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述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a0&A=5&rec=82&run=13

【概况】2001年,全市海洋与水产业以结构调整为主线,大力实施外向带动、示范带
动和科技带动战略,加快体制、机制和管理创新,实现了海洋与水产业的持续、稳定、
健康发展。全市海洋产业总产值达到355亿元,海洋产业增加值达到152亿元,分别比
上年增长10.9%和10%。 水产品总产量达到237万吨,与上年持平;水产品产值和渔业
总产值达到121亿元、281.5亿元,分别增长9%、8.3%。
产业结构趋于优化全市水产品总产量与上年基本持平,水产品产值和渔业总值分
别比上年增长9%和8.3%, 呈现出量稳值增的势头。海洋捕捞产量和产值分别下降15%
和0.5%,海水养殖产量、产值分别增长8.4%和19.2%,水产品加工产值增长13.2%,捕
捞、养殖、加工产值的比例由1∶1∶1.2调整到1∶1.15∶1.38,捕捞业基础地位得到
稳固,养殖业主导地位得到加强,加工业支柱产业地位得到提升。
新的增长点脱颖而出一是远洋渔业实现新突破。外派大洋性远洋渔船35艘,其中
大型鱿鱼钓船8艘。 作业区域由北太平洋拓展到南太平洋和西南大西洋,作业类型由
单一的底拖网发展到鱿鱼钓和金枪鱼钓。二是名优养殖规模进一步扩大。不仅养殖面
积、产量有了较大提高,还引进了欧洲鲟、欧洲鳎等养殖新品种,名优养殖品种达到
了近30个, 名优养殖产值的比重达到了30%以上。三是精深加工又有新进展。新增盐
渍海带生产线20条,新上烘干脱水海带生产线10条,新上高标准水产食品加工厂10个,
冷冻快餐食品加工形成了系列化、产业化。在2001年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上,全市有
12个系列29种产品获得名牌产品称号。 水产品精深加工产值比重达到了40%。四是休
闲渔业和海洋运输业迅速崛起。传统渔业与旅游业的结合日益紧密,荣成市的西霞口、
邱家、高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小石岛等休闲渔业区陆续投入运营。全市渔办远洋运输船
发展到近50艘。
外向型经济发展成效显著 全市海洋与渔业系统共争取建立各类国家和省级示范
园区近10个,审批成功20多个国家、省级重点建设项目,争取到位资金2000多万元。
水产品出口创汇持续增长, 全年出口水产品29.67万吨,创汇2.81亿美元,分别比上
年增长71.5%和32.5%。
海洋综合管理取得新进展 出台了 《威海市海域使用金征收管理暂行办法》 和
《威海市市区毗邻海域登记发证有关问题的通知》,健全了海域使用管理的政策措施。
大比例尺海洋功能区划基本完成, 总体水平居国内领先。全市签订海域出让合同500
多份,发证300多份。征收海域使用金200多万元。海洋环境监测全面启动。渔船普查、
三无渔船和异地挂靠渔船清理整顿工作顺利完成,伏季休渔圆满完成。安全生产取得
佳绩,事故起数、死亡失踪渔民分别比省控指标低78%和61%。

【渔业骨干企业蓬勃发展】全市积极改革完善渔业积累投入机制,加快现代化渔业建
设步伐。通过规模、持续投入,开展上档升级竞赛活动,全市渔业企业在资源衰退、
市场疲软的不利形势下,继续保持了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2001年,全
市产值过亿元, 纯益过千万元的渔业企业近40家,其中产值过2亿元的13家。其产值
和效益的总和占全市水产品总产值和总效益的50%以上, 成为全市渔业发展的中坚力
量。其中,好当家集团有限公司、西霞口集团公司、山东靖海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山
东斥山水产集团有限公司、 山东大鱼岛集团公司等渔业企业产值都超过5亿元,纯益
达到5000万元。

【海洋与渔业出口创汇再创历史新高】全市海洋与渔业系统抓住加入WTO的有利时机,
充分发挥海洋资源、区位优势,积极实施出口带动战略,广辟出口渠道,提高产品质
量,加大水产品出口创汇力度,千方百计扩大出口创汇规模。2001年,全市出口水产品
29.67万吨, 创汇2.81亿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71.5%和32.5%。水产品同服装、机电
一起成为全市的三大出口商品。
一是海上销鲜直通船进一步发展。 充分发挥122条海上直运销鲜船优势,通过加
强行业协会的保护和管理,整顿运营秩序,规范代理制度,使大部分直运业务由设在
日本的国内公司代理,海上直运出口效益进一步提高。全年运鲜1535航次,运销各类
水产品2万多吨,实现收入4.6亿元,利润3476万元,创汇5477.5万美元,分别占全省
的98.7%、98.6%、99.7%、96.6%。二是积极争取自营进出口权。以大型企业为骨干,
以“三资”企业为依托,广泛争取自营进出口权,扩大自营出口创汇规模。全市拥有
自营进出口权的渔业企业近200家, 增强了开拓国际市场的整体实力。三是广泛争取
国际质量标准体系认证。 积极应对加入WTO的新挑战,通过加强质量管理、健全标准
体系,全面推进水产品加工企业的技术、质量和卫生水平达标升级。至年底,全市有
100多家企业获得100多个HACCP体系、 ISO9000质量体系、美国FDA和日本农林水产省
的食品卫生质量认证,打通了国际市场的绿色通道,出口创汇增幅较大。四是培育优
质名牌产品。通过严把质量关,加强宣传营销策划,培育出了“好当家”、“泰祥”、
“宇王”等一批优质名牌产品,发展了海洋药物、海洋保健品、海藻食品、冷冻快餐
食品四大系列精深加工产品。在农业部举办的2001年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上,全市有
29个渔业产品获得12个名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