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述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a0&A=3&rec=71&run=13

【概况】1999年,全市以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为主线,以农民增收、农村稳定两大任
务为奋斗目标,开拓进取,努力工作,在农产品市场价格持续低迷和百年不遇特大干
旱双重困难条件下,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仍然取得了较好成绩。
农业生产除农作物因灾较大幅度减产外,其他各业均保持了良好发展势头全市粮
食总产93.78万吨,花生总产12.84万吨,果品总产48.13万吨,蔬菜总产69.22万吨,
分别比上年下降26.3%、52.8%、39.9%和13%;肉、蛋、奶总产量分别达到7.64万吨、
6.9万吨和9.4万吨, 分别增长5.4%、 2.2%和11.5%,特种动物养殖发展到300多万只
(头)。
农业生产条件有了新的改善共完成各类水利工程118项,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70平
方公里, 新增、 改善和恢复灌溉面积2.67万公顷, 开工节水面积2.1万公顷,完成
1.36万公顷;农田有效灌溉面积达到12万公顷,增长1.9%。完成造林面积2667公顷,
育苗面积491公顷,新建、改善农田林网面积4000公顷,四旁植树200万株。全市农机
总动力达到305.21万千瓦,农用排灌动力机械3.35万台,农用拖拉机15.73万台,农用
汽车5770辆,分别比上年增长16.2%、11.9%、49.0%和14.6%;综合农机化水平86.8%,
提高3.8个百分点,农机在农业生产中的贡献率达到21.6%,提高1.6个百分点。
农村经济有新增长全市农村经济总收入944.5亿元,比上年增长5.3%。农民人均
纯收入3706元,比上年增加77元,增长2.1%。

【农业现代化建设开始实施】1998年11月,威海市被省政府确定为农业现代化建设试
点市,要求在全省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为全省探索路子,总结经验,树立样板。年
初, 市委、市政府成立了专门班子,在反复考察、学习、调研的基础上,于1999年5
月份完成了《威海市农业现代化建设规划方案》 初稿的撰写任务。6月,邀请国家和
省内有关方面的专家学者和部分领导会聚威海,成功地举办了现代化建设研讨暨《威
海市农业现代化建设规划方案》论证会,与会专家学者和领导认为:威海市完全有条
件在农业现代化建设中先行一步, 为全省树立样板。9月份,市委、市政府召开了全
市农业现代化建设工作会议,确定以现代化粮油、果品、畜牧、渔业、林业、农产品
加工六大示范区为重点,在全市建设一批高标准、高质量的现代化精品示范工程,带
动全市农业现代化建设全面展开,力争用三到五年的时间实现全市农业现代化。以此
为开端,农业现代化建设步入了实施阶段。

【农村经济呈多元化发展格局】1999年,全市农、林、牧、副、渔全面增长,第一、
二、三产业协调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升级,多元化经济格局初步形
成。在全市农村经济总收入构成中,农业比重达到4.9%,林业达到0.3%,牧业达到
4.6%, 渔业达到9.9%,乡镇企业比重达到59.7%,第三产业比重达到15%,其他比
重为5.6%。在百年不遇特大干旱和农产品市场价格持续低迷的情况下,1999年的农村
经济和农民收入之所以增长,经济结构多元化是根本原因。
一是乡镇企业“二次创业”收到良好效果。乡镇企业积极实施股份制、股份合作
制以及租赁、 兼并、拍卖等多种形式的改革,盘活资产9.6亿元,企业亏损面下降了
0.8个百分点。1999年,全市乡镇企业投入技改资金29.4亿元,完成技改项目656个,
开发新产品324个,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到13家,企业年产值近50亿元。121家乡镇企业
购置了500多台微机, 用于产品质量检测、生产设备控制及企业财务管理,有20家企
业基本实现微机自动化管理, 有30多家企业通过了ISO9000标准质量体系认证。全市
已培植出工友牌木工机械、山海牌内燃机连杆、光威牌渔具等各类名牌产品50多个,
实现营业收入320亿元,占乡镇企业总收入的51.6%。
二是海洋与水产业的支柱地位更加突出。市委、市政府围绕建设现代化海洋经济
强市的目标,积极调整思路,加速实现“四个转变”。调整养殖重点,加速由外延扩
张向优质高效转变。在稳定发展海带、扇贝、对虾三大传统养殖品种的同时,以建设
海洋水产科技示范园为契机,在全市重点培植了“一个中心区、五个功能区、十个示
范基地”,以此为载体,加大名优稀品种的引进、繁育和示范、推广力度。1999年全
市名优珍稀水产品养殖产值达19亿元。调整产品结构,加快由初级产品为主向精深加
工产品为主转变。到年底,全市已开发海产套餐、海藻饮料、益智保健品、海洋药物
制品、 鱼粉制品等6大系列200多个品种,水产品年加工量达147万吨,占全市水产品
总产量的64%,实现产值59.4亿元,其中精深加工产值23亿元,占水产品加工产值的
40%。调整经营思路,加速由内向型经济向“以外促内”转变。开辟了印度尼西亚、
俄罗斯、西非远洋渔场,拓展了对韩国、日本及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的鲜活水产品出
口业务,1999年全市水产品及加工制成品创汇1.8亿美元,占全市创汇总额的17.5%。
调整发展观念,加速由传统渔业经济向现代海洋经济转变。大力发展海洋运输业、旅
游业及相关产业,加快海洋经济一体化步伐,1999年全市海洋水产业、海洋运输业、
海洋旅游业及港口建设、 船舶制造等相关海洋产业实现增加值115.5亿元,占全市国
内生产总值的23.1%,现代海洋经济格局初步形成。
三是特色种养业优质高效,形成新的亮点。畜牧业生产,重点发展了食草节粮畜
禽和水貂、狐狸、鸵鸟等特种动物。全市奶牛(羊)存养量达15万头(只),年产奶量近
10万吨,成为华东地区最大的奶业生产基地;特种动物发展到300多万只(头) ,规模
化养殖场发展到1000多处,涌现出一大批特种动物养殖特色镇、专业村和规模大户,
初步形成了肉、蛋、奶、毛、皮、药全面发展的畜牧业生产格局。果业生产,突出发
展苹果套袋、 大棚水果和名优稀特干杂果、小水果。1999年全市苹果套袋8亿个,生
产高档优质苹果20万吨, 优质果品率达85%以上;水果保护地栽培334公顷,板栗、
银杏、 无花果、大樱桃等优质干杂果、小水果面积发展到2万公顷。蔬菜生产,重点
发展绿色无公害蔬菜、 反季节蔬菜和出口创汇蔬菜。全市无公害蔬菜种植面积达400
0公顷,反季节保护地栽培蔬菜面积达1.3万公顷,适应了市场需求,提高了生产效益。

【新一轮农业结构开始大幅度调整】针对全市农业增产难以增收的现实矛盾,1999年
下半年,以科技创新为突破口,以种植业为重点的新一轮农业结构调整全面实施。调
整的重点:一是以建设生态效益型农业为目标,加大退耕还林、还果、还草力度,大
力发展经济林、 生态林,力争3~5年内退耕5.3万公顷;畜牧业基础较好的地方,鼓
励发展优质饲草种植,加快农业由粮、经二元经济结构向粮、经、饲三元经济结构的
转变。二是加快种苗产业化步伐,加大品种调整力度。以科技示范园区为依托,加快
种苗产业化工程建设,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优质种苗引进、繁育、示范、推广体系,为
全市新一轮农业结构调整提供种苗服务。三是大力培植农业龙头企业,提高“终端产
品”比重。瞄准餐桌这个农产品商流终端,以省、市24家重点农业龙头企业为依托,
大力发展精深加工制成品、方便即食食品和绿色营养食品,满足市场对高档、营养和
方便食品的需求,逐步把农业产值与农产品加工产值之比调整到1∶3。四是鼓励企业
进军农业领域,调整农业的经营管理方式。采取更加优惠的政策,吸引外商外企和非
农企业投资农业,参与农产品加工、销售和综合开发,兴办现代化农场、农业车间,
提高农业的规模化、专业化和集约化水平,用先进的企业经营管理机制冲击传统农业
经营管理方式,加速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的转变进程。五是加快农村信息化工程建
设,转变农业营销方式。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积极调整传统的农产品营销方式,
尽快建立健全适应农业市场化要求的现代信息传播系统。确定2000年为全市“农业上
网年”,争取年底前,在全市形成一个上与国家农业部、内与全国大中城市、外与有
关国家和地区相联的农业信息网络,为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架起信息高速公路。为了
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步伐,市及各市(区)从实际出发制定了一系列鼓励政策,全市新一
轮农业结构调整在秋、冬季生产中已全面展开。市政府确定,到2000年底,全市将完
成调整粮田面积2万公顷。

(崔玉俊李庆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