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政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a0&A=6&rec=203&run=13

【概况】 2002年,全市各项民政事业继续保持快速、健康、协调发展。双拥工作深
入扎实,优抚安置政策有效落实,形成了与时俱进的双拥文化,实现了争创全省双拥
模范城(区) “一片红”。社会福利事业快速发展,累计投资1.2亿元,完成社会老
年福利服务“星光计划”项目81个。城乡低保制度进一步健全,实现了动态管理下的
“应保尽保” 。全市发放城乡低保资金306万元,对7978名城乡低保对象进行了及时
保障。社会捐助网络初步建立,圆满完成了对口支援新疆的捐赠任务。全市有福利企
业112个,安置残疾职工3982人,年实现销售收入15.2亿元,减免各种税费6776万元。
福利彩票销售创历史新高,达到了1.09亿元。农村五保供养工作进一步加强,全市有
农村五保对象4059户4350人, 其中集中供养1468人。全市社会办福利机构9个,设有
床位831个,收养老人299名。民间组织管理不断规范,严格按照《社会团体登记管理
条例》和《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对民间组织进行了清理整顿和复查
登记。城市社区管理体系进一步理顺,社区居委会的“人、财、物”问题得到妥善解
决第七届村委会换届选举全面结束,村民自治进一步规范。
(苗 佳)

【双拥工作】 全市各级深入开展了拥军安居工程、科技拥军工程、法律拥军工程和
国防教育进社区工程,涌现出“拥军出租车队”等一大批双拥工作典型人物和典型事
迹。全市投资近600万元,为部队修建了3幢“拥军楼”、2条“拥军路”和1处军人文
化中心。筹资500多万元,帮助驻军建立了48个科技拥军示范连,建立拥军书社2个、
电脑培训基地14个。 帮助驻军清退军转干部超占部队住房225套,价值3800多万元。
安置随军家属122人, 安置率达到了92%。驻威部队先后投入2.8万多个劳动日,支援
市北海林场绿化和环海路等11项重点工程建设。新华社、中央电视台和《人民日报》
等10多家新闻媒体对威海市双拥工作进行了宣传报道,称赞威海党政军民与时俱进创
造了双拥文化,并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推广。年内,威海市及所辖荣成市、文登市、
乳山市和环翠区同时被评为“全省双拥模范城(区)”,成为全省惟一连续四次获得
全省双拥模范城(区)称号“一片红”的地级市。

【优抚安置】 年内,筹资200万元,在全省率先基本解决了“三老”(老复员军人、
老伤残军人、 老烈属)优抚对象因病返贫问题。筹资234万元,提高了各类优抚对象
的抚恤补助标准,平均提高幅度达到了11.4%。争取资金140多万元,在全省率先对没
有政策保障的部分优抚对象遗属实施了临时性生活困难补助。在全市开展了优待款拖
欠等专项清理工作,清理农村优待款拖欠1317户400多万元,清欠率达80%。全市发放
优待款总额5422万元、户均1825元。积极推行安置工作改革,对在市直安置的城镇退
役士兵实行了考试考核的办法进行安置,并在全市推行了自谋职业安置退役士兵的改
革办法。 年内全市安置退役士兵642名,安置率达100%。其中,鼓励退役士兵自谋职
业204名, 占安置总人数的31.8%,发放一次性经济补助金354.7万元;通过考试考核
安置退役士兵60人。 筹资240多万元为军休干部新建了1幢住宅楼,筹资820万元解决
了军休干部及其直系亲属医疗费问题。
(邹希元)

【社区建设】 按照1000~1500户的规模,重新调整划定了165个社区。按照威办发
〔2001〕19号文件要求,解决落实了社区居委会的“人、财、物”问题。其中,环翠
区为每个社区配备了3名专职和2名兼职工作人员,按事业单位标准落实了专职工作人
员的工资待遇和办公经费,并采取从公管房中无偿或低偿调节的办法,使社区居委会
的办公和服务用房分别达到80平方米和200平方米。 按照“权力下放、中心下移、财
力下撤、转变工作作风”的原则,协调将财税、计生费、环境卫生、医疗卫生和私房
租赁等相关监管权下放到街道办事处、居委会。年内,环翠区被命名为“全省社区建
设示范区”,鲸园街道办事处、环翠楼街道办事处被命名为“全省社区建设示范街道”,
环翠区陶家夼社区、东北村社区、威海经济技术开发区皇冠街道皇冠花园社区、威海
高技术产业开发区怡园街道怡海园社区被命名为“全省社区建设示范社区”。

【村民自治】 在2001年基本完成了第七届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的基础上,重点抓了
换届选举扫尾和后续工作,到年底,全市有2608个村完成了村委会换届选举,占总村
数的98.8%; 村党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一人兼”的村有2274个,占已选举村总数
的87%。 指导完成选举的村按照法律、法规的规定,进一步建立健全了村委会下属的
专项委员会,落实了工作会议制度、村民代表议事会制度、村务公开制度等各项制度,
并根据实际情况修订完善村规民约或村民自治章程。总结了荣成市院夼村的民主管理
经验,形成了一整套经济强村实行民主化管理的制度,在全市范围内进行了推广。
(修明首)

【社会福利】 全市各级民政部门以“扶老、助残、救孤、济困”为宗旨,不断深入
开发和精心培育福利彩票市场,年内全市福利彩票销售总量达到了1.09亿元,比上年
增长22.3%,其中,电脑票8805万元,即开票2119万元。募集社会福利基金3823万元,
比上年增长42.7%。 “星光计划”被列入2002年市政府为市民办的18件实事之一。采
取指导督查、政策优惠和典型带动等方法,在全市范围内全面启动实施了“星光计划”。
年内, 全市投入社会福利基金700万元,鼓励吸引带动各级投入资金1.12亿元,完成
“星光计划” 项目81个,总建筑面积8万多平方米,其中市区完成项目40个。“星光
计划”的全面实施,极大地丰富了社区居民特别是老年人的文化生活,被评为“2002
年度市直机关优秀工作成果”。

【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 进一步规范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对城市低保家庭收
入计算方法等相关政策进行全面调整,并在新闻媒体进行了全面公开,进一步增强了
城市低保工作的透明度和公正性,扩大了保障范围,及时把各类符合保障条件的困难
群体纳入低保范围,实现了城市低保对象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威海市区城市居民
低保标准为每人每月220元, 荣成市和文登市为210元,乳山市为195元。年内,全市
发放城市低保资金125万元, 对1131名城市低保对象进行了保障。农村最低生活保障
也做到了“应保尽保” 。 文登市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为每人每年800元, 其他市
(区)为600元。年内,全市发放农村低保款物181万元,对6847名农村低保对象进行
了保障。

【社会救助】 社会临时救助工作及时有效 全市列支“温暖工程基金”81万元,对
87户城乡特困户、2398户企业特困职工和35名大中专学生进行了及时救济。
灾害救助工作及时规范 下拨救灾款近300万元, 保障了乳山发生冻灾和荣成发
生风灾等自然灾害期间的灾民生活。
经常性社会捐助工作深入开展 全市设立经常性社会捐助接收站55个,捐助接收
点103个,接收捐助各类衣物38万件,折款近90万元。
对口支援新疆的捐赠活动圆满完成 全市捐赠各种衣被84.32万件, 其中棉被、
毛毯6746件,棉衣10.34万件,各种毛衣、绒衣22.29万件,皮衣1917件。威海市捐赠
物资的质量和工作效率得到省民政厅的充分肯定。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党委向市政府
赠送了题为“真情洒遍天山南北,爱心长驻齐鲁大地”的锦旗。

【民间组织管理】 按照培育发展和监督管理并重的方针,扎实做好社团年检和清理
整顿工作,依法对民办非企业单位进行了复查登记,重点培育发展了城市行业性社团
和农村经济协会。 年内依法清理整顿社团73个,复查登记民办非企业单位618个,是
上年的3倍。 同时,在城市重点抓好鱼竿、轮胎、地毯等行业协会的发展,在农村重
点抓好果品、药材及特色养殖业行业协会的发展。全市培育发展城市行业性社团38个,
农村经济协会269个。 有12万多农民成为协会会员,利用固定或合同方式参与协会组
织的各种生产销售活动,创造经济效益达30多亿元,形成了以协会促产业,以产业带
“调整”的良性循环,有力地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省委政研室、省民政厅和经贸
委在威海市联合召开了全省培育发展行业性社团工作座谈会,向全省推广威海市的经
验。

【社会事务管理】年内,恢复成立了地名委员会。市区主次干道设标工作全面展开,
安装标准街名标牌44块。 先后对1个镇、13条街道和10个居民小区进行更名或命名。
全市办理结婚登记1.33万对, 离婚登记945对,涉外婚姻登记92对,结婚合格率达到
100%, 女性初婚晚婚率达到95%以上。办理国内收养122件122人次,其中,涉及华侨
收养2件2人次。 投资80多万元,对殡仪馆进行了更新改造,使全市4处殡仪馆均达到
二级馆标准。火化尸体1.84万具,火化率达到100%。收容遣送工作全面加强,年内依
法收容遣送各类人员3259名,比上年增长202%。
(江海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