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经济技术开发区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a0&A=2&rec=88&run=13

【概况】威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于1992年10月21日经国务院批准设立,
是35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之一,位于威海市城区南部,是威海
市“九五”重点发展的环海产业带、桃威铁路沿线产业聚集带、威
石公路沿线产业带的汇聚点,处在全市交通枢纽位置。全区总面积
72平方公里,其中,规划区面积36平方公里,起步区11.88平方公里;
下辖1个街道办事处,37个行政村;1998年末总人口5.5万人,其中
农业人口2.7万人,非农业人口2.8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3.88‰。
开发区坚持“以利用外资为主,以发展工业为主,以出口创汇为主”
的建区方针,发扬“团结求实、文明高效、拼搏赶超、争创一流”
的开发区精神,高起点运作,快节奏开发,创造性建设,跨越式发
展,成功地走出一条具有威海特色的自费开发之路。1998年,全区
完成国内生产总值13.8亿元,工业总产值21.1亿元,实现地方财政
收入7486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8%、24.3%和27.7%。全年批准利用
外资项目248个,合同利用外资额8373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额3764
万美元。完成改制企业51家,累计达到221家,改制面达87.4%。

【基础设施建设】开发区坚持“大配套一步到位,小配套围绕项目
集中进行”的方针,不断优化投资环境,进一步增强城市综合服务
功能,在全区初步形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的4个群体小区。即以皇
冠小区、中心商贸区、国贸大厦为主体的金融、贸易、生活居住、
行政办公、文化娱乐中心区;以汽车、机械、电子、食品、纺织、
医药等行业为主体的高科技工业园区;以华客隆商城、汽车批发市
场、金都农贸市场、建材批发市场为主体的商业批发贸易区;以通
用码头、散货码头、液体码头、电厂为主体的港口动力区。1998年
全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4.69亿元,比上年增长10.4%。其中,基本
建设投资13.52亿元,增长5.7%,房地产开发投资1.02亿元,增长
176%。
  基础设施日趋完善。市政建设,全年硬化路面12万平方米,修
建加固桥涵7座,铺设给水管线6000米,污水管线2000米,雨水管线
1200米,完成绿化面积19.5万平方米,完成市政基础设施投资1800
万元。建筑开发,完成建筑业总产值1.25亿元,实现建筑业增加值0.
4亿元,全区施工面积18.96万平方米,竣工面积1.14万平方米。供
电,全年完成售电量8730万千瓦时,在全省售电量普遍下降的情况
下,比上年增长6%;实现经营总收入670万元,增长175%;完成大宇
汽车、祥光机械35千伏变电线路改造和宅库线、海埠线、天东线10
千伏电网改造,安装新都小区、凤凰小区630千伏安变压器,加装海
埠线、宏泰线SF6开关,完成10千伏宅库线、海埠线、红山线路大修,
并在全区全面推行一户一表用电制度。电信,完成铁路--岳家庄,
建材市场--牛角沟等5条主线路工程8760米,开通海埠支局1000门、
592局扩容2000门及开关电源配套工程,新增长峰、海埠两个移动电
话基站,建成管委、威东日食品、大宇汽车、公共汽车公司、交通
银行开发区支行、太阳药业、蒿泊、杨家台八个虚拟网,区内电话
普及率达到30部/百人,比上年提高7.52个百分点。邮政,全年完成
邮政业务收入160.17万元,业务总量111万元;加强储蓄代缴话费业
务,发放绿卡104张;开办邮政储蓄点,储蓄余额3189万元。供热,
完成大宇汽车零部件厂、东山化工厂、长峰大修厂、杨家滩小区、
中兴小区供热设施配套和第一供热站4号锅炉安装工程,全年供热
292900百万千焦,使集中供热面积达30万平方米。

【软环境建设】开发区继续以提高工作效率为中心,以提高广大干
部职工素质为目标,全面加强软环境建设,不断完善投资环境。
  搞好优质服务开发区坚持“服务就是招商,效率就是效益”的
宗旨,实行“一座楼办公,一站式审批,一条龙服务”的工作方法,
在依法行政的前提下,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办事效率,调整服务方
法,提高服务水平,优化服务质量,收到很好的效果。
  加大机构改革力度在人事调整中,坚持“把三关”、“过三关”
。“把三关”即新调入人员关、干部新提拔关、职数编制关。全年
撤销科级事业单位14个,压缩行政事业编制174个,减员195人。“
过三关”就是在机关、事业单位中全面实行双向选择,竞争上岗,
每位干部都要过民主关、竞争关和组织考察关。全年调整处级干部
38名,科级干部60名,接收100多名大中专毕业生进区工作,与30多
名硕士以上学历的人员达成初步进区意向,引进12名外籍专家进区
进行技术指导。
  加强廉政建设在土地转让、财务收支、人事任免聘用等经济和
政治生活中,相继建立土地转让竞争拍卖、建筑队伍进区竞争投标、
人才选用招聘竞争上岗等多种制约机制,廉政建设实现了经常化、
制度化,树立了开发区干部职工的良好形象。
  社会秩序稳定开发区坚持“抓班子、带队伍、促工作、保平安”
的工作思路,不断强化忧患意识和政治敏感性,进一步加大治安行
政管理力度,加强对流动人员规范管理,全面打击走私、贩私活动,
有力地保障了开发区的一方平安。全年侦破刑事案件100起,破案率
为79.4%;查处治安案件476起,查处率达100%。

【招商引资】1998年,开发区克服亚洲经济危机的不利影响,招商
引资工作取得较好成绩。全区引进内外资项目295个,其中利用外资
项目248个,总投资9669万美元。合同利用外资额8373万美元,占全
市的36.5%;实际利用外资3764万美元,占全市的20.8%;人均实际
利用外资693美元,居全市首位;全区实现进出口总额1.16亿美元,
比上年增长39.2%。“三资”工业对全区工业发展的拉动作用明显增
强,共完成产值5.51亿,增长57%,增幅比全区平均高32.7个百分点。
1998年利用外资的主要特点:一是工业项目所占比重较大,达到全
部利用外资项目的76%。二是项目规模大,投资总额在500万美元以
上的项目有30个,投资总额在500~1000万美元的项目有21个,分别
占总数的15%和10.5%。其中,大宇汽车、大宇电子、威东日食品、
东源食品、豪顿华机械、海轮橡胶、爱威制药、沃克哈特医药项目
投资都在1000万美元以上。三是项目的创汇能力较强,在引进的外
资项目中,具备“高出口创汇、高科技含量”条件的企业有61家,
已投资的外商投资企业出口创汇率达到78.6%。四是产业结构趋向合
理。全区以外商投资企业为骨干,已培植形成了汽车、机械、电子、
食品、纺织、化工、医药、建材八大行业。
  在大力发展外商投资企业的同时,内资企业继续保持稳定发展
的势头。全年新增内资企业47家,注册资本3720万元。至年末,全
区有各类内资企业1305家,注册资本25.9亿元。
  招商引资工作主要是“强化四个机制”,抓住“五个重点”。
强化“四个机制”即强化招商引资责任制、强化奖励激励机制、强
化一条龙服务机制、强化资本运作机制。突出“五个重点”是指抓
好区域招商重点,继续巩固对韩招商工作;抓好国内招商重点,围
绕大专院校、科研单位、上市公司加大招商工作力度;抓好引进项
目重点,积极引进规模大、技术含量高、出口创汇多的项目进区;
抓好人才引进重点,加大对出国留学人员的吸引力度,鼓励带项目
进区搞开发;抓好已投产企业的服务和管理。

【经济建设】1998年,全区国民经济继续保持了发展适度,质量好,
效益好的良好态势。全年完成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3.81亿元,比上年
增长18.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0.88亿元,增长13.5%,比重下
降0.5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9.05亿元,增长13.8%;第三产业
增加值3.88亿元,增长31.4%,比重上升3.1个百分点。产业结构进
一步优化,第一、二、三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6.37%、
65.53%、28.09%。工业生产快速发展,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21.1亿
元,比上年增长24.3%;实现工业销售收入18.7亿元,增长35.7%;
处办及以上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81.8%,工业产品销售率为
97.8%。国内消费市场繁荣活跃,全年实现社会消费零售总额2.29亿
元,增长66.13%。对外贸易快速发展,全年外贸进出口总额1.15亿
美元,增长38.7%,其中,出口额5364万美元,增长4.5%;进口总额
6145万美元,增长93.9%,全年批准外商直接投资项目19个,合同利
用外资8373万美元,增长50.2%。
  农村经济得到长足发展。“城乡经济发展一体化、城乡建设一
体化、干部队伍一体化”改革为城乡经济建设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
1998年,全区农村完成社会总产值18.8亿元,比上年增长7%;完成
销售收入13.8亿元,增长14%;实现利润2.01亿元,增长7%;农民人
均纯收入4000元,增长11%。城乡建设投资大,步伐快,面貌新。全
区各村紧紧围绕青岛路、齐鲁大道、海滨路等黄金地段进行城乡建
设开发,共投资近1亿元,开发住宅楼3万平方米,整修道路3万平方
米,绿化面积4000平方米,全处有2200多户农民住上楼房,生活质
量进一步提高。全区农村投资460万元,拓宽新建了曲阜路6200米,
为改变曲阜片8个村的落后面貌奠定了基础。
  在第三产业和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方面,坚持“国有、集体和个
体私营经济同时并举一齐上”的方针,按照“发展大商业、搞活大
流通、培育大市场”和“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的思路,加大培育
扶持力度,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不断加快。1998年,全区登记注册的
个体工商户3856户,比上年增长205.3%,注册资本、产值和销售额
分别增长332.5%、291.6%和152.3%。私营企业344户,增长67%,注
册资本、产值和销售额分别增长66.2%、131.2%和17.6%。个体私营
经济从业人员达16339人,占全区人口29.5%,比上年提高16.2个百
分点,个体私营经济发展速度居全市之首,并成为开发区新的经济
增长点。10万平方米的汽车交易市场、4万平方米的威峰市场、4万
平方米的建材市场、1.2万平方米的齐鲁食品城、6万平方米的华客
隆商城相继建成投产,总建筑面积近30万平方米,年交易额达3亿元。
开发区对个体私营经济发展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分别授予“十
佳私营企业”、“十佳个体工商户”、“十佳专业户”的称号。

【财政金融】1998年,全区完成税收2.18亿元,比上年增长49.3%,
提前11天完成全年任务。全年完成财政收入7486万元,增长27.7%;
人均实现财政收入由1992年的225元增加到1379元,位居全市首位;
财政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为5.4%,比全市平均水平高2.4个百分
点。全年财政支出7248万元,增长29.3%,收支平衡略有节余。全区
各类金融机构年末存款余额10.08亿元,比上年下降0.79%,年末各
项贷款余额10.5亿元,下降4.3%;各项保险事业得到较快发展,全
年实现财产险保费收入2130万元,增长6.4%;财产赔款支出1210万元,
下降29.6%。

【科技开发】1998年,全区科技教育事业有新发展。“科技兴区”
战略意识明显增强,高科技产品档次不断提高。王氏海带面、指接
机等四项科技成果申报了国家专利,红螺养殖列入了科技兴海项目,
非PVC项目列入省重点科技攻关项目,低频脉冲项目列入市级科技攻
关计划,国家兴海办公室确定的贝类养殖示范基地和市级蔬菜培育
基地全面筹建,由开发区投资公司与清华紫光集团共同开发生产高
科技生物保健产品卵磷脂,全年实现产值1200万元,取得良好的经
济效益。年内,全区安排技改项目28个,完成技改投入3.5亿元,比
上年增长40.4%,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65%,比上年提高5个百
分点。全区累计引进各类人才2000多名,其中具有中高级以上职称
和研究生以上文凭的300多名,投资8000多万元对干部进行了教育和
培训。

【教育卫生】教育事业进一步发展。1998年,开发区围绕提高教育
质量,在全区初中教师中全面实施定编择优选聘上岗制度,对197名
任课教师进行考核,选聘上岗171人。全区投资近160万元,购置70
台微机、8000册图书、76套教学仪器,改善办学条件;投资300多万
元建起一幢3200平方米的多功能厅,绿化、硬化校园面积2.1万平方
米。皇冠小区、机关幼儿园的教学管理达到省级标准。计划生育各
项工作继续保持较高水平,获“市计划生育先进单位”称号,是全
市唯一连续五年计划生育无上访的单位。加大卫生管理力度,重点
加强村级卫生室的管理,使20个村卫生室达到市级规范化管理标准。

【党建和精神文明】1998年,开发区不断加强党的建设,增设了外
资企业、机关、私营企业的企业党工委,新建党委1个,充实和调整
党的基层组织50个,年内发展新党员139名,各级党组织的凝聚力和
战斗力不断增强。健全妇女组织41个,在全区广泛开展双学双比、
巾帼建功、帮困济贫活动,增强妇女自我保护意识和法律意识,3个
基层组织获市级先进称号,涌现出各类巾帼标兵200名。认真做好民
政工作,组织动员全区干部群众为灾区捐款92万元。全面做好城乡
社会保障网络建设,拿出4万多元对176户特困户、困难户给予重点
救济,并为105名下岗职工重新安排了工作,再就业率达85%。加强
民兵预备役建设,健全民兵组织47个,高标准完成全年征兵任务,
有2人获市级“武装工作先进工作者”称号。

【威海经济技术开发区蒿泊街道办事处】党委书记、主任王维强。
办事处驻蒿泊村,辖37个行政村,总面积72平方公里,总人口4.2万
人,海岸线长6公里,耕地600公顷。1998年,全处完成社会总产值
18.8亿元,比上年增长7%;实现利润2亿元,增长7%,农民人均纯收
入4000元,增长11%。开发的农友财务系列软件被市委组织部、农业
局向全市推广。
  1998年,全处投资近1亿元,开工面积11万平方米,其中开工的
市场面积8万平方米,开工住宅楼3万平方米;整修道路3万平方米,
绿化面积4000平方米。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办事处机关完成
招商引资项目2个,到位资金990万元,各村、各处办企业招商引资2
亿多元。积极推广农业科技,引进粮食新品种1.3万公斤,引进红嗄
啦苹果种芽1万多个,改造老果园800亩,苹果套袋400万个,壁蜂授
粉4200亩,新上蔬菜、水果大棚20个。社会各项事业不断发展。投
资30万元对小学、幼儿园校舍进行全面检修,并投资100多万元购置
70多台微机,教学设备不断更新和完善。由办事处投资40万元新建
的计划生育服务站被市计生委评为“标准化服务站”。年内全处为
支援灾区捐款23.4万元,捐衣被2.7万件。谷家洼村被威海市精神文
明建设委员会授予“文明村示范点”称号。
  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积极实施“村务公开,财务公开,建
章立制,依法治村”和“通过微机联网,实行村账处管”的做法。
以股份合作制和出租土地、厂房为主要形式,创办村办企业,确保
农村集体资产的发展壮大。年内,调整了26个村党支部班子,并对
个别软弱瘫痪的班子进行了集中整顿。在37个行政村中进行了村委
会换届选举,选出了令群众满意的村委会领导班子,为全区农村稳
定、发展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