记崔曰臣带领观摩团到哈工大(威海)参观考察。5月30日,
全国政协常委、台湾民主自治同盟中央副主席刘亦铭一行3人访问学校。7月24日,
山东省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张高丽视察了哈工大(威海)校容校貌和校园
建设。 9月22日,威海市市长、哈工大(威海)兼职教授宋远方到学校,为全校师
生作了题为《搞好先进性教育 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报告。
建校20周年庆典 9月17日, 哈工大(威海) 举行了建校20周年庆典活动。第
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人大外事委员会委员、总装备部原副部长李元正中
将,运载火箭与卫星技术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孙家栋等10
位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第十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会长、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五届委员会委员周远清教授,海南省原常务副省长鲍克明,山
东省省长助理臧海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港澳研究所所长、北京市政协第九届委
员会副主席朱育诚,威海市委书记崔曰臣,市长宋远方,哈尔滨工业大学党委书记
郭大成,校长王树国,上海交通大学等33所高校的书记和校长,英国、韩国、日本
等国外友好学校的代表,威海市各部门、单位的负责人,以及社会各界人士、国内
外知名学者等600余人、 哈工大(威海)师生员工近万人出席了庆祝大会。中共中
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打电话表示祝贺,祝愿哈工大(威海)“越办越好,越办越强,
办成世界一流大学”。中央军委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主任李继耐上将为
庆典发了贺信。全国政协副主席周铁农,原国务委员兼国家科委主任、全国政协原
副主席宋健为庆典题写了贺词。山东省人民政府、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40余家政
府机构和国内外知名大学为庆典发了贺电、 贺信。学校从3月陆续展开了迎校庆系
列活动,有创新设计大赛、校园辩论赛、健美操大赛、书画大赛、排球赛及文艺晚
会等。 6月15日,在山东新闻大厦举行了20周年校庆新闻发布会,新华社、《人民
日报》、《中国青年报》、《中国教育报》、《大众日报》、山东电视台、山东人
民广播电台、《现代教育导报》、齐鲁电视台、《齐鲁晚报》、《生活日报》等十
几家中央驻济及省市各大新闻媒体的记者参加了新闻发布会。 9月15日,校庆展览
拉开帷幕,分设教学成果展、科技成果展、科学技术展、规划建设展和思想政治教
育成果展等5个展厅。 9月16日,举行了第二届“海特”院长论坛。9月17日,孙家
栋等10位院士分别为全校师生作了精彩的学术报告。 9月17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军
乐团专程到学校,担任校庆庆典司礼演奏,并于庆典当晚奉献了一场盛大的音乐晚
会。
能源与环境研究所成立 6月1日,哈工大(威海)能源与环境研究所举行了揭
牌仪式。中国工程院院士、博士生导师、哈工大(威海)能源与环境研究所所长秦
裕琨参加了揭牌仪式。
机器人研究所挂牌 9月16日,哈工大(威海)机器人研究所举行了揭牌仪式。
哈工大(威海)机器人研究所名誉所长、中国工程院院士蔡鹤皋参加了揭牌仪式并
致词。哈工大(威海)机器人研究所成立于2004年12月,在蔡鹤皋的指导下,哈工
大(威海)汽车工程学院主持的重大科研项目——“基于人手协调动作的海带打结
机器人”项目研制成功,并通过了专家鉴定。
教学管理 2005年,学校进一步深化学分制改革,对学分制模式下的教育体系、
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管理进行了研究和改进,规范教学活动中的每一个环节。学
校开展了28门课程的重点建设,“工科数学分析”和“机械原理”两门课被评为山
东省精品课程;有两项教学研究成果获省级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有3项教学研
究项目获得省级立项, 2项获得哈工大立项,24项在校内立项。年内考研率稳定在
32%以上, 大学英语四级考试通过率为87.4%,英语六级考试通过率34%,专业英语
四级通过率达到100%。学校研究生教育初具规模,车辆工程等11个学科均可培养研
究生。
科学技术研究 2005年,研制成功了服务国防的“新体制末制导雷达导引头”
和服务地方的“海带打结机器人”。成功申报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完成了山东省
自然科学基金、博士基金、科技攻关项目、信息产业厅项目、教育厅项目和威海市
科技计划等各类基金项目立项,承担了各类横向和纵向项目80余项。哈工大(威海)
能源与环境研究所和哈工大(威海)机器人研究所挂牌成立; 计算数学学科和电化
学技术与工程实验室被山东省教育厅批准为省级重点学科和重点实验室; 山东省嵌
入式系统研发平台工程技术中心和山东省企业智能计算技术工程中心挂靠该校。举
办了上海交通大学阮雪榆、中国科学院数学所石钟慈,清华大学、山东大学双聘教
授、世界著名密码学专家王小云等学术讲座60余场。创办了《哈尔滨工业大学(威
海)学报》。教师在各类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546篇,其中被SCI、EI、ISTP检索的
论文达56篇。
师资队伍建设 年内,学校引进43名教师,其中,有博士学位的12人,硕士学
位的31人。 高度重视教师培养,提高教师整体素质,在读硕士、博士90人,有6人
进入博士后流动站。注重优化教师职称结构,启动精英人才岗位工程,聘请了孙家
栋、李元正、朱育诚等20位专家、学者为兼职教授,引进两个科研团队,聘请外籍
教师6人。
学生工作 2005年,学校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
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文件精神,进一步加强和
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教学手段,开创以弘扬航天精神为主要内容的
特色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邀请马祖光事迹报告团、总参二部高级工程师孙锦
云、神舟五号飞船发射总指挥黄春平、“嫦娥工程”总设计师孙家栋等专家学者到
校演讲,组织观看“神舟六号飞船”发射。设立马祖光奖学金,以优秀共产党员的
先进事迹提升大学生的思想觉悟。全年发展学生党员387名,超过学生总数的11%。
学生创新和社会实践活动蓬勃发展。在国内举办的创新设计大赛、电子设计大赛、
数学建模大赛、 “挑战杯”课外科技作品竞赛等比赛中获得国家级二等奖1项、三
等奖1项,省级一等奖4项、二等奖6项、优秀奖8项。以社会考察、科技创新和科技
服务、文化教育以及“红色之旅”参观学习等为主题的大学生社会实践团分别走进
枣庄、沂蒙、延安等地,在实践活动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
基本建设与环境建设 宋健科学技术研究院占地4公顷、 建筑面积为16万平方
米, 由哈工大建筑设计研究院设计,最高处68.8米,主体工程于9月20日封顶。学
院新教学楼由全国著名建筑大师、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总建筑师沈济黄教授主
持设计,地面以上为5层建筑,总建筑面积约3.6万平方米,是学校最大的一幢教学
楼。 两幢教工高层住宅楼总建筑面积4.1万平方米,采用纯剪力墙结构,整幢楼充
满了人性化色彩。 九号学生公寓总面积1.1万平方米,1月开始兴建,8月24日通过
竣工验收。校园绿地面积13万平方米,草坪面积7万平方米,树木84种,庭院绿化覆
盖率为32.5%,绿地率为33.6%,被评为省级“花园式单位”。
交流与合作 年内,学校接待了上百名国防科工委、珠海以及国内其他高校领
导及专家。与部分国防科研院所、威海怡和专用设备制造有限公司等10家企业及哈
工大相关院系开展了实质性的合作。接待英国、日本、韩国、挪威、乌克兰、法国
和非洲等1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到访人员160余人次, 并与这些国家和地区的高等院
校和知名企业在人才培养、师资交流、技术开发等方面进行交流与合作,建起了联
合实验室,开展了留学生教育。与周边地区企事业单位在联合开发、实践实习、服
务地方等方面开展了合作。
(杨易林)

【威海职业(技术) 学院】 学院占地205.3公顷,建筑面积38万平方米,固定资
产4.9亿元。 拥有实验、实训室67个,大型实训车间2个,校办工厂1个,计算机实
验室22个,语音室7个,多媒体教室18个,馆藏图书31.05万册,电子图书46万册,
建有现代化的教育教学校园网络,与行业、企业合作建立了50多个校外实训、实习
基地。设置了信息工程系、机电工程系、艺术设计系、经济管理系、应用外语系、
酒店与旅游管理系、 生物与化学工程系等9个系和成人教育教学部、技工教育教学
部、 中专教育教学部、基础课教学部等4个部及相关行政处室21个,开设了计算机
应用技术、应用电子技术、电子工艺与管理、软件技术、通信技术、数控技术、机
械设计与制造、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电气自动化技术、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工
业设计、船舶工程技术、商务英语、应用韩语、商务日语、装潢艺术设计、服装设
计、纺织品装饰艺术设计、音乐教育、广告设计与制作、国际经济与贸易、电子商
务、工商企业管理、市场营销、会计与统计核算、旅游管理、餐饮管理与服务、烹
饪工艺与营养、文秘、生化制药技术、应用化工技术、汉语言文学与文化传播、建
筑工程技术、工程造价、建筑电气工程技术、焊接技术及自动化、高分子材料应用
技术、报关与国际货运、电脑艺术设计、图形图像制作、法律等41个专业。在校学
生1.40万人,其中,全日制在校生1.22万人,成人学历教育在校生2400人。全院在
编人员902人,其中,教职工687人,企业职工215人。专任教师478人,其中,高级
职称的190人,“双师”素质教师114人。具有硕士研究生学历的87人。2005年,学
院被山东省教育厅评为首批骨干示范性职业技术学院,被山东省经贸委确定为山东
省制造业紧缺人才培训基地。
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 6月1~5日, 山东省教育厅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
平评估专家组对学院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进行评估。专家组通过听取汇报、实地考察、
问卷调查、学生基本技能的测试、个别访谈、专题研讨、查阅资料等方式,对学院
人才培养工作进行了全面考察,并给予充分肯定。学院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获省
优秀等级。
新校园落成 9月17日, 威海职业(技术)学院举行新校园落成典礼。全国政
协委员、原劳动部副部长、中国就业促进会会长林用三,教育部财务司项目处处长
宋家乐,国家教育行政学院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大学博士生导师董险峰,中央
教育科学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徐长发,教育科学出版社社长所广一,山东省人民
政府省长助理臧海强,市委书记崔曰臣,威海市委副书记、市长宋远方,市直有关
部门负责人, 省内外院校的领导,社会各界人士400人出席落成典礼。威海市委常
委、副市长马世和主持了典礼仪式。原国务委员兼国家科委主任、全国政协原副主
席宋键、 国家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国家教育行政学院等100多个部门和单位发来了
贺电、 贺信。130多家部门、单位向学校捐赠了实验、实训设备及助学资金,价值
总额1037万元。
教育教学 筹集资金4800多万元购置教学实训设备,初步建起拥有67个实训室,
2个实训车间的职业技能训练中心;装备计算机室22个,微机2276台;语音室7个,座
位 400个; 多媒体教室18个,座位3031个;投资300多万元,一次性购置图书15多万
册,使馆藏纸质、电子图书总数达到77万册; 投资1300多万元建设、完善了现代化
的教育教学校园网络。 创新产学合作形式,与北京FUNUC、广州数控等企业合作建
立50个校外实训基地,并通过多种形式吸引企业捐赠了价值1100多万元的实训设备。
按照“抓住重点、突出特色、兼顾一般、协调发展”的原则,研究、论证实践教学
设施建设方案, 对数控技术、电工电子技术等6个院内实践教学基地进行规划和建
设。数控技术实践教学基地被教育部确定为国家职业教育实训示范基地。通过“学
训交替”、“工学交替”等方式,实现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结合。选送50名学生
到新加坡进行实习实训,开拓学生实训的新途径。围绕提高教师实践教学能力,以
“项目培训”的形式组织教师研发攻关,已研发出智能节能型生产教学两用的普通
数控车床, 其性能指标均达到了国家标准。对车工、电工、中式烹调师等9个工种
575人进行了职业技能鉴定,通过率达85%。
师资队伍建设 2005年,引进高层次专家、硕士研究生、工程师等各类人才54
名,其中,具有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4人,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5人,硕士研究
生16人, 本科生33人。注重教师的培养和师德建设,实施百人培训工程,选送100
名教师参加业务培训或到企业学习锻炼。 组织137名教师参加山东省教育厅组织的
高校教师岗前培训,对35名新教师进行岗前培训。制定优惠政策,为中青年教师提
高学历教育提供帮助,组织36名教师报名参加硕士学位进修,有87名教师获得了硕
士学位。
招生就业 年内,招生范围扩大到全国14个省,录取新生4480人,其中,普通
高职3549人(包括五年制) ,技工学生931人。扩大成人教育招生规模。新增设了经
贸韩语等8个专业,成人学历教育招生760人,学员总人数达到2400人。开展对外合
作办学。学校与韩国岭南理工大学、美国亚洲教育集团等签订了合作办学协议,有
10名韩国学生到校学习,实现了引进留学生零的突破。首批赴新罗大学留学的学生
表现良好,均被录取到高级班。对学生就业情况进行了广泛的调研,掌握了就业市
场的第一手材料。举办了毕业生供需见面会,省内外80多家用人单位到学校招聘毕
业生,有1028名学生与用人单位签订就业协议。建立就业工作激励机制,加强毕业
环节的文明教育,通过举行毕业典礼的方式,加强对毕业生在校最后环节的教育。
上年高职毕业生就业率达93.3%,技工学生就业率达100%。
校园文化 一是提出了“修德强能、严谨精细、经世致用”的校园精神,提升
师生员工的文化品位。二是改进了学生管理工作模式,坚持“科学管理、注重常规、
分层分级”的原则,增强了教育的实效性。建立了大学生艺术社团等学生团体,开
展了校训演讲、 学生宿舍文化节、心理健康宣传周等300多项活动,提高了学生的
综合素质。学校获山东省高校第二届公寓文化节系列活动比赛团体总评第三名,单
项公益广告类作品获得惟一一等奖。 学校3幢学生公寓一次性通过省高校标准化公
寓达标评估, 9幢学生公寓全部达到国家级标准化管理水平。三是面对多形式、多
层次办学类型和办学模式并存的新情况,下大力气狠抓校园的安全稳定工作。召开
了学生工作表彰大会暨平安校园建设工作会议,实行教育引导、学生自治和严格管
理三管齐下的教育管理方式,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全年无重大事故发生。四是完善
了校园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丰富了校园宣传栏、楼内环境等的文化内涵,与有关企
业合作,制作了各种标示牌、路牌等校园标志,使校园文化硬环境渗透出一定的文
化内涵。五是创办了《威海职业(技术)学院报》,在全国率先编写出版了高职高
专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专著,建立了校园网站,并及时更新网站信息,发挥了校园文
化建设的阵地作用。
(刘 亮)

【山东药品食品职业学院】 山东药品食品职业学院是2005年4月27日经山东省人
民政府批准(鲁政字〔2005〕 115号),由国家教育部备案的一所专科层次的全日
制公办普通高等学校,是在国家级重点中专山东省医药学校的基础上升建的,是山
东省惟一一所专门培养从事药品、食品类高级应用型人才的学院。学院受山东省食
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和山东省教育厅双重管理,以专科层次教育为主,同时承担中专
教育任务。学院有教职工326人,专任教师229人,聘任中国药科大学等医药类高等
院校和医药企业学科带头人、专家及“双师型”兼职教师47人。学院拥有威海、淄
博两个校区。威海校区占地61.67公项,校舍建筑面积9万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总
值2000余万元,图书16万册,拥有50个实验室以及微机室、多媒体教室、语音室、
演播室、电子阅览室等。电教中心有计算机 600余台,设有宽带网、闭路电视教学
系统、多语种学习用调频广播电台,实现了现代化的实验及电化教学。学院全日制
专科层次教育开设药物制剂技术、药物分析技术、化学制药技术、生物制药技术、
中药、 药品经营与管理、化工设备维修技术(制药方向)、食品营养与检测等8个
专业。沈阳药科大学和中国药科大学在本学院设有本科函授站。学院还设有山东省
执业药师培训中心培训点、山东省医药行业第二职业技能鉴定所、全国计算机等级
考试考点、全国公共英语等级考试考点。
(孙 晓)

【山东交通学院海运学院】 山东交通学院海运学院原名山东省水运学校,始建于
1965年, 隶属于山东省交通厅,是山东省中、高级船员培训基地。2005年7月并入
山东交通学院,成立山东交通学院海运学院。海运学院有教职工 153人,“复合型”、
“双师型” 人才占30%。学院开设航海技术、轮机工程、船舶电气、船舶驾驶、轮
机管理、计算机及应用、起重运输与工程机械、船舶与港口电气化、交通运输管理、
船舶制造与修理、船舶机械与装置、船用制冷与空调、宾馆服务与管理、焊接、机
电技术应用等15个本专科专业。学院拥有先进的各类实验设施和设备,建有国内领
先水平的大型航海模拟器、 轮机模拟器实验室、ARPA雷达模拟训练系统、GMDSS实
验室及操作系统、电航仪器及通信实验室、海图室、动力实验室、船舶电站模拟器
实验室、锅炉实验室、海水淡化实验室、制冷与空调实验室、防污染实验室、舵机
实验室、动力设备拆装实验室、自动控制实验室、液压与传动实验室、金相实验室、
电工电子通用实验室、专业英语评估实验室、专项培训无纸化考试系统、多媒体报
告厅等30多个实验室,为培养高级远洋船员构筑了坚实的平台。
(蔡中霞)
责任编辑 任天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