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事工作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a0&A=6&rec=27&run=13

【人才工作】 年初,对全市人才情况进行了深入调查,摸清了人才总量、层次结构、
行业分布、人才需求等情况,提出了新形势下人才工作的对策,印发了《威海市引进
高层次人才若干规定》(威政发〔2002〕35号),对高层次人才的引进方式、生活待
遇、工资分配等作了具体规定,在政策和机制上进行了创新。组织人员参加了市政府
在西安举办的“威海(西安)科技合作项目暨人才需求发布会”,介绍威海引进高层
次人才的优惠政策,发布人才需求信息,并通过各级新闻媒体对人才政策进行广泛宣
传。 4月份,邀请北京博士后联谊会15名博士来威考察洽谈,市政府与其签订了长期
合作协议,有关单位与其达成合作意向6个。加强与高等院校和人才密集地区的联系,
与部分省、市人才市场建立密切合作关系。积极组织用人单位外出招聘人才,年内,
组织外出招聘团组40批次, 有224个企事业单位参加,引进各类急需人才1300名。通
过继续教育和派员出国(境)培训等多种形式,对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本领域、本专业、
本岗位的新知识、 新理论、新技能培训,重点开展了WTO知识普及培训。全市参加各
类培训7万人次,派出36名技术、管理人员出国(境)进行培训。经国家人事部批准,
山东曲轴总厂设立了威海市第3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全国博士后管委会批准成山橡
胶、 威高集团、双丰电子、北洋电器4个企业为博士后科研工作企业,为引进高层次
人才提供了新的载体。

【留学人员回国创业】 积极抓好海外留学人员与威海市签订的166个协议项目的跟
踪落实,到2002年底,有40个项目正在组织实施。组织20多个单位参加国家人事部和
山东省政府举办的“中国山东海外人才暨经贸技术合作洽谈会”,洽谈合作项目52个,
达成合作意向34个, 聘请客座教授5人,威海高技术产业开发区鸿瑞公司与留美博士
鲍钢签订的协议项目被列为省重点项目。市人事局积极为企业与留学人员开展合作牵
线搭桥,全年邀请40名留学人员来威考察洽谈。新华社山东分社、中国新闻社山东分
社、大众日报社、山东电视台、山东人民广播电台、香港文汇报社等新闻媒体,对海
外留学人员在威海市创业情况进行了报道。

【国外智力引进】 进一步拓宽引智渠道,密切与国外专家组织的联系,深入项目单
位搞好服务,促进引智项目落实。年内,全市申报引进国外智力项目62项,其中,列
入国家计划15项,列入省计划25项; 执行专家项目38项,引进外国专家55人,解决生
产技术难题200多个; 执行出国培训项目5项。威海广泰空港设备有限公司常年技术顾
问史东获“齐鲁友谊奖”。

【人才市场建设】 制定完善了人才市场内部管理制度,规范办事服务程序,实行限
时服务、开放办公和服务投诉制度。认真贯彻《山东省人才市场管理条例》,进一步
加强人才招聘广告、人才中介服务机构和人才交流会的审批管理,不断规范人才市场
行为。开通了“威海人才市场”网站,并与“中国威海”政府网站链接。人事代理范
围不断扩大, 服务内容进一步拓展。全市各级人才市场举办人才招聘专场139次,有
1401个单位进场招聘,求职者4.68万人,达成意向1.04万人,为1458个单位提供了人
事代理服务。

【公务员管理】 制定印发了《2002年全市干部培训学习安排意见》,对公务员培训
做了具体安排。通过电视讲座、观看录像、办辅导班等多种形式,对全市公务员普遍
进行了WTO知识培训;印发了《关于做好全市党政机关工作人员计算机应用能力中级培
训考核工作的通知》 ,在机关工作人员中开展了计算机中级培训。举办了3期组织、
人事干部培训班,系统学习了组织、人事等方面工作的政策法规,邀请专家为培训班
作专题报告。 举办市直部门新提拔科级职务人员任职培训班2期,对新录用的国家公
务员进行了初任培训。在全市开展了学习《国家公务员行为规范》和普及依法行政知
识活动,培养公务员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法制意识。结合贯彻《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
工作条例》,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市直机关事业单位科级职务任免管理工作的通
知》,对科级职务选拔任用条件、工作程序、预批备案等提出了明确要求。严格实行
公务员录用制度,周密组织公务员和机关工作者招考工作,全市录用公务员和机关工
作者187人。 组织高技术产业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市土地局3个分局251名工作
人员实施了向国家公务员过渡工作。严格按规定执行竞争上岗、纪律惩戒、辞职辞退
等各项制度。

【事业单位改革】 年内,经过充分调研,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制定了《事业单位
机构改革意见》、《事业单位实行人员聘用制度暂行办法》、《事业单位内部分配制
度改革的意见》,为改革的全面推开做好了准备。继续采取“撤、并、转”等方法,
对市直12个事业单位管理体制进行调整, 收回事业编制155名。完成了全市1860个事
业单位法人登记工作。参照公务员录用制度,坚持“凡进必考”原则,事业单位新进
工作人员一律面向社会公开招考,先后10次为市属事业单位考选了147名工作人员。

【市(区) 、镇机构改革】4月底,市(区)、镇党政机关和镇事业单位机构改革工
作基本结束。改革后,市(区)党政工作机构由平均44个减少到33个,平均减少11个。
镇事业单位改革中撤销了农机站、水利站、司法所、工商所等十几个站(所),设立
3~5个综合性服务中心。市(区)党政群机关行政编制减少604名,下降21.3%。镇级
党政机关行政编制减少597名,下降20%。镇级事业单位编制减少1047名,下降31.9%。
市(区)镇党政群机关和镇事业单位分流超编人员2236人。

【机构编制管理】 认真贯彻执行中办、 国办《关于严格控制机构编制的通知》和
《关于进一步加强机构编制管理工作的通知》,结合威海实际,制定印发了《关于进
一步加强机构编制管理工作的通知》,对部门执行“三定”(定职能、定内部机构、
定人员编制)规定、控制机构编制数量、严把人员“进口”、完善机构编制管理措施、
严肃机构编制纪律等问题作出了明确规定,并在工作中严格执行。根据通知要求,对
市直机关清退企事业单位借调人员工作进行了督查。 全市党政群机关人员连续6年负
增长,威海市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被中央编办授予“全国机构编制系统先进集体”
称号,是全省惟一受此表彰的先进集体。

【专业技术人员管理】 完善专业技术岗位管理手册制度,对教育、文化等部门所属
事业单位的专业技术岗位进行了调整, 对120个市直单位的专业技术岗位情况重新核
对登记入册。加强专业技术职务竞争上岗工作的监督和指导。深化专业技术职务社会
化评审,从外市和省内大学聘请专家担任评委,实行专业测试与答辩,推行量化评审,
深化政务公开,加强社会监督,保证了职称评审的公开、公正、公平。年内,完成了
高、中、初级25个系列6006名专业技术人员的职称评审工作,向省里38个专业高评委
推荐晋升高级专业技术职称666人。做好专家管理服务工作,抓好各项政策落实。

【军队转业干部安置】 年内,全市接收军队转业干部119名,其中计划分配71名,
自主择业48名。对计划分配的军转干部,继续采取考试、考核相结合的办法安置,体
现了公开、平等、竞争的原则。印发了《关于自主择业的军队转业干部的住房补贴、
医疗保险和遗属生活困难补助问题的通知》,解决了自主择业军转干部的实际困难。
做好军转干部培训工作,为其顺利走上新的岗位打好基础。积极采取措施,做好企业
军转干部的教育引导和解困工作,维护社会的稳定。

【大中专毕业生就业】 2002年,全市非师范类毕业生生源11006人,其中,本科生
1737人,专科生2575人,中专生6694人。为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加强了就业指导服
务,全市各级人事部门举办不同形式的供需见面会5场次,为供需双方提供及时服务。
进一步调整毕业生就业政策,鼓励引导毕业生到基层、生产一线建功立业,鼓励毕业
生从事民营经济,鼓励威海市生源专科以下毕业生继续求学深造。在做好本地生源毕
业生就业工作的同时,通过组团外出招聘等形式,引进外地生源本科以上学历毕业生。
先后5次组织了30多个企业外出招聘毕业生,引进外地生源本科生、研究生770名。威
海市毕业生就业工作经验在全省毕业生就业工作会议上作了典型交流。

【人事考试】 加强对人事考试工作的组织领导,狠抓考风考纪,加强巡视力量,严
格实行考务工作责任制,严肃查处违纪行为,切实提高服务水平,促进人事考试工作
的进一步规范。年内,全市组织33个系列1.77万人参加了人事考试。积极拓展人事考
试业务新领域,在全省率先实行无纸化考试,推行机器自动阅卷。加快人事考试题库
建设,先后承接了省内外12个地区的考试命题和阅卷业务。

【工资福利与离退休工作】 严格执行政策,为符合条件的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晋
升了职务工资、级别工资,为离退休人员增加了离退休费。完成了机关事业单位工人
127个工种1996人的技术等级考核,办理因工作调动、职务晋升核定工资500多人次,
为153人办理了退休手续, 办理大中专毕业生转正定级手续600多人,为564名市直机
关事业单位离退休人员审批了住房补贴。

【奖励任免】 加强奖励表彰的综合管理,全年推荐转报国家级表彰的先进集体2个、
先进个人3名,推荐省表彰的先进单位41个、先进个人99名;市人事局与市直部门联合
表彰先进单位51个、 先进个人313名。认真做好党委提名干部的行政任免工作和科级
干部日常管理工作,为市委提名的72名县处级干部办理了行政任免手续,办理科级职
务任免手续414人次。
(于明涛 刘 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