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政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a0&A=2&rec=381&run=13

【概况】 1998年,全市民政工作以改革总揽全局,紧紧围绕党委、政府的中心任务,
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各项民政事业都获得了健康协调发展。大力推行、成功组织村
民委员会直接选举,敲响了全省村委会直接选举的第一声鼓。全面启动双拥工作“
十大工程”,实现了双拥工作向求真实务的转变。广泛开展救灾捐助活动,共向灾区
捐款捐物3698万元。优抚政策得到全面落实,确立并初步形成了货币补偿、扶优减
负和优抚救助基金等“四个层次”的优抚保障新格局。安置工作顺利进行,圆满完
成了退伍、军休安置任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运转顺利,全市城乡有5518人享受最
低生活保障。农村敬老院工作得到加强,全市入院五保对象2439人,入院率达61.5%,
年内改建扩建敬老院16处。农村养老保险工作有序运转,全年完成收费2130万元。
社会福利生产健康发展,全市143处福利企业完成销售收入17.5亿元,实现利税1.5亿
元,安置残疾职工5120人,占全市有劳动能力残疾人总数的78%。社会行政管理工作
日益强化,全年办理结婚登记16356对,离婚登记867对,涉外登记64对,合格率达到
100%,晚婚率达到95%;全市4处殡仪馆先后投资600余万元,进行技术改造和设施建设,
火化率达到98%以上;严格按照《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和《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
管理暂行条例》,对民间组织进行了审查、整顿、登记;地名管理日趋规范,对360条
街道、57个居委会及部分公园、生活区进行了更名,编撰辞条600条,对2500余块村
名标志进行了维修、补缺工作。年内发行福利彩票1840万元。  

【大力推行村民委员会直接选举】 截至12月31日,全市有2604个村完成了换届工
作,占全市农村总数的95.6%。这次直接选举实现了7个突破:1、把候选人提名权完
全交给选民自己,上级组织不提名,不定调子,不划框子,由选民直接推选。2、适当
放宽户口限制,确定户口虽已迁出,但仍在本村从事生产和参与集体分配的村民享有
选举权和被选举权;3、全部实行差额选举;4、设立秘密写票处,由选民自由表达意
志;5、增加了竞选演说程序,选民投票前由正式候选人发表施政主张,解答群众提问,
让群众有比较地加以选择。6、做到“七个当场”,即当场发票、当场投票、当场唱
票、当场计票、当场公布选举结果、当场颁发当选证书、当选人当场宣誓就职,使
整个选举活动完全置于全体选民的监督之下。7、提倡党支部书记与村委会主任一
人兼。此举大大激发了广大群众的政治热情,在全社会引起了强烈的震动,得到了中
组部和省委、省民政厅的充分肯定。省委组织部刘玉功副部长批示,在全省推广威
海经验。  

【全面启动“双拥十大工程”】 1.一首歌工程。由市委宣传部、军分区政治部等
7部门联合发出通知,在全市掀起了教唱、学唱、大唱自编双拥歌曲《中华有我四季
春》的热潮。2.菜篮子工程。采取财政补贴、社会赞助、共建单位支援的办法,先
后投资200多万元帮助驻威部队建设蔬菜大棚100个。3.米袋子工程。提供粮油补贴
217万元,把为驻军节日供应的特二粉改为特一粉,标二粳米改供标一粳米,并投资
320万元新建、改造了9处年供应量在60万斤以上的军供网点。4.书橱子工程。投资
20万元,为驻军购置了1万多册图书和30个书橱子。5.随军家属就业安置工程。市政
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做好随军家属就业安置工作的通知》,明确规定对军人家属
就业实施政策性保护,先后安排随军家属127人就业,安排部队子女入学、入托609人。
6.优抚安置工程。先后完善了4个机制,即城镇非农业人口义务兵家属优待金统筹管
理机制,优抚保障经费同步增长机制,优待款兑现保障机制,退伍军人计划派遣机制。
7.扶贫帮困工程。由军分区牵头,驻威部队专门制定了帮助驻地群众脱贫致富方案,
被帮扶的100户贫困户生活状况有了明显改观。8.双拥标志光亮工程。投资5万元,
在市区主要街道的显要位置和军民共建的重点工程,设立了7处高标准的霓虹灯双拥
光亮标志。9.市政建设助力工程。驻威部队先后投入人力6万多人次,机动车880台
次,参加了海滨中路建设、小轮码头建设和城南河清淤等5项重点工程建设。10.交
通信息工程。累计投资100多万元,保证了驻军连以上单位驻地全部通车;投资50万
元,为驻军连以上单位安装闭路电视。1998年,全国和省双拥办先后4次来威海市检
查,对威海市的双拥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新华社、人民日报、解放军报、中央电视
台等8家新闻单位联合进行了专题采访。  

【广泛开展救灾捐助活动】 1998年,长江、嫩江、松花江流域发生了百年不遇的
特大洪涝灾害,引起了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市委、市政府多次召开紧急救
灾捐助会议,对救灾捐助工作进行层层动员、部署,市和各市(区)普遍成立了救灾捐
助办公室,各有关部门大力支持、积极配合,社会各界群众踊跃参与、无私捐助。经
广泛宣传和精心组织,全市迅速掀起了捐助高潮。自8月中旬开始,历时1个多月,全
市向灾区捐款捐物总值达3698万元,人均15.1元,居全省各市地前列。其中,经民政
部门捐款820万元,捐物折款2662万元。威海市民政局、中信实业银行威海市分行等
5个单位被省政府命名为“山东省救灾捐助先进单位”。

【积极推进社区服务工作】 围绕争创社区服务示范城区的总体目标,对社区服务
业实行规范化管理和认证制度,使社区服务工作有了较大的突破。按照高起点、高
标准的要求,市、区、街道办事处、居委会先后筹措资金1600多万元,建设社区服务
设施9800平方米,形成4处高档次、大规模的社区服务中心。兴办便民利民服务网点
303个,康复保健站20处,老年活动中心28处,幼儿园15处,殡葬服务站2处。  

【切实加强民间组织管理】 截至1998年底,全市有民间团体420个。年内,积极做
好《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和《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的宣传、贯
彻、落实,为民间组织管理工作打下了基础。按照“整顿机构、规范财务、引导发
展、加强监管”的原则,限期整改社团47个,注销社团335个,对10个社团进行了严肃
查处,严厉打击了非法气功和伪气功,试行审批了36个改制企业职工持股会。着手对
民办非企业单位进行调查研究,基本摸清了底数,并依据《条例》理顺关系,依法严
格操作,有条不紊地开展了民办非企业单位的清理登记。  

【逐步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在经过1997年的局部试运
行后,已在全市全面实施,并逐步走向完善。作为市政府为市区市民所办的15件实事
之一,市政府根据居民实际消费水平,下发了《关于调整威海市市区城市居民最低生
活保障标准的通知》,从4月1日起,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由每人每月130元提
高到170元,农村仍执行每人每年600元的标准。全市已救助城市保障对象407人,发
放保障金31.8万元;救助农村保障对象5111人,发放保障金306万元。  

【全面落实优抚安置政策】 优抚政策落到实处。1、大力推广文登市山镇农村
合作医疗经验,有效地解决了优抚对象“治病难”问题。全市参加合作医疗的优抚
对象达1.5万人,报销医疗费100余万元。2、通过建立督促检查、优待证、联合筹款
和定期兑现等制度,5499万元优待款全部按时足额地兑现到优抚对象手中。3、通过
检查和调查,有效地促进了扶优减负和优抚救助基金等政策的落实。安置工作进展
顺利。圆满完成了全年的退伍安置任务,安置率达到100%,军地两用人才开发使用率
保持100%。军休干部两项待遇得到保障,各级政府共拨款280多万元,解决了老干部
房屋维修、各种补贴及医疗费超支等问题。