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述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a0&A=2&rec=81&run=13

【概况】1998年,威海市经济体制改革以邓小平理论和中共十五大
精神为指针,紧紧围绕着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在全省率先
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总目标,坚持以“三个有利于”为标准,以切实
推进两个根本性转变为出发点,以调整和完善所有制结构为主线,
以产权制度改革为突破口,进一步解放思想,大胆试点,重点突破,
整体推进,积极探索一切有利于推动全市经济发展的公有制实现形
式,推动各项改革向纵深发展。加强党的建设,继续深化干部人事
制度改革,农村民主政治建设不断完善。
  农村改革实现了新的突破。认真贯彻中央、省有关文件精神,
切实把土地承包期再延长30年的政策落到实处。探索新的农村合作
经济组织形式,农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进一步健全。以经营团
伙持大股、控股或集体买断的试点及企业间资产重组、企业公司制
改造成效显著,围绕公有制经济的多种实现形式,企业改革深入展
开。全方位做好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和再就业工作,社会统
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新型养老保险步入正轨,以社会共济和个人
保障相结合的社会保障制度更加完善。以商品市场为基础,要素市
场为支柱的市场体系得到进一步培育。全面推行住房制度改革,发
展住房金融。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逐步深化,全市构筑起三个层
次的公有资产管理体制,确保公有资产保值增值。做好配套改革的
试点工作。按照国家体改委对第三批全国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城市的
要求,对全市企业所有制类别和城市产业结构及工商业、改革、投
资、信贷、城建、交通、就业、人口等12大类60多个分类进行了全
面的调查、统计、编制,上报国家体改委。参考外地试点经验,结
合威海实际,制定了《威海市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城市方案》。
  积极稳妥地推进了计划、财税、金融、投资、外贸、价格、劳
动分配等宏观管理体制改革,宏观调控能力进一步提高。科技、教
育、文化、交通、邮电及流通等领域的改革也取得了新进展。

【公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全市构筑起“公有资产管理委员会--公
有资产经营公司--企业”三个层次的公有资产管理新体制。公有资
产管理部门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在完善国有资产监管和运营体制的
前提下,加强了对改制企业清产核资、资产评估、资产核销、产权
界定、资产重组及股权设置等的管理。全年评估确认277个项目,确
认资产总值81亿元,审增10亿元,其中市直审增8.7亿元。资本金管
理和产权登记得到进一步规范,确保了公有资产保值增值。年内有5
家公司被纳入授权经营范围,全市授权经营机构总数达到10家。

【宏观管理体制改革】金融改革1998年11月,中央、国务院决定撤
销中国人民银行省级分行,设立跨省区分行。12月15日,跨山东、
河南两省设立的中国人民银行济南分行挂牌成立。自1999年1月1日
起,中国人民银行威海市分行将更名为中国人民银行威海市中心支
行,国家外汇管理局威海分局更名为国家外汇管理局威海市支局。
对中国人民银行管理体制进行改革,是建立和完善现代金融体系的
重大步骤,对于更好地履行人民银行的职能,深化金融改革,加强
金融监管,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价格改革年内,市物价局抓住低物价的有利时机,加快了价格
改革步伐。一是对水、电等公益事业产品价格进行了调整,适当提
高了居民生活照明用电价格和城区自来水价格。深入开展了农村电
价清理整顿工作,全市农村电价平均结交价格控制在0.63元以下,
处于全省农村电价的较低水平。二是对教育、医疗、社区服务等部
分事业性收费标准进行了调整。普通高中在全省率先实行了缴费上
学的改革,医院收费继续深化“总量控制,结构调整”改革。三是
调整了部分旅游景点门票价格,促进了旅游业的发展。四是下半年
对房租价格进了适当调整。

【流通体制改革】按照“抓大放小”的思路,全市重点选择了部分
规模较大的流通企业,实行倾斜政策,进行重点培植,并采取兼并
联合、参股控股等措施,进一步提高了企业组织化程度。全市十大
骨干流通企业完成商品销售额8.3亿元,占全市销售总额的19.3%;
实现利润5278万元,占全部盈利企业的49.8%。对中小流通企业,
采取股份合作制、转让、抽本承租等多种形式,积极稳妥地退出国
有资本。至年末,全市流通企业改革面达到91%。在搞好搞活国有
商业和供销合作社商业的同时,积极调整和优化流通经济结构,大
力扶持发展个体、私营及其他经济成分。1998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
售总额中,国有、集体、股份制、个体私营经济所占比重分别为18
.8%、32.4%、5.08%、33.8%,个体私营经济首次跃居各种经济
成分首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