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a0&A=7&rec=58&run=13

【概况】 2003年,全市财政收支继续保持了较高的增长幅度,圆满完成了全年
预算任务,连续17年实现了财政收支平衡。
财政收入 全市实现地方财政收入37.17亿元, 完成年度预算的116.4%,比
上年增长33.4%;全市纳入预算管理的基金收入2.15亿元,增长66.9%;上缴中央和
省税收收入27.88亿元,上述三项合计,全市财政总收入67.2亿元,增长29.2%。
财政支出 全市财政支出47.13亿元,完成预算的118.5%,增长23.1%。农业、
科技、教育支出均达到了法定支出的要求,工资、城市建设等重点支出得到了较
好保障。
财政平衡 当年全市地方财政收入37.17亿元, 加中央和省税收返还、各项
结算和上年结转收入等9.97亿元,可用财力47.14亿元。财政支出47.13亿元,财
政收支相抵,当年净结余96万元。

【财政收入快速增长】 全市完成地方财政收入37.17亿元,比上年增加9.3亿元,
增长33.4%,增幅在全省17个地市中排第1位。财政收入增长较快,主要有两方面
的原因, 一方面全市经济发展进一步加快。特别是6月份市委工作会议以来,全
市上下形成了解放思想、干事创业、加快发展的浓厚氛围,经济和各项事业发展
迅猛,进一步促进了财政收入的大幅度增长。另一方面,收入征管力度进一步加
强。各收入征管部门坚持依法征管,综合治税,强化措施,加大力度,收入和入
库情况明显好于往年。全市国税系统组织的地方收入5.22亿元,增长6.7%; 地税
系统组织的地方收入14.08亿元,增长21.7%; 财政部门组织的收入17.9亿元,增
长56.8%,其中,市级契税入库7000万元,比上年翻了一番。

【保障重点支出】 2003年的财政支出,主要用于增加职工收入、保障社会稳定
和加快城市建设等。一是确保了工资的及时发放。各级把保工资作为头等工作来
抓,加强资金调度,实行银行统发工资,确保了职工工资按月发放。2003年国家
出台了新的增资政策, 平均每人每月增加工资性收入100多元,各级积极筹集资
金,确保增资政策及时兑现。另外,市级在增收的基础上,还落实了一次性住房
补偿政策。二是增加了社会保障资金的投入。全市投入专项资金1800万元,为抗
击“非典”提供了资金保证。投入资金1500万元,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较好地解决了农民“看病难”的问题。全市社会保障和抚恤救济支出1.87亿元,
比上年增长18%, 其中安排1750万元,支持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全市公检法司支
出2.59亿元, 增长43.7%。三是增加了农业、科技和教育投入。全市三项支出分
别增长24.4%、 23.7%和24.3%,均高于地方财政支出的增幅。特别是对农村投入
较多,为改善农村道路状况,市级投入2000多万元,支持“村村通”工程建设。
四是增加了城市建设投入。 市级筹集资金6.2亿元,重点支持了解放路和烟台路
改造、环山路和体育基地等重点项目建设,使城市环境发生了较大改变,人居条
件进一步改善。

【支持经济发展】 一是增加资金投入。除了年初预算安排的资金外,还努力争
取上级专款, 增加投入总量。全市财政部门争取上级各种资金5.2亿元,主要支
持了农业、企业技术改造和旅游业等。二是加强政策引导。为理顺税收征管体制,
方便企业交税,促进经济发展,财政部门改革了征管方式,实行“属地收税”,
把原来市直管辖的企业全部下放到环翠区、高技术产业开发区和经济技术开发区,
下放各类纳税户2783户,税收达3.7亿元;为支持企业发展,减轻企业负担,对招
商引资、民营经济、技术改造和新建厂房等,一律免征配套费,全年为企业减轻
负担5000多万元;取消了企事业单位的基本建设押金,每年能为企事业单位增加1
亿多元的流动资金;为鼓励企业出口,全市拨付出口贴息资金3000多万元,另外,
从财政拨款500万元, 用于外贸出口奖励,支持企业扩大出口。三是建立了财经
检查联席会议制度。对各类财税检查进行了合并或取消,实行一家检查,结果共
享,为各级、各部门、各企业营造了一个宽松的发展环境。

【强化依法理财】 一是扎实稳妥地推行了农村税费改革。根据新的政策规定,
全面停征了乡村公益金,取消了部分农业特产税,全市直接减轻农民负担7500多
万元, 加上2002年减负9000多万元,累计减负率在55%以上。二是加强了国有资
产管理。在继续搞好产权登记、资产评估、产权界定、资产处置和监管的基础上,
重点加强了改制企业资产的审计、评估及监督管理工作,国有资产经营收益大幅
增长。 全市国有资产经营收益达到5.6亿元,比上年翻了一番多。三是加强了政
府投资项目的管理。通过事前论证、事中监督、事后审查,强化项目全过程管理,
市直仅通过基建决算审查环节,就核减支出6800多万元,核减率达19%。
(薛垂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