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a0&A=7&rec=123&run=13

【概况】 威海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是1991年3月6日经国务院批准成立的国家
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由国家科技部、山东省政府和威海市政府共同创办,是
全国三个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之一。开发区位于威海市市区西北部的文教科研
区。 2003年5月12日,威海市人民政府威政字〔2003〕13号文件将初村镇成建制
划归开发区管理,10月16日市政府〔2003〕72号专题会议决定将北海旅游度假区
成建制划归开发区管理。 至此,全区控制总面积121.9平方公里,海岸线长30.5
公里, 耕地面积2549公顷,人均耕地0.062公顷。辖1个镇4个街道办事处,56个
村民委员会,12个居民委员会。2003年底,全区总人口14.8万人。其中,农业人
口4.1万人,非农业人口10.7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3.9‰。全年实现国内生产
总值50.1亿元,比上年增长42.7%,增幅比上年提高15.6个百分点。其中,第一
产业增加值1.2亿元, 第二产业增加值37.2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11.8亿元,分
别增长16.7%、 54.8%、 16.5%, 三次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2.3%、
74.3%、 23.4%。实现工农业总产值107.3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28.1亿
元, 增长93.4%。其中,基本建设投资10.4亿元,增长102.2%,增速比上年提高
72个百分点;完成更新改造投资7.7亿元,增长113.3%,比上年提高53个百分点。
全区实现财政总收入4.8亿元, 其中地方财政收入2.5亿元,增长50.3%。职工人
均工资1.17万元,增加 735元,增长6.7%; 农村经济总收入36.8亿元,农民人均
纯收入5033元,增长8.1%。区内水、电、路、暖、通讯等设施完善,绿化覆盖率
达到41%;政策法规体系完善,各类社会中介服务机构完备,内部管理体制健全,
建立了电子政务系统,为投资者提供“一站式”和“一条龙”优质服务。区内商
贸设施完善,生产、生活条件良好。拥有国际海水浴场、卧龙山、小石岛钓鱼公
园、 北海浴场等旅游景点,2003年接待游客100多万人次。国际海水浴场被国家
海洋局列入10个定期监测海水质量的重点海水浴场之一。

【工业经济】 全年工业总产值与工业销售收入双双首次突破百亿元大关, 完
成工业总产值105.3亿元, 比上年增长35.4%。完成工业销售收入102.3亿元,增
长49.1%。 规模以上工业完成总产值90.2亿元,增长37.1%。其中,国有及控股
企业增长57.6%, 外商投资企业增长27.2%,股份制企业增长52.9%。全年高新技
术产业完成产值62.5亿元, 增长46%,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69.3%,比
上年提高了2个百分点。全年实现工业利税8.74亿元,增长38.9%;实现利润5.5亿
元,增长39.6%; 规模以上工业产品销售率95.9%,提高0.8个百分点;全员劳动生
产率达到4.36万元/人; 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到143.7%,提高了5个百分点。全年
生产传真机133.5万部,比上年增长60.4%;热敏打印头352.2万支,增长53.9%;打
印机107.2万台,增长36.1%;中成药19.3吨,增长37.0%;一次性注射器2.35亿支,
增长28%;图像传感器12.1万只,增长17.3%。

【对外贸易】 全区实现了外贸进出口的持续快速增长,被国家商务部、科技部
等八部门联合授予“科技兴贸工作先进单位” 称号,在全国53个高新区中, 名
列前10名。 全年完成进出口总额8.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44.1%。其中出口4.5亿
美元, 增长38.9%。高新技术产品出口3.1亿美元,增长40%。进口、出口总额均
居全市第一位。出口市场份额亚洲市场占53%,欧洲市场占22%,美洲市场占24.1
%。 其中美洲市场所占份额提高了7个百分点。机电产品出口增长50.7%,占出口
总额的73%,提高了6个百分点,服装占12.4%,渔具占9.1%;外资企业完成进出口
额7.1亿美元, 增长47.7%,占全区进出口总额的87.6%,拉动全区进出口总额增
长40.8%。

【招商引资】 全年引进项目141个, 比上年增长70%。其中外资项目63个,合同
利用外资额1.89亿美元,增长11%; 实际利用外资额1.35亿美元,增长104%。实
际利用内资额12.3亿元, 增长33.7%。开展了网上招商和代理招商。先后与世纪
方舟投资公司、 金鼎证券、 海通证券等公司签订了代理招商和委托招商协议。
2003年批准投资过500万美元的有韩蔚高尔夫俱乐部有限公司、 高新名门防火材
料、 泰进电子等7个外资项目,实际到位资金9028万美元。批准投资过千万元的
有华东数控机床、印刷工业园一期、新东方钟表模塑公司、威高集团技术改造项
目等46个内资项目。

【第三产业】 全年完成第三产业增加值11.8亿元,比上年增长16.5%。完成社
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8亿元,增长45.6%。其中,批发零售贸易业实现零售额9.4
亿元,增长51.4%; 餐饮业实现零售额2.9亿元,增长39.1%;个体、私营经济实现
零售额8.6亿元,增长18.1%;农村集贸市场成交额4.0亿元,增长4.8%。 2003年末,
全区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为17.8亿元 ,增长19.3%。各项贷款增量创历史新高,
贷款结构更加优化。 年末,各项贷款余额为19.0亿元,增长75.4%,存贷率达到
107%,为1991年以来最高水平,高于全市平均存贷率33个百分点。全年完成保险
业务收入1737万元,增长8.6%;赔款支出1026万元,增长14.9%。完成邮电业务总
收入5821万元, 增长23.8%。全年电话交换机总容量达到5万门,新增电话用户
9998户,累计达到4万户;新增互联网用户2900户,累计达到7180户,宽带接入用
户3658户。 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9.2亿元, 增长78.8%; 累计商品房屋销售面积
30.3万平方米,增长40.5%;商品房屋销售额6.8亿元, 增长100.9%。建筑业完成
施工产值4.2亿元,增长34.8%;当年施工面积 70.5万平米,增长6.3%;竣工面积
35.1万平米,增长15.1%。

【科技成果】 全年组织实施科技计划40项,其中国家级9项、省级18项、市级
13项,在国家级项目中有1项被列为国家“863”计划。2003年完成“铁基高温耐
磨堆焊合金体系的研究”、“多相物位实时监测系统”等科技成果鉴定21项,其
中4项达到国际先进水平,1项填补国内空白,其余均达到国内领先水平。有“益
迈欧(赖诺普利胶囊) ”等5项科技成果获得省级科技进步三等奖,“盲孔薄壁
铝合金汽车轮”等6项科技成果获市级科技进步奖。新批准省级企业研发中心3家,
累计达到5家;认定高新技术产品27种,累计达到120种;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0家,
累计达到51家。(参见《科技·科技成果》)

【创业孵化】 2003年新增孵化面积1.6万平方米,累计达到2.5万平方米的孵化
规模, 另有科技公寓4000平方米。新进驻孵化企业26家,累计达到85家,有100
多个项目已组织实施。创业种子基金达到1000万元,扶持企业14家。进驻孵化的
企业取得较大进展: 威海三盾焊接材料工程有限公司的主导产品——“耐磨堆焊
合金材料”已形成9大系列40余个品种,2003年实现产值过千万元;威海齐威电子
有限责任公司取得了发明和实用新型两项国内专利, BT100-70巨型液晶100英寸
背投显示器仅厚70厘米,为全国最薄设计,填补了国内空白; 威海鼎峰电子有限
公司研制开发的“智能语音报价器”和“倒车雷达”两种高科技电子产品完成中
试,具备产业化的基本条件。

【博士后工作站】 2001年,经国家人事部批准,在开发区设立了威海海外学
人高科技创新园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后经全国博士后管委会办公室批准,先后设
立了山东双丰电子传感有限公司、山东威高集团、北洋电气集团、山东成山橡胶
集团4个博士后企业分站。 开发区对博士后的进站、考核、出站、项目管理、优
惠政策、激励措施、保密制度及工作站的发展规划、资金投入等方面作出了详细
规定。各工作站引进4名博士后:山东双丰电子集团博士后工作站引进1名,投入
资金30多万元,进行面向典型行业的MENS传感器应用的研究,已研发出样品,处
于调试阶段; 山东威高集团博士后工作站引进2名,投入资金110万元,进行功能
化、高性能的医用高分子材料和可降解聚酯氨基酸医用缝合线的研究,初见成效;
成山集团引进1名,进行轮胎接触力学的计算机仿真研究。

【科技新城】 科技新城(初村新区)位于威海市区西部,面积72.7平方公里。新
区将建设成国内一流的“高等教育聚集区、高知人才创业区、高新技术产业区、
高档住宅生活区、高尚文明新社区”,拟规划建设国际大学科技园、国际生命科
学园、电子信息科技园、新材料科技园、光机电一体化科技园、环保设备科技园、
海洋生物工程科技园、绿色农业生态园、民营经济工业园、现代物流配送园等十
大园区。 科技新城建设已办理土地预征手续733.3公顷,涉及土地补偿、安置补
助等补偿金额2.3亿元, 道路、桥涵等基础设施工程累计投资3600万元。遵循高
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的要求,科技新城80平方公里总体规划设计方案面向国内
外招标, 委托3家国际知名专业规划设计公司进行规划设计,整个初村新区80平
方公里的1∶10000的地形图绘制完成。起步区20平方公里的地质勘探、电力电讯
规划、给水排水工程规划等专业规划基本完成。科技新城回填土方500万立方米,
新开工道路12条, 长62公里,累计完成土方136万立方米,所有新建道路路基基
本完成,初步具备通车能力。起步区新建桥涵的地质勘探和设计工作全部完成并
开工建设。至年底,完成桥涵及过道方涵29座;完成道路绿化方案,6条新建道路
栽种行道树1236株;面向社会征集路灯方案24个,安装路灯56基;沿路的闭路电视、
通讯光缆和电力等5种杆线的移位工程全部开工, 其中闭路电视、通讯光缆和高
压电线完成了工程量的98%。2003年底进区的项目有:威高集团的人造血浆、研究
中心等6个项目,总投资28亿元,占地166.7公顷,产出80亿元; 天源生物公司的
艾滋病特效药(美) 、太空糖(美)、银杏内脂等3个项目,总投资20亿元,占
地30公顷,产出50亿元;拓展纤维有限公司,投资30亿元,占地面积133.3公顷,
产出116亿元;万丰镁业公司,占地13.3公顷;赛绿特科技公司,占地13.3公顷;韩
国国家工团将独资开发一个新园区,首期占地面积133.3公顷。

【ISO14000国家示范区】 2002年12月20日,按照国家制定的5大类26项创建示
范区的最新标准,开发区一次性通过了国家环保总局和科技部联合验收组的验收,
并于2003年2月10被国家环保总局正式授予 “ISO14000国家示范区” 称号。
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运转正常, 2003年全区制定的5项环境持续改进的目标全
部完成:年内新增绿化面积4.05万平方米,绿化覆盖面积274.13万平方米,建成
区绿化覆盖率41%; 对已硬化的河沟流水槽进行了盖板封闭; 9月底完成南河清淤
600米改造任务;国际海水浴场二期工程竣工,种植高大乔木380株、花灌木690株、
藤本植物812株,铺种草坪7200平方米,铺桥石3214块,铺绿带石、路缘石和“S”
砖等1500平方米, 安装高杆透光灯17基、音响2套,国际海水浴场改造工程全部
完工;至年底,全区拆除或停运10吨以下小锅炉15台。

【城市建设】 基础设施步伐加快 全年实现基础设施投资1.56亿元。国际海水
浴场续建工程完工,丹东路、天津路、营口路等5条计9300米道路贯通;安装自来
水、污水、雨水及热力管线2.47万米,安装路灯548基,栽植各种乔灌木1万余棵、
各种花草10万株,增加绿化面积5万平方米,全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1%。
供热上划 为优化热电资源配置、 改善城市投资环境和生态环境, 开发区
热力公司整体划转威海热电厂, 划转工作于9月中旬完成。威海热电厂在整体接
收开发区热力公司后,担负起开发区的供热任务。
旧村改造 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的原则,卧龙办事处7
个村和怡园办事处4个村的详细规划经市规划委员会批准。累计拆迁房屋面积约8
万平方米,新建的10万平方米住宅主体工程全部完工。旧村改造开工面积26万多
平方米,竣工面积5.6万平方米。
各项公用事业全面发展 全区年用电量2.63亿千瓦时, 比上年增长25.9%,
其中, 工业用电1.79亿千瓦时,增长22.4%; 居民生活用电5444万千瓦时,增长
38.4%。全年自来水供水量317万立方米,增长54.6%。区内公共汽车营运线路10
条,公共汽车124辆,线路总长度135公里。

【教育卫生】 2003年全区教育经费支出3575万元,占财政总支出17.9%。开发
区第一小学新校舍建成并投入使用。 新校舍占地2.07万平方米, 建筑面积
7499.98平方米, 总投资1096万元。9月9日举行了10年校庆暨迁校庆典活动,市
委副书记王培廷、副市长董天祥等参加了庆典活动。初村镇顺利完成了三所小学
合并工作,投入300余万元,新建综合实验楼3340平方米 。威海九中高中部上划
威海市管理, 上划教师75人。开发区一中成为省级规范化学校,这是开发区1991
年来争创的第一所省级规范化学校。柴丰幼儿园达到威海市示范幼儿园标准。首
次组织参加高考,毕业生高考总录取率达94.2%。 年末,全区拥有中小学14所,
在校生1.16万人; 新招小学生1131人;幼儿园41所,在园儿童4050人;哈尔滨工业
大学 (威海) 和山东大学威海分校在校生1.45万人,2003年毕业生2531人,招生
5075人。全面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全区有52个自然村启动了新型农村合
作医疗工作,筹资额为71.8万元,参保人数2.18万人,占全区农业人口的53%;年
末全区有综合性卫生机构2处,社区医疗服务站20个,卫生技术人员136人,拥有
床位数120张。

【人口与人民生活】 认真落实人口与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制,连续9年被市
委、 市政府授予“执行人口与计划生育目标责任达标一等奖”。有60.4%的农村
独女户家庭自愿报名不生二孩。 出生婴儿性别比为100.56∶100,晚婚、晚育率
分别达到98%和99%, 计划生育率达到100%,一孩率为94%。年末全区总户数4.44
万户,总人口14.8万人,比上年增加1.03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0.68万人;人口
出生率7.8‰, 死亡率3.9‰,人口自然增长率3.9‰。迁入人口1.28万人,其中
省外迁入4404人。 职工人均工资达到1.17万元,增加735元,增长6.7%。农民人
均纯收入5033元,增长8.1%。城乡居民储蓄余额9亿元。有社会福利院2所。

【社会保障】 至年末,形成了覆盖全区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农村的全方位、多层
次、 一体化的社会保障体系。全区有498个单位的1.36万名职工参加了基本养老
保险,征缴养老保险费3369万元,比上年增收789万元; 有456个单位的1.48万名
职工参加了医疗保险, 收缴保险费1167万元,增收192万元。征缴企业生育保险
费95万元,完成年度计划106%;征缴工伤保险费50万元,完成年度计划100%;征缴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费73万元,完成年度计划的103%。各项社会保险基金征缴总额
达到4755万元,比上年增收1100万元,增长28.9%。全年各项社保基金上缴财政专
户总额为4755万元,支付2362万元,结余2393万元。审核支付医疗费用941万元,
结余227万元,基金历年累计结余1233万元。为263名企业女工支付生育保险84万
元; 为44名参加工伤保险职工支付工伤保险16万元;为269名参保人员支付农村养
老保险23万元。全年新增就业岗位4000个,就业再就业人数3020人,安置失业人
员400人, 其中安置就业困难群体90人。加大了富余农村劳动力的安置力度,全
年转移农村劳动力672人。建立了最低生活保障体系,最低生活保障面达到100%。
积极实施“星光计划” ,总建筑面积3900平方米的6个项目全部竣工,为老年人
提供了多功能活动场所。 组织区内残疾人参加省、市残疾人运动会,丰富了残
疾人的精神文化生活。
(矫鲁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