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a0&A=7&rec=7&run=13

【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 全市实现国内生产总值836.02亿元, 比上年增长
17.9%, 发展速度创1995年以来新高。其中一、二、三产业分别实现增加值92.5
亿元、492亿元、251.5亿元,分别增长4.6%、23.7%、13.2%。农业生产形势良好,
粮食总产92.42万吨,增长0.3%; 肉类和水产品产量分别达到10.45万吨和243.74
万吨,分别增长7.1%和1.9%; 造林合格面积1.39万公顷,增长4%。工业支撑带动
作用增强, 加工制造业基地建设开始启动。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425亿元,
增长25.9%; 实现利税和利润110.8亿元、73.6亿元,分别增长25.8%、25.2%。高
新技术产业实现产值330.4亿元,增长58.1%,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值的比重达
19.7%,较年初增加5个百分点。交通运输增长迅速,公路通车里程2490.1公里,
比上年增加85.1公里;各种运输方式完成货物周转量53.29亿吨公里,增长19.5%;
旅客周转量完成26亿人公里;港口货物吞吐量完成1090.6万吨,增长19.1%。房地
产、社区服务、现代物流等新兴服务业稳步发展,旅游业由于“非典”疫情的影
响有所下降, 全年接待国内外游客678.2万人次,旅游总收入52.6亿元,分别下
降6.0%和4.8%。 财政收支大幅增加,一般财政收入完成37.17亿元,增长33.4%;
一般财政支出47.13亿元,增长23.1%。金融形势稳定,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存、
贷款余额分别达到558.68亿元、413.95亿元,比年初增长19.4%、20.6%。

【对外开放取得新突破】 对外贸易继续成为经济增长的亮点,全年进出口
贸易总额40.31亿美元, 比上年增长37.8%,其中出口25.3亿美元,增长31.6%。
经济外向度达到40%, 提高了6个百分点。 出口结构进一步优化,加工贸易出口
14.87亿美元,增长34.1%,占出口总额的58.8%; 机电产品出口8.4亿美元,增长
53.1%, 占出口总额的33.2%。招商引资成效显著,批准利用外资22.15亿美元,
增长94.5%;实际利用外资10.98亿美元,增长82.7%;吸引国内资金102.6亿元,增
长78%。对外经济技术合作进展顺利,全年新签订劳务输出合同金额1.27亿美元,
增长17.8%;完成营业额8300万美元。外派劳务4320人次,期末在外人数7380人,
分别增长18.8%、18.6%。

【内需对经济的拉动作用进一步增强】 投资增势强劲,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完
成370.6亿元,比上年增长119%; 城镇规模以上投资完成286.7亿元。基础设施建
设继续得到加强,实施了解放路、烟台路二期改造(改造后更名为世昌大道)和
环山路绿化等一批重点工程,引进外资参与了自来水、地下管网、天然气等城市
设施建设,农村电网改造工程基本完成,桃威铁路扩能改造工程全面开工,县城
电网改造、农村公路建设工程全面启动,城市天然气项目前期工作完成,胶东抽
水蓄能电站、华能威海风力发电项目前期工作进展顺利。消费市场稳中趋旺,实
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2.03亿元, 增长14.6%,增幅为1998年以来最高水平。
市场价格总水平略有上升,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比上年上升0.1个百分点;食品、
衣着、 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 居住等项目分别增长0.6%、3.5%、3.5%、1.8%。

【各项改革继续深化】 全面停征了乡村公益事业金,农村税费改革不断完善,
农民负担进一步减轻。 加大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力度,企业改制面达85.7%。积极
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 公司上市取得新进展,6家企业上市材料被证监会正式受
理,其中2家获准在境内主板上市、2家获准在香港创业板上市。落实了扶持政策,
民营经济得到蓬勃发展, 全市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完成增加值230亿元,比上
年增长40%;上缴税金4.2亿元,增长31.5%。基础设施、城市建设、社会事业等领
域的产业化和市场化步伐加快。粮食流通、社会保障等体制改革取得较大进展。
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启动了第二轮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市级审批事项精简了
34.7%,办结时限比原规定平均缩短了30%。

【社会事业健康发展】 劳动就业形势稳定, 重点援助对象从“4050”扩大
到“3545” ,全年新增就业4.88万人,转移农村劳动力1.6万人,城镇登记失业
率控制在1.6%。社会保障事业稳步推进,完善了非公有制企业职工及农民工参保
办法, 城镇职工社会保险覆盖面达到95%以上,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社会化发
放率达到100%, 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覆盖面达到39.6%。加大了公共卫生事业
投入,防治“非典”工作取得阶段性胜利,疾病预防控制和医疗救治体系建设有
新的进展。科技、教育事业蓬勃发展,取得重要科技成果72项, 其中达到国际先
进水平9项;理顺了市区高中管理体制,普通高考本科上线率和人口万人比连续10
年居全省首位。大力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开展了土地市场秩序治理整顿工作,
加大了污染防治力度,稳定了低生育水平,人口自然增长率为-3.35‰。人民生
活水平不断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10194元、
4751元,分别增长8.6%、7.9%。依法治市、依法行政进一步推进,精神文明创建
活动得到广泛开展。广播电视、新闻出版、民族、宗教、外事、侨务、人防、史
志、档案、气象、地震、老龄、残疾人等事业都取得了新的成绩。
(于习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