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a0&A=8&rec=158&run=13

【概况】 2004年,全市财政收支继续保持了较高的增长幅度,圆满完成了全年
预算任务,连续18年实现了财政收支平衡。
财政收入 全市地方财政收入实现42.64亿元, 完成年度预算的123.3%,比
上年增长42.9%;全市纳入预算管理的基金收入4.11亿元,增长69%;上缴中央和省
级收入37.48亿元,上述三项合计,全市财政总收入84.24亿元,增长40.7%。
财政支出 全市财政支出58.52亿元,完成预算的120.4%,增长24.2%。农业、
科技、教育支出均达到法定增长要求,工资、城市建设等重点支出得到较好保障。
财政平衡 当年全市地方财政收入42.64亿元, 加中央和省税收返还、各项
结算和上年结转收入等15.89亿元, 全市可用财力58.53亿元。 全市财政支出
58.52亿元。收支相抵,当年净结余64万元。

【财政收入快速增长】 2004年,各级把组织收入工作当做头等大事来抓,强化
征管,狠抓调度,财政收入跃上了“两个新台阶”。一是境内财政总收入突破80
亿元,达到84.2亿元,比上年增加24.3亿元,增长40.7%;二是地方财政收入突破
40亿元, 达到42.6亿元,增加12.8亿元,增长42.9%,增幅在全省17个市地中排
第3位。 财政收入增长较快。一是全市经济发展进一步加快。特别是中共十六大
以来,全市上下形成了解放思想、干事创业、加快发展的浓厚氛围,经济和各项
事业的发展势头非常迅猛,进一步拉动了财政收入大幅度增长。全市地方财政收
入占生产总值的比重、税收占地方财政收入的比重分别比上年提高了0.66和12个
百分点。二是收入征管进一步加强。各收入征管部门坚持依法征管,综合治税,
收入情况明显好于往年。全市国税系统组织的地方收入3.5亿元,增长20.6%; 地
税系统组织的地方收入18.4亿元,增长33.3%;财政部门组织的收入20.7亿元,增
长57.9%。 三是税收稽查力度进一步加大。重点检查了房地产、宾馆餐饮、交通
运输、建筑安装等行业,为财政增收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重点支出保障较好】 一是加大了确保工资的力度。在继续做好银行统发工资
的基础上,针对农村税费改革后镇村财力紧张的状况,把所有镇干部工资纳入县
级统一发放,有效地解决了部分镇拖欠工资的问题; 对村干部给予财政补贴,人
均每年2000元,确保了改革后基层政权的正常运转,这一做法在全省是惟一的。
二是加大了社会保障的投入。全市社会保障和抚恤救济支出2.29亿元,增长22.7
%,重点用于社会养老、失业、医疗和其他社会补助以及支持就业和再就业工作。
全市公检法司支出2.99亿元, 增长15.5%,为营造良好的社会治安环境提供了有
力保障。 投入资金343万元,继续支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较好地解决
了农民“看病难”的问题。对农村独生子女或双女户的计划生育家庭实行奖励扶
助,夫妇年满60周岁以后,每人每月发放30元的奖励扶助金,对积极落实计划生
育政策、解除农民后顾之忧起到很大作用。为了解决拖欠民工工程款问题,年终
一次性拨付1.3亿元, 保证了民工及时拿到工资。三是增加了农业、科技和教育
投入。 全市三项支出分别增长30.3%、25.3%和26.2%,三项支出均高于地方财政
支出的增幅。 四是加大了公共基础设施投入。市级筹集资金4.1亿元,重点支持
了机场扩建、体育基地建设、传染病医院建设等重点项目,使威海市的城市功能
进一步增强,人文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

【财政改革成效显著】 一是扎实稳妥地推行了农村税费改革。根据国家政策规
定,全面取消农业特产税,降低农业税税率三个百分点,改革实施后直接减轻农
民负担5.2亿元, 受到了广大农民的欢迎。二是实行了粮食“直补”改革。把过
去对粮食流通环节的间接补贴,改为对种粮农民的直接补贴,按照每亩14元的最
高标准发放补贴资金,这项改革,全市增加农民收入1300万元。三是实行了税收
征管体制改革。为了理顺税收征管体制,市级改革了征管方式,实行了税收“属
地征管”,把原来市级管辖的企业税收全部下放到环翠区、高技术产业开发区和
经济技术开发区。这一改革,在全省17个市地中属于首家,不但方便了企业交税,
也调动了地方发展经济的积极性。

【大力支持经济发展】 灵活运用财税杠杆,全面投入,重点扶持,加大财源建
设力度。 一是加大了农业基础财源建设。在农村税费改革中,全市争取了2.2亿
元的转移支付资金,为农业持续稳定发展奠定了基础。全市投入3.61亿元,重点
支持了农业科技、特色农业和农业基础设施等,取得较好的效果。二是加大了工
业骨干财源建设。全市投入技术挖潜改造资金2.42亿元,促进了企业产品更新和
结构调整。三是加大了个体私营经济等新兴财源建设。进一步调高了增值税的起
征点,全市70%的个体业户得到免税优惠。
(于 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