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翠区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a0&A=2&rec=406&run=13

【概况】环翠区辖9个镇、3个街道办事处,290个行政村、45个居委会,总面积731
平方公里,全区耕地面积1.77万公顷。1998年全区国内生产总值72.03亿元,比上
年增长16.9%。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5.95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30.58亿元,第三
产业增加值25.5亿元,分别增长12.4%、19.1%和17.1%;工农业总产值163.2亿
元,增长21.2%,其中,工业总产值138.4亿元,增长23.6%,农业总产值24.8亿
元,增长2.9%;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8.29亿元,增长12.7%,社会消费品零
售总额18.6亿元,增长17.1%;外贸出口交货值24亿元,增长23.9%;完成财政收
入1.86亿元,增长19.2%;城镇居民可支配性收入6335元,比上年增加3元;农民
人均纯收入4110元,比上年增加310元。1998年底全区总人口49.64万人,比上年增
加1.15万人,增长2.4%,其中,农业人口20.85万人,非农业人口28.79万人,人
口出生率为11.36‰,人口自然增长率为6.18‰。    
  农业和农村经济蓬勃发展以农业开发性生产为重点,不断加大农业投入,加快
了农业结构调整步伐。粮油生产喜获丰收。粮食总产量10.5万吨,比上年增长51.
8%,花生总产量2.3万吨,增长76.3%。畜牧、蔬菜、林果和渔业生产实现较大突破。
小尾寒羊存养量达到1.5万只,畜牧业收入2.2亿元,增长22%;蔬菜面积发展到
2333公顷,蔬菜总收入达到1.15亿元;干杂果面积达到1600公顷,果品产量达到8
.9万吨;海底投石40.5万立方米,建成了全省最大的海参精养区,水产品总产量达到
38万吨,增长9.6%。农业综合开发成效显著,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有了新的提高。争
取并组织实施了“农业高效用水”、“丘陵区高效节水”及“5万亩中低产田改造”
等4个国家级、省级重点示范工程。全区82%的水浇地实现了节水灌溉,被评为全省
水利基本建设先进区。农机综合作业率达到82%,居全省领先水平。村级集体经济
进一步发展壮大。社会总产值过亿元的村达到11个,过5000万元的村达到14个。
1998年,全区农村经济总收入111.8亿元,比上年增长21.9%;纯收入18.3亿元,
增长8.4%。  
  工业经济运行质量进一步提高围绕工业现代化,坚持抓骨干、强支柱、带全局,
加快了企业技术进步和骨干膨胀。完成技改投入6.2亿元,竣工技改项目141项,开
发新产品72种,新产品产值率提高到25.2%。21个骨干企业完成的主要经济指标占
镇以上工业经济总量的比重均超过57%。10家企业产值过2亿元,2家企业产值过7亿
元、利税过5000万元。狠抓了资产调整和企业解困工作,镇以上企业优化资产1.27
亿元,部分困难企业走出困境,焕发生机。铅笔厂通过节约挖潜、市场开拓等措施,
企业一举扭亏302万元。链条厂改制后,新增利税160万元。广泛开展了“学邯钢”、
“学海尔”等活动,狠抓企业管理的上档升级,提高了工业经济的整体素质。区以
上管理示范企业达到24家。1998年,全区完成工业产值138.4亿元,比上年增长23
.6%;镇以上工业实现销售收入73亿元,利润4.83亿元,分别增长20.7%和20.3%。
产品产销率达到97%,两项资金占全部流动资金的比例下降到30.4%,比年初回落7
.4个百分点。  
  第三产业平稳增长,个体私营经济发展步伐加快坚持建管并重,不断加大市场
监管力度,促进了城乡市场的繁荣。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额达到18.6亿元,比上年
增长17.1%;第三产业增加值达到25.5亿元,增长17.1%,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
提高到35.4%。物业管理健康起步,镇村建设、社区服务和旅游等工作得到加强。
重点工程建设进展顺利,圆满完成了威石公路环翠段路基建设工程。房地产业实现
较大增长。开工19.4万平方米,竣工11.8万平方米。结合实施再就业工程,不断加
强引导、扶持和服务,促进了个体私营经济的蓬勃发展。全区个体工商户发展到1
.53万户,私营企业发展到640家,分别比上年增加了5231户和249家。个体私营经
济税收入库总额达到3580万元,增长25.4%。  
  改革开放继续向前推进围绕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配套推进了各
方面的改革。以产权转让为重点,1998年对153家企业进行了改制,镇以上改制企
业达到280家,改制面达到90.3%。城市职工医疗制度改革、养老和失业保险制度改
革、住房制度改革进一步深化。对外经贸实现较大增长。批准三资项目23项,合同
外资额1937.8万美元,按可比口径增长近5倍。直接利用外资额1520万美元,比
1997年翻了一番还多,增幅居全市首位。有5家企业获得自营进出口权,累计拥有
自营进出口权的企业达到13家。1998年,全区外贸出口交货值达到24亿元,比上年
增长23.9%,自营出口创汇3080万美元。国内经济技术协作取得较大突破。外侨、
对台工作得到加强,对外交流日趋活跃。  
  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积极实施“科教兴区”战略,组织实施各类科技项目90
项,取得重要科技成果8项,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5%。不断强化素质
教育,加快中小学布局调整,提高了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有7处学校被命名为市
级艺术教育示范学校,5处学校被命名为山东省体育传统项目学校,23处学校达到
市级以上规范化学校标准。新建、扩建中小学12处,撤并中小学22处。文化市场管
理日趋规范,城乡群众文化生活日益丰富。有线电视完成了10个村联网、22个村旧
网改造。体育工作荣获“全国全民健身宣传周优秀组织奖”,有3个镇、街道办事
处被授予省级以上“体育工作先进社区(乡镇)”称号。卫生和计划生育工作进一步
加强。对3处镇级医院进行了改建,农村合作医疗人口普及率达到61%,城镇职工医
疗保险投保率达到96.1%。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18‰,计划生育率达到99.9%,
被省政府确定为“计划生育优质服务试点区”。各类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蓬勃开展,
连续四届荣获“山东省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区”称号,连续三年被评为全省“四下乡”
(科技、文化、法律、卫生下乡)活动先进单位。环境保护工作收效显著,被市政府
授予“环境目标责任制先进单位”称号。民主政治建设进一步深入,顺利完成了村
委会换届直选工作。信访、民政、普法、治安工作不断加强,社会治安秩序稳步好
转。
  人民生活质量显著提高全区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110元,比上年增长8.2%,城
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6335元。再就业工作成效显著,最低生活保障线制度得
到落实。失业、下岗职工再就业率达到62%,城镇职工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低于
省控制标准2个百分点。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进一步加强,城乡一体化步伐明显
加快。全区农村电话入户率达到35.4%,自来水普及率达到74%,闭路电视入户率达
到80%。

【机关精简工作进展顺利】 本着“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环翠区在全省率
先进行机构改革的探索,取得了明显成效。全区共精简机构127个,占总数的22%;
分流各类人员2759人,占年初机关事业单位人员总数的25.5%;全年可节省财政开
支1500万元。机关的精简工作,不仅体现为机构减了,人员少了,财政负担轻了,
更重要的是给机关注入了一种全新的活力,给机关干部注入了一种全新的观念,达
到了“触及小部分人,震动一大批人,激励全区人”的目的,为经济的快速健康发
展提供了强大的内在活力。

【农村民主政治建设日臻完善】 全面推行了以实行村务公开、镇务公开以及加强
干部群众的双向教育、双向约束、双向治理为主要内容的农村民主政治建设,初步
探索出了新形势下加强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新路子。在工作中坚持做到三个方
面:一是实施“双向教育”,在教育农村干部的同时教育农民群众。全年培训基层
干部2100多人次,培训农民5万多人次;二是实施“双向约束”,在约束农村干部
的同时约束农民群众。对干部的约束主要通过民主决策、民主评议、民主监督来进
行。对农民的约束,在完成村规民约的基础上,各村还普遍对农民群众实行了“十
星级管理”(遵纪守法、家睦邻和、卫生清洁、移风易俗、计划生育、公益活动、
勤劳致富、文化建设、科教兴家、特殊贡献10个星级);三是实施“双公开”,在
实行村务公开的同时实行镇务公开。有290个村建立了标准化公开栏。镇务村务公
开除通过标准化公开栏外,还通过有线电视网、各类会议、印发文件、“明白纸”
等形式向群众公开。7月,中共威海市委在草庙子镇召开的全市农村民主政治建设
经验交流会上,环翠区的做法在全市普遍推广。顺利完成了村民委员会直选工作,
进一步优化了村级班子结构,提高了农村基层组织的战斗力。

【高效用水科技产业示范工程全面开工建设】该工程是环翠区承担的国家重大科技
产业项目,是威海市“九五”期间承担实施的唯一一项国家重大科技产业工程项目。
至10月,该项目667公顷节水示范区工程和667公顷节水辐射区工程已分别在羊亭镇
和初村镇全面开工建设。该项目将用3年的时间完成,国家将在政策、资金、技术、
设备等方面进行扶持。该项目将建成全部采取喷灌、微灌、自动化或半自动化探索
的农业高效用水综合试验示范区工程667公顷;70%采用喷灌、微灌、自动化和半自
动化控制的辐射区工程2667公顷。至2000年,环翠区将成为21世纪初(2005~2015)
中国北方资源高效利用的样板。

【威海瓷厂的陶瓷作品连获两项大奖】在12月4日举行的全国第六届陶瓷艺术设计
创新展中,威海瓷厂的陶瓷作品连获2项大奖。本次活动是由中国陶瓷工业协会主
办的四年一届的展评活动。共收到全国各省、市及大专院校选送的作品760余件,
其中艺术类532件,日用类200余件(套)。该厂参评的“11头晶雅茶咖具”和“28头
菊花青釉餐具”分别获得日用瓷类一、二等奖。

【全省最大的海珍品增养殖基地开工建设】威海双岛海珍品增养殖基地,于6月在
环翠区张村镇双岛港开工建设。张村镇近海天然海参、鲍鱼、牡蛎等海珍品资源十
分丰富,可开发的水域有667公顷,其中适合投石造礁养殖海珍品的水域达333公顷。
张村镇党委、政府按照区委、区政府提出的建设“海上环翠”的目标,打破传统的
养殖模式,提出了“开发海珍品资源,建设海底银行”的口号,将搞好海珍品开发
作为水产养殖业发展的主要经济增长点。整个工程分两期进行,总投资4500万元,
投资回收期3年。正在施工的一期工程,计划投石30万立方米,开发海域133公顷,
建设期限2年。项目建成后,可实现销售收入2300万元,实现利润1400余万元。二
期工程计划投石45万立方米,开发水域200公顷,建设期限为2年,可实现销售收入
5800万元,利润3500万元。项目全部完成后,张村镇海珍品增殖、养殖水域可达到
667公顷,成为全省最大的海珍品增养殖基地。

【模范拥军家庭潘文海一家】潘文海是环翠区初村镇东石岭村一位普通农民。1989
年,他把儿子潘传京送到部队参了军。之后,全家人全心全意支持潘传京安心部队
工作。潘传京入伍后,多次受到嘉奖。199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95年转为专业军
士。1996年9月,湛江遭受了建国40多年来最大的一次台风袭击,时任海军湛江基
地某部军需仓库汽车班长的潘传京忍着病痛,冲在抗风抢险第一线,一干就是7天,
终于晕倒在执行任务途中。经诊断患了严重的尿毒症,急需做肾移植手术。在生死
关头,潘传京的孪生弟弟,在弟媳的大力支持下,主动为其献出一个肾,挽救了潘传
京的生命。潘文海在祖国最需要的时候,送子参军;在潘传京生命垂危的时候,弟
为兄献肾;在兄弟二人身心经历痛苦的时候,他们的恋人、爱人亦经历了超常的心
灵洗礼;在经过诸多磨难负上累累债务的时候,一家人默默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不
给部队添累,不向组织伸手。他们一家的事迹分别刊登在《中国青年报》、《中国
妇女报》、《解放军报》、《大众日报》等23家报刊上。7月20日,区委、区政府
发出《关于在全区向模范拥军家庭潘文海一家学习活动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